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养生中成药

2019-10-13

清上焦火的中成药

饮食养生中清补法适用人群。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清上焦火的中成药”,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中上火的类型有很多,我们常见上火主要是尿黄、喉咙干、牙龈出血等。还有一种上火叫焦火,既然是中医中的概念,采用中药进行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所以这方面的药物就是很多人很关心的事情。那么,清上焦火的中成药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看看吧。

焦火一般是指心肺的火旺的情况;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之为:上焦火。

败上焦火用好多“花”

代表药物:板蓝根、蒲公英、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

药方:栀子,蒲公英,金银花,生地,枸杞子。必须多喝水。

上焦(心肺部位)有火,多表现为咽喉疼痛、口干、唇裂、目赤伴有干咳。小孩可表现为不肯吃饭,烦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自诉口腔疼痛。遇到这种情况,老人和小孩由于体虚,可服用药性缓和的玄麦甘桔汤,即玄参、麦冬、甘草和桔梗。年轻体壮者可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解毒的药,如板蓝根、山豆根等。小孩若眼屎多,头面部长红色疹子,可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野菊花、金银花、栀子等清热解毒的药。

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之为:上焦火。

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不足而运行不畅,由于气血不足。肝藏血。无法供养肝血,因为肝血不足,血属阴,阴虚导致阳盛,所以肝火旺盛,所以上焦热,由于脾胃虚弱。脾脏生血虚,气血互化,所以血虚引起气虚,气虚则气万养的功能失调,不能温暖下焦导致下焦虚寒。

上焦火下焦寒从中医角度来讲是心肾不交引起的,心在中医属于阳,肾属于阴,正常的情况下,心里的阳气下行到下焦来中和肾的阴气,肾的阴气上升到上焦来中和心的阳气,这样阴阳平衡,人体处于健康的状态,而心肾不交,则出现下焦阴气过多,出现怕冷,上焦火气较旺,出现脸烫等症状。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ys630.COm精选阅读

去胃火的中成药


二、胃火旺喝什么茶三、如何判断自己胃火大小

去胃火的中成药

1、去胃火的中成药

1.1、胃火旺出现口臭、口渴喜冷饮、食多易饥、齿龈肿痛、风火牙痛、肛门灼热、大便恶臭明显。可以选择去火中成药: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

1.2、胃火旺出现皮肤肌肉疖肿疮疡、痄腮红肿。可以选择去火中成药:可选服连翘败毒丸,小儿可服犀角化毒丸或化毒散。

1.3、胃火旺出现头晕耳鸣、急躁易怒、面红耳赤、暴发火眼、口干口苦、尿黄便干为主。可以选择去火中成药:可服清肺抑火丸或牛黄上清丸。

1.4、 胃火旺出现上火症状:口渴、唇裂、心烦、失眠、小便短赤、舌尖红、口舌生疮为主要症状。可以选择去火中成药:成人可服牛黄清心丸(片),小儿可服导赤丹或珠黄散。

2、胃火大的症状

胃火表现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胃火,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中医认为,胃火调节应当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要饮食节制,太过热气的东西少吃,甜腻的食物少吃,饮食上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并且适当注意口腔卫生。

3、胃火大的病因

胃热多由偏食辛辣厚味,胃火素旺,或邪热犯胃,或气郁化火所致。火热内炽,胃腑脉络气血壅滞,故脘部灼热疼痛,热邪伤津,则口渴喜冷饮,火能消谷,则消谷善饥;若肝火犯胃,则吞酸嘈杂;火邪循经上炎,则口臭,牙龈肿痛,衄血等。阳明热或伤津,则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胃火旺喝什么茶

1、金银花茶

金银花性寒味甘气芳香,清热而不伤胃,非常适合胃火旺的人饮用。取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的开水冲泡,焖约10分钟即可,可酌情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饮用。金银花还可以搭配薄荷、桔梗、竹叶或者甘草冲泡,滋味都很不错。不过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以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2、竹叶茶

注意是竹叶茶而不是竹叶青茶,它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茶,竹属于禾本科植物。取鲜竹叶50-100克,用水煎茶饮用。竹叶茶滋味清香醇和,具有清热利尿、清凉解暑的作用。

3、麦冬茶

麦冬茶是一款非常好的去胃火的茶。麦冬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作用。取5-8粒麦冬置于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再加入足够的开水冲泡。也可以煎水代茶饮用,效果同样很好。麦冬除了可以单独冲泡外,还能和玉米须、桑叶、绿茶搭配。

如何判断自己胃火大小

一般来说,口臭、胃酸、便秘多是胃火惹的祸。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指出:“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成,郁积之久,湿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意思是说,津液随气上升而郁积生热,时间长了就要化生为火,口中酸味便是由这热引起的。口臭和便秘也表明体内有胃火。

