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养生

2019-11-06

养生:用药引送药的点睛之妙

养生常用药材。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养生:用药引送药的点睛之妙》,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中成药与药引配伍,是传统中成药临床使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引,又称引药,主要起“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的作用,同时还兼具调和、制约或矫味等功效。药引与中成药适当配合服用,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大枣汤能补脾胃、益气生津、和解药毒。凡脾胃、产后等虚弱者,均宜以此为引,一般用枣5~10枚,水煎取汤送服中成药。如治疗脾虚腹泻可用大枣汤送服人参健脾丸等。

生姜汤有散风寒、解表止咳、温中散寒之功。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阴寒胃痛、吐泻腹痛的方药常以此为药引。一般用3~5片生姜水煎取汤,即为姜汤引,用以送服相应病症的中成药。

大枣生姜汤常同煮做药引,可补益脾胃、增加食欲,从而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红糖水有补血散寒、祛瘀之功效。常用于妇科血虚、血寒、产后恶露未净、乳汁稀少、口干呕吐、虚弱血痢等,可取红糖10~30克冲开水送服中成药即可。

藕汁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中成药治疗血热出血时常用藕汁为药引,以增强疗效。用生藕捣汁,或藕节5~10个煎水即成。

黄酒酒性辛热,有温通经络、散风寒、行药势的功效。黄酒与寒性药同服,可缓其寒;与热性药同服,可舒经活络。服用时,一般取黄酒15~50ml,温服,如用做祛风除湿、舒经活络,可用黄酒送服活络丸;用做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用黄酒送服七厘散。

米汤即浮于汤面上的稠油状液体。脾胃虚弱及有肠道疾患者服用中成药时都宜以此为引。米汤以小米汤为好。

葱白汤有发汗解表、解毒散结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及阴寒内盛证,一般用葱白2~3段,切碎煎汤即成。

盐汤因咸走肾,可引药入肾经,故宜用盐汤送服补肾类中成药。此药引适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肾脏病证,如虚弱乏力、阳痿遗精、腰痛发稀者。

蜂蜜水味甘平,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主要补虚,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治疗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证常以此为引。

醋味酸,可散瘀止痛、解毒、杀虫、矫味。常用于妇人赤白带下、血崩便血等证。用时取醋两汤匙左右,冲开水半杯即成。

中药药引种类较多,除上述外,还有芦根、薄荷、荆芥、苏叶、西瓜、梨、饴糖、冰糖等都可以作药引。虽然药引仅是处方中的配角,但只要恰当运用,就能体现画龙点睛之妙。

Ys630.com相关知识

中药中用药引子的好处有哪些


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如果医生开六味地黄丸,大多在处方上会写淡盐水送服。您可别小看这五个字,它往往是发挥药效的关键一步。实际上,中药还有很多这样的药引子,它们看上去是普通的食物,却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陈皮

增强疗效。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用热乎的姜汤送服能增强疏散风邪的作用;或吃完药喝上一碗热稀粥,既暖胃又发汗,都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药汤剂,常放入大枣;产后淤血多、乳汁少等,常会用到生化颗粒或生化丸,最好用红糖送服,以增强补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直达病处。 服用治疗肾虚的中药或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最好用淡盐水送服。中医认为,盐味咸,可引药入肾,作为药引能帮助药物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此外,在中药汤剂中,还有些特定的引经药。如头晕脑涨等头部不适,常用荷叶、菊花,病位在胸部常用桔梗、瓜蒌,在两肋常用柴胡、青皮,在腰部常用杜仲、川断,在上肢常用桂枝、桑枝,在下肢常用牛膝、木瓜,都能使药效瞄准病变处。

缓解毒性 。清热解毒药药性寒凉容易伤胃,含贝壳矿石类的中药较难消化,都需要用米汤送服,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顾护胃气。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药物时,常常用红枣做药引,缓解毒性。

但是中医专家指出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药方中的药引子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乱用。下面是一些恰到好处的药引子:

黄酒

酒性辛热,有舒筋活络、发散风寒等作用。可用于送服治疗颈肩腰腿痛、血塞经闭、跌打损伤、疮痈初起等症的中成药。如活络丸、通经丸、七厘胶囊、云南白药。每次10ml~15ml,温热后送服。

菊花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要用于送服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火上攻、目赤翳障及痈肿疔疮等病症的中成药。如障翳散、牛黄解毒片等。可单用菊花10g~15g煎汤送服。或加茶叶10g同煎送服即可。

酸枣仁

单用10g~15g水煎送服或3g研末送下。功能:滋养心肝、补血安神、益阴敛汗。主要用于送服治疗心肝血虚、心悸失眠、体虚多汗等病症的中成药。如乌灵胶囊、灵芝胶囊等。

芦根汤

具有清热、生津、止呕、止血作用送服治疗外感风热或瘟病初起等症的银翘解毒片等尤宜。取芦根10g~15g加水煎汤,以鲜者为佳。

陈皮

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要用于送服治疗脾胃气滞、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病症。

用中药巧用“药引”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据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

食盐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火、解毒之效。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开水送服,即是取其能入肾。

生姜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葱白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之效,治疗感冒风寒,小便塞闭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灯心草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能消心除烦,利尿通淋。治疗心火亢盛,小便短赤时,宜用灯心草一小把为引。

粳米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治疗火热病症需用大剂量苦寒药物时,以防苦寒败胃,常取粳米一小撮为引,以顾护胃气。如消暑解热的白虎汤。

大枣甘,温,入脾、胃经,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强烈药物(如甘遂、芫花、大戟等)时,常取大枣10~15枚缓和药性,以防止中毒。

