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饮食养生是什么 > 导航 > 怎样通过护理养生

背部三焦是什么?怎样护理可祛病

饮食养生是什么。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背部三焦是什么?怎样护理可祛病》,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背部三焦是人们在养生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般来讲,在进行护理的时候,大家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下面本文就为大家进行介绍。

背部三焦是什么?

上焦(心肺区两部位:颈椎、大板筋):上焦怕热

中焦(肝木区两部位:肩胛骨、肝胆区):中焦怕堵

下焦(肾水区两部位:腰三线、八髎区):下焦怕寒

背部三焦护理:

第一步做展油(三焦基础),用的是清凉舒活霜(用在上焦肩颈颈椎)+按摩油,清凉感帮您软化经络疏通膀胱经。

第二步做背刷(上焦中焦加强),经络刷大面积浅表层排毒。

第三步做滑罐(上焦中焦加强),滑罐帮您深层集中排毒,经络气罐操作,滑膀胱经、滑肩颈大板筋、滑肩胛。

第四步做推拿(下焦加强),手技帮您三焦针对性进行排毒;推督脉、推膀胱经、加强腰部三线、推肩胛、推大板筋、推手三阴。

第五步做温补(下焦加强),排毒之后用艾绒包进行温补+全程远红外,可以达到温肾固阳,固本培元的效果。

相关阅读

三焦是什么器官


三焦这种说法可能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属于中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而且还存在争议。主要认为有三焦有名有形与有名无形两种说法,而且各有史书记载。中医理论普通人很难搞清楚,即便是三焦在中医中很重要,很多人也不是很了解。那么,三焦是什么器官?下面咱们就来看看三焦的详细情况。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特点

1.三焦有名有形与有名无形

自《难经·二十五难》提出:“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的论点之后,引起后世不少医家之争论,归纳起来,即为有名有形与有名无形之争。

(1)关于三焦有名有形说《灵枢》最早认为三焦“有名有形”,如《灵枢·论勇》说:“勇士者,……三焦理横,怯士者,……其焦理纵。”《灵枢·本脏》说:“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在《内经》论述三焦的基础上,后世一些医家认为三焦应与其他诸腑一样,有表里关系,一定是有名有形的,从而进行探讨三焦的形质所指。主要有腔子、脂膜、油膜、网油等说法。如明·虞抟在《医学正传·医学或问》中说:“三焦者,指腔子而言,包涵乎肠胃之总司也。胸中肓膜之上曰上焦,肓膜之下脐之上曰中焦,脐之下曰下焦,总名曰三焦。”章璜在《图书编·三焦有形考》中说:“盖三焦有形如膀胱,故可以藏,可以系。若其无形,尚可以藏系哉?……见右肾下有脂膜如手大者,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其中出,夹脊而上贯脑,意此即导引家所谓夹脊双关者,而不悟脂膜如手大者之为三焦也。”张介宾认为三焦是躯体之内,包罗诸脏的一腔之大腑。他在《类经·藏象类》中说:“然于十二脏之中,惟三焦独大,诸脏无与匹者,故名曰是孤腑也。……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清·唐宗海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说:“三焦,古作膲,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

近代持三焦有名有形观点的学者,对三焦形质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认为三焦是淋巴系统、网油、胰腺、神经系统等。如陆渊雷、章太炎、祝味菊等人,受西方解剖医学的影响,根据“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认为三焦是人体胸腹腔的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可以沟通全身津液,由此进而发展到全身淋巴系统。张锡纯认为三焦是网油。赵隶华等依据古人解剖中无“胰腺”一词,从《难经·四十二难》的“脾有散膏半斤”和陈无择的“在脐下有脂膜如掌大”之论说,根据胰腺的现代解剖位置及其形恰如散膏,约如手掌大,结合其生理、生化、病理,认为三焦可能就是胰腺。亦有人根据“三焦与命门相为表里”之说,力倡三焦就是“脊神经”、“交感神经”、“植物神经”,等等。

