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 斜视有良方

中医养生运动良方。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辨证施治 斜视有良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导读:斜视在医学上属于外肌疾病,其主要症状为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由于斜视的病因比较复杂,现代西医对治疗斜视暂无理想治疗方法。但我国中医对治疗斜视确有不错的疗方,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辨证施治 斜视有良方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学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肝血不足型患者症状可见眼斜、眼睛畏光、口苦、头痛。主穴可选用肝俞、胆俞、太冲、阳陵泉等穴,药方辅助可配合用加味逍遥散,改善体质。

脾胃虚弱型患者,症状可见视物不清、脸色苍白、容易疲倦、身体瘦弱。主穴可选足三里、内关、胃俞、脾俞穴,配合药方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帮助补气健脾。

肾虚型患者,症状可见伴随头晕、容易频尿,主穴可选肝俞、肾俞、胆俞、大肠俞等穴位。

此外,还可用眼部按摩、推拿的手法,达到改善、缓解症状的目的。主要穴位可取睛明、攒竹、百会、丝竹空、印堂、太阳等穴。藉由按、揉等手法,来调节视神经的经络,以恢复及改善斜视所引起的眼睛酸涩、头痛、头晕等症状,有利于斜视的恢复。

唐代补肾壮阳良方二则

◆驿马丸

据宋代的《图经本草》记载有驿马丸,其出处是唐代宫廷,相传唐玄宗曾经常服用,很有效验。驿马丸制作方法为取雀肉和蛇床子熬膏,和药丸服。麻雀肉可以滋补五脏、壮阳益气、益精暖腰,至今中医仍常用麻雀作为食疗滋补的壮阳药物,对男子虚弱阳痿、妇女白带过多治疗效果显著。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归肾、脾经,具有温肾助阳、散寒燥湿、祛风杀虫等功能。对于肾虚体寒、气血不足导致的性功能低下者也有一定的催情作用。不过,身体壮热的青年男性,以及阴虚火旺体质、性功能亢进和患有皮肤疮疡者应该禁用。

◆海马酒

海马性味甘温,入肝、肾二经,有补肾壮阳、调气活血的功效。浸酒饮用,可治疗阳痿、遗精、遗尿、虚喘、难产、症瘕、疖疮肿毒等症。

海马酒制作方法是将海马两只拍碎,放入净瓶中,加入白酒500ml加盖密封。10日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l0ml左右。临床上常用于肾阳虚亏所致的阳痿早泄、腰酸不育及跌打损伤等症,具有良好的补益强壮的功效。阴虚火旺者及孕妇忌饮用。

民间单用鹅不食草验方

治疗百日咳:用鹅不食草500克,煎取汁液500毫升,再加入蔗糖浆500毫升,1-4岁患者儿每次服3-4ml,5-8岁每次服10-20ml。每日3次。

治疗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等。大多数病例用药后头痛、鼻塞等症状消失或减轻。用法:将鹅不食草研成细粉吸入鼻孔,每日数次;或用棉花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鼻,20-30分钟后取出,每日1次。

治疗软组织损伤:(包括跌仆、找伤、挫伤、扭伤等)将鹅不食草适量,研成粉末,成人每次用6-9克(小儿减半),以黄酒(糯米酒)80-240毫升(不饮酒者用酒水各半)、红糖30-60克,同煮,过滤后温服;药渣趁热敷于患部。

治蚊虫叮咬:鲜鹅不食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治鸡眼:先将鸡眼厚皮削平,用鲜鹅不食草捣烂包敷患处,3-5天取下。

治皮肤病方

处方:金银花,没药各50克,加1000毫升水煎至500毫升,冷却备用,用纱布浸取药液,平敷于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3次。

主治:皮肤病,治急性湿疹67例,慢性湿疹急性发作42例,接触性皮炎52例,手癣26例,全部治愈,用药最长者15天

结语: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用眼疲劳,注意保护我们的眼睛,家中灯光尽量选择柔和,不要太刺眼的灯具。

ys630.COm精选阅读

什么是脾虚?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脾虚,是人们身体不健康的一种状态,在生活中,导致脾虚出现的因素是多种的。那么,什么是脾虚?中医如何治脾虚呢?

什么是脾虚?

