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痛风人群如何养生 > 导航 > 穴位针灸养生

针灸治痛风 穴位这样选

痛风人群如何养生。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针灸治痛风 穴位这样选”,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痛风的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和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如果患部没有明确瘀络显现,则在该关节基底部周围寻找到瘀络并刺血(刺血的注意事项是预防感染)。刺血后选用针刺疗法,具体用穴为百会、神庭、曲池、合谷、神门、足三里、太冲、丰隆、内庭、阴陵泉以及阿是穴。毫针泻法,以期清热利湿、通经止痛,每日治疗一次,5次一个疗程。通常2 ~3次即可直折病势,安神定痛。

对于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可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以预防痛风发作。由于尿酸在体内的异常增高与肾排泄机能下降有关,笔者认为,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应该补益肾气,增加排泄机能。临床可选太溪、复溜、神门、曲池、合谷、足三里、关元、气海、水道等穴,毫针补法,每周两次,10次为一疗程。也可以长期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改善体质。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医针灸能治痛风吗


当今生活中很多人都开始有了健康的意识,但是有一些疾病总是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痛苦,痛风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一种疾病,而且会有非常剧烈的疼痛感,并且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没有控制好体重或者饮食不注意就特别容易引起复发,很多人都知道中医对疾病能得到更彻底的根治,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中医针灸能治痛风吗。

中医针灸能治痛风吗

痛风的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

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和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

如果患部没有明确瘀络显现,则在该关节基底部周围寻找到瘀络并刺血(刺血的注意事项是预防感染)。

刺血后选用针刺疗法,具体用穴为百会、神庭、曲池、合谷、神门、足三里、太冲、丰隆、内庭、阴陵泉以及阿是穴。毫针泻法,以期清热利湿、通经止痛,每日治疗一次,5次一个疗程。通常2~3次即可直折病势,安神定痛。

痛风静止期的治疗。

对于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也可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以预防痛风发作。由于尿酸在体内的异常增高与肾排泄机能下降有关。

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应该补益肾气,增加排泄机能。临床可选太溪、复溜、神门、曲池、合谷、足三里、关元、气海、水道等穴,毫针补法,每周两次,10次为一疗程。也可以长期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改善体质。

上面就是对中医针灸能治痛风吗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知道痛风用针灸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很好的治愈,但是想要使痛风不再发作我们平时也要注意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一定要控制好体重,体重过胖会导致痛风的病情加重,另外在饮食上尽量不要大量的抽烟喝酒否则容易引起复发。

臂丛神经损伤针灸选什么穴位


臂丛神经损伤针灸选什么穴位

1、臂丛神经损伤针灸选什么穴位

以手少阴经、手阳明经、手太阳经为主,主穴可选肩贞,肩髃,极泉,少海,阿是穴,可以配合风池、合谷、内关、尺泽、通里、后溪等穴位进行治疗,肩部穴位可以刺络拔罐。

2、臂丛神经损伤的饮食

1.1、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莱

患者应多摄取水分,并避免咖啡、汽水、香烟等刺激物。多吃水果、蔬菜、核果、种子、谷类等有益的食物。

1.2、多吃燕麦

经常食用燕麦可改善神经的总体状况。切碎的燕麦草在温水中冲泡2分钟并过滤后就是一种补品,一天喝1-4克,若要减轻皮肤瘙痒,用细棉布包燕麦片挂在喷头下,用冲过燕麦片的水洗澡。

1.3、补充营养素

1.1.1、卵磷脂

用量依产品标示,用餐时服用,它可以保护及修补神经。

1.1.2、维生素b群加维生素bl

每天100毫克以上,用注射液最佳。神经痛患者常缺乏维生素b。

1.1.3、维生素e

用400国际单位维生素e每天2次。用于麻疹后的神经痛。

1.1.4、钙箝合剂

每天2000毫克,协助神经冲动的传导。

1.1.5、蛋白质(含各种单一氨基酸)

用量依照产品指示,是修补神经及维持神经功能所必需之物,氨基酸较快被身体吸收利用。

3、臂丛神经是什么

臂丛神经是支配上肢的主要神经,可分为根、干、束3段,各段均有分枝支配相应的肌肉。臂丛神经行经锁骨与第一肋之间时被胸锁筋膜固定在肋骨上,然后在肱骨喙突下经过,当外力使第一肋骨喙突间的距离加宽时,臂丛神经受强力牵拉而损伤。分娩时引起损伤的原因主要为头位分娩的肩难产、胎方位判断错误;臂位分娩时手法不正或后出头娩出困难、强力牵拉胎肩颈部。临床表现根据损伤的部位而异,以上于麻痹最多见,典型表现为:患肢松弛悬重于体侧,不能做外展、外旋及屈肘等活动。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对个人、家庭、社会均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针灸的作用

