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夏季解暑养生汤 > 导航 > 现代社会养生方法

现代社会养生方法

2019-10-06

舆论:社会学家细解老人婚姻

夏季解暑养生汤。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不同人群的养生呢?养路上网站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舆论:社会学家细解老人婚姻》,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从客观因素来说,社会上很多人还对老年人的再婚要求感到不理解,认为都好大一把年纪了,还结什么婚?他们不理解老人的精神需求。老年人再婚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

一些人甚至认为老年人提出再婚是“老不正经”,尽管有的儿女很孝顺,但毕竟不能代替老伴在家庭中的地位,老年人心理孤单时需要倾诉,有的话题对儿女往往难以开口。

贵州大学法律系教授刘淑芬说,原来的《婚姻法》和登记管理办法,在程序上对婚姻登记当事人的心理保护不够,居委会和单位证明、婚检等,在年轻人看来不是问题的事情,到了再婚的老年人那里,往往会受到心理上的“歧视”,法律的人性化考虑较少,造成了婚姻当事人的心理障碍。但可以预见,随着新的《婚姻法》的实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快乐地享受美丽的“夕阳”。

老年人心态 非婚同居实属无奈

“现在的年轻人都崇尚自由恋爱,为何他们对老年人的再婚选择却那么不理解?”现住贵阳市的钱阿姨无奈地说,作为老年人,都想堂堂正正地重新组织家庭,但诸多障碍让他们对再婚望而生畏。钱阿姨的前夫因病去世后,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老王,俩人感情融洽,准备再婚,却遭到老王子女的一再阻拦。老王的子女认为钱阿姨结婚是为了父亲的遗产。虽然两位老人一再解释,并表示将经营的两家汽车修理厂全部交给两个儿子,但两个儿子仍“不领情”,还动手殴打二老。万般无奈之下,钱阿姨与老王一年前从外地来到贵阳登记结婚,成为合法夫妻。

贵阳市婚姻家庭建设协会会长王海晨介绍说,近几年,老年人的婚姻问题更为突出地表现在经济问题上,很多老年人因为怕将来一方去世后,在财产分割上产生纠纷,就只能委曲求全,开始“非婚同居”的生活。一些老年人在赡养问题上还担忧,如对方先于自己去世,自己又因婚姻问题“得罪”了子女,可能会陷入无人照顾的窘境,这也是引起老年人“非婚同居”的因素。另外,子女对遗产问题的担忧,也让他们对老年人的“非婚同居”给予默许。子女们认为,只需“肥水不流外人田”,一切事情都好说。面对种种原因引起的老年人“非婚同居”现象,王海晨一脸无奈。

“非婚同居”并不能带来一劳永逸。据悉,一些“非婚同居”的老人在一方去世后,处境十分尴尬,尤其是没有生活来源的老年女性,在同居的老伴过世后,无人赡养,也得不到任何经济上的补偿。贵阳市北斗星律师事务所律师耿斌说,这种“非婚同居”关系在法律上是不受保护的,一旦有一方去世,由此带来的诸如经济、赡养等问题,除了协商解决外,别无他法,在法律上他们的权益尚处于一个“真空地带”。

儿女心态 不能承受父母再婚之“累”

人到中年,在社会上相对压力较大,他们必需面对来自工作、子女、父母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再婚要求,他们是什么态度呢?

贵阳市婚姻家庭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钱淑芳介绍说,由于工作关系,她目睹和听到过许多儿女阻碍老人再婚的种种理由。儿女的心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面子说

在一些子女看来,老人再婚是一件“丢人”的事,有损自己的面子。一些子女表示,别人家的老人要再婚可以理解,但这种事情假使发生在自己家里,那是非常难接受的。

二,赡养说

子女认为,一旦自己的父母去世,“莫明其妙”地还要承担起赡养“外人”的责任,谁乐意摊上这种“苦差事”?所以,他们坚决反对老年人合法地再婚。

三,财产说

子女们往往从经济角度来考虑老年人再婚的问题,担忧父母的遗产会流入“他人”之手,所以给予阻挠。不少老人正是主动放弃,为了免除儿女的“后顾之忧”,或者没有再婚,或者选择“非婚同居”。“保姆”说一点子女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压力,迫切希望老人能在家里分担一些负担,可以照顾一下孙儿孙女,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部分老人在家中或多或少地扮演着“保姆”的角色。一旦老人再婚组成新的家庭,必然在精力上与儿女家庭的需求不能两全。

