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用黄芪养生的老人 > 导航 > 心律失常吃什么食物好

黄芪太子参治心律失常

用黄芪养生的老人。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黄芪太子参治心律失常》,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心律失常的症状,不知道大家了解吗?不少人应该有遇到过此类情况。看到人因为心脏问题昏迷的,治疗心律失常,这里小编介绍大家使用黄芪太子参的中医偏方。黄芪太子参的处方很复杂,大家要多研究。来看黄芪太子参的用法!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补气活血,通经活络。主治心律失常,适宜于心脾两虚,血脉瘀阻者。

处方组成

黄芪1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云苓15克,柴胡10克,白术10克,砂仁6克,丹参15克,水蛭3克,香附10克,三七粉6克(冲服)。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7日为1疗程。

病例验证

用此方治疗患者51例,其中疗效显著者27例,有效者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2%。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病因

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结语:黄芪太子参偏方的处方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黄芪太子参已经有些了解了。心律失常是很危险的疾病,发作的时候如果身边没有人,没有及时送去就医那后果不敢想。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尽快治疗好,康复起来!

ys630.COm精选阅读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心脏出现问题了,心率失常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分清楚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心律失常发病的。下面有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心率失常的分类,看看是心脏出了什么问题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等词的含义偏重于表示节律的失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更为确切和恰当。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

病因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它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的异常和(或)冲动传导的异常。

(1)冲动形成的异常:窦房结、结间束、冠状窦口附近、房室结的远端和希氏束-普肯耶系统等处的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律性。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或其内在病变,均可导致不适当的冲动发放。此外,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如心房、心室肌细胞,亦可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诸如心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增多等均可导致自律性异常增高而形成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

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是指心房、心室与希氏束-普肯耶组织在动作电位后产生除极活动,被称为后除极(after dep01arization)。若后除极的振幅增高并达到阈值,便可引起反复激动,持续的反复激动即构成快速性心律失常。它可见于局部出现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肌缺血-再灌注、低血钾、高血钙及洋地黄中毒时。

(2)冲动传导异常:折返是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发生机制。产生折返的基本条件是传导异常,它包括:

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期各不相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环;

其中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

另一通道传导缓慢,使原先发生阻滞的通道有足够时间恢复兴奋性;

原先阻滞的通道再次激动,从而完成一次折返激动。冲动在环内反复循环,产生持续而快速的心律失常。

冲动传导至某处心肌,如适逢生理性不应期,可形成生理性阻滞或干扰现象。传导障碍并非由于生理性不应期所致者,称为病理性传导阻滞。

分类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将其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现在以第一种分法做简单概述:

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主动性异位心律:①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冲动传导异常

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病理性: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辅助检查

(1)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应包括较长的Ⅱ或V1导联记录。注意p和QRS波形态、p-QRS关系、pp、pR与RR间期,判断基本心律是窦性还是异位。房室独立活动时,找出p波与QRS波群的起源(选择Ⅱ、aVF、aVR、V1和V5、V6导联)。p波不明显时,可试加大电压或加快纸速,作p波较明显的导联的长记录。必要时还可以用食管导联或右房内电图显示p波。经上述方法有意识地在QRS、ST和T波中寻找但仍未见p波时,考虑有心房颤动、扑动,房室交接处心律或心房停顿等可能。通过逐个分析提早或延迟心搏的性质和来源,最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2)动态心电图通过24小时连续心电图记录可能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系统对自发心律失常的影响,自觉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并评估治疗效果。然而难以记录到不经常发作的心律失常。

(3)有创性电生理检查除能确诊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的性质外,还能在心律失常发作间歇应用程序电刺激方法判断窦房结和房室传导系统功能,诱发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确定心律失常起源部位,评价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效果,以及为手术、起搏或消融治疗提供必要的信息。

(4)信号平均心电图(signalaveragedECG)又称高分辨体表心电图(highresolutionbodysurfaceECG),可能在体表记录到标志心室肌传导延缓所致局部心肌延迟除极的心室晚电位。心室晚电位的存在为折返形成提供了有利基础,因而记录到心室晚电位的病人,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发生的危险性相应增高。

(5)运动试验可能在心律失常发作间歇时诱发心律失常,因而有助于间歇发作心律失常的诊断。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致心室内传导减慢的药物)治疗后出现运动试验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能是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表现。