1、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

2、调和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

3、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针灸的副作用

1、感染传染病

在一些针灸减肥场所是没有严格按照一人一针一穴“的基本原则,用完后立即丢弃;也没有必要消毒设备,要是使用非一次性的针灸针,那么每扎过一个穴位,就应该将针收起浸泡,再进行高温高压消毒,这样才能杜绝传染病通过针灸针传播。仅靠消毒液浸泡不能解决问题。这种情形,感染传染病的危险相当大。

2、晕针引起昏迷

没有效果最多是浪费了钱财,耽误了时间,最可怕是扎出事”来,这也是针灸减肥常见的副作用。在进行针灸减肥时,腹部的针不能进得太深,否则可能会伤到脏器。尤其是对腹壁薄年轻女性,更应多加注意。另外,针灸师还应该有处理诸如晕针、弯针、滞针、折针等异常现象的能力。

3.、扎伤内脏

没有效果最多是浪费了钱财,耽误了时间,最可怕的是”扎出事“来。在进行针灸减肥时,腹部的针不能进得太深,否则可能会伤到脏器。尤其是对腹壁薄的年轻女性,更应多加注意。

针灸治颈椎针什么穴位


针灸治颈椎针什么穴位

1、风池穴

风池穴在颈后最上端正中两侧凹陷的地方,进行按摩时,把你的双手拇指分别放到左、右两侧风池穴上,接着逐渐用力进行三到五分钟的按压就可以了。针灸时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2、风府穴

脖子后正中线往上摸,摸到凹下去的一个位置,风府穴在此。使用大拇指指腹将这个穴位按住,用力按三到五分钟。要适当用力,别太重。假如你自己操作很难,那就叫别人来帮你进行按摩。针灸风府穴时直刺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禁止深刺)。

3、大椎穴

对治疗颈椎病效果很好的穴位就是大椎穴。在取这个穴位的时候你必须要正坐,端平你的肩膀,将你的头低下来,这个时候你的颈后和肩膀齐平的时候会有一个高突出现,这里就是第七颈椎,在它下面的凹陷地方就是大椎穴的位置了。针灸时斜刺0.5~1寸;可灸;进行按摩时,把右手中指指腹放到这里,食指、无名指还有小指就放在旁边,进行三到五分钟的用力按揉,出现酸胀感就好了。

颈椎病的先兆

1、反复出现落枕,颈部时有紧、硬之感,常为早期信号。

2、改变头部时出现头颈部隐痛,并伴有不明原因的手指胀麻,则为神经根型早期信号。

3、转动头部时,出现轻微不适,或较短暂性眩晕,往往是椎动脉型的先兆。

4、若出现头痛、头晕,颈部不适,并伴有不明原因的眼鼻耳的刺激症状,则考虑为交感神经的先兆。

5、如不明原因的下肢麻木、无力,步履蹒跚,以及颈部疼痛,排便无力,应考虑脊髓型的可能。

颈椎病的典型症状

1、颈椎关节周围组织受压症状

颈部紧绷、僵硬、活动受限甚至疼痛。

2、颈神经根压迫症状

转动头部或头部负重时,出现颈部疼痛或一侧上肢放射性疼痛。并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皮肤感觉异常和无力。

3、椎动脉压迫症状

头部向一侧转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甚至猝倒。平素有单侧上肢麻木或头痛。

4、交感神经刺激症状

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心律异常。肢端发凉,面部潮红。多汗或无汗,或恶心呕吐。

5、脊髓压迫型

首先出现下肢行走不利,既则出现上下肢行动不便,步态不稳,并伴有感觉障碍及肌肉萎缩。重则出现瘫痪以及感觉消失。

颈椎病患者注意事项

1、枕头高低适合

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很大的影响,枕头不宜过高过低,枕芯谷物皮儿、丝绵、木棉为最好,最好的枕头应该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枕起来颈椎不累,舒服。

