夏秋之交治腹泻如何用药

女性如何用艾绒养生。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秋之交治腹泻如何用药”,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本文导读:现在是属于夏秋交替的季节,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腹泻。那么腹泻的原因是什么呢?腹泻要如何用药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暑湿腹泻:葛根芩连片(丸)

患者胃肠遭受暑热湿邪侵害后引发的腹泻,表现为烦热口渴,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重者每天达十多次,粪便带有黏液脓血,恶臭难闻,小便短亦,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治宜表里双解,清热止泻。

中成药:服用葛根芩连片(丸),该药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组成,清热解毒、燥湿透表、止泻止痢,适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腹泻。也可选用香连丸、连蒲双清片、克痢痧胶囊等。

伤食腹泻:保和丸

患者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致使胃失和降而引起的腹泻,表现为胃脘痞满,恶心反酸,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腐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脉象滑数。治宜消食化滞,理气和胃。

中成药:服用保和丸,该药由焦山楂、炒六神曲、制半夏、茯苓、陈皮、连翘、炒莱菔子、炒麦芽组成,开胃消食、理气和中、导滞止泻,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肠炎等。也可选用加味保和丸、木香顺气丸、木香槟榔丸、消积口服液、枳实导滞丸等。

脾虚腹泻:参苓白术丸

患者脾胃素来虚弱,食欲不振,神疲倦怠,大便时溏时泻,若饮食稍微不慎,或吃了难以消化的油腻食物,则脘腹胀满不舒,溏便次数增多,完谷不化,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治宜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中成药:服用参苓白术丸,该药由人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补气益肺,健脾和胃,除湿止泻,适用于慢性结肠炎等。也可选用人参健脾丸、补脾益肠丸等。


患者多因受空调冷气侵袭,加上贪吃冰镇冷饮食品或生冷不洁食物导致的腹泻,表现为胸膈满闷,呕吐恶心,脘腹胀痛,肠鸣漉漉,泻下清稀如水样大便,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濡缓。治宜外解表寒,内化湿邪。

中成药:服用藿香正气片(水、软胶囊或滴丸),该药由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半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生姜、大枣组成,疏散风寒、化湿和中、扶正祛邪,对夏日胃肠型感冒、急性肠胃炎等,有很好疗效。也可选用六合定中丸、午时茶。

Ys630.com相关知识

夏秋之交 谨防什么病?


肺炎秋燥症

入秋时节,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因此,应积极锻炼,增强肺功能,预防肺炎的发生。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调养,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气管炎

秋季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它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因此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故应避免与过敏源接触。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并要改善居室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肺结核

秋季户外活动多,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传染性结核病人有近距离接触引起感染。因此,当出现脸红、低烧、乏力、盗汗、咳嗽、吐痰等情况时,应提高警惕。要树立不随地吐痰传播疾病的意识,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久留,工作和生活区要保持通风,减少居住拥挤。有传染性结核病人的家庭或群体也不要恐慌,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方法就能避免感染。患者的用品和卧具,在阳光下直射5分钟即可杀死病菌,患者的痰可用纸巾包起而后烧掉。胃肠炎症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同时秋季也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防止腹部受凉是预防胃肠炎的重要措施。还要加强锻炼,注意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同时还应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并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劳累过度。关节炎

入秋之际,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有关节炎病史者,可选食猪蹄炖海风藤、木瓜鸡蛋酒,以祛风通络、化湿止痛。还可用当归、鸡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汤药浴,对防止关节炎发作有积极作用。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皮肤感染

秋季,皮肤易被病原寄生虫和蚊虫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疮(疹)。被蚊虫叮咬之后切记不可抓搔,可涂抹风油精、清凉油消肿止痒。

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此时感冒的预防,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至关重要;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另外,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手指还要远离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

夏秋之交预防高温疾病不能忘


夏秋之交预防高温疾病不能忘。尽管现在已经立秋了,但是天气依旧炎热,高温作业和室外作业的人还是应该做好预防的准备。值得庆幸的是,因为天气原因生病是可以预防的。天气炎热时你只需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如何,如果感觉很不舒服,那么赶紧离开现场。到凉快一点的地方,简单做一下自我调节,让身体得到恢复。症状严重的,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病症一:热晕厥

