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生姜养生疗法 > 导航 > 养生五式疗法

八式基本针刺疗法

生姜养生疗法。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式基本针刺疗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读:针刺的临床疗效与针法密切相关。传统的"纸垫练针法""棉球练针法"虽有较强的实用性,但亦有明显的局限性,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的需要。针对此问题,有些专家总结出了针法练习基本式,现介绍如下。

1直刺式(一式)

左手五指伸直,掌指关节屈曲成90度,将手置于床面或大腿上(端坐位,以下各式皆持此体位),使手掌与床面成90度;右手拇、食指捏紧呈持针状,其余三指自然伸直(以下此姿势称持针位)。将右手拇、食、中指紧靠在左手掌大、小鱼际之间。然后右手拇、食指上下移动,呈"针刺"状运动,开始时"针刺"频率较慢,力量较小,逐渐加快频率,加大用力。注意:"进针"前右手腕稍向上提,"针刺"时应由手腕发力,拇、食指随即用力;"进针"的幅度不宜过大,以不超过1 cm为宜,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四肢、躯干部肌肉较丰厚处需直刺的穴位而设,如合谷、足三里、关元、大肠俞等。

2斜刺式(二式)

左手姿势同一式,右手呈持针位。将右手掌心向左平放在左手2~5指上,右手中指端顶在左手劳宫穴上。然后做侧向"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进针"时应由拇、食指发力,手腕自然用力、轻微屈伸予以配合;"进针"幅度约0.5 cm,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体侧的穴位而设,如平卧位时的消泺、会、风市、丰隆及需要平刺、斜刺的穴位。

3夹针平刺式(三式)

左手握拳,将拳的第一节指骨面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使掌背与床面成60~70度;右手呈持针位,掌心向下平放在左手掌背上。然后紧贴掌背做"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较一式慢,力度稍大。注意:"进针"时应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时发力;"进针"运动从小鱼际侧开始,逐渐向第一掌骨移动,然后回到小鱼际,周而复始,以体会不同方向、不同平面进针时的感觉;"进针"幅度较大,约5~2 cm,每次练习100~200次。该法是为头部穴位而设,如百会、通天、率谷等。



4平刺式(四式)

左手五指伸直、分开,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右手呈持针位,将中指端顶在左手4,5指指缝中的赤白肉际,中指与床面成15度。然后做侧向"针刺"动作,频率同一式,力度稍小。注意:"针刺"时应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时发力;"进针"运动从4,5指指缝开始,10~20次后移至3,4指指缝,再至2,3指指缝,然后回到4,5指指缝重新开始;"进针"幅度较小,约0.5 cm,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八邪、八风,以及印堂、迎香、地仓等需要平、斜刺的穴位而设。

5双手直刺式(五式)

右手呈持针位,中指与床面或大腿上面成90度,指端顶在床面上,如床面过硬,可在床面与中指端之间垫一软垫;左手拇、食指呈捏持状平放在床面上,拇、食指指端紧靠在右手中指的指肚上,体会右手拇、食指捏持针柄,左手拇、食指捏持针身的感觉。然后双手拇、食指做垂直向"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针刺"时两手的频率、力度完全一致;"进针"幅度约1~5 cm;"进针"前右手腕轻微上提,然后发力下刺,双手拇、食指随即用力,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皮肤比较厚韧部位的穴位而设,如定喘、肩中俞及项部、腰背部夹脊穴等。

6旋后位刺式(六式)

左手自然屈曲,手腕顺时针旋转到极限,将手放在床面上或两腿之间(两腿并拢);右手呈持针位,中指顶在左手掌少府穴上。然后右手拇、食指做右后向的"针刺"运动,"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右手腕与右手拇、食指同时发力;"进针"幅度约5 cm,每次练习100~200次。该法是为由于患者体位所限,医生持针手需在旋后位"进针"时而设。



7上刺式(七式)

