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养生餐

2019-10-06

五旬阿姨模特大赛脱颖而出

【www.ys630.com - 九旬老人如何养生】

在参加CCTV模特电视大赛总决赛的年轻时尚的选手中,54岁的魏晓娥阿姨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名选手。

这个在年轻时候跳过舞蹈的魏晓娥有着令人惊叹的力量。一天连轴转的训练生活不仅没让她疲倦,反而让她越发精神。阿姨自豪地告诉记者,她现在很享受和珍惜现在的训练生活,每一节课她都没有落下。

当记者要阿姨说说为何能够从几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挺进全国决赛时,阿姨谦虚地笑了笑:“当然,这些选手的年轻和时尚是我不能比的,而她们丰富的走台经验也是我欠缺的地方。

但是我想我丰富的阅历使我对每个比赛环节的理解会比她们深刻一些,在比赛现场的出色发挥也许是我制胜的法宝吧。”

从一开始只是抱着参与的心态,到现在过关斩将站在CCTV的舞台上,54岁的阿姨将她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无数人对她的关心和支持使她越发自信,相信自己会取得更好成绩的阿姨显得如此的美丽而梦幻!

ys630.coM延伸阅读

六旬不怕挑战 国外勇夺驾照


因为我这人比较喜欢游山玩水,想到哪儿玩就到哪儿玩,无拘无束。可就是觉得外出时交通不便,尤其是挤公交车,我这个老头子真是有点吃不消。有一次我随便在儿子面前叹起苦经,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儿子极其认真地对我说:“爸,这样好了,我给你买辆车,你下乡钓鱼,或到我们这儿来,不就方便了吗?”

“我这把年纪,能学会开车吗?”我用怀疑的口吻问。“爸,你准行。”儿子坚信。

翌日,在儿子和儿媳的陪同下,我去了一家驾驶员培训中心报了名。但我毕竟是60有2的人了,学起来还是较吃力,一个动作要重复学几遍,有时搞得教练很不耐烦。而且考试时,由于技术不过关,也没拿到驾照。

女儿知道此事后,来电话安慰我,让我别灰心,她相信我一定能够过关,并邀请我到加拿大去学车,她说那里的学车环境更适合我。

两个月后,我搭上了飞往加拿大多伦多市的航班。到那几天后,女儿带我去报名学车。

到了多伦多一所驾校一瞧,嗬,“银发学车”者还真不少。想我在国内学车时,一所驾校仅见两位银发族,这里的环境一下子就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更何况学校在培训老年人时,都采用无级变速的车子。这从设备上就等于为老人们考虑了许多,而我国采用的则是比较复杂的换挡车,年纪大的人学起来自然困难。

多伦多驾校教授交通规则的方法,与我国驾校也不同:我国是统一时间上大课,然后书面考试。多伦多的做法是看录像,然后讲解。这种考试不需要过多的死记硬背,很适合像我这样的老年人。笔试出40道题,20个交通信号识别和20个安全意识题,大多数题目是实况放映,然后从4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每20个题目中不能有4个以上的错误,否则得重考。我在规定期限内,随意通过了理论考试。

接下来进行的是路试。国内路考一般比较注重个人驾驶技术,而这边更注重司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和安全意识。在这里,驾驶技术不一定非得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才能通过路考,原因可能在于国内行人很多,而这边行人虽少且很遵守交通规则的缘故吧。

多伦多的车速非常快,你稍微慢一点,后面的车就会紧咬着你的车尾,逼你加速或让道。年纪大的人,眼、手、脚的动作总是要迟缓些,被人紧逼,自然感到紧张。中间有几次我都想打退堂鼓,又一想“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太不值得。于是,下定决心,坚持到底。俗话说勤能补拙,年轻人练上十几二十小时便可以路试了,我是老来学吹打,只能加倍努力。学了半年时间,又跟着女婿练了四十多小时之后才去参加路试。

第一次路试的考官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华裔女性,态度和蔼。她一手拿着评分表,一手拿着笔,口里发出指令,车子在路上一会儿左转,一会儿右转,一会儿换线……当转进一条小街时,她要求靠边停下,然后直线倒车,她耐心地让我连倒三次,但都未达到要求,自然没通过。

第二次路试的考官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墨西哥裔男士,一上车二话没说便指示我启动上路,口令干脆急促。在驶入一条快速路时,他指令我连续两次向左换线,弄得我手忙脚乱,当换线完成时竟忘了关信号灯,当然又砸了锅。

经过两次挫折,只剩下最后一次机会了。我认真总结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隔了半个月,再次应试。这一次的考官是车管处的女主管,四十开外,白白胖胖,文质彬彬,她下达指令时轻声细语,好像跟你谈话一般,气氛非常轻松。在路上转了约二十分钟后,回到车管处,我心里七上八下,不知是否又要重蹈前两次的覆辙?当车停稳之后,她微笑着说:“你通过了。”顿时,我喜出望外,心里的高兴劲就甭提了。等在停车场的女儿与女婿也高兴地举起双手,欢庆胜利。

