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运动养生的主要措施是 > 导航 > 针刺是养生的常见方法

针刺是针灸治疗的主要手段?

运动养生的主要措施是。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针刺是针灸治疗的主要手段?”,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针灸减肥主要是通过人体经络腧穴刺激调节人体内分泌代谢,使肥胖症病人的气血阴阳失调状态恢复平衡,脾肾等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经络通畅,自然使肥胖者体内多余浊脂消散,体重减轻。针刺是针灸治疗的主要手段?

针灸减肥主要是通过人体经络腧穴刺激调节人体内分泌代谢,使肥胖症病人的气血阴阳失调状态恢复平衡,脾肾等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经络通畅,自然使肥胖者体内多余浊脂消散,体重减轻。

针灸疗法:初期减重迅速,最好坚持半年

名词解释:针灸疗法

针刺是针灸治疗的主要手段

过程描述:据介绍,针灸治疗以针刺、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等多种疗法为主。

针刺是针灸治疗的主要手段,针刺穴位主要集中在腹部、背部和四肢

,即中医所谓的脾经和胃经穴位,有近二十个左右。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随着羊肠线慢慢被人体吸收,对穴位产生的刺激可长达15天或更长,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难巩固、易复发等缺点,具有减肥反弹率低的效果。

由于人的耳朵是人体信息化的缩影,所以必要时还可进行耳穴压豆。耳穴中的神门、内分泌、大肠、三焦、脾、胃等都有较好的调整肠胃、内分泌及全身代谢的作用。

背部火罐疗法也是通过刺激背部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来达到目的。再加上用脐周灸疗法,其协同治疗效果会更好。

针灸减肥是10次1疗程。在前1-3个疗程中,患者每周要针灸三次左右。从第3个疗程起逐渐减为一周2次或一周1次。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药治疗肝硬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呢?


有关于中药的知识大家平时都对它有多少了解呢,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虽然平时有的时候都要看西医吃西药但是重要它还是治疗效果不错的,那么中药治疗肝硬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们对它都是很陌生的,但是随着患有肝硬化的这个疾病的人们越来越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接下来就讲一下中药治疗肝硬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运脾利湿,理气行水。主要针对的是水湿内阻型的患者。水湿内阻型多属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轻症状,常见症状有腹胀如鼓、按之坚满、或如蛙腹、两胁胀痛、胸闷纳呆、恶心欲吐、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红、苔白腻或薄白等。

2、祛瘀通络,活血利水。主要针对的是淤血阻络型的患者。淤血阻络型多见于门静脉高压症明显患者者,患者有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腹壁青筋显露、胁腹攻痛、唇色紫褐、大便色黑、小便短赤、舌质紫红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舌苔薄黄腻等症状。

3、疏肝健脾,兼以活血。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肝郁脾虚型的患者,肝郁脾虚型多属早期肝硬化患者,并有有胃纳减少、胸腹闷胀、两胁胀痛、嗳气不舒、四肢倦怠、乏力、便溏、面色萎黄、舌色或暗红或淡、舌体较胖等症状。

4、滋补肝肾,育阴利水。主要针对的是肝肾阴虚型的患者。肝肾阴虚型患者除水湿内阻症状外,尚有面色灰滞、形体消瘦、潮热心烦、手足心热、唇干口燥、失眠多梦、脉细无力等症状。

5、疏肝理气,活血消积。主要针对气滞血瘀型,这种症状常见于肝硬化代偿期以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除消化道症状外,尚有肝脾肿大、压痛明显、质硬、面色晦暗或紫暗、有蜘蛛痣和肝掌等症状。

6、健脾温肾,化气行水。主要针对脾肾阳虚型的患者:脾肾阳虚型除水湿内阻症状外,尚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白、大便稀溏、下肢浮肿、脉沉细无力等症状。

上面讲述了有关中药治疗肝硬化的主要手段这么个情况,看了上面的详细的叙述希望大家对中药治疗疾病这个有基本的了解,现在中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人们对它的治病效果都是非常认可的,中药材治病的基本就是它不但可以治标而且也治本只是时间调理的比较慢一些,但是经过长时间人们还是比较信任中药有很大满意的。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


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多见,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迁延日久运动时可稍有不适。临床上用穿刺细胞学检查即可确诊。

腱鞘囊肿属中医学的筋结、筋瘤、聚筋、筋痹 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多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致痰凝筋脉,或长久站立、扭伤等致筋脉不和,气血运行失畅,阻止筋脉络道而成。

