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春天养生 > 导航 > 养生从开始

从春天开始就做好皮肤防晒功课

春天养生。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有没有更好的四季养生方法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从春天开始就做好皮肤防晒功课”,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天,猫了一冬的人们纷纷到户外活动,踏青春游,享受明媚的春光。不过,春天的阳光虽然温暖,紫外线也是一天比一天强,防晒已经刻不容缓。本周,本刊邀请了京华健康顾问、北大医院皮肤科杨淑霞副主任医师,为市民提示春季的护肤秘诀,并回答读者提问。

春季最好用乳膏、乳剂来保护皮肤,洗脸、洗澡时最好用温水和婴儿皂,涂抹保湿度高、成分简单、温和的护肤品。另外,春天里如果遇到风沙天气,最好别化浓妆、彩妆,否则受到空气中污染物、粉尘的影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

春天时阳光中的紫外线就比较强了,防晒霜可以选择防晒指数在15左右的,防晒霜的涂抹量最好是2mg/cm2。敏感肌肤的成人和儿童应避免选用含有易过敏成分的防晒霜;油性肌肤的人应选择不会生成粉刺的产品。

春季的饮食调理对于保护皮肤也很有好处,当归饮子、白蒺藜、樱桃、小西红柿、大枣,都对滋养皮肤有好处。

春游晒伤可用冷水洗

有的人对于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踏青、春游时防护不当,就会发作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的患者,往往在日晒后几小时或三四天后,皮肤的暴露部分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而且还会感觉到强烈的瘙痒。

要预防日光性皮炎,首要要注意防晒,如外出时涂抹防晒霜。在户外活动后,可以用冷水敷洗暴露部位。其次要避免接触或摄入光感性物质,如化妆品中的香料、磺胺类药物以及某些野菜、水果、光敏类蔬菜(如灰菜、苋菜)等。

指甲有“棱”或为疾病所致

手机尾号0148的读者:我的手指甲以前特好,最近发现有竖道,摸起来还感觉有棱,想咨询专家这是什么病?

杨淑霞:指甲上的竖道医学上一般称之为纵嵴。影响指甲产生纵嵴的因素很多,但大部分纵嵴属于原因不明型。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纵嵴的发生率增加。

如果指甲出现这种改变,首先要考虑是否是某种疾病导致的,如毛囊角化症会使指甲上产生暗红色条纹;血管球瘤患者指甲上也会出现纵嵴,但同时可能伴有疼痛;血液循环差、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指甲上也可能出现纵嵴。另外,皮肤炎症、指甲外伤等也都可能使指甲出现纵嵴。如果排除了上述原因,则问题不大,不需担心。

用洗脸盐洗脸当心起皮疹

手机尾号6214的读者:用洗脸盐洗脸后,皮肤为什么会有一小片不疼不痒的红疹?

杨淑霞:洗脸盐的成分很复杂,含有多种盐类和矿物质。如果每次使用后都会出现皮疹,说明您对其中的某种成分敏感,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建议使用清水洗脸,或者用成分天然的植物洗面奶。

常用舌头舔嘴唇易导致唇炎

手机尾号2554的读者:春天天气比较干燥,我的嘴唇很爱发炎,请问应该怎么保养?

杨淑霞:唇炎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特发的,有些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但生活中发生唇炎最常见的是与气候有一定关系,尤其是气候干燥时,经常用舌头舔嘴唇,更容易导致唇炎。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保持唇部的湿润、避免刺激是关键。可以在嘴唇上涂擦香油或橄榄油;也可以涂擦润唇膏。但敏感皮肤的人要注意,唇膏中的防腐剂或香精有时可加重唇炎,应避免使用含这些成分的唇膏。

扩展阅读

养肝护肝,就从春天开始


中医理论认为,四季之中,春天属木;人体的五脏之中,肝属木,因此,春气通肝,即春季易使肝旺。

但是,刚入春时,人体的阳气生发极易使皮肤腠理疏开,而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又能迅速使皮肤腠理紧闭——忽开忽闭的调节功能一时间来不及转变,肝功能就会受到损伤,进而引起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器官脏腑相应也就会受到干扰甚至受伤,最后各种疾病也就会相应而发。

从“春属木,肝也属木,春季旺肝”的角度来看,春季养肝、护肝刻不容缓。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