如果你同时存在口臭、胃酸、便秘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确定是有胃火了。这是可采取按摩内庭穴祛胃火,另外还可以采用针刺疗法针刺内庭穴,则有很好的祛胃火功效。以下具体介绍按摩内廷穴的手法。

泻胃火的中成药


一、泻胃火的中成药

“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

由于湿热证的缠绵难愈,临证需审证求因,辨别湿与热孰轻孰重,灵活加减。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缓。湿重于热加苍术、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湿热并重去生姜、大枣,加黄芩或黄连、茵陈;热重于湿较少见,亦不能过用寒凉,在湿热并重方中加芦根以清热生津利小便,加莱菔子、焦槟榔,使热从大便而去。伤食加焦三仙、莱菔子;肝郁气滞加柴胡、苏梗、厚朴;脾虚明显加苍术、白术。外感引发的脾胃湿热,在辨证施治方中合入温胆肠,表里同治。脾胃湿 热证患者,胃镜检查往往发现胃中潴留液较多,粘性较大,此时重用苍术,以芳香疏化水湿,醒脾助运。

需要注意的是,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之治湿药多香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

治法:理气健脾,化湿清热。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10g,制半夏15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苍术15g,厚朴 12g,菖蒲12g,苡仁20g,黄芩10g,甘草6g。服药4剂,上腹胀满痞闷减轻,厚腻苔变薄,前方去藿香、竹茹,加焦楂、神曲各15g,改苍术为白术15g,继服10余剂,诸症基本消失,进食觉香,食量仍少,大便软而量少,舌中心仍有薄白微腻苔,改服香砂六君子丸和保和丸以巩固疗效。

二、去胃火的食物

胃火旺盛者,除了口臭,常伴有口渴饮冷、口舌生疮糜烂或牙龈赤烂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等,治疗上应清胃泻热。那么去胃火的食物有哪些呢?小编为您介绍。

1、木瓜

木瓜具有平肝舒筋、和胃止痛的功效。有胃虚火的患者可生吃木瓜或将其蒸着吃。

2、绿豆粥

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绿豆含有丰富营养元素,有增进食欲、降血脂、降低胆固等作用,夏日喝绿豆粥可以去胃火,但身体虚寒者不要多食。

3、银耳

银耳具有补脾开胃、滋阴清肠的功效。有胃虚火的患者可将银耳煮粥、煲汤来吃,一般每天吃大半朵即可。

4、石斛

石斛性寒,味甘淡、微咸,归胃、肾,肺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对于治疗胃火炽盛、胃阴亏虚有良好疗效,但石斛性寒,容易滋腻碍胃,不宜长期大量饮用,通常以每周一次,每次10~15克为宜。

5、麦门冬

麦门冬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利于肠胃健康。一碗看似普普通通的麦门冬粥,却有去胃火,调理肠胃,清心等多种保健功效。值得注意的是,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麦冬。

6、苹果

一年四季都能吃的苹果,男女老少都合适。而且,苹果助消化、去胃火,能缓解口臭。

7、沙参

沙参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的功效。有胃虚火的患者可将沙参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代茶饮用。

8、小米

小米有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的功效,储存一年以上的陈小米去胃热、消渴的作用更明显。如果平时特别喜欢吃辛辣肥甘之品,或由于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不妨经常吃些小米,小米粥、小米饭都可以。

9、海带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胃实火。此类患者不宜吃西瓜,而应吃海带、海带结、紫菜及葛根进行调治。此类食物不仅能清除胃实火,还有辅助降糖的作用。有胃实火的糖尿病患者可将海带结拌成凉菜吃,或将葛根磨成粉,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10、西瓜

吃西瓜是调治胃实火最简单的方法。除了吃西瓜的瓤以外,胃实火患者还可吃西瓜的瓤与皮之间的“西瓜青”进行调治。西瓜青也叫西瓜翠衣,具有很好的清除胃火的作用,其制作方法是:取西瓜一个,用刀将其切成四瓣,挖去瓜瓤,并削去西瓜表面含有蜡质的皮层,剩下的部分即是西瓜青。将西瓜青切成细丝,调入食盐、醋等调味品,拌一拌就可以吃了。

三、去胃火偏方

1、竹叶茶

注意是竹叶茶而不是竹叶青茶,它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茶,竹属于禾本科植物。

取鲜竹叶50-100克,用水煎茶饮用。

竹叶茶滋味清香醇和,具有清热利尿、清凉解暑的作用。

2、金银花茶

金银花性寒味甘气芳香,清热而不伤胃,非常适合胃火旺的人饮用。

取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的开水冲泡,焖约10分钟即可,可酌情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饮用。

金银花还可以搭配薄荷、桔梗、竹叶或者甘草冲泡,滋味都很不错。

不过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以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3、菊花茶

