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睡觉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 导航 > 睡觉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实际上静坐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睡觉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实际上静坐也是一种养生方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很多朋友都认为,为了更好的养护健康,就需要运动起来,其实,中医专家认为,静坐也是一种养生方法。究竟,什么是静坐?静坐对健康又有哪些好处呢?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下,静坐的好处。下面跟小编一起去看看

中医认为,人在静养的状态下,神经紧张度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的积累反应,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所以说,静养是一种精神上的健身运动.静养的最佳方法就是静坐。静坐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平静、祥和地面对压力,让心灵得到净化和休息。

静坐,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简便易学。静坐首先要排除一切私心杂念,练习时需脱掉鞋子,找一个你认为舒服、无人干扰的地方,闭上双眼,注意呼吸调节,感受空气进入和离开你的身体。静坐时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脚上,试着感觉冷、热、刺痛和其他的感觉。接着将注意力集中到臀部,先感觉坐垫,再感觉逐渐腾空。如觉得紧张就试着深呼吸,直到紧张感消失。再接着将注意力集中在背部,先感受脊椎、肌肉;后慢慢往下移到腹部、骨盆。在你一呼一吸的节奏中,注意你的腹部会跟着起伏;再把注意力移到胸腔,注意胸腔也会跟着呼吸而起伏;继而把注意力集中于放在大腿上的手,注意每一根手指,手掌,手背;接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臂、肩膀、脖子、脸,感受你的五官和整个头部。

最后,慢慢地回到你的呼吸上来,感觉到你的身体坐在垫子上,感受你目前的状态,以及能量提升和在静坐中观察自己,去听围绕你周围的任何声音和你所处的环境,体会到你整个人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不是独立的个体。静坐时尽可能地闭目坐着,不要做任何动作,仅仅感受着你和呼吸的存在。此时此刻没有任何事物来干扰你,静静享受这一刻所带给你的喜悦。结束时注意先深呼吸并从肺部缓缓吐出气,然后再睁开双目,伸一伸腰,拉直你的背,这样,静坐所带来的能量和美好感受,就会贯穿你的全身。

以上就是关于静坐好处的介绍了。在你忙碌一天后,静坐一会,不仅能起到减轻压力的功效,还能让你的身体得到不错的养生保健效果。静坐的好处有很多,经常静坐一会,会让你身体更加健康。

WWw.ys630.COm

ys630.COm精选阅读

方和谦:食疗也是一种享受


提起食疗食养,很多人会想起药膳,继而摇头:那东西可不好吃,既没有色又没有香,味道还怪怪的,只可偶尝,不可常食。的确,虽然药膳治病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招法,但大多数人还是敬而远之,因为通常的药膳多为药与膳的简单组合,功效比不上大碗喝汤药,味道既奇特又让人难以长期食用,倒不如喝一碗药再去吃美食更让人容易接受———一碗药总比一桌药好咽。也许正是这种心理,食疗离人们越来越远。

在中医药理论中,“药”与“食”本是同源的,许多食物本身也是药物。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食物无毒,有以疗疾可达到最理想的疗效。因此,虽然药膳亦属食疗食养的范畴,也不是“药+食=药膳”这么简单的概念,从作为膳食的一方面来说,首先应满足食物应该具有的色、香、味、形、触等基本要求;而从作为药的一方面来说,则应尽量发挥食物本身的功效,并进行合理搭配,辨证用膳。即使需要加入药物,药物的性味也要求尽量甘、淡、平和、无异味,不能因用药就丢了膳。

因此,正确的选配、烹调合适的膳食与享用者的身心特质相结合,食疗与粗湛和美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项需要高度与高度艺术的工作,在古代,仅有帝王与贵族方可享用这般精致与灵明。

恐婚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亲子鉴定、婚姻合同、给私家车装GpS定位系统监控配偶以及婚姻侦探,导致婚姻的诚信度降低,而未婚同居等现象也使得青年人觉得婚姻没有那么神秘。因此,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真正做好心理准备走进婚姻的人就变得少起来。

此外,在外界的压力下,很多恐婚族最终还是会走进围城,但是晚婚却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如后代质量、婚姻传统、法律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等等。 害怕婚姻的人群在中国都市中并不是少数,而且他们的态度也越来越坚决。他们不是没有遇到爱情,而是对于围城的恐惧让他们在婚姻的殿堂外望而却步.

