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胃养生知识胃胀气 > 导航 > 仰卧起坐的好处

仰卧起坐可治疗胃下垂

胃养生知识胃胀气。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仰卧起坐可治疗胃下垂”,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本文导读:胃下垂是什么原因呢?胃下垂要如何治疗呢?治疗胃下垂的方法有哪些呢?仰卧起坐可以治疗胃下垂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精彩推荐:揭密一根香蕉的10大神奇功效

胃下垂常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伴有与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较低有关的症状,如上腹不适、易饱胀、厌食。恶心、暖气及便秘等。有时感觉腹郎深处隐痛。患者餐后、多站立及劳累后上腹不适常加重。此外尚有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以及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等循环无力症表现。胃下垂的发生主要和脂肌悬吊力不足,膈胃、肝胃韧带松弛,腹内压下降及陷肌松弛等因素有关。多见于瘦长体型,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消耗性疾病伴有进行性消瘦或卧床少动者。

胃下垂的治疗,要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养为主。在全身性运动的基础上,着重对腹肌进行锻炼,可采取仰卧起坐的简便方法,每日做3~5次,每次做累为止。


在进行仰卧起坐时,效果以半仰身起坐为最佳。半仰身坐是在仰卧起坐的基础上,对腹直肌进行强化训练的有效方法、做丰仰起坐时?上体由平卧升起至与地面成45度角前不是腹直肌负担最重的阶段。因为此时有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肋间肌、腰小肌。腰大肌和髂肌等协同工作。超过45度后。由于上体重心至臀部支点的 阻力臂 不断缩短,腹直肌所起的 吊车作用 的负担越来越小.因而也不是腹直肌负担最重。只有处在45度角才是开发它 抗阻力生长机能 的最佳时机。因此,延长身体在45度角的持续时间是增大腹肌刺激量的有效方法。

半仰身坐的方法:仰卧在地板或长凳上,双手放头后。两脚勾住凳腿等固定物。接着,挺胸直腰、头部上顶,以拉长上体的 重力臂 。然后,腹直肌发力,上体平稳升起,当与地面成45度夹角时,保持该姿势不动,做静力性锻炼。呼吸为顺畅的胸式呼吸,不要屏气憋劲。静停30秒钟左右放松还原。休息时进行深呼吸和腹部按摩,间歇约1分钟左右,做4~8次。练到一定程度后,可延长静停时间:随着半仰身起坐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两手头后抱握哑铃或杠铃片做动作,以增大腹直肌的负荷量,促使其更快的生长。

此外,饮食要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餐后应卧床休息45分钟至1时,以减轻胃的负担。

ys630.coM延伸阅读

怎样练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可以说是锻炼腹部肌肉,减掉肚腩的最好方法,所以在平时锻炼的时候,很多人都选择用仰卧起坐塑造一个好身材,但是仰卧起坐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做好的,想要发挥它的保健功效,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一个正规的锻炼方式,下面就看看怎样练仰卧起坐才是最正确有效的。

可能很多人在生活中对仰卧起坐的锻炼方式都没有过多的注意,也正是因为这样就更容易让自己在仰卧起坐中受伤,而且即便做很多也不能够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正确的锻炼。

1、计数练习。不限定时间, 每一组做5个。一天做三组。

2、定时练习,不要管能不能做起,总之要坚持一分钟,那怕一个也起不来,也全力做一分钟,四组。

3、仰卧腿上举。平躺床上,双腿上举,坚持到极限。每晚四组。

4、仰卧起腿。平躺床上,双腿自下而上抬起,能做几个算几个,三组。

5、坐式缩腿。坐到椅子或床边,双腿并拢,向后缩,后缩时上体微微后到。20个一组,三组。

基本训练方法就这些,一个星期坚持训练5--6天,休息一天。

你需要注意的是,当做仰卧起坐的时候要用手的力量去带动身体。不要单靠腰部力量!

上面就是练仰卧起坐的方法,大家都记住了吗?很多的锻炼方式都是一样的,只有我们正确的锻炼,按照正规的方法,那么才可以起到你想要的效果,否则不仅没效果,反而伤害了自己的健康就得不偿失了。

治疗胃下垂的偏方 胃下垂应该如何预防


胃下垂这种症状,最简单易懂的反应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只要稍微吃一点点就饱了,然后过一会就开始又饿了。那么,这种症状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治疗胃下垂的偏方又有什么?赶紧来看看吧!