在多伦多圆满结束了学车生活后,我非常自豪地返回了故土。本来我的异国驾照到国内可以一路绿灯通过,但我这个倔老头子,非要凭本事考个国内“文凭”。我又去了本市驾校报考,成为了我市历史上第一个年龄最大的考驾照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获得了成功。

如今我开着心爱的车,或下乡钓鱼,或外出游玩,或去看望孙子,非常方便。自己会开车,休闲生活质量的确更上了一层楼。我暗下决心,开到一百岁,开创吉尼斯新记录。

如何活出你的精彩七旬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癌率也会提高。所以当你到70岁的时候,你的医生会帮你进行各项的癌症检查。

70岁也是另一个患高血压的高峰期。所以你必须随时留意你的血压。不要以为到目前为止你都还没有高血压就放松大意。许多人第一次得高血压的时候都是七十多岁的。

还有在你70岁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很难入睡并且肌肉群松垮。你可能会换上关节炎变得没有那么活跃。但是,医生还是会建议你提高运动和活动的质量。再者,研究也表明一些简单的活动,如猜字谜、玩游戏和散步(特别是散步)可以减低患痴呆症的机率,还可以帮助一些年迈的病患者吃得更好,睡得更香。

不幸的是,年老的一个弊处是反射能力减弱,这个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驾驶能力。

70岁以后发生车祸的机率会提高,甚至会比80岁及以后的机率还高。所以,测试你的反射能力十分重要。医生可以为你做一个检测看你是否拥有足够的反射能力来安全驾驶。所以参加一次检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就像我经常所说的:“预防胜于治疗。”

九旬夫妇携手多年爱情秘诀


照片上,两位身着喜庆红装的老人笑容灿烂,精神矍铄,您猜他们结婚多少年了?如果您去问他们,老两口准会乐呵呵地说:“我们是白金婚啦!”93岁的武峻峰和91岁的张秀珍携手走过了71年的风雨岁月,两人至今恩爱如初,是街坊邻居最羡慕的一对神仙眷侣。

谈到经营婚姻的秘诀,武大爷笑眯眯地指着老伴说:“她的话永远都是对的!”

一见钟情:携手走过71年风雨

“我们结婚的日子是1937年的五月初八。”记者问到结婚的时间,93岁的武大爷脱口而出。

说起71年前的那一天,老爷子依然激动不已。武大爷和张秀珍都是山东郓城人,经过媒人介绍成的亲。按照旧社会的风俗,结婚前,两人从没照过面。成亲那天晚上,揭开红头纱,武大爷才看清楚这位将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长啥模样。“那时就觉得她长得挺好看的。”武大爷笑着回忆。

武大爷对张奶奶算是一见钟情,在之后相处的日子当中,武大爷细腻温和的性格也渐渐让张奶奶倾心,更让张奶奶感动的是武大爷对婚姻的忠诚。

1944年,29岁的武峻峰惜别妻子,参加了八路军。村子里和他一起从军的还有三个年轻男子。打了四五年的仗,武峻峰他们南征北战,见了不少世面。有人劝武峻峰,在城里另外找一个,和糟糠之妻离婚算了。武峻峰坚决不同意这么做,“秀珍一个人在家又要带孩子又要伺候老人,做人不能这么没良心。”

1954年,武峻峰在南京稳定后,便将妻子和孩子接了过来,一家人在燕子矶附近安顿下来。

婚姻秘诀:妻子的话始终是对的

如今两人已经携手走过71年,可是感情仍然十分融洽。武大爷的四女儿、53岁的武月勤女士告诉记者,父母几乎每天都在一起,谁也离不了谁。“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吵架的次数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这老两口是如何让这美满的婚姻如此长久的呢?武大爷爽朗地笑了:“很简单,就是老婆说的话永远是对的,即使错了,也是对的。”

“我老爸常说这句话,到现在,这句话已经被我们当成名言了。”武月勤说。有一次张奶奶跟武大爷赌闷气,始终不肯说话。武大爷跟在张奶奶后面哄得勤快,不停地说:“老伴啊,你怎么能不理我呢?你不理我了,我可怎么办呢?”张奶奶实在忍不住了,“噗哧”一下笑出声来,武大爷松了一口气:“雨过天晴了。”

几个儿女都说,父亲虽然是北方人,可是没有一点北方人的大男子主义,“妈妈脾气急躁,一般都是爸爸让着妈妈。”一旁的武大爷摆摆手说:“让着她,不跟她计较。”