他们被形象地称为都市恐婚族.恐婚族恐惧婚姻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害怕围城里面柴米油盐酱醋茶式的平淡生活会消磨掉婚前的浪漫,有的 在面对日益高涨的房价和婚价时害怕不能保障对方的幸福,还有的则是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觉得没有办法维持一段长久的关系,结婚是害人害己。

恐婚族的出现不仅引起人们对于这群人自身心理健康的担忧,更让人们对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产生了担忧。恐婚族的共性就是多思多虑,想得比较多,提前预支了很多未来才会产生的焦虑。事实上,恐婚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恐婚甚至不婚不仅仅出现在中国。

美国《纽约时报》1月17日报道,根据人口统计发现,2005年美国妇女有51%独自生活,没有配偶。在更追求个体的欧洲,不结婚已经被称为软革 命.法国社会对于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大多持宽容态度,因为结婚不会带来任何东西,也不会拿走任何东西.在日本,已经因为结婚率迅速下降而严重影 响到人口增长。焦急的日本社会学家们奔走相告,呼吁年轻人的父母压迫子女去寻找另一半。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健康已成为人类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人们试图最大限度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养生作为公认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必由之路,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笔者认为,养生就是我们的生活中的饮食作息,其中心理念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

饮食有节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只有先天、后天之精充盈旺盛,人体才能够维持健康的状态。先天之精由母体遗传而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后天之精则由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组成,调养合宜、饮食得法,则后天之精充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养先天之精,从而使人体保持阴阳平衡的状态,身强体健,百病不生。许多疾病常由口而入,要想维持健康的生命状态,必须把好饮食这一关。饮食有节包括四个含义:有洁、有时、有质、有量。

有洁就是要保证饮食的清洁和安全,选购有安全保障的食物,采用恰当的洗涤烹饪方法。

有时即三餐定时,三餐定时除了能保证充分的营养供应,使人体精力充沛外,也使消化液的分泌形成规律,从而保证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有质是对饮食种类的要求,对于健康人,要保证膳食平衡,注意不同营养物质均衡摄入,避免和减少不健康饮食。对于慢性病患者,应针对个体化需求,制订良好的营养饮食方案,适当增加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饮食,避免可造成疾病恶化的饮食。

有量是对饮食的数量提出要求。要保证适量的饮食摄入,过量饮食会加重胃肠负担,除可引发消化和吸收不良之外,还使得过剩物质在体内堆积,引发代谢综合征等。相反,为了减肥而采取极端的节食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张弛有度

张弛有度,简单说就是劳逸结合。人体器官机能好比是弹簧,过度劳累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代偿能力,长此以往,器官机能下降,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人们应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中医强调人与天地相参、天人相应,人和自然必须遵循同样的道才能长盛不衰。从现代医学理论讲,人体的功能与代谢有着自身节律,激素的分泌、功能的修复必须是在特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是保持机体功能活跃、维持机体健康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人都有运动之后精神焕发的感受,甚至睡眠质量也可得到改善。西医学理论认为,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内脏功能活动,同时达到放松精神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人是阴阳合一的整体,阴阳相生相制,共同维持机体的平衡稳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阴阳和谐均衡是健康的前提。动则阳生,运动被认为是养阳的方法之一。现代社会工作方式单一,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没有时间运动。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体阳气虚馁,机体抵抗力下降,脏腑功能不足,正气抗邪不利,因而保持适量的运动尤为重要。

喜怒有常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情志过激的致病作用,中医理论中七情致病学说详尽阐述了七情过激导致疾病发生的病理变化。《黄帝内经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耗。情致过激可导致全身脏腑气机的紊乱,出现病理改变,产生诸多病证。生活中夫妻吵架、工作不顺心带来的情绪变化进而引发身体不适的事例比比皆是,因大怒引发中风晕厥甚至死亡的极端事例也并不罕见。

中国有句俗话叫笑一笑,十年少,很多人认为,只有负面情绪(如怒、悲、恐、惊等)才会产生疾病,像喜这样的正面情绪应该对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事实并不如此。《黄帝内经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大意是人在心情愉快时,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悦却可以使心气涣散。《内经》中也有喜伤心之说。由此可知,即便是喜,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也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范进中举,喜而癫狂,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养生不是玄妙的中医理论,没有一劳永逸,不可一蹴而就;养生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是日日不懈的坚持,养生是相伴一生的生活习惯,养生就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

