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穴 > 导航 > 脚上的养生大穴

臑俞穴治疗肩臂疾患的大穴

春季养生穴。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臑俞穴治疗肩臂疾患的大穴》,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今天介绍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共三十八穴)——臑俞穴。

定位取穴: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左右各一。

主治功效:

此穴具有舒筋活络,化痰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臂疼痛,瘰疬,肩周炎,上肢瘫痪,臂外展无力,颈项强痛,肩背痛,臂酸无力,肩关节周围炎,肩肿,肩臂酸痛无力,不可举臂,颈项瘰疬,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等。

适宜疗法:

1、直刺或斜刺0.5~1.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可扩散至肩部。

2、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特别提示:

1、臑俞穴为手太阳小肠经、阳维脉和阳跷脉的交会穴,兼治阳跷、阳维之病,有舒筋利节之功。

2、臑俞穴配肩髃穴、肩贞穴、肩髎穴、外关穴治肩周炎。臑俞穴配肩髃穴、肩贞穴、肩髎穴、外关穴、曲池穴,治上肢瘫痪。臑俞穴配肩髃穴、臂臑穴、养老穴治肩臂疼不举。臑俞穴配臂臑穴,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臂酸痛。

yS630.Com相关推荐

拇指点颈臂穴可以治疗手麻


导读:拇指点颈臂穴可以治疗手麻,那么颈臂穴在哪里?如何点按颈臂穴治疗手麻?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颈臂穴吧。

点按颈臂穴治疗手麻

手臂麻木,30岁以上妇女为多见。原因多半是在育产期喂育婴儿时脱钙、缺钙或者是产妇身虚体弱,手臂感受了外界风、寒、湿之邪堵塞经络所致。

手臂麻木,时而有针刺样痛,时而有胳膊僵硬、运动不灵活的症状,但手的捏握力均不减退。一般为两侧同病,亦有轻重之分,遇水着凉或劳动后麻木加剧,夜里比白天重,以致影响睡眠和工作。采用拇指点颈臂穴来治疗本病,疗效很好。

颈臂穴位于锁骨上凹,在锁骨内1/3与外2/3交界处向上一寸为颈臂穴,前胸缺盆穴的外上方。点按颈臂穴治疗手麻操作方法如下:

1、点按法

医生站在病人对面,病人取坐位。如右手麻,则医生把左手放在病人的右肩头,以拇指按患侧的颈臂穴,并轻轻向深部作点按,逐渐加重,稍加滑动,直到病人有酸或麻电感通至手指尖为止。

2、指拨法

医生站在病人背后,病人取坐位。如右手麻,则医生把右手放在病人的右肩头,以食指按于患侧的颈臂穴,轻轻用扣力作向下、向外方向拨动,直到病人有酸或麻电感通至手指尖为止。

只要不是颈椎病或骨质增生引起的手臂麻木,用大拇指点压颈臂穴均有疗效。坚持治一周左右,就可以看到疗效哦。

颈臂穴在哪里

颈臂穴,在锁骨内1/3与外2/3交点向上1寸,当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处。

颈臂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颈臂穴属经外奇穴,由近代人所创。据考证,颈臂穴最早见于《芒针疗法》,因其深部有臂丛神经根,故曾以此定名为臂丛穴。

取穴方法

仰卧位去枕,于锁骨上窝中央至锁骨内侧端之中点处取穴。

穴位解剖

有锁骨上神经前支,深部在前斜角肌外缘稍内处,正当臂丛神经根,并有颈浅及颈横动、静脉的分支。

功用

舒筋活络。

主治

上肢瘫痪、麻木、肩臂风湿痛等。

操作方法

直刺0.5-1寸,勿向下深刺,免伤肺尖。本穴一般不灸。

以上就是颈臂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俞穴


穴位早在我国古代就有研究,医学诊断需要通过穴位来观察,治疗。人体穴位究竟是怎么由来的?如何命名这些穴位?下面一起和小编了解俞穴的相关知识吧!