老年人婚姻现状:难圆与尴尬

家住贵阳市花溪区的徐应昌老人不久前走进当地法院,一纸诉状将老伴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双方离婚。老人要求离婚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夫妻俩较长期没有生活在一起了。

负责办理此案的贵阳市花溪区孟关法庭李海忠法官介绍说,原告与被告结婚已经几十年,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徐应昌老人的老婆因要照顾孙儿,为了省去每日奔波,就干脆住在了孩子家,老两口过起了分居的生活。一段时间后,徐应昌老人终于无法忍受这种安排,以夫妻长期分居、感情不和为由,向孟关法庭提起了诉讼。

尽管经过调解,双方最终没有离婚,但这个案子却折射出了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即老年人的婚姻是否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老年人,是不是应该牺牲自己正常的家庭生活?

实际上,为了顾全子女,老年人都渴望晚年生活幸福。曾经在民政部门担任领导的王海晨退休后,邀约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在协会的工作中,他接触到了很多遇到婚姻问题的老年朋友。他说,绝大部分的老年人在丧偶或者离异后,要求重新组织家庭的愿望十分强烈。在过去的调查中,他们获悉,7成以上的老人都有再婚的要求,而真正可以再婚的只有10%左右。眼下,老年人婚姻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非婚同居”,还有就是由于子女长期在外而形成的“单身老人”现象。

贵州省老龄委综合处副处长徐勇说,我国现在的老龄人口已经达到1.36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0.4%,依照联合国的相关评价标准,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有关专家认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婚姻是个无法绕开的问题,社会的关爱以及世俗的看法和老年人自身观念的转变,是决定他们能否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最主要因素。

看来,如何看待老年人再婚还是个深远的问题。

相关阅读

空巢老人老人别与社会脱节


就像赵本山的小品《钟点工》里的经典台词“屋里憋屈型”一样,“空巢老人”是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名词。空巢原本指小鸟离巢,如今却形象地用来描绘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空虚寂寞的老人们。

调查显示,自2001年起,我国正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而现在,全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已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

对于更多的老人来说,物质养老不再成为问题,精神上的依托、心理上的慰藉才是迫在眉睫的需要。再优越充足的物质生活都无法掩饰老人内心对空虚和孤独的极度恐惧,以及对尊重和关爱的迫切渴望。“有人花钱找乐,有人花钱吃喝,还有人花钱找人唠嗑”。前一阵子,就有一位寂寞的老人在商场里,专门找人陪他聊天。

首先,衰老的来临会挫伤老人的自信心,减少他们的生活积极性。其次,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会带来失落和孤独感。若没有新的内容填补,很可能影响健康。此外,有些老人不能适应新角色,或者担心退休后经济窘迫,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变得自卑多疑、挑剔苛责,甚至悲观厌世,患上“老年性抑郁”、“空巢综合征”。

其实,在大家为“如何安度晚年生活”出谋献策的同时,作为“空巢”的主体,老人们更应该主动出击,改变养老观念,积极发现并寻找老年生活的快乐。在主动搞好人际关系,健康条件允许下,做一些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从中得到乐趣和自我满足。有了这些法宝,相信每一个老人都能达到“乐天安命,怡然自得”,“空巢”不“空心”。

不和热点脱节

读书上网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86岁生日时,开通了个人网站。于老平时便关注社会发展与热点话题,喜欢与年轻人交流,乐在其中。

我们身边有很多老人与年轻人一样,喜欢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快速变化、信息膨胀的现代社会,电子商务、“芙蓉姐姐”等新鲜事物频频出现,“剩男剩女”、“杯具”、“给力”等流行热词更是层出不穷。而老人由于生活圈子缩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较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况,使得他们的知识与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甚至导致他们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逐渐脱节,从而被社会和家庭边缘化。

事实上,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高度发展,老人即使足不出户,也能随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可以与外地的儿女们打电话时说一说,甚至试着到网上讨论交流,发表几句自己的看法,保持与社会的良好接触。

此外,还有很多社区市民学校,紧紧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举办讨论会、读书会等活动,鼓励老人读书看报,让老人们对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有大概的了解,自娱自乐,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