诊断

心律失常性质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发作时体检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听诊心音了解心室搏动率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心率缓慢(60次/min)而规则的以窦性心动过缓、2∶1或3∶1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房室交接处心律为多见。心率快速(100次/min)而规则的常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传导,或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较少超过160次/min,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时心室率常固定在150次/min左右。不规则的心律中以过早搏动为最常见,快而不规则者以心房颤动或扑动、房性心动过速伴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为多;慢而不规则者以心房颤动(洋地黄治疗后)、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合并不规则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为多见。心律规则而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大炮音),尤其是伴颈静脉搏动间断不规则增强(大炮波)的,提示房室分离,多见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动过速。

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应包括较长的Ⅱ或V1导联记录。注意p和QRS波形态、p-QRS关系、pp、pR与RR间期,判断基本心律是窦性还是异位。房室独立活动时,找出p波与QRS波群的起源(选择Ⅱ、aVF、aVR、V1和V5、V6导联)。p波不明显时,可试加大电压或加快纸速,作p波较明显的导联的长记录。必要时还可以用食管导联或右房内电图显示p波。经上述方法有意识地在QRS、ST和T波中寻找但仍未见p波时,考虑有心房颤动、扑动,房室交接处心律或心房停顿等可能。通过逐个分析提早或延迟心搏的性质和来源,最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发作间歇期体检应着重于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

西医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应包括发作时治疗与预防发作。除病因治疗外,尚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

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态狭窄、泵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它诱因(如电解质失调、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1)药物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物(阿托品)或碱化剂(克分子乳酸钠或碳酸氢钠)。

(2)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新斯的明、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中医疗法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畴,多由于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内伤七情、气滞血瘀交互作用致心失所养、心脉失畅而引起。中医治疗方法分为药物和针灸及耳穴电针治疗等。

中药治疗

通过分型辨证选用适宜的中药,对于改善上述症状、控制病情有较好的疗效,一般可分下列几型辨治:

一、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神疲自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弱等,证属气血不足、心脉失养,治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可选用归脾丸,此药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茯神、木香、炙甘草、大枣等组成,每 次服1丸,每日3次。其它如人参养荣丸、柏子养心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二、若患者表现为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失眠梦多,头晕耳鸣,面赤咽干,腰酸盗汗,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证属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可选用天王补心丸,此药由生地、元参、天冬、麦冬、当归、丹参、人参、茯苓、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其它如朱砂安神丸、安神补心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三、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少气无力、怔忡,声低息弱,劳累后尤甚,胸中痞闷,入夜为甚,畏寒喜温,甚则肢厥,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缓等,证属心阳不振、气血运行无力、心失所养,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可选用加味生脉饮,此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附子等组成,每次服1支(10毫升),每日~3次。其它如补脑丸、扶正增脉冲剂等也可参考选用。

四、若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时有胸痛,痛如针刺,或向后背、上肢放射痛,唇甲青紫,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有结代等,证属心脉痹阻、心失所养,治宜理气活血、通脉安神。可选用心舒宝,此药由刺五加、丹参、白芍、山楂、郁金等组成,每次服2片,每日~3次。其它如舒心口服液、心可舒片等也可参考选用。

五、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梦易醒,善惊易恐,坐立不安,畏风自汗,情绪不宁,恶闻喧哗吵闹,舌淡,脉细弱等,此属心虚胆怯、扰乱心神,治宜益气养心、镇惊安神。可选用宁志丸,此药由人参、茯苓、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琥珀、石菖蒲、当归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其它如琥珀养心丹、安神定志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针灸耳穴电针疗法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内分泌、心、交感、神门、枕。

配穴:皮质下、小肠、肾,心动过速加耳中,心房颤动加心脏点。

心脏点位置:屏上切迹微前凹陷后下缘。

(二)治法

一般心律失常均取主穴3~4个,酌加1~2个配穴。中强刺激,留针1小时。如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取耳中为主穴,配主穴2~3个,留针30分钟~1小时;心房颤动取心脏点为为穴,加配2~3个其他穴位,留针30分钟,手法应轻,以防晕针。留针期间,均宜行针2~3次。每日治疗1次,重者日可2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70例各类心律失常,平均有效率为58~100%[5,6]。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心、小肠、口、神门、三焦。

(二)治法

每次取3~4穴,先用耳部信息探测仪,在在所选耳穴区探及阳性反应点,然后在77cm之伤湿止痛膏中央放一粒王不留行药籽,贴于耳穴上,按压5分钟致耳部发热。每日按压3~4次,3~4日换贴1次。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为2组。1、心俞、内关;2、厥阴俞、神门。