左手五指伸直,掌指关节屈曲成90度,将食、中、无名指顶在床面或大腿上,并与床面成90度;右手呈持针位,将右手中指顶在左手劳宫穴上。然后右手拇、食指做垂直状向上"针刺"运动,"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右手"针刺"时左手应稍用力下压,以避免左手掌在"针刺"时过度上下移动;"针刺"时由拇、食指发力,手腕轻微屈伸与之配合;"进针"幅度约1 cm,每次练习100次。该法是为在某些体位医生需向上针刺时而设,如患者坐位或俯伏坐位针刺运动区(顶颞前斜线)下点,又如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针刺委阳、委中、承筋等。

8纵横行针式(八式)

右手五指自然屈曲,拇指肚靠在食指末节桡侧面,然后2~4指轻微屈伸,拇、食指呈捻针状运动,每次练习100~200次,注意拇、食指之间的摩擦力应较小,旨在练习行针的技巧,提高行针的频率。然后拇、食指之间相互用力以增加摩擦系数,继续练习100~200次,旨在增加指力及行针时的力量。最后右手五指自然伸直,拇、食指指肚轻触在一起,拇指沿食指指肚到中指指肚做纵向捻针状运动,每次练习100~200次,注意"捻针"频率宜快,力量宜小,旨在练习纵向行针的技巧,提高纵向行针的频率。

在基本手法练习过程中,右手要体会持针、进针的感觉,以提高练习效果。同时,在练习第二、四式过程中,随着"进针"频率逐渐加快,"进针"力度逐渐加大,右手拇、食指持针的力量("捏力")也要逐渐加大,以增加持针的力量,以防在需要捏持针身针刺某些较厚韧部位的穴位时指力不够,导致针身"打滑"。床面与凳面等高时练习效果最佳。

ys630.coM延伸阅读

毫针疗法也要防止针刺意外


养生导读:毫针疗法,又称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毫针疗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刺疗法的主体。虽然毫针法是最常用的针刺疗法,但是也要防止针刺意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准针具

(一)、定规格

即针的粗细长短。毫针的规格,其长度分为:13mm(0.5寸)、25mm(1寸)、40mm(1.5寸)、50mm(2寸)、75mm(3寸)、100mm(4寸)6种;粗细分为0.45mm(26号)、0.40mm(28号)、0.35mm(29号)、0.30mm(30号)0.25mm(32号)、0.22mm(34号)、0.20mm(36号)7种。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症情、体质及所选穴区,选择适当的针具。如初诊者、小儿患者、体质虚弱及惧针者,宜选细针短针;针胸背部穴选取短针,针眼部穴用细针(一般要求30~32号)。同时一定要按所取穴位安全深度选取针具,以防寻找针感时无意中超过安全深度。

(二)、查质量

针刺前对毫针的质量应仔细检验,包括针尖、针身、针根、针柄四个部分。

1、针尖,要求圆而不钝,不可太尖锐,以类似松针状为佳。用前须检查针尖是否有卷毛或曲钩,方法是:以消毒棉球裹住针身,将针边转边退出,如觉有涩滞感或退出后针尖带有棉絮,即表明针尖毛钩,应弃之不用。

2、针身,以挺直、光洁、润滑而又富有弹性者为佳,用前要注意针身是否有弯曲、折痕、锈蚀、斑剥等情况。一般来说,弯曲不明显者可修复平直后使用,有其它情况者应弃之不用。

3、针根,针根指针身与针柄连接处。临床实践发现,断针事故多发生于针根部,因此,仔细检查针根有否松动,或出现剥蚀十分重要,如有这种情况,应弃之不用。

4、针柄,指金属丝缠绕部分,如松动等亦可引起针灸意外事故,尤其是温针灸时,易引起艾火脱落烧伤。可用右手执针柄,左手拇食指紧捏针身,并行拉拔晃动,以检查针柄是否松动。