中医认为“怒伤肝”,恶劣情绪会产生毒素,毒素的累积就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长此以往,肝受伤就会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春季养肝护肝就应该让自己的心情愉悦:选择喜欢的音乐,让自己的心情愉悦;或者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尽量把胸中的瘀滞之气喊出来;春暖花开的时候,到大自然转一转、走一走,或者安排一次轻松愉快的旅游,都是可以使心情放松、促使肝气舒畅的简单方法。

掌握好作息时间

工作压力大的人,因为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会使身体各器官对血液的需求大大增加,血气的消耗也会相应增大;肝是身体的藏血器官,疲于工作就会受损。这就需要安排好作息时间,主动休息。

主动休息,能够降低体力的消耗,减少体内积存的废物、毒素,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此外,中医讲究“春季养肝,睡眠为先”,所以养肝首先就要睡得香。现代医学证明,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因此,注重科学睡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从而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生活习惯不健康的人也极易损伤肝脏。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经常熬夜、不吃早饭、经常喝酒等,都极易增加肝脏的压力,长时间的压力累积必然会损伤肝脏。因此,按时作息、忌烟酒、多喝水等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春季养肝、护肝所必须要做的。肝健康了,造血功能才能正常,以肝脏为基础的其他脏腑才能更加健康。

春天养生从肝开始


养生导读:春天养生应该从肝开始,肝脏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中医认为春气通于肝,天人相应,故2020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方能预防疾病保健康。

春天养肝注意事项

一、注重锻炼

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或到近郊、风景区去春游。这样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注意饮食

2020春季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韭菜又名起阳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春天常食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此外,葱、蒜也是益肝养阳的佳品。大枣性平味甘,养肝健脾,还可适当吃些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马蹄、黄瓜、蘑菇等,这些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润肝明目。可服一些适时的滋补品,如银耳,能润肺生津,益阴柔肝。要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春天养生从肝开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日常保健,春天养生该注意什么?专家指出春天开始了,养生应该从养肝开始。传统中医学认为,2020春季人的肝气亦开始旺盛,排浊气、畅气血,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重在养肝护肝。

很多人对于养肝护肝的认识就是,一定要吃滋补药品,或者是想当然地认为吃(猪)肝补肝。哈尔滨和平医院专家指出,这样的观念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养肝护肝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具体对待。

一般来讲养肝护肝首先要从行为上进行调养:2020春季踏青、多与自然接触;调整情绪,多和家人朋友交流沟通;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化解不良情绪,舒肝理气。人们常说火大伤肝、怒伤肝、肝火太旺,其实都是在说不良情绪会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_春节哪天开始哪天结束


:眼看都快放假了,很多人都知道要过春节,但却不清楚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么中华五千年,到底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下面为您介绍,看看吧。

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着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做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个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编写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一月一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在当年二月十八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北京政府时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

春节哪天开始哪天结束?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现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春节,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也有地方把过完正月十五,视为春节结束)。

关于春节你需要知道的

最早的春节:相传中国原始社会时就有腊祭之说不得,夏朝建立后,此俗流传下来。《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最早的除夕: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称为除夕。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根据《吕氏春秋》中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病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而最早提到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的《风土记》。

最早的春联:据《宋史》记载:宋灭蜀的前一年,(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主孟槌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被人们公认的第一副春联。

最早的年画:年画的前身叫门画,最早的年画形式是门神,画的是神话传说中神茶、郁垒,也有的在门上画虎或古代勇士像,到了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

最早的贺年片:早在宋代就已出现了赠送贺年片的习俗。据南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里记载,其家藏有北宋元佑年间敬贺正旦的墨迹。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贺正旦就是现在贺年片上印的恭贺新年的意思。

最早的爆竹:春节爆竹之俗始于汉代,当时没有火药纸张,所谓爆竹,是用火烧竹子发出的啪啪声。

最早的压岁钱:据古籍《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压岁钱最早出现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嫔妃们在春节三五结伴做掷钱游戏,宫廷钱库就散些钱给她们。此风在当时宫廷内是很盛行的。

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内容,供参考。

哪天开始贴秋膘


1、一旦立秋,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此称之“秋膘”。

2、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

但下列人不适合贴秋膘:

1、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贴秋膘的记录和习俗

1、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 月令》)。

2、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 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3、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

4、宋代,立秋 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

5、清代在立秋节这 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6、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 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7、在东北,家里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大概与东北人豪爽的性格有关,我们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有意思的是,随着减肥的热潮,女孩子都很珍惜“苦夏”带来的成果,也希望在立秋吃饺子的时候被别人多抢走几个饺子,这预示着减肥成果会一直保持到冬天,不再发福。

8、江南一带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立秋吃水果叫“咬秋”。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贴秋膘吃什么

