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2019-11-06

中医健身系列--散步

饮食养生系列。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中医养生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中医健身系列--散步》,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健身系列--散步

散步是指闲散、从容地行走。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没事常走路,不用进药铺”。散步是我国的传统健身方法之一,历代养生家们多认为“百练不如一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这里的“广步”就是散步的意思,提倡人们早晨起床后应到庭院里走一走。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亦提倡“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令人能饮食无百病”。此外,在《紫岩隐书》中也说:“每夜入睡时,绕室行千步,始就枕”,以上说明了用散步健身的方法在我国已有了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人们所喜爱而又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通过闲散和缓的行走,四肢自然而协调的动作,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再加上轻松畅达的情绪,能使人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志而益五脏。持之以恒则能身体强庭,延年益寿。

散步健身,对各种年龄的人皆适用,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脑力劳动者来说帮助更大。因为他们的身体条件较差,肌肉软弱无力,关节迟钝不灵活,采用这种简单、轻快、柔和、有效的方式进行锻炼,就更相宜。有人对两组中年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对照,步行上班组(走路20分钟以上)心电图“缺血性异常”的发生率为坐车上班组的1/3。其原因在于,走路对内脏有间接按摩作用。走路时,为适应运动的需要,心肌加强收缩,血输出量增加,血流加快,对心脏起到了间接按摩作用,能防治老年人心功能减弱。美国心脏病专家柏杜西曾说:“相信我的话吧,轻快的散步比慢跑有益处,而且是不论属于哪一阶层的都能做得到。”运动医学博士赖维也说:“轻快的散步20分钟,就可将脉搏的速率提高70%,效果正好与慢跑相同。”

散步时平稳而有节律地加快、加深呼吸,既满足了肌肉运动时对氧供给的需要,又对呼吸机能以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膈肌活动的幅度增加,有类似气功的妙用,可增强消化腺的功能;腹壁肌肉的运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也可防治便秘。

散步对脑力劳动者尤其有益,因为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而收到镇静的效果。此外,走路还是打开智囊的钥匙。走路能使身体逐渐发热,加速血液循环,使大脑的供氧量得到了增加,成为智力劳动的良好催化剂。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的热量,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散步能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力才会开动起来”。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当我在散步时出现的”。整天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到户外新鲜空气处散步,可使原来十分紧张的大脑皮层细胞不再紧张了,得到了积极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散步确实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又怎样进行这项运动呢?

(1)散步的要领。

首先散步前,全身应自然放松,调匀呼吸,然后再从容散步。若身体拘束紧张,动作必僵滞而不协调,影响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在散步时,步履宜轻松,状如闲庭信步,周身气血方可调达平和、百脉流通。散步时宜从容和缓,不要匆忙,百事不思。这样,悠闲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不仅能提高散步的兴趣,也是散步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散步须注意循序渐近,量力而为,做到形劳而不倦,否则过劳耗气伤形,达不到散步的目的。

(2)散步的速度。

快步:每分钟约行120步左右。久久行之,能兴奋大脑,振奋精神,使下肢矫健有力。但快步并不等于疾走,只是比缓步的步履速度稍快点。

缓步:每分钟约行70步左右。可使人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亦有健脾胃、助消化之作用。这种方式的散步对于年老体弱者尤为适用。

逍遥步:是一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间的散步,因其自由随便,故称之为逍遥步。对于病后需要康复者非常有益。

(3)散步的时间。

食后散步:《老老恒言》里说:“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说明饭后散步能健脾消食,延年益寿。

清晨散步:早晨起床后,或在庭院之中,或在林荫大道等空气清新,四周宁静之地散步。但要注意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春月散步:春季的清晨进行散步是适应时令的最好养生法,因为春天是万物争荣的季节,人亦应随春生之势而动。