一种方法打通全部经络


如果身体内的经络不通的话是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疾病的,经络不通的人不经平时身体容易出现疼痛的情况,而且相对也更容易感染疾病。所以人们可以选择使用打坐的方式进行打通经络。经常按摩的话也可以打通经络,消除身体的疼痛。所以总的来说身体不舒服了就经常按摩按摩是很好的。

一打坐,您就知道了自己哪里酸、哪里痛,应该从哪里开始疏通。揉着揉着,就会感觉到由痛变酸,由酸转正常的滋味了。

您只要每天这样修复一点点,您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

一个人打坐的时候,一盘腿,就可以把气聚集在丹田之下,就跟生了一堆柴火似的,不但肚子这块热,腿也会感觉暖洋洋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你不打坐的时候,能量是分散的,但是你一打坐,就把能量聚集起来了。积聚自己的能量,然后把它点燃,就是您打坐所要达到的一个功效。

不过,最好是通过自然生火的形式来让能量燃烧,不要加入太多人为的因素,否则反而会对身体产生消耗。

有些人非得使劲,一心想用意守住某个地方,结果适得其反。

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旦加入“人为”两个字,它就变得不自然了。那么,我们怎么让身体的能量自然而然地生成呢?

打坐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通道,哪怕这是一条没有用的路,我们也得借助它冲破阻碍,走到有用的地方去。

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这条路的路口。找到了路口,我们就能顺着它找到答案。

怎么找呢?有些人觉得应该意守丹田,至少要学会静心。可是这样一般人不仅很难做到,而且未必有效。

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加简单还很管用的意守办法,那就是身体哪里疼就守哪里。

比如说,你盘腿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静不下心来,而且腿也疼。

那么,此时,您就可以定下心来,先找到腿疼的地方,可能疼处是胆经的原穴——丘墟穴,这就说明您的胆经在这一块儿不通了。

那您就先顺着胆经揉一揉,等它不怎么疼了再盘。这时候,您就会发现,自己能盘得比刚才高了。可能刚才还只能单盘,现在就能开始尝试双盘了。

双盘时如果又有一个地方疼。那您再把疼的那条筋敲一敲。这样一来,在盘腿的过程中,您就能把那些不通的经络逐渐打通,而您的体质也在不知不觉中飞速提升。

这些东西就是您自己掌握的,最终会变成您自己的内力。如果打坐时您觉得疼就干脆放弃了,或者今天练一下,明天就不练了,打坐也就失去了它的灵性。

就在这个逐渐打通经络的过程中,您就逐渐开出了一条道路。而所谓的路口,其实就是您不通的地方。

失眠也是一种病 巧用安神静心的中医药膳


是什么引起失眠多梦的?

1、环境原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以及睡眠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的缺乏。最新研究表明,空气中缺乏负离子会比较容易引发失眠多梦。

2、生理因素:精神紧张、饥饿、疲劳、性兴奋以及一些疾病,如缺铁、关节炎、溃疡病、心绞痛、偏头痛、哮喘、心律失常等都可导致失眠。随着年龄的上升,睡眠效果也可发生变化难过而引起失眠。丘脑病变者可表现为睡眠节律的倒错,即白天睡眠,夜晚清醒不眠。

3、心理因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所造成的焦虑、抑郁、难过、紧张、激动、愤怒或思虑过多均可导致失眠多梦。

4、药物因素:饮酒、药物滥用、药物依赖及戒断症状均可导致失眠多梦。常见的药物有兴奋剂、镇静剂、甲状腺素、避孕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5、年龄因素:年龄越大失眠发生率越高。

治疗失眠的药粥

百合红枣粥:原料有百合20克,红枣20枚,绿豆50克,大米50克。做法是先煮绿豆至半熟,放入百合、红枣和大米,再煮成粥服食。早晚各一次。百合清心安神,红枣养胃健脾,绿豆清热除烦。适于夏季失眠及妇女更年期失眠伴有心悸、心烦、潮热、自汗者服食。

远志枣仁粥:远志15g、炒酸枣仁10g、粳米75g,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适量清水锅中,加入洗净的远志、酸枣仁,用大火烧开用小火煮成粥食用。此粥有宁心安神、健脑益智之功效,可预防老年人血虚所致的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鹌鹑枸杞粥:鹌鹑蛋10个、枸杞15g、核桃仁15g,将鹌鹑蛋蒸熟去壳,枸杞浸泡数分钟,核桃仁炒熟碾碎,加适量大米慢火煮成粥。此粥有滋阴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适用心脾两虚失眠症。

