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年轻人养生的流行词 > 导航 > 流行性感冒吃什么食物

流行性感冒吃什么食物

2019-10-13

流行性乙型脑炎

年轻人养生的流行词。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流行性乙型脑炎”,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流行性乙型脑炎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脑,是很常见的一种病毒疾病,一般都是经蚊虫传播,到了夏秋季节的时候是乙脑的多发疾病,而且乙脑在发病初期的时候身体没有任何征兆,当然也会有少数患者表现为高热、出现意识障碍等等。以下就是关于乙脑的相关介绍,一起看看吧。

乙脑是很严重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而且该疾病的传播途径很多,在发病初期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征兆,所以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乙脑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受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者,约两周左右突然发病。主要的症状有发烧、头痛、呕吐、嗜睡、全身不舒服,有些病儿会烦躁不安。发病3—5天后,病人出现高烧,体温很快就会升到39℃—40℃。头痛往往是病人最先出现的症状,病情严重的人,脖子根发硬。病人逐渐出现意识障碍,轻的病人仅有嗜睡,病情重的则神志不清,甚至出现昏迷。其病死率在3%—10%。如果能够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病人就一天天地好转,通常在两周左右完全康复。重症病人虽然治好了,但是由于脑组织坏死,可能遗留一些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语言不清、手或脚瘫痪、经常抽风(癫痫)、精神不正常等。

正像其他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样,乙脑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常见的早期症状有以下三点:

1、突然发烧。患者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至39℃以上,且持续不退。

2、剧烈头痛。多数患者伴有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患儿则啼哭不止。

3、喷射状呕吐。由于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与饮食无关的喷射性呕吐。

看了上面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相关介绍,您应该知道什么是乙脑了吧,可见该疾病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当大家在发现疾病有上述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治疗,尤其是到了夏秋季节更要注意做预防措施,保持室内整洁,尽量不要让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yS630.Com相关推荐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中药方剂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有很多种,这种症状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它的症状表现很是明显,但是有的时候不及时的治疗可能会造成很多的原因。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中药方剂有哪些?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病因

乙脑病毒属披盖病毒科中黄病毒属,为B组虫媒病毒,呈球形,直径30nm,含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RNA基因组编码单个多肽,裂解产生衣壳蛋白(C)、膜蛋白(M)和包膜蛋白(E),以及7个非结构蛋白。

乙脑病毒具较强的嗜神经性,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能在乳鼠脑组织内传代,在鸡胚、猴、肾及Hela细胞中可以生长并复制,适宜在蚊内繁殖的温度为25~30℃。

临床表现

潜伏期10~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

1.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2.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类(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

3.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病人仍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4.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风、暑、湿邪,合袭为患。

〖治法〗祛风利湿,调和三焦。

〖方名〗加味三仁葱豉汤。

〖组成〗鲜藿香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仁3克,厚朴6克,法半夏6克,白蒺藜0克,菊花6克,僵蚕6克,豆豉9克,葱白3寸(后下),六一散15克(布包煎),竹叶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蒲辅周方。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相关治疗偏方有了一定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治疗。但是中药方剂我们一定要找专业人士确定好了是可用的哦,不能随便的乱用

流行性斑疹伤寒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这个疾病,但是这个疾病的传染率是很高的,因为流行性斑疹伤寒会通过一种叫体虱的来传染给别人,一般患上这个疾病的患者会出现身体持续的高温,并且患者还会有头痛的感觉,最明显的就是皮肤上面会出现像湿疹一样的包包,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这个疾病。

对于所有人群都是有可能会患上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因为这个疾病的传染率是很高的。如果大家身体出现什么不适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不要耽误诊治。