二、重视消毒

这里所说的消毒主要是指针刺消毒。

古代医家虽然缺乏当今的消毒概念,但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已认识到对针具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去除毒气,减少感染发生。如《针灸大成?卷四》曾作详细介绍:先将铁丝于火中炼红次以蟾酥涂针上,仍入火中微炼,不可令红,取起,照前涂酥炼三次,至第三次,乘热插入腊肉皮之里,肉之外,将后药(为麝香等十四味)以水三碗煎沸,次入针肉之内,煮至水干,倾于水中待冷,将针取出。于黄土中插百余下,色明方佳,以去火毒。

现代对针刺消毒,是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才逐步得到重视和发展的,早在三、四十年代,已有少数针灸家开始应用酒精消毒。至五十年代,逐步提出比较完整的针刺消毒法:医者于针灸前先用洗手刷和药皂将手洗净,针具用沸水煮过或以75%浓度的酒精浸泡消毒,在针刺的部位用酒精棉球擦过,针刺出血时以消毒的棉球按压等。目前,针刺消毒的方法已经在临床上普及。为了寻求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消毒措施,有的单位针对临床普遍应用75%酒精消毒和2%的新洁尔灭液消毒两种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证明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是一种简便而又有较好减菌效果的方法,而新洁尔灭溶液则不够理想。

针刺消毒,应包括针具、被针穴位和医者手指。未经很好消毒的针或针刺前皮肤准备不当可带进感染包括血清性肝炎。其中,针具最为关键,携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消毒不严,即可植入体内。


为了杜绝感染,针刺消毒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针具消毒

针具用后即应消毒,暂时不用的针具也应定期高压消毒,夏天3天,冬天1周,没有高压消毒的针绝对不用。高压消毒:一般应采用高压消毒。具体方法是:将毫针、体穴或耳穴用的埋针针具等用具用特制的金属消毒盒装盛后,放在高压蒸气锅内,于15镑汽压,120℃高温下,保持15min以上。每根消毒过的针,使用一次即须再次消毒。

煮沸消毒:在条件不具备情况下,可将针具置于净水锅内,煮沸后再煮15min以上。一般可在此水中加入重碳酸钠,使成2%的溶液,可提高沸点至120℃,并能减低沸水对针具的腐蚀作用。另外玻璃罐具也可用此法消毒。

酒精消毒:在应急的情况下,采用75%酒精浸泡20~30min。另外,对一些不宜用高压或煮沸消毒的针具如皮肤针,也可用酒精浸泡消毒。

近年,海外和国内的不少地区已推广使用由工厂采用环氧乙烷消毒过的一次性针灸针。穴位注射用的针具必须使用一次性针具。

(二)、术者手指消毒

术者的指甲应每天修剪,术前用肥皂认真清洗,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不宜使用新洁尔灭溶液擦拭方法。先用左手持镊夹住酒精棉球,自指尖向下擦拭至根部,换一棉球再依次用此法消毒其余部分。待酒精蒸发干后,右手持酒精棉球消毒左侧手指。再用干净镊子挟针柄取针,并用无菌棉球裹住针身,押手(左手)食指或中指稍重压于穴位旁,2寸以下的针用推刺法,即右手大拇指、食指持针柄,中指端压在押手指的对侧,并以指腹抵住棉球裹针身之下段,右手拇、食二指用力向下将针刺入适当深度。2寸以上的针用剁刺法,即左手、拇食二指压在穴位二侧并稍崩紧,右手持裹棉球的针下端,露出针锋2~3分,对准穴位刺入适当深度,再按要求行针,出针。

针刺疗法禁忌症


中医盛行的针刺疗法在现在的社会中非常流行,不仅减小非常快并且无任何副作用,特别是针对于一些半瘫病人和脑梗病人,见效非常快。还有很多想要减肥的人们也会通过针刺疗法进行减重,针刺作为一种比较古老的方式流行到现在自然有独特的优势,在针刺的过程中也要多注意卫生问题。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1. 患者在过度饥饿、暴饮暴食、醉酒后及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