上述所指的形质,尚不能完全解释三焦运行元气、运行水谷和水液等功能,故难圆其说。

(2)关于三焦有名无形说三焦“有名无形”之论,始于《难经》。《难经·二十五难》曰:“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三十八难》亦谓三焦“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府也。”自此以后,如《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其有名而无形者也。”唐·孙思邈亦谓三焦有名无形,如在《千金要方·三焦脉论》中说:“夫三焦者,一名三关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合而为一,有名无形,主五脏六腑,往还神道,周身贯体,可闻不可见。”元·滑寿的《难经本义》说:“盖三焦则外有经而内无形。”明·李梴的《医学入门·卷之一·脏腑条分》说:“三焦,如雾、如沤、如渎,虽有名而无形;主气、主食、主便,虽无形而有用。”近代张山雷在《难经汇注笺正》中亦说三焦“有名无形”。以上诸家论说,皆承《难经》“有名无形”之说。

三焦有形、无形之说,皆有据有理,其对三焦实质的研究有所裨益。然而三焦形名,千年争论,孰是孰非,尚无定论。有名有形与有名无形,各有偏颇之处,难能全面。诚如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辩·辩三焦》中所说:“有形、无形皆是也,但各偏执一见,而不能通贯耳!”唐·刘禹锡说:“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耳。”亦有人认为三焦是“非若五脏之形各自成体,故不得定其象。”清·喻昌在《医门法律·论三焦》中亦说:“所谓形者,非谓脏腑外别生一物,不过指其所而为形耳。”故有人提出:三焦无形,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没有形质的意思。三焦具有通行元气、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功能的发挥是以一定的形质为基础的。但此形质并非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脏器组织,而是对一些脏器组织及其功能的概括。即是所谓“无常形”、“不得定其象”、“指其所而为形”、“道是无形实有形”之意。

三焦经在哪


三焦经在中医中指的是手少阳三焦经,经脉是中医非常重要的理论,而三焦经是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阳经之一。在中医中,很多疾病在出现之后,进行治疗的时候,都需要使用到三焦经,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了解的不是很多。那么,三焦经在哪?下面咱们就来详细看看三焦经的具体位置。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分组成。手少阳三焦经为行走于上肢,内属于三焦,阳气少的经脉。

经脉循行

本经自无名指尺侧端(关冲)起始,上出于四、五两指之间,沿手背行至腕部(阳池),向上行经尺、桡两骨之间,通过肘尖部,沿着上臂后边,到肩部,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从足少阳胆经后面,前行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在膻中(两乳之间),脉气散布联络心包,向下贯穿膈肌,统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上行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达面颊,直至眼眶下部。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翳风)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经过客主人前边,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丝竹空、瞳子髎)。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从屈下颊至(出页);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中医应用

一、经脉主治病症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

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灵枢·经脉》)

本经异常可表现为下列病症:耳聋,耳鸣,咽喉肿痛。

本经主治“气”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自汗出,眼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疼痛,小指、无名指功能障碍。

二、手少阳络脉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

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灵枢·经脉》)。

手少阳络脉:名外关,在腕关节后二寸处分出,绕行于臂膊的外侧,进入胸中,会合于心包。

其病:实证,见肘关节拘挛;虚证,见肘关节松弛不能内收。可取手少阳络穴治疗。

三、手少阳经别

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灵枢·经别》)

手少阳经别:在头部从手少阳经分出,向下进入缺盆,经过上中下三焦,散布于胸中。

四、手少阳经筋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舌卷(《灵枢·经筋》)。

手少阳经筋,起于第四指末端,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外侧,结于肘尖;向上绕行于上臂外侧,上肩部,走向颈部,会合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颌角部进入,联系舌根;一支上至下颌关节处,沿着耳前,连接目外眦,上达颞部,结于额角。

其病症,可见经筋循行部位僵滞不适,转筋掣引,舌卷缩。

五、手少阳腧穴

本经一侧23穴,13穴在上肢外侧,10穴分布于侧头、项、肩部。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侧头、耳、目、咽喉、胸胁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治疗目疾常用丝竹空、液门、关冲;治疗耳疾常用耳门、翳风、中渚、外关、液门;治疗咽喉病常用关冲、液门、阳池;治疗偏头痛常用丝竹空、角孙、外关、天井。治疗热病常用关冲、中渚、外关、支沟。翳风有疏风通络的功效,长于治疗耳、口、齿、面颊病;支沟有泻热通便的功效;中渚、阳池能治消渴。

三焦俞穴的功用是什么?三焦俞穴的理疗办法有哪些?


