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夏季脾胃养生外治 > 导航 > 中耳炎是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外耳炎预防外耳炎的方法感染外耳炎的原因

夏季脾胃养生外治。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何进行养生常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如何预防外耳炎预防外耳炎的方法感染外耳炎的原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如何预防外耳炎?耳朵对于我们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倾听世界的器官,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应该要好好保护它。那么预防外耳炎的方法有哪些呢?感染外耳炎的原因你知道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预防外耳炎的方法

外耳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

弥漫性外耳炎由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或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很少为真菌等所引起。外耳道疖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一些人(如有过敏反应,牛皮癣,湿疹或脂溢性皮炎者)特别易患外耳炎。
外耳道的感染可以是局限的(疖肿),或累及整个外耳道(弥漫性外耳道炎)。较常见于夏天游泳季节,并常称为泳者耳。

感染外耳炎的原因

进水或各种刺激物,如喷发剂或染发剂液,进入外耳道和由于要拭净耳道导致耳损伤。通过上皮的脱屑,像传送带那样运动由鼓膜外面向外传送脱屑,进行外耳道的自身清洁,患者用棉签人为地清洁外耳道(拭耳),干扰了自身清洁机制。由于拭耳的方向和上皮脱屑活动的方向相反,可将碎屑向耳道内推入,促使脱屑聚集。脱屑和耵聍吸收进入外耳道的水,引起皮肤的浸软,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如何预防外耳炎

防治外耳炎主要是控制感染,促使耳朵干燥,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涂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及时清除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最后,要注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损伤。

扩展阅读

游泳耳朵进水怎么办?外耳道如何预防进水?


暑假到了,家长会带着小朋友一起避暑,在游泳时,一旦外耳道进水,这时该怎么做呢?如果预防外耳道进水呢?

那外耳道是什么呢?外耳道就是我们看到耳朵眼的里面,就像我们平时见到的水桶一样,水桶的口就是我们的耳朵眼,水桶的底就是我们常说的耳膜。平时外耳道就像横着放着的水桶,水桶的底朝里,口朝外,游泳的时候水就很容易通过耳朵眼灌到水桶里面去,水进去后我们就会感觉一下子蒙住了,听声音变小了,声音好像从头里面出来的。由于水桶口朝外,很多时候自己做下咀嚼动作或是摇下头水就可以自己出来,水流出来时候大家会觉得温热的液体流出,感觉非常舒服。

游泳耳朵进水怎么办?外耳道如何预防进水?

但是有些时候进去的水却不那么容易流出来,我们外耳道这个水桶并不是像真水桶一样壁都是直的,它有个弧度,是个弯的,前面向后凸,后面向前凸,有的人弯得特别明显,所以这样的人,特别容易耳朵进水,进水了还不容易出来,我们经常要把耳朵往后拉,使水桶壁尽量的直,然后歪头耳朵眼朝下,跳跃几次,耳朵里面的水才能流出来。

有的人,耳朵眼特别小又特别弯,做了前面的动作还不能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先把耳朵轻轻的往后拉,然后把消毒的棉签放入耳朵眼里面把水沾出来,这个时候大家注意了,我们这个水桶的深度是2.5厘米左右,和我们小拇指的指甲那一节差不多深,所以我们棉签最多只能放入指甲盖那么深,再深了就怕万一把耳膜给捅破了。这个时候也特别要注意不要嬉戏打闹。

我们的外耳道就像蛇一样,会蜕皮,平时也会产生一些分泌物,这些一起就构成了我们说的耳屎,学名耵聍.要让大家知道的是,耳屎其实对我们是好的,它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使我们耳朵不容易感染,所以我们平时也不用刻意去掏它,大多数时候它都会顺着水桶口排出 .那么问题来了,有的人耳朵眼特别小外耳道特别弯,有的人外耳道分泌物非常油,耳屎不容易排出,严重的时候把整个外耳道都堵住了,我们叫做耵聍栓塞,这个时候就需要到医院处理,由医生通过器械取出,或是滴药软化后,通过洗耳朵洗出来。很多时候耳屎多或是都把耳朵堵死了,我们感觉不出来,一旦游泳问题就来了,耳屎一旦进水就会发胀膨大,导致我们出现听力下降,头昏脑胀这些情况。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了。

有的时候游泳的水不干净,或是用很脏的手指挖了耳朵,麻烦就来了,细菌就进入我们外耳道了,一旦抵抗力低,细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外耳道红肿热痛,外耳道发炎。我们外耳道的皮肤非常薄,下面就是神经,外耳道发炎时候刺激神经,有时候疼痛非常剧烈,跳痛,拉耳朵或按耳朵时候疼痛加剧,有时候张口都张不开。还有时候还会在耳朵里面形成疖肿。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到医院就诊额,医生根据情况会使用一些酚甘油、鱼石脂或抗生素滴耳液,严重的时候还会全身用一些抗生素。如果不管它或是处理不及时抵抗力很差的时候,炎症就会蔓延到耳膜,疼痛就会更剧烈,小朋友就会哭闹说耳朵疼得受不了,更小的小孩就会抓耳朵或是拍打耳朵。这个时候要紧急去医院就诊了。

游泳耳朵进水怎么办?外耳道如何预防进水?