2. 孕妇的少腹部、腰骶部、会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具有通气行血功效,针刺后会产生较强针感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风池、环跳、三阴交、血海等),禁止针刺。月经期禁止针刺。

3. 患者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4. 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禁止针刺。

5. 重要脏器所在处,如胁肋部、背部、肾区、肝区不宜直刺、深刺;大血管走行处及皮下静脉部位的腧穴如需针刺时,则应避开血管,使针刺斜刺入穴位。

6. 对于儿童、破伤风、癫痫发作期、躁狂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等,针刺时不宜留针。

(二)、注意事项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心理准备不足等多种原因,可能出现如下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 晕针:晕针是针刺治疗中较常见的异常情况,主要由于患者心理准备不足,对针刺过度紧张,或者患者在针刺前处于饥饿、劳累等虚弱状态,或患者取姿不舒适,术者针刺手法不熟练等。如患者在针刺或留针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此时应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令患者平卧,闭目休息,并饮少量温开水,周围环境应避免噪杂。若症状较重,则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素髎等穴,促其恢复。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如不见效并出现心跳无力,呼吸微弱,脉搏细弱,应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为了防止晕针,针刺前应先与患者交待针刺疗法的作用,可能出现的针感,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于过度饥饿,体质过度虚弱者,应先饮少量水后再行针刺;对于刚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应令其休息片刻后才针刺。

2、滞针;在针刺行针及起针时,术者手上对在穴位内的针体有涩滞、牵拉、包裹的感觉称滞针。滞针使针体不易被提插、捻转,不易起针。滞针的主要原因是针刺手法不当,使患者的针刺处发生肌肉强直性收缩,致肌纤维缠裹在针体上。出现滞针后,不要强行行针、起针。应令患者全身放松,并用手按摩针刺部位,使局部肌肉松弛。然后,轻缓向初时行针相反方向捻转,提动针体,缓慢将针起出。

为了防止滞针,针刺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不使患者在针刺时产生紧张,并在针刺前将针体擦净,不可使用针体不光滑、甚至有锈斑或者弯曲的毫针。针刺时一旦出现局部肌肉挛缩造成体位移动时,应注意术者手不能离开针柄,此时可用左手按摩针刺部位,缓慢使患者恢复原来体位,轻捻针体同时向外起针,不得留针。另外,在行针时应注意不要大幅度向单方向捻转针体,避免在行针时发生滞针。

3、弯针:针刺在穴位中的针体,于皮下或在皮外发生弯曲,称弯针。在皮外的弯针多是由于留针被其它物体压弯、扭弯。起针时应注意用手或镊子持住弯针曲角以下的针体,缓慢将针起出。发生在皮下的弯针,多在走针时被发现,是由于患者在留针,或行针时变动了体位,或肌肉发生挛缩,至使针刺在关节腔内、骨缝中、两组反向收缩的肌群中的针体发生弯曲。另是由于选穴不准确,手法过重、过猛,使针刺在骨组织上也会发生针尖弯曲或针尖弯成钩状。起针时若发现在皮下的弯针,应先令患者将变动的肢体缓慢恢复到原来进针时姿态,并在针刺穴位旁适当按摩,同时用右手捏住针柄做试探性、小幅度捻转,找到针体弯曲的方向后,顺着针体弯曲的方向起针、若针尖部弯曲,应注意一边小幅度捻转,一边慢慢提针,同时按摩针刺部位,减少疼痛。切忌强行起针,以免钩撕肌肉纤维或发生断针。