2、注意保暖

夏季的时候还好,但是如果开空调的话温度不宜过低,否则会造成颈部的疼痛,温度最好保持在26度左右。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颈椎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颈部的保暖,出门要带围巾、帽子。由于寒冷血管就会收缩,加重颈部的疼痛。

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伏案工作,在电脑面前工作的人群的时间不宜过长,工作一个小时左右时要休息一会,做颈部运动,转动一下头部,按摩、揉、捏。看电视、看书、学习的时候要保持舒服的姿势。

4、保持正确的姿势

如果是在电脑旁或者伏案工作要保持颈部的正直,轻微的向前倾着,避免颈部的过度劳累。这没有一定的规定只要自己感觉轻松、颈部放松的姿势都可以。

5、注意保护颈椎

平时运动出行的时候要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颈椎,尤其是在乘坐交通工具是特别要注意猛地启动或者刹车带来的惯性;颈椎病患者尽量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尤其是颈部的。

针灸治失眠的穴位方法


失眠是很多人的痛苦,到了晚上很想睡觉,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睡不着,失眠也会引起很多精神上的重病,有的人会因为失眠的原因而出现精神恍惚的现象,这些都是失眠带来的结果,如果失眠对身体伤害大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想一些方法来治病,针对失眠疾病做治疗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针灸穴位的方式来治疗,那么针灸失眠的穴位有哪些呢?

一、皮肤针

取 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 作: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效 果: 本法用于以失眠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且以病程短者疗效为好,病程长者疗效较差。

二、耳穴压丸

取 穴:常用穴:心、缘中、神门。备用穴:肾、皮质下、肝、内分泌、脾。

操 作: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1-2穴。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一侧穴上。然后每穴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为每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二侧穴位交替应用。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效 果: 本法多用于初得或较轻的失眠症,并有一定预防作用。

三、耳穴埋针

取 穴:常用穴:心、肾、缘中、神门、皮质下。备用穴:胃、肝、枕、脾。

操 作:常用穴均取,效不显时,酌加备用穴。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揿钉形皮内针埋入,上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3~5天换埋针1次,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效 果: 本法用于较重的失眠症患者。

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来选择针灸刺激穴位的方式治疗失眠的方法,其实失眠虽然说痛苦,但是也不算是什么大病,在治疗的时候也用不着长期使用抗生素的药物来治疗,如果知道怎么选择中医治疗的话,那么改善失眠的效果很好,并且也不会因为长期服用抗生素的药物而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好的伤害。

面瘫针灸如何选穴


面瘫针灸如何选穴

1、面瘫针灸如何选穴之风痰阻络型

口眼歪斜,面部麻木作胀,头部沉重,身困乏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弦滑。风痰相结为病易流窜经髓,经络受阻则见面部麻木作胀。痰浊中阻则头部沉重,身困乏力,胸脘满闷。

治疗:主穴选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颊车、地仓、合谷。

配穴:曲池、内庭、丰隆。

2、面瘫针灸如何选穴之肝风内动型

以口眼突然歪斜,眩晕欲倒,头重脚轻为证候特征。

治疗:主穴选攒竹、鱼腰、四白、颧、颊车、地仓、合谷、昆仑。

配穴:肝俞、行间、风池、太溪。

3、面瘫针灸如何选穴之肝气郁结型

以口眼歪斜常随精神刺激而出现为特征。阳明脉络不和所致。除口眼歪斜外常伴有情志的改变,如善太息叹气,悲伤欲哭,口眼歪斜可因精神刺激而发作或加重。

治疗:主穴选攒竹、鱼腰、四白、颧、颊车、地仓、合谷、昆仑。

配穴:太冲、太溪。

4、引发面瘫的原因

4.1、在家族中有面瘫患的病史,这是在研究引起面瘫的原因中最首先询问的内容。

4.2、多数患者发病前患侧头部受到过冷风、冷水等刺激等。

4.3、肿瘤: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成为引起面瘫的原因。

4.4、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4.5、酒精中毒也是常见引起面瘫的原因。

4.6、感染性病变。

4.7、代谢障碍:如糖尿病。

4.8、少数的孕期、产褥期的妇女相比普通人更容易患面瘫。

4.9、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遇到情感的相对过大波动,如生气、害怕、紧张、压力过大等,则易患面瘫。