有些时候炎症重了耳膜就会破掉,造成耳膜穿孔,一旦耳膜穿孔,就像我们水桶底破掉了,细菌很容易进到更深的,负责我们听力的器官里面去,反复流脓,经久不愈,造成听力下降。反复发炎还有些情况,耳朵里面会长胆脂瘤,虽然不是真的肿瘤,但也会破坏我们耳朵里面的结构,造成听力下降、嘴歪眼斜,更严重者还会长到脑袋里面去,造成颅内感染。这些情况就需要到医院手术,把耳膜补起来或是把胆脂瘤切除干净。

我们知道耳朵和鼻子喉咙是有根管子连起来的,叫做咽鼓管.小朋友这根管子没有发育成熟,游泳的时候会遇到呛水的情况,水很容易通过这个管子从鼻子或喉咙进到耳朵里面去。一旦水里面有很多细菌,小朋友抵抗力差,也会造成耳朵的感染,需要去医院及时就诊。

外耳道炎幼儿喂养不当易患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很普遍的外耳道疾病,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人都容易患有,对一些刚刚生下来的幼儿来说,也是常有的症状。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幼儿喂养不当易患外耳道炎以及家长们平时应该注意点什么。

幼儿喂养不当易患外耳道炎

1、由于婴儿在哭闹时泪液、汗液容易流入外耳道内,引起外耳道皮肤受潮软化,滋生微生物致病。所以避免小孩哭闹时泪液等流入外耳道内。

2、当婴儿哭闹时进食,则容易发生呛奶或呛水,给细菌入侵中耳提供良机。因此,应特别注意避免小孩在哭闹时进食。

3、注意口腔的卫生和预防呼吸道感染,如发现哭闹不安,则应检查耳朵,看看外耳道是否有分泌液流出,轻按耳屏前方或向上轻拉耳廓,如有疼痛,则应去医院做检查。

4、如果小孩子在洗澡的时候,或者洗头发的话,就要避免水流到他们的外耳道里面。

因为小孩子小的原因,所以外耳道炎是非常的难治愈好的,所以我们平常的预防比治疗要重要的多。我们这时候再平时的生活中,妈妈就更加要注意防范了哦。

耳朵发炎常见的外耳道炎症状


外耳道炎或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由于挖耳、物体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夏秋季节多见,外耳道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外耳炎的症状1

外耳炎或称漫性外耳炎,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外耳炎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秋季节多见。

外耳炎的症状2

急性外耳炎发病急,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稀薄分泌物,继而变为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遮蔽鼓膜,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出现全身不适。

外耳炎的症状3

慢性外耳炎病程长,多有耳痒、少量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许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混浊、增厚、标志不清。

温馨提示:外耳道炎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应尽早到专业的耳鼻喉医院就诊。

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你得中耳炎!


中耳炎是一种在现代社会十分容易患上得一种病,游泳耳朵进水也可能导致中耳炎,经常戴耳机也有可能得中耳炎,有许多原因都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那么具体都有什么行为会导致患上中耳炎呢?中耳炎要如何治疗呢?

中耳炎是中耳鼓室粘膜的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中医称此病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是一种常见病。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有发生,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通常中耳炎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时就医的话,可以痊愈并不再复发。

何谓中耳炎但慢性中耳炎无法根治。慢性中耳炎一般由急性中耳炎转变而来,需要及时的治疗。

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治疗慢性中耳炎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另外,吸香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香烟不仅会引起中耳炎,同时会加重中耳炎的病情,情况严重的会使中

耳炎患者造成永久性耳聋。同时,香烟中的一种强致癌物NNK会引起中中耳炎的恶性病变,严重影响脉冲神经,引起长期头部疼痛及经常头晕,并会引起半身瘫痪。因此, 家庭中有婴幼儿及中耳炎患者的,应不吸香烟,尽量不接触二手烟环境。

还有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如果时间较长的话,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对耳朵造成组织性的损伤,严重时听力下降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状,如中耳炎等。

中耳炎诱发因素

一、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所致。

二、急性期延误治疗和用药不当等因素难逃其咎。

三、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和肺炎等,中耳粘膜急性坏死症侵及鼓窦乳突,尤其是继发于耐久性较大的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四、乳突发育不良导致病变所致。