配穴:早搏加三阴交,心动过速加足三里,心动过缓加素{1},房颤加膻中、曲池。

(二)治法

主穴每次组,据症加取配穴。患者取卧位,背俞穴应在穴之外方2分处呈45进针,斜刺向脊柱,深1~1.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前胸放射,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刺激3~5分钟起针;四肢及胸部穴位,深刺,予以中强刺激,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5分钟运针1次。如为心动过缓,留针5~10分钟。每日~2次。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组。 1、鱼腰;2、内关;3、迎香。

鱼腰穴位置: 眉的中心。

(二)治法

病人静卧,接心电监护仪。上述三组穴位任选一组,均取双侧。迎香穴用2寸针向外下沿鼻唇沟斜刺1.5寸,提插捻转数次,以后每隔2分钟提插捻转数次;内关穴快速进针,给予中、强度刺激。上述2组留针20分钟。鱼腰穴用1.5寸针平刺入皮下0.5寸,得气后留针3分钟,中间行针1次,呈中度刺激。如无效改用药物治疗。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内关、间使、郄门、三阴交。

配穴:足三里、心俞、膻中、肾俞。

(二)治法

主穴交替选用,每次穴,效果不显加取配穴。进针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每分钟120次,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通电15~30分钟。每日~2次。

预防保健

完全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

(1)预防诱发因素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4)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预后

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包括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大多预后良好;但QT延长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过早搏动,易演变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预后不佳;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且心室率很快时,除易引起严重血流动力改变外,还有演变为心室颤动的可能,但大多可经直流电复律和药物治疗控制发作,因而预后尚好。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率极度缓慢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主节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可迅速导致循环功能障碍而立即威胁病人的生命。房室结内阻滞与双束支(三分支)阻滞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有显著差别,前者预后较好而后者预后恶劣。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如本身不引起明显血流动力障碍,又不易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的,预后一般尚好,但如基础心脏病严重,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肌缺血者,预后一般较差。

结语:治疗方法因人而异,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大家引起重视就好。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哪些


心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它可以将血液输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所以保护心脏对于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它也会感染一些疾病,出现一些异常的状态,比如心律失常。那么心率失常的原因有哪些?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吧。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等词的含义偏重于表示节律的失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更为确切和恰当。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

心律失常的病因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它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将其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现在以第一种分法做简单概述:

冲动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律不齐;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冲动传导异常

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病理性: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的表现

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心律失常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对它的治疗也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发病机理,目前有通过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西药增加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有通过心脏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的。某些情况下,采用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方法,也能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来缓解心律失常。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近50余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大多数学者同意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

(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

2)ⅠB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 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

(2)Ⅱ类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因阻断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

(3)Ⅲ类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

属此类的有胺碘酮。

(4)Ⅳ类钙拮抗药

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内流,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心律失常的预防

1.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2.居住环境力求清幽,避免喧闹,庭院、阳台多种花草,有利于怡养性情;

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节制房事,预防感冒;

4.尽力保持标准体重,勿贪饮食,因为发胖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

5.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因为寒冷、闷热的天气,以及对疾病影响较大的节气,如立春、夏至、立冬、冬至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应提前做好防护,分别采取保暖,通风、降温等措施;

6.饮食以易消化、清谈、营养丰富、少食多餐、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清洁卫生、冷热合适、定时定量为原则,心律失常病人禁忌浓茶、咖啡、香烟、烈酒、煎炸及过咸、过甜、过黏食品,少食细粮、松花蛋、动物内脏,兼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量;

7.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同心律失常发生关系密切,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正常心态,七情和合;

8.病人除日常口服药外,还应备有医生开具的应急药品,如心得安、速效救心丸、心痛定、阿托品等。

结语:通过小编上文对于心律失常相关知识的介绍,我们能够从中了解到心率市场的病因和症状,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对这种症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运动,生活也要规律,那样也可以对心律失常进行预防。

窦性心律失常


说起心脏疾病,很多人都感觉只有中老年朋友才容易患上心脏性的疾病,其实对于儿童来说,一样容易受到一些心脏疾病的困扰,比如说窦性心律失常,就是比较容易出现在儿童身上的一种心脏疾病。也正是因为这样,希望各位家长朋友可以对于窦性心律失常有更多的了解。

之所以会出现窦性心律失常的情况,一般和一些药物的影响有比较大的关系,比如说吗啡、洋地黄等,如果是孩子服用了这些药物,则很容易会导致窦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发生,那么,如果是有窦性心律失常的话,临床有何表现呢?