不和单位脱节

当志愿者

有一位老领导,在退休欢送会上,反复说着“希望不要人走茶凉”之类的话。退休后,单位多次组织老同志活动,他都借口不参加,连取工资也让别人带,明明自己主动疏远了别人,他却固执地认为是别人故意冷落了自己。

离开工作岗位,有的老人不愿接受角色变化,思维模式也拒绝改变,产生“人走茶凉、人老位衰”的消极思想,甚至对单位的人滋生敌对心理。

其实,退休和上学、工作、结婚一样,是人生的正常转折点,它意味着一种新生活的开始,而不是离开单位和同事。很多老人退休后发挥余热,充当顾问的角色,把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传递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继续体现自己的价值。

此外,老人还可以主动参与一些社区事务,加入社区志愿者的队伍,比如担当文明新风的宣传员、卫生环境的监督员、社区治安稳定的巡逻员等。这样不仅能让自己“宝刀未老”,内心还能获得被尊重和被需要感,从而活得更加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不和科技脱节

用新玩意

如今,不少老人受到“高科技”的困扰,他们不知道信用卡,不会用电脑,甚至不敢用电热水器等。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老人对这些新玩意充满了“既想知道,又不敢随便碰”的矛盾心理。

科技的发展让老人感到茫然。他们不会打字,鼠标小箭头不听使唤;想学又不知从何学起,生怕按错一个键就弄坏了,小心翼翼、束手束脚,感觉自己像“文盲”。而疏于和父母联系的儿女,试图让他们不寂寞、不牵挂,忙着给父母配备了高科技设备,却没有体会到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困惑。

其实,老人们不要一听到“高科技”就敬而远之。“老人电脑”、“老人手机”等专用产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使用不便的困难。其次,儿女们可以多想办法,让父母享受便利,比如把大儿子的电话设置为快捷键1,二儿子的电话设置为2;把电脑图标修改成老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比如“上网”、“看电影”等等,并把密码写在纸上贴到旁边。

另外,老人自己也可以从易到难,多学多练。买新产品时留下客服人员的电话,不懂的时候咨询,体会做“时尚达人”的快乐。

不和邻里脱节

串门聊天

退休后的卓阿姨参加了社区的腰鼓队,每天和一群老姐妹自娱自乐、其乐融融,既打发时间,又强身健体。前一阵子,她们还受到邀请,在县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进行表演,好不得意!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忙于在外求学或打拼事业,大多都是离家千里甚至远飘海外。即使与父母住在一起,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也使他们难以“忠孝两全”。

面对这种现实,街坊邻居是离老人最近,也是最容易找到共同话题的伙伴。老人们可以一起组织活动,比如交流养花养宠物的经验,参加锻炼,一起下棋打扑克,买菜逛超市等。聊聊天、串串门,既赶跑空虚孤独,又丰富了精神生活。此外,不少社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老年公益活动,比如老年英语班、歌咏队、老年大学等,鼓励老人们走出“空巢”,积极加入邻里互动,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不和亲友脱节

张罗聚会

传唱至今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表达了游子的心声,更唱出了天下父母的期盼。父母的心愿其实真的就是一份“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的和美,一种“向爸爸谈谈工作的事情”的温馨。

现在,很多儿女觉得忙不过来,老人又担心打扰孩子、亲戚的工作,怕自己给他们增添累赘,宁可闷闷不乐地呆在家,望着天花板东想西想,也不愿意主动联系子女和亲朋好友。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被关心、与人多交流。老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不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相对闲暇的时间,给亲戚朋友打打电话,走动走动,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节假日的时候,充当亲友们之间的亲情“胶水”,联系、张罗家庭聚会。

总之,在儿女体谅、努力抽时间陪伴的同时,老人更要自得其乐,从容面对和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

老人不与社会脱节 就不会孤独


就像赵本山的小品《钟点工》里的经典台词“屋里憋屈型”一样,“空巢老人”是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名词。空巢原本指小鸟离巢,如今却形象地用来描绘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空虚寂寞的老人们。

调查显示,自2001年起,我国正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而现在,全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已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