龙胆草粥:原料有龙胆草10克,竹叶20克,粳米100克。做法是先加水煎煮龙胆草、竹叶,取汁代水加入粳米煮成粥,代早餐服食。粥中龙胆草泻肝降火,竹叶清心除烦。适于失眠兼性情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属于肝郁化火者服食。

生地黄粥:原料有生地黄30克,炒酸枣仁20克,粳米60克。做法是先水煎生地、酸枣仁,取汁去渣,以药汁加粳米煮粥晨起代早餐食之。生地黄清热滋阴,酸枣仁宁心安神。适于失眠兼心烦、心悸、头晕、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属于阴虚火旺者服用。

双仁粥:酸枣仁10g、柏子仁10g、红枣10枚,大米适量,加水煮成粥,空腹饮用。有补脾养心、健胃益气之功效。此粥适用心脾两虚失眠症。

失眠该怎么办

最后,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四点,尽量让自己离失眠的负面状态中脱离出来:

1、避免精神高度紧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工作,学习,不要太高的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可能意想不到的效果。

2、适当的运动,防止失眠。在早上和晚上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等等,这有利于精神放松,使人睡眠中心工作得很好,睡个好觉。

3、保持规律的生活。日常对人们的健康很重要,没有好的休息,不能很好地工作。所以,如果你想能源来应对竞争,必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4、尽量不要熬夜。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每天都加班。晚上喝浓茶,咖啡,提神继续工作。从长远来看,打乱了人体的生物钟,摧毁了睡眠和失眠。所以睡前不能喝浓茶,咖啡和其它饮料的兴奋。

中医最常用的五种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中医第一部经典巨着《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很多的养生方法。历代医家在探寻中医养生真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归纳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以供参考。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医养生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进行选择。另外,还有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在此不能一一介绍,大

养生 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健康已成为人类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人们试图最大限度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养生作为公认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必由之路,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笔者认为,养生就是我们的生活中的饮食作息,其中心理念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

饮食有节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只有先天、后天之精充盈旺盛,人体才能够维持健康的状态。先天之精由母体遗传而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后天之精则由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组成,调养合宜、饮食得法,则后天之精充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养先天之精,从而使人体保持阴阳平衡的状态,身强体健,百病不生。许多疾病常由口而入,要想维持健康的生命状态,必须把好饮食这一关。饮食有节包括四个含义:有洁、有时、有质、有量。

有洁就是要保证饮食的清洁和安全,选购有安全保障的食物,采用恰当的洗涤烹饪方法。

有时即三餐定时,三餐定时除了能保证充分的营养供应,使人体精力充沛外,也使消化液的分泌形成规律,从而保证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有质是对饮食种类的要求,对于健康人,要保证膳食平衡,注意不同营养物质均衡摄入,避免和减少不健康饮食。对于慢性病患者,应针对个体化需求,制订良好的营养饮食方案,适当增加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饮食,避免可造成疾病恶化的饮食。

有量是对饮食的数量提出要求。要保证适量的饮食摄入,过量饮食会加重胃肠负担,除可引发消化和吸收不良之外,还使得过剩物质在体内堆积,引发代谢综合征等。相反,为了减肥而采取极端的节食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张弛有度

张弛有度,简单说就是劳逸结合。人体器官机能好比是弹簧,过度劳累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代偿能力,长此以往,器官机能下降,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人们应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中医强调人与天地相参、天人相应,人和自然必须遵循同样的道才能长盛不衰。从现代医学理论讲,人体的功能与代谢有着自身节律,激素的分泌、功能的修复必须是在特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是保持机体功能活跃、维持机体健康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人都有运动之后精神焕发的感受,甚至睡眠质量也可得到改善。西医学理论认为,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内脏功能活动,同时达到放松精神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人是阴阳合一的整体,阴阳相生相制,共同维持机体的平衡稳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阴阳和谐均衡是健康的前提。动则阳生,运动被认为是养阳的方法之一。现代社会工作方式单一,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没有时间运动。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体阳气虚馁,机体抵抗力下降,脏腑功能不足,正气抗邪不利,因而保持适量的运动尤为重要。

喜怒有常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情志过激的致病作用,中医理论中七情致病学说详尽阐述了七情过激导致疾病发生的病理变化。《黄帝内经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耗。情致过激可导致全身脏腑气机的紊乱,出现病理改变,产生诸多病证。生活中夫妻吵