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

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等疾病均有不错的疗效。

4、麦冬茶

麦冬茶是一款非常好的去胃火的茶。麦冬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作用。

取5~8粒麦冬置于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再加入足够的开水冲泡。

也可以煎水代茶饮用,效果同样很好。

麦冬除了可以单独冲泡外,还能和玉米须、桑叶、绿茶搭配。

5、大黄茶

取生大黄3~9克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可。

每日少量服用,可以达到健胃、助消化、泻胃火、增进食欲、调和气血的作用。

6、陈皮茶

橘子皮晒干之后,具有很好的去火效果。橘子皮越陈越好,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陈皮,一般晒干后应放置隔年后再用效果才比较好。

陈皮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可以理气、健胃、化痰,用其泡茶饮用,能清热化痰,而且味道清新,让人神清气爽。

清肺胃热的中成药


现在需要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很多人为了快速治好自己的疾病,都会选择吃西药。而在西药这一药物中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常见的就有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中成药。因为西药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大,所以选择吃中成药是副作用最小的。而肺热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那么有哪些可以清肺胃热的中成药呢?

一、清肺胃热的中成药

肺胃热盛表现为咳嗽咳痰 痰粘不宜咯出,胃热干呕腐熟食物过快 口臭等表现,建议药物有牛黄清肺丸、藿香清胃、莲芝消炎滴丸等,肺胃热盛可以多饮水多吃水果等。

二、肺胃热穴位疗法

1、中冲穴

中冲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常按揉此穴有醒神开窍、清心泻热的功用。当发生头晕、口渴、恶心、心悸等症状时,可用大拇指按压此穴。

2、天突穴

天突穴在胸骨上窝中央,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

3、膻中穴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胸闷、咳喘、吐逆等症状。

三、肺胃热推拿疗法

1、

风寒束肺发热: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而致,如感冒、支气管炎及肺炎等高热不退。一般取大椎、曲池、肩井、风池、风府、太阳、肺俞、尺泽等穴。常用手法为点按、揉、拿等。如点按大椎,揉风府、风池、太阳、尺泽、肺俞,拿曲池、肩井。操作时手法宜重,以微有汗出为度。

2、

内伤发热:多因脏腑气血虚弱或失调而发热,以低热居多,有时也会出现高热不退。一般多取大椎、手三里、内关、外关、膻中、气海等穴。常用手法为点按、揉、拿。如点按大椎,拿手三里、内、外关,揉膻中、气海。操作时手法宜轻柔,不宜过重。

清肠胃湿热最好中成药


很多肠胃湿热的患者经常会感觉到浑身无力,经常发虚汗,还会经常感觉到舌苔发黄,这都是因为胃里的湿气过多,治疗胃病最好的药物就是中药,因为一般中药都是通过对人体的慢慢调节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轻肠胃湿热最好的中成药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牛黄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病症: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药性分析:方中牛黄味苦气凉,入肝、心经,功善清热凉心解毒,以之为主药。生石膏味辛能散,气大寒可清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味苦气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苦寒沉降,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经,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

清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清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1、清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方剂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枸杞子能补肝肾,菊花能清肝明目降肝火,因此杞菊地黄丸除具有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外,还偏于清肝明目。

2、肝火旺的症状

肝火旺的症状一般会表现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易怒,甚至发狂、夜卧不宁、易惊、晕厥、呕血等。

看口部:口干,口苦,口臭,舌苔发厚,牙龈红肿,这些都是肝火旺的症状。

看睡眠:肝火旺时晚上睡觉时出现睡眠不稳,多梦,容易被惊醒,失眠。

看脾气:肝火旺时还容易心烦意乱,容易发怒,控制不住脾气。

看全身:精神不好,容易瞌睡,头晕,脸色发红,身体闷热,肝火旺的人容易疲倦。

女人肝火旺的症状:经期推迟,月经不调,经血量没有规律等。

小孩肝火旺的症状一般出现在夏天:喜欢蹬被子,有时候还打呼噜,暴躁易怒。

3、肝火旺的原因

3.1、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导致肝火旺:

肝火旺是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出现问题,调节失衡导致有内热症出现。

脾气暴躁的人容易肝火旺。脾胃不好时会口苦,因为脾对应的是口,然后,肝火旺会引起心火旺,人一旦上火就会影响到脾胃,因此就口苦。

3.2、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导致肝火旺:

肝肾同源,肝肾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体的肾不好,那么肝就会不好,容易肝火旺。然而适量的酸性食物是养肝的。所以,可以食用酸性食物,比如:火腿、龙虾、豆腐、空心粉等。

加工食品吃多了。肝火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加工食品吃多了,因为现在的加工食品几乎都有防腐剂、添加剂等有毒物质,而肝恰恰是解毒的,当毒素超出了肝解毒的范围时,肝肯定受不了导致肝火旺。