对于更多的老人来说,物质养老不再成为问题,精神上的依托、心理上的慰藉才是迫在眉睫的需要。再优越充足的物质生活都无法掩饰老人内心对空虚和孤独的极度恐惧,以及对尊重和关爱的迫切渴望。“有人花钱找乐,有人花钱吃喝,还有人花钱找人唠嗑”。前一阵子,就有一位寂寞的老人在商场里,专门找人陪他聊天。

首先,衰老的来临会挫伤老人的自信心,减少他们的生活积极性。其次,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会带来失落和孤独感。若没有新的内容填补,很可能影响健康。此外,有些老人不能适应新角色,或者担心退休后经济窘迫,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变得自卑多疑、挑剔苛责,甚至悲观厌世,患上“老年性抑郁”、“空巢综合征”。

其实,在大家为“如何安度晚年生活”出谋献策的同时,作为“空巢”的主体,老人们更应该主动出击,改变养老观念,积极发现并寻找老年生活的快乐。在主动搞好人际关系,健康条件允许下,做一些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从中得到乐趣和自我满足。有了这些法宝,相信每一个老人都能达到“乐天安命,怡然自得”,“空巢”不“空心”。

不和热点脱节

读书上网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86岁生日时,开通了个人网站。于老平时便关注社会发展与热点话题,喜欢与年轻人交流,乐在其中。

我们身边有很多老人与年轻人一样,喜欢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快速变化、信息膨胀的现代社会,电子商务、“芙蓉姐姐”等新鲜事物频频出现,“剩男剩女”、“杯具”、“给力”等流行热词更是层出不穷。而老人由于生活圈子缩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较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况,使得他们的知识与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甚至导致他们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逐渐脱节,从而被社会和家庭边缘化。

事实上,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高度发展,老人即使足不出户,也能随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可以与外地的儿女们打电话时说一说,甚至试着到网上讨论交流,发表几句自己的看法,保持与社会的良好接触。

此外,还有很多社区市民学校,紧紧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举办讨论会、读书会等活动,鼓励老人读书看报,让老人们对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有大概的了解,自娱自乐,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

不和单位脱节

当志愿者

有一位老领导,在退休欢送会上,反复说着“希望不要人走茶凉”之类的话。退休后,单位多次组织老同志活动,他都借口不参加,连取工资也让别人带,明明自己主动疏远了别人,他却固执地认为是别人故意冷落了自己。

离开工作岗位,有的老人不愿接受角色变化,思维模式也拒绝改变,产生“人走茶凉、人老位衰”的消极思想,甚至对单位的人滋生敌对心理。

其实,退休和上学、工作、结婚一样,是人生的正常转折点,它意味着一种新生活的开始,而不是离开单位和同事。很多老人退休后发挥余热,充当顾问的角色,把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传递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继续体现自己的价值。

此外,老人还可以主动参与一些社区事务,加入社区志愿者的队伍,比如担当文明新风的宣传员、卫生环境的监督员、社区治安稳定的巡逻员等。这样不仅能让自己“宝刀未老”,内心还能获得被尊重和被需要感,从而活得更加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不和科技脱节

用新玩意

如今,不少老人受到“高科技”的困扰,他们不知道信用卡,不会用电脑,甚至不敢用电热水器等。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老人对这些新玩意充满了“既想知道,又不敢随便碰”的矛盾心理。

科技的发展让老人感到茫然。他们不会打字,鼠标小箭头不听使唤;想学又不知从何学起,生怕按错一个键就弄坏了,小心翼翼、束手束脚,感觉自己像“文盲”。而疏于和父母联系的儿女,试图让他们不寂寞、不牵挂,忙着给父母配备了高科技设备,却没有体会到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困惑。

其实,老人们不要一听到“高科技”就敬而远之。“老人电脑”、“老人手机”等专用产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使用不便的困难。其次,儿女们可以多想办法,让父母享受便利,比如把大儿子的电话设置为快捷键1,二儿子的电话设置为2;把电脑图标修改成老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比如“上网”、“看电影”等等,并把密码写在纸上贴到旁边。

另外,老人自己也可以从易到难,多学多练。买新产品时留下客服人员的电话,不懂的时候咨询,体会做“时尚达人”的快乐。

不和邻里脱节

串门聊天

退休后的卓阿姨参加了社区的腰鼓队,每天和一群老姐妹自娱自乐、其乐融融,既打发时间,又强身健体。前一阵子,她们还受到邀请,在县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进行表演,好不得意!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忙于在外求学或打拼事业,大多都是离家千里甚至远飘海外。即使与父母住在一起,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也使他们难以“忠孝两全”。