按摩三焦俞穴的作用与好处有延长性欲时间、治疗记忆力减退、发烧、失眠、肾炎、腹胀、青春痘、糖尿病、遗精等。三焦俞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

●取穴方法

三焦俞穴,位于背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便取穴: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依次往上数三个棘突即是第一腰椎棘突,从肩胛骨内侧往下引一条竖直的线,该线与背部正中线之间为3寸,一半即是1.5寸,此线与第一腰椎棘突下的水平线的交点的一半即是此穴。

●主治概要

本穴是三焦的背俞穴,即三焦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三焦俞具有通行元气、调理三焦、利水通淋、强壮腰肾的功效,主要治疗腹胀、肠鸣、完谷不化、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等病症。现多用于治疗尿潴留、胃炎、肠炎、肾炎、神经衰弱等疾病。

●理疗方法

方法一:按摩法首先在三焦俞附近寻找反应点,主要是压痛点,用一手拇指按压此点,沿顺时针方向按揉,一般15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双侧穴位可同时进行。三焦俞穴,被称为消化的“总管穴”,起着上通下达的作用,主要协调人体脾胃功能及肝肾功能,当穴位受阻不畅时,就容易出现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等消化道疾病,通过按摩此穴,可起到理气调畅的作用。按摩三焦俞穴改善小便障碍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此外,三焦俞穴还有治疗糖尿病的代表性穴位之称,糖尿病人的胰岛系统受损,通过按摩三焦俞穴,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但也提醒大家不必迷信此法会迅速起效,这需要长期坚持,才会有效果。

方法二:艾灸法取一根艾条,将其点燃的一端对准三焦俞穴施灸,距离皮肤大约2至3厘米,一般每穴施灸10至15分钟,至皮肤红晕而又不致烫伤皮肤为度。也可在此穴行隔姜灸,取一元硬币大小的姜片,厚约3至5毫米,用牙签在姜片上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用火点燃施灸,一般一次5至7壮。通过艾叶、穴位的双重功效,可以起到利水通淋、调理三焦之气的作用。生姜还有外散寒邪之功,隔姜灸施于三焦俞则可以通行一身元气,使全身寒湿之邪通过小便或汗液的方式排出体外,对于水肿、肠鸣、呕吐、腹泻等疾病,效果显著。

方法三:拔火罐法选取适当大小的玻璃罐,将蘸有95%酒精的火把点燃,放入罐底,随即取出,乘势将罐扣在三焦俞穴。若无火罐,也可以用真空抽气罐法。

快速打通三焦经


中医学上的许多专有名词让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其中三焦经就是一种大家经常听见的专有名词,可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三焦经究竟是指身体上的哪一个部位。三焦经在西医上其实就是说人体整个的腹腔,三焦经上所包含的器官也是有许多的。而如果打通三焦经的话需要一定的方法,今天就一起学习,快速打通三焦经的相关方法。

什么是三焦?

三焦,简单说就是整个人体的体腔,是装载全部脏腑的一个容器。它能够使各个脏腑间相互协作,起到统筹的作用。三焦是指上焦、中焦、下焦。上焦由脖子根部开始直通心窝处,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中焦由心窝开始至肚脐为止,包含消化系统。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统。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机能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主要任务。

《黄帝内经》就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负责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中医讲究人体经络,经络通畅气血也就顺着脉象流动,所以,三焦就能够把人体这个奇妙的大环境梳理通畅,让气血循环,尤其是精气能够回到肾里藏起来。三焦经的穴道于心包经中已有提及,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阴交都是调节机能的重要穴位。

三焦如何分布?