Ys630.com相关知识

糖尿病中医药膳系列


2。黄芪山药粥

黄芪30g、山药60g(研粉)。共将黄芪煮汁300ml,去渣,加入山药粉搅拌加热成粥,每日服用1~2次。适于糖尿病日久、脾肾虚弱者。

3。杜仲爆羊腰

杜仲15g、五味子5g、羊腰500g、植物油50g,生姜、葱、酱油、味精各适量。杜仲、五味子煎煮40~50分钟,去渣备用,羊腰去杂质,切成腰花,芡汁包裹,油爆炒,调以备用的杜仲五味子汁及调料食用。适于糖尿病肾虚、自汗、神疲乏力者。

4。黄精蒸鸡

黄精、怀山药、党参各30g,仔母鸡1只,生姜、辣椒、味精、食盐等适量。空腹净鸡,加入其余配料,用笼蒸熟,分次食用。适用于糖尿病乏力、酸软、脉虚者。

5。桑寄生老母鸡汤

桑寄生30g、红枣10g、玉竹30g,老母鸡半只,生姜、食盐、味精、葱各适量。配料均洗净去杂,用姜爆鸡后与其余各种配料放入锅中煮沸,文火再煨2~3个小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肢体麻木、面色苍白、眩晕、筋脉拘挛、脉细弱、面淡等症。

6。珍珠母粥

珍珠母100g、粳米50g,珍珠母洗净后,加水煮半个小时,留汤再加水,放入米煮成粥。适宜于糖尿病并发感染所致发热、失眠、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7。生地黄汤

鲜生地黄250g、粳米70g、蜂蜜少许。生地黄细切,反复煮两遍,取第二遍药汁100~200ml加入已煮好之米粥中,再调入少许蜂蜜即可食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舌红、潮热、盗汗、乏力、口渴等。

8。红花酒

红花100g、白酒500ml。将红花装入白砂布袋,扎紧口,入酒密封一周可饮。每日25~30ml,分次饮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瘀血阻滞症及坏疽。

9。姜汁黄鳝饭

黄鳝肉100g、姜汁10ml、花生油5g、食盐5g、粳米100g。黄鳝切成段,放入碗中,调入花生油、姜汁、食盐。粳米洗净上屉蒸至水分将干,将黄鳝放于米饭表面,小火蒸20分钟即成。补阴血、健脾胃,用于阴血亏损、消瘦、乏力等症。

10。姜汁牛肉饭

牛肉50g、姜5g、酱油5g、花生油5g、大米100g、清水适量。将牛肉剁成肉糜,拌入花生油、酱油、姜汁。大米蒸至水分将干时,把姜汁牛肉糜倒在米饭表面,继续蒸15分钟,即可食用。具有补中益气、祛寒健胃、强筋壮骨之功效。

11。淡菜粳米饭

淡菜(牡蛎)100g、鲜姜10g、料酒5g、豆豉5g、花生油5g、粳米100g。用料酒、花生油、豆豉及鲜姜汁浸腌淡菜。米饭蒸至水将干时,将淡菜从调料中捞出,摆在米饭表面,小火焖至熟烂,拌匀食之。此膳有益于五脏,可补精血、止虚汗。

中医健身 太极拳


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可见所谓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以太极图形组编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意在太极,故而得名。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较少发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变,

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较少(占25.8%),脊柱的活动度较好,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占85.7%;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发生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较多(占47.2%),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

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

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运动试验,时常打太极拳的人,反应全部正常;而不练太极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

中医健身太极拳


太极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始见于陈搏、周敦颐的太极图,此图表示宇宙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

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具有圆(浑然一体)和远(辽阔无边)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

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可见所谓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以太极图形组编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意在太极,故而得名。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较少发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变,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较少(占25.8%),脊柱的活动度较好,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占85.7%;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发生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较多(占47.2%),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

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运动试验,时常打太极拳的人,反应全部正常;而不练太极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

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

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强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中医学认为,时常打太极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能畅通经络,培补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鸣、指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之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

也正因为太极拳有上述众多的养生保健作用,所以,时常打太极拳对许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复作用,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后恢复期,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肺原性心脏病,中度神经衰弱。