昏厥主要发生在高温天气室外作业的人,通常在最初几天内都在炎热的太阳底下暴晒过。

原因:即将处于停顿状态后,突然立即活动或长时间站立导致腿部积血。

症状:头晕,视野狭窄,皮肤苍白,虚弱,脉率下降等。

治疗方法:移动到阴凉的地方,把腿抬高并及时补充水分。

病症二:热衰竭

心血管系统不堪重负而无法继续工作,身体能源耗尽。

原因:在炎热或潮湿的的环境中锻炼,严重脱水。

症状:疲劳,烦躁不安,恶心。

治疗方法:转移到阴凉处,抬高腿,用冰袋进行冷敷并及时补充水分。

病症三:热痉挛

主要是剧烈运动期间或之后发生的痛苦的肌肉收缩。

原因:肌肉疲劳,水和钠严重损失。

症状:脱水,抽筋,疲劳。

夏秋之交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今年手足口病发病人数比去年少了一半,但危重型患儿明显增多。因为今年夏季高温来得较晚,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延迟了一个月。

手足口病发病也有大小年之分,今年发病数比去年低了一半。妇儿医院感染科主任佟建宁说,今年医院已接诊手足口病患儿2300余例。虽然发病比去年明显下降,但今年的危重型患儿明显增多,截至目前,妇儿医院已经接诊300余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40余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

据了解,今年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增多,与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流行有关,根据疾控部门的统计,今年的手足口病患儿中,75%感染的就是EV71病毒。今年手足口病患儿长疱疹的情况不如往年典型,给医生的诊断增加了难度,接诊中还发现有的患儿在耳廓周围生出了疱疹,这需要家长对孩子身上的细微变化多加注意。

夏秋之交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目前每天新发手足口病患儿40余例,按说8月手足口病发病会出现明显下降,但今年至今还没有看出来下降的趋势。佟建宁提醒,手足口病每年5月至9月流行,手足口病发病和气温关系较大,今年春季至夏季气温持续偏低,夏季气温升温又比去年晚了一个月,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也往后延迟了一个月。

据了解,进入6月以来,妇儿医院进入门诊高峰期,7月一个月门诊量就达到了12万,是今年迄今为止接诊患者最多的一个月。现在主要担心医生长期得不到休息会病倒,希望接诊高峰早一点结束。妇儿医院门诊部刘主任提醒,复诊的家长不必扎堆上午看病,下午病号少,等待时间也短。此外,家长看完病后根据医嘱观察孩子的病情,不必反复就医。

5月大男婴染手足口病 致脑炎昏睡险丧命

有一个危重手足口病的孩子已经出现脑干脑炎,需要马上抢救!近日,市妇儿医院感染科接诊了一名5个月大的男婴,经过检查确诊是手足口病,但他的症状非常严重,因此感染科的医生立即联系医院重症监护室实施对接,救助这名男婴。妇儿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李晶接到电话后,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实施急救。很快,5个月大的男婴小明被医护人员推到重症监护室,实施抢救。

夏秋之交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经过5天的急救,患上手足口病的5个月大男婴小明(化名)脱离危险,转危为安。

市妇儿医院专家表示,近段时间,随着气温的回升,手足口病患儿门诊量和住院患儿不断增加,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患儿也随之增多。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仅需对症处理就可康复,但危重型患儿可出现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危及生命,或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球麻痹,瘫痪,颅神经受损等,可致死或致残,部分患儿病情发展变化极快,数小时导致脑干损害或者肺出血等而死亡,无经验家长或者医护人员容易忽视。

专家表示,手足口病每年5-9月间流行,今年流行季节与往年不同的是:危重型患儿明显增多,病情凶险,进展急骤,患儿脑干受到影响,神经源性肺水肿来势迅猛。这给我们的救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青岛市卫生局定点收治单位,我们结合去年的诊疗经验,临床专家查找了国内外大量文献,总结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复旦儿科医院、盛京医院等成熟的诊疗方法。