郄穴

郄(同郄Xi),含有孔窍或缝隙的意义。郄穴是指体内气血聚会于某些空隙处的重要穴位。其中除十二正经外,奇经中的阴跷、阳跷脉和阴维、阳维脉都有郄穴,一般多用于内脏急性痛症,其名称是:肝--中都小肠--养老心--阴郄大肠--温溜脾--地机膀恍--金门肺--孔最三焦--会宗肾--水泉阳跷--跗阳心包--郄门阴跷--交信胆--外丘阳维--阳交胃--梁丘阴维--筑宾

髎(窌)

指在骨节之间部位的统称。有些穴位名称,也是根据这种解剖特点予以命名的。

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

即以痛为俞,取穴的部位不是按照经络、经穴的位置,而是根据局部症状(疼痛及其它异常)的发生或被发现的部位进行针灸等治疗,如那里有病痛就在那里取穴,也就是患病局部的体表刺激点。(见《千金要》方卷二十九)。

八风穴

位于足背部,五个足趾间歧骨部中央,趾蹼边缘上,每侧四穴,左右共八穴,主治足部疼痛、麻木、红肿等症。

八会穴(会穴)

是古人概括了八个和全身某些生理机能有关的重要穴位,根据其不同的作用而命名的,其中包括:气会--擅中穴血会--隔俞穴骨会--大抒穴筋会--阳陵泉穴髓会--绝骨穴(即悬钟穴)脉会--太渊穴脏会--章门穴腑会--太仓穴(即中脘穴)

八邪穴

位于手背部、五个手指间的歧骨部中央,由拇指到小指依次叫做大都穴、上都穴、中都穴和下都穴。每侧四穴,左右共八穴。主治手指疼痛,脉木及头项强痛等症。

背俞

指位于背部脊柱两侧体表和五脏六腑生理、病理反应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反应点(穴位)。它们都是脏腑经气输注的地方。即:心俞、心包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胆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

合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肘关节或膝关节的部位。《体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入为合。」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各处的江河会合流入大海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其名称是:肺--尺泽大肠--曲池心包--曲泽三焦--天井心--少海小肠--小海脾--阴陵泉胃--足三里肝--曲泉胆--阳陵泉肾--阴谷膀胱--委中手脚三阳经合穴:指下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合治内府。」)。足三阳经合穴与五俞穴同(即太阳,委中;少阳,阳陵泉;阳明,足三里),手三阳经穴与五俞穴不同,其名称是:手太阳--下巨虚手少阳--委阳手阳明--上巨虚

华陀夹脊穴

位于背部正中线,两侧离脊椎棘突五分处,有两种取法:自第一颈椎至第四骶椎,各旁开五分左右各二十八穴,共五十六穴;自第一胸椎之下至第五腰椎之下为止,各旁开五分,左右各十七穴。共三十四穴,夹脊穴的临床适应范围较广,主要是调整内脏机能的紊乱,和治疗脊背部的局部症状。

肓之原

肓指心下隔上部位,肓之原是脏腑的原穴之一:指气海穴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肓之原出于脖胦(勃央)」,脖胦即肚脐,这里指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处。指关元穴。

会穴

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相互交会的部位。由于经脉的循行方向并不完全是直线的,而是曲折交错的,所以往往出现经脉交叉或相互邻接的情况,这种交叉和邻接的部位,这就是会穴。全身的会穴根据书籍记载统计约有一百多个。这些会穴因同时有多数经脉分布,所以可兼治数经的疾病。即八会穴的略称,参见该条。

经外奇穴

明代以后的医家按照传统的观念把不见于我国早期医书(《内经》、《甲乙经》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书)中的穴位统称为经外奇穴,实际上这些穴位都是我国历代针灸家不所发现的一些新穴位,近年来,在推广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又陆红发现了很多临床有效的新穴位,称之为新穴。

经穴

指分布在经脉体表循行路线上穴位的总称,其中包括十二正经的经穴和奇经中任、督二脉的经穴(即十四经经穴)。至于奇经中的其它六脉均没有专穴。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腕关节或踝关节附近。《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行为经。」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较大的河水迅速流行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经穴。其名称是:肺--经渠大肠--阳溪心包--间使三焦--支沟心--灵道小肠--阳谷脾--商丘胃--解溪肝--中封胆--阳辅肾--复溜膀胱--昆仑

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少商大肠--商阳心包--中冲三焦--关冲心--少冲小肠--少泽脾--隐白胃--厉兑肝--大敦胆--(足)窍阴肾--涌泉膀胱--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络穴(别络、别)

