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冬季食养生 > 导航 > 中医养生辨证方法

中医养生辨证方法

2019-11-06

中医辨证施食与忌口

中医冬季食养生。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中医辨证施食与忌口》,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俗话说“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这充分说明了忌口的重要性,不少中医文献中都有忌口的记载。但是,目前民间中的忌口可以说是太过于苛刻而且盲目。例如,曾碰到一肿瘤病人前来就诊,因食欲差要求服些开胃的中药。当问及他每天的饮食情况时真让我大吃一惊,他吃得几乎是天天稀饭、酱菜。问他为什么不吃些鸡、鱼、蛋等食物,他说:“家中人说这些都是‘发物’,不能吃”。问:“想不想吃?”他说:“很想吃”。我说:“你胃口很好,不用服药,就吃这些‘发物’,但每次不能多吃”。然后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了饮食宜多样化及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科学忌口的道理。

1.忌口要有科学道理 肿瘤大量消耗人体的营养,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平时单靠稀饭和素食根本满足不了营养的需要,这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均有很大的影响。有人对3000名肿瘤病人调查研究表明,体重没有下降的病人的生存期要比体重下降者长1倍左右。合理的营养与饮食是机体生长发育、修复组织损伤、产生机体抵抗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也是病人得以康复的必要条件。当然患有疾病就需要忌口,如患有感冒就应以清淡饮食为主;患胃肠道疾病就应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很难消化的狗肉、辣椒等有刺激性的食物;肝癌忌食油炸和酒等等。但是,忌口应有科学道理,不能忌得太多,太多了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民间所指的“发物”多指无鳞鱼及虾、蟹、海参、羊肉、牛肉、香椿等一些高蛋质和高营养的食物。那些认为这些“发物”会引起疾病复发或加重疾病的观点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营养学家认为,这些“发物”可刺激机体产生激发反应,使机体免疫力被唤醒,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例如泥鳅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等,是保肝护肝佳品,急、慢性肝炎病人应多食之;海参、海藻、昆布、乌贼鱼等,不仅是常吃的,也是抗癌治疗中常用的药物;香椿具有涩肠止血、燥湿、固精等功效,故适用于便血、痔疮、肠炎、痢疾、妇女赤白带下、遗精等疾病。所以,忌口要科学,根据不同的病种进行,切勿盲目忌口。

2.中医辨证施食与忌口 中医辨证施食也就是饮食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组成部分。中医理论强调治病要“以食为养”,不能“惟药是治”,表明中医对用食物治疗疾病非常重视。中医认为,药物具有寒凉温热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也不例外。食物除了能养身之外,还可以治疗疾病。中药中有许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生姜、葱白、大枣、龙眼、山药、百合、赤小豆等等,药食同源。我们对于那些即可食用又可防治疾病的动植物药称谓“食物中药”。古代医家已采用这种方便群众的食物中药治疗疾病。如唐、孟诜《食疗本草》、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明·汪颖《食物本草》等,都是这方面的专著。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中医饮食疗法同样也是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强调“辨证施食”。辨证施食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病性决定忌口。对病人食物的选择,要根据食物本身的四气五味和归经,结合疾病情况及天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诸多因素实行辨证施食。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根据疾病的寒热属性选择食物或忌口。如病人证候属寒者,一般要禁忌寒性食物,如鸭、芦笋、藕、西瓜、梨、绿豆等;病人证候属热性者,需禁忌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虾、黄鳝、葱、姜、大蒜、辣椒、橘子、荔枝等;病人平素脾肾阳虚容易腹泻者,应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病人肺胃阴虚口干舌红者,切忌辛热香燥食物等等。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忌口,即凡患急慢性疾病就要忌食一切“发物”。

3.服药后忌口 即服药后若进食某些食物会增强某些药物的药性或降低某些药物的功效。例如病人正在服用健脾和胃、温中益气的中药,而饮食却摄取性凉滑肠之类食物就不适宜,就起不到健脾温中、益气和胃的功效。服含荆芥的中药汤剂后应忌鱼、蟹;服有白术的汤剂就要忌桃、李、大蒜;服有土茯苓的汤剂忌蜂蜜;服人参忌萝卡等等。