面瘫针灸治疗取穴原则

1、辨证取穴:即将面瘫病症按中医辨证分型,不同的证型,选取不同的腧穴处方。

2、辨病与辨证取穴:即在诊断面瘫病基础上,确定一个或一组固定穴位,再根据病人不同兼证表现,辨证配穴。

例:迎香、阳白、地仓、颊车、风池、合谷为主穴。风犯少阳者加外关。风犯阳明者加中脘、足三里。肝胆湿热加阳陵泉、行间。肝肾亏虚配太冲、太溪等。

3、循经远近取穴:本法即按面瘫所病经脉远近结合取穴,如面瘫常病经脉为阳明、少阳,即取地仓、颊车、合谷(阳明经远近结合)及翳风、风池、太冲(少阳经及其表里经远近配穴)。

4、辨病取穴:此法以经验为主,只要诊断为面瘫病症,就取某些方穴治疗,或为一组方,或为两组方交替应用,穴位不予加减。

例如:阳白、下关、颊车透地仓、风池、足三里为一组。丝竹空、迎香透四白、太阳透下关、完骨、合谷为一组。两组交替,每日一次。

面瘫针灸治疗的针法

1、体针法

取穴:常用穴:地仓、水沟、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备用穴:合谷、内庭。

操作:每次选常用穴4-5穴,备用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可根据透刺二穴间距离选针,经常用作透穴的穴位为地仓透四白、太阳透丝竹空等。迅速进针,缓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均留针20~30分钟。

2、电针法

取穴:常用穴:牵正(耳垂前o.5寸处)、地仓、水沟、阳白、翳风、下关。备用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

操作:每次选2-3个常用穴,备用六一般选1~2个。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宜针阳白向下透刺至眉毛中部,迎香向上刺全眶下。接通电针仪,用断续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微抽动为宜。

3、毫针疗法

取穴:翳风、牵正、地仓、颊车、丝竹空、合谷。鼻唇沟平坦加迎香。

操作:进针时宜浅刺或透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日。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

1、中医针灸治疗痛风

1.1、取穴:大杼、风门、胃俞、气海俞、肾俞、膀胱俞、中脘、关元、足三里、曲池、新义(在桡骨粗隆与尺骨粗隆之间,肘关节折量二节,同手三里穴平高)、手三里、合谷、梁丘、血海、鹤顶、行间、内庭、三阴交、太冲、公孙、中封等。

1.2、治法:

1.2.1、取患部附近穴位,用兴奋法二型的针法,如症状的发作在跖趾关节,用行间、太冲、内庭、公孙;如在踝关节,用中封、三阴交、丘墟;如在膝关节,用梁丘、血海、鹤顶、阳陵泉、足三里。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

1.2.2、在患部稍远隔部位取穴,用抑制法一型手法,取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丰隆、曲池、新义、手三里、三阴交,可以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

1.2.3、取背部、腹部的穴位,用抑制法二型手法或温和灸、熨热灸,达到促进胃肠消化和机体代谢,增强抵抗力作用,取大杼、膏肓、风池、天柱、胃俞、气海俞、肾俞、膀胱俞、大肠俞、中脘、关元等。

2、治疗痛风的食疗偏方

2.1、芹菜100克(连根须),洗净后切碎,与大米30克同煮至粥熟,入少量盐、味精。可常食。痛风急性发作时尤宜。

2.2、栗子粉30克,糯米50克,水750毫升同煮至粥熟后服。适用于痛风未发作者。

2.3、茄子250克洗净后蒸熟,切成条,稍加酱油、麻油、盐、味精拌匀后食。隔日服。适用于痛风发作者。

2.4、鲜葡萄30克,大米50克,水750毫升同煮至粥熟后服。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者。

3、痛风的症状有哪些

3.1、无症状期

血清尿酸盐浓度随年龄而升高,又有性别差异,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血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增高,从血尿酸增高到症状出现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

3.2、急性关节炎发作期

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以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初发时为单关节炎症,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增多,痛风的发作表明血尿酸浓度长时期过饱和而导致大量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

3.3、间歇期

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可自然缓解,不留后遗症而完全恢复,而后出现无症状阶段,称为急性发作间歇期,此后可再发,约60%患者1年内复发,间歇期也有长达10余年者。

痛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尿酸测定

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 /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缓解期间可以正常。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

2、尿尿酸含量测定

在无嘌呤饮食及未服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情况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总量不超过3.54mmol/(600mg/24h)。原发性痛风病人90%尿尿酸排出小于3.54mmol /24h.故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风,而尿尿酸大于750mg/24h,提示尿酸产生过多,尤其是非肾源性继发性痛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亦同时明显升高。