人参炖猪蹄

材料:取猪后蹄1只。

用法:刮洗干净,与人参15克、葱、姜各适量、清水1000毫升共置砂名册人,中火煨至烂熟后,调味服食。

鸡肝粥

材料:取雄乌鸡肝1具,粳米50克。

用法:生姜末少许,粳米50克,按常法共为稠粥。日服1次,空腹服。可补脾养肝、益筋生气。

鲫鱼黄芪汤

材料:取鲫鱼1尾,与黄芪40克、炒枳壳15克。

用法:洗净去杂,与黄芪炒枳壳加水共煨汤。日服2次,食肉饮汤。可补中益气。用治胃下垂、脱肛等。

荸荠茯苓汤

材料:取鲜荸、红萝卜各250克,茯苓15克、生姜2片。

用法:加水炖煮。宜先将荸荠煨熟后再加入后三味共煨。调味服食。可清热利湿。

芪豆羊肝汤

材料:取黄芪15克,以布包好,与黑豆50克。

用法:洗净的羊肝1具,共炖至羊肝烂熟,去黄芪,羊肝切片后再入汤中,酌加食盐略煮即可。日内2次分服,连服5-7日。可温中散寒、益气升提。用治脾胃虚寒、胃下垂。

鳝鱼大蒜汤

材料:取黄鳝2条。

用法:洗屈,与蒜1头加水共煮。鱼将熟时加入黄酒100毫升,稍煮即成。可健胃行气。

猪脾粥

材料:将党参15克、桔红6克。

用法:水煎取汁。再取粳米100克,洗净,猪脾1具,洗净切片后,共入药汁中,再加入生姜、葱白、清水各适量,煨炖至猪脾熟时即右。每日1次,空腹服食。用治胃下垂,症见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倦怠消瘦。

胃下垂预防方法

少食多餐

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于胃内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饮食调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46餐为合适。

细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张力减低,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

食物细软

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主食应以软饭为佳,如面条要煮透煮软;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应注意的是,鱼肉不可过熟,因为鱼肉在半生不熟时最嫩和易消化,对胃的负担最小。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关于介绍治疗胃下垂的偏方以及几种胃下垂的预防方法的仔细阅读,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都有了一个非常独到的认识。所以,在这里推荐的偏方的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要治疗的话!请在医师的叮嘱下进行治疗哦!

胃下垂


人们常说吃完饭不宜立即剧烈的运动,因为会得胃下垂。胃是需要我们好好保护的器官,不然你的消化系统就会出毛病了,而且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这是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胃下垂症状的临床诊断吧。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临床诊断以X线、钡餐透视、B超检查为主,可以确诊。

症状体征

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以出现如下症状:

1、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2、腹痛: 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3、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1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4、便秘 :便秘多为顽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5、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

6、体检:可见瘦长体型,上腹部压痛点因立卧位变动而不固定,有时用冲击触诊法,或患者急速变换体位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上腹部易扪到主动脉搏动,常同时伴有肝下垂、肾下垂及结肠下垂的体征。.

病因病理

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勾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发病原因

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靠3个因素:

1、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

2、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

3、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

凡能影响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发病机制

由于病因及原发性疾病和体质的不同,其肌力低下的程度、韧带松弛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异,其下垂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无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脏器下垂,其悬吊、固定脏器的组织韧带全部为低张力。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卧少动者,往往是腹肌张力下降,膈肌悬吊力不足和胃肝韧带松弛为主,常不合并全身脏器下垂。.

临床诊断

依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以及饮水超声波试验,X线检查表现较易确诊。胃下垂的程度一般以小弯切迹低于两髂嵴连线水平1~5cm为中度,11cm以上为重度。

辅助检查

1、上腹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某些患者触诊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也有少数下垂明显者同时有肝、右肾及结肠下垂征象。

2、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可见:

(1)胃体明显向下、向左移位,重者几乎完全位于脊柱中线的左侧。

(2)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

(3)无张力型胃其胃体呈垂直方向,体部较底部宽大,胃窦部低于幽门水平以下,蠕动无力,紧张力减退,钡餐滞留,6h后仍有1/4~1/3残留胃内。

(4)十二指肠壶腹部受牵引,拉长,其上角尖锐,十二指肠第二部常位于幽门管后面,即向左偏移。

(5)十二指肠第3段可因肠系膜动脉压迫而呈十二指肠壅滞。

3、饮水超声波检查饮水后测知胃下缘移入盆腔内。.