综上所述,中医忌口是以辨证施食为基础,与民间忌食一切“发物”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只有中医才会有忌食,把民间忌食与中医忌口混同起来,这是对中医忌食的误解。

相关阅读

中医辨证施治 斜视有良方


导读:斜视在医学上属于外肌疾病,其主要症状为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由于斜视的病因比较复杂,现代西医对治疗斜视暂无理想治疗方法。但我国中医对治疗斜视确有不错的疗方,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辨证施治 斜视有良方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学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肝血不足型患者症状可见眼斜、眼睛畏光、口苦、头痛。主穴可选用肝俞、胆俞、太冲、阳陵泉等穴,药方辅助可配合用加味逍遥散,改善体质。

脾胃虚弱型患者,症状可见视物不清、脸色苍白、容易疲倦、身体瘦弱。主穴可选足三里、内关、胃俞、脾俞穴,配合药方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帮助补气健脾。

肾虚型患者,症状可见伴随头晕、容易频尿,主穴可选肝俞、肾俞、胆俞、大肠俞等穴位。

此外,还可用眼部按摩、推拿的手法,达到改善、缓解症状的目的。主要穴位可取睛明、攒竹、百会、丝竹空、印堂、太阳等穴。藉由按、揉等手法,来调节视神经的经络,以恢复及改善斜视所引起的眼睛酸涩、头痛、头晕等症状,有利于斜视的恢复。

唐代补肾壮阳良方二则

◆驿马丸

据宋代的《图经本草》记载有驿马丸,其出处是唐代宫廷,相传唐玄宗曾经常服用,很有效验。驿马丸制作方法为取雀肉和蛇床子熬膏,和药丸服。麻雀肉可以滋补五脏、壮阳益气、益精暖腰,至今中医仍常用麻雀作为食疗滋补的壮阳药物,对男子虚弱阳痿、妇女白带过多治疗效果显著。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归肾、脾经,具有温肾助阳、散寒燥湿、祛风杀虫等功能。对于肾虚体寒、气血不足导致的性功能低下者也有一定的催情作用。不过,身体壮热的青年男性,以及阴虚火旺体质、性功能亢进和患有皮肤疮疡者应该禁用。

◆海马酒

海马性味甘温,入肝、肾二经,有补肾壮阳、调气活血的功效。浸酒饮用,可治疗阳痿、遗精、遗尿、虚喘、难产、症瘕、疖疮肿毒等症。

海马酒制作方法是将海马两只拍碎,放入净瓶中,加入白酒500ml加盖密封。10日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l0ml左右。临床上常用于肾阳虚亏所致的阳痿早泄、腰酸不育及跌打损伤等症,具有良好的补益强壮的功效。阴虚火旺者及孕妇忌饮用。

民间单用鹅不食草验方

治疗百日咳:用鹅不食草500克,煎取汁液500毫升,再加入蔗糖浆500毫升,1-4岁患者儿每次服3-4ml,5-8岁每次服10-20ml。每日3次。

治疗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等。大多数病例用药后头痛、鼻塞等症状消失或减轻。用法:将鹅不食草研成细粉吸入鼻孔,每日数次;或用棉花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鼻,20-30分钟后取出,每日1次。

治疗软组织损伤:(包括跌仆、找伤、挫伤、扭伤等)将鹅不食草适量,研成粉末,成人每次用6-9克(小儿减半),以黄酒(糯米酒)80-240毫升(不饮酒者用酒水各半)、红糖30-60克,同煮,过滤后温服;药渣趁热敷于患部。

治蚊虫叮咬:鲜鹅不食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治鸡眼:先将鸡眼厚皮削平,用鲜鹅不食草捣烂包敷患处,3-5天取下。

治皮肤病方

处方:金银花,没药各50克,加1000毫升水煎至500毫升,冷却备用,用纱布浸取药液,平敷于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3次。

主治:皮肤病,治急性湿疹67例,慢性湿疹急性发作42例,接触性皮炎52例,手癣26例,全部治愈,用药最长者15天

结语: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用眼疲劳,注意保护我们的眼睛,家中灯光尽量选择柔和,不要太刺眼的灯具。

什么是脾虚?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脾虚,是人们身体不健康的一种状态,在生活中,导致脾虚出现的因素是多种的。那么,什么是脾虚?中医如何治脾虚呢?