各种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许多疾病。

此外,由于打太极拳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所以经常坚持这项运动,能防止早衰,延缓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中医健身→太极拳


太极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始见于陈搏、周敦颐的太极图,此图表示宇宙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

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具有圆(浑然一体)和远(辽阔无边)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

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可见所谓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以太极图形组编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意在太极,故而得名。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较少发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变,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较少(占25.8%),脊柱的活动度较好,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占85.7%;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发生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较多(占47.2%),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

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运动试验,时常打太极拳的人,反应全部正常;而不练太极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

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

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强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中医学认为,时常打太极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能畅通经络,培补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鸣、指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之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

也正因为太极拳有上述众多的养生保健作用,所以,时常打太极拳对许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复作用,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后恢复期,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肺原性心脏病,中度神经衰弱.

各种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许多疾病。

此外,由于打太极拳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所以经常坚持这项运动,能防止早衰,延缓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中医健身——太极拳


太极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始见于陈搏、周敦颐的太极图,此图表示宇宙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具有圆(浑然一体)和远(辽阔无边)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可见所谓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以太极图形组编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意在太极,故而得名。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较少发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变,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较少(占25.8%),脊柱的活动度较好,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占85.7%;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发生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较多(占47.2%),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运动试验,时常打太极拳的人,反应全部正常;而不练太极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

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

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强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中医学认为,时常打太极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能畅通经络,培补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鸣、指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之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

也正因为太极拳有上述众多的养生保健作用,所以,时常打太极拳对许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复作用,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后恢复期,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肺原性心脏病,中度神经衰弱,各种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许多疾病。此外,由于打太极拳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所以经常坚持这项运动,能防止早衰,延缓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打太极拳的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中医说:散步后做一动作保健效果绝妙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公园里会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早早的就到公园里做运动,他们或跳、或蹲、或打、或压、或走等等。专家提示说,压腿作为众多老年人喜爱的健身锻炼方法,但压腿方法最重要。

压腿之前一定要热身,最好是运动完后压腿,如慢跑、跳绳,走路等。初练压腿搁腿的高度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每次压腿时间不宜过长,要左右交替,每次5-10分钟。

以正压腿为例:

1、把腿放在与腰同高的物体上,髋部后坐,臀部要平,支撑腿与地面垂直,膝部挺直,被压腿脚尖向上并有意识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动压向被压腿,塌腰挺胸抬头,用前额去找脚尖,使被压腿成一直线。脚尖回勾有利于拉长腿部韧带、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长躯干,特别是脊椎。一条腿压几分钟后再换另一腿。几天之后,腿部肌肉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时,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2、被压腿及支撑腿均挺直,双手按压被压腿膝部,收髋使身体尽量向前俯压,以增强膝关节后之窝肌的伸展性。

3、双手按被压腿膝部,髋部后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压,试着以腹部贴大腿,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4、双手由下抱握被压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压,试着以腹部贴大腿、以胸部贴膝盖。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5、被压腿与支撑腿挺直,双手搬住脚掌,腹部贴大腿,胸部贴膝盖,试着以额头碰脚尖。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6、双手扳住脚掌,腹部贴大腿,胸部贴膝盖,试着用嘴触脚尖。此步完成后,进行下一步。

7、双手搬住脚掌,依上法,用下腭碰脚尖。此步成后,说明正压腿已成。

8、压腿时最好选择有扶手的地方练习,这样不易造成站立不稳的情况,在压腿时,一只手握住扶手,将腿搁至树杆、拉杆等高物上,另一手向上伸直,向前下前方按压,这样既压了腿,又使腰、背、腹部肌肉也受到牵拉,对腰腿有毛病的非常有利,还可起到减肥的效果。

压腿功效:

