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起居养生

2019-10-07

夏至调起居重运动

冬季养生起居运动饮食。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如何进行四季养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夏至调起居重运动”,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祖国医学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此时暑邪当道,养生还要尤其注意防止暑邪对身体的侵害。同时精神调养也要重视。

夏至起居

夏至起居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睡补充夜里的睡眠不足。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夏至洗澡

每日温水洗澡不仅可以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运动——扇扇子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人们总是想尽办法祛暑清热。有些人贪凉,整个夏天总是躲在温度舒适、恒定的空调房间里。殊不知空调给人带来凉爽,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此时建议大家采用传统的取凉方法-扇扇子,扇扇子不但可以带来凉爽,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运动。

老年人夏日摇扇有益身心的健康。老年人可以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和自身健康状况控制风速快慢和风量大小,避免弊端,预防疾病。另外,芭蕉扇携带方便,在户外纳凉,老人相聚,一边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一边摇扇纳凉,驱蚊消暑,也是老年人度夏的一大乐趣。

摇扇是一种需要手指、腕和肩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的上肢运动。盛夏时节,老年人经常摇扇纳凉,正是锻炼上肢、关节、肌肉的好机会,摇扇不仅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而且能够增加上肢肌肉力量和关节协调配合的灵活性。此外,摇扇还可以有效地刺激两大脑半球,增加脑血流量和脑血管的柔韧性。从而增强脑细胞功能,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精选阅读

春季善调起居 锻炼防感冒


感冒虽然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但是受寒、着凉可成为感冒的主要诱因。有关专家认为,寒冷使抵抗力降低是导致感冒的重要因素。研究证明,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的抵抗力有所下降。室温试验也证明,室温较低时,肺功能会受到明显妨碍,这样给感冒病毒侵犯肺部造成可乘之机,从而引起感冒。

临床上感冒有多种常见类型,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时疫感冒(又称流感)等。其中风寒、风热、暑湿感冒属普通感冒,大多是由普通感冒病毒引起。时疫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常呈现流行或大流行,具有起病急、病情重、传播快的特点,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影响较大。

现在虽已开春,但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时有冷空气来袭。特别是许多地区停止冬季供暖之后,室内温度低,更应防控感冒。预防感冒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起居善调适

感冒病毒本身往往也受到环境方面的影响。在各种环境因素中,除温度以外,目前最为重视的是湿度的作用。比如,当湿度达50%以上时,可导致流行性感冒病毒迅速死亡。当湿度在50%以下,即空气干燥时,可生存较长时间。室内空气干燥,由感冒患者身上散布出来的病毒在空气中能生存较长时间,容易传染给别人。

空气要流通

感冒的发生与空气流通不佳有关。感冒病毒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飞沫传染。当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又有许多人住在一起时,对于这种通过飞沫感染的病毒来说,就成为最有效的感染场所。所以,预防感冒不仅仅是要服具有预防作用的药品,还应注意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并少在公共场所逗留。

温度常调节

温度的突然变化也是感冒的重要原因。由于开春后停止供暖,有人便在室内使用火炉、电暖器以及空调器,这样易使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湿度下降引起感冒。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如果从温度较高的室内突然到温度较低的室外,人体的调节功能不能一下子适应,这样就容易发生感冒。所以此时外出应多穿衣服,注意保暖防寒。

平日多锻炼

春天气候多变,有的人过快脱下冬装,一遇气温变化,就易发生感冒;再加上经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人们往往缺乏锻炼,致使抗病能力下降,所以也就容易感冒,这在老人、儿童以及体弱多病的人群中最为常见。因此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多做户外活动。散步、游泳、骑自行车、慢跑、打太极拳等均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不要忘记运动后喝点水补充水分。要养成冷水洗脸的习惯,有利于提高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常备感冒药

另外,到了感冒的高发季节,家里应当常备一些预防和治疗感冒的常用药,适当补充维生素C之类,因为身体内的维生素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易发感冒。也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吃些芎菊上清颗粒一类的中成药,它们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外感引起的发热、偏头痛、鼻塞、牙疼等症。尤其在感冒初起时及时服用,效果更加理想。服药同时还要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应多食用水果蔬菜,特别是红色食品,如胡萝卜、西红柿等,因其富含β-胡萝卜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

夏至养生:起居有常、饮食清淡、心静自然凉


养生导读: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就要到了,这时高温模式也开启,合理调整饮食起居,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今天为您介绍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养生篇,带你看看夏至节气如何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养生篇

一、起居篇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一些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减缓生活节奏,平静地、有计划地进行工作,有利于减少焦虑的情绪。

1、保持充足睡眠:夏季应尽量晚睡早起,并养成午休的习惯,研究表明,人体对白日梦的反应之一就是降低身体温度。睡眠期间,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凉爽而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空调运作时,尽量避免送风口冷风直接吹着头部,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着装有所讲究:起居要定时,露宿不可取,衣着勿赤膊。高温酷暑时,有些人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

3、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另外,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4、选好枕具:选好枕具: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石膏亦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乃祛瘟解热之良药。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石膏性大寒,用石膏枕头,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人体温度,有镇静、除烦、防暑的作用,枕上石膏枕头后,给人清爽凉快的感觉,夏天使用最佳。

二、饮食篇

夏天出汗多,所以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要在2000毫升以上,还有就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除了要补充水分外,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可按如下原则进行。