睡眠不好,导致肝火大。人一旦休息不够,人的器官就开始罢工,影响肝功能的运作,导致肝火旺。

饮食搭配不当。对于那些喜欢吃上火的食物,如:辣椒等,肉类吃多,然而青菜却很少吃,这种人就会有肝火旺的症状。所以,要科学饮食,均匀搭配。

清肝火喝什么茶

1、绿茶

绿茶味略苦性寒,具有消热、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强心提神的功能。喝些偏凉的绿茶正好可以帮助缓解肝火和心火。

2、桑叶绿茶

《本草纲目》上记载:桑叶有去风湿,强筋骨、平肝火的作用。绿茶收敛性强,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以消暑降温,实为夏季最佳茶品。

3、金莲花茶

金莲花被称外“塞外龙井”,民间还有“宁品三朵花,不饮二两茶”的说法。冲泡后不仅茶水清澈明亮,还有淡淡的香味,有清热解毒、护肝明目和提神的功效。冲泡好的金莲花,花朵绽开,具有观赏性,而它的味道却偏苦,可以放适量的白糖或冰糖来调味。

肝火旺的食疗方法

1、刀豆茶。刀豆根30g,加红茶3g,水煎服。

2、菊花粥。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粉备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3、银耳莲子粥。冬季去除肝火的最佳选择,圆糯米60克、桂圆肉10克、去心莲子20克、红枣6克,莲子与圆糯米加600毫升的水,小火煮40分钟,然后再加入桂圆肉、红枣再熬煮15分钟,加冰糖适量,即可食用,不仅能够有效去除肝火,还能够当做美容养颜的美食。

4、芹菜粥。新鲜芹菜60g(切碎),粳米100g,放砂锅内,加水如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应现煮现吃,不宜久放。

清肝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肝火旺盛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病症,一旦出现肝火旺盛的话,平时经常会出现头晕头痛,而且经常会面红耳赤的,尤其人会变得烦躁不安,总是很想发脾气,除此之外,患者还会伴随着便秘以及小便发黄等诸多表现,由此可见肝火旺盛危害巨大,这时候患者可以吃一些具有清肝火作用的中成药,比如下列这些。

清肝火的中成药:

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六腑中的胆相为表里。肝为刚脏,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日常生活中,爱吃辛辣、精神压力大、爱发脾气、肝肾阴虚的人,都是肝火爱找茬的对象。

送7种清肝火的中药!

1.菊花

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效,能够缓解口苦、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平肝火最好选用杭白菊或者胎菊(即杭白菊未开放的花蕾)。

菊花+枸杞: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效。枸杞温补,清肝明目,两者互补,正能达到清肝泻火的作用。

菊花+金银花、茉莉花: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疮等,常服可降火,有宁神静思的效用。

2.莲芯

莲芯即莲子心,是莲子中央的青绿色胚芽,味苦,有清心火,平肝火,止血,固精之功效。

推荐:莲芯夏枯草饮。莲芯5克,夏枯草15克,水煎后代茶饮。莲心能够清热除烦,夏枯草具有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心烦发热、眩晕头痛症。

3.夏枯草

夏枯草,唇形科植物,性寒,味甘、辛、微苦,有清泻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味道清新,功效独特,可用于制备凉茶、煎汁煮粥。

推荐:夏枯草用开水冲泡7-8分钟(也可与野菊花一起冲泡)后饮用,能清利头目,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有预防和改善作用。

4.薄荷

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是清热、解毒、利尿的良药。且薄荷有疏泄肝火的作用,帮助纾解因肝火太旺所引起的情绪暴躁问题。用薄荷泡茶喝,有疏风清热、降低肝火的作用。

注意:产妇及小婴儿不宜使用。

推荐:薄荷叶泡水:将薄荷茶袋装于杯中,放入煮沸的水中,过15分钟,在精油不蒸发时喝下。

5.蒲公英

蒲公英性寒,具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在中草药里属清热解毒类药物。春天不妨吃点鲜蒲公英降降火,败肝火。

推荐:四五月间,将蒲公英采摘后用开水焯一下,然后用点蒜末、生抽、香醋、香油、盐拌匀后吃,味道清香,非常祛火;也可以取干的蒲公英泡茶喝。

清胃火的中成药有哪些?权威专家来推荐!


当出现胃火比较大的时候,患者需要做好多方面的调理工作,首先,饮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尤其是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一定要忌口,其次,平时的饮食一定要有规律,千万不要暴饮暴食,除了这些,油炸食物也要少吃,最好是不要吃,因为这些食物不容易消化,吃了会导致肠胃负担加重,在做好这些调理的基础上,可以吃一些中成药来清除胃火。

泻胃火的中成药:

“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

由于湿热证的缠绵难愈,临证需审证求因,辨别湿与热孰轻孰重,灵活加减。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缓。湿重于热加苍术、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湿热并重去生姜、大枣,加黄芩或黄连、茵陈;热重于湿较少见,亦不能过用寒凉,在湿热并重方中加芦根以清热生津利小便,加莱菔子、焦槟榔,使热从大便而去。伤食加焦三仙、莱菔子;肝郁气滞加柴胡、苏梗、厚朴;脾虚明显加苍术、白术。外感引发的脾胃湿热,在辨证施治方中合入温胆肠,表里同治。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镜检查往往发现胃中潴留液较多,粘性较大,此时重用苍术,以芳香疏化水湿,醒脾助运。

需要注意的是,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之治湿药多香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

治法:理气健脾,化湿清热。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10g,制半夏15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苍术15g,厚朴12g,菖蒲12g,苡仁20g,黄芩10g,甘草6g。服药4剂,上腹胀满痞闷减轻,厚腻苔变薄,前方去藿香、竹茹,加焦楂、神曲各15g,改苍术为白术15g,继服10余剂,诸症基本消失,进食觉香,食量仍少,大便软而量少,舌中心仍有薄白微腻苔,改服香砂六君子丸和保和丸以巩固疗效。

清肝火中成药有哪些


清肝火的时候我们到底该吃些什么中成药才能改善这样的现象,肝火旺盛了我们都知道,当面对肝火旺盛现象不及时处理的话,那么很容易导致肝火旺盛逐渐加重,然后引起对肝脏不利的疾病,肝脏上火了肝炎这种疾病是最容易发生的,肝脏上火了之后有很多中成药可以吃,那么清肝火的中成药到底有哪些呢?

六味地黄丸 主要药物包括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和泽泻。熟地黄、山萸肉是滋肾阴的;牡丹皮可以清热凉血退虚热;茯苓和泽泻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可以帮助肾脏代谢,减轻肾的负担,有利于肾脏的恢复。 何时选用 肾阴亏虚后出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快等症状时。

知柏地黄丸 该方的作用是滋阴泻火。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中加入知母、黄柏二味中药配制而成。知母善于清肺热降胃火,黄柏为清利下焦火的良药,常用于肝胆及大肠湿热症。由以上二药加六味地黄丸组成的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治疗针对的是素体阳亢者的肾阴虚证。由于是阳亢体质再加上阴虚所生的内热,使其热症更加严重,因此用知母和黄柏增强了清肾中虚热的作用,使患者用药更有针对性,提高了疗效。 何时选用 出现阴虚火旺、口燥咽干、潮热盗汗、遗精、尿黄或小便不利等症状时,多用于身体壮实的青壮年。

杞菊地黄丸 是在六味地黄丸方剂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枸杞子能补肝肾,菊花能清肝明目降肝火,因此杞菊地黄丸除具有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外,还偏于清肝明目。 何时选用 肾阴虚而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目痛干涩等症状时。 驱除病因 肾阴虚是各脏腑阴虚证中最严重的一种,生活中非常多见,而且引起肾阴虚的原因也很多,如: 发烧 发烧时从发病到治疗都会出大量的汗,同时还会消耗掉人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这就会伤及肾阴。

当给自己清肝火的时候介绍的这些中成药对于肝脏去火的效果来说是非常明确的,清肝火期间饮食合理不说,还要注意降低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当在这样的现象中要先改善熬夜的习惯,还要降低自己不合理的饮酒习惯,这些习惯伤害都是非常大的,对于肝火的改善也是有很多影响。

中成药


我们都知道中医中药是我国医学史上的瑰宝,我们国家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医中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医学上的治疗手段。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成药的概念是怎样的,我们智慧的古人又是怎样把中成药分类的吧。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中成药的概念

一种是狭义的中成药,它主要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等,这便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另一种是广义的中成药,它除包括狭义中成药的概念外,还包括一切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药药材。毫无疑问,这两种"成药"在内容上是有许多不同的。

狭义中成药所指的各种成药,均为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的中药。相对于中药药材而言,成药治病省了中药煎剂所必要的煎煮时间,更因其能随身携带,不需煎煮等一应器具,故而使用十分便。由于中成药多为经过一定特殊加工浓缩而成的制成品,故其每次需用量远远少于中药煎剂,而且成药已几乎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异味等的不良刺激,因而在服药反应上,也较易被大众所接受。

当然,狭义中成药也是有一定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成药成分组成、药量配比的一成不变上。由于配方既定,药已制成,故而成药往往不能像煎剂方药那样表现得灵活多变,随症加减,这使成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近年来,有关中成药引起的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这类报道也多起来。如朱砂安神丸口服可引起口腔炎、蛋白尿及严重的药源性肠炎;黑锡丹久服可致严重铅中毒;牛黄解毒片口服可引起过敏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膀胱炎和过敏性皮炎;口服羚翘解毒丸或银翘解毒丸可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这些反应虽都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都较严重。

