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现代疾病与养生的重要 > 导航 > 冬虫夏草到底有什么功效

络脉到底有多重要?络脉不通一身疾病!

现代疾病与养生的重要。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络脉到底有多重要?络脉不通一身疾病!”,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络脉遍布人体全身,按照分布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阳络和阴络,阳络分布于体表皮肤,阴络分布于五脏六腑。络脉不通,疾病发生,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吧!

络脉畅通疾病不生

在络脉中运行的血液,一方面通过体表的阳络营养着皮肤和黏膜,另一方面则通过人体内部的阴络营养着人体的肌肉骨骼、五脏六腑。同样,在气络中运行的经气,一方面通过体表的阳络在人体的外部形成了一个屏障,保护人体不受外来致病因素的侵害;另一方面,通过体内的阴络,调整控制着肌肉骨骼、五脏六腑的功能,使人体的内部处在一种平衡、和谐而稳定的状态,在气络和血络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处在一个“外安内和”的状态。人体如处在“外安内和”的状态,各种外部的和内部的致病因素就将无机可乘,人体就会维持健康的状态。所以说,人体健康是建立在络脉通畅的基础上,只有络脉通畅,经气和血液才能正常运行到人体的每一个地方,从而发挥调节控制和营养人体的作用,确保人体的健康。

络脉不通疾病发生

络脉在正常情况下是畅通无阻的,如果外来病邪侵袭人体,热毒损伤了人体的阳络,就会造成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下降,调节控制功能失常,发生感冒发烧等。如果病邪进一步深入侵袭阴络,热毒留滞在肺络,就会造成肺炎;损伤心络,就会造成心肌炎;损伤肾络就会引起肾炎。

在正常情况下,循环在脏腑的阴络也是畅通无阻的。阴络的畅通无阻保证了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也就不会产生内脏疾病。如果由于外邪侵袭、情绪失常以及外伤等影响损伤了阴络,造成络气郁滞,脏腑的协调平衡被破坏,信息传导调节控制功能也就变得不正常。如肝络气滞,就会引起两肋部胀满;脾络气滞,就会发生食后腹满,不能饮食;脑络气滞,就会出现烦躁、焦虑;四肢的络气郁滞,就会出现肢体麻木、酸胀疼痛等。

络气郁滞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为络脉瘀阻,络脉瘀阻最容易造成的就是血管系统的血运受阻、脏腑器官的供血供氧不足;如果脑络瘀阻,就会出现脑动脉硬化、头晕头痛;心络瘀阻就会出现冠状动脉硬化、心肌供血不足、胸闷胸痛。

络脉在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等原因的影响下还可以引起绌急,也就是痉挛。脑络绌急可以造成大脑供血的短时间中断,出现头晕眼黑,甚至半身肢体麻木,说话不清楚,心络绌急主要会造成心绞痛,常伴随胸闷气短、心慌出汗。

络脉在瘀阻、痉挛病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可以形成络脉瘀塞,也就是络脉完全闭塞了,血液不能通过,信息不能传达。脑络瘀塞就会导致脑血栓、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心络瘀塞就会造成心肌梗死,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说,络脉病变可以引发各种疾病,通络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相关阅读

善用梳子 梳走一身疾病


养生导读:梳子是很好的养生利器。梳子相当于一块刮痧板。梳子不仅仅可以梳头,还可以预防各种疾病。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一下梳子的养生功能。


梳出一身好健康

梳出一身好健康

梳背防背痛

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办公室白领经常久坐不动,久而久之就会肌肉僵硬,气血不畅,腰酸背疼,尤其是背心窝,总觉得应该用什么硬物顶住才觉得舒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梳背或梳柄经常拍打背部或按摩背部,便可以起到按摩背部穴位的效果,从而顺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无论男士还是女士,都市白领不妨在办公室的抽屉里备一把梳子,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拿出梳子敲拍背部,缓解工作疲劳,随时保持旺盛精力。

梳头提神、防失眠 经常梳头能够促进睡眠。宋朝人郭尚贤在其著作《清异录》中写道:梳头洗脚长生事,临卧之时小太平。对于经常失眠的人士来说,常梳头,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梳头提神 除了改善睡眠,梳头还有助于驱散头部的风湿病邪,促进头部气血循环、营养毛发,减少白发、防脱发,缓解头痛、减轻疲劳。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来说,通过梳头经常刺激百会穴、太阳穴和风池穴有降血压的作用,对血压不稳引起的眩晕症有特殊功效。 梳头养生,最好早晚各一次。用梳子顺着经络方向,从前额正中开始,以均匀力量,向头部、枕部、颈部梳划,然后再梳两侧,动作不要太慢或太快。一般每次梳100下左右即可