1、多吃青菜。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2、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3、可把粥当主食。暑热会减弱食欲及肠胃消化功能。当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时,粥类是不错的选择。粥类易于消化,既能补充水分,还能快速补充血糖和能量,是消暑的最佳主食。做粥时,加入豆类、杂粮、果蔬等,能加强粥的保健效果。

4、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5、多饮茶。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三、运动篇

夏天太阳升得早,清晨空气新鲜,早起参加室外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人们不要因为日长天热而拒绝走出来,仍要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夏日养长之气。

1、运动的时间安排合理。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清晨起来到公园、河岸、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处迎着朝阳,选择合适的项目锻炼,如慢跑、太极拳、气功、保健功、广播操等。晚饭之后,到户外悠闲地散散步,对身体大有好处。在假日或合适的时间去江河湖海游泳锻炼,最益于调节情志,消除疲劳,增进健康。

2、夏日锻炼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在阳光下锻炼时,要戴上白色遮阳帽或草帽,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锻炼时穿的衣服以松软、宽大、色浅、便于身体散热的样式为好。室内锻炼要敞开门窗,使空气流通。露天室外锻炼,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些盐开水,不要喝大量的凉开水,如果运动之后满身大汗,不要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浴,这样容易感冒或引起风寒痹痛、关节疼痛。最好洗热水澡,既可消除疲劳,又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3、夏天锻炼要适度,不要过度疲劳。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胃炎、甲状腺机能亢进、肥胖病病人及年老体弱者,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

四、情志篇

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被称作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建议人们在气温升高后,调整生活起居,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晚上10时至11时入寝,并可适当午休;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通风。

小寒节气话养生 起居保暖重“三防”


今天是我们二十四节气里的小寒,进入小寒就意味着一年中冷的时间到来了,我们也明显的感觉到了气温在骤然的下降,那么小寒节气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寒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吧~

今天虽然是小寒,又恰逢是我们所说的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了,年味真的是越来越浓了,也是我们养生的好时机。

小寒节气话养生

中医认为,小寒为阴邪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盛的时期,从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冬近一年的消耗后,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可及时补充气血、起居外出更要注意保暖,抵御严寒侵袭,这样才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而在江南一带则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因此,人们平时养生一定要注意保暖。

小寒之后年味渐浓

当太阳黄经达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正如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进入小寒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生命在于运动。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

比如瑜伽、太极拳、散步、慢跑、跳绳、踢毽、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冬季锻炼还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冬天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之功;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宜进行“日光浴”,以助肾中阳气升发;注意背部保暖,着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肾阳。

小寒时节养生重点在于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小寒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上班族可在午饭后适当小睡片刻,以缓冲工作压力。

医生还介绍,养生要注意饮食之外,加强锻炼必不可少。但需要注意防寒防冻,尤其要加强对头部、背部和脚部的保暖。

此外医生还提醒,每晚用热水泡脚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人体血液循环,防御各种毒素对人体的侵害。在精神方面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秋季起居运动两手抓


.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毕藏,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秋分之后,睡眠时间应逐渐调整至早睡早起的状态,即晚上9、10点钟入睡,早上6、7点钟起床。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1、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这是自古流传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虽然如此,我们还要正确理解其中的真髓,不能盲目照做。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或者老人及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胀、腹泻等秋季多发疾病。

2、及时收纳夏季用品

夏季高温时,很多人有整夜开空调睡觉的习惯。立秋过后,由于白天还较热,还有一些人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而秋分过报,气温已经明显下降,早晚温差特别大,老人和孩子尤其应该注意。应尽早把夏季使用的凉席、电扇等用品收纳起来,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换上床单、薄被等,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3、常笑宣肺。

在精神养生方面,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别是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和活力。登山还可以配合呼吸,这样可以加强肺部循环功能,更能加速人体代谢过程。

.

初夏养生:饮食清淡、慎起居、多运动


养生导读:现在已经是进入初夏了,天气越来越热,这时初夏养生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初夏如何养生?饮食宜清淡,可以多吃豆类食物。同时起居穿衣有讲究,还要多运动!

一、饮食宜清淡,不妨让豆类当家

初夏时节北方风多雨少,气候比较干燥,人们会出现暑热,主要症状就是乏力、口干、皮肤干燥。在饮食方面应该注重清热润肺,建议多吃汁液较多的食物,比如鲜藕、荸荠等。莲藕性寒味甘,可起到生津润燥的作用,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功效更好。另外,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也可以适当吃些养肺润燥的水果,如西瓜、葡萄和梨等。

南方到了2020夏季雨水频繁,湿气较重,中医认为,人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脾虚。所以南方在饮食上应以健脾、清热、祛湿为主,绿豆、白扁豆、红小豆在这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功效,另外薏仁也能达到消暑祛湿的作用。辣椒是南方人钟爱的食物,它就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另外,梅雨季节多吃些姜也可以达到消暑祛湿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有可能导致产生湿热,一次不能吃太多。

进入初夏时节,此时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不妨让豆类当家。消暑五豆汤:将赤小豆、绿豆、炒扁豆、黑豆及甘草洗净浸泡几小时,放进瓦煲内加清水,先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

二、起居穿衣有讲究

根据初夏的特点,衣着最佳搭配是:外穿化纤衣服,内穿纯棉背心和短裤。因为棉纤维具有吸水的特点,可将人体的汗液吸收,加之棉背心和短裤与化纤衣服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衣内水蒸气含量不会处于饱和状态,汗液可照常排泄,并散发热量。这样湿度一定,温度降低,人就不会有闷热感。

夏至调起居重运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