三焦经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还有肩部和侧头部。从无名指末端开始,沿上肢外侧中线上行至肩,在第七颈椎处交会,向前进入缺盆,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其支脉从胸上行,出于缺盆,上走颈外侧,从耳下绕到耳后,经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面颊,直达眼眶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部,到达外眼角。本经有23穴,其中有13个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个穴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因为这条经绕着耳朵转一大圈,它也叫"耳脉",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三焦经的终止点是在丝竹空,那个位置正好是女人最容易长鱼尾纹的地方,而且还有很多女性会在这个穴位的周围长斑。比如说黄褐斑,而一般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也会患有妇科病症。一些长?太阳穴附近的黄褐斑,那就是肝胆淤滞阻塞在三焦经所致,所以,刺激三焦经就可以有效地防治这些问题的出现。明代医家孙一奎对于三焦就曾有自己的经验之谈:"上焦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清泌浊,其治在脐旁。"三焦经的经脉发生异常时,身体会出现各种症状,如重听、眼角痛、喉咙或脸颊痛,脖子、下巴、肩膀、手臂疼痛。

三焦经的气血在亥时达到顶峰,也就是晚上9~11点,这时候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的人都会犯困,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按揉对全身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打通三焦经有一个简单的?法,有点近似于敲揉心包经,最好的方法就是拍。每天晚上临睡前,坐着或是站着,右胳膊伸向左侧,右手正好在左侧腰部上下,然后用左手手掌从右肩膀开始,沿着胳膊的外侧三焦经的行走线路往下拍打,直到手腕,动作快慢适度,一下一下,略微用力,以震动里面的经络,每次8分钟左右。拍完之后,再用食指按揉手腕背面,腕横纹中点小窝里的阳池穴3分钟。此穴是三焦经的原穴,揉它可以将气血引到手上--三焦经经气的源头,从而疏通整条经络。右侧的经络疏导完毕,然后换手,还是同样的方法,用右手来拍打左侧的三焦经,拍完后再按揉阳池穴3分钟。

如何打通三焦经?

夏天太热了,三焦经不通的人就特别爱上火,特别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段期间,身体烦躁,热。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三焦经里面炎热气息最活跃的时间。

要打通三焦,平时要少吃上火的食物,可以顺着三焦经经常拍打,把火气平息下去。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站着或者是坐着都可以。用左手从右边肩膀开始,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行走路线,往下拍打。动作快慢一样,一直拍打到手腕。可以稍微用力达到真懂经络的作用。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钟往上,拍完之后再用食指按揉。阳池穴按摩三分钟。左面肩膀君用右手,同样的方法。一定要坚持三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还可以用中药打通。栀子为药引,加入黄芩,黄连,茯苓,泽泻,白术,薏苡,枳壳,桔梗,益母草,煎好后,一天喝一次,或者也可以选用艾灸的方法来打通三焦经。平时喝白杭菊泡的茶,多吃绿色蔬菜

建议平时注意饮食要规律。多吃清淡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过咸以免湿热过多影响脾胃活动,可以去看看中医神经内科,吃点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中药,配合针灸理疗,效果也是不错的。

调理三焦按压三穴位


三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等)功能失常,就会影响人体多个脏腑器官的功能。因此,调理三焦,使之维持正常,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调理三焦,可按压以下三个穴位。

一是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偏食指一侧),此穴可调节中焦脾胃功能,对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腹痛腹胀、胃口不开、便秘或腹泻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二是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此穴可调节上焦心肺功能,对心肺功能失调导致的胸部闷痛、咳嗽气喘、心悸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三是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此穴可调节下焦肝肾功能,对肝肾功能不足导致的腰酸腿软、阳痿遗精、性功能减退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每天2次,每次5分钟,长期坚持可促进三焦功能正常运转,防病保健。

三焦火旺的症状


夏天,烈日灼心,全国上下呈现烘烤模式,并且久上不下,容易导致人们内火旺盛,心烦气躁,与此同时在高温的情况下时常会有一些并发症状,最为常见的就是三焦火旺;三焦火旺是一个中医名称,导致三焦火旺原因主要是人体阴阳失调从而造成内热症状,上火等;三焦火旺是三伏天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所以就需要人们及时根据症状来进行分辨。