为防止弯针,针刺前应先使患者有舒适的体位姿势,全身放松。留针时,针柄上方不要覆盖过重的衣物,不要碰撞针柄,不得变动体位或旋转,屈伸肢体。

4.断针:针体部分或全部折断在针刺穴位内,称为断针。常见原因是由于针根部锈蚀,在针刺时折断。如果自针根部折断时,部分针体仍暴露在皮肤外,可立即用手或镊子起出残针。另一个原因是因滞针、弯针处理不当或强行起针,造成部分针体断在皮下或肌肉组织中。此时应令患者肢体放松,不得移动体位,对于皮下断针,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垂直下压针孔旁的软组织,使皮下断针的残端退出针孔外,并右手持镊子捏住断针残端起出断针。若针体折断在较深的部位时,则需借助于X光定位,手术取针。

为了防止断针,应注意在针刺前仔细检查针具,对于针柄松动、针根部有锈斑、针体曾有硬性弯曲的针,应及时剔弃不用。针刺时,切忌用力过猛。留针期间患者不应随意变动体位,当发生滞针、弯针时,应及时正确处理。

5.血肿;出针后,在针刺部位引起皮下出血,皮肤隆起,称皮下血肿。出现皮下血肿时,应先持酒精棉球压按在针孔处的血肿上,轻揉片刻。如血肿不再增大,不需处理。局部皮肤青紫可逐渐消退。如经上述按揉血肿继续增大,可加大按压并冷敷,然后加压包扎,48小时后局部改为热敷,消散瘀血。

为了防止血肿的发生,针刺前应仔细检查针具,针尖有钩的不能使用。针刺时一定要注意仔细察看皮下血管走行,避开血管再行针刺。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案例剖析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是一本关于中医针灸拔罐的医学典籍,本书详细的记录了各种麻痹症的原因,以及采取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原理。下面是关于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案例剖析,从中可以看出此疗法的优缺点。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应用于临床30余年治疗肿瘤、持续的亚健康、多发病、骨关节病、疑难杂症、传染病、抗衰老、禁毒、肥胖症、慢性病、罕见病、手术失败综合症、各种疼痛病、美容(面部痤疮和面部不同部位出现的皱纹)和养生保健,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治疗以上疾病拔出的病邪分辨,一目了然。清者为水湿;稠浊物为痰饮;罕见病、肿瘤和晚期癌症,出瘀血和沫。经检测:无菌。含85%水湿,少量蛋白质、红细胞和血浆,完全符合《黄帝内经》和《杂病广要》医学书籍中古老的中医理论。完全符合现代医学手术放出肿胀关节、肿胀胸腔、腹部和肿瘤体液,经检测:无菌。称无菌性炎症,病理产物,病灶,体内垃圾。

药物发泡疗法的优点:对有病和无的穴位或局部,只要用此药敷上2小时或1小时都会出水泡,然后取下药用无菌针刺破水泡,让病邪从有病穴位处排出体外,用棉花盖在出病邪的穴位上,第一次治疗完备。

第2次治疗就不能再用此药继续敷在出水泡处了,只需常用消毒棉花擦掉从体内流出的病邪即可。

患者用药物发泡疗法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把此药敷在没病的穴位上,不到1小时(45分钟)就开始出水泡,取下药,用无菌针刺破水泡,让体液流出体外,与病人有病的局部、穴位是一样的情况出水泡。有一点不同的区别:病人出的水泡,用无菌针刺破后分别流出水湿、痰饮、瘀血、沫。流的时间长,流得多,出病邪处痊愈慢。只要有病的穴位和局部出了水泡,此处的病邪出得慢和未出尽,出水泡处痊愈就慢,这与无病局部表现完全不同。治疗不同的疾病,从水泡处流出的病邪量各有不同。而患者的水泡用无菌针刺破后流出的是水液颜色清淡,所含成份与病人出水泡处流出的完全不同,并且流的时间短,流得少,出水泡处很快痊愈。

患者从《黄帝内经》和《杂病广要》医学古书中深受启发,从而研究得出人体内有70%的水液存在,正常的水液应该是营养全身,周流不息,如果正常的水液流到某脏腑、某关节、某肌肉、某局部时,受到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阻碍,于是就停止了运行,长期稽留在局部,这时正常的水液就形成了致病的病邪。

