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国古代养生 > 导航 > 中国古代的养生

中国古代 最流行的9大养生方法

中国古代养生。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 最流行的9大养生方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养生观念史上长寿、多子多孙,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福气,不少人都渴望长命百岁,并且健康生活。今天向您推荐古代最流行的9大养生法,您可以借鉴一下。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ys630.COm精选阅读

中国古代佛家的养生百字诀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简单朴素,长寿者却比比皆是。广州六榕寺住持法量法师用一句话概括了佛家的:养生先养心。

人生胜境平常心

来到六榕寺时,法量法师正带领众僧诵经。整个寺内充满平和悠扬的佛乐,加上处处绿树成荫、游人肃穆,令人顿觉身心清爽。

见到法量法师,记者首先惊讶于他的年轻,法师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体态匀称、面容祥和。但法师说,他今年三十九岁,出家已近二十年。

法量法师说,佛教看淡生老病死,四大皆空,并不代表否定现实;相反,因为尊重生命,佛教一向有注重养心调身的传统。佛家认为凡事有因果,各人的身体状况与他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客观环境息息相关,调整心态是养生的根本。佛家主张万念归一,清心涤虑、少欲而知足,知足而长乐。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但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感恩,所以要克己而宽以待人。

法量法师认为佛家对克制欲望的五戒戒杀生、偷盗、淫邪、妄语、迷幻对普通人也有借鉴意义。戒杀生,可减少残酷之心和对生命威胁的恐惧;戒偷盗,可减少对受到制裁或失去财物的恐惧;淫邪,会对身心、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戒妄语,才能有诚实正直之心;戒迷幻,才能抵抗心理的空虚和种种诱惑。

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

法量法师把人比作琴,琴弦绷得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准音,所以要时时调弦。调好了心弦,身体的弦怎么调?法量法师说,规律的作息是关键。六榕寺的僧众作息极规律,晚不超过11点,早不超过6点,准时用膳,食不过饱,劳逸结合。

众所周知,佛家戒荤,法量法师说,食素也有利于养生。佛家主张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心慈,就会心境平和,身心和谐。心理养生四要素

对于食不过饱,佛家也有特殊的做法。法量法师说,一般情况下,他三餐有规律,但当感到肠胃滞胀、消化不良时,他有时会不吃晚饭。相应的,要减少晚间活动,以静为主。最长曾持续过三个月,寺里也有僧人长期如此。这样可保持体态轻盈,身体舒适。但工作繁忙时不适宜此法。

为现代人减压:劳身不劳心

说到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竞争激烈导致的种种疾病,法量法师说,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心理压力过大,身体的劳累很容易恢复,但心过于劳累,就会导致身体机能提前衰老退化,疾病乘虚而入。

对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对过去反复追悔,对未来充满妄想,法量法师说,这是现代人工作压力重的主要原因。养生中隐藏的10大误区

法师归纳劳身不劳心的要诀是: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即在现实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直面现实,佛家讲求因果,无论悲或喜,都是自己种下的种子,对市井市民来说,在个人心境上,应保持童真,遇事包容,不要斤斤计较,损人利己。春放风筝话养生

六榕寺每年接待宾客100万人以上,身为住持,法量法师平日事务繁忙,在常人看来俗务与修行似有矛盾,但法师说得好:没有什么是俗务,在我看来,一切大小事物都是修行。每天早上,法师都会坐禅一炷香的时间用以调整心境。

佛家养生百字诀

法量法师介绍了佛家养生百字诀:晨起未更衣,静坐一支香;穿着衣带毕,必先做晨走;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接客如独处,独处有佛祖;寻常不苟言,言出大家喜;临机勿退让,遇事当思量;勿妄想过去,须思量未来;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履;待人常恭敬,处世有气量。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位女中医


本文导读:中国医学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在我国医学历史看来,著名的中医多为男性,很少看到女性的身影,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著名的四位女中医。


在我国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女性大多封闭在闺阁之中,也很少人学书识字,我国古代有很多名医,多以男性为主,而且医术也是传男不传女,虽说名医以男性为主,但是也不乏有几位出名的女医,下面哦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著名的四位女中医。