经过炮制而成的中药材成药,其优缺点也是十分分明的,优点即组方灵活适应面广,缺点则为每次使用都需煎煮加工,费时费力,应用不便。

1.丸剂

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全部药材或部分药材的煎液或提取液,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加适宜的粘合剂制成。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丸者缓也:丸剂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溶化散开,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丸剂产生疗效较慢,药效也较持久,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气味,是目前中成药最常用的剂型。但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服用剂量大,而且不便服用,尤其儿童服用更加困难;此外丸剂目前有效成分的质量标准还难以确定。

2.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古代剂型之一。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贵重细料药物适宜于制成散剂。

3.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是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膏滋。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备较长时间服用的特点。有滋补调理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4.丹剂

丹剂是水银、硝石、雄黄等矿物药经过炼制、升华、融合等技术处理制成的无机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为传统剂型。大多含水银成分,常用以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肿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部分丸剂、散剂、锭剂品种多以朱砂为衣,因气色赤习称丹,不属于经典丹剂范畴。

5.片剂

片剂是药材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片剂体积小,用量准确,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片剂适用于各种疾病。

6.颗粒剂(冲剂)

颗粒剂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是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及含糖型、无糖型等不同类型。颗粒剂体积小,重量轻,服用简单,口感好,作用迅速,多用于补益、止咳、清热等作用的药物。

7.锭剂

锭剂是药材细粉与适量粘合剂如蜂蜜、糯米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粘性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锭剂型大多作噙化之用。

8.胶剂

胶剂是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凝固而成的固体内服制剂。胶剂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作为补益药,适用于老年人、久病未愈者或身体虚弱者,可单服,也可制成丸散或加入汤剂中使用。至今胶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信誉,被广泛使用。

9.硬胶囊剂

硬胶囊剂是将适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充于硬胶囊中而制成的剂型。主要是口服。硬胶囊外观整洁美观,易于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崩解快,吸收好。适用于对光敏感、不稳定或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或有特异气味的药物,或需要定时定位释放的药物。儿童用药、对胃粘膜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10.软胶囊剂

软胶囊剂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等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囊材内制成的剂型。特点与硬胶囊相似。硬胶囊和软胶囊经过适宜方法处理或用其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使囊壳不溶于胃液,但在肠液中崩解释放活性成分,为肠溶胶囊。

11.糖浆剂

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它是在传统的汤剂、煎膏剂的基础上,吸取西药糖浆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成药剂型。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小儿用药,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12.合剂

合剂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口服液的浓度更高,常加入矫味剂,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质量稳定,携带方便,易保存。

13.酒剂

酒剂是药材用黄酒或白酒为溶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又称药酒。酒剂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见效快,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补虚养体、跌打损伤等。

14.酊剂

酊剂是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以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分内服和外用两种。酊剂制备无需加热,成分较纯净,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适宜于制备含有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成分的制剂。

15.露剂

露剂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制得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水溶液制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又称药露。临床多供内服,露剂能够保存药材固有的香味,便于服用和吸收,多具有解表清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16.注射剂

注射剂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经精制加工制备而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或可供临用前配制溶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又称针剂。注射剂可用于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剂量准确,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急救使用。不宜在家庭中使用。

17.气雾剂、喷雾剂

气雾剂是药物和抛射剂同装封于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内容物喷出的制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式喷出的制剂为喷雾剂。又称气溶胶。气雾剂给药剂量小,起效迅速,稳定性强,副作用小。

18.膏药

膏药是根据药方,将药材经食用植物油提取,再加红丹炼制而成的外用制剂,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又名黑膏药。膏药有通纳药量多,药效释放持久等特点,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等疾病。

19.膜剂

膜剂是药物与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薄膜状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膜剂可经口服,舌下含服,眼结膜囊、阴道内及体内植入,皮肤和粘膜创伤、烧伤或发炎表面覆盖等多种途径给药,给药剂量小,使用方便。

20.栓剂

栓剂是药材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的古老剂型。也称坐药或塞药。栓剂比口服给药吸收快,吸收后不经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生物利用度高。

21.滴丸

药物以适宜基质用滴丸法制成。滴丸易服用,在体内溶化快,奏效迅速。挥发性或不易成型的药物、速效药物,可制成滴丸。

22.其他

中成药剂型在我国正式生产使用的已有40多种,除上述介绍的外,其他剂型还有软膏剂、橡胶膏剂、油剂、滴眼剂、搽剂、浸膏剂、流浸膏剂、袋泡剂等。

结语:通过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我们古代的中成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古代学者很有智慧。重要虽说毒性小但是所以,对中成药的优缺点也须全面分析,不能认为是凡中药都低毒无害。凡曾经因服用某种中成药而发生中毒或过敏反应者,必须牢记,以后不可再用同种中成药。

清肺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清肺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1、清肺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1.1、清肺火丸

处方组成:黄芩140g、栀子80g、知母60g、浙贝母90g、黄柏40g、苦参60g、桔梗80g、前胡40g、天花粉80g、大黄120g。

[性 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粘、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1.2、感冒清热颗粒