痛风会引发什么疾病

1、尿酸性肾石病

有10%~25%的痛风患者可发生尿酸性肾石病。部分患者甚至是以尿酸性肾石病作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细小的泥沙样结石容易随尿液排出,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较大的结石常引起肾绞痛和血尿。并发尿路感染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腰痛。

2、痛风性肾病

早期常表现为间歇性的蛋白尿。一般病程进展较为缓慢。随着病情的发展,蛋白尿逐渐转变为持续性,肾脏浓缩功能受损,出现夜尿增多、等张尿等。晚期则可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最终患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少数患者以痛风性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关节炎症状不明显。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不全时,尿酸的排泄减少,可引起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故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很难判断其高尿酸血症与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针灸痛风如何根治


针灸痛风如何根治

1、针灸痛风如何根治之三棱针

针刺治疗急性痛风。以三棱针点刺四缝、八风、八邪等穴,进针0.1—0.2寸挤出血液或淡黄色黏液,疗效良好。

2、针灸痛风如何根治之电针治疗

针刺治疗痛风。取阿是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1—2毫升,再取穴:大都、太白、内庭、陷谷、三阴交、阳陵泉,皆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并加用电针治疗,疗效明显。

3、针灸痛风如何根治之火针疗法

用火针疗法治疗痛风。主穴:肝俞、行间、太冲、内庭、陷谷、阿是穴;随证取穴:湿热蕴结加脾俞、太白;瘀热阻滞加血海、膈俞;痰浊阻滞加丰隆、足三里;肝肾阴虚加太溪、照海。

4、针灸痛风如何根治之综合针灸

取穴:大杼、风门、胃俞、气海俞、肾俞、膀胱俞、中脘、关元、足三里、曲池、新义(在桡骨粗隆与尺骨粗隆之间,肘关节折量二节,同手三里穴平高)、手三里、合谷、梁丘、血海、鹤顶、行间、内庭、三阴交、太冲、公孙、中封等。

治法:取患部附近穴位,用兴奋法二型的针法,如症状的发作在跖趾关节,用行间、太冲、内庭、公孙;如在踝关节,用中封、三阴交、丘墟;如在膝关节,用梁丘、血海、鹤顶、阳陵泉、足三里。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在患部稍远隔部位取穴,用抑制法一型手法,取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丰隆、曲池、新义、手三里、三阴交,可以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取背部、腹部的穴位,用抑制法二型手法或温和灸、熨热灸,达到促进胃肠消化和机体代谢,增强抵抗力作用,取大杼、膏肓、风池、天柱、胃俞、气海俞、肾俞、膀胱俞、大肠俞、中脘、关元等。

痛风什么症状需要针灸

1、无症状期

血清尿酸盐浓度随年龄而升高,又有性别差异,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血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增高,从血尿酸增高到症状出现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

2、急性关节炎发作期

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以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初发时为单关节炎症,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增多,痛风的发作表明血尿酸浓度长时期过饱和而导致大量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

3、痛风石

慢性关节炎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佳的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软骨,肌腱,滑囊液和软组织中,痛风石为本期的常见表现,常发生于耳轮,前臂伸侧,跖趾,手指,肘部等处,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进入慢性阶段而不能完全消失,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发生僵硬畸形,活动受限,随着炎症的反复发作,使病变越来越加重,严重影响关节功能,早期防治高尿酸血症,病者可无本期的表现。

导致痛风针灸的原因

1、痛风的病因,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在40岁以下的痛风人群中,多数人起居不规律,体力活动越来越少,出门坐车者增多,骑自行车、步行者渐少。生活富裕,又缺少足够的体育锻炼,肥胖是必然的趋势。研究结果证实,血尿酸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2、尿酸是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血尿酸升高主要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食物富含嘌呤,多吃可引起体内尿酸增高。此外,一些药物,像利尿剂、某些化疗药也会使尿酸升高。

3、摄入富含嘌呤类食物者迅速增多,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20~40岁的年轻人饮食中含高能量、高嘌呤类物质者显着增加。痛风病人发病前,90%以上有经常大量饮酒和嗜好吃肉、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类成分食物的习惯。

痛风怎么治?中医是这样辩证论治的


在临床上,人们在患上痛风后,其对于痛风的治疗方法也会特别关注,一般来讲,对于痛风的治疗,从中医角度是可以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进行的。