全身十五脉络各有一个穴位与经脉相联络。其中包括十四经脉发出的十四条络脉的穴位,和由脾脏分出的一条络脉的穴位,共十五个络穴。即:手太阴络(手太阴之别)--列缺穴;手少阴络(手少阴之别)--通里穴;手厥阴络(手心主之别)--内关穴;手太阳络(手太阳之别)--支正穴;手阳明络(手阳明之别)--偏历穴;手少阳络(手少阳之别)--外关穴;足太阴络(足太阴之别)--公孙穴;足少阴络(足少阴之别)--大钟穴;足厥阴络(足厥阴之别)--蠡沟穴;足太阳络(足太阳之别)--飞扬穴;足阳明络(足阳明之别)--丰隆穴;足少阳络(足少阳之别)--光明穴;任脉络(任脉之别)--尾翳穴(即鸠尾穴);督脉络(督脉之别)--长强穴;脾之大络--大包穴。

募穴

指位于胸腹部体表和脏腑生理、病理反应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反应点(穴位)。它们都是脏腑经气聚集的地方。即:肺募--中府穴心募--巨厥穴肝募--期门穴脾募--章门穴胆募--京门穴心包募--膻中穴(一作天池)胆募--日月穴胃募--中脘穴小肠募--关元穴三焦募--石门穴大肠募--天枢穴膀胱募--中极穴

荣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足部的远端。《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溜(一作流)为荣。」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刚流出泉源时的细小水流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荣穴,其名称是:肺--鱼际肝--行间心包--劳宫肾--然谷心--少府大肠--二间脾--大都三焦--液门小肠--前谷胆--侠溪胃--内庭膀胱--通谷

十宣穴

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左右手共十个穴。常用于中风、中暑出现昏迷时的急救。

同身寸

针灸取穴的一种长度标准,均用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标志作为测量的单位,主要有四种方法。中指阿身寸:即让患者屈指,取其中指中节两侧横纹头的距离为一寸,进行测量。这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拇指同身寸:即以患者拇指末节的横纹宽度为一寸;目横寸:即患者的目内眦角至外眦角为一寸;夫:就是在第二至五指合并时(即四横指)其横经的最大宽度为一夫(夫是古名,相当于近代取穴时所用的指横径单位)。

五俞穴(五腧穴)

也称五输穴,这是一些位于四肢远端(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常用穴位的总称,其中属于五脏(五条阴经)的穴位各有五个俞穴,即井、荣、俞、经、合共二十五穴。左、右侧共五十穴。叫脏俞五十穴。用于六腑(六条阳经)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即在井、荣、俞、经,合穴之外,又加一个原穴,共三十六穴。左、右侧共七十二穴,叫腑俞七十二穴。这些穴位在临床上大多是此较常用和有效的穴位(《灵枢.本输篇》及《素问.气血论》)。

溪谷

谷和溪均指肢体肌肉之间相互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其中大的缝隙处叮做谷或大谷,相当十二经络循行的部位,小的凹陷处叫做溪或小溪相当全身三百六十五个经穴的部位。如《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又:「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素问.五藏生成篇》:「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

穴(穴位,穴道,气穴)

是经络气血在身体表面聚集、输注或通过的重点部位。它可以通过经络联系对身体内部脏腑的生理或病理变化产生一定的反应,也可以接受周围环境的各种剌激(如针、灸、按摩、指针、电针等)以达到调整体内机能的目的,从而获得治疗的效果。

俞穴

也叫腧穴或输穴。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别名。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注为俞」。也就是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逐渐淮集输注到更大的水渠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又称十二俞穴,其名称是:肺--太渊大肠--三间心包--大陵三焦--中渚(音煮)心--神门小肠--后溪脾--太白胃--陷谷肝--太冲胆--(足)临泣肾--太溪膀胱--束骨

原穴

五俞穴的一种。其中在手、足三阳经方面每经均有一个原穴(共六个)。其位置在腕或踝关节附近。《针灸聚英》:「所过为原。」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渠中的水流,源源不所地流过一样。而手、足三阴经则均是以本经的俞穴代替原穴(共六个,也称原穴),连同阳经的原穴,合称十二原穴。其名称是:肺--太渊心包--大陵心--神门脾--太白肝--太冲肾--太溪(按:以上六穴本是六阴经的俞穴,均用以代替原穴)。大肠--合谷三焦--阳池小肠--腕骨胃--冲阳胆--丘墟膀胱--京骨

结语: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知道人体穴位有几十种,遍布在人体经络,人体正常的活动也依托穴位。还不了解的朋友们赶快来学习自己身体的穴位特点吧!