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中医辨证施食与忌口


俗话说“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这充分说明了忌口的重要性,不少中医文献中都有忌口的记载。但是,目前民间中的忌口可以说是太过于苛刻而且盲目。例如,曾碰到一肿瘤病人前来就诊,因食欲差要求服些开胃的中药。当问及他每天的饮食情况时真让我大吃一惊,他吃得几乎是天天稀饭、酱菜。问他为什么不吃些鸡、鱼、蛋等食物,他说:“家中人说这些都是‘发物’,不能吃”。问:“想不想吃?”他说:“很想吃”。我说:“你胃口很好,不用服药,就吃这些‘发物’,但每次不能多吃”。然后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了饮食宜多样化及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科学忌口的道理。

1.忌口要有科学道理 肿瘤大量消耗人体的营养,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平时单靠稀饭和素食根本满足不了营养的需要,这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均有很大的影响。有人对3000名肿瘤病人调查研究表明,体重没有下降的病人的生存期要比体重下降者长1倍左右。合理的营养与饮食是机体生长发育、修复组织损伤、产生机体抵抗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也是病人得以康复的必要条件。当然患有疾病就需要忌口,如患有感冒就应以清淡饮食为主;患胃肠道疾病就应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很难消化的狗肉、辣椒等有刺激性的食物;肝癌忌食油炸和酒等等。但是,忌口应有科学道理,不能忌得太多,太多了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民间所指的“发物”多指无鳞鱼及虾、蟹、海参、羊肉、牛肉、香椿等一些高蛋质和高营养的食物。那些认为这些“发物”会引起疾病复发或加重疾病的观点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营养学家认为,这些“发物”可刺激机体产生激发反应,使机体免疫力被唤醒,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例如泥鳅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等,是保肝护肝佳品,急、慢性肝炎病人应多食之;海参、海藻、昆布、乌贼鱼等,不仅是常吃的,也是抗癌治疗中常用的药物;香椿具有涩肠止血、燥湿、固精等功效,故适用于便血、痔疮、肠炎、痢疾、妇女赤白带下、遗精等疾病。所以,忌口要科学,根据不同的病种进行,切勿盲目忌口。

2.中医辨证施食与忌口 中医辨证施食也就是饮食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组成部分。中医理论强调治病要“以食为养”,不能“惟药是治”,表明中医对用食物治疗疾病非常重视。中医认为,药物具有寒凉温热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也不例外。食物除了能养身之外,还可以治疗疾病。中药中有许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生姜、葱白、大枣、龙眼、山药、百合、赤小豆等等,药食同源。我们对于那些即可食用又可防治疾病的动植物药称谓“食物中药”。古代医家已采用这种方便群众的食物中药治疗疾病。如唐、孟诜《食疗本草》、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明·汪颖《食物本草》等,都是这方面的专著。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中医饮食疗法同样也是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强调“辨证施食”。辨证施食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病性决定忌口。对病人食物的选择,要根据食物本身的四气五味和归经,结合疾病情况及天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诸多因素实行辨证施食。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根据疾病的寒热属性选择食物或忌口。如病人证候属寒者,一般要禁忌寒性食物,如鸭、芦笋、藕、西瓜、梨、绿豆等;病人证候属热性者,需禁忌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虾、黄鳝、葱、姜、大蒜、辣椒、橘子、荔枝等;病人平素脾肾阳虚容易腹泻者,应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病人肺胃阴虚口干舌红者,切忌辛热香燥食物等等。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忌口,即凡患急慢性疾病就要忌食一切“发物”。

3.服药后忌口 即服药后若进食某些食物会增强某些药物的药性或降低某些药物的功效。例如病人正在服用健脾和胃、温中益气的中药,而饮食却摄取性凉滑肠之类食物就不适宜,就起不到健脾温中、益气和胃的功效。服含荆芥的中药汤剂后应忌鱼、蟹;服有白术的汤剂就要忌桃、李、大蒜;服有土茯苓的汤剂忌蜂蜜;服人参忌萝卡等等。

综上所述,中医忌口是以辨证施食为基础,与民间忌食一切“发物”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只有中医才会有忌食,把民间忌食与中医忌口混同起来,这是对中医忌食的误解。

内伤咳嗽的症状,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咳嗽在临床上其实是分为许多类型的,其中,内伤咳嗽就是最常见的一大症状。那么,内伤咳嗽的症状都有哪些?该如何治疗呢?