面对这种现实,街坊邻居是离老人最近,也是最容易找到共同话题的伙伴。老人们可以一起组织活动,比如交流养花养宠物的经验,参加锻炼,一起下棋打扑克,买菜逛超市等。聊聊天、串串门,既赶跑空虚孤独,又丰富了精神生活。此外,不少社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老年公益活动,比如老年英语班、歌咏队、老年大学等,鼓励老人们走出“空巢”,积极加入邻里互动,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不和亲友脱节

张罗聚会

传唱至今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表达了游子的心声,更唱出了天下父母的期盼。父母的心愿其实真的就是一份“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的和美,一种“向爸爸谈谈工作的事情”的温馨。

现在,很多儿女觉得忙不过来,老人又担心打扰孩子、亲戚的工作,怕自己给他们增添累赘,宁可闷闷不乐地呆在家,望着天花板东想西想,也不愿意主动联系子女和亲朋好友。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被关心、与人多交流。老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不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相对闲暇的时间,给亲戚朋友打打电话,走动走动,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节假日的时候,充当亲友们之间的亲情“胶水”,联系、张罗家庭聚会。

总之,在儿女体谅、努力抽时间陪伴的同时,老人更要自得其乐,从容面对和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

防尿短裤,解老人尴尬


统计数字显示,从2009年到2050年,中国将有2.4亿人慢慢变老,可与此相配套的老人用品,我国一共只有700多个品种,远远无法保证老人舒适、优质的晚年生活。相比之下,在国外,仅助视器就有1万多种,尤其在银发经济发达的日本,甚至有专门的老人街,躺着就能喝水的水壶、带拉环的“一脚蹬”鞋、老人专用的淋浴椅等,应有尽有,充分保证老人的尊严。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开设“老人街”专栏,希望这些富有特色的老人用品,能为国内的家庭、企业提供借鉴。

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漏尿、尿失禁等。这些症状会导致异味、弄湿外裤等尴尬情况,很多老人因为害怕控制不住尿意,宁可不出远门。也有些老人选择老年用尿不湿、卫生巾等,但这些用着并不舒适。

而在日本,有一种专门防止尿渗透的尿不湿短裤。这种专用短裤中,女性产品的样式较多。除了注重防止尿液渗透之外,还注重样式的美观,穿着的舒适度。很多外表都镶着花边儿,看上去和普通的女性短裤没有两样。但是裆部的材料却是防水的,还具有透气性。防水的材料可以让尿液瞬间凝固,防止把外裤弄湿,一般可以吸收大约200毫升的尿液,长期外出也不用担心。短裤有大中小三种型号,颜色也很多,老年妇女可以按照个人喜好选用。一套三件,价格在6000日元左右(约合490元人民币)。此外还有一种带有六重防水层的老年用短裤,具有消味儿功能,防止异味儿外溢。还有专门供脑溢血病人痊愈后,进行功能锻炼时穿的防漏尿短裤。这种短裤加了松紧带,有防止短裤挪动的功能。

老年男性专用的短裤则有大型吸水护垫,可以瞬时吸收尿液,腿部的两块护垫还能进一步防止尿液外溢。和女性短裤一样,男性防尿短裤也具有消除异味儿的功能。由于这些老年人专用防尿短裤都申请了专利,因此性能比较可靠。

老人饮食遵循早吃粗晚吃细


粗粮虽然口感粗糙,却很有营养。但对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来说,如何吃才能既不影响正常消化,又发挥粗粮的优势呢?

专家表示,合理食用粗粮的确有很多好处,不但可以预防便秘、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由于粗粮口感粗糙清淡,老人食用最好将其“细作”,有改善口感,增强食欲的效果。玉米、荞麦、高粱、小米等粗粮可磨成面粉蒸馒头、窝头来食用。在做馒头、窝头的过程中,还可以加一些糖,或可将馒头和窝头切碎,放到粥中一起食用。黄豆、赤豆、绿豆、玉米碴等粗粮,最适合熬成粥,并在其中放点红薯、青菜,做成甜粥或咸粥,非常适合早餐食用。另外,早餐喜欢喝豆浆的老人,也可以用这些豆类为原料,做成粗粮豆浆,加入白糖、蜂蜜等,不但营养,而且美味。平时煮饭,同样可以在大米中掺放绿豆、赤豆、玉米碴、小米等粗粮,这样“粗细搭配”,吃起来也不会影响口感。

