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春捂季节养生 > 导航 > 春捂季节养生

春捂别过头 手脚暖和正合适

【www.ys630.com - 春捂季节养生】

导读:春天像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天气阴晴不定,气候忽冷忽热

春天像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天气阴晴不定,气候忽冷忽热,穿了一个冬季的棉衣过早脱掉,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幼儿。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但是,专家提醒,给孩子捂得太多也会引起各种皮肤病,幼儿春捂应该适可而止,千万别过了头。

一线案例

被捂出来的痱子

小东的妈妈一直认为,只有在炎炎夏日,宝宝才会长痱子,但是没想到在初春季节,3岁的小东却也长了一身的痱子。

刚入学不久的小东,正被全身红红的小疙瘩折腾得不能上学,小东妈妈李女士十分苦恼,担心小东是不是染上了皮肤病。

到医院检查后,李女士才得知小东身上长的是痱子。在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皮肤科,接诊的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马惠红介绍,小东穿的衣服太多,背部出汗,连背心都湿了,就因为不透气,才长出了痱子。李女士却有些无奈地说,往年小东常感冒,别人都告诉她要春捂,为了让小东保暖,今年才给小东多穿衣裤,没想到穿多了反而长痱子。

专家解析

春捂只需手脚暖和

无独有偶,马惠红介绍,最近天气持续低温,不少家长担心新生幼儿会着凉,于是把幼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常常把宝宝裹出汗,长出不少痱子,十分严重,有的还需住院治疗。因此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马惠红介绍,当人体四肢暖和时,人体的身子也是暖和的。因此宝宝春捂,适可而止,只要宝宝手脚暖和即可,无需穿太多,避免适得其反,同时房间注意保持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流畅。马惠红介绍,炉甘石洗剂有消炎、收敛、止痒的作用,而且性平、温和,也可治疗宝宝身上的痱子。

不过,马慧红提醒,让宝宝手脚暖和不代表要把孩子的手脚都捂得严严实实的。

马惠红谈到,宝宝平时也需要运动,一些还不会走路的孩子,运动就是挥舞双手。而在这寒冷的天气中,宝宝双手露出,家长难免会担心宝宝着凉。从而把宝宝的手包住。马惠红提醒,包住宝宝双手不利于其运动,最好别把宝宝的双手给捂了。

春捂谨记上薄下厚

春捂怎么捂也有要点,马惠红认为,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则。尤其是小孩和女性朋友尤其应注意。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马惠红说:脚暖了,身子自然也就暖了。

孩子春捂,捂多少,捂多久也要看个人体质。马惠红介绍,宝宝体质好,可以穿少些;宝宝体质弱,就算穿再多,有的宝宝还是会生病。因此让宝宝多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才能少生病。

+

育儿新知

春季宝宝吃啥能冲寒?

虽然已过立春,但是春姑娘却姗姗来迟。倒春寒来势凶猛,气温冷暖不定,宝宝也时常感冒、发烧。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儿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中医认为,洋葱、姜、蒜、芹菜这些带味儿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其中,大蒜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

洋葱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其中含有的二烯丙基二硫物及少量硫氨基酸,有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

不过,儿童可能会对这些气味儿食物抵触。这时可把芹菜、姜末做饺子馅吃,也可以用碎洋葱做成炒饭。此外,将洋葱、蒜、芹菜等加热时间长一些可减少气味儿,但烹饪时间越长,气味儿中的健康物质保留越少。为此,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口味和接受程度进行选择。

yS630.Com相关推荐

酒量多大正合适?十个信号提醒你不能再贪杯


人体有很多微小的症状会提前发出信号,告诉人们不能再贪杯,否则就会危害健康。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总结了10个“报警信号”,提示饮酒者何时该适可而止。

夜间频如厕

如果夜间频繁去厕所,说明你已摄入了身体承受不了的酒精。

我们身体中有一种“抗利尿激素”来控制排尿量。它会“告诉”肾脏产生多少合适,阻止人体过多地排尿。到了晚上,由于身体里抗利尿激素增多,我们在睡觉时便不会频繁地上厕所。但是酒精进入身体后,会让抗利尿激素减少,使排尿增多。

起床时眼干

喝酒不仅会让整个身体流失水分,还会干扰泪液的产生,让眼睛没法保持湿润。《眼科杂志》2012年刊发的一篇文章指出,饮下一定剂量纯酒精的人,第二天早晨8点会比没喝过的人眼睛干涩。