五、上鼓室发生胆脂瘤、听骨坏死或鼓室外侧壁破坏。

六、患有过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

七、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极易引起中耳炎。

八、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

九、游泳时如果将水咽入口中,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也可能引发中耳炎。

十、婴幼儿仰卧位吃奶

十一、吸香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十二、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

导致中耳炎的原因有很多,发现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治疗。

第一、以局部用药治疗中耳炎为主,流脓停止、耳内完全干燥后穿孔或可自愈,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局部用药:按不同病变情况选用药物,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3%洁霉素液、1%黄连素液等,用于鼓室粘膜充血、水肿,有脓液或粘脓时。酒精或甘油制剂,如4%硼酸酒精、4%硼酸甘油,2.5~5%氯霉素甘油等,适用于粘膜炎症逐渐消退,脓液极少,中耳粘膜水肿、潮湿者。粉剂,如硼酸粉、氯霉素硼酸粉等,仅用于穿孔大、脓液极少时,有助于干耳。

第二、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抗生素滴耳剂宜参照中耳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适当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于中耳局部可引起内耳中毒,治疗中耳炎,应慎用或尽量少用。粉剂宜少用,粉剂应颗粒细、易溶解,一次用量不宜多,鼓室内撒入薄薄一层即可。穿孔小、脓液多者忌用,因粉剂可堵塞穿孔,妨碍引流。

第三、在中耳炎早期,应该正确而足量使用一些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耳朵炎症的感染,一般在炎症消退后5~7日停药,早期的中耳炎必须彻底治愈,避免转化成慢性中耳炎。常见的用药有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等。鼓膜穿孔前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杀菌消肿止痛可以用1%~2%酚甘油滴耳,但是在鼓膜穿孔后要马上停止用药。鼓膜穿孔后急性中耳炎的治疗要先清洗外耳道的脓液,可以用3%的双氧水或硼酸水,然后用消毒棉签擦拭,局部用药可以用0.25%~1%氯霉素液,0.3%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到炎症逐渐消退,脓液减少时就可用0.3%硼酸酒精、0.5%氯霉素甘油等滴耳。

得了中耳炎怎么治疗好的快呢?以上就是小编做出的介绍了。耳朵如果进水的话,那么一定要用东西擦干净,不然水在耳朵里面时间长了以后容易出现中耳炎的。大家认识上面的知识之后,现在了解到了中耳炎出现后的治疗办法是什么了,所以针对此病的到来,大家要注意积极的治疗才行。

中医治疗中耳炎的优势如下所示:

第1、鲜桑叶数片洗净后,捣烂取汁。每次将1~2滴桑叶汁滴入耳道内,每日3次,一般2~3天就可以恢复中耳炎。

第2、黄柏(生药),水煎为浓缩液20毫升。用此药液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一般2~5天中耳炎患者就能恢复。

第3、中西医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分别是什么?蛇蜕烧灰研末,调以麻油。用时先以3%双氧水清洗耳中分泌物,擦干后用棉签蘸药涂于患部,每日或隔日一次对于中耳炎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第4、先取3%双氧水清洗耳中分泌物,擦干后滴入地龙糖浸液3~4滴。治疗急慢性中耳炎,一般用药4~5天中耳炎患者就能缓解。

第5、广郁金一枚,麻油少许,冰片少许。取广郁金蘸麻油少许,在清洁的玻璃片上磨取浓汁,再放冰片调匀,先用药棉拭净耳内脓液,再用此油滴耳。中耳炎患者每日3次,一般用一枚就能看见效果。

第6、紫草,放入麻油内,置于火上煎炸,待油变紫后滤取油液,装瓶备用。用时洗净患处,拭干后滴入上药。每次2~3滴,每日2~3次对于中耳炎的缓解有很大作用。

第7、冰片,枯矾,苦参、黄柏。将苦参、黄柏烤焦,研为细末,冰片、枯矾砸碎研细末。麻油(香油)62克,烧开冷却数分钟,把4味药入麻油中调匀,装瓶备用。使用时,先用双氧水洗净耳中脓液,擦干滴入药液2~3滴,每日两次。急性中耳炎3天显效,慢性中耳炎6~7天。

中医治疗中耳炎有哪些优势?上述文章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中医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在这里需要提醒广大患者朋友的是,治疗中耳炎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并不是适合每位患者朋友的,因此为了众位患者朋友的身体健康着想,建议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方法治疗中耳炎。


宝宝常见病——中耳炎,咋整?