女侍医 义妁

远在2000多年的西汉时代,有一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日积月累,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银针,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又取出一包药粉撒在病人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病人喂服中药。几天之后,病人的肿胀竟渐渐消退,不到10天工夫,病人就可以起床活动。后来,义妁的医术被汉武帝知道了,便将她征人宫,封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

专治瘤与疣 鲍仙姑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 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 带民众尊称她为 鲍仙姑 。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 鲍姑艾 。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

外科医生 张小娘子

宋代有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名叫张小娘子。据说,在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惠、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异方》。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破子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


明代女医谈允贤,江苏无锡人。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当地的名医,祖母也对医药十分精通。谈允贤从小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在祖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医药知识。婚后不久,她得气血失调之病,她不仅没有放弃学医,反而把自己的疾病作为研习对象,自己开方配药。终于治好了病。不久,她祖母卧床不起,临终前将全部秘方和制药工具传授给她。在封建社会里,一些闺阁干金和富豪眷属,生了妇科之病,由于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羞于请男医诊治,因而常常贻误病情。谈允贤医术精湛,远近闻名,女性患者纷纷前往。后来,谈允贤成了当地专治妇科病的女医。50岁时,谈允贤将祖母传授的医术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写成了一部《女医杂言》,传给后人。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四位女中医,女中医人数比较少,但是她们的医术也很精湛,同样为中医做出了贡献。

流行于古代的养生方法


流行于古代的养生方法。古代人有什么长寿秘诀呢?古代人靠什么养生呢?

一、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二、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三、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四、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

而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五、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六、修身养生:

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药王孙思邈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古代房事的8大养生方法


1.以静为强,心毋怵荡。

性爱贵在宁心静气,排除恐惧、慌乱、烦躁等情绪。这可谓是性爱的心理准备阶段。

2.先戏而乐,神合意感。

古人明确认识到,前戏是一种乐趣,是性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激起春情,提高性欲。

3.先肾后心,弗欲强之。

任何一方未达到良好状态时,均不可勉强。男子不可自力不胜而强举妄为,更不可强迫女性。性爱要先有性的生理冲动,而后再根据心理冲动来实施,这就叫先肾后心。

4.五欲达交,三五至合。

这说明性前戏要求男女达到最佳状态,即男子三至、女子五至呈五欲之征。三至、五至是指一种适合性爱的状态。对男性来说,就是阴茎充分勃起(肝气至),阴茎粗大发热(心气至),勃起坚硬持久(肾气至)。对女性来说,包括脸、口、唇、眉间红润(心气至),眼睑湿润、含情脉脉(肝气至),低头不语、鼻部微汗(肺气至),依偎男性、躯体依人(脾气至),阴户开辟、阴液浸溢(肾气至)。

五欲即男方激发女方性欲的五种方法 一是缓缓呼气和亲吻,使女方面部发热 二是轻柔拥抱紧贴 三是舌尖相互吮吸,使口内津液增多而滑润 四是轻柔抚摸敏感区域 五是紧抱对方并缓缓摇动,使女方咽部感到干燥而吞咽口水。

5.徐徐迟久,以和为贵。

从容安徐、抽送和洽、不疾不暴、柔舒持久,这是古人定义的实质性爱的理想状态和要求。

6.乃观八动,审察五音。

古人一向强调,相爱双方都应该获得满足。达到性高潮时,女性会有八种反应动作和五种呻吟声,可供爱侣观察。

7.讲求法式,疗病益身。

古代房中术包括许多性爱姿势,据说能治疗某些疾病。但我觉得更应该将之视为一种艺术。

8.弱入强出,行气补脑。

性爱后,男性应该在生殖器还呈硬态(生态)时拔出,不能全部疲软(死态)出。这是古人讲究性养生的主要内容。

古代老人有哪些养生方法


下面来介绍古人的五种养生方法。

睡眠法:南宋诗人陆游,晚间读书,一般以二更鼓尽(相当于晚间10点)为限度。他认为,睡眠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经常熬夜,必然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