1.病因

本病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寄生于人和动物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及人虱肠壁上皮细胞内,在立克次体血症时也附着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上,其基本形态为微小球杆状,沿长轴排列成链状。但在虱肠中发育阶段呈多形态,可呈球状,短杆状,杆状或长线状。0.3~1μm×0.3~0.4μm,革兰染色阴性。病原体的化学组成及代谢产物有蛋白质、糖、脂肪、磷脂、DNA、RNA、多种酶类、维生素及内毒素样物质。其胞壁的脂多糖层有内毒素样作用。普氏立克次体对热、紫外线、一般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56℃ 30分钟即可灭活,对低温和干燥耐受力较强,在干虱粪中可存活数月。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19抗原成分有交叉,故患者血清能与变形杆菌OX19发生凝集反应,即外斐反应。普氏立克次体既含有本组所共有的可溶性耐热性的组特异性抗原。又含有型特异的不耐热的颗粒性抗原,借后者可通过血清学检查与莫氏立克次体感染相鉴别。病原体可在组织培养中生长,在鸡胚卵黄囊中生长旺盛。动物接种仅能用豚鼠,接种后引起发热及血管病变。阴囊肿大不明显,这点与莫氏立克次体感染不同,借此可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相鉴别。毒素样物质在试管中可使人、猴、兔等温血动物的红细胞溶解,注入大、小鼠静脉后可引起呼吸困难、抽搐、血容量减少等,动物多在6~24小时内死亡。

2.临床表现

一般可分为典型和轻型两种,另有复发型斑疹伤寒。

1.典型

潜伏期5~21天,平均为10~12天。少数患者有2~3日的前驱症状,如疲乏、头痛、头晕、畏寒、低热等。大多起病急骤,伴寒战、剧烈持久头痛、周身肌肉疼痛、眼结膜及脸部充血等。

(1)发热 体温于第2~4天即达高峰(39~40℃以上),第1周呈稽留型,第2周起有弛张趋势。热程通常为14~18日,热度于2~4天内迅速退至正常。近年来报告的病例中,其热型多为弛张或不规则,可能与抗生素的应用有关。

(2)皮疹 为重要体征,见于80%以上的病例,于病程第4~6天出现,初见于胸、背、腋窝、上臂两侧等处,一天内迅速发展至全身。面部通常无疹,下肢皮疹也较少。疹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4mm,初为鲜红色斑丘疹,按之退色,继转为暗红色或瘀点样。皮疹于5~7天消退,瘀点样疹可持续1~2周,遗有棕黄色斑或有脱屑。

(3)神经系症状 明显,且很早出现,表现为惊恐、兴奋、剧烈头痛,发病时可伴神志迟钝、谵妄,偶有脑膜刺激征、肌肉和舌震颤、昏迷、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听力减退等。

(4)心血管系症状 心率增速与体温升高一般成正比,有中毒性心肌炎时可出现奔马律、心律失常等。休克或低血压乃失水、微循环障碍、心血管及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的综合后果。

(5)其他症状 尚有咳嗽、胸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纳减、便秘、腹胀等,偶有黄疸、发绀、肾功能减退。脾大多轻度肿大,部分病例有肝肿大。

(6)体温下降后除严重患者的神经症状外,各种症状均见好转,头痛减轻、食欲恢复。

2.轻型

轻型病例较多见,可能与人群免疫水平有关,其特点为:

(1)热程较短(8~9日)、热度较低(39℃左右);

(2)毒血症状较轻,但仍有明显周身疼痛;

(3)皮疹呈充血性斑丘疹,见于胸、腹部,无疹者也占一定比例;

(4)神经系症状轻,持续时间短,主要表现为头痛、兴奋等;

(5)肝脾肿大不多见。

3.复发型斑疹伤寒

也称Brill-Zinsser病,国外多见于东欧及东欧人民移居美国者,国内很少有本病报道。主要临床表现可归纳为:

(1)呈轻型经过,毒血症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症状较轻;

(2)呈弛张热,热程7~11日;

(3)无皮疹,或仅有稀少斑丘疹;

(4)散发,无季节性,大年龄组发病率明显较高。

通过这篇文章介绍的关于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一些知识之后,相信大家对这个疾病也会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对疾病的了解,其实就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周围朋友的一种帮助。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疾病的知识。

流行性斑疹伤寒治疗


二、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三、流行性斑疹伤寒如何预防

流行性斑疹伤寒治疗

1、流行性斑疹伤寒治疗方法

1.1、一般治疗

口腔护理和更换体位极为重要,以防发生口腔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给高热量半流质饮食,供应足够水分,每日成人量宜为3000ml左右(年老者及有心功能不全者酌减),以保证每日排尿量在1000~1500ml。

1.2、对症治疗

剧烈头痛和严重神经症状给予止痛剂和镇静剂,出现心功能不全时采用强心剂。有严重毒血症症状伴低血容量者可考虑补充血浆、右旋糖酐等,并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加用血管舒缩药物、肝素等(参阅“感染性休克”)。慎用退热剂,以防大汗虚脱。有继发细菌感染,按发生部位及细菌药敏给以适宜抗菌药物。