梳背压颈防感冒 现代研究表明,按摩大椎穴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它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无论是手三阳经还是足三阳经,都有络脉分布到大椎穴处,和督脉相交会。
梳颈预防感冒 用梳背或梳柄常按摩大椎穴,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预防感冒、疟疾、咳嗽、颈椎病、肩背痛等疾病。特别在秋冬季节,气温骤变,尤其容易引起感冒,因此要经常用梳背按摩大椎穴,远离感冒,保护身体健康。

十五络脉分别代表什么?都有什么作用?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fifteen collaterals),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⑴手太阴之别络:从列缺穴处分出,起于腕关节上方,在腕后半寸处走向手阳明经;其支脉与手太阴经相并,直入掌中,散布于鱼际部。

⑵ 手阳明之别络:从偏历穴处分出,在腕后三寸处走向手太阴经;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经过肩髃,上行至下颌角,遍布于牙齿,其支脉进入耳中,与宗脉会合。

⑶ 足阳明之别络:从丰隆穴处分出,在外踝上八寸处,走向足太阴经;其支脉沿着胫骨外缘,向上联络头项,与各经的脉气相合,向下联络咽喉部。

⑷ 足太阴之别络:从公孙穴处分出,在第一趾跖关节后一寸处,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联络肠胃。

⑸ 手少阴之别络:从通里穴处分出,在腕后一寸处走向手太阳经;其支脉在腕后一寸半处别而上行,沿着本经进入心中,向上系舌本,连属目系。

⑹ 手太阳之别络:从支正穴处分出,在腕后五寸处向内注入手少阴经;其支脉上行经肘部,网络肩髃部。

⑺ 足太阳之别络:从飞阳穴处分出,在外踝上七寸处,走向足少阴经。

⑻ 足少阴之别络:从大钟穴处分出,在内踝后绕过足跟,走向足太阳经;其支脉与本经相并上行,走到心包下,外行通贯腰脊。

⑼ 手厥阴之别络:从内关穴处分出,在腕后二寸处浅出于两筋之间,沿着本经上行,维系心包,络心系。

⑽ 手少阳之别络:从外关穴处分出,在腕后二寸处,绕行于臂膊外侧,进入胸中,与手厥阴经会合。

⑾ 足少阳之别络:从光明穴处分出,在内踝上五寸处,走向足厥阴经,向下联络足背。

⑿ 足厥阴之别络:从蠡沟穴处分出,在内踝上五寸处,走向足少阳经;其支脉经过胫骨,上行到睾丸部,结聚在阴茎处。

⒀任脉之别络:从鸠尾(尾翳)穴处分出,自胸骨剑下行,散布于腹部。

⒁督脉之别络:从长强穴处分出,挟脊柱两旁上行到项部,散布在头上;下行的络脉从肩胛部开始,从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

⒂ 脾之大络:从大包穴处分出,浅出于渊腋穴下三寸处,散布于胸胁部。

好男一身毛好女一身膘,别想歪了


俗话说“好男人一身毛,好女人一身膘”,或许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顾名思义,“好男人一身毛”就是指一位身体健壮的男人该长毛的地方要有毛;“好女人一身膘”就是指一位气血充足的女人该多长肉的地方要长肉。

要知道在这里“好”并不是当“好人”讲,而真正指的是生理角度,或者说是第二性症发育良好。“毛”的意思就是指男人的体毛,其中包括胡须、头发、汗毛等等。“膘”在这里不是五大三粗的意思,而指的是正确位置的脂肪。

但是随着现代人的审美观点的变化,这样的男人和女人已经不算是好男人和好女人了,只是一味的去追求骨感和性感,所以便形成了一系列的剃毛、减肥的风潮,“毛”和“膘”是现代社会丑的代名词,所以一致认为“丑男一身毛,丑女一身膘”。

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不然,“好男人一身毛,好女人一身膘”说法,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是完全可以得到合理解释的。下面就从中医的角度向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好男人一身毛,好女人一身膘”。

中医养生解析:为什么"好男人一身毛"

那么,从中医上来讲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好男人一身毛"呢?我们都知道,在《黄帝内经》中,通常把肺称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也就是说肺是仅次于君主之官——心脏的器官,它是掌管全身气血的疏布。而其中的“治节”就是指的治理和调节。肺何以有此功能?这是因为肺有“朝百脉”的作用,可以使全身的血液不断地汇聚于肺,然后又输送到全身,从而辅助心推动和调节着血液的运行。

皮毛是受肺气支配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毛”为一身之表,包括汗腺、皮肤、毛发等等,有分泌汗液、润泽皮肤、调节唾呼吸和抵御外邪的功能,肺可通过宣发作用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送到全身,温煦肌肤皮毛,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由此可见,皮毛是受肺气支配的,所以说《素问》中有“皮毛者,肺之合”之说。

