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脾胃养生外治 > 导航 > 秋季养生四则

中药外治老年便秘四则

夏季脾胃养生外治。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外治老年便秘四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便秘,即大便秘结不通。临床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因病引起的便秘,如在伤寒、温热病中所见,多为热证,虚证较少;杂病中所见的则有寒热虚实之分。一是与疾病无关引起的便秘,临床上多称为单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便秘有热秘、冷秘、气秘、虚秘之分,证有寒热虚实之辨。

大便2日或5~6天未通者,多为因病致秘。如仅见大便不爽,便时困难,多为单纯性便秘。

配方1:大田螺1个,食盐适量。

用法:共捣如泥敷于肚脐中,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本方有消炎散结,润肠通便之功。通常用药1次,最多2次大便即通,疗效显着。

配方2:葱白连须3根,生姜30克,豆豉50粒,食盐8克。

用法:上药共捣如泥成膏,贮存备用。取药膏适量敷于肚脐中,覆盖纱布,外以胶布固定,如没通可重复治疗。本方温经散寒,活血通便,对大便虚秘、冷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效果显着。

配方3: 朴硝6克,皂角1.5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 用时取少量加水调和成膏,贴敷肚脐中, 外以纱布覆盖, 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本方泻火通便,对热秘疗效较好。

配方4: 附子、丁香、各15克,川乌、白芷、牙皂各10克, 胡椒3克。

用法:共研细末, 贮瓶备用。用时取适量药末,再取大蒜10克捣烂, 又取麝香0.1克, 与药泥混匀, 敷于脐中, 外以纱布覆盖, 胶布固定。每日1次。本方温经通便,对冷秘有疗效, 一般用药1次见效,最多2次大便即通。

扩展阅读

治则


治则,顾名思义值得是治疗疾病的法则,指导各种具体治疗方法的总原则。治则是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应用于临床的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治则是临证制方遣药的依据,其内容颇为丰富,千百年来一直在防治疾病上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素问.移精变气论》: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治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四诊,根据具体病证制订的治疗原则,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主要有扶正祛邪、正治反治、标本缓急、虚实补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等。治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法则,包括治疗原则和方法两个内容。从整体观念出发,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将四诊所得的,进行分析、归纳。作出的辩证,然后根据证情制订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中医学有一整套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治疗原则理论。如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等。其中包含着许多辩证法思想,在临床治疗上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兹分述如下:

一、未病先防

中医学对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视,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论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治未病的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关键是取决于人体正气充沛与否,即人体抗病能力强弱。在同一条件下有人得病,有人不得病,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因此,人们就需要加强精神修养,注意心理卫生,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饮食有节,力戒偏嗜,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才能不易发生疾病。另外,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里,还可采用药物进行消毒防病,如用雄黄、艾叶、苍术等熏烟以防疫疠。

既病防变,指对病要积极地进行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诚如《金匮要略》所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既病早治、注意防变对于控制或减少疾病的发展与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治病求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其本。即谓治疗疾病时,必须针对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是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任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和体征表现出来。但是这些显露于外的征象,还不是疾病之本质。医者必须透过现象找到疾病之本质所在,亦即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只有从根本上除去了发病原因,疾病的各种症状才会得以彻底消除。如头痛这个症状,它可由外感、血虚、肝阳上亢、痰湿、瘀血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就不能简单地采取对症治疗,而应在辩证基础上,找出病因,针对其病因而分别采用解表、养血、平肝潜阳、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法进行治疗,即为治病求本。运用这一原则时,必须正确掌握标本缓急、正治与反治这两种情况。

(一)标本缓急

标与本,是中医治疗疾病时用以分析各种病证的矛盾。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的治疗理论。标,即现象;本、即本质。标与本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标本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从正邪两方面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疾病而说,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病位内外而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从发病先后来分,原发病(先病)为本。继发病(后病)为标。总之,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义;标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义。

疾病的发展变化,尤其复杂的疾病,常常是盘根错结,矛盾万千。因此,在治疗时就需运用标本的理论,借以分析其主次缓急,便于及时合理的治疗。标本的原则一般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三条。

急则治其标,指标病危急,若不及时治之,会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如胀满、大出血、剧痛等病,皆宜先除胀、止血、止痛。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先热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考虑治疗本病。

