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养生运动

2019-11-06

哪些中药需要特殊煎煮?

养生保健中药材有哪些。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哪些中药需要特殊煎煮?”,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本文导读:煎煮对中药的药效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中药煎煮要注意哪些呢?哪些中药需要特殊煎煮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某些中药因质地的原因,煎法比较特殊,若不正确操作会影响药效的发挥,需加以注意。特殊的煎制,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炖、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

先煎:介壳类和矿物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等,应打碎先煎20―30分钟,再放其他药物。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宜后下,即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以防有效成分挥发。如:薄荷、青蒿、砂仁等。

包煎:粉末、黏性及伴有绒毛的药物宜包煎,即先用纱布包好,再放入砂锅中煎制。例如:旋覆花中有管毛,服用后吸附食管会引起呕吐;枇杷叶含有绒毛,可导致过敏或刺激咽喉;车前子,颗粒细小,容易沉底煳锅,均应包煎。其他还包括秫米、灶心土、滑石等矿土及粪石类。

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等,应单独炖或煎2―3小时,还可以放入陶碗中加水入笼屉蒸,以防止有效成分被吸附、丢失。可单独服用,也可同其他药混服。

烊化:胶质、黏性大,又容易溶解的药物,与其他药物一起煎制容易焦化,应该在温水中慢慢搅拌,待溶化后,与煎好的药液混合服用。例如阿胶、龟板胶、鹿茸胶、虎骨胶、饴糖等。


泡服:有些用量少、有效成分容易溶出的药物,可用少量开水或煮好的药液浸泡,半小时后,去渣服用。如藏红花、胖大海、番泻叶等。

冲服:某些研成细粉或制成散剂的药物,需冲服。如:珍珠、牛黄、朱砂、琥珀、硼砂、玄明粉、三七、猴枣,以及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水、生姜汁、藕汁,还有一些成药,如紫雪散、蛇胆陈皮末、止咳糖浆等。

煎汤代水:某些药物,应在煎好后去掉药渣,再用液体煎其余药物,发挥辅助作用。例如玉米须,具有利尿、降血糖的作用;还有灶心土,由于吸收了柴草的药效,可以使药性变得温和,具有温中止血的作用。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药怎么煎煮 中药煎煮注意这些细节


中药是很多人生病的时候,都需要用到的一种药物,和西药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需要用水煎,一个可以直接服用。但是中药怎么煎才好呢?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中药怎么煎煮、中药什么时候喝好以及吃中药的禁忌有哪些。

中药怎么煎煮

煎煮中药可以用矿泉水吗

有人说,为了让中药煎煮出来更加有营养,所以倒入了矿泉水,那么矿泉水适合可以用来煎煮中药呢?专家表示,煎中药的时候好不要用矿泉水,这是因为矿泉水里含有的矿物质是比较多的,这些物质有很大的可能会与中药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煮中药的时候,好是不要用矿泉水,使用自来水或者是蒸馏水好,也可以使用井水。

煎中药之前到底要不要清洗

从药店购买回的中药材在煎煮之前是不是需要清洗?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朋友。中医表示,其实中药是不宜清洗的,因为在清洗的过程中,流动的水会将中药的药性溶出,这会直接影响药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药虽然不宜清洗,但是大多数中药在煎煮之前是要先浸泡半小时左右的,这是因为浸泡可以让中药里的有效成分更容易发挥出来,具体的做法要根据不同的药材进行,煎煮前好先咨询医师。

煎中药到底要煎多久

煎煮中药的时长到底需要多久呢?有人认为,煎中药的时间越长,越能将中药的药性发挥出,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中医认为,不同的处方煎煮的时长是不一样的,有一些药材需要长时间的煎煮,有些则反而。

建议:在煎煮中药之前一定要咨询医师,哪些药材要先下、哪些药材后下,这些问题都要了解清楚,避免因为错误的煎煮方法影响了药效。

煎中药是否一定要加盖

有很多人为了操作方便,在煎中药的时候往往不加盖,中医提醒,煎中药一定要把药壶的盖子盖上。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中药需要在加盖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好的药效,若是不加盖,有些药性会随着水蒸气挥发在空气里,此时人们再喝煎好的中药,其实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中药在煎煮的过程中,要是不加盖的话,药效就会随着水蒸气散发掉,这样的中药,再喝也是药效减半了。

煎中药选择什么器皿好

现代家庭中很少见到砂锅、瓦罐这类器皿了,于是有人在煎中药时选择了铁锅或者铜锅,但是你知道吗?铁跟铜在煎中药的过程中会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煎好的中药里含有毒副作用。

建议:煎中药一定要选择砂锅或者瓦罐,再不济也要买一个不锈钢锅来煎中药,避免使用还有铁、铜等元素的器皿。

中药什么时候喝好

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

中药怎么煎煮


中药怎么煎煮

1、中药怎么煎煮

用水:以水浸过药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火候: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复煎:一服中药在煎煮两遍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中药,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2、中药的服用方法

2.1、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2.2.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2.3、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2.4、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