1.3、病原治疗

氯霉素、四环素、多四环素等对本病及复发型斑疹伤寒均具特效,加用其他抗菌药物如甲氧苄啶等一般并无必要。服药后12~24h病情即有明显好转,毒血症症状(包括头痛)迅速改善或消失。体温于24~96h内降至正常,但以48h为最常见。皮疹于体温正常后数日消退。

2、什么是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或“典型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自然病程约为2~3周

3、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诊断标准

3.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流行情况,好发季节,疫区旅居史与带虱者接触史以及被虱叮咬的可能性等,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3.2、临床表现

发热及热程特点、发疹日期、皮疹特征以及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有助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3、实验室检查

血象特点,外斐反应阳性,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效价较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分型。有条件可作普氏立克次体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进行型别的鉴定。动物接种得阳性结果尤有诊断意义。

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

1、发热体温于第2~4天即达高峰(39~40℃以上),第1周呈稽留型,第2周起有弛张趋势,热程通常为14~18日,热度于2~4天内迅速退至正常,近年来报告的病例中,其热型多为弛张或不规则,可能与抗生素的应用有关。

2、皮疹为重要体征,见于80%以上的病例,于病程第4~6天出现,初见于胸,背,腋窝,上臂两侧等处,一天内迅速发展至全身,面部通常无疹,下肢皮疹也较少,疹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4mm,初为鲜红色斑丘疹,按之退色,继转为暗红色或瘀点样,皮疹于5~7天消退,瘀点样疹可持续1~2周,遗有棕黄色斑或有脱屑。

3、神经系症状明显,且很早出现,表现为惊恐,兴奋,剧烈头痛,发病时可伴神志迟钝,谵妄,偶有脑膜刺激征,肌肉和舌震颤,昏迷,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听力减退等。

4、.心血管系症状心率增速与体温升高一般成正比,有中毒性心肌炎时出现奔马律,心律失常等,休克或低血压乃失水,微循环障碍,心血管及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的综合后果。

流行性斑疹伤寒如何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患者应予灭虱处理,灭虱后可以解除隔离,但仍宜集中于专门病房或病室。给病人沐浴、更衣,毛发部位需清洗多次,并喷入杀虫剂如1%~3%马拉硫磷等于衣服及毛发内。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教,鼓励群众勤沐浴、勤更衣。衣、被等可用干热、湿热、煮沸等物理灭虱法,温度需保持在85℃以上30分钟;也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法化学灭虱,熏蒸6~24h,适温为20~30℃。

3、保护易感者

灭活疫苗有虱肠疫苗、鸡胚或鸭胚疫苗和鼠肺疫苗3种,国内常用者为灭活鼠肺疫苗,适用于流行区居民、新进入疫区者、部队指战员、防疫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服用四环素或氯霉素也能收到暂时预防效果,但大多学者不主张采用,因发病后及早给药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就是大家俗称的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的传染病,很多人小的时候都得过,这种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如果小孩子得了的话尽量避免接触人群,而且与家人也要格外注意,吃饭的时候应该单独的准备碗筷,使用过后应该给所使用的用具消毒,避免传染。

流行性腮腺炎是不分季节的,但是多数是在冬天和春天比较容易感染,得病时一般在耳垂下面的地方肿的比较大,不小心碰到就会很痛,看起来比较明显,尤其是小孩子比较容易得,所以感觉就会非常的难受,家长们这是应该对孩子进行很好的照顾,尤其是饮食方面,由于肿痛所以吃东西比较麻烦,尽量吃些软烂的食物比较方便。

1病因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微米,孢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组织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2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10%~15%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舌下腺感染最少见。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动。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10~14天。

3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一侧腮腺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口流出,腮腺口位于第二磨齿相对的颊黏膜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

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而是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

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起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痛感,触之较软,组织学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4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

2.被动免疫

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3.自动免疫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

流行性腮腺炎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小孩子得了这种病,不要慌张,及时就医,最好得病期间不要上学或者解除其他的小朋友,因为直接接触,飞沫护着唾液都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治疗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治疗