小儿症状较成人为轻,常缺乏主诉,个别年长儿可叙述心悸、胸闷、不适。常于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可与呼吸的周期有关,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窦性心律不齐无临床意义。

心电图特点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性p波;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呼气时减慢,吸气时加快,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律;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秒以上;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基本相同;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无关。

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是祛除诱因,如止痛、控制感染,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必要时可适当予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须注意,窦性心动过速多为生理应激反应所致,故在诱因未祛除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勿大量应用,以防止因此产生的心脏过度抑制。

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在40次/分以上可观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者,如经治疗无效或不能改善者,需安装起搏器,防止发生心功能不全。

对于窦性心律失常的病因以及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本文都针对性的为您做出了介绍,虽然该病对于人体的危害并不是非常的严重,但是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确实是存在一定影响的,因此如果是您发现自己孩子有窦性心律失常症状的话,请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

心律失常分型辨治


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引起的心跳节律或频率的改变,病人常表现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头痛、耳鸣、健忘、乏力等症状。中医归属为“心悸”或“怔忡”,临床上分型辨治,可获良效。


心脾两虚:

心悸气短,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眩晕健忘,睡眠不安,思虑劳心则甚。唇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选归脾汤:当归、龙眼肉、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酸枣仁、茯神、远志、木香。


心虚胆怯:

心悸,善惊易恐慌,坐卧不安,少寐多梦易醒,烦躁。舌苔薄白,脉动数或虚弦。治宜镇惊定志安神,方选安神定志丸加味:龙齿、茯苓、茯神、党参、远志、石菖蒲、琥珀、磁石、五味子等。


气阴两虚:

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口干耳鸣,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舌淡或淡红,苔少,脉细。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安神,方选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朱砂等。


阴虚火旺:

心悸不宁,烦燥少寐,头晕目眩,口燥咽干,或口舌糜烂,五心烦热,盗汗,腰酸稀软。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选朱砂、黄连、生地黄、当归、炙甘草、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牡丹皮等。


心阳不振:

心悸不安,动则益甚,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畏寒喜暖,自汗。舌淡白,脉沉细而数或虚弱。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可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人参、附子、红花等。


饮凌心:


心悸眩晕,喘促难卧,胸闷脘痞,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淡,苔白滑,脉弦滑。治宜振奋心阳,化气行水,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味:桂枝、茯苓、炙甘草、白术、陈皮、附子、黄芪、葶苈子、红花、生姜等。


气滞血瘀: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或见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桃仁红花煎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青皮、生地黄、当归、桂枝、甘草等。


痰火扰心: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郁热,烦躁不安,痰多泛恶,失眠多梦,口干苦,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半夏、陈皮、生姜、竹茹、枳实、甘草、全瓜蒌、苦参、黄芩、龙骨、牡蛎等。



心律失常危险吗


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很多人对这种病症不是特别的重视,往往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对于身体的健康危害是比较大的,心律失常首先会引起血液循环变差,这时候会引起胸闷无力的症状,比较严重的会导致心动过缓,这也是猝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说对于心律失常一定要警惕,及时治疗和调养。

心律失常危险吗

1、心律失常可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百分之三十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2、心律失常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症(又称慢-快综合症)

3、心律失常可导致瘁死:发生瘁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4、心律失常对人体的危害是根据心律失常的性质决定的,心律失常是心脏的频率、节律发生异常,指心脏激动的起源部位,激动的传导时间,传导的顺序的异常就叫做心律失常。一般室上性的心律失常,没有快速室律,一般来说是没有致命性的危害的。通常所说的恶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室性的快速的对血液动力学有很大影响的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室扑等这些情况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现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近50余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大多数学者同意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1)Ⅰ类 即钠通道阻滞药。1)ⅠA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2)ⅠB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3)ⅠC类 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普罗帕酮等药。(2)Ⅱ类 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3)Ⅲ类 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属此类的有胺碘酮。(4)Ⅳ类 即钙通道阻滞剂。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内流,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

山黄丹参饮治心律失常


心脏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然而,它也是容易生病的器官。心律失常就是心脏生病的症状,这里小编介绍一个中医偏方给大家,偏方名字叫做山黄丹参饮。山黄丹参饮的功能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是很好的,来看山黄丹参饮的用法!