是临床应用多年的有效验方,以解表散寒药为主,含有解肌清散伏热药,又增加了生津、利咽、止咳药,所以治疗风寒感冒的症状较为全面。感冒初起时及时服用,效果尤佳。

2、治疗肺热喝什么茶

2.1、清燥润肺茶

做法:麦冬15g,沙参15g,杏仁10g,桑叶12g,百合20g,雪梨1个。头煎清水3碗煎至1碗。二煎清水2碗煎至半碗。

功效:养阴清燥、润肺止咳。适用于干咳、口干、咽燥、尿黄、便干等情况。

2.2、玉竹冰糖茶

做法:取玉竹15克,加冰糖适量,加入沸开水适量加盖浸泡15分钟,并用筷子和匀后再饮用。

功效:此茶有养阴生津、润喉益肺之功。

2.3、橄榄茶

做法:橄榄5~6枚,选个大、肉厚、灰绿无斑的,放杯内加冰糖少许,再用沸水泡焖片刻。

功效:有清肺生津、利咽消痛之功。

3、清肺热的水果

3.1、柿子

祖国医学认为,柿子性味甘、涩、寒。功效润肺生津、清热止血、涩肠健脾。主治肺热咳嗽、脾虚泄泻、咯血便血、尿血、高血压、痔疮等。一般认为,在非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

3.2、葡萄

中医认为,葡萄有很好的降火功效,吃葡萄可以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葡萄生食能补气益血、强筋骨、通经络、利小便,久食能健身延年。对治疗高血压有益,还能使人精力沛,并有抑制病菌作用。葡萄生吃有营养,但是由于葡萄含有酸性,不宜吃太多。也不要空腹食用,会造成恶心及肠胃不适。

3.3、香蕉

从营养角度看,香蕉是淀粉质丰富的有益水果,而从中医学角度去分析,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但脾虚泄泻者却不宜。肺热咳嗽用香蕉1~2只,冰糖炖服。每日1~2次,连服数日,效果佳。

清肺热的食物

1、银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味甘淡、性平,无毒,入肺、胃、肾三经,具有生津润肺、益气活血、滋阴养胃、补脑强心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燥热、便秘等症。

2、鸭蛋

鸭蛋性味甘、凉,具有滋阴清肺的作用,入肺、脾经。有大补虚劳、滋阴养血、润肺美肤等功效。适应于病后体虚、燥热咳嗽、咽干喉痛、高血压、腹泻痢疾等病患者食用。用于膈热、咳嗽、喉痛、齿痛。

3、梨之

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梨是常见的清肺食物,可以将它蒸着吃,可以煮汤,还可以捣泥成梨糕,可清肺,治疗咽喉痛,效果极佳。

4、橄榄

橄榄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之效。嗓子痛时含服些青橄榄,可使咽喉清爽,如与鲜萝卜煎服效果更好。橄榄经蒸馏后的液体称橄榄露,可用于治疗咽痛、咳嗽、烦躁等症。

清肺热的食疗偏方

1、银耳红枣汤

原料:银耳30克,红枣30克,雪梨200克,冰糖40克,水适量。

做法:银耳和红枣提前用冷水泡发。泡发好后,银耳去掉蒂,撕成小朵。

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

将所有材料放入锅里,加入四倍的水。用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慢慢炖40分钟。

2、枇杷银耳汤

材料:枇杷三个、银耳一朵、冰糖适量。

做法:新鲜枇杷去皮、去籽,去白膜,切成小块,银耳用水泡发,去蒂洗净,掰成小朵。

锅内放水,加入银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30分钟至软糯。

加入枇杷块和冰糖,继续炖20分钟左右即可。

3、枇杷雪梨汁

原料:枇杷150克,雪梨200克,蜂蜜10毫升。

做法:将雪梨去皮、核,切块。

将枇杷果肉与雪梨、匀即可。

功效:枇杷具有清肺气、镇咳化痰的作用。雪梨有清肺润肺、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和化痰的作用。此饮有护喉利肺之功效,适用于因为抽烟过多所致的喉部不适,咳嗽痰多等症。

清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大家经常会忙于工作而忽略了饮食,早餐都是随便凑和,午餐常常也是在外面不能好好吃,好不容易下了班,又累的不想好好做饭,于是晚餐也被忽略了营养与健康。长期这样,我们的肠胃会堆积很多的毒素,如何通过一些中成药来帮助我们清肠胃呢?