2.5、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3、中药的分类

3.1、按药用部位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对中药商品的鉴定、经营管理和贸易,一般归纳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3大类。

3.2、按药材基源自然属性或分类系统分类

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对药材的品种鉴定,也利于根据植物、动物的亲缘关系去开发和研制新药。如《神农本草经集注》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等7类。《本草纲目》则将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等16部,以部为纲,部下又分60类。

3.3、按药材的性味和功效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临床用药。如分为辛味药、酸味药,或寒性药、热性药,或解表药、清热药等等。或按中药的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

3.4、按药材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

动、植物药可分为生物碱类、苷类、蛋白质类等等。矿物药可按所含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种类来分类。

补益中药的养生保健功效

1、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如灵芝属补益药,能增加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加强巨噬细胞的活力;黄芪能够增加人体内外周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巨噬细胞的活力;人参、甘草等能使人体内外周白细胞的数量增多;党参、白术等能使人体内巨噬细胞的活力加强。这些都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效抵御疾病的入侵。

2、抵抗自由基对身体的毒害

如人参、黄芪、当归、何首乌、肉苁蓉、女贞子等中药,能够有效清除人体内存在的一些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自由基,从而延缓人体的老化,并降低和防止疾病的发生。

3、延缓人体衰老

比如人参、黄芪、枸杞、何首乌等中药,能使人体细胞的寿命延长,从而延缓衰老的发生。

4、加强人体内分泌的调节作用

有些补益中药,如人参,不仅能促进胰岛紊的分泌,提高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还能增加人脑下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冬虫夏草能够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加强;温补肾阳的中药能够有效提高肾上腺皮质的兴奋性。

中药的服药时间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

在煎煮中药中需要注意这些小细节


导读:中药能够治本,许多病人会选择服用中药来治疗自己的病症。而煎药是中药防病治病的重要一环,不可小视。煎药如烹饪,不仅要讲究,而且煎煮不得法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下面小编教你一些中药的煎煮法。

特殊煎煮法

1、先煎:先煎10-3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适用于矿物、贝壳类等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如龙骨、牡蛎、珍珠母。此外,附子、乌头等有毒药物也应先煎。

2、后下:其他药物煎好后再下。适用于气味芳香,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药物,如多数治感冒的解表药。

3、包煎:系指用纱布或棉薄布将药物包好后再与其他药同时煎煮。

导读:中药能够治本,许多病人会选择服用中药来治疗自己的病症。而煎药是中药防病治病的重要一环,不可小视。煎药如烹饪,不仅要讲究,而且煎煮不得法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下面小编教你一些中药的煎煮法。

4、另煎:适用于贵重药物,以免与其他药材同煎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而造成浪费。如人参、鹿茸。

5、烊化:是指将药物兑入煎好的药汁中搅匀或加热熔化后一起服用,如阿胶、龟甲胶。

6、冲服:将药物研粉放入已煎好的药汁中搅匀后一起服用,如三七粉、沉香粉。

煎药器皿

最好用砂锅、不锈钢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最好不要用铝锅,一定不能用铁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会与中药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

煎锅要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导读:中药能够治本,许多病人会选择服用中药来治疗自己的病症。而煎药是中药防病治病的重要一环,不可小视。煎药如烹饪,不仅要讲究,而且煎煮不得法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下面小编教你一些中药的煎煮法。

煎煮时间

从沸腾后开始计算时间。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头煎40-60分钟;二三煎30-40分钟。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药物头煎15-20分钟;二三煎10-15分钟;其他药物头煎20-30分钟;二三煎10-15分钟;后下药物于头煎完成前5-10分钟入锅煎煮。

煎药用水

用井水或纯净水或自来水。加水量应根据药量、吸水程度及煎煮时间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罐子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常说的3碗水煎成1碗不太准确。因为火候有大小,碗也有大小,弄不好水量不是多就是少了。

煎药方法

煎前浸泡:为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因为开水可能会使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凝固、外层形成紧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从而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先大火后小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先武火(急火、大火),煮沸后文火(慢火、小火)。每服中药一般煎煮2次,但对补益药、或剂量大而药物又多的中药,应煎3次,目的有二,一是不浪费药材,二是慢病慢治,可一服药服1.5天甚至2天。但第3次煎煮时,药汁一般较淡,因此,最好将3次所煎药液混和后,再分次服用。

煎煮中药不用愁 专家手把手教你煎煮中药


导读:看完中医的人一般都会拎着大包小包的中药,但是可能真正会自己煎药的可能没多少,有些煎药的禁忌可能也不知道,下面为大家讲解一下一些中药的煎煮法。

不可不知的中药的煎煮法

某些中药因质地的原因,煎法比较特殊,若不正确操作会影响药效的发挥,需加以注意。特殊的煎制,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炖、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

特殊的煎制,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炖、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

先煎:

介壳类和矿物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等,应打碎先煎20―30分钟,再放其他药物。

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宜后下,即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以防有效成分挥发。如:薄荷、青蒿、砂仁等。