功能主治

益气温阳,活血复脉,提高脉率。主治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冠心病,各类心肌炎或心肌病导致的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尤为窦房结供血不足或窦房结动脉血栓形成者更为适宜。可以加速传导,提高脉率,改善虚寒症候。

处方组成

仙灵脾18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丹参30克,炙甘草15克,檀香6克,瓜萎皮、薤白各15克。

用法用量

文火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30天为1疗程。

加减

胸闷两胁胀痛者,加柴胡12克、元胡15克;失眠者,加炒枣仁15克、百合30克;头昏耳鸣者,加枸杞子15克、菊花12克;双下肢浮肿、少尿者,加车前草30克、葫芦壳30克;纳食不佳者,加焦山仙各12克、炒莱菔子20克。

病例验证

陈某,男,45岁。因阵发性眩晕伴心悸胸闷两年余,平素常感疲乏无力,畏寒肢冷,夜间多有失眠。曾就诊西医,用过阿托品、麻黄素、潘生丁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求治于中医,处方用仙黄丹参饮加百合30克,14剂。服14剂后心率开始增快,心率增至50~58次/分。原方改仙灵脾21克、桂枝15克,再服十四剂诸症消失。随访3月,未见复发。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病因

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结语:能治疗心率失常的偏方山黄丹参饮,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山黄丹参饮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了。心律失常是很危险的情况,许多老人会突然发生这个症状,身边的人一定要谨慎处理。不能太慌张,否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心律失常包括很多种类型,但是心律失常的患者非常痛苦,需要长时间用药维持才能缓解,心律失常的诱发病因包括很多,首先大家应该要注意,相对应比较复杂的需要根据病情的症状选择合适用药,因为私自用药会导致心律失常加重,还有可能会引起并发症。

用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项:

1.祛除诱因 消除各种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有心律失常者应避免吸烟、饮酒,不要饮浓茶和咖啡;如果心律失常是药物引起的,要停用该药物。

2.治疗病因 治疗病因是根治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窦性心动过速也就得到了矫正;冠心病心肌缺血介导的心律失常,解除了动脉的狭窄,心肌得到正常的血液灌注,心律失常就会随之消失。房室折返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阻断了引起折返的多余通道,心动过速就会得以终止。

3.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1)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药物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药物的应用以口服为主,急性发作则采用静脉或气雾用药。外用药物应用较少。由于心律失常机制复杂而多样,许多因素还不很清楚,所以临床用药有一定难度。一般原则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选择作用针对性强,疗效明显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2)电学治疗:心律失常的电学治疗近年来发展很快,既有紧急情况下的电复律,也有根治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主要有:

①电复律(同步或非同步):包括最常用的体外电复律、外科应用的经胸心外膜电复律、经食管电复律、电生理检查时的心腔内电复律和ICD等。

②电刺激法:是一种经食管或心腔内快速刺激而终止心律失常的方法。

③起搏治疗:已经从单纯治疗心动过缓,向治疗心动过速领域发展。

④导管消融:该法发展较快,治疗的范畴和适应证不断扩展,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3)机械治疗:比如刺激迷走神经、压迫眼球、刺激咽部等。

(4)手术治疗:包括旁路或慢通道切断、长QT时的交感神经节切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手术治疗等。

心律失常的偏方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偏方一

枣仁粳米粥

组成:酸枣仁15克,粳米100克。

用法:酸枣仁炒黄研成细末。将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面,空腹食用。每日1~2次,1周为1个疗程,可连服数个疗程。

功效:养心安神,滋阴敛汗。

偏方二

莲子粳米粥

组成:莲子30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煮莲子如泥,再人粳米煮作粥,空腹食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

偏方三

万年青茶

组成:万年青25克,红糖适量。

用法:将万年青加水150毫升,煎至50毫升,滤出汁。反复两次。将二汁混合,加人红糖,1日内分3次服完。每日1剂,连用1周。

预防

1.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2.居住环境力求清幽,避免喧闹,庭院、阳台多种花草,有利于怡养性情;

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节制房事,预防感冒;

4.尽力保持标准体重,勿贪饮食,因为发胖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

5.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因为寒冷、闷热的天气,以及对疾病影响较大的节气,如立春、夏至、立冬、冬至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应提前做好防护,分别采取保暖,通风、降温等措施;