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解,以及取穴方法


脾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治疗脘腹胀痛、胃出血、消化不良、贫血、月经不调、肾炎等作用。

穴位位置

脾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方法

在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左右旁开两指宽处。取穴时,采用俯卧位取穴。

解剖位置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11肋间和肋下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肌支。

功能作用

1、缓解治疗消化性溃疡、脘腹胀痛、胃下垂、胃炎、胃出血、消化不良、泄泻、痢疾、肝炎等。

2、缓解治疗胸胁支满、呕吐噎膈、便血、带下、糖尿病、贫血、月经不调、肾炎等。

肩袖损伤的治疗


1.什么是肩袖?

肩袖是肩关节周围四块重要肌肉的统称。这四块肌肉分别为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这四块肌肉主要的作用在于支配肩关节进行各个方向的运动。

2.什么叫肩袖损伤?

所谓肩袖损伤是指肩袖肌腱的撕裂。肌腱,就是肌肉与骨骼相连的部分。人年轻时,肌腱的质量好,韧性足,很难撕裂。但到了年纪大时,肌腱质量迅速下降,而且由于常年使用而与周围骨骼发生磨损,因此很容易出现肌腱的撕裂。较年轻的病人也可能在明显的外伤后导致肌腱断裂,从而出现上肢上举无力的表现。

3.肩袖损伤会有哪些症状?

肩袖损伤最典型的表现主要为两个方面:肩关节疼痛以及肩关节无力。有些病人在睡觉时会因为肩关节疼痛而疼醒。如果以力弱为最显著表现的,病人可感到患肢无力,自己难以抬起受伤侧的上肢。但用好手可以将坏手托起。

4.肩袖损伤如何诊断?

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有经验的大夫只要检查一下病人的上肢活动情况,就可以有初步的印象,判断病人是否可能存在肩袖损伤。但是如果要确诊往往还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5.肩袖损伤如何治疗?

由于肌腱已撕裂,而且由于肌腱本身有弹性,撕裂后往往有明显的回缩,因此诸如打针吃药这样的保守治疗方法对于肩袖损伤难以奏效。治疗一般需要手术将撕裂的肌腱缝回到骨头上。

6.肩袖损伤的手术有哪些方法?

早先的手术往往需要做较大的切口打开关节修补肌腱。现在由于关节镜技术日益成熟,这类手术可在镜下进行,大大减小了对病人的创伤,使其能较快的回复肩关节功能。

五十肩的症状及治疗


五十肩的症状及治疗

1、五十肩的症状及治疗

1.1、五十肩的症状

1.1.1、怕冷压痛疼痛

疼痛是五十肩经常会有的症状表现,表现为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等压痛点。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患者肩怕冷,肩部不敢吹风。

1.1.2、功能方面障碍

肩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动作困难,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肌肉痉挛与萎缩等情形在五十肩患者不同阶段也会有的情形。

1.2、五十肩的治疗

五十肩病发后会因为疼痛限制患者的活动,接下来又因为不运动而更容易进一步发生粘黏,除非患者能忍小痛、持续地、和缓而进阶地往各个方向运动 (内收、外放、前屈、旋转和扩展)。所以,五十肩的治疗基本上只有一个塬则,就是在疼痛可以忍受的范围下,仅可能地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消炎止痛药物可以减少病患的疼痛,而增加病患做关节运动的能力。

2、五十肩膀疼痛之肩部原因

2.1、患肩周炎的病人他们大多的年龄都才40岁以上,并且都会出现各种程度的软组织行病变的情况。还会表现出对各种外力的承受的能力减弱,身体的机能开始出现衰退。

2.2、患有肩周炎的病人,他们大多数在日常生活中都从事过度劳累的工作,并且在工作的时候都会因为姿势不良导致产生慢性肩部疾病,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出现五十肩膀疼痛的情况了。

3、五十肩分四个大类

3.1、肩周滑液囊病变

包括滑囊的渗出性炎症、粘连、闭塞及钙质沉积等病理变化,可累及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滑囊等。