1、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治疗

1.1、一般治疗

患者入院后先更衣、灭虱、卧床休息。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危重患者要勤翻身防止并发症。供给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大量的维生素B、C及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1.2、病原治疗

氯霉素、四环素族药物对本病皆有特效。一般于用药后十余小时症状开始减轻,2~3天内完全退热。氯霉素分3~4次口服,退热后用量酌减,继续服3天,或延长至5~7天,以防近期内复发。多西环素顿服,必要时2~4天再服1剂。

1.3、对症治疗

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可给小剂量解热镇痛药。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低血容量倾向或休克时按感染性休克处理。对有心功不全者要注意减轻心脏负荷,可用强心药如毛花苷C或毒毛花苷K等。头痛可给止痛药。对有精神症状者可给予地塞米松等治疗。

2、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如当地流行情况、发病季节、疫区旅行史、被虱叮咬史等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症状如热程、皮疹出现日本及其性质、明显中枢神经系症状等对诊断有助。外斐氏试验的滴度效价较高(1∶320以上)及(或)有动态改变(双份血清对照有4倍以上增长)即可确诊。有条件者可加作补结、微量凝集、间接血凝等试验。

3、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常见并发症,其他尚有中耳炎、腮腺炎、心内膜炎、脑膜脑炎等,偶见趾、指、阴囊、耳垂、鼻尖等坏死或坏疽,以及走马疽,胃肠道出血、胸膜炎、流产、急性肾炎等。轻型病例和复发型斑疹伤寒很少有并发症。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症状

潜伏期5~21天,平均为10~12天。其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自然病程为2~3周。

皮疹为重要体征,见于80%以上的病例,于病程第4~6天出现,初见于胸、背、腋窝、上臂两侧等处,一天内迅速发展至全身。面部通常无疹,皮疹于5~7天消退,瘀点样疹可持续1~2周,遗有棕黄色斑或有脱屑。

神经系统症状:明显且很早出现,表现为惊恐、兴奋、剧烈头痛,发病时可伴神志迟钝、谵妄,偶有脑膜刺激征、肌肉和舌震颤、昏迷、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听力减退等。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患者应予灭虱处理,灭虱后可以解除隔离,但仍宜集中于专门病房或这病室。给病人沐浴、更衣,毛发部位需清洗多次,并喷入杀虫剂如1%~3%马拉硫磷等于衣服及毛发内。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教,鼓励群众勤沐浴、勤更衣。衣、被等可用干热、湿热、煮沸等物理来灭虱法,温度需保持在85℃以上30分钟;也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法化学灭虱,熏蒸6~24h,适温为20~30℃。

3、保护易感者:灭活疫苗有虱肠疫苗、鸡胚或鸭胚疫苗和鼠肺疫苗3种,国内常用者为灭活鼠肺疫苗。第1年皮下注射3次,每次间隔5~10天;15岁以上第1次注射0.5ml,第2、3次各为1ml;14岁以下分别为0.3~0.4ml及0.6(第2次)及0.8ml(第3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1次,注射剂量与第3次相同。经过6次以上预防接种后即可有较持久的免疫力,对莫氏立克次体感染也有效。

乙型脑炎的症状有哪些


乙型脑炎的症状,会表现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的症状,特别是在患病初期的时候,患者会出现体温持续上升的症状,体温高达在39到40度,而且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问题发生。

1.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2.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直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病变(尤其是脑干)、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

3.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患者仍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患者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4.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流行性腮腺炎怎么传播?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


众所周知,流行性腮腺炎有很强的传染性,但是究竟以怎样的途径传播有些人就不知道了。其实,此病的传播途径很简单,飞沫最为常见,所以患者会被要求隔离。

1、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

腮腺炎病毒只感染人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在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地方容易发生和流行人群对腮腺炎普遍易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易感性逐渐下降。成人中80%曾有过显性或隐性感染。

2、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

(1)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2)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3)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4)高热者用物理降温或退热剂。注意口腔清洁,可用温开水或谈盐水等漱口。

(5)饮食宜清淡流质或软食,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有足够的液体摄入。

(6)中医称流行性腮腺炎为瘁腮,方剂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单味药用板蓝根。局部用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敷。辜九炎者可用丁字带支持,局部冷敷。合并胰腺炎者需按照急腹症处理。