我们通常形容一个男人健壮与否,都会将他与“力气”联系到一起,那“力气”又从何而来呢?当然要从肺来。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着血走。因而会有,“男人多气,女人多血”一说。而气和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要取决于男人自身的温度,这个温度,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元气和肺气、食物。肺功能的好坏,决定了这个男人是否有气力。因此,当一个男人全身皮肤很好,毛发浓密之时,至少从健康的角度,基本可以确定他的身体是健康的。

我们都知道男人早上大都有“晨勃”的习惯,晨勃也是一个男人健康的标志,往往肺功能比较好的男人,气血都比较充盈,而较多的气血会疏布到男人的生殖器上,因而才会有晨勃的发生。反之,亦然。

可见,从一个男人体表的体毛特症,基本可以直接判断出他的健康状况,以及他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气血是否充足。只有气血充足的男人,皮毛才会发育的良好,反之,一个皮毛发育很好的人,他的肺功能也会很好。

第四节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一、经别

(一)经别的含义经别为十二经别的简称,是十二经脉别出的,分布于胸腹和头部,沟通表里两经并加强与脏腑联系的另一经脉系统。它是包括在十二经脉范围以内的经脉,故称其为别行的正经。(二)经别的循行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四肢开始深入内脏,然后再上至头颈浅部,而表里相合。它的离、合、出、人的部位,虽和十二经的循行通路有密切关系,但在循行的顺逆方向上,与十二经脉的循行有显著的区别。如手三阴经的循行是从胸走手,而经别却自腋深入胸腔以后,再上行向头,合于手三阳经;手三阳经的循行是从手走头,而手三阳经别则由腋下深入内脏,然后上行至头;足三阴经的循行是从足走胸(腹),而足三阴经别却从足走头;足三阳经的循行是从头走足,足三阳经别则是从足走头。十二经别与正经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其循行上具有离、合、出、入的特点。每一条经别都是从其所属的正经分出,称作离(别),进入胸腹腔称入,于头颈部出来称出,又与表里经脉相合称合。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对,称六合。1.足太阳~足少阴(一合)(1)足太阳经别别入:于胭中,其一道行至尻下五寸处,别行入于肛门。别行:属于膀胱,散于肾,当心入散,系舌本。出合:从膂上出于项。合于:足太阳。(2)足少阴经别别入:胭中。别行:别出一脉与足太阳相合上行至肾,当十四椎处,从而联属带脉;其直行者,从肾上行系于舌本。-出合:复出于项。合于:足太阳。2.足少阳~足厥阴(二合)(1)足少阳经别别入:上行绕髀,至毛际与足厥阴经脉相合,别者入季胁之间。别行:循胸里,属胆本腑,散行至肝,上贯人心,上行挟咽。出合:出于颐颔,散布于面,系目系,合眼外角。合于:足少阳经。(2)足厥阴经别别入:自足背别行,上至毛际。别行:与足少阳别行的正经相合上行。合于:足少阳经。3.足阳明~足太阴(三合)(1)足阳明经别别入:上行至髀,深入腹里。别行:属于胃腑,散行至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合:出于口,上行鼻柱的上部及眼眶的下方,还系目系。合于:足阳明经。(2)足太阴经别别入:别上至髀。别行:与足阳明别行正经相合上行,络于咽,贯舌本。合于:足阳明经。4.手太阳~手少阴(四合)(1)手太阳经别别入:别人肩解,入于腋下。别行:走心,系小肠。合于:手太阳经。(2)手少阴经别别入:人于渊腋两筋之间。别行:属于心,上走喉咙。出合:出于面,合目内眦。合于:手太阳经。5.手少阳~手厥阴(五合)(1)手少阳经别别入:别于巅顶,入于缺盆。别行:下走三焦,散于胸中。合于:手少阳经。(2)手厥阴经别别入:别于腋下三寸天池穴处。别行:入于胸中,联属三焦。出合:沿喉咙,出耳后,完骨下。合于:手少阳经。6.手阳明~手太阴(六合)(1)手阳明经别别入:从手上行,循胸前膺乳之间,别于肩盂穴处,行入于天柱骨。别行:经缺盆下入大肠,又上行联属于肺,再向上沿咽喉。出合:出缺盆。合于:手阳明经。(2)手太阴经别别入:别出入于渊腋,行手少阴经之前。别行:入走于肺,散行至大肠:出合:上出缺盆,循喉咙。合于:手阳明经。(三)经别的生理功能十二经别之中的六阳经,都要行过与其相表里的脏腑,如足少阳之别散于肝,足阳明之别散于脾,足太阳之别散于肾。六阴经经别也都行过本脏。这不仅说明了十二经别都和脏腑相联属,在机体内部起着濡养脏腑的作用,而且突出了阴阳两经互为表里的配偶关系。其分布与相互的关系比四肢由络脉来沟通表里组织更为缜密。十二经别辅助了十二经脉对内脏和体表的联系,体现了手足三阴三阳在表里关系上的离、合、出、人和相互灌注,同十二正经、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等,构成了运行气血循环体系。因为每一经脉均有其自己的经别,所以某一经腧穴主治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在经脉的循行部位上,这也就具体地说明了经别的作用。十二经别在《内经》中均无病候的记载。但经别对部分腧穴主治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各经经穴所能主治的症候,其发病部位有一些并非经脉所能达到,而是经别到达之处,取该经腧穴进行治疗,往往能获得显著的疗效。如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承筋、合阳等穴,都能治疗痔疾,但是膀胱经的循行通路并不到达肛门,而经别的循行则是下尻五寸,别人于肛。