内伤咳嗽的症状:

临床以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也可由外感而诱发。不同的证型咳嗽有不同的特点:有晨起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有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有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者;有咳而声低气怯者,有洪亮有力者;有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有情志抑郁加重者。其次痰的色、质、量、味:有咳而痰少者;有咳而痰多者;有痰白而稀薄者;有痰白质黏者;有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状者;有咯吐血痰者;有脓血相兼者;有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有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味者等。

内伤咳嗽若失治误治,反复病久,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发展成为喘证、肺胀。

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1.痰湿咳嗽

(1)证候咳嗽多痰,痰白而黏,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或进食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脘作闷,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治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3)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法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燥湿化痰;炙麻黄、杏仁、紫菀、款冬花宣肺化痰止咳。

如痰湿较重,痰多,脘闷明显,加橘红、苡仁、杏仁之类,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证属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属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痰滞食阻,而见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苔腻脉滑者,可加莱菔子、苏子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2.痰热咳嗽

(1)证候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

(2)治则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3)主方清金化痰汤加减。常用药:桑白皮、黄芩、栀子、知母清泄肺热;杏仁、贝母、瓜蒌、射干、海蛤壳清肺化痰止咳。痰热壅盛,咳吐脓痰的,加金荞麦、鱼腥草、冬瓜子、石膏、葶苈子等清热化痰排脓。痰热伤津,口干,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芦根清热养阴生津。

3.肝火犯肺

(1)证候咳嗽气逆,咳则连声,甚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胸胁串痛,性急易怒,烦热口苦,咽喉干燥,面红目赤。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2)治则清肝泻肺降气止咳。

(3)主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常用药:青黛、海蛤売、丹皮清肝火化痰,桑白皮、黄芩、地骨皮清泄肺热。火热较盛,咳嗽频作者,可加贝母、枇杷叶等,咳嗽气逆,胸闷不舒,可加旋覆花、枳壳降气平逆;火热伤津,口干,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芦根清热养阴生津。

胃气虚的症状,中医辨证施治可用两方法


胃气虚是在不少人身上都存在的一种状况,通常来讲,在人们出现胃气虚后,在其身上也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出来。那么,胃气虚的症状都有哪些?

胃气虚的症状:

胃痛或腹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时痛甚、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手足发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胃脘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缓,食后胀甚,嗳气,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四君子汤:人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4.5克。本方能甘温益气养胃。(2)黄芪建中汤:黄芪30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炙甘草10克、饴糖30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本方能益气、温中、补虚。

2.加减变化:呕恶欲吐或妊娠恶阻者,用基本方(1)加橘皮10克、法半夏10克,以和胃降气;呕吐痰涎清水者,可加吴茱萸、桂枝各10克,以温中降逆。胸脘不舒,痞塞胀满者,加柴胡,升麻各10克,枳实10克,厚朴12克以升清降浊,燥湿除满,或用半夏泻心汤,补泻同施;饮食不香,口淡无味者,应加砂仁10克、建曲15克、鸡内金10克、藿香6克以醒胃运脾。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者,用基本方(2)加良姜15克、香附15克,以温中行气止痛。

(二)外敷药物

1.外用烫熨法:麸皮一两,拌炒生姜渣五钱,炒热后用布包裹,揉熨患处。用于胃虚痞满。

2.暖脐膏 (由沉香、小茴香、乳香、肉桂、麝香等组成)每次1张,微火化开,贴脐腹。适用于胃脘虚痛、寒痛者。

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在我国,中医治疗是很常见的,也是国之精华,因为中医治疗在医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选择利用这个中医来控制的,中医治疗疾病对身体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早在几百年前,一些古人在看病的时候都是选择的这个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的时候必须要辨证之后才能得到结果,然后进行论治,那么这个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有哪些?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大特点,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还可以有效的控制意外情况的发生,这也是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辩证”。“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根据正邪情况而确立的治疗法则。因此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亦为辨证的目的,又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

“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种症状的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的映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论治不同于“对症治疗”,以及现代医学所说的“辨病治疗”。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也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样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则治疗方法有异,如水肿(肾炎)患者,初期发热、恶寒、浮肿、小便不利等为“风水证”,治宜宣肺发汗,利水退肿;后期见腰酸、肢冷、畏寒、面白、浮肿等为“肾阳虚衰证”,治当温肾扶阳。不同的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如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病,均属中气下陷所致,皆可用益气升阳的方法治疗,这就是中医学常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中医辨证论治的各种优势了吧,大家知道了之后在选择中医治疗的时候才不会感觉到心慌和害怕,中医治疗会给大家带来很多想不到的效果,而选择中医辨证论治的时候也有很独特的效果,但是要注意了,不是什么疾病都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治疗疾病之前必须要先检查清楚。