针刺治疗时先将阿是穴(囊肿部)常规消毒,视囊肿大小选择长短适宜的粗一点的毫针,针身与局部正常皮肤呈30度角分别于囊肿周围的12点、3点、6点、9点位进针,针尖向囊肿中心刺(四针形成十字状)。注意应掌握毫针必须刺破囊肿之囊壁,深度以不超过囊肿下层之囊膜为度。进针后施以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手法,直至针刺处有酸、麻、胀等针感后留针10分钟。起针时摇大针眼并采用快速将针取出不按压针眼的方法,令囊肿内的胶性黏液(呈透明糊状物)随之从针孔中向外流出,如果囊肿内的胶性黏液排出不畅,术者可用双手拇、食指用力掐挤囊肿务使黏液尽量排净,然后将消毒后的硬币紧贴放于囊肿壁上再用绷带扎紧(不可太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嘱患者针刺处勿沾水及不可过度用力,三天后取下绷带及硬币。若遇液体充满变硬时不必强加挤压,如法针刺2~5次即可使囊肿变软,继而囊肿即可逐渐缩小消失。一般1~3次即可治愈。治愈后如有复发,用同样方法治疗仍然有效。

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医针灸学中称为围刺法,多针围刺在囊肿病变局部,用以加强经脉间的横向联系,沟通局部各经脉、络脉、浮络、孙络和皮部间的联系,使局部气血旺盛,经气充盈,达到扶正祛邪、消痹止痛、软坚散结、滑利关节的目的。促使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和营养,使炎症吸收,肿胀消退,疼痛缓解,从而达到治愈腱鞘囊肿的目的。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具有见效快、无痛苦、无副作用、无瘢痕的优点。需要强调的是,针刺治疗腱鞘囊肿有着较好效果,但在施术的整个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清毒,防止感染,还应嘱咐患者注意休息。患过这种病的人不论在康复治疗中还是康复后一定要避免过量的手工劳动,防止再度复发。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部的一种非炎症疾病,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同时或相继出现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本病多发于20-45岁女性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中属“乳癖”(又名“乳粟”,“奶癖”)范畴。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治疗本病,疗效肯定。 取穴: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肝郁气结者配太冲;肝肾阴虚者配太溪;伴有不调者配三阴交;伴胸闷困痛者配外关。 操作:以华陀牌28号1-1.5寸毫针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为主。捻转得气后膻中与屋翳两穴可接g6805-i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余穴10分钟行针1次,随证补泻每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期治疗暂停,治疗期间其他治疗药物全部停服。 体会: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疼痛有肿块,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由于恼怒、伤肝、思虑伤脾致气血郁结而成癖。宋《妇人大全良方》“妇人久郁,乳内结核如杏,二月不消……”。明·陈实功言“乳癖乃乳中结合,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针刺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疏通气血,调经止痛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消肿散结之效。近年来,乳腺增生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且趋年轻化,但仍以生育后女性居多,且多伴有不调。现代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雌二醇含量增高有关,而针刺可降低血中雌二醇浓度至正常水平;同时针刺穴位可促使机体产生镇痛物质,使某些致痛物质减少或消失,在痛症治疗中有一定疗效,因此运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可达到表里同治,标本兼顾的效果。在选穴上,膻中、屋翳属患部取穴,合谷及足三里为调理气血之要穴,诸穴同用可达到疏通气机,调理气血之功,气血通则肿消结散,经调痛止。 由此可见针刺治疗本病疗效肯定,方法可行。

针刺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多发病之一。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为30%~50%。因其发病缓慢,常被人们忽视,故有人称之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但它的发展后果严重,轻者周身疼痛,重者会造成关节变形,甚至发生骨折。中医学把骨质疏松纳入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

为阐明针刺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雌激素含量及骨密度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的机理,研究人员将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对其他组大鼠进行摘卵巢手术制造骨质疏松模型。针刺组采用30号针刺入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连接电针,刺激频率为1~3Hz,波形为疏密波,波宽1ms,强度0.7~1.0mA,每日一次,每次电针持续20分钟;西药组灌服浓度为5%的尼尔雌醇,每只灌服5mL/周,其他时间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同时灌服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摘眼球取血,取左侧股骨。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股骨骨密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含量。

结果显示,正常组、针刺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骨密度显著增高(p0.01),血清雌二醇显著增高(p0.05),体重显著降低(p0.01)。正常组、西药组、针刺组之间骨密度及血清雌二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据西京医院中医科王长海副教授介绍,骨质疏松的重要表现是骨量降低,骨量是评价骨丢失程度和药物防治效果的关键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的定义为:骨密度比同性别年轻成人的平均值低至少2.5个标准差。有研究表明,股骨颈骨密度每减少1个标准差其骨折危险性就增加2.6倍。此项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股骨骨密度低于正常组,说明摘除卵巢后骨密度降低,明显增加了骨折的危险性,经针刺治疗后,骨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降低了骨折的危险性。同时也证实了针刺疗法提高骨密度的作用和西药相近。

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雌激素的缺乏。我们的研究表明,模型组血清雌二醇低于正常组,经针刺治疗后,血清雌二醇明显高于模型组,说明针刺不仅能够降低过高的大鼠血清雌激素含量,而且能增加过低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即针刺对雌激素有双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还证实,针刺可明显降低大鼠体重,这为绝经后肥胖的针灸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中医针刺治疗中暑证