二、络脉 (一)络脉的含义络脉是自经脉别出的分支,又称别络,主要有十五络脉。十五络脉是由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别络及脾之大络所组成的。从络脉分出的更细小的络脉称孙络。分布在皮肤表面的络脉叫作浮络。络脉与络脉之间可以相互吻合,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灵枢经脉》)。络脉从大到小,分成无数细支遍布全身,将气血渗灌到人体各部位及组织中去,这样就使在经络中运行的气血,由线状流行扩展为面状弥散,对整体起营养作用。络脉自经脉的一定穴位别出之后,就以分出之处的穴名而定名。如手太阴经的络脉,自列缺别出,因此这支络脉的络穴就名为列缺。(二)络脉的循行在十五络脉中,十二经脉的络脉都是从四肢肘、膝以下分出,络于相互表里的阴阳两经之间,从阳走阴或从阴走阳,为十二经在四肢互相传注的纽带。任脉之络脉分布在腹部,络于冲脉;督脉之络脉分布在背部,除别走太阳之外,并能联络任脉和足少阴经脉;脾之大络分布在侧身部,能总统阴阳诸络。这三者在躯干部发挥其联络作用,从而加强了人体前、后、侧的统一联系。1.手太阴络脉络名:列缺。部位:在腕后一寸半处。邻经:别走手阳明经。循行:从列缺穴分出,起于腕关节上方,通手太阴经直人掌中,散于鱼际。2.手少阴络脉络名:通里。部位:在腕后一寸处。邻经:别走手太阳经。循行:从通里穴分出,别而上行,沿经脉人于心中,向上联系舌根,归属于目系。3.手厥阴络脉络名:内关。部位:在腕后二寸处。邻经:合手少阳经。循行:从内关穴处分出,出于两筋间,沿经上行系于心包络,络于心系。4.手阳明络脉络名:偏历。部位:在腕后三寸处。邻经:别人手太阴经。循行:从偏历穴处分出,别人手太阴,其支向上沿臂至肩盂,上面颊,络于牙齿,分支入耳中合于宗脉(指主要经脉)。5.手太阳络脉络名:支正。部位:在腕后五寸处。邻经:内注手少阴经。循行:从支正穴处分出,向上行至肘,络于肩盂部。6.手少阳络脉络名:外关。部位:在腕后二寸处。邻经:合心主(厥阴)。循行:从外关穴处分出,绕行于臂膊外侧,注于胸中,同厥阴经会合。7.足阳明络脉络名:丰隆。部位:在足外踝上八寸处。邻经:别走足太阴经。循行:从丰隆穴处分出,走向太阴,其支脉沿胫骨外侧向上,络于头顶,与各经脉气相结,复下络于喉咙和咽峡部。8.足太阳络脉络名:飞扬。部位:足外踝上七寸处。邻经:别走足少阴经。循行:从飞扬穴分出,走向足少阴经。9.足少阳络脉络名:光明。部位:在足外踝上五寸处。邻经:别走足厥阴经。循行:从光明穴分出,走向足厥阴,向下联络足背。10.足太阴络脉络名:公孙。部位:在距第一跖趾关节后方一寸处。邻经:别走足阳明经。循行:从公孙穴处分出,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人腹腔,联络肠胃。11.足少阴络脉络名:大钟。部位:在内踝后下方。邻经:别走足太阳经。循行:从大钟穴处分出,走向足太阳经。其支脉与本经相并上行,走到心包下,外行通贯腰脊。12.足厥阴络脉络名:蠡沟。部位:在足内踝上五寸处。邻经:别走足少阳经。循行:从蠡沟穴分出,走向足少阳经。其支脉经过胫骨,向上至睾丸,结聚在yin茎处。13.任脉之络络名:鸠尾。部位:在胸骨剑突下。邻经:督脉。循行:从鸠尾穴处分出,自胸骨剑突下行,散布在腹部。14.督脉之络络名:长强。部位:在尾骨尖下半寸处。邻经:别走足太阳经。循行:从长强穴处分出,挟脊柱两旁,上行到项部,散布在头上。下行的络脉,从肩胛部开始,向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15.脾之大络络名:大包。部位:出渊腋下三寸处。邻经:联络周身之血。循行:从大包穴处分出,出于渊腋下三寸处,脉气散布在胸胁部。(三)络脉的生理功能在阴阳表里经脉之间起纽带作用,参与十二经脉的整体循环,其病变特点是:十五络脉所反映的病候,主要偏重于四肢体表的疾患,多为局部病变,不像十二经脉病候那样深重繁杂。三、经筋 (一)经筋的含义经筋为十二经筋的简称,是十二经的经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是经脉经气在人体四肢百骸、骨骼筋肉之间运行的另一径路。因其运行于体表筋肉,故称经筋。经筋也分手足三阴三阳,其数目与经脉相同,其循行道路也多与经脉相接。(二)经筋的循行十二经筋的走向及分布,基本上和十二经脉的循行相一致。但是,十二经脉有顺逆之不同,而经筋走向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在踝、胭、膝、臀、腕、肘、腋、髀、颈结聚,终结于头面等处,沿行于体表,不人内脏,而与他经相结。1.手太阴之筋手太阴经筋,起始于大拇指之上,沿大指上行,结于鱼际,行寸口外侧,上行沿前臂,结于肘中,向上经过上臂内侧,进腋下,出缺盆部,结于肩鹊前方,其上方结于缺盆,自腋下行的从下方结于胸里,散布于膈,与手厥阴之筋在膈下会合,结于季胁处。2.手阳明之筋手阳明经筋,起始于第二手指桡侧端,结于腕背部上,向上沿前臂,结于肘外侧,上经上臂外侧,结于肩盂部。分出支经绕肩胛,夹脊,直行的经筋从肩盂上走颈,分支走向面颊,结于鼻旁颧部,直上行的走手太阳经筋之前,上左侧额角者,结络于头部,向下至右侧下颔。3.足阳明之筋足阳明经筋,起始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行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胫骨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又向上沿胁部,属于脊。其直行者,上沿胫骨,丽结于膝,分支之筋,结于外辅骨部,与足少阳经筋相合,其直行的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面,而会聚于阴器,再向上分布到腹部,至缺盆处结集,再向上至颈,夹口两旁,合于鼻旁颧部,相继下结于鼻,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散络于目上,为目上纲,阳明经筋散络目下,为目下纲。