缓则治其本,指标病不甚急的情况下,采取治本的原则。即针对主要病因、病证进行治疗,以解除病之根本。如阴虚发热,只要滋阴养液治其本,发热标乃不治自退。故《素问.标本病传论》说: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调之,乃治其他病。

标本同治,指标病本病同时俱急,在时间与条件上皆不宜单治标或单治本,只可采取同治之法。如肾不纳气的喘咳病,本为肾气虚,标为肺失肃降,治疗只宜益肾纳气,肃肺平喘,标本兼顾。

疾病的标本关系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在临证中要认真观察,注意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以便正确地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的治疗。

(二)正治与反治

在临证实践中,可以看到多数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本质是一致的,然而有时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本质不一致。出现了假象。为此,确定治疗原则时就不应受假象的影响,要始终抓住对本质的治疗,于是便产生了正治与反治的法则。

正治,是指疾病临床表现与其本质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征象是相反的,又称为逆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此皆属正治之法。大凡病情发展较为正常,病势较轻,症状亦较单纯者,多适用于本法。

反治,是指疾病临床表现与其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征象是相顺从的,又称为从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大凡病情发展比较复杂,处于危重阶段,出现假象症状时,多运用此法,其具体应用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就是以热治热,以寒治寒。前者用于阴寒之极反见热象,真寒假热的患者;后者用于热极反见寒象,真热假寒的患者。二者治疗的实质上仍然是以热治寒,以寒治热。

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即指以填补扶正之法治疗胀满痞塞等证候,以通利泻下之法治疗泄利漏下等证候。前者适用于脾虚阳气不足而不健运者,后者适用于内有积滞或瘀结而致腹泻或漏血者。二者治疗的实质上亦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此外,还有反佐法,即于温热方药中加少量寒凉药,或用寒证药以冷服法;寒凉方药中加少量温热药,或用热证药以热服法。此虽与上述所讲不同,但亦属反治法之范畴,多用于寒极、热极之时,或有寒热格拒现象时。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如是,可以减轻或防止格拒反应,提高疗效。

(三)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演变出来的两种治疗方法。

1.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病邪或机体反应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疾病本质,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同是痢疾,但疾病的病邪有湿热或寒湿的不同,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就不同;属湿热痢的,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治疗,属寒湿痢的,则采用温中燥湿的方法治疗。

2.异病同治:是指在不同的病变过程中,如果病理相同,本质是相同的,都可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如久泻久痢,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等多种病症,只要它表现出中气下陷,均可使用补中益气的治疗方法以升提下陷的中气。

综上所述,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其实质都是治病求本。它可以体现出中医学的治疗方法是建立在辨证论治原则的基础上的。

三、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邪气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病;若正气不足,疾病就会发生和发展。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可见各种治疗措施皆离不开扶助与祛邪这两方面。

扶正,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它疗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这种扶正以祛邪的原则,适用于正气虚为主的疾病,是《内径》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的运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有益气、养血、滋阴、壮阳等不同方法。

祛邪,就是使用药物或其它疗法,以祛除疾病,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这种祛邪以扶正的原则,适用于邪气盛为主的疾病,是《内经》实则泻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的运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又发展有攻下、清解、消导等不同方法。

运用扶正祛邪这一原则,要认真细致地观察邪正消长的盛衰情况,根据正邪双方在疾病过程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分清主次、先后,灵活地运用。单纯扶正仅适用于正虚为主者;单纯祛邪仅适用于邪盛为主者;先祛邪后扶正则适用于邪盛而正不甚虚者;先扶正后祛邪则适用于正虚而邪不甚者;扶正与祛邪并用则适用于正虚邪实者,即所谓攻补兼施,当然亦需要分清是虚多实少,还是实多虚少?若虚多则应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实多则又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总之,要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深受其影响。另外,人体之诸因素。如年龄大小、体质强弱、情志变化、饮食起居的调摄等皆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疾病必须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各方面的不同而制定相应适宜的疗法。这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因时制宜,指不同季节治疗用药要有所不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即谓夏暑之季用药应避免过用温热药,严冬之时用药应避免过用寒凉药。因酷暑炎炎,腠理开泄,用温热药要防开泄太过,损伤气津;严冬凛冽,腠理致密,阳气内藏,用寒凉药要防折伤阳气,故皆日远之。