药物发泡疗法的缺点:第一次治疗出水泡了,第二次治疗就不能再用此药敷了。这样病邪流出体外慢,水泡伤口处痊愈慢。水泡处痊愈后,如再用此药敷上,还会出水泡,这样就很难确定该病治愈程度。与先进性(不能把人体内正常的水液排出体外,应该分清敌我,只能排出对人体无用的病邪,保护人体正常体液)、科学性(应该是有病的穴位、脏腑、关节、肌肉和局部,出水泡;无病的不出水泡)不相符合;如果说有病的穴位与无病的穴位没有区别,用了此药都能出水泡,更谈不上药物发泡疗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了。

根据药物发泡疗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内服药物(是药都有三分毒)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和高昂的医疗费用,患者在药物发泡疗法基础上,研究出了肿瘤、持续的亚健康、多发病、骨关节病、常见病、疑难杂症、传染病、抗衰老、禁毒、肥胖症、慢性病、罕见病、手术失败综合症、各种疼痛病和(清除体内垃圾)养生保健,病理机制新的中医理论。

根据研究成功新的中医理论,针对病理机制,患者又研究出新的针灸技术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此法研究成功的4种(经验取穴,经络取穴,神经分部取穴,辨证取穴)整体取穴、整体治疗法,在体内如何起到作用的机制和作用靶点,在专著里面有详细叙述。此法应用于临床上治疗以上各种疾病有31年历史了,验证得出:安全,无副作用,立竿见影,治疗时间短,治愈后不易。皮法在预防、治疗、养生和保健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新理论、针灸新技术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研究成功,真正体现出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真正体现出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原理。寻找到了肿瘤、持续的亚健康、多发病、骨关节病、常见病、疑难杂症、传染病、抗衰老、肥胖症、慢性病、罕见病、禁毒、手术失败综合症、各种疼痛病,早期诊断标志物有病的穴位和局部出(水泡)病邪,无病的穴位留针留罐2、3小时都不会出(水泡)病邪!有病的穴位以最后治疗3次不再出病邪为痊愈标准。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研究成功,真正体现出:实验资料虽可贵,临床实践价更高,中医理论是来源于多年和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得出!

以上是一则针灸拔罐发泡疗法的案例的剖析,希望可以让大家真正的认识到什么是针灸拔罐发泡疗法,如果有需要的最好就是先咨询相关的医生后再采用,避免一些不良的反应导致身体出现伤害。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操作方法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对于想要了解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朋友来说,了解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治病机理是必须的,那么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治病机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哦!

一、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操作方法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根据辨证选用穴位先针刺得气后手法调针补泻,然后将针拔入罐中,留针罐30-90分钟后视病情而定以起泡为度(没病的穴位上无论留罐多久都不会出水泡),取罐、针,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水湿尽出,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即可。第二天用同样方法继续拔出水处,一直到水出尽为止。出水快,出水多病重见效快。病越重,出水的颜色越黄,尤如油一样,只要水拔尽了,过一段时间再拔也不会出水泡,以十天为一个疗程,中间不可间断。

二、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治病机理

人体内有70%是水液,中医称为津液,具有濡养脏腑和四肢关节的功能,正常的水营养全身、周流不息。但在人体正气虚损时,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侵袭人体某一脏腑经络,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水液运行受阻某脏腑经络关节形成水湿稽留,导致气滞血瘀,肿胀疼痛,病情常缠绵难愈。但主要病因是湿邪致病,因湿属阴邪,伤阳为先,其性凝滞,不易速除。正如许叔微说“痹,湿病也”。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治病原理有调整阴阳、疏导经络、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使风、寒、湿、瘀诸邪从毛窍皮肤外出,恢复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功能。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临床上经常遇到病人病很重,但各种仪器检查不出病因,诊断不了病或者是有了诊断,但经各种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久治无效或者收效甚微,这种情况可以尝试一下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效果还是蛮好的。