老人吃粗粮,以占当天全部主食数量的一半为宜,且最好早中晚有所区别,比如早上喝粗粮豆浆或粗粮粥,中午吃“粗细搭配”的主食,晚上再食用精细主食。人通常白天活动多,中午可多吃点粗粮,有利消化;晚上如果睡得晚,也可少吃一点。此外,老人吃粗粮时,还可搭配喝点红茶、蜂蜜水等。

老人十样解秘药粥


老人便秘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生活问题,为老人生活多了一些不便和尴尬,下面为老年朋友介绍十样“解秘”药粥。

①胡桃粥:胡桃肉30-50克,去皮捣烂,粳米50克,加水如常法煮粥,粥熟后把胡桃肉加入,调匀,浮起粥油时即可食用。一般早晚各服一次。胡桃肉性味甘温,有壮腰补肾、敛肺定喘、润肠通便的功效。

②人参麦冬粥:人参6克(或党参15克或西洋参10克)、麦冬15克、粳米50克,先煎人参、麦冬30-40分钟,去渣取汁,再用药汁煮米成粥。晨起早餐食用适量。功效为:补中益气,滋阴养胃而使润燥通便。尤适宜于胃下垂引起的便秘。

③黄芪松子仁粥:黄芪30克、松子仁15克、粳米50克。县将黄芪和粳米减30-40分钟,去渣取汁,再用药汁煎米和松子仁成粥。晨起早餐食用适量。补中益气、润肠通便。适宜于胃下垂引起的便秘。

④何首乌粥:红枣3-5枚,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先将何首乌放入砂锅内煎煮后去渣取汁,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煮粥,将熟时,放入红糖或冰糖调味,再煮1-2分钟即可。每日1-2次。主治血虚便秘者。

⑤桑椹子粥:桑椹子50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先把桑椹子和大米洗净后共入砂锅煮粥,粥熟时加入红糖。每天早晚服用。尤其适用于产后学虚便秘者。

⑥菠菜粥:新鲜菠菜100克,粳米100克。先把菠菜洗净后放沸水中烫半熟,取出切碎,待粳米煮成粥后,再把菠菜放入,拌匀煮沸即可,每日2次,连服数日。适用于习惯性热秘,同时对痔疮出血患者有良好疗效。

⑦芹菜粥:芹菜洗净后连叶切,与大米或玉米面煮粥。适宜于糖尿病、高脂血症之便秘者。

⑧红薯粥:红薯500克,大米200克。将红薯洗净后切成片或块状,与大米共煮成粥,每天早晚服用。有通便之功效。

⑨决明子粥:炒决明子,白菊花各15克,大米60克,冰糖适量。将炒决明子和白菊花同煎煮去渣取汁,加入大米煮成粥,加入冰糖适量既可服用。具有清热泻肝,名目通便作用。尤适于高血压患者的便秘。

⑩郁李仁粥:郁李仁6克,薏米30克。将薏米淘净备用,郁李仁研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一次,早餐食用。有润燥滑肠的作用。适用于胃肠气滞,大便燥涩不通。

老人预防健忘可以做做解绳操


核心提示:年纪一大,人就容易健忘。老人健忘原因很多,心脾气虚、心肾不交、肝部血淤等都可能引发健忘。有什么办法能防治老人健忘呢?我教大家一个很简单的法子——动手指头。即做“解绳操”。


具体做法是:


找一根长50-60厘米、筷子粗的绳子,打上20个结,有空的时候,就将这些绳结一一解开。


注意:


重点在解绳结上。


要求:


1、分别用双手的拇指、食指解5个结,


2、用拇指、中指解5个结,用拇指、无名指解5个结,


3、用拇指、小指解5个结,并且不能用指甲解结,


4、用指肚解结。如此,每个手指头都能得到有效的刺激和锻炼。


最开始练习的时候,绳结可以打得松一些,等动作熟练以后,慢慢将绳结打紧,以强化手指头的锻炼。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舆论:社会学家细解老人婚姻》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夏季解暑养生汤”专题。

舆论:社会学家细解老人婚姻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