三焦火旺表现为口干、咽痛、烧心、小便痛等症,中医将伏天上火按三焦来划分,分别对应中医所说的三焦症状,并且根据三焦火旺的不同表现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法。

1.上焦火:指上焦(心、肺、头面部)有火,常表现为头疼目赤、咽喉疼痛、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心悸失眠等。灭上焦之火,可用莲子心6克,泡水当茶饮用,连服3~5天。也可选服牛黄上清片、黄连上清丸、清心明目上清丸、清火栀麦片等中成药。

2.中焦火:指中焦(脾、胃)有火,常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嗳气上逆,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另外可伴有牙痛、牙龈肿痛出血、口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身热烦躁等症状。灭中焦之火,可用淡竹叶10克,泡水当茶饮用,连续饮5天。严重者可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牛黄清火丸等中成药。

3.下焦火:指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眼屎多、口干舌燥、目赤耳鸣、大便干结、小便短少涩痛、尿色黄赤或混浊有味、阴部瘙痒、妇女白带增多色黄、心烦易怒、两胁胀痛等。

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关系,在炎热的季节要保持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状态,这不失为一个缓解上火的良方。

调理三焦中成药


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可能对于三焦这个特有的名词都感到不是非常熟悉。其实三焦也是中医学上所存在的一个特殊的名词,它主要是指人体肺脏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因为人体在中医学上人体脏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焦。而三焦又是一个容易发生湿气积聚和燥热的地区,因此治疗三焦的中成药物有哪些呢?

湿热病是外感湿热邪气致病,所以祛湿清热是治疗的基本大法。因为湿邪易于困阻脾胃,阻滞气机,所以在治疗中还要配合健脾醒胃,理气行滞法。

三焦湿热吃什么中成药好呢?

1.祛湿清热

(1)辛温宣透,芳香化湿

本法简称辛宣芳化法,适用于上焦湿热证候,是指用辛温芳香,轻扬宣透之品,化湿透热以宣肺气,疏通肌腠,使腠理通达,微有汗出,则湿邪可渐从小汗而解,湿祛则热不独存,也随汗出而散。常用中成药物如:藿香、白芷、苏叶、香薷、苍术等,佩兰、青蒿、金银花虽然不是辛温药物,但具有芳香宣化之功,临床中也可以配入,这就是吴鞠通所说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在湿热病临床治疗中的具体体现。

(2)辛温开郁,苦温燥湿

本法简称辛开苦降法,适用于中焦湿重于热的证候,是指以入中焦的辛温与苦温药物相配,辛开苦降,燥湿化浊,调理脾胃,使之恢复升降平衡。常用药物如半夏、苍术、砂仁、白蔻仁、草果、厚朴、枳实、大腹皮、陈皮、白术等,这就是吴鞠通所说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在湿热病临床治疗中的具体体现。

(3)苦寒清热燥湿

本法适用于中焦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的证候,是指选用苦寒之品,以达到清热燥湿的目的。常用药物如黄芩、黄连、栀子等。应当说明的是,治疗湿热病使用苦寒药应当审慎,必须属热重于湿者才可使用,如果属湿热并重者,应当辛温、苦温与苦寒同用,以辛开苦降,清热与燥湿并施。如果湿邪重者,苦寒药应当忌用,防其冰伏湿邪,反而使病势难解。

(4)淡渗利湿

本法适用于下焦湿热证候,是指用淡渗之品利尿渗湿,使湿热从小便而驱。常用药物如滑石、通草、茯苓、生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等。如果是下焦热重于湿者,可以在淡渗利湿之中选加苦寒泄热,通利水道的苦寒清利之品,如栀子、木通、竹叶等。

(5)兼顾三焦

因为湿热易于弥漫三焦,临床上除了针对病变中心部位进行治疗外,还必须兼顾三焦,也就是说,治上焦不忘中、下焦,治中焦不忘上、下焦,治下焦不忘中、上焦。这也正是临床处方中辛宣芳化、辛开苦降与淡渗利湿药物常常并用的原因所在。