什么是脾虚?

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内伤咳嗽的症状,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咳嗽在临床上其实是分为许多类型的,其中,内伤咳嗽就是最常见的一大症状。那么,内伤咳嗽的症状都有哪些?该如何治疗呢?

内伤咳嗽的症状:

临床以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也可由外感而诱发。不同的证型咳嗽有不同的特点:有晨起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有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有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者;有咳而声低气怯者,有洪亮有力者;有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有情志抑郁加重者。其次痰的色、质、量、味:有咳而痰少者;有咳而痰多者;有痰白而稀薄者;有痰白质黏者;有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状者;有咯吐血痰者;有脓血相兼者;有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有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味者等。

内伤咳嗽若失治误治,反复病久,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发展成为喘证、肺胀。

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1.痰湿咳嗽

(1)证候咳嗽多痰,痰白而黏,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或进食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脘作闷,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治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3)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法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燥湿化痰;炙麻黄、杏仁、紫菀、款冬花宣肺化痰止咳。

如痰湿较重,痰多,脘闷明显,加橘红、苡仁、杏仁之类,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证属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属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痰滞食阻,而见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苔腻脉滑者,可加莱菔子、苏子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2.痰热咳嗽

(1)证候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

(2)治则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3)主方清金化痰汤加减。常用药:桑白皮、黄芩、栀子、知母清泄肺热;杏仁、贝母、瓜蒌、射干、海蛤壳清肺化痰止咳。痰热壅盛,咳吐脓痰的,加金荞麦、鱼腥草、冬瓜子、石膏、葶苈子等清热化痰排脓。痰热伤津,口干,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芦根清热养阴生津。

3.肝火犯肺

(1)证候咳嗽气逆,咳则连声,甚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胸胁串痛,性急易怒,烦热口苦,咽喉干燥,面红目赤。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2)治则清肝泻肺降气止咳。

(3)主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常用药:青黛、海蛤売、丹皮清肝火化痰,桑白皮、黄芩、地骨皮清泄肺热。火热较盛,咳嗽频作者,可加贝母、枇杷叶等,咳嗽气逆,胸闷不舒,可加旋覆花、枳壳降气平逆;火热伤津,口干,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芦根清热养阴生津。

中医药膳要辨证施膳 这些事项要注意


中医食疗。是从“药食同源”的思想观念出发,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食两用和具保健作用的中药和食物经合理烹饪,制成易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的膳食,用于保健或疾病的辅助治疗。

药膳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营养治疗学、营养卫生学和烹饪学等相关知识,根据药食同源、养医同理,发挥各类食物与药物功效,研究药物与食物结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目的。

药膳是中医食疗的表现形式,将具有不同功用的中药与食物制成膳食,可按中药特点分为养生保健药膳、美容药膳、辅助治疗疾病的药膳和康复药膳四类。

气滞便秘:

表现为大便秘结,暖气频繁,胸胁胀满,腹中胀痛,饮食减少等症状,可选用陈皮、木香、积实、佛手、白萝卜、丁香、刀豆、小茴香等理气之品作为药膳辅料。如油焖枳实萝卜:枳实10g煎汁备用,再将萝卜切块,用猪油煸,加虾米,浇药汁适量,煨至极烂,加葱、姜丝、盐适量即可。

实热便秘:

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等症状,可选用决明子、番泻叶、芦荟等清热泻火通便之品作为药嗒辅料。如决明炖茄子:决明子煎汁备用,茄子油炒后,放人药什及适量佐料炖熟即可。

气虚便秘:

表现为虽有便意。临厕无力排出,用力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神疲倦怠等症状,可选用黄芪、木香、党参、白术、山药、蜂蜜、大枣、白扁豆等补益脾气之品作为药膳辅料。如黄芪苏麻粥:先将黄芪10g、紫苏子50g、火麻仁50g洗净,烘干,打成细末。倒人300ml温水,用力搅匀,待粗粒下沉时,取上层药汁备用、洗净250g粳米。以药汁煮粥。

血虚便秘:

表现为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等证。可选用柏子仁、当归、何首乌、熟地黄、白芍、龙眼肉、大枣等补益精血之品作为药膳辅料。如首乌红枣粥:何首乌50g 。大枣3枚,冰糖35g ,粳米100g。先将何首乌煎汁去渣。与淘干净的粳米、大枣人锅。加水适豪,用旺火烧开,再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阴虚便秘:

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两颧潮红,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症状,可选用黄精、百合、黑芝麻、墨早莲、五竹、桑椹、火麻仁、玄参、麦冬等养阴润燥之品作为药膳辅料。如桑椹芝麻糕:先将60g黑芝麻炒香,桑根30g,产麻仁10g

温馨提示:食补也非常注重药补的剂量搭配与服用方法,进补需因人而异,建议在中医指导下进行进补。

胃气虚的症状,中医辨证施治可用两方法


胃气虚是在不少人身上都存在的一种状况,通常来讲,在人们出现胃气虚后,在其身上也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出来。那么,胃气虚的症状都有哪些?

胃气虚的症状:

胃痛或腹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时痛甚、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手足发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胃脘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缓,食后胀甚,嗳气,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四君子汤:人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4.5克。本方能甘温益气养胃。(2)黄芪建中汤:黄芪30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炙甘草10克、饴糖30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本方能益气、温中、补虚。

2.加减变化:呕恶欲吐或妊娠恶阻者,用基本方(1)加橘皮10克、法半夏10克,以和胃降气;呕吐痰涎清水者,可加吴茱萸、桂枝各10克,以温中降逆。胸脘不舒,痞塞胀满者,加柴胡,升麻各10克,枳实10克,厚朴12克以升清降浊,燥湿除满,或用半夏泻心汤,补泻同施;饮食不香,口淡无味者,应加砂仁10克、建曲15克、鸡内金10克、藿香6克以醒胃运脾。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者,用基本方(2)加良姜15克、香附15克,以温中行气止痛。

(二)外敷药物

1.外用烫熨法:麸皮一两,拌炒生姜渣五钱,炒热后用布包裹,揉熨患处。用于胃虚痞满。

2.暖脐膏 (由沉香、小茴香、乳香、肉桂、麝香等组成)每次1张,微火化开,贴脐腹。适用于胃脘虚痛、寒痛者。

胃痛中医辨证


西医和中医在治病原理和使用药物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西医追求使用手术等外部方式来治疗疾病,而中药更多从内部调养方面,认为只要把人体调养到健康状态,很多疾病都会随之治愈。对于治疗胃病,中医有着不同的辩证方法,那不如来了解一下胃痛在中医方面的辩证思维吧。

胃胀痛是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胃肠病的最常见表现。

古人有“痛则不通”的说法,一般治疗胃胀痛等病症,一般使用行气理气通利的方法,多数能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是在临床上,胃胀痛的病因很多,在具体的治疗上要细审虚实,辨别阴阳,从根本治疗才能取得更佳的疗效

如果平常身体虚弱,胃痛比较缓和的,腹部柔软喜温喜按的,一般跟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有关系,这种属于虚痛,比较适合采用温补的方法,最常用的是使用像黄芪建中汤等方药,中成药有黄芪建中丸;而如果疼痛的部位痞满、僵硬拒按、疼痛比较剧烈的,一般属于实证,比较适合采用行气理气通利的方法,多属于气滞作痛,可以使用像柴胡舒肝散,药物多使用木香、砂仁、乌药、陈皮、厚朴等药品。