胃下垂鉴别诊断

胃下垂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与急性胃扩张鉴别 急性胃扩张常发生于创伤,麻醉和外科手术后数小时至一两天内或饱餐后不久出现,患者感上腹胀满或持续性胀痛,继而出现呕吐,主要为胃内容物,量小,但发作频繁,虽吐而腹胀不减,患者可迅速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X线腹部平片可见扩大的胃饱和致密的食物残渣阴影,服少量的钡剂可见扩张的胃型。询问病史有助鉴别。

2.胃潴留功能性胃潴留多由于胃张力缺乏所致。此外,胃部或其他腹部手术引起的胃运动障碍,中枢神经系疾病、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变,以及迷走神经切断术等均可引起本病。尿毒症、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全身或腹腔内感染、剧烈疼痛、严重贫血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也可致本病。呕吐为本病的主要表现。日夜均可发生。呕吐物常为宿食,一般不含胆汁,上腹饱胀和疼痛亦多见。如有呕吐宿食,空腹时腹部有振水音,即提示胃潴留。进食4h后,仍可从胃反出或自胃腔内抽出食物则可获证实。胃肠钡餐检查时,钡剂在4h后的存留50%,或6h后仍未排空,均为本症之佐证。

本病应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胃癌、胃扩张、幽门梗阻等病相鉴别。

并发症

病程较长者,由于心理精神因素或贫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头昏、头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状,少数甚至出现忧郁症的症状。

严重者同时伴有肝、脾、肾、横结肠等下垂则称为内脏下垂。

治疗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至正常位置。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4厘米以上。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1厘米以上;或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但x线复查未见改变。

无效: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体征无改变。

西医治疗

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参照慢性胃炎治疗。

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供给吗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复安5-10mg,每天3次。 合并便秘者首选莫沙必利片,每次片,每天3次。

试用ATp治疗,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时肌注,每次mg,每日2次,25日为1疗程,间隔5天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必要时放置胃托。

中医治疗

耳针:选用毫针柄,在耳壳胃肠区按压,寻找敏感点,在此点上加压2-3分钟,每日1次。

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

气功:卧位呼吸法:患者取仰卧位,臀部适当垫高或将床脚垫高5厘米,先吸再呼,停闭,重复进行;吸气时行舐上腭,默念字句的第1个字,呼气时落舌,默念第2个字,停闭时舌不动,默念其余的字,默念字句可为胃上升、胃体上升等。

中医辩证特色疗法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下缘达盆腔 ,胃小弯切角迹低于髂嵴连线。主症为腹胀 ,食后加重 ,平卧减轻 ,伴恶心、纳差、上腹痛、便秘或腹泻等。临床上有很多医生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 ,常有滞脾壅胃之弊。笔者从肝论治 ,多获佳效 ,归为五法 ,简述如下。

疏肝和胃:该法多用于木郁土壅 ,纳腐不力 ,胃下垂伴食后为甚 ,胃脘胀满连胁 ,嗳气频作 ,得矢气稍适 ,或恶心欲呕 ,口苦泛酸 ,大便不畅 ,诸症每因情志因素而加重 ,舌质淡 ,苔薄白 ,脉弦细。治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白芍、川楝子、郁金、木香、砂仁、枳壳、党参、茯苓、白术、川芎、香附。

化痰解郁:该法多用于脾胃气虚 ,水湿不运 ,聚而为痰 ;或湿邪久羁 ,更伤脾胃。症见胃下垂 ,伴脘闷胁胀 ,肢体倦怠 ,不思饮食 ,呕恶嗳气 ,或喉中有物梗塞 ,大便稀溏或不爽 ,舌苔白腻 ,脉弦滑。治用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加减 :半夏、厚朴、枳实、茯苓、苏叶、陈皮、竹茹、白术、白芥子、香附、党参、苡仁、郁金、泽兰。

清肝解郁:该法多用于气郁化火、热结胃腑 ,或久病耗阴 ,或过用辛燥 ,胃失润降。症见胃下垂 ,伴脘胀胁痛 ,胃脘嘈杂 ,或胃部灼痛 ,痛无定日时 ,嗳苦泛酸 ,咽干口燥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或少津 ,脉弦细或细数。治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薄荷、香附、黄连、郁金、黄芩、茯苓、沙参、石斛。