1、做些压腿锻炼,能改善身体状况,延缓器官机能的衰老,起到健身的效果。

2、能避免腹部脂肪积累,消除老态龙钟的体态,从而保持精神振奋,提高工作效率。

3、不仅能练拉腿部韧带,还能练习髋关节、踝关节的柔韧性,增加腰、腿及胸部肌肉的力量和韧性。

4、压腿可刺激不常活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有哪些强肾健身方法


当寒冬到来时,人体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和热量以御守,倘若弱虚,就会因火力不足,出现头晕、心慌、气短、腰膝酸软、乏力、小便失禁或尿闭等症状,这是肾阳虚。养肾纠虚的方法很多。如多晒太阳,多食热量高和温补肾阳的食品,选服补肾的药品,等等。但从生命在于运动这一养生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

腰部按摩操有两种做法

一、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二、两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拇指的掌关节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向内做环形旋转按摩,逐渐用力,以至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早、中、晚各一次。

腰为肾之府,常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肾亏所致的慢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症。

脚心按摩法

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脚心按摩的方法是: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虚热症效果甚佳。

强肾健身操

1、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可连续做3至5次为一遍,每日可酌情做3至5遍。做动作前,全身宜放松。双手上举时吸气,复原时呼气,且力不宜过大、过猛。这种动作可活动筋骨、畅达经脉,同时使气归于丹田,对年老、体弱、气短者有缓解作用。

2、。端坐,左臂屈肘放两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至5遍。做抛物动作时,手向上空抛,动作可略快,手上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此动作的作用与第一动作相同。

3、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先缓缓左右转动身体3至5次。然后,两脚向前摆动10余次,可根据个人体力,酌情增减。做动作时全身放松,动作要自然、缓和,转动身体时,躯干要保持正直,不宜俯仰。此动作可活动腰膝,益肾强腰,常练此动作,腰、膝得以锻炼,对肾有益。

4、端坐,松开腰带,宽衣,将双手搓热,置于腰间,上下搓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此法可温肾健腰,腰部有督脉之命门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搓后感觉全身发热,具有温肾强腰、舒筋活血等作用。

5、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默念吹但不发出声音。如此,可连续做10余遍。

常练上述功法,有补肾、固精、壮腰膝、通经络的作用。

你会选用“藿香正气系列”吗


藿香正气方剂最早出现在公元1151年,源自于宋朝医书《局方》,经历近千年的发展,它的剂型先后发生了很多变化。为什么叫藿香正气呢?因为此方中以藿香为主药,其功效能正不正之气。所谓不正之气,是指脾胃功能紊乱,发生呕吐腹泻。此方由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炙甘草组成。具有解表和中,理气化湿的作用。主治外感风寒。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低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口淡、舌苔白腻等。它可以治疗女性因湿寒引起的月经迟缓;男科湿寒下注以及夏季常见的霍乱、吐泻、热伤风;就连皮肤湿疹也可以外用藿香正气水来消除症状。

宋代人多将其制成散剂服用,于是称为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在服用时要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后才能服用。为了解决服用不便的缺陷,后来的医学者将藿香正气散制成了丸剂,有蜜丸、水丸两种,称为藿香正气丸,取代了藿香正气散。但丸剂服用量大,口感也不太好,随着中成药制剂技术的发展,近年又制成了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多种制剂,其不同制剂各有优势。


藿香正气丸:特点是药效持久,但吸收较慢,服药量相对较大,多用于成人。

藿香正气颗粒剂、冲剂:特点是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较小,服用方便等。其抗病毒能力优于丸剂。

藿香正气液: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后制成的液体剂型,其特点是吸收快,迅速发挥药效。藿香正气液不含酒精,口感好,便于小孩服用,适宜于不喜酒味及对酒精过敏者。

藿香正气水:有效成分含量高,疗效高,服药剂量相对较小,发挥作用迅速。

藿香正气片:用量准确,体积小,易于服用。但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储存日久含量会下降,影响疗效的发挥。