中暑之病因病机多因机体正气虚弱,复于盛夏感受暑热或暑湿秽浊之气,使之乘虚而入,邪热郁蒸,不得外泄,致正气进一步内耗,清窍被蒙,经气厥逆,而呈壮热神昏甚至热极动风之象。若病情发展,气耗阴竭,则可发生虚脱等危急情况。

针灸治疗中暑的记载,多见于明清的一些针灸书籍,以《针灸大成》、《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逢源》、《神灸经纶》等为多。

据病情进退,可辨为轻重二型。轻证中暑:症见头昏头痛、胸闷呕恶、高热汗闭、烦躁不安、脉洪数、舌苔黄腻。重证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如为暑热蒙心,尚见神昏喘促、转筋抽搐;如属气阴两伤,则现面色苍白、汗出气短、四肢厥冷、猝然昏迷、脉象虚细、质淡白等证候。治疗也可按以上两型分而治之。

(一)轻证中暑

1.治则:清泄暑热。

2.处方:内庭、曲池、内关、太阳。

3.方义:内庭为足阳明之荥,“荥主身热”(《难经》),曲池为手阳明之合,两穴合用可泄阳明之暑热;内关通于阴维,阴维之脉行腹里、贯胸膈,故能和胃止呕;太阳为经外奇穴,刺血清热,疏解头部昏痛。

4.治法:宜将病人迅速置于阴凉通风处,解开衣衫。先以三棱针点刺双侧太阳,挤去恶血,余穴均施凉泻法。留针至症状明显改善,留针期间亦须间断运针。

(二)重证中暑

暑热蒙心

1.治则:清热开窍止搐。

2.处方:水沟、百会、委中、十宣;转筋抽搐加阳陵泉、承山、后溪。

3.方义:暑热蒙心,清窍闭塞,取水沟、百会以醒脑通闭;委中,膀胱经合穴而属血郄,刺之可泄血分热毒;十宣更有泻热治神、调节阴阳之功。转筋抽搐乃热极动风之象,取筋会阳陵泉穴舒筋解痉;承山为止搐缓挛之验穴;后溪,通于督脉而和脑相维系,更有息风镇惊之效。

4.治法:先刺水沟,深刺至齿,针尖向上,施以泻法。委中、十宣均以三棱针泻血,余穴亦用泻法,强度宜适当加大。留针至神清搐止,须间断运针。

气阴两脱

1.治则:补气滋阴。

2.处方:气海、百会、太渊、复溜。

3.方义:气海为元气之海,灸之可大补元气;百会为诸阳之会,更能升阳固脱;太渊乃手太阴肺经原穴,本型为中暑之危重阶段,汗出脉绝,取此以滋肺阴固卫阳;复溜是足少阴肾经经穴,可补肾阴振肾气。四穴合用,内补肺肾之阴液,外固欲脱之卫阳。

4.治法:气海、百会施艾条雀啄法灸,持续下断,直至神志清醒。余穴用针刺,采用补法留针,其间须反复运针刺激。

此型病情危重,宜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

针刺配推拿治疗便秘


大便秘结不通,粪质干燥、坚硬,排便时间延长,常常数日一行,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称为便秘。便秘主要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液被吸收,以致便质干燥难解。如常用泻药易造成药物依赖,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常能获得良效。

毫针

治法:疏调肠腑气机,导便通秘。取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穴为主。实秘针用泻法,虚秘针用补法,寒秘可加灸法。

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热结者加合谷、内庭;气滞加中脘、太冲;气血虚弱者加脾俞、胃俞;寒秘者灸神阙、气海;老年人气津两虚者加气海、命门。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配穴用补虚泻实法操作;神阙、关元用灸法。

电针

选穴:①大横、下巨虚;②石门、支沟。

操作方法:通电10分钟~20分钟,采用疏密波。每日1次。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耳针

选穴:直肠、大肠、交感、皮质下。

操作方法:捻转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3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敷贴压。

穴位注射

选穴:天枢、支沟、归来、足三里。用生理盐水、新斯的明或维生素B1注射,每穴注射0.5毫升~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推拿疗法

1.腰背部及腰骶部按法、擦法,先以按法施术于腰背悬枢、命门及腰骶部八髎穴,至局部温热,再配以擦法,使温热感向腹部放射。

2.一指禅推天枢、中脘,分别以一指禅法推中脘、天枢,得气为度,每穴3分钟~5分钟。

3.摩腹,大小同施,以大为主,先大后小,采用顺时针泻法,致肠蠕动加快为佳,操作10分钟。

4.腹部掌颤神阙,以掌颤法施术于神阙穴10分钟,使力达病所,手法力度及频率可变换施。

针刺是针灸治疗的主要手段?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