3、幼儿怎样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1)在冬春季节要坚持教室的通风、空气消毒;要保证餐饮具和玩具的消毒,密切观察孩子出勤情况。

(2)患了腮腺炎应尽快请医生作隔离治疗,患病期暂时不要去上学,在家里或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患者可以口服板兰根,主意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吃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不要吃带有刺激性的食物,要做到合理营养、注意休息。复课时必须出具医院的诊断证明。

(3)幼儿家长要合理安排幼儿的作息时间,加强幼儿营养,并鼓励幼儿加强体育锻炼,根据天气冷暖及时添减衣服。一旦孩子发病,切莫隐瞒病情坚持上课,造成幼儿园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如:网吧、电影院、娱乐场所等)。预防腮腺炎,主要应做到平时注意自我保健,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使自己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症状

1、流行性腮腺炎症状

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着肿大,发热自38~40℃不等,症状轻重也很不一致,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至颌部及颈部,胸锁乳突肌处也可被波及(偶尔水肿可出现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变形。

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偶尔1周后)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波及,颌下腺肿大时颈部明显肿胀,颌下可扪及柔韧而具轻触痛的椭圆形腺体: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及颈部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2、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微米,孢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组织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3、流行性腮腺炎如何检查

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有肾炎并发症者可出现蛋白尿及红、白血细胞。

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实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补体结合抗体:即抗S和抗V抗体,抗S抗体可作为早期感染证据,6~12个月逐渐下降消失;抗V抗体在发病1个月达高峰,6个月后逐渐下降,2年后达低水平并持续存在。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v抗体效价4倍以上升高,也可确诊。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流行性腮腺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病毒细菌的姿势以及传播,因此要想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中要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衣物被子等贴身衣服要经常换洗晾晒,避免细菌滋生;要做好室内通风工作,避免病毒滋生;最后要经常洗手消毒,以免病从口入。

尽量少去人多的场所。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为了预防这种疾病,最好在春季这个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少去人群拥堵的地方,以免因为自身身体素质差感染上病毒;另外也可以通过提前口服板蓝根冲剂进行预防,提高身体素质是最关键的。

流行性腮腺炎饮食禁忌

不能吃太冷食物

对于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来说,千万不能够吃冷饮,因为大多数腮腺炎患者会有高烧的症状,所以不能够吃太冷的食物,这样会令消化系统上面出现障碍。同时,患者也不能够太过坚硬的食物,因为使用坚硬的食物必须要用力的进行咀嚼,因为腮腺炎的患者会因为腮腺部位和颈下淋巴结肿大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咀嚼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一些疼痛的情况。

不能吃辛辣食物

其次,患者千万不能够吃辛辣的食物,比如辣酱、茴香和咖喱以及浓汤等辛辣厚味的食物都不能够吃,因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因为腮部肿胀的情况,所以千万不能够吃这种食物,必须要在消肿之后煮烂再食用。另外,患者也不能够吃让人兴奋的食物,浓茶和咖啡都是兴奋的食物,尤其是体温升高的患者更不能够服用,不然很容易就会患者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

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


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

1、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

1.1、典型:潜伏期5~21天,平均为10~12天。少数患者有2~3日的前驱症状,如疲乏、头痛、头晕、畏寒、低热等。大多起病急骤,伴寒战、剧烈持久头痛、周身肌肉疼痛、眼结膜及脸部充血等。

1.2、轻型:国内近年来轻型病例较多见,可能与人群免疫水平有关,其特点为:热程较短(8~9日)、热度较低(39℃左右);毒血症状较轻,但仍有明显周身疼痛;皮疹呈充血性斑丘疹,见于胸、腹部,无疹者也占一定比例;神经系症状轻,持续时间短,主要表现为头痛、兴奋等;肝脾肿大不多见。

1.3、复发型斑疹伤寒:呈轻型经过,毒血症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症状较轻;呈弛张热,热程7~11日;无皮疹,或仅有稀少斑丘疹;散发,无季节性,大年龄组发病率明显较高。

2、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方式

人虱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以体虱为主,头虱次之。当虱叮咬患者时,病原体随血入虱肠,侵入肠壁上皮细胞内增殖,约5天后细胞胀破,大量立克次体溢入肠腔,随虱类排出,或因虱体被压碎而散出,可通过因搔痒的抓痕侵入人体。虱粪中的立克次体偶可随尘埃经呼吸道、口腔或眼结膜感染。虱习惯生活于29℃左右,当病人发热或死亡后即转移至健康人体而造成传播。