以上就是关于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治病机理是怎样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治病机理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知识对想要了解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相关知识的朋友是很有帮助的。

针刺感应


针刺过程中,病人被针刺的部位以及医生持针的手上出现某种特殊感应的现象。又称得气、气至、针感。

针刺感应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①病人感觉到针刺的部位有某种特殊的感觉,如酸、麻、胀、重、凉、热,甚至有触电样感觉;有些感觉还会沿经脉的循行路线扩散、传导,称为循经感传。若针感传导至病变所在,则称为气至病所。

②医生持针的手上,也会有一种沉、紧、重、满的感觉,好似针被轻轻吸住。

临床常有酸、麻、胀、重、凉、热、痛、水流感和触电感等。尤以酸胀最为多见,开始多出现在局部,接着可逐渐沿经脉循行路线向远距离传导,甚至传到病变所在处。麻感,呈线状、条状或片状,多可远传。痛感一般不是医生所寻求的针感应予排除,但对于治疗狂躁、昏厥等证而针刺井穴、十宣、劳宫、涌泉、人中等则要求有痛感。沉重感可出现在某些对针刺不敏感的病人,或在酸胀感尚不明显的情况下及滞针过程中出现。凉、热感多出现在施行透天凉、烧山火等手法的过程中。水流感,多在四肢重要穴位出现,有沿神经干扩散的放电感。

临床意义

针刺感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首先,根据针刺感应的情况,可以推测人体正气盛衰、判断疾病的好转或恶化趋向,对病人做出预后诊断。其次,针下得气,能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疏通郁滞,祛除病邪。一般情况下,得气越快,疗效越好。危重病人如不易得气,常表示虚衰,预后较差。

目的与方法

气至病所是指局部针刺感应沿经络走向传导至病变所在的特殊反应。针刺的目的就是要激发经气到达病所。激发和控制针刺感应的方法,主要靠医者有足够的指力(包括气功因素在内),双手配合适宜,针刺的深浅得当,并有选择地把循、按和提插、捻转等方法组合起来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针感的性质及传导。控制针感的方向主要是为了气至病所,要达到这个目的,应在针感的基础上进行,将针尖朝向病所,同时在针刺部位与病所相反的一侧,用手按压(关闭法)。进行这种操作必须保持原有的针感而不使其消失,然后用手捻转、提插配合,才能使针感向预定方向传导,从而达到通行气血、驱邪外出的作用。

坐式按摩疗法有哪些


根据人们按摩姿势的不同,按摩的方法也具有很明显的不同,坐着按摩是现在逐渐兴起的一种按摩方式,这样按摩不会耽误人们的工作时间,同时坐着按摩的时候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很多人都不了解坐着按摩疗法是什么,那么坐式按摩疗法好处有哪些呢?

适应范围广且疗效显著。坐式按摩不仅可治疗慢性损伤和劳损,而且可缓解疼痛和不适;不仅可消除疲劳镇静放松,而且可振奋精神醒脑提神;不仅可用于治疗和康复,而且可用于预防和保健。

占用空间小灵活性大。坐式按摩只需要一把按摩椅和几件小型按摩器具,因此可随时随地开展业务。不仅可在固定诊所进行按摩,也可在体育馆、健身房、洗浴中心开展流动性坐式按摩。

时间短花费低。坐式按摩一般只需要15分钟左右。时间短,治疗费用必然要比卧式按摩低得多,因此很适合时间和财力都比较有限的普通人群。

患者在治疗中体态幽雅。坐式按摩时患者取坐姿,坐在美观舒适的按摩椅上,避免了不雅的躺卧体态。因此颇受广大女性患者的青睐。

按摩的时候我们只有身体得到放松才能起到好按摩效果,因此按摩期间我们还需要调节自身的心态,平和的心态才能起到更好的按摩效果。目前按摩方法在逐渐的增加,不仅有坐式按摩还有很多其他的按摩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

八式基本针刺疗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