总想下一杯

即使你没有当即就喝掉下一杯,但却总惦记着这事,就表示已经喝多了。例如白天你想的是“晚上回到家就可以再喝一杯”而不是“回到家就可以见到家人”,就已经是警告信号。

腹泻等不适

腹泻等肠胃疾病可以看做是喝多的一个信号。这是因为喝下的多余液体没有被吸收,于是就成了水样便。如果水样便不容易被水冲掉,而这种现象又经常发生,说明肝脏因处理多余酒精而“工作”得很辛苦,没有将脂肪分解掉。

暴躁而健忘

喝点酒或许有助于入睡,但也会把你的睡眠周期打成碎片,让你睡得更累。

当身体进入休眠状态时,酒精反而成了兴奋剂,它会释放糖分和其它物质,让你频繁地醒来。酒精还会破坏“快速眼动睡眠”,即做梦最多,并帮助大脑处理情绪和记忆的一种高质量睡眠。如果没有足够的“快速眼动睡眠”,醒来后就会觉得脾气暴躁,精神涣散。

睡眠质量差

适度饮酒也会影响充足睡眠,从而无法在夜里“恢复元气”。

60%的酗酒者患有失眠,是英国全国平均失眠比例的2倍。他们只有很少的“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即使是戒酒几年之后,这种受到干扰的睡眠类型仍然会持续下去。

长期大量饮酒会干扰大脑中的神经传导物质,其中包括伽马氨基丁酸,一种能有效地让大脑平静下来的物质。这就是为什么解救之后,睡眠质量也不会立即改善。

轻易喝不醉

一连喝下几杯酒还不觉得醉,说明这个人平时经常喝酒。

酒精可以快速进入血液,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这也就是为什么喝醉后会走路失去平衡,说话含糊不清。因此身体不得不产生一种酶来分解酒精。如果经常喝酒,身体就会逐渐产生大量酶来做出适应,应对起酒精也更加轻松。

人们往往认为,当他们一时没醉,就代表没有长期的影响,其实却存在着肝损伤的危险。不是酒精伤肝,而是分解了酒精的酶在发生作用。

牙齿遭损坏

当你用一口白牙微笑时,并不代表酒精没有留下它的痕迹。红酒的污渍往往会出现在靠近舌头的牙齿内侧,还有牙齿之间的表面部分。白葡萄酒和啤酒则会造成更多的牙釉质流失,表现为牙齿变黄和敏感脆弱。

肤色呈黝黑

如果有人突然问你是不是去度假,把皮肤晒黑了,这是轻微黄疸病的症状,有可能是肝部的疾病。因为酒精会损伤干细胞,在肝脏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形成瘢痕组织。一旦出现瘢痕组织,也意味着肝脏失去了过滤毒素、废物和血液中胆红素的功能。

处皮肤外,还应该注意检查眼白是不是泛黄,这是黄疸病早期的信号。

一次喝两瓶

酒精和任何一种药物一样,会让人产生依赖作用,而且酒量会越来越大,杯子也越换越大,逐渐超过了人体健康所推荐的做大量(男性是3-4杯,女性是2-3杯)。

“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


导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调理方法,很多的人平时不注意春天的保护,过了冬天之后很多的人及时的脱衣服很容易造成感冒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调理方法,很多的人平时不注意春天的保护,过了冬天之后很多的人及时的脱衣服很容易造成感冒,倒春寒出现之后,会导致人体的功能受到影响,如何有效的预防倒春寒?大家应该做到春捂秋冻。

雨水节气后出现倒春寒

雨水节气够厚,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尤其对抵抗力低下的人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此外,医生还提醒,一些年轻上班族姑娘由于爱美,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子和靴子,这样对身体不利。一般来说,妇女膝关节对冷空气的袭击较为敏感,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状,久之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如何预防倒春寒?

预防倒春寒首先想到春捂。中医养生保健学中讲究春捂秋冻,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早春时常有寒冷气候的反复,穿着宜偏暖些。

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

专家介绍,春捂主要的意思是,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比如日最高气温超过22℃的时候,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春捂要恰当,否则反而不利健康,因此应根据以下几点,恰当春捂。

1、急脱急穿

春捂,要怎么捂?掌握四个字急脱急穿。经常在户外活动的年轻人和孩子,从阳光下走进室内,感觉有点凉了,马上穿上衣服;另外,春天风大,出汗后毛孔张开,吹风容易着凉,所以要注意避风。

2、春捂也要看气温

气温15摄氏度是春捂临界值,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增减衣物时,最好看看天气预报,注意早晚温差,温差有七八度的日子,增减衣物要及时。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