利胆消食:该法多用于因饮食不节或失宜 ,多纳腐熟之功失常者。胆木赖胃土之降 ,胃失和降则胆失疏泄 ,气机斡旋受阻 ,不能升清降浊 ,清浊相干。症见胃下垂伴脘闷胀痛 ,不思饮食 ,稍进食则饱胀不适 ,嗳气频作 ,或嗳腐吐酸 ,大便不爽 ,舌苔厚腻 ,脉滑或沉细。治用保和丸、半夏泻心汤加减 :神曲、麦芽、茯苓、半夏、莱菔子、木香、香附、郁金、黄连、枳实、山楂、大黄。

调肝化瘀:该法多用于慢性病伴胃下垂 ,或胃下垂病程长者。此时胃络失养 ,气血运行不畅 ,郁而产生气滞 ,久病入血而为血瘀 ,致清浊相干 ,通降失和 ,清阳下陷 ,升举无能 ,常伴见脘胀连胁 ,上腹痛有定处 ,拒按欲呕 ,面色苍黄 ,身体消瘦 ,体倦乏力 ,头晕心悸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舌苔薄白或腻 ,脉细沉或涩。治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白芍、枳实、桃仁、红花、泽兰、丹参、香附、郁金、川楝子、生地、云苓、甘草。

针灸理疗

1、芒针

(1)取穴

主穴:巨阙、剑突下1寸。

配穴:承满(右)、鸠尾。

(2)治法

仅取常用二穴,如主穴无效,则改用配穴。每次仅取一穴。选28~32号7~8寸长之芒针。患者平卧,放松腹肌,调匀呼吸。巨阙穴刺法:针尖快速入皮,使针体沿皮下直剌至左侧脐旁肓俞穴处。然后,手提针柄与皮肤呈45角慢慢上提,以术者感到针尖沉重,患者感到脐周与下腹部有上提感为佳。如无此针感,宜出针重新进针,或在剑突下1寸处进针。提针速度宜慢,第一次要求20分钟,以后可缩短为3分钟。剑突下1寸刺法:以28号8寸针,迅速入皮,与皮肤30角沿皮下刺至脐左侧0.5寸处,待出现上述针感后,改为15度角,不作捻转,缓慢提针40分钟,出针前行抖动手法10~15次。针后均平卧2小时。

右承满穴刺法:28号7寸芒针成45度角速刺至皮下,直透针至左侧天枢穴。待有沉胀感,先大幅度捻转7~8次,然后再向同一方向捻转,使针滞住。边退针,边提拉。病人有上腹部空虚、胃向上蠕动感。此时医者可用手压下腹部,往上推胃下极。退针时宜慢,每隔5分钟将滞针松开,退出全程之1/3,再向同一方向捻转,使针滞住。如此,共分3次,将针退出,共提退15分钟。最后,将针柄提起成90度角,抖针7~8次后,出针。用胶布在髂脊连线前后固定。嘱病人仰卧30分钟,再向右侧卧20分钟,最后复原位躺2~3小时。每周1次,共治3次。一般不超过10次。鸠尾穴刺法:先令患者卧于硬板床上,在脐左下方相当于胃下弯部位找到压痛明显处,作为止针点。以32号8寸芒针,从鸠尾穴速刺进针,沿皮下边捻针,边进针,直达止针点。之后,右手持针作逆时针方向捻转,当针柄沉涩感时,将针缓缓退出,须使针下始终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同时,左手虎口托住胃下极,用力缓慢上推。患者可有胃上升感,当提至离皮下约2毫米时,将针再作逆时针方向捻转,左手拇指按压住针尖,右手将针垂直抖提3~5次出针,针刺提退过程约10~15分钟。针后平卧3小时。20天左右治1次,3次为一疗程。

(3)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痊愈:主要症状消失,钡餐透视检查,胃下极回到正常部位;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钡餐透视检查,胃下极较原上提3毫米以上;有效:主症好转,胃下极较原来有所上提;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以上法共治1047例,按上述或类似标准评定:痊愈402例(38.4%),显效231例(22.1%),有效428例(40.8%),无效86例(8.2%)。总有效率为91.8%。