去年是张奶奶90岁大寿,又逢结婚70周年,老两口赶时髦到婚纱摄影店补拍了一套结婚照。照片上,两个老人或着唐装,或着古装,表情甜蜜幸福,结婚照拿到手后,老两口爱不释手,百看不厌。遇到客人拜访,张奶奶都喜欢把相册拿出来给客人观赏。

昨天记者去采访时也不例外,张奶奶再次把相册捧了出来给记者看,“还不错吧?就是眼睛小了点。”91岁的张奶奶如同小姑娘般捂着嘴笑。

长寿秘诀:坚持锻炼 心情开朗

“现在90岁以上还健健康康的老人有不少,但是两人都过了90,而且身子骨硬朗的夫妻恐怕不多了。”武月勤说。据了解,武大爷和张奶奶两人身体十分健康,这和他们每天坚持锻炼以及开朗的心情分不开。

武大爷是出了名的乐天派,笑容经常挂在他的脸上,他还常跟战友们说,“比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人,我们多幸福啊,干吗还这么计较呢?”“我们每天早上都去莫愁湖公园逛一圈,晚上就到南湖公园走走。我还喜欢唱京剧卡拉OK,实在没事就和老伴两个人打扑克。”武大爷说。

张奶奶最大的爱好却是做家务。至今张奶奶仍然坚持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用温水擦身子,接着一丝不苟地叠被子、倒马桶、叠衣服,更厉害的是,张奶奶穿针引线的功夫,让她的女儿都自叹不如。昨天张奶奶还现场表演了一番,一根细线,一根细针,在张奶奶的手上只需五秒钟,线就穿过了针眼,“别看我眼睛小,比年轻人都灵光。”张奶奶得意地说。

八旬老汉轻舞青龙偃月刀


7岁跟祖父学洪拳,9岁师从岭南螳螂名手朱贵学习螳螂拳,14岁闯荡江湖,30岁成为村里麒麟队的武术总教练,带出50多个徒弟,84岁还能将一把10来斤重的青龙偃月刀舞得风生水起。此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竹塘卧龙村“民间高手”张小华。

捉来螳螂练习拳法

1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老人家中,84岁的张伯看上去精神矍铄。据介绍,张伯1924年9月出生于凤岗镇竹塘卧龙村,祖父张维汉是一名洪拳高手,张伯是家中独子,为求强身自保,张伯7岁时便跟祖父习练洪拳。应记者的要求,张伯当场表演了洪拳“三宝”之一的工字伏虎拳。只见张伯脚走工字,拳势雄壮,刚劲猛烈,完全看不出老人已年届八旬。

据张伯回忆,他先从洪拳十二步法开始练习,祖父为将他的马步练稳,在他的腿上和腰上绑上沙袋,一蹲就是一炷香的时间,练得双腿肿得像小水桶,上厕所都蹲不下去。待十二种步法练熟后,又练洪拳十二桥手,再逐步学习各种形拳及兵器,练到内外兼顾,长短互用。

张伯还说,当祖父把祖传的洪拳悉数传授后,又请来龙岗螳螂拳名师朱贵传授螳螂拳。朱师傅一边教他拳术,一边让他捕来许多螳螂,让他仔细观察螳螂戏斗时的每一细小动作,让他在练拳时细细领悟,融会贯通,这一练就是整整16年。

掌劈砖头惊退壮汉

张伯说,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一边习武一边随着祖父和朱师傅行走江湖卖艺。“当时我们就在周边地区舞麒麟。那时候各地习武成风,所以有时候难免遇到一些‘挑场子’的人。”

据张伯回忆,1938年他们去博罗(今惠州市博罗县)卖艺,那年他才14岁。当他在博罗街头表演一套洪拳时,一个三十多岁的壮汉过来“挑场子”,张小华的祖父和师傅怕惹事说什么也不肯与其交手,壮汉误认为他们是“花把式”,没什么功夫,态度越来越蛮横。师傅见状,对张伯抛了一个眼神,张伯会意,找来三块砖头叠在一起,一掌劈下去,三块砖应手而断。师傅朱贵接着也露了一手绝活,用单臂将一条约300斤重的石滚竖起,面不改色心不跳。壮汉见状,只好灰溜溜地去了。

忧麒麟舞后继无人

经过多年的苦练,张伯已有一身武艺。1954年,他将村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学习麒麟舞,并任麒麟武术队的总教练。他和师兄弟们第一批就招了18人,这18人后来成为村里麒麟舞的骨干。一年后,张伯又招了48名徒弟,从此麒麟舞在村里开展得轰轰烈烈。

“现在不行了,前些年我们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想把麒麟舞重新搞起来,结果只招到了四个年轻人,现在年轻人都吃不起苦,麒麟舞没人学了,看来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要失传了。”谈起麒麟舞,张伯十分担忧后继无人。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五旬阿姨模特大赛脱颖而出》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九旬老人如何养生”专题。

五旬阿姨模特大赛脱颖而出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