  黑矾50克、黑枣50克、核桃仁50克、栀子50克、当归50克、砂仁50克、厚朴50克、三棱50克、穿山甲50克、寸曲50克、麦芽50克、上甲50克、下甲50克、红花30克、海南沉10克、铁胆粉5克、蜂胶10克、蜂蜜100克、蜂蜡适量。

  配法:将16味中药经提取有效成分后,放入加热融化后的蜂胶、蜂蜜、蜂蜡混合溶液中,调拌均匀,做成重100克的药饼备用。

  用法:成人每次服用如花生米大小一粒,可增可减,最多不超过3粒,每日3次,小儿减量,空腹服用。或者将药饼烘干,粉碎成细面,装入0号胶囊,或者做成水丸,每次3粒,每天3次。

  处方:虫草10克、黑矾50克、黑枣50克、核桃仁50克、栀子50克、当归50克、厚朴50克、三棱50克、穿山甲50克、上甲50克、下甲50克、红花30克、海南沉10克、铁胆粉5克、蜂胶10克、蜂蜜100克、蜂蜡适量。

  配法:将16味中药经提取有效成分,精炼后加工成细面,放入加热融化后的蜂胶、蜂蜜、蜂蜡混合溶液中,调拌均匀,做成重100克的药饼备用。

  用法:成人每次服用如花生米大小一粒,可增可减。或者将药饼烘干,粉碎成细面,装0号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一到三个疗程可以彻底治愈,

  相信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一些工作繁忙,压力过大的中年人。建议大家隔一段时间就试着用中成药来清理一下肠胃,保证我们的肠胃功能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中成药来排毒,平时也要尽量抽出时间来调理我们的饮食。

清肝火最好的中成药是什么?


经常会有人出现肝火旺盛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比如那些经常抽烟喝酒的人,以及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都会吃出肝火旺盛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情绪不好的话,也会导致出现肝火旺盛,这时候可以吃一些清肝火的中成药帮助治疗。

清肝火最好的中成药:

1、菊花

菊花富含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菊花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养肝降火的作用,能够缓解口苦、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平肝火最好选用杭白菊或者胎菊(即杭白菊未开放的花蕾)。

可以取菊花、金银花、茉莉花各少许,泡水作茶饮,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疮等,常服更可降火,有宁神静思的效用。

2、薄荷

薄荷有疏泄肝火的作用,帮助纾解因肝火太旺所引起的情绪暴躁问题。用薄荷泡茶喝,有疏风清热、降低肝火的作用,而且薄荷茶有清凉感,是清热、解毒、利尿的良药。值得注意的是,薄荷并不适合产妇及小婴儿使用,应尽量避免。

美国科学家还推荐将薄荷茶袋装于杯中,放入煮沸的水中,过15分钟,在精油不蒸发时喝下,这样辅助治疗胃不舒服效果更好。

3、莲芯

莲芯即莲子心,又称莲薏、苦薏、莲心,最早见于唐末的《食性本草》中,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莲成熟种子中的干燥胚芽。秋季采收莲子时,将莲子剥开,取出绿色胚(莲心),晒干。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止血,固精之功效。

推荐莲芯夏枯草饮。莲芯5克,夏枯草15克,水煎后代茶饮。莲心能够清热除烦,夏枯草具有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心烦发热、眩晕头痛症。

4、夏枯草

夏枯草是广东民间夏暑天常用于食疗的中药,属清热泻火类药材。中医认为,它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瘰疠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高血压和乳腺增生症等。

想要清肝火,可取夏枯草12克,桑叶、菊花各10克。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可用冰糖或蜂蜜调味。

5、桑叶

桑叶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

肝火过旺可以尝试用“桑叶菊花粥”来调养:先准备鲜桑叶15克、鲜菊花30克和粳米50克。将桑叶和菊花用300毫升的清水煎煮,滤去汁液后,重新加入300毫升清水煎煮。此后,将第一次煎煮所得的汁液和粳米倒入其中,用小火煮1小时即可服用。每天1次。

6、龙胆草

龙胆草为清热燥湿类中药,性苦味寒,归肝、胆经,有清肝胆湿热、泻下焦郁火的功效,始载于《神龙本草经》就列为中品,在国入药历史已十分悠久。

龙胆草泻肝降火,竹叶清心除烦,先加水煎煮10克龙胆草、20克竹叶,取汁代水加入100克粳米煮成粥,代早餐服食。适于失眠兼性情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属于肝郁化火者服食。

7、蒲公英

蒲公英是常见物种,而且蒲公英还极具药用价值。所以到了春天夏天不妨吃点鲜蒲公英降降火,败肝火。蒲公英性寒,具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在中草药里属清热解毒类药物。凡是疮毒、疔毒等,以新鲜的蒲公英捣烂,外敷患处,或单独煎水内服,皆有良效。

蒲公英具有很好的食疗功效,尤其是春天的蒲公英,最好选择在初春的四五月间,蒲公英开花之前采下,那时其清火、消炎、抗癌的功效最佳。现在不少农村还有吃蒲公英的习惯,是一种家常野菜。通常水焯过之后苦味减少,然后用点蒜末、生抽、香醋、香油、盐拌匀后吃,味道清香,非常祛火。

此外,还有中成药荷叶、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对肝火旺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清上焦火的中成药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