夏秋之交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一个月接诊1023例

据省卫生厅发布的消息称,今年6月份,我市手足口病达到了1023例,与5月份发病相比,增加了600多例。在临床中,医护人员还接诊过成人患病传染孩子的情况。专家表示,人体在感染手足口病病毒之后,可表现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所谓显性感染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后出现了临床症状;隐性感染则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后没有任何的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但是在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粪便中可以检出病毒,也就是说他是带(病)毒者,可以传染给其他人。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人体都可以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在病毒再次侵袭人体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较大年龄儿童和成人在感染后绝大多数没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一般也比较轻。家庭内幼儿之间的传播率为84%,成人之间感染率为43%,远远高于人群中的感染率(26%)。最近的研究也表明,EV71家庭接触传播率是52%,儿童传染父母的概率是41%.

专家表示,成人隐性感染者大量存在,不少成人进行咽拭子检测时会出现病毒阳性情况,但往往自身没有发病,而携带者很可能成为社会隐性感染渠道。由此可见,家庭成员之间均可相互传染。由于成人感染EV71病毒隐性携带比例大,而成人活动范围广,传播范围大,增加了防控难度,因此成人手足口病防控不可忽视,应加大对成人病例的管理力度,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夏秋之交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打点滴时全身抽筋 3岁男童疑似手足口病致死

从13日下午到医院就诊,至14日晚上8时许,潮州籍3岁男童张某泽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医院初步判断是疑似手足口病致死病例。据了解,在7月30日,我市发生了今年首例疑似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昨日傍晚,市人民医院发布新闻通稿称,8月13日下午,患儿因发现皮疹及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到该院儿科门诊就诊,当时医生以皮诊查因:手足口病?给予抗病毒补液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突然发生抽搐、心跳呼吸停止,该院已反复组织全院会诊抢救及请外院相关专家会诊指导治疗,经积极抢救无效于8月14日20时55分宣告患儿临床死亡。

事后,该院医务科工作人员及时介入、组织抢救并与家属沟通,在警方的见证下,对当时未输注完毕的物品进行封存。患者死亡后,其病历也被及时封存。医院于8月15日早上再次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目前患者死亡原因未能完全明确,反复建议家属通过死因鉴定明确死因及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对医疗过程是否存在过错进行鉴定。如果诊治过程中存在过错,该院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夏秋之交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记者了解到,经过协商,市人民医院已与家属达成初步共识,由家属申请司法鉴定机构对孩子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医院将积极配合。

夏秋之交 家长更要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可诱导病发,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夏秋之交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医生建议要防止手足口病要尽量避免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疼痛厉害不能进食时要及时去医院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

五步洗手法 防手足口病

卫生监督部门提示说,手足口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常见传染病,市民在加强个人卫生的同时,不可过度恐慌。

夏秋之交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卫生监督人员推荐了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医生建议要防止手足口病要尽量避免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疼痛厉害不能进食时要及时去医院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

五步洗手法 防手足口病

卫生监督部门提示说,手足口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常见传染病,市民在加强个人卫生的同时,不可过度恐慌。

卫生监督人员推荐了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夏秋之交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症状及诊断

手足口病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夏秋之交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手足口病就是口蹄疫吗?

(一)疾病名称与疾病分类不同

口蹄疫(AphthaeEpizootic),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列为ICD-10B08.8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列为ICD-9074.3和ICD-10B08.401.

夏秋之交警惕孩子患手足口病

(二)病原体不同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l6)等。

(三)传染源不同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属于人类疾病。

(四)传播途径不同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

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五)发病人群不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

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六)症状体征不同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

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七)诊断依据不同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

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大家对于手足口病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您对手足口病或者口蹄疫有何疑问,可以用摇篮网内的各种工具和小编联系。

夏秋之交 你的身体吃得消吗?