藿香正气软胶囊:在胃肠道中崩解快,疗效较丸、片剂吸收好,含油量高,稳定性好,剂量准确,儿童服用尤为方便。

藿香正气滴丸: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口感舒适,对胃肠道无刺激,符合现代中药标准。

藿香正气胶囊:服用方便,便于携带。

在用药时应注意:症状较重的患者初次用药时,可适当加大剂量;有发热的感冒患者服药后可多喝热水或用些发汗药来帮助发汗。酒精过敏者、小儿、孕妇应慎用藿香正气水。

饭后多久可以散步呢


散步是一种很休闲的锻炼方式,散步就是慢动作的运动,对身体的伤害很小,并且散步还是属于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强壮身体,让身体的免疫增高,通过散步的方式也可以让身体瘦下来,而很多人想要运动的话都是会选择在饭后实行,如果饭后散步的话可以让身体多余的脂肪消耗下去,让脂肪得到燃烧之后快速瘦身,但是饭后散步的话有很多事项要注意,饭后多久可以散步呢?

1、首先,饭后半个小时:在这半个校内,以休息为主,静坐,家人朋友一起饭后的聊天,多聊些茶余饭后的开心的话题,这是最合适的。既保持良好的心情,又保障了食物的最佳消化。也有人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的俗语,很多人提倡饭后立即散步,促进消化和减肥。其实对于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并不科学,也不是完全不行。这的要看每个人而言。对于身体素质好的人,饭后轻微的散步也不错,但是对于很多体质差或是有肠胃疾病的人就要千万注意了,饭后就一定要休息好,方可适量运动,即使是散步。

2、其次,饭后1到1.5个小时:这个时候,食物的消化的最高峰基本过去了,一般的运动是没有关系的,譬如说快走、慢跑之类的运动都可以慢慢开展了,但是,切记剧烈运动还是要节制的。特别是当你进食了很多难以消化的高蛋白与脂肪的食物的话,笔者建议您这顿饭后就不要剧烈运动了,如果您打算运动锻炼身体的话,尽量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较好。减少肠胃的负担。

3、接下来,饭后两个小时:这个时候,基本上你就可以开始各种体育运动都没多大关系了,如果你再不运动,离下餐吃饭的时间就不远了,那你就没有运动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消化基本进入尾声,身体进入稳定平衡的阶段,也是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强度大点的跑步,打球都是最佳的时期了。温馨提醒一下,运动记得要多补充水分哦。

饭后到底该多久才能够散步现在大家通过我们的介绍之后就应该了解了吧,饭后必须要先休息一段时间,让肚子里面的食物得到一定的消耗之后才能够运动,而选择在饭后运动的话也不能吃太饱了,这样跑到一半的时间很有可能会出现腹痛的现象,这样对肠胃来说也不是最好的,所以说最好是半个小时之后再考虑散步。

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呢


现如今生活中大家的生活变得非常的悠闲,饭后并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闲暇之余,大家喜欢在晚饭后散步,散步可以促进肠胃消化,对活动全身有着很好的帮助,还可以改善新陈代谢的循环,不少老年人,青年人和小情侣们都会在晚饭后适当的散一下步,活动全身,那么晚上散步有什么好处呢?

散步的好处

1. 散步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收到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用散步来调节精神。

2. 散步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会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提高。

3. 散步时肺的通气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从而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

4. 散步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将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动员起来,从而使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肌肉发达、血流通畅,进而减少患动脉硬化的可能性。

对症散步好处多

一、体弱者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或饭后进行,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二、失眠者可在晚上睡前15分钟散步。每分钟走80米为宜,每次半小时,会收到较好的镇静效果。

三、冠心病患者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效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四、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时间最好在餐后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

五、高血压病患者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因为这样会使大脑处于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一过性头晕。

其实晚上散步的好处,就是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预防冠心病,心脏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的问题,并且能够减肥瘦身,在吃过晚饭之后再也不用担心,我们吃下去的晚饭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身体中让身体发胖了。

中医健身系列--散步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