2.健脾益气,醒胃消导

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在湿热病中,湿热邪气最易困阻脾胃而致升降失司,消磨、运化功能障碍,所以治疗时应当在祛湿清热之中配入健脾益气之品,如茯苓、生薏苡仁、白术等;醒胃消导之品,如砂仁、白蔻仁、山楂、神曲、麦芽、炒薏苡仁等。

3.理气行滞,开通肺气

湿邪重浊黏滞,易于阻滞气机,气机不畅则水道不通而湿不能去,所以治疗中必须配入理气行滞药物以宣畅气机,使气行则水湿也随之而行。常用药物如厚朴、枳实、大腹皮、陈皮、藿香梗、苏梗等。肺主通调水道,肺气开通则水道通畅而湿热邪气有出路,所以治疗湿热病常配入开通肺气之品,如杏仁等。此外,辛宣芳化药物轻扬宣透,也有开通肺气之功。

三焦湿热病初愈的患者,机体功能尚未复原,起居也应当谨慎,要注意慎劳作,避寒保暖,既不可过劳,又不可触冒风寒,以防劳复、感冒复。

通三焦吃什么药最快?


三焦并不是身体的一个部位,而是脏象学说中的特殊称谓,而且三角具体来讲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上焦,第二就是中焦,最后便是下焦。在生活中,如果三焦不通恐怕就会引起多种疾病,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是非常常见的。如果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想办法通三焦。那么,通三焦吃什么药最快?

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

打通三焦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拍。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站着或者是坐着都可以。用左手从右边肩膀开始,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行走路线,往下拍打。动作快慢一样,一直拍打到手腕。可以稍微用力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钟往上,拍完之后再用食指按揉。阳池穴按摩三分钟。左面肩膀君用右手,同样的方法。一定要坚持三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还可以用刮痧方法或者也可以选用艾灸的方法来打通三焦经。平时喝菊花茶,多吃绿色蔬菜。

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

三焦是个复杂系统,仅用单味或几味药物搭配,根本不能适用这个多样的系统。对老年人患多病、大病、顽固病的治疗,必须融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

只有选择一种能科学、有效同时治多种疾病的疗法,调理内分泌,平衡阴阳,补充元气,这样才能逐渐康复。

什么是三焦火?三焦热盛该怎么办?


我们身体里的肠子、胃、心、肝、脾、肺、肾,不是硬挂在身体里的,它主要是靠“气”来托着的,因为它是活性的东西。那么三焦热盛是什么?

什么是三焦火?

“上焦”指的是胸腔中的气,它的“气”叫“宗气”,托着心和肺。

“中焦”,即膈下到肚脐这一段的气叫“中气”,它托着肝、胆、脾、胃这些脏器。

“下焦”则是排泻和生殖系统,这一段的“气”叫“元气”。只要我们代谢正常,生命力旺盛,元气充足则百邪不侵指的就是这个“元气”,也有把它说成“底气”或“骶气”的。

当我们“中气”不足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倦怠、懒言、没精神。当“中气”下陷的时候,就是中气托不住脏器了,会出现胃下垂,肠胃蠕动无力等情况,更严重的会出现脱肛、子宫下垂等情况。因此我们要不断的补充自己的“元气”和“中气”。大家都知道肺主呼吸,可是它的根却在肾,也就是生命之源,所以平时呼吸一定要深长。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呼吸深长,寿命必长。龟的长寿即是呼吸的绵长。

三焦热盛是说托着我们脏腑的“气”热了。

上焦热盛,人们会感到面红耳赤,心烦燥热,目赤肿痛,鼻子出气热甚者烫、口鼻生疮、血压高、心动过速、舌尖鲜红等症状。中焦热盛,人们会感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脾气大,易发火,喜冷饮等不适。下焦热盛,人们会出现大便燥结,小便赤黄等现象。

以上这些都是三焦热盛所造成的症状。当然还有很多症状也是三焦热盛所造成的,那是要因人而异,因为人的体质不同,所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同。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托着我们脏腑的“气”太热了,脏腑受到这种邪热之气熏蒸能舒服吗?因此脏腑就会有不适的感觉。当这种不适感觉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便以不同的症状形式在人的体表显现,就是前面说的那些症状。