2、电针

(1)取穴

主穴:中脘、胃上、提胃、气海。

配穴:足三里、内关、脾俞。

胃上穴位置:下脘穴旁开4寸。

提胃穴位置:中脘穴旁开4寸。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每次选2~3次,年老体弱者加足三里、脾俞,恶心呕吐加内关。气海穴直刺1~1.5寸,中脘、胃上、提胃均向下呈45度角斜刺1.5~2寸。接通间动电疗机,负极接中脘穴,正极分叉,分别接双胃上、双提胃及气海,用疏密波,通电量以病人腹肌出现收缩和能耐受为宜,每次约持续刺激20~30分钟。如无间动电疗仪,可用一般市售电针仪,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为加强疗效,可用维生素B12100微克(1毫升)或苯丙酸诺龙1/3支(25毫克/1毫升),穴位注射足三里(上述系每穴用量)。电针每日1次,穴位注射可隔日1次。电针12次为1疗程(穴位注射6次),疗程间隔3~7日。

(3)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痊愈:症状消失,X线钡餐透视,胃角切迹回复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胃角切迹较治前上升2毫米;有效:症状减轻,胃角切迹较治前上升,但2毫米;无效:治疗前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按上法治疗251例,痊愈75例(29.9%),显效86例(34.3%),有效46例(18.3%),无效44例(17.5%),总有效率为82.5%。

3、头针

(1)取穴

主穴:胃区。

配穴:足三里、中脘(均为体穴)。

(2)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28号1.5寸针从发际快速刺入,沿皮下或肌层捻转进针2毫米,持续捻转3分钟,捻转频率为200次/分左右,留针15~30分钟,每隔5~10分钟以同样手法运针1次,每日针1次,配穴隔日1次,2穴均取,针刺得气后施补法。12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3)疗效评价

共治158例,结果痊愈136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

4、体针

(1)取穴

主穴:建里、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胃上、提胃。

配穴:上脘、内关、梁门、公孙、脾俞、胃俞。

(2)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配穴2~3穴。腹部穴采取仰卧位。建里穴宜双针同时刺入,进针直至得气,天枢穴用4寸针,针尖呈15度角向脐下之气海穴方向斜刺,捻转进针。所有腹部穴位,一律采用由浅至深的三刺法:一刺法是针刺入5分左右,施雀啄术,促进经气流动,直至针下得气,然后再将针刺至8分左右,用同样手法,促使酸胀感强烈,并向上、下腹部扩散,然后三刺至所需深度(一般刺至1.2~1.5寸),手法同前,患者觉胃体有酸胀紧缩之感,再向左或右同一方向捻转3~4下,稍停半分钟,再捻转1次,针感强烈后出针。针背部穴时,患者俯卧,针尖斜向椎间孔方向进针1~1.5寸,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四肢穴直刺,用补法,亦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后平卧1~2小时。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3)疗效评价

体针法共治485例,其中痊愈181例(37.4%),显效149例(30.7%),有效133例(27.4%),无效22例(4.5%),总有效率为95.5%。

5、穴位埋植

(1)取穴

主穴:分组。1、左肩井、脾俞、胃俞;2、右肩井、胃上透神阙、中脘。

配穴:气海、足三里、关元。

(2)治法

一般仅用主穴,每次组,两组交替。疗效不显时可加配穴。均采用注线法,以0/2或0号肠线,预先剪成2~2.5毫米长,穿入12号腰穿针内。刺入穴内,至得气后,注入肠线。注意,肩井穴不可太深,以防损伤肺尖,造成气胸。透穴时,肠线长度不够,宜作接力注线,或改用大号三角皮肤缝合针穿线。注线完毕,将针孔用小块消毒敷料覆盖。10~15天1次。

(3)疗效评价

共治疗98例,结果痊愈29例,显效28例,有效3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9%。

6、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脾俞、肾俞、足三里、中脘。

配穴:提胃。

(2)治法

胃下垂2~4厘米者,选主穴,用维生素B1100毫克加10%葡萄糖至7毫升,每穴注入1毫升(主穴双侧均取)。胃下垂4.5~6厘米者,用维生素B1100毫克加胎盘组织液至9毫升,取主穴加配穴(均双侧),每穴注入1毫升。采用快速进行,得气后速推药。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3)疗效评价