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来考虑不同的治疗用药。如我国西北地高气寒,病多寒证,寒凉剂必须慎用,而温热剂则为常用;东南地区地卑气热,雨湿绵绵,病多湿热,温热剂必须慎用,寒凉剂、化湿剂乃为常用。

因人制宜,指治疗用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之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成人药量宜大,儿童则宜小;形体魁梧者药量宜大,形体弱小者则宜小;素体阳虚者用药宜偏温,阳盛者用药宜偏凉;妇人有经、带、胎、产之特点,用药与男子则更有异。

以上三者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它既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整体关系,又反映了人的整体间的不同特性。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治疗疾病。

结语:治则讲究的三者之间相互的配合,密不可分,我们不能拆分开来单讲某一种原则或方法。治则经过多年的沉淀总结,形成了完备的中医系统理论,为临床的指导,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治疗腰痛几种中药外治


中医认为,腰痛可分为4个类型:

①寒湿型腰痛。此型腰腰痛患者在发病初期可出现腰部酸痛重着、转侧不利、活动时疼痛更甚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寒湿型腰痛患者即使在静卧时腰痛也不会减轻,在阴雨天疼痛更甚。

②肾虚型腰痛。此型腰痛患者常会出现腰膝无力、遇劳则痛、卧床休息疼痛减轻等症状。

③慢性劳损型腰痛。此型腰痛患者常因腰部长期劳累、骨骼畸形、扭伤后没有完全康复或多次扭伤而致腰痛,常表现为持续性的腰部酸痛、腰部有僵硬感、疼痛时轻时重、劳累时加剧、疼痛随气候变化减轻或加重等。

④急性扭伤型腰痛。此型腰痛患者起病突然,有腰部外伤史,其腰部有明显的压痛点,常可根据压痛点确定扭伤的部位。在临床上,治疗腰痛的方法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由于大多数腰痛患者的疼痛部位都比较局限,因此更愿意使用外治法进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腰痛常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下面就介绍几种腰痛的中药外治法,供选用。

一、中药熨敷法

1.取独活、防风、肚中、牛膝、威灵仙、香附、当归、元胡及桑寄生各等量。将上述药物一起炒热,用布包裹数层。将此药包贴在患处熨半个小时,药冷即重新加热,可每天用药1~2次,每剂药可连续食用3~5天。此法对寒湿型腰痛有很好的疗效。

2.取熟地、山药、菟丝子、牛膝、当归、黑豆各等量。

将上述药物一起炒热,用布包裹数层。将此药包贴在患处熨半个小时,可每天用药1次。此法对肾虚型腰痛有很好的疗效。

3.取荆芥、防风、秦艽、丁香、肉桂、乳香、没药、胡椒各等量,醋和95%的酒精各少许。将前8味药物一起研成细末。每次取适量的此药末,将其撒在患处的皮肤上。

将2~3块白布用醋浸湿,覆盖在药末上。用20毫升的注射器吸取95%的酒精,然后将酒精喷洒在白布上,并用火将其点燃,待病人感觉灼烫时吹熄火焰,等患处皮肤略凉是可再度将白布点燃,可反复点燃4~5次后结束治疗,一般应每隔1天治疗1次,也可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在用此法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应停止治疗5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的治疗。

此法适合急慢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关节扭伤、肌肉风湿病、骨折及处于关节脱臼复位后功能恢复期的患者使用。

二、中药湿敷法

1.取生附子适量,醋少许。将生附子烘干,研成细末。将此药末用醋调成膏状,敷在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和涌泉穴上。此法适合寒湿型腰痛患者使用。

2.取生川乌、生草乌各15克,食盐、醋各少许。将生川乌、生草乌一起研成细末,用食盐和醋调成膏状。将此药膏敷在肾俞穴、腰眼穴和腰部的疼痛点,用塑料薄膜覆盖,用胶布固定,可每日换药1次。此法适合寒湿型腰痛患者使用。