1.湿热阻痹:

治宜清热化湿、宣痹止痛。

药用白虎加桂枝汤加薏苡仁、防己、黄柏、牛膝等。

2.瘀热内郁证:

治宜清热化瘀通络。

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

治宜化痰除湿、舒筋通络。

药用六君子汤加味。

4.肝肾阴虚证:

治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

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5、风寒湿痹型: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味,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若风邪偏胜,以上肢游走痛为主者可重用羌活达30g,并加桑枝30g、片姜黄10~159祛风胜湿;寒邪偏胜,痛处不移,得温则减者可加细辛1.5~3g、草乌10g,温经散寒;湿邪偏胜,关节肿胀,重着不利,以下肢为主者酌加防己10~15g、土茯苓15~30g、木爪10~20g、萆薢15~30g,以利水胜湿。

腋臭针灸穴位


腋臭针灸穴位

1、腋臭针灸穴位

穴位:肝俞、脾俞、关元、神门、中脘、丰隆、期门、丘墟。

方法:留针15分钟左右,隔五分钟捻转,提插一次,艾灸5-7壮(期门、丘墟穴除外)。15次为一疗程。间隔一周开始下一疗程。

功效:养阴清热,化痰逐瘀。

体针法

取穴:极泉、肩髃、肩井、太冲、支沟。

湿热盛者加内庭、阴陵泉。针刺用泻法,极泉用重度刺激,注意勿伤腋动脉,其余穴采用中度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火针闪罐法

取穴:少海、极泉以及穴位周围。

患者取仰卧位,先取双侧少海穴,在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放血3-5滴。然后再让患者双手抱头,露出腋窝,消毒后,用火针快速刺入极泉穴以及此穴周边上下左右0.8寸各1针。随后用闪罐法连续吸拔穴位及周边部位10-15次,并留罐30秒钟左右,后达到皮肤潮红的状态。每个7天治疗1次,3次为一个疗程。

2、腋臭的病因

小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往往与多汗症伴发,常见于足跖和趾间部位,因细菌分解汗液产生臭味。大汗腺受内分泌的影响,在青春期才开始分泌活跃,故大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在青春期出现,到老年可减轻或消失。由于细菌与大汗腺的分泌物发生作用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导致特殊臭味的形成。大汗腺导致的臭汗症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大多有家族史。

3、腋臭的临床表现

臭汗症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脐窝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窝臭汗症最为常见。足部臭汗症常与足部多汗伴发,有刺鼻的臭味,夏天明显。腋窝臭汗症俗称狐臭,是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夏季更明显。少数患者的外阴、肛周和乳晕也可散发出此种臭味。多数患者外耳道内有柔软耵聍。患者往往伴有色汗,以黄色居多。

如何预防腋臭

1、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衣服

夏季的温度较高,对于女性腋臭患者来说最好不要去选择一些丝质、紧身衣、牛仔类衣服等,导致皮肤与衣服紧贴,阻止了分泌液的挥发,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促使一些细菌滋生、分解,而产生特殊的异味加重。最好是选择宽松棉质的衣服。

2、减少对腋下皮肤的刺激

经常剃或拔腋毛,以免引起毛囊增生、肥大,如果大汗腺体肥大,可过多地分泌汗液及加大脂质类排泄渗出量。腋窝温暖潮湿,又不透风,容易孕育细菌的生长与繁殖,分解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臭味更明显。

3、要注意个人卫生

注意清洁卫生,常用肥皂清洗患处,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持皮肤干净。尤其是保持腋窝、会阴部、乳房等部位的清洁,每天要用肥皂水清洗。特别是在运动后要洗澡,清洁皮肤,勤换内衣,减少细菌繁殖。

中医偏方治疗狐臭

1、辣椒碘酒治狐臭法:将50克新鲜辣椒粉放入300毫升碘酒中浸泡15日。每日早晚先擦净汗渍,然后用此液涂抹患处,即可见效。

2、大田螺1个,放在清水中养至盖张开后,立即用针头将1粒巴豆放进田螺腔内,再将其置于杯中。约1小时后,田螺即化成水。用此水涂双腋部多次,可消狐臭。

3、胆矾1克,水粉1.5克,麝香0.5克,田螺2个。先将螺盖拔下,然后将上述3种药放入田螺内,置放一夜,螺肉即会液化成水,和此水搽腋下,一日2~3次,狐臭即会随粪便而出,有特效。