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好药膳怎调节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治疗比较困难,有时单纯补钙及维生素D效果不明显,因此须中西医结合治疗,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并充分发挥饮食疗法的积极作用,补其所虚,增其不足,调节骨质代谢,使其维持在平衡状况,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黄芪虾皮汤 黄芪20克,虾皮50克。先将黄芪切片,入锅,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虾皮,加水及葱、姜、精盐等调味品,煨炖20分钟,即成。佐餐当汤服食,能补益脾肾,补充钙质,抗骨质疏松。

芝麻核桃仁粉 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砂糖50克。将黑芝麻拣去杂质,晒干,炒熟,与核桃仁同研为细末,加入白糖,拌匀后瓶装备用。每日两次,每次25克,温开水调服。能滋补肾阴,抗骨质疏松。

桃酥豆泥 扁豆150克,黑芝麻25克,核桃仁5克,白糖适量。将扁豆入沸水煮30分钟后去外皮,再将豆仁蒸烂熟,捣成泥。炒香芝麻,研末待用。油热后将扁豆泥翻炒至水分将尽,放入白糖炒匀,再放入芝麻、白糖、核桃仁溶化炒匀即可。能健脾益肾,抗骨质疏松。

茄虾饼 茄子250克,虾皮50克,面粉500克,鸡蛋两个,黄酒、生姜、酱油、麻油、精盐、白糖、味精各适量。将茄子切丝用盐渍15分钟后挤去水分,加入酒浸泡的虾皮,并加姜丝、酱油、白糖,麻油和味精,拌和成馅。面粉加蛋液、水调成面浆。植物油六成热舀入一勺面浆,转锅摊成饼,中间放馅,再盖上半勺面浆,两面煎黄。经常食用,能补钙,抗骨质疏松。

萝卜海带排骨汤 排骨250克,白萝卜250克,水发海带50克,黄酒、姜、精盐、味精各适量。将排骨加水煮沸去掉浮沫,加上姜片、黄酒,小火炖熟。熟后加入萝卜丝,再煮5~10分钟,调味后放入海带丝、味精,煮沸即起。能补钙,抗骨质疏松。

红糖芝麻糊 红糖、黑芝麻各25克,藕粉100克。先将黑白芝麻炒熟后,再加藕粉,用沸水冲后再放入红糖搅匀即可食用,每日一次冲饮。能补钙,适用于中老年缺钙者。

中医药膳要辨证施膳 这些事项要注意


中医食疗。是从“药食同源”的思想观念出发,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食两用和具保健作用的中药和食物经合理烹饪,制成易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的膳食,用于保健或疾病的辅助治疗。

药膳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营养治疗学、营养卫生学和烹饪学等相关知识,根据药食同源、养医同理,发挥各类食物与药物功效,研究药物与食物结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目的。

药膳是中医食疗的表现形式,将具有不同功用的中药与食物制成膳食,可按中药特点分为养生保健药膳、美容药膳、辅助治疗疾病的药膳和康复药膳四类。

气滞便秘:

表现为大便秘结,暖气频繁,胸胁胀满,腹中胀痛,饮食减少等症状,可选用陈皮、木香、积实、佛手、白萝卜、丁香、刀豆、小茴香等理气之品作为药膳辅料。如油焖枳实萝卜:枳实10g煎汁备用,再将萝卜切块,用猪油煸,加虾米,浇药汁适量,煨至极烂,加葱、姜丝、盐适量即可。

实热便秘:

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等症状,可选用决明子、番泻叶、芦荟等清热泻火通便之品作为药嗒辅料。如决明炖茄子:决明子煎汁备用,茄子油炒后,放人药什及适量佐料炖熟即可。

气虚便秘:

表现为虽有便意。临厕无力排出,用力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神疲倦怠等症状,可选用黄芪、木香、党参、白术、山药、蜂蜜、大枣、白扁豆等补益脾气之品作为药膳辅料。如黄芪苏麻粥:先将黄芪10g、紫苏子50g、火麻仁50g洗净,烘干,打成细末。倒人300ml温水,用力搅匀,待粗粒下沉时,取上层药汁备用、洗净250g粳米。以药汁煮粥。

血虚便秘:

表现为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等证。可选用柏子仁、当归、何首乌、熟地黄、白芍、龙眼肉、大枣等补益精血之品作为药膳辅料。如首乌红枣粥:何首乌50g 。大枣3枚,冰糖35g ,粳米100g。先将何首乌煎汁去渣。与淘干净的粳米、大枣人锅。加水适豪,用旺火烧开,再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阴虚便秘:

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两颧潮红,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症状,可选用黄精、百合、黑芝麻、墨早莲、五竹、桑椹、火麻仁、玄参、麦冬等养阴润燥之品作为药膳辅料。如桑椹芝麻糕:先将60g黑芝麻炒香,桑根30g,产麻仁10g

温馨提示:食补也非常注重药补的剂量搭配与服用方法,进补需因人而异,建议在中医指导下进行进补。

针灸减肥的中医辩证施治原理


利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理,从调整内分泌入手,通过针灸、点穴综合治疗,对肥胖者的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进行调整。能够抑制肥胖患者亢进的食欲,减少进食量,针灸减肥效果要看具体的方法:

利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理,从调整内分泌入手,通过针灸、点穴综合治疗,对肥胖者的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进行调整。针灸减肥

一方面能够抑制肥胖患者亢进的食欲,减少进食量,同时抑制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机能,减少机体对能量的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能量的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脂的动员及脂肪分解,最终实现其减肥效果。

针灸减肥时有可能针对手三里穴,三阴交穴,风市穴,中读穴进行治疗。

调整机体内分泌

针灸减肥是通过传统的中医针灸

方法,针灸身体相关穴位,达到调整机体内分泌的作用,而最终实现减肥。

针灸减肥的优势有很多,它无痛感,疗效显著又无须饱尝其他减肥方式可能带来的痛苦。

有些女孩追求快速减肥,而不惜机体受到损伤,采用吃减肥药、过度节食、过强的体育运动,控制每日的饮水量等错误的做法来进行减肥,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减肥方法到底有哪些弊端:

吃减肥药腹泻利尿虽然减轻体重较快,但减去的都是水分,随着水分的丢失,体内电解质也随之造成紊乱,还易并发代谢

胸痹中医辨证论治是什么?


胸痹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并不是很了解,简单来说,胸痹就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胸部出现了一种闷痛感,而且胸痹之后呼吸都会变得非常困难。严重的人还可能出现心脏疼痛的症状,所以这种病症还是比较严重的。那么问题来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胸痹辨证论治到底是什么呢?

辨证施治

1.心血瘀阻证

(1)证候

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致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加剧。舌质紫暗,有淤斑,苔薄,脉弦涩。

(2)治则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3)主方 血府逐瘀汤加减。

(4)方药 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枳壳、牛膝、当归、生地等。

2.气滞心胸证

(1)证候

肝失疏泄,气机瘀滞,心脉不合致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2)治则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3)主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4)方药 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等。

3.痰浊闭阻证

(1)证候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致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2)治则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3)主方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4)方药 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石菖蒲、陈皮、枳实等。

4.寒凝心脉证

(1)证候

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见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多因气候骤冷或突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冷,甚至手足不温,冷汗不出,胸闷气短、心悸、脸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2)治则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3)主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方药 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甘草、枳实、厚朴等。

5.气阴两虚证

(1)证候

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致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无力,声息低微,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质绛红,舌体胖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2)治则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3)主方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4)方药 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丹参、当归、玉竹等。

6.心肾阴虚证

(1)证候

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致心疼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2)治则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3)主方 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4)方药 生地、玄参、麦冬、人参、茯苓、炙甘草、柏子仁、五味子、远志、酸枣仁、丹参、当归、白芍、阿胶等。

7.心肾阳虚证

(1)证候

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致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而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冷,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2)治则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3)主方 参附汤和右归饮加减。

(4)方药 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山茱萸、熟地、仙灵脾、补骨脂等。

崩漏中医辨证论治是什么?


经常听到女人相互开玩笑说对方来月经是霸气侧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梗呢?主要就是有一些卫生巾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经血从侧面流出来,所以便被人们称之为侧漏。而在医学当中,有一种疾病的名称与其相似,这便是崩漏。那么,崩漏中医辨证论治是什么?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

治疗原则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证治分类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代表方: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中医妇科治疗学》 )加党参、黄芪、阿胶。

常用药:熟地黄、肉苁蓉、覆盆子、当归、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艾叶。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代表方:右归丸( 《景岳全书》 )加党参、黄芪、三七。

常用药:制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

中医对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鸡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中医辨证施治 斜视有良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