共治46例,显效3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

预防保健

1、少食多餐

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于胃面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饮食调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6餐为合适。进餐的类别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经济条件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几块饼干作为正餐的补充。

2、细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张力减低,蠕动缓慢,如果狼吞虎咽那吃下去的食物就会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对食物的咀嚼过程还会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动,增强胃壁张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对缓慢些,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

3、食物细软

若食物干硬或质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蚕豆等,进入胃内不易消化,还可能损伤胃粘膜而促进胃炎发生率增高。因此,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主食应以软饭为佳,如面条要煮透煮软,少吃又厚又硬的夹生面条;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应注意的是,鱼肉不可过熟,因为鱼肉在半生不熟时最嫩和易消化,对胃的负担最小。

4、营养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体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产生机体营养失衡,故较正常人更感到疲劳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础上力求使膳食营养均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因为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在胃内排空最慢,若食脂过多,就会使得本已排空不畅的胃承受压力增加,加重食物潴留,故而要适当限制。而蛋白质食物应略有增加,如鸡肉、鱼肉、瘦猪肉、半熟鸡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将其做得细软些并不会影响消化吸收。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可增加体力和肌力,缓解易疲劳等症状,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进胃壁张力提高,蠕动增强。

5、减少刺激

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影响病情改善,故而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侗少量饮些果酒和淡茶是有益的,有利于减缓胃下垂的发生与发展。

6、防止便秘

胃下垂患者的胃肠蠕功往往都比较缓慢,若饮食不当或饮水不足则容易发牛便秘,而便秘又会加垂胃下垂程度,所以,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饮食中多调配些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后者可促进胃肠蠕动,使粪便变得松软润滑,防止便秘发生。如清晨喝杯淡盐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缓解和消除便秘。

7、动静相宜

胃下垂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可因体力和肌力增强而增强胃张力,胃蠕动,改善症状。但要注意的是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保证餐后有30~60分钟的休息,因为餐后即运动会因食物的重力关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餐前散步餐后卧是胃下垂最好的方式。

8、切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

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特别是进食后。饭后散步,有助该病的康复。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耐心坚持治疗、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食疗调治胃下垂

确诊患有胃下垂后,可采用下列食疗方调理:

一、猪肚黄芪汤

[材料] 猪肚1只,黄芪200克,陈皮30克。

[做法] 将猪肚去脂膜,洗净,黄芪、陈皮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加水文火炖至猪肚熟,再加适量调味品,趁热食肚饮汤,分4次天食完。5只猪肚为一疗程。

[功效] 黄芪为补气要药,李时珍称其为补药之长,尤其善于益气升阳,治疗各种脏器下垂;陈皮理气健脾,和中消滞;《随息居饮食谱》说猪肚能补胃,益气。猪肚黄芪汤可补中气,健脾胃,行气滞,止疼痛,对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胃下垂,颇有效验。

二、猪脾枣米粥

[材料] 猪脾2具,大枣10枚,粳米100克。

[做法] 将猪脾洗净切片,锅中微炒,加入大枣、粳米添水煮粥,可酌加白糖调味,空腹服食,每日1次。半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 猪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大枣和胃养脾,益气安中:粳米补胃气,充胃津。共煮为粥对胃下垂引起的形体消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确有康复保健之效。

三、莲子山药粥

[材料] 猪肚1只,莲子、山药各50克,糯米100克。

[做法] 将猪肚去除脂膜,洗净切碎,莲子、山药捣碎,和糯米同放锅内,加水文火煮粥,早晚2次食完,隔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功效] 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山药、莲子、糯米补中益气而养胃阴。脾胃得补,则中气健旺,下垂的脏器即可回复。

结语:对于胃下垂此类疾病,我们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对身体瘦弱者,应增加营养。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预防该病,还必须保持乐观情绪。也可采用简便易学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仰卧起坐对颈椎好吗


现在,很多上班族工作的时候都需要长时间的坐着,如果坐着的时间过长的话对于颈椎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很多颈椎病患者就是由于长期坐着形成的。而要缓解颈椎病带来的痛苦,那么在平时就要注意锻炼和运动。那么,仰卧起坐对颈椎好吗?