治疗心律失常验方


治疗心律失常验方

1、治疗心律失常验方

女贞子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主治心律失常、阴虚内热、头晕、眼花、耳鸣等。

【处方组成】女贞子250克。

【用法用量】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900毫升。每次取30毫升,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或每日用药25克,加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分3次服。

【病例验证】用女贞子治疗心律失常43例。治疗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1周,服用女贞子1个疗程(4周)。总有效率76%。其中显效19例(心律失常消失),有效15例,无效9例。病程不到1年者,总有效率84.3%;1~5年者为81.2%,超过5年者为52.1%。

皂角粉

【功能主治】主治心律失常。

【处方组成】生皂角0.3克。

【用法用量】将药研成细粉,吹少许入鼻中,取喷嚏。

2、心律失常的病因

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3、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心律失常常规西医治疗

1、非药物的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电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或激光消融以及手术治疗。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摒住气等。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亦用于治疗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通过程序控制的单个或连续快速电刺激中止折返形成。直流电复律和电除颤分别用于终止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颤动,用高压直流电短暂经胸壁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心脏,使正常和异常起搏点同时除极,恢复窦房结的最高起搏点。

2、最近对严重而顽固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反复发作的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伴显着循环障碍、心源性猝死复苏存活者或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室率极快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主张经临床电生理测试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后,静脉内或口服抗心律失常药,根据药物抑制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判断其疗效而制定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怎么护理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心律失常中医可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心律失常就是心脏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每天忙碌的工作,压力过大很多原因都会导致人的心律失常,常见的症状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头痛、耳鸣、健忘、乏力等,大家一定要注意。

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十分不利的。在中医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也在不断地完善,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气滞血瘀: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或见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桃仁红花煎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青皮、生地黄、当归、桂枝、甘草;中成药有血府逐瘀胶囊等。

气阴两虚:

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口干耳鸣,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舌淡或淡红,苔少,脉细。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安神,方选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朱砂;中成药有天王补心丸、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

心脾两虚:

心悸气短,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眩晕健忘,睡眠不安,思虑劳心则甚。唇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选归脾汤:当归、龙眼肉、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酸枣仁、茯神、远志、木香;中成药有归脾丸、养血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

水饮凌心:

心悸眩晕,喘促难卧,胸闷脘痞,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淡,苔白滑,脉弦滑。治宜振奋心阳,化气行水,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味:桂枝、茯苓、炙甘草、白术、陈皮、附子、黄芪、葶苈子、红花、生姜;成药有芪苈强心胶囊等。

阴虚火旺:

心悸不宁,烦燥少寐,头晕目眩,口燥咽干,或口舌糜烂,五心烦热,盗汗,腰酸稀软。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选朱砂安神丸合知柏地黄丸化裁:朱砂、黄连、生地黄、当归、炙甘草、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牡丹皮;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知柏地黄丸等。

温馨提示:以上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一些治疗方法,当然了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治疗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学习一些,对身体有帮助,一定要对症下药,不要乱吃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中药太子参


太子参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滋补品,我们可以通过食用太子参来达到保健的效果,同时还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更好的保健我们的身体。太子参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Fe、Cu、Zn等物质,人们在生活中可以适当的食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药太子参主要有哪些功效?

太子参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多糖以及磷脂类成也能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太子参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直接食用,泡酒以及人参茶都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选择。

中药太子参?太子参含有磷脂类成分,其组分主要为溶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及磷脂酸等。太子参中含有棕榈酸,亚油酸,山嵛酸,2—比咯甲酸二十四碳酸,十八碳酸,琥珀酸。太子参中挥发油中已得的主要成分有吡咯,糠醛,糠醇,1-甲基-3丙基苯,2-甲基-吡咯,4-丁基-3-甲氧基-环己二烯1-酮,4-丁基-3-甲氧基- 2-环二烯1-酮,2-甲氧基-6-(1-丙烯基)-酚,2-甲氧基-4-(1-丙烯基)-酚,2-环己烯1-醇-苯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特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化合物,其中以糠醇含量最高。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太子参配黄芪,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1、太子参治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2、太子参治病后虚热。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中药太子参的介绍,希望能够给您带去一定的帮助。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了解太子参,更加合理的利用,更好的为我们的身体服务。太子参具有滋补的效果,但是在进补的时候需要适量,不可进补过量,以免对身体不好。

黄芪太子参治心律失常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