中药外治腰痛4法


中医认为,腰痛的病因通常可分为4种:一是寒湿腰痛,患者初起感觉腰部酸痛,转侧不利,渐渐加重,虽静卧痛亦不减,遇阴雨天疼痛更甚;二是肾虚腰痛,患者常有腰膝无力,遇劳则痛,卧床休息则减;三是腰部劳损,病因为腰部长期劳累或骨骼畸形引起的慢性损伤,亦可由扭伤恢复不全或多次扭伤引起,表现为持续性腰部酸痛。如为腰肌劳损,常因肌肉痉挛而感到腰部有僵硬感,疼痛时轻时重,劳累时加剧,且与气候变化有关;四是腰部扭伤,起病突然,有外伤史,伤后局部有明显压痛,常根据压痛点确定扭伤的部位。

这里,向广大读者推荐几种中药外治腰痛的办法,有需要的可辨证使用。

(一)湿敷法

方一 取吴茱萸、黑附子、肉桂、干姜、川芎、苍术、羌活、独活、威灵仙、土元、全虫、冰片各10克,细辛6克,红花15克,皂角9克,川椒30克。将上述药物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取生姜汁或酒调成膏状敷于患处。本方善治风、寒、湿三气所致关节痛。

方二 取丝瓜籽适量,研为细末,醋调成膏状,敷命门穴(背后两肾之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对的位置),上用塑料薄膜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本方适用于湿热腰痛。

(二)熨敷法

取荆芥、防风、秦艽、丁香、肉桂、乳香、没药及胡椒各等量,共研细末。治疗时将药粉撒在患处皮肤上,取白布2~3块(醋浸)盖于药末上。再用20毫升注射器吸取95%酒精喷洒在白布上,然后点燃,并不断喷洒酒精,待患者感觉烫时吹熄,略凉后再度点燃(初次熨敷时不要太热,用此法应注意防烫伤)。反复4~5次即可结束1次治疗,一般可隔日进行,亦可每日进行。10天1个疗程,停5天,继续下1疗程。本方适用于急慢性腰扭伤、慢性腰劳损。也可适用关节扭伤、肌肉风湿病、骨折及脱臼的功能恢复阶段等。

(三)药酒拍打法

取桑寄生、杜仲、狗脊、川断、白花蛇、梧桐花、木香、当归、元胡、乳香及没药各等份,浸于45~70度白酒中,每日搅拌,半月后使用。用时在患处蘸上药酒,拍打腰部。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本方对外伤性腰痛、腰肌劳损及风寒湿痹所致的腰痛均有较好的疗效。

(四)膏药

取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等,使用前将患处皮肤洗净擦干,贴于患处即可。贴的范围略超过病痛区域。如是固态的膏药,如狗皮膏、万应膏、损伤风湿膏等,先行烘烤,烊化后再贴于患处。有些软膏,如温经痛络膏、舒经活络膏、伸筋膏等糊状物,用时直接涂布于皮肤上,以看不见痛处皮肤为度,外加纱布并包扎,按使用说明或医嘱定时更换。

值得注意的是,局部皮肤有创口、发生感染或有皮肤病的患者禁忌贴膏药。含有麝香之类药物的膏药,对怀孕有影响,孕妇不宜使用。另外,对一些西医已经诊断明确的腰痛,还是应以主治医生的治疗为主,上述方法仅作为辅助治疗。

女性乳腺增生可用中药外治


女性养生导读:乳腺增生在女性当中的发病率很高,并且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因此,广大女性要做好预防乳腺增生的工作,一旦发现存在相关病情的时候应当及时治疗。对于女性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有很多,采用中药外治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30~45岁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在中医里,该病属乳癖、乳核范围,多因思虑伤脾或恼怒伤肝等所致。临床发现,采用中药局部外治,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促使增生消失。

乳腺增生中成药外治法

取金黄散适量,研细,用凡士林少许调匀,外敷于乳腺增生处。2日换药1次,连续2~4周。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敷药疗法

取芒硝60克,生南星、蜂房各20克。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于乳腺增生处。每日换药1次,以愈为度。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药醋疗法

取补固脂150克,蜈蚣10条,食醋1000毫升,密封浸泡半月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同时取补固脂适量,文火炒黄,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1月为1疗程,连续1~3个疗程。可通络散结。