另一分支之筋,从面颊而结于耳前部。4.足太阴之筋足太阴经筋,起始于大趾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踝,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胫骨内髁部),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会聚于阴器部,向上到腹部,结于脐,沿着腹内,结于肋骨,散于胸中,其内的经筋则附着于脊旁。5.手少阴之筋手少阴经筋,起于小指内侧,结于腕后豆骨处,向上结于肘内侧,上人腋内,交手太阴经筋,循行于乳的内侧,而结于胸部,沿膈向下,联系于脐部。6.手太阳之筋手太阳经筋,起始于小指之上,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内侧,结于肱骨内上髁后,进入后,结于腋下。其分支走肘后侧,向上绕肩胛部,沿颈旁出走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部,分支进入耳中,直行的出于耳上,向下结于颔,上方的连属于跟外角。7.足太阳之筋足太阳经筋,起始于足小趾,上行结于踝,斜上结于膝,下方沿足外侧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胭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踹外),上向膶内侧,与胴部一支并行上结于臀部,向上挟脊旁,上后项,分支人结于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向头项,由头的前方下行到颜面,结于鼻部,分支形成目上纲,下边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后外侧,结于肩盂部位,一支进人腋下,向上出缺盆,上方结于耳后乳突(完骨),又有分支从缺盆出来,斜上结于鼻旁部。8.足少阴之筋足少阴经筋,起始于小趾之下,人足心部,同足太阴经筋,斜走内踝下方,结于足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髁下,同足太阴经筋一起上行,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膂(脊旁肌肉)里夹脊,上后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筋会合。9.手厥阴之筋手厥阴经筋,起始于中指,与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肘部内侧,上经上臂的内侧,结于腋下。分支进人腋内,散布于胸中,结于膈部。10.手少阳之筋手少阳经筋,起始于第四手指端,结于腕背,走向臂外侧,结于肘尖部,向上绕行于上臂外侧,上循肩部,走到颈部会合于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颌角部进入,联系舌根,一支上下颌处沿耳前,属目外眦,上达颞部,结于额角。11.足少阳之筋足少阳经筋,起于第四趾,上结外踝,再向上沿胫外侧结于膝外侧。其分支另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面结于伏兔(股四头肌部),后面的结于骶部,其直行的,经侧腹季胁,上走腋前方,联系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其直行的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走向足太阳经筋的前方,沿耳后上绕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方结于鼻旁,分支结于外眦,为眼的外维。12.足厥阴之筋足厥阴经筋,起始于足大趾的上边,向上结于内踝前方,向上沿胫骨内侧,结于胫骨内髁之下,再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器部位而与诸筋相联络。四、皮部 (一)皮部的含义皮部为十二皮部的简称,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经络之气散布的区域,即全身体表皮肤按十二经脉分布划分的十二个部位。经脉、经别、络脉、经筋,大体上都是分手足三阴三阳。在体表的皮肤也是按经络来分区,故称十二皮部。(二)皮部的循行十二皮部合为六经皮部,各有专名,其名称见下表。┌────┬────┬────┬─────┬────┬────┬────┐│六经名│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皮部名│关枢│害蜚│枢持│关蛰│枢儒│害肩│└────┴────┴────┴─────┴────┴────┴────┘(三)皮部的生理功能十二皮部属于人体的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为机体卫外的屏障,具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理变化的作用。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人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人舍于府藏也(《素问皮部论》)。这样,皮一络一经一腑一脏,成为疾病传变的层次;脏腑、经络的病变能反映到皮部,如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等。从外部的诊察和施治则可推断和治疗内部的疾病。皮肤针、刺络、敷贴等法,都是结合皮部理论运用的。