包煎:

粉末、黏性及伴有绒毛的药物宜包煎,即先用纱布包好,再放入砂锅中煎制。例如:旋覆花中有管毛,服用后吸附食管会引起呕吐;枇杷叶含有绒毛,可导致过敏或刺激咽喉;车前子,颗粒细小,容易沉底煳锅,均应包煎。其他还包括秫米、灶心土、滑石等矿土及粪石类。

另炖或另煎:

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等,应单独炖或煎2―3小时,还可以放入陶碗中加水入笼屉蒸,以防止有效成分被吸附、丢失。可单独服用,也可同其他药混服。

烊化:

胶质、黏性大,又容易溶解的药物,与其他药物一起煎制容易焦化,应该在温水中慢慢搅拌,待溶化后,与煎好的药液混合服用。例如阿胶、龟板胶、鹿茸胶、虎骨胶、饴糖等。

泡服:

有些用量少、有效成分容易溶出的药物,可用少量开水或煮好的药液浸泡,半小时后,去渣服用。如藏红花、胖大海、番泻叶等。

冲服:

某些研成细粉或制成散剂的药物,需冲服。如:珍珠、牛黄、朱砂、琥珀、硼砂、玄明粉、三七、猴枣,以及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水、生姜汁、藕汁,还有一些成药,如紫雪散、蛇胆陈皮末、止咳糖浆等。

煎汤代水某些药物,应在煎好后去掉药渣,再用液体煎其余药物,发挥辅助作用。例如玉米须,具有利尿、降血糖的作用;还有灶心土,由于吸收了柴草的药效,可以使药性变得温和,具有温中止血的作用。

专家手把手教你煎煮中药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

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七、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等常规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

八、煎中药为什么要加锅盖

一些人在煎中药时,为了操作方便,常不盖锅盖。为此,中医师提醒患者,煎中药时莫忘盖锅盖。

经研究,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但是,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绝大部分挥发油的比重都比水轻,所以很容易随水蒸汽一起蒸发出来,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

中药煎煮前不宜水泡


导读:中医煎药给药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煎药的目的,是把药物里的有效成分,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如溶解、扩散、渗透和脱吸附等),转入到汤液里去。正确煎煮中药也是发挥中药疗效的重要环节。清代医学家徐灵脂讲过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为了使中药的应用能够更合理,疗效更可靠,在煎煮中药前应注意些问题。

一些人在煎煮中药前,会用清水将中药洗一遍,认为这样做能保证卫生,其实这是不对的。


煎药

中药方剂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状的,有的在配药时还要研碎,如龙骨、牡蛎、滑石粉、桃仁等,先用水洗一遍,必然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损失,影响疗效。

有些药材,如醋制元胡、蜜炙麻黄、酒制大黄、胆南星等,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是易溶于水的,若用水洗,会导致部分辅料流失。



另外,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水洗后,这些有效成分必将有一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影响治病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中药在煎煮前,虽然不宜洗,但应用水泡一下。中药材大多数是以植物为原料,有不少植物药内含有蛋白质和淀粉,如果这些植物药不经水泡就立即煎煮,那么蛋白质遇热就会发生凝固,淀粉也会糊化,这样就会妨碍有效成分的煎出。


一般来说,中药煎煮前,先加冷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让水能浸透药物,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先溶解一部分在水里,以使其可以充分煎出。加水的量一般应掌握浸过药材并超过一厘米左右为宜

中药煎煮常识是什么


 

中药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在这方面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哪种中药对应的哪种疾病,这样是不对的,而且会导致人们服用药物错误而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了解和掌握中药煎煮常识对人们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人们必须学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药煎煮常识。

煎煮器具

煎药最好的器具是砂锅。砂锅属于陶器,陶器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并有保暖的特点,是煎煮中药的最佳选择。若无陶器,可用白色的搪瓷器皿和铝锅代替。但切忌用铜、铁、锡等制成的器具。这是因为铁、铜、锡本身也是中药类,用之恐与病情不合;二是这些金属元素易和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如铁锅煎药,往往会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使药物性味发生变化,非但不能疗疾,甚至可产生毒性,危害生命。

煎前浸润

煎前用清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这是因为草木药干燥时,水分被蒸发,细胞壁及导管皱缩,细胞液干枯,其中的物质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存在于细胞内。煎前浸泡,可以使细胞重新胀满,当水分进一步浸入时,细胞可膨胀破裂,使大量有效成分释放出来。煎前浸泡时间以 30~60分钟为宜,以种子、果实、根为主的药浸泡时间60分钟。夏天气温高,可以浸泡时间短些;反之冬天可以长些。浸泡用水,以常温或温水 (25℃~50℃)为宜,切忌用沸水。

中药煎煮之前一般不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人药方法。

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先煎。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以上详细的介绍了中药煎煮常识,我们可以看出煎煮中药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多,如果我们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导致许许多多的错误,从而也就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浪费了中药药材,这样是比较糟糕的后果。

哪些中药需要特殊煎煮?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