3.2、盂肱关节腔病变

冻结肩或继发性粘连性关节挛缩症,早期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渗出,晚期出现关节腔粘连、容量缩小。

3.3、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变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腱鞘炎、冈上肌腱炎(疼痛弧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断裂及部分断裂、撞击综合征等。

3.4、其他肩周围病变

如喙突炎、肩纤维组织炎、肩胛上神经卡压征、肩锁关节病变等。

五十肩是什么意思

五十肩是常见病,多发于40至60岁的人群,大部分是妇女。患者容易发生无法穿衣、梳头、扣背扣等功能性损害的现象。致病原因很多,除肌腱炎、肌腱退化、骨折外,还有许多现象发生原因不明。

五十肩发病的过程可分为疼痛期(急性期)、结冻期(沾黏起始期)、解冻期(缓解期)等三个时期。在疼痛期,即使夜间睡觉也会酸痛,甚至会在半夜痛醒。结冻期时疼痛虽然下降,但肩部关节活动度受限增大,以上抬及外旋、手往身后拉时最为明显。解冻期时,疼痛又继续下降,肩关节活动度逐渐增加,功能活动也逐渐恢复。整个五十肩的愈合时间从一年到最长三年,而物理治疗的介入可以缩短愈合时间及减少并发症,诸如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动作神经控制模式改变或减缓软组织老化及纤维化等。

五十肩如何运动好

1、第一招

1.1、放一个直径10厘米的毛巾卷于患侧腋下。

1.2、用健康手捉住患侧前臂,往身体方向拉。

1.3、维持30秒,重复10次,每天3次。

2、第二招

2.1、身体站立,距离门约5厘米,双手平举,依靠门边。

2.2、身体微微往前倾,直到胸前感到微酸。

2.3、维持30秒,重复10次,每天3次。

3、第三招

3.1、身体站立,两肩放松。

3.2、缓慢旋转肩部,由顺时针开始,重复20次。

3.3、再换逆时针方向,重复20次。

3.4、每天做三次。

肩内陵穴在什么经络上


肩内陵穴在什么经络上

1、肩内陵穴在什么经络上

肩内陵穴,又名肩前穴,该穴位于肩关节内侧喙突处。垂臂,在肩前腋前纹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取穴。 主治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病,臂痛,上肢瘫痪。临床应用,杨永璇临诊时按脉察舌,辨证论治,根据病情需要,以针、灸、拔火罐为主要治疗手段,兼用汤药丸散,膏滋药酒,药熨熏洗,外敷搽擦等多种治疗方法,针药并用,刺罐结合,内外同治,疗效卓着,贫病患者,义诊给药。故以医技多样,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廉洁,着称于世。

2、阴陵泉穴的位置

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陵泉的准确位置在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这根骨头是大腿的胫骨,顺着胫骨的下房合 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个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地房,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太阴脾经的合穴,就是小腿内侧,从膝关节往下摸,那个凹陷就是。

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内下的凹陷中,左右各一个,用手在胫骨也就是左右腿的内侧有一个高高的突起就是胫骨内侧髁,慢慢往后下按压,就会找到这个穴位。经常按压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的。

3、肩井穴的作用

治疗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缓解治疗肩背痛、颈项痛、落枕、牙痛、乳痈、乳腺炎、肩周炎、肩软组织损伤、上肢痛、难产、半身不遂、胞衣不下、肺炎、扁桃体炎、瘫痪、四肢厥冷、中风不语、诸虚百损等,提高性功能。

经络养生的秘密

外眼角,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效用,此为胆经上穴丝竹穴,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鼻翼两侧,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效用,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其实是按压了迎香穴,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善。肩窝,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效用,用力按压肩窝处的肩井穴,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能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 等身体不适。对面部痤疮、酒渣鼻、皮肤虚浮等症有较好疗效。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

曲肘外侧凹陷处,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效用,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可改善枯暗无泽的肤色,使皮肤恢复润泽,对皮肤过敏和暗疮,湿疹有一定的作用。女性患贫血症状者经常按摩此处更是好处良多。

经络穴位的注意事项

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中医手法有十种,现在只提了两种。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比如采用揪和拍,肯定是虚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经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

臑俞穴治疗肩臂疾患的大穴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