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滋养,润燥,解毒。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病症时,常用蜂蜜1~2汤匙为引。

食醋酸,平,有散淤止痛,收敛固涩之效。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症时,常取食醋1汤匙作药引。

解谈中医中的“药引”


药引用玉佩,奇玉为引,弥足珍贵。然玉石也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玉石咸寒,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马皇后积滞必生内热,用之为引,正合病机。

药引在方剂汤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表里、脏腑,营养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经络使人体内外表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药引犹如向导,它将诸药引向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也就是说药引的特殊作用,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有向导之妙用。

药引的种类繁多,但以单味药为多。例如桔梗开宣肺气,引药上行,上焦病变多用;牛膝补肾强筋,引药下行,下焦病证可投;治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少阳经病用柴胡;喉咽病用桔梗;上肢病用桑枝;下肢病用牛膝等等,临证验之,多有裨益。

再如生姜有发汗解表、温中、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2~3片为引。葱白能散寒通阳、解毒散结,治疗感冒风寒、小便闭塞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而在辛温解表药中,同时加入生姜、葱白,则更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大枣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药时,常取大枣缓和药性,以防中毒。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温淡盐开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之功。食醋能散瘀止痛、收敛固涩,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症时,常取食醋一汤匙作药引。红糖能补血、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等症时,常取红糖为引。

医生在处方用药时,若能正确应用药引,往往有事半功倍、药到病除之效。

盘点常用的中医“药引”有哪些


了解中医的人通常都会知道药引。药引的种类繁多,并且它的作用效果也各有不同。中医处方药如果可以配合正确的药引,那么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一般的中医药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药引用玉佩,奇玉为引,弥足珍贵。并且玉石也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玉石咸寒,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马皇后积滞必生内热,用之为引,正合病机。

药引在汤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表里、脏腑,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经络使人体内外表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药引犹如向导,它将诸药引向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也就是说药引的特殊作用,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有向导之妙用。

药引的种类繁多,但以单味药为多。

例如桔梗开宣肺气,引药上行,上焦病变多用;牛膝补肾强筋,引药下行,下焦病证可投;治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少阳经病用柴胡;喉咽病用桔梗;上肢病用桑枝;下肢病用牛膝等等,临证验之,多有裨益。

再如生姜有发汗解表、温中、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2~3片为引。葱白能散寒通阳、解毒散结,治疗感冒风寒、小便闭塞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而在辛温解表药中,同时加入生姜、葱白,则更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大枣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药时,常取大枣缓和药性,以防。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温淡盐开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之功。食醋能散瘀止痛、收敛固涩,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病症时,常取食醋一汤匙作药引。红糖能补血、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等症时,常取红糖为引。

在处方用药时,若能正确应用药引,往往有事半功倍、药到病除之效。

本文由()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内容合作联系电话:020-84115797。

中医里药引子的作用


导读:中医里药引子的作用。服用中药或中成药时多要用药引子来送服,那么中医里药引子有什么作用?中医里药引子的作用,下面一起来看看。

中医里药引子的作用

中药的药引子在中药汤剂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表里、脏腑,营养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经络使人体内外表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药引子犹如向导,它将诸药引向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也就是说药引的特殊作用,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有向导之妙用。

一般而言,这些药引均是极普通的食品,如大枣、生姜、葱白、酒、醋、蜂蜜等,但它们起着引药归经,解除药物的毒性,增加疗效,改变汤剂中某些异味等作用。中医里药引子的作用如下:

1、引经作用

药引可引导药物对机体的某一部位或脏腑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肾阴亏的六味丸,常以淡盐水作为药引送服,因为咸味可以引导药物入肾。

2、增强疗效

药引可提高主药的疗效,如在治疗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方中,常以或葱白为药引,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又如补气利水的,加健脾利水的为引,可提高利水功效。

3、解毒作用

有些药物有一定毒性,加入引药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如生南星、生半夏加;乌头、附子加饴糖为引,均可降低毒性。

4、缓和药性

有些药物作用猛烈,加药引可缓和药性,并保护正气。如葶苈泻肺汤中,以为引,缓和葶苈的烈性,达到泻肺而不伤肺的目的。

5、保护脾胃

有些药物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或出现胃肠道反应,加药引可保护脾胃。如清热解暑的白虎汤苦寒败胃,常加大米为引以护胃扶正。

6、改变异味

有些中药味苦或有异味不堪入口,可加药引矫味。如诸多中医处方中常以为药引,因为能调和诸药,并起矫味作用。

下面再介绍几种药引子的用量用法,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

药引子的用量用法

1、生姜汤

常用于送服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脘腹冷痛等病症的中成药或中药汤剂。一般用生姜3、5片。水煎取汁,温热送服中药即可。

2、稀米汤

主要指粳米汤或糯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损伤,常用于送服寒性较重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一般用粳米或糯米适量熬成稀粥,取上层汤汁,趁温热送服药物即可。

3、蜂蜜水

常用于送服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中药。一般用枣花蜜或槐花蜜5~10毫升,冲入温水300毫升,送服药物即可。另外,蜂蜜还能减少中药苦味,使中药更好入口。

4、大枣汤

常用于送服益脾胃、养心安神的中药。一般用大枣5~10枚,加水煎取汁,送服药物即可。

5、淡盐水

常用于送服补肾药,一般取食盐1~2克,加温水300毫升左右,溶于水后送服药物。

6、葱白水

常用于送服治风寒感冒、鼻炎,痘疹类病的药物。多以大葱白1~2段(每段约一长)切碎,煎水取汁送服药物,或入汤剂同煎。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药方中的药引子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乱用。

以上就是一些药引子的相关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药引子的内容,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养生:用药引送药的点睛之妙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