本文由()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内容合作联系电话:020-84115797。

​中药治便秘的方法


便秘其实是一种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大家往往忽略了便秘的危害性。长时间的便秘对身体的危害特别大,不管是对相关器官的一种损坏,长时间便秘还会写在你的脸上,比方说长痘痘,脸色发黄发暗等。治疗便秘的最好方法还是中医调理,西药治标不治本,便秘仍然在不停的反复,那么中医治便秘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难”、“后不利”、“脾约”、“闭”、“阴结”、“阳结”、“大便秘”、“大便燥结”、“肠结”等。 认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其中,便秘与肾、脾、胃、大肠、肺、气血津液、寒热虚实等均有关。

中医对便秘的治疗亦有较深的研究。治疗上提出了不可妄用攻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如妄以峻利药逐之,则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明代医家李中梓提出妄用攻下之害:“每见江湖方士,轻用硝黄者十伤四五,轻用巴豆者十伤七八,不可不谨也,或久而愈结,或变为肺痿吐脓血,或饮食不进而死。”因此治病必须求本。除药物治疗外,清代医家还注重利用导引术治疗便秘,保生秘要曰:“以舌顶上腭,守悬雍,静念而液自生,俟满口,赤龙搅动,频漱频吞,所降直下丹田,又守静咽数日,大肠自润,行后功效。”

中医很重视便秘对人体的影响,早在汉代,医家便提出腑气不通致衰的理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五味入口,即入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说明了保护大便通畅,易延年益寿这个道理。因此,一旦患了便秘,要立即找出原因,及时治疗,以免后患。

通过上面的分享,大家对于中医治疗便秘是不是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便秘的状况不妨多加尝试一下这些方法吧,对你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哦!

治便秘中药有哪些


治疗便秘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用到中药的方法来治疗,中药治疗便秘对肠道来说没有什么伤害,很多人之所以会选择中药来治病,是因为中药记载了千百年的文化,每次选择中药来治病都会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便秘本身也不是什么重大疾病,所以说没有必要给自己选择具有抗生素的西药来治疗,这样对身体伤害很大,那么治疗便秘的中药有哪些呢?

生甘草

取生甘草2克,用15~20毫升开水冲泡服用。每日1剂。本法专治婴幼儿便秘,效果满意,一般用药7~15天即可防止复发。

治疗便秘的九种中草药

胖大海

取胖大海5枚,放在茶杯或碗里,用沸水约150毫升冲泡15分钟,待其发大后,少量分次频颇饮服,并且将涨大的胖大海也慢慢吃下,胖大海的核仁勿吃,一般饮服1天大便即可通畅。

治疗便秘的九种中草药

蒲公英

取蒲公英干品或鲜品60~9 0克,加水煎至100~200毫升,鲜品煮20分钟,干品煮30分钟,每日1剂饮服,年龄小服药困难者,可分次服用,可加适量的白糖或蜂蜜以调味。

治疗便秘的九种中草药

桑椹子

取桑椹子5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成250毫升,加适量冰糖,以上为1日量,1日服1次,5天为 1个疗程。

连翘

取连翘15~30克,煎沸当茶饮,每日1剂。小儿可兑白糖或冰糖服用,不兑糖效果更好。持续服用 1~2周,即可停服。此方特别适用于手术后便秘、妇女便秘、外伤后便秘、高血压便秘、习惯性便秘、老年无力便秘、脑血管病便秘及癌症便秘等。

治疗便秘的九种中草药

车前子

每日取车前子30克,加水煎煮成 150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1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 1~4个疗程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本方不仅可以治疗便秘,而且还有降血压作用,特别适用高血压而兼便秘患者。另外,以车前子为主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均有明显的近期、远期疗效。

治疗便秘的九种中草药

昆布

昆布60克,温水浸泡几分钟,加水煮熟后,取出昆布待适宜温度,拌入少许姜、葱末,加盐、醋、酱油适量,1次吃完,每天1次。

其实这些药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清热的效果,便秘严重的话很多时候都是属于火气太重造成的,所以说给肠胃清热是一种治疗便秘很好的方法,大家在治疗这个便秘疾病的时候也要记得从自己的饮食中来做好相应的改善,让自己多吃清淡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在改善食物的时候结合一些对肠道好的食物来进行养生。

中药外治老年便秘四则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