三焦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身体里有湿气时会有很多的表现,比如常有种有气无力的状态,而且发生消化不良的现象也比较多,尤其是皮肤上也常有湿疹等形成,让人十分痛苦。三焦湿热也是身体需要除湿的一个情况,大多数选择了中成药来改善,但是三焦湿热吃什么中成药好呢?不同的湿气种类需要选择不同的中成药。

湿热病是外感湿热邪气致病,所以祛湿清热是治疗的基本大法。因为湿邪易于困阻脾胃,阻滞气机,所以在治疗中还要配合健脾醒胃,理气行滞法。

三焦湿热吃什么中成药好呢?

1.祛湿清热

(1)辛温宣透,芳香化湿

本法简称辛宣芳化法,适用于上焦湿热证候,是指用辛温芳香,轻扬宣透之品,化湿透热以宣肺气,疏通肌腠,使腠理通达,微有汗出,则湿邪可渐从小汗而解,湿祛则热不独存,也随汗出而散。常用中成药物如:藿香、白芷、苏叶、香薷、苍术等,佩兰、青蒿、金银花虽然不是辛温药物,但具有芳香宣化之功,临床中也可以配入,这就是吴鞠通所说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在湿热病临床治疗中的具体体现。

(2)辛温开郁,苦温燥湿

本法简称辛开苦降法,适用于中焦湿重于热的证候,是指以入中焦的辛温与苦温药物相配,辛开苦降,燥湿化浊,调理脾胃,使之恢复升降平衡。常用药物如半夏、苍术、砂仁、白蔻仁、草果、厚朴、枳实、大腹皮、陈皮、白术等,这就是吴鞠通所说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在湿热病临床治疗中的具体体现。

(3)苦寒清热燥湿

本法适用于中焦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的证候,是指选用苦寒之品,以达到清热燥湿的目的。常用药物如黄芩、黄连、栀子等。应当说明的是,治疗湿热病使用苦寒药应当审慎,必须属热重于湿者才可使用,如果属湿热并重者,应当辛温、苦温与苦寒同用,以辛开苦降,清热与燥湿并施。如果湿邪重者,苦寒药应当忌用,防其冰伏湿邪,反而使病势难解。

(4)淡渗利湿

本法适用于下焦湿热证候,是指用淡渗之品利尿渗湿,使湿热从小便而驱。常用药物如滑石、通草、茯苓、生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等。如果是下焦热重于湿者,可以在淡渗利湿之中选加苦寒泄热,通利水道的苦寒清利之品,如栀子、木通、竹叶等。

(5)兼顾三焦

因为湿热易于弥漫三焦,临床上除了针对病变中心部位进行治疗外,还必须兼顾三焦,也就是说,治上焦不忘中、下焦,治中焦不忘上、下焦,治下焦不忘中、上焦。这也正是临床处方中辛宣芳化、辛开苦降与淡渗利湿药物常常并用的原因所在。

2.健脾益气,醒胃消导

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在湿热病中,湿热邪气最易困阻脾胃而致升降失司,消磨、运化功能障碍,所以治疗时应当在祛湿清热之中配入健脾益气之品,如茯苓、生薏苡仁、白术等;醒胃消导之品,如砂仁、白蔻仁、山楂、神曲、麦芽、炒薏苡仁等。

3.理气行滞,开通肺气

湿邪重浊黏滞,易于阻滞气机,气机不畅则水道不通而湿不能去,所以治疗中必须配入理气行滞药物以宣畅气机,使气行则水湿也随之而行。常用药物如厚朴、枳实、大腹皮、陈皮、藿香梗、苏梗等。肺主通调水道,肺气开通则水道通畅而湿热邪气有出路,所以治疗湿热病常配入开通肺气之品,如杏仁等。此外,辛宣芳化药物轻扬宣透,也有开通肺气之功。

三焦湿热病初愈的患者,机体功能尚未复原,起居也应当谨慎,要注意慎劳作,避寒保暖,既不可过劳,又不可触冒风寒,以防劳复、感冒复。

背部三焦是什么?怎样护理可祛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