躺下、上升提起,循环反复,这是仰卧起坐,不论国内外都是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腰背部、腹部肌肉锻炼方式。近段时间,一股黑仰卧起坐、仰卧起坐究竟是不是应该被淘汰的风潮从互联网波及到现实世界。风靡了几十上百年的运动方式,究竟还能不能做?真的如传闻的那样一无是处吗?它真的会导致瘫痪吗?脊柱骨科、运动损伤康复专家给出的结论趋向一致———仰卧起坐能锻炼肌肉,但不当操作确实也会带来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颈椎受伤等问题,“但说这个运动会致瘫,那有点言过其实了。”

“我们不能用极其个别的一些现象来反驳仰卧起坐的锻炼意义,不论做什么样的运动,不过量、不超承受能力、不爆发、迅猛的开展才是关键”,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闫慧博表示。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运动损伤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高级治疗师赵陈宁表示,相对于其他的运动形式,仰卧起坐确实要求低,便于掌握。但对于学生这样的久坐群体而言,这项运动也确实容易导致劳损、肌肉酸痛等问题。“目前,健身、运动领域,更加推崇的是平板支撑或卷腹运动,只是这些运动掌握起来更难、场地要求也高些”。

看似简单易行的仰卧起坐,将其动作进行分解后,实则暗藏多种健康隐患。其中,“抱头”的动作,可能给颈椎带来压力,并导致肩部问题;而全身平躺,依靠腰部力量将身体拉起,再落下这一过程,容易引发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在内的多种腰部疾病。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练习者出现瘫痪。

仰卧起坐这一运动对于锻炼人们的腰背肌肉、腹部肌肉是有帮助的。如果将仰卧起坐这样的动作“直立90度”,也就是让一个人站立起来,会发现仰卧起坐相当于一个锻炼者快速弯腰的动作,类似的动作对于普通人而言,适量、适当、准确的操作是无害的。改成仰卧起坐后,需要向上抬拉上肢,对腰背部、腹部肌肉的力量要求加大,能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这动作容易学、容易操作,所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但这一运动对于脊柱的牵拉也是很明确的。所以这项运动并不适宜于脊柱坏损、腰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的患者,因为在拉伸、弯曲的过程中,脊柱椎体和椎体之间的椎间盘(相当于弹簧垫)承受的压力增大,如本身就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肿瘤或坏损,这些脊柱间隙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挤压和磨损,甚至破坏脊柱骨质,加重腰椎间盘突出、加重疼痛。

半仰卧起坐的作用


夏天即将到了,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都已经换上了清凉的夏装,但是积攒了两个季节的脂肪让许多人都不敢穿出美美的短衣短裙,最近网上都在传半仰卧起坐能够更好的减肥这是真的吗?半仰卧起坐的作用又有哪些呢?当我们在做半仰卧起坐的时候,什么样的姿势才是正确的呢,今天小编就带着这些疑问为大家解释一番。

在进行仰卧起坐时,效果以半仰身起坐为最佳。半仰身坐是在仰卧起坐的基础上,对腹直肌进行强化训练的有效方法、做丰仰起坐时?上体由平卧升起至与地面成45度角前不是腹直肌负担最重的阶段。因为此时有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肋间肌、腰小肌。腰大肌和髂肌等协同工作。超过45度后。由于上体重心至臀部支点的“阻力臂”不断缩短,腹直肌所起的“吊车作用”的负担越来越小.因而也不是腹直肌负担最重。只有处在45度角才是开发它“抗阻力生长机能”的最佳时机。因此,延长身体在45度角的持续时间是增大腹肌刺激量的有效方法。

半仰身坐的方法:仰卧在地板或长凳上,双手放头后。两脚勾住凳腿等固定物。接着,挺胸直腰、头部上顶,以拉长上体的“重力臂”。然后,腹直肌发力,上体平稳升起,当与地面成45度夹角时,保持该姿势不动,做静力性锻炼。呼吸为顺畅的胸式呼吸,不要屏气憋劲。静停30秒钟左右放松还原。休息时进行深呼吸和腹部按摩,间歇约1分钟左右,做4~8次。练到一定程度后,可延长静停时间:随着半仰身起坐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两手头后抱握哑铃或杠铃片做动作,以增大腹直肌的负荷量,促使其更快的生长。

以上就是半仰卧起坐的作用,半仰卧起坐不仅能锻炼腹肌,塑造良好的体型,而且能够治愈胃下垂,对于人体的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一定要保证动作的正确性,只有动作到位了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希望我们的介绍能够给你带来帮助哦。

仰卧起坐可治疗胃下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