3、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预防护理

3.1、控制传染源主要是灭鼠。应发动群众,采取综合措施,用各种捕鼠器与药物灭鼠相结合。常用的灭鼠药物有磷化锌、安妥和敌鼠等。

3.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被恙螨幼虫叮咬,于发病季节应避免在草地上坐卧、晒衣服。在流行区野外工作活动时,必须扎紧衣袖口和裤脚口,并可涂上防虫剂,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或苯甲酸苄酯等。

3.3、提高人群抗病力尚无可供人群应用的斑疹伤寒疫苗。初步研究显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中分子量为56×103的表膜蛋白抗原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已在大肠杆菌表达成功,能否用其制成疫苗,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流行性斑疹伤寒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约1/4在1万/mm3以上,少数低于5000/mm3.血小板数一般下降,嗜酸粒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蛋白尿常见,偶有红、白细胞及管型。

2、病原体分离:不适用于一般实验室。立克次体血症通常出现于病后1周内,宜在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接种于豚鼠腹腔或鸡胚卵黄囊中;或采集病人身上体虱在实验室内饲养观察,待虱发病死亡后,作涂片染色检查立克次体。

3、其他:有脑膜刺激征者,应作脑脊液检查,外观大多澄清,白细胞及蛋白稍增多,糖一般正常。心电图可示心肌损害,如低电压、T波及S-T段改变等,少数患者可有肝、肾功能的改变。

流行性斑疹伤寒应与伤寒相区别

1、伤寒:夏秋季节发病较多,起病较缓慢,头痛及全身痛不甚明显,皮疹出现较晚,淡红色、数量较少、多见于胸腹。

可有相对缓脉。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晚、较轻。常有较明显的腹泻或便泌,或腹泻与便泌交替出现。白细胞数多减少。伤寒杆菌凝集反应及血、尿、粪、骨髓培养可获阳性结果。

2、钩端螺旋体病:夏秋季节发病,有疫水接触史。无皮疹,多有腹股沟和/或腋窝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明显。可有黄疸、出血或咯血。钩端螺旋体补体结合试验或钩体凝溶试验阳性。乳胶凝集试验检查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

3、虱传回归热:体虱传播,冬春发病,皮疹少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分类增多。发热时病人血液涂片可查见回归热螺旋体。流行季节偶有二病同存的可能。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了,一般患者患病都是通过接触了原本患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唾液、血液或者是其它一些物质,这些物质里面含有流行性腮腺炎的病毒,一旦接触了就会非常容易被感染上,可见想要预防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避免和腮腺炎患者接触。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时候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腮腺出现肿痛,患者在吃饭的时候需要动腮腺,这个时候患者就会表现出疼痛,所以患者要及早进行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对于流行性腮腺炎这种疾病也是分为好几种的,这主要是通过病因来区分的,腮腺炎患者一旦被发现了之后就要马上进行治疗,否则容易引发其他的一些并发症,比如说男性容易患睾丸炎,女性则比较容易患卵巢炎,可见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危害是非常大的。

流行性腮腺炎怎么办


流行性腮腺炎是日常大家经常会遇见的一种疾病,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下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注意事项、以及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相信大家在看完后应该知道怎么治疗它。

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

1、生石膏5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夏枯草10克。生石膏先入药锅以文火煎煮10分钟,接着将他药同入药锅中,急火煎煮15分钟后滤出药液,内服。每日一次。

2、天花粉30克,绿豆30克,共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匀如糊状,外敷患部。每日一次。

3、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每晚取6~15克药粉,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双侧涌泉穴,再以塑料薄膜外敷、医用胶布固定,次日晨起取掉。每日一次。

流行性腮腺炎的注意事项

1、患者要与健康人分开隔离,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2、患者要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由于腮腺肿大可引起进食困难,因此要吃一些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如稀饭、面片汤、鸡蛋羹等。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的食物,以免刺激唾液腺分泌,使腮腺的肿痛加重。

3、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或复方硼砂液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

结语:流行性腮腺炎的相关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应该知道用什么样正确的方法去治疗它,对于预防以及治疗疾病来说,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大家可以试一试。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