1、莲子百合汤

莲子15克、干百合15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将莲子去芯,与百合同放在砂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至莲子肉烂,再加入鸡蛋、白糖。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可补益脾胃、润肺,宁心安神。

2、雪梨银耳汤

雪梨1只,水发银耳30克,贝母5克,白糖适量。将水发银耳去根、去杂洗净,撕成小片;将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块。将银耳片、雪梨块、贝母、白糖同放在炖皿内上笼蒸30-40分钟,取出,即可装盘食。此汤滋阴清肺、消痰降火。

3、芝麻木耳汤

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与用温水发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锅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点白糖,分几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尤适用于大便干燥者。

4、山药炖牛腩

牛腩500克、山药100克、胡萝卜1根、枸杞子5克、芹菜叶5克、小葱3根、姜5克、料酒10克、食盐5克、水5升。

将胡萝卜和山药切块,牛腩清洗干净,切大块;牛腩放入汤锅中,加入水,放入葱姜和料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转小火炖2个小时;加入胡萝卜和山药块,小火炖半个小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加入枸杞,炖1-3分钟;出锅装碗,撒上适量新鲜洗净的芹菜叶装饰即可。

5、清蒸鲈鱼

鲈鱼1条(约650克)、红椒10克、葱白1段、姜1小块、蒸鱼豉油3汤、匙植物油2汤匙。

鲈鱼去鳞去腮去内脏后洗净沥水,把鱼的尾部片开一点,让鱼趴在盘中,放上姜片和葱段(这里用的是葱芯);葱白去芯切成丝,红椒片去瓤切成丝,姜去皮后切成丝;锅里加水烧开后,将鱼盘放入,盖严锅盖,隔水旺火蒸制8分钟左右,熄火后不掀锅盖虚蒸1-2分钟;将蒸好的鱼身上的葱姜去除,倒掉蒸鱼时渗出的汁水;将切好的葱姜丝和红椒丝铺在鱼身上,淋上蒸鱼豉油,浇上烧至微微冒烟的热油就可以了。

养生从春季开始


春季的到来,正是万物复苏之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据中山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刘勇主任介绍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养生是四季养生之开始,春季体质的养生保健之道非常重要。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适当“春捂”提高身体抵抗力

俗话说“春捂秋冻”,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换装,一旦气温降低,难免身体会措手不及,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此外,春天又是各种病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各种传染病很容易流行。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从古至今,中医就有重视“春捂”的,适当“春捂”养生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患病。因此,在早春,减衣服不要太匆忙,要根据天气的变化,一件一件的减,此外被褥也不应该马上减薄。对于女性来说,穿超短裙要注意保护好关节,平时要穿着袜子注意脚部的保暖。因为脚部有很多穴位是关系到腰部和卵巢子宫的健康。

多多运动防“春困”

古语说“春眠不觉晓”,每到初春时分,想必有不少人变得特别好睡,而且睡醒后精神不佳,总是想睡觉,这就是“春困”现象。春困是因为季节交换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大脑的供氧量则必然就显得不足了,加上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于是出现了“春困”的现象。

“春困”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和方式来解决,首先是早睡早起。其次要加强锻炼,每天起床后坚持到公园、田野进行锻炼,持之以恒可保持精神饱满,神清气爽。再次,要注意平衡饮食,摄取足量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可增强体力,驱除“春困”。

饮食祛湿好保健

春季天气比较潮湿,空气中的湿气很重,不仅空气中潮湿得能拧出水来,我们体内也是湿气十足。中医理论认为,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易克脾土,以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邪内困,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阻遏,经脉血气不畅。因而变得容易疲累,身体容易出现毛病。

因此合理借助“祛湿”食品,也是很有道理的。走在大街小巷,会发现祛湿的凉茶又热卖了起来,不少人都会在这个时候时不时的去买几杯“祛湿茶”。然而,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在饮祛湿茶的时候,也要分清楚自己是“内湿”还是“外湿”。许多市民不分体质,饮用凉茶过多,可能还会导致“外湿”变成“内湿”。

外湿主要是由于外界的天气潮湿,湿邪入侵体内导致的,许多人起初可能是外湿,为了祛湿而饮用了过多的凉茶,或食用了过多的生冷食物,伤了脾胃,导致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滞自然就内生,于是外湿就变成了内湿。分辨内湿和外湿还可以观察舌头:内湿,舌苔淡嫩,边有齿痕;而外湿,舌红,没有齿印。

从春天开始就做好皮肤防晒功课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