宝宝常见病科普之中耳炎知多少

今天,我们就来和各位宝妈们科普一下“中耳炎”这个疾病。

因为中耳炎是儿童中最流行的疾病之一,希望家长们看过后,能做到宝宝一旦发病,早发现早治疗。

一、三岁以下的宝宝最易感染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高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3岁前患过一次中耳炎的宝宝占了80%-90%。

其中,有7成以上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发,轻的影响听力,重的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此外,宝宝易发中耳炎也和孩子的咽鼓管的长度和形状比较特殊有关。

相比于成人,宝宝的咽鼓管更短、更宽,与咽部连接的角度更平坦,这样一来,细菌和病毒更易从鼻咽部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二、中耳炎的发现

比较小的孩子生病了不会用语言表达,许多疾病也往往耽误了治疗时间。

如果宝宝有以下症状,宝妈们要引起注意,宝宝很可能是感染了中耳炎:

●无原因的发热,且连续3天体温达到37.8℃-40℃;

●不断地抓挠耳朵,头不停地蹭枕头;

●躁动不安、爱哭,总是摇头,睡眠不佳;

●耳朵有黄色分泌物流出;

●对声音的反应变差,注意力下降。

耳温测量可成为判断宝宝是否患有中耳炎的简易方法:

分别测量双侧耳温,如果相差0.5℃以上,应该考虑温度偏高侧出现中耳炎,温度高的一侧往往就是感染侧。

若通过以上方式判断宝宝患了中耳炎,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耳鼻喉科进行检查。

三、中耳炎的治疗

好在,中耳炎是儿童中可治愈的疾病之一。

中耳炎急性期经规范治疗,多数可痊愈,但慢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损伤听力。

儿童最常见的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主要症状为突发耳痛(小宝宝会用力拉扯耳朵),可伴有耳流液、发热等症状,严重的化脓性中耳炎可出现鼓膜穿孔。

轻度急性中耳炎时,可以先观察48-72小时,同时给与镇痛、退热等对症治疗;

如果48-72小时后效果不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对于没有鼓膜穿孔的急性中耳炎,任何滴耳剂都不会有治疗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即去除引起咽鼓管堵塞的因素。

感冒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控制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堵塞,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喷剂等。

四、中耳炎的预防

◆感冒及时治疗

感冒会损伤咽鼓管功能,导致液体积聚和病毒繁殖,然后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时,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宝妈可以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另一侧;如果鼻塞严重,睡觉时将宝宝头部垫高些、使用喷雾加湿器等。

◆注意喂奶姿势

有的宝宝患中耳炎和妈妈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

宝妈不要躺着给喂奶,因为孩子的咽鼓管短平,如果吞咽不协调,躺着吃奶很容易发生中耳炎,最好的喂奶姿势是半卧位。

◆溢奶或吐奶后记得检查耳部

宝宝溢奶或是吐奶后,奶水容易顺着面部流进耳朵,妈妈不能仅仅擦干净宝宝的嘴周,还应检查宝宝的耳朵有没有液体流入,若有的话一定要及时清理。

◆不要长时间让宝宝躺着哭

宝宝平躺着哭时,眼泪和鼻涕很容易堵在鼻腔和嘴巴,流到耳廓里,滋生细菌,导致耳朵发炎。

◆洗头洗澡时做好防护

为避免污水流入耳道,在给宝宝洗澡、洗头时,家长应该用手堵住宝宝外耳道口。

平时做好预防,就能大大降低宝宝患中耳炎的几率。

最后还是要给宝妈们提个醒,如果发现宝宝疑似得了中耳炎,一定及时带宝宝看医生,遵医嘱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

关注点赞哦!!!

育儿百科幼儿耳朵灼热痛当心外耳道炎


临床碰到的小儿病例中,耳道感染不在少数,而且这些感染很多都是因忽视生活细节所致的,如挖耳等不良习惯,喂养小儿姿势不正确,或者感染后没有及时治疗,或不坚持治疗等等。

耳朵灼热痛当心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

引起外耳道炎的原因很多,除游泳外,还有洗头,洗澡;中耳炎分泌物的持续刺激;挖耳致外耳道上皮损伤等等。在上述诱因下,出现耳痛、灼热,甚至有少量液体流出时,要警惕外耳道炎症的发生,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给予清洁耳道,滴耳液,理疗,口服抗生素等治疗,一般数天就会痊愈。治愈后,家长要教育孩子保持耳道干燥,尽量避免使水进入耳内,禁用手指或其他物品挖耳朵,有慢性中耳炎者要控制感染。

外耳道炎的治疗,一般是给予静滴抗生素,外敷药膏,等疖肿成熟后,再做切开排脓引流,数天后就可治愈。家长切不可自行给孩子挑破疖肿,因为未成熟的疖肿切开后,会使感染扩散,甚至引起软骨膜炎。

家长应教育孩子平时不要养成挖耳的习惯。耳道痒,或有不适时,可用75%酒精或硼酸溶液,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如何预防外耳炎预防外耳炎的方法感染外耳炎的原因》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夏季脾胃养生外治”专题供您欣赏!

如何预防外耳炎预防外耳炎的方法感染外耳炎的原因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