临床上也有一些是属于阴虚火旺,胃阴不足,阴液不足不能滋养胃腑导致的隐痛,宜采用养阴和胃的方法,临床多使用沙参、麦冬、玉竹、乌梅、白芍、山楂等药品,以求酸甘化阴,可以使用益胃汤、一贯煎等方药加减;若突然感受寒邪,寒凝中焦导致胃脘冷痛,可以采用良附丸、厚朴温中汤等方药治疗;突然饮食过度,饮食停滞,胃脘胀痛拒按,可以采用莱菔子、神曲、槟榔等药物消食消导治疗,可以使用保和丸等方药。

中医讲辨证论治,根据胃痛的不同证型,要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制剂。

一、寒凝气滞

常见人群:多见于吃了寒凉东西的人,如食用冰激凌、冰镇饮料、冰镇水果等东西之后。

主要表现:胃寒突然发作,喝温水后胃痛会有所缓解。

中成药:良附丸

二、饮食停滞

常见人群:最常见于吃货人群,尤其是自助餐后遗症,见了爱吃的东西就控制不住自己,不把胃填满都对不住自己。

主要表现:胃痛胀满,嗳气算腐,甚至会呕吐出不消化的食物。

中成药:保和丸、加味保和丸、沉香化滞丸、开胃山楂丸

儿童可以吃一些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三、肝胃不和

常见人群:最常见于更年期妇女,平常爱生气,看所有事情都不顺心,肝火一点就着

主要表现:胃部胀痛,胁肋部胀痛,生气的时候胃痛加重,食欲不振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柴胡舒肝丸、疏肝和胃丸、沉香化气丸

鼻塞中医辨证


现在的气温忽高忽低非常不稳定,会导致人们在这个环境下出现一些身体上的变化,比如最近开始鼻塞,多数和鼻炎有关,会引起头痛,嗅觉减退,甚至还会感觉到鼻腔里发胀,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通和调理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平衡的效果,一般都是用中医为主。

鼻炎是以鼻流浊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为特征的病证。

又称鼻渊,脑漏。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通过辨证,多分以下五种证型治疗。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风热袭肺:表现为鼻涕黄浊味臭,鼻塞时不时的发作,嗅觉减退,头额胀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咽干,苔薄黄。

脾经湿热:表现为涕黄浊、量多、味臭,鼻塞重,嗅觉差,鼻窍黏膜红肿,头胀痛,肢体困倦,食少纳呆,脘腹胀满,溲黄赤。舌红,苔黄腻。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胆府郁热:表现为鼻流浊涕,色黄而臭,鼻塞不通,不闻香臭,头昏头胀,咽干口苦,耳鸣目眩,两胁胀痛。舌红,苔黄。

脾气虚弱:表现为涕或白或黄,黏且量多,无臭味,鼻塞重,嗅觉差,鼻窍黏膜淡红肿胀,肢倦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差,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

肺气虚寒:表现为鼻涕量多、黏白无臭味,鼻塞或轻或重,日久不愈,遇风冷加重,自汗恶风,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鼻炎的治疗方法,这里有个区别于西药西医的方法,是中医的纯草本的方子,名字就叫做胡苍子清透法,那么这个方法靠谱吗?有效吗?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胡苍子清透法,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瘪肉;内达肺经而治齁蛤、痰疟,散疮肿;其除翳之功,尤显神妙。"

《四声本草》也对这各方法也解释:"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那么又该如何做呢?做法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有点难,主要还是看个人,具体如下: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胡苍子100克,捣碎,川白芷50克捣碎,还有金银花、辛夷花、甘草、鹅不食草、野菊花、薄荷等草本植物药材各30克,同样要捣碎,可以专门用中医的器具将其捣碎,芝麻油一斤,把它们都放到芝麻油里,寖泡3天3夜,然后放到锅里加热,直到药物变成黑色,捞出药物过滤好了,装瓶备用。

用法:每天用这种油涂抹鼻腔,尽量涂抹的深一些并且是均匀涂抹,还要不能中断,一般7天左右开始见效,15天左右效果明显,连续用药一个月左右鼻塞头痛症状基本消除。药油涂入鼻腔时,应尽量涂进鼻腔深部。

中医辨证施食与忌口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