3、三个春捂的重点部位

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老百姓们有句保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温馨提示,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调节身体,而且要注意保健事项平时不要过早的脱衣服,很容易造成感冒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保暖的方法,全面的进行调理,而且要注意保健,有效进行饮食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春捂记住先捂腿


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的说法,就是“春不忙减衣”,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现代的人们也早已认识到,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

“春捂”应该捂哪里呢?重点就是腿和脚。由于屋子里有暖气,所以很多人习惯减衣服时先减掉几条裤子。然而,因为人体下半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身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尤其是老弱病残者,极易导致关节病、心血管疾病等。

近年来,医疗气象学家对“春捂”有了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

●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持续时间:1-2周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相关

乍暖还严寒 春捂如何捂?


“春捂”是传统的。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春捂是硬道理。此时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掌握春季养生法,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乍暖还寒宜“捂”两头

天气刚刚转暖,有些人便早早地脱掉冬装,换上轻便漂亮的春装。一些爱美女性更是迫不及待地穿上超短裙、丝袜,露出美丽的双腿。专家认为,民间的传统习惯“春捂”有一定道理,春天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春捂”不能忽视。

春天适当捂一捂,可以减少疾病。冬去春来,人体皮肤逐渐苏醒,汗毛孔闭锁程度相应降低,因而春风较大的时候,尽管不是很冷,却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人就可能感冒或并发其它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气不稳定,过早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着凉感冒。

对于“春捂”,医生的建议是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养。

保暖适当莫“捂”过头

生怕孩子着凉生病,年轻爸妈们更是用小棉被把婴幼儿“捂”得严严实实。医生提醒父母,“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

“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春季可以让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

春季空气湿度较大,如果“捂”过了头,还容易诱发中暑。因此在增减衣物时,最好先听听天气预报。天气转热后,有些人还穿着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由于孩子好动易出汗,更不要“捂”得太紧,出汗后骤减衣服很容易受凉感冒,要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适应能力。而婴幼儿需要逐渐适应外界寒暖的变化,如果暖被厚衣“捂”得太多,宝宝需要调节体温就要出汗,而体液过多消耗,就更不能适应寒冷刺激。

“春捂”要有度 15℃以上不用捂


导读:现在的季节,可谓是乍暖还寒时候,虽然已经在名义上进入了春天,但是温度依然会骤降,威胁一下本已……

现在的季节,可谓是乍暖还寒时候,虽然已经在名义上进入了春天,但是温度依然会骤降,威胁一下本已准备褪去厚衣服的人们,再加上近日愈发猖獗的禽流感,不少人岌岌自危,迟迟不敢穿上春装。那么,中国的老话春捂秋冻到底应该如何执行呢?这个度到底在哪里?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浅作分析。

春捂秋冻之春捂从何而来?

春捂,即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宁可捂着点,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否则由于初春咋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穿着单薄,一旦气温降低,身体会难于适应,抵抗力下降,加上春季细菌病毒活跃,更易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女性过早换裙装,还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

从古至今,善于养生的专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专家认为,春捂这种民间的传统习惯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在早春时节,咋暖还寒,捂着点儿较容易适应季节的变化,但也要恰当为之。想想也能明白,中国文化的积淀能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的谈资,同时更有古人们从现象的表面观察入里,渐渐总结出一套有理可依的经验之谈。而春捂秋冻之说绝不是空穴来风。

春捂怎么捂谨记下厚上薄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所以,春季穿衣首要照顾好首足两头,以防风寒侵袭,不要过快穿上衣袂飘飘的春装和单鞋。比如,不少女孩一到春季就开始穿短裙单鞋,这对身体很不好: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保暖。纵然偶尔升温,也应从上身递减衣物,这样可避免关节炎、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春捂捂多久?别捂过头

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即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但是不能出汗。春季气温时高时低,如果升温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汗多也容易生病。因而春捂并不是衣服穿的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

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脱掉棉衣,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对健康不利。

所以说,建议大家,出门前还是要大概了解一下当天的天气状况,早上出门的时候温度往往比较低,最好多穿几件,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适当增减衣服,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有效降低感冒的概率,学会定义你自己的春捂吧!

专家的春捂穿衣指数


专家的春捂穿衣指数

根据对“春捂”的科学研究,专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穿衣数据,称为“春捂指数”。

一、把握时机

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未雨绸缪。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塞、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一两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二、把握气温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三、注意温差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四、持续时间

1~2周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

春捂别过头 手脚暖和正合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