年纪轻轻一身病


现在,很多年轻人几乎都是一身的病。什么腰疼,脖子疼,头疼,肚子疼,反正老年人没有的病,年轻人能有的都有了。其实,这和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年轻人天天抱着手机,运动少了,还总是熬夜,吃饭的话就随便点一些外卖,这些生活习惯对于年轻人来说,对身体伤害很大。

这些感觉自己满身是疾病的朋友,该如何调理呢?

第一

这种感觉自己满身疾病的朋友,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认识到,真正的医生是自己的信心。如果自己六神无主,整天怀疑自己的身体,自己去寻找任何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找到了就觉得又增添了一种疾病,则身体就永远没有痊愈的机会了。

所以,挽救信心,是这些朋友要做的,我说这话,如果他们能够听懂了,那将是我给他们最大的礼物。

我认识的患者中,最终真正痊愈的,一定首先是自己先修心,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调整生活状态,然后医生的方子才见效的。

而那些每天惶惶不可终日,到处求名医的人,往往身体的症状越来越多,最后一年过去了,您看他(她)还在四处求医呢。

这样的话,我说过很多遍了,但是,仍旧有很多人没有理解,到处外求。我说这些话真的不是乱说的,你的手不小心被刀子划破了,流血了,然后很快就会恢复的,伤口就会愈合,这是身体的自愈能力,多么的强大啊,可是现在您却不相信它的自愈能力了,这是很可惜的。

所以,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自信是第一位的。

第二

忘记那些症状,找到根源调理。

其实,我们所讲的那些症状,多数是体质失调过后的一些结果而已,比如阴虚体质的人,会出现眼睛干、口干想喝凉的饮料、手脚心热、心烦、盗汗、头晕、脱发、耳鸣、皮肤生红疙瘩、小便少而黄、大便干燥、骨蒸潮热、脉搏快、舌质红、无苔或者舌苔薄等特点,如果把每一个当做疾病,则会有无数个疾病,如果此人有两种体质叠加在一起,则症状更多,这么多症状,可能乍一看上去,乱极了,但是,实际上,只需要抓住根本,滋阴就可以了。

所以,我一再地讲这样的道理,一般除非您患了极其疑难的疾病,比如恶性肿瘤,一般的内科疾病,其实您抓住体质来调理,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的。

那么,我对这些觉得自己满身都是疾病的朋友的建议,就是您的满身的不适,很可能都是某种体质失调过后的结果,有的可能是两种,三种体质叠加在一起了,您只要按照调理体质的方式去调理,就会发现满身的问题,在一个一个地消失的。

第三

调理是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的。

有的朋友问,我这好几种体质在一起呢,该怎么调理?