静坐法:北宋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苏拭推崇静坐养生法。他曾建了一个息轩,并题日: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静坐法要求坐姿端正,两目微闭,全身放松,自然吸收,宁神静态,意守丹田,每次时间可在15-30分钟,他说这是大脑最好的休息方法。

散步法:古人强调每次进餐后不能马上坐下工作或上床就寝。如南宋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就说过: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散步时应该徐步缓行。

沐浴法:定期沐浴更衣不仅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助于保持头脑清醒,身心舒畅,消除疲劳。宋代文人沈京中说过: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则神安道胜也。 闲赏法:布置好庭院,栽花种草,饲鸟养鱼,使环境清雅,能调节生活节奏,陶冶心情。明代诗人,戏曲家高该曾著《燕闲情赏笺》,把鉴赏情玩作为文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遍游法:苏武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利用节假日外出游览,投身自然,探奇揽胜,能令人心旷神恰,疲惫、郁闷置于身外。

卧游法:就是在年高体弱无法外出旅游的情况下,将许多山水画贴在居室四壁;足不出户,卧而赏之。元朝名画家倪瓒在《顾仲蛰见仿》诗中称之为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揭秘 古代房事的3大养生法


1、百日筑基:

这是将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为日后的修炼打下基础的必要措施。它要求在这阶段的一百天里,做到意守丹田,将人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调节到最好状态。而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气功是最好、最自然的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平衡的自然方法之一。在此阶段,可同时服用一些调节神经、内分泌平衡的中药,道家秘传的百日丹是一种很好的神经、内分泌平衡调节药物。

2、止泄固元:

此阶段实质是锻炼、提高外生殖器的耐受刺激的强度(阈值)。同时也学习抑制大脑的性兴奋方法,使得阴阳交合而不泄。现代人如果掌握了这一方法,早泄也就离去无踪了。

3、内丹阴阳双修:

到了此阶段,男女就做到了交而不泄,而古人相信,此时男女双方进行内丹的修炼就更容易丹成,从而也就得道成仙了。这只能理解为古人对世界、对生命的认知的局限性了。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要纠正或重新在体内形成一个神经反射,是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完全形成的。这是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百日筑基则暗合了这一规律。

而提高外生殖器耐受刺激的强度(阈值)、抑制大脑的过度兴奋则同样是现代行为科学治疗早泄的方法了。所以说,双修法可以很好地利用来进行改善性生活质量、治疗性功能障碍。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我们理应加以很好利用,至于得道成仙那就不用理睬它了。

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概述


养生,即保养生命,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保养生命,使之心身健康,延年益寿。传统养生学,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总体来讲主要分为精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学派。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

古代九大养生法是什么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

而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它措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

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调气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

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揭密古代房中术养生的六大禁忌


本文导读:性生活是夫妻生活的调节剂,也是夫妻之间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和谐的性生活很重要,那么古代房中术的禁忌有哪些呢?


房中术养生6大禁忌

一、七情伤欲

《千金要方 房中补益》指出: 人有所怒,气血未定,因以交合,令人发痈疽 运行疲乏来入房,为五劳虚损,少子 。

《三元延寿参赞书》说 恐惧中入房,阴阳偏虚,发厥自汗盗汗,积而成劳 。只有在双方精神愉快、体力充沛的状态下,性生活才能完美和谐,才能无碍于身心健康。

二、行房禁忌

阴阳合气,要讲究 人和 。选择双方最佳状态。人的生理状态受生活习惯、情志变化、疾病调治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女性还有胎、产、经、育等生理特点。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不宜行房,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三、病期慎欲》》精彩阅读:民间常用的14种壮阳食物

《千金要方 养性序》指出: 疾病而媾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既出胞脏 ,胞伤孩病而脆,未及坚刚,复纵情欲,重重相生,病病相孕 。


《千金要方 伤寒劳复》指出: 病新差,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 近者有一士大大,小得伤寒,差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以房室,即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 。

切忌强合

《三元延寿参赞书》说: 强力入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肾伤则髓气内枯,腰痛不能俯仰 , 体瘦尪羸、惊悸、梦泄、遗沥、便泄、阳萎、小腹里急、面黑耳聋 。

中国古代 最流行的9大养生方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