4、将食盐炒热后,装入纱布袋内,趁热扎好,反复摩擦双腋窝约5分钟,每日1次,连用5天。

5、艾叶20克晒干搓细,明矾20克(为末),食盐200克,将上物伴匀后放锅内加热,取出,用布包好夹在腋下即可,以不烫伤皮肤为度。5分钟后便无臭味,此方使用1次可保持1个月以上。不见效最好是手术。

腰疼针灸穴位


腰疼针灸穴位

1、腰疼针灸穴位

寒湿腰痛:诊断要点:腰痛重着,痛连臀周,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穴位:命门、肠俞、阴陵泉、委中。

湿热腰痛:诊断要点:腰痛,痛处灼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或弦数。穴位:阴陵泉、三阴交、委中。

瘀血腰痛:诊断要点:有腰部外伤史,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日轻夜重,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穴位:命门、委中、膈俞、血海。

肾虚腰痛:诊断要点:腰痛酸软,喜揉喜按,反复发作,遇劳则甚,双膝无力。阳虚则手足不温,腰背少腹冷痛,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阴虚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耳鸣,舌嫩红脉弦细数。穴位: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肾阳虚穴位选取:关元、气海。肾阴虚穴位选取:绝骨、照海。

2、腰疼的病因

任何导致腰部受累的因素和疾病都可能引起腰疼。它们包括:突然负重或扭转、腰部外伤、体位不当,长期居处潮湿及腰部受凉,肾积水及结石等。出现腰疼症状的常见疾病有:腰椎间盘病变、退行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肾输尿管病、盆腔炎、女性经期、外伤等。

3、腰疼的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腰疼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例如:腰椎间盘突出

大部分有腰部持续钝痛,平卧时减轻,站立后加重。一般情况下能耐受,腰部可适度活动或慢步行走。也有突发腰部痉挛样剧痛者,咳嗽及喷嚏能使腰疼加重,需卧床休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何预防腰疼

1、适寒温避风寒湿

腰腿部受风寒湿邪侵袭后,较易产生腰腿痛;风寒湿邪阻滞经络,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要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衣服被淋湿或汗湿以后要及时更换,居处环境要保持干燥,避免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

2、热摩腰温经通络

腰腿痛患者直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双手掌心相对摩擦至有温热感后,迅速将两手掌掌侧置于两侧腰部皮肤上,上下来回摩擦49次,使腰部皮肤产生温热感。手法要求动作轻巧、往来流利、紧贴皮肤,但避免擦破皮肤。

3、旋腰髋舒筋活络

腰腿痛患者直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以腰臀部为中心,按左、前、右、后方向匀速旋转,画椭圆形49次,数度适中;然后向相反方向重复49次。

4、动起来经暖血活

预防腰腿痛方法有哪些?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强身健体,滑利关节,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增强抗病康复的能力,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运动。动起来,动能生热,热可暖经,经暖血活,腰腿疼痛可以减轻或消除;但同时应避免突然剧烈运动,以避免扭撞伤。

5、调姿势保持腰曲

恰当的体位和姿势,和适时变换体位,能使腰椎生理曲度正常,避免腰腿疼痛的发生,站立、坐位每30分钟左右更换一次体位,有效预防腰腿痛。

腰疼的危害

腰肌劳损

长期从事站立操作诸如纺织、印染、理发、售货等工作的妇女,由于持续站立,腰部肌腱、韧带伸展能力减弱,局部可积聚过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谢,也

可导致腰肌劳损而引起的腰痛。经常背重物,腰部负担过重,易发生脊椎侧弯,造成腰肌劳损而出现腰痛。

泌尿系统感染

由于女性的尿道短而直,且尿道外口靠近肛门,常有大肠杆菌寄生,加之女性生理方面的特点,尿道口污染的机会较多,若忽视卫生,则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腰痛以急、慢性肾盂肾炎所致者为多,表现为腰部胀痛、严重者沿输尿管放射至会阴部。除泌尿系统感染外,泌尿系结石、结核等疾患,亦会引起腰痛。

生殖器官疾病

女性的生殖器官在一生中要行经四百次左右,还负担着怀孕、分娩等使命,有的妇女还经历流产、节育手术等。故生殖器官炎症的发病率较高,如输卵管炎、盆腔炎等。

针灸治痛风 穴位这样选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