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天气虽然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但昼热夜凉的气候,易使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夏困秋乏现象在这一时期同时出现。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中医调理十分必要。但调理关键是要分清虚实、对症补益。

国家级名中医汤金土教授说,夏季气候炎热,阳气蒸腾,人体新陈代谢处于旺盛期,入难敷出,人的阳气特别虚,到了夏末秋初,极易出现功能紊乱、脾胃功能减退、食欲不振、倦怠等虚症。如果不能及时、科学地调理身体,人体就会发生状况,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

因此这个时候如果进补调理得当,不仅可以调理虚损,还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最佳办法就是采取先清解,后补益的中医清补调理。

所谓清补,就是指先把体内产生的毒素、油腻清除,保证全身通畅,再服用一些养阴生津、滋阴补肾的补品。大部分传统的滋补佳品,如人参、鹿茸等都因为性热上火而不宜服用。汤金土教授说,中医清补调理一般以甘平、甘凉补益气阴、气津之品为主,兼以清热祛湿。并在补气生津之时,注意健脾胃,从而达到体内阴阳虚实的平衡。

知名老中医,原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康健教授强调,人的身体,有如一口井,夏末秋初,外面环境虽然还是很热,但有些人体内是寒的。此时,对于一些身体虚困的人,如果能及时调理受补,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两位老专家认为下列三类人此时急需中医调理:

女人

女性朋友在夏末秋初的不适症状可能更多,伴随中医所讲的各种虚症,包括:气虚气短心悸、倦怠乏力、动则气促;血虚头昏眼花、失眠多梦、面黄色斑、易脱发、月经不调;脾虚贫血、身体发胖或消瘦、肢冷乏力、肠胃不好、便秘或便溏;肺虚虚喘咳嗽、反复呼吸系统感染、易感冒;肾虚腰酸背痛、头脑昏沉、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因此及时科学的中医调理显得尤为迫切。

中老年人

在夏季,中老年人容易出现气虚、阴虚或者气阴两虚的症状。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少气懒言属于气虚症状;头晕目眩,潮热盗汗、耳鸣健忘、烦躁失眠等属于阴虚症状,阴虚的主要表现一是形体消瘦、心烦气躁同时脾气不大好;经常口渴、喜欢喝冷饮;盗汗、手足心发汗冒热;小便黄且舌头红、大便干燥、便秘;脸色常发红发烫;睡眠不好等等。中医一般采用健脾养胃,解暑散热,生津止渴的清补调理。

儿童

炎热夏季易使儿童得暑热症。主要表现为夜间多汗、心烦急躁,睡眠不宁,容易兴奋。采取中医调治不仅可以益气养阴生津,还能祛湿,即清理胃肠道,健脾和胃。

当然,夏秋之交,还要将心情平静下来,防焦戒躁,始终保持遇事不怒的气度。在生活起居方面,要做到既有规律,又不苛求,饮食清淡、营养充足。为了保证足够的休息,每天的午睡则是不可少的。午睡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至1个小时以内为宜,这样既有助于机体疲劳状态的消除,又可避免出现越睡越困的现象。

经验丰富的两位老中医,汤金土教授和吴康健教授提醒大家,夏秋之交的中医调理,一定要掌握适应,谨慎视自身状况有所选择,不要盲目跟风进补,最好还是向医生详细咨询,针对自己的体质来制定科学的进补、中医调理方法。

夏秋之交谨防心脑血管病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几天,北京正经历着由夏到秋的转换。从朝阳医院了解到,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明显增加。

医生表示,人的血压在天气转凉后与夏季相比,大约会升高10至20毫米汞柱,有的人甚至会升高更多。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如果血压不能控制在理想范围,就有可能复发;有些平时看起来很健康的人,由于血压升高加之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心梗,症状甚至会更严重。

心血管病重在预防。医生表示,男性60以上、女性55岁以上,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者有吸烟史,或直系亲属曾经得过心绞痛,就属于高危人群。医生提醒,平时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太累,保持乐观的心态,饮食选择低脂低盐,适当饮酒,但不提倡酗酒;临近中秋,与家人朋友聚会时不要大喜大悲,不要暴饮暴食。如果有高血压,在这个季节最好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之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患者要把血脂、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

对于曾经得过心绞痛、心梗,做过搭桥、支架手术的患者,要按医嘱坚持服药。如果近期感到疲劳、乏力、倦怠,出现与原来发病时性质相同的轻微疼痛,可能是急性心梗发生的前兆,一定就近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果胸痛持续发生,一定要让家人拨打急救电话,到医院进行救治;平时最好自备速效救心丸等自救药物。

夏秋之交治腹泻如何用药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