一般情况下,这些体质是有因果关系的,所以,好的中医会帮助您分出先后来,把原因去掉了,后面的结果也容易去掉。但是,即使您自己分不出先后来,您也可以一个一个去除的,去除了一个,剩下的一定会更容易除去的。

好比您身体上有几个定时炸弹,您拿掉一个是一个,身上的炸弹一定会越来越少的。

我的建议是,请中医帮助分析自己的体质,一旦找到了,就坚持下去。

很多这样心态的朋友,总是慌乱地换各种方法,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您采用一个方法,坚持下去,只要方向是对的,就总会获得成果的。

比如,很多人的问题是脾虚引起的,补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人吃归脾丸,吃两天,就觉得上火啦,是不是不对症啊?其实,我倒是觉得,上火是正常的现象,补的时候,如果上火,就停一两天,然后继续吃,就如同打仗,必须有硝烟一样,慢慢补进去了,身体也就恢复了。

搞中医的人知道,服用药物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尤其是患病的部位,更加明显,很多情况下,这是排病反应,但是,有些朋友立刻就会停止用药,这样反而永远没有恢复的机会了。

所以,只要方向正确,诊断我们认为没有问题,就应该坚持下去,身体就会慢慢地恢复,症状就会一个个地消失的。

宝宝起了一身小红疙瘩


家长朋友们在带宝宝的过程中,应该最害怕的就是宝宝身体出现一些疾病情况。是宝宝自身的免疫力本来就比成年人要弱很多,所以出现一些疾病情况又是一件经常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宝宝的皮肤十分的脆弱,又非常容易出现皮肤疾病。而有些家长就发现自己宝宝长出了一身的红疙瘩,那么宝宝长出一身红疙瘩会有哪些原因呢?

1、遗传因素:

婴幼儿湿疹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直系亲属有湿疹或者其他过敏症状的,宝宝出现湿疹就最为常见了。

2、环境因素:

(1)衣物:

人造织物、与衣着有关的印染剂漂白剂、防蛀剂、防霉剂等。

(2)食品:

用于食品生产的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香料、色素、催熟剂等。

3、感染因素:

部分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所以部分严重湿疹的治疗的时候都会使用外用抗感染药物。

4、饮食因素:

(1)

婴幼儿最主要的因素还有饮食。由于婴儿食品单一,主要是奶制品,所以宝宝最主要的还是蛋白过敏。有部分宝宝添加辅食以后出现湿疹,就有可能还是和辅食有关,也主要是鸡蛋和部分坚果,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

(2)

牛奶(包括牛奶配方奶)中含有大量异体蛋白,极易引起过敏,是让宝宝得上湿疹的罪魁祸首。

(3)

鸡蛋、鱼、虾、蟹、巧克力、果糖都可能会引起过敏,根除宝宝湿疹的关键在于明确引起过敏的物质。

其实解决宝宝湿疹的重点在于改善宝宝的胃肠道系统,只有把这样调好了,宝宝湿疹的情况才得以解决,下面传授几点护理方法给大家。

1、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给宝宝洗澡最好用温水和不含碱性的沐浴剂来给宝宝洗,必要的时候洗完后,要立刻抹干宝宝身上的水份,然后涂上一些非油性的润发膏之类的,如果已经患有湿疹的宝宝,那么就要倍加小心的护理,可在患处涂些茶籽油之类的。

2、避免外界的刺激

家长要留意外界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避免接触皮疹的宝宝,尤其是烈日下嗮,夏天宝宝出汗比较多,应该要及时的擦干汗水,天气干燥,应该考虑抹擦些润肤霜值了的,避免穿些带有刺激性的衣服,像羊毛、丝、尼龙等。

防治宝宝湿疹注意事项

(1)

尽可能追寻病因,隔绝致敏原,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疗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病、糖尿病、精神神经异常等。

(2)

吃药的同时了解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要不明不白地乱用药,尤其是皮质类固醇激素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不要认为任何药都是万无一失的,当每用一种新药时,一定要向医生咨询清楚再用。

(3)

一般湿疹患儿应以易消化、不碍肠胃的饮食为主,大便应日日通畅,忌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的海产品和牛奶、鸡蛋等食物。常用一些健脾除湿的药膳,如冬瓜莲子汤、绿豆赤小豆汤等,对湿疹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河产品如莲子、藕、荷叶、菱角等,对皮肤亦有好处。

(4)

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及其他容易引起湿疹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

一身是药说葵花


葵花,又名向日葵,为菊科植物,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将向日葵花托摘下,收集成熟的种子,晒干即成。在中药里,向日葵一身都是药:其种子、花盘、茎叶、茎髓、根、花等均可入药。

葵花子:性味甘、平,入大肠经,有驱虫止痢之功。葵花子中所富含的脂肪油和亚油酸,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此外,葵花子油还有高效的润肤功效。新疆盛产葵花,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又粗又长且乌黑油亮,据说与姑娘们长期爱吃葵花子有关。但葵花子炒后性多温燥,多食后易出现口干、口疮、牙痛等上火症状,故应适量。

花盘:有清热化痰、凉血止血之功,对头痛、头晕等有效。将葵花盘晒干研末,每取5克,黄酒送服,每日3次,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将花盘水煎服,可治疗哮喘;将花盘水煎加红糖饮服,可治疗痛经。

茎叶:可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取向日葵干茎叶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5~7天,可治疗高血压;取鲜向日葵茎叶适量,水煎服,可治疗眼红目赤、泪多等症。

茎髓:可健脾、利湿、止带。取向日葵茎内白髓适量,水煎服,可治疗白带清稀、腰膝酸软;取向日葵茎髓20克,灯芯、竹叶、通草各5克,水煎服,可治疗淋症、前列腺炎。

根:可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取向日葵根适量,水煎服,可治疗淋症尿频、尿急、尿痛;取向日葵根30克,白术10克,水煎服,可治疗胃痛。

花: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取向日葵花适量,酒、水各半煎服,可治疗乳痈;取向日葵花适量,捣烂外敷,或烘干研末,麻油调敷,可治疗疮痈疖肿、乳腺炎。

中医:好男一身毛,好女一身膘 健康男女是这样的


好男一身毛,好女一身膘

我们通常形容一个男人健壮与否,都会将他与“力气”联系到一起,那“力气”又从何而来呢?当然要从肺来。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着血走。因而会有“男人多气,女人多血”一说。而气和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要取决于男人自身的温度,这个温度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元气和肺气、食物。肺功能的好坏,决定了这个男人是否有气力。

因此,当一个男人全身皮肤很好,毛发浓密之时,基本上可以确定他的身体是健康的。

此外,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又发表于肾,所以说肾其华在发,当心肾不交时(失眠,神经衰弱),或思虑过度耗伤精血,或担惊受怕伤肾精时头发就会变白。斑秃和头发稀疏的问题,主要反映的就是肾气不足,反过来说,一个男人若头发好的话,肾功能当然也会好。

一般来说,黑色食品能入肾强肾,因此要培养肾气日常可择食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还可择食坚果、韭菜以及植物种子,中医认为种子是一个即将萌发的生命,是植物中能量最集中的部分,因此用种子增加能量、强肾养肾是有道理的。

女人的一生,在很多关键点上都跟血有关。比如女人每个月因为月经会失掉一部分血。既然要失血,就要保证血的含量要足,现在有些年轻女性月经量变小,早早地就出现了一些更年期症状,这是胃气不足的现象,是不良生活习惯所致,比如减肥无度,不好好吃饭造成的血虚等。

女性在怀孕过程中,不可损伤的两个最基本的东西是父精和母血。父亲要看他的精子质量如何,母亲要看她血含量的充足与否,如果血不足,就会对孩子的发育造成影响。生完孩子后哺育要特别依靠胃气的充足。妈妈只有能吃才有奶水。而奶水实际上是也由血演化来的。

现在很多女性都在追求减肥,甚至追求骨感美,这种极端的做法,不仅易导致月经失调,也易导致不孕。此外,缺少皮下脂肪,身体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很差,夏天怕热冬天怕冷,因而还易感冒。

睡觉一身汗是为什么


睡觉的时候出一身汗,在生活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引起的原因比较多,如果天气太热,有可能会出现那种情况,也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原因,比如说结核病,心内膜炎等等,平时如果体质比较差,身体比较虚弱,也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从中医哪个角度来说,这也属于盗汗的一种症状表现。

睡觉一身汗是为什么

1、疾病反应

有些疾病如结核病、心内膜炎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有可能会导致男人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

2、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患者,如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以及有情绪障碍,自律神经失调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间大量流汗。

注意

很多男人因为晚上睡觉出汗会怀疑自己是肾虚,其实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晚上睡觉也有生理上的原因,也有病理上的原因,我们一定要分清自己晚上睡觉出汗的原因是什么。

晚上睡觉出汗怎么办

1、五砂散

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0.5~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日晨起时取下,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本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出汗,对因肺结核引起出汗,也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2、五味敷剂

五倍子加上赤石脂,以及没食子,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和辰砂1克,一起研成粉末状,在睡觉的时候用凉水和醋加入进去,比例是一比一,然后放进脐中,并且用纱布包好,再用胶带固定,第二天把拿掉,每天一次,坚持3到5天就好了。

3、玉屏风散加减

白术12克,黄芪20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一贴,若汗出严重者加麻黄根12克,乌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枣仁12克,茯神18克,桂圆12克即可。

4、秦艽鳖甲汤加减

地骨皮,柴胡,鳖甲各9克,秦艽,知母,当归各5克,青蒿3克,乌梅2个,水煎服。汗出多者加牡蛎,五味子,浮小麦收涩敛汗,血虚者加制首乌,熟地补益精血,口干舌红绛者加麦冬,天花粉生津清热,结123核123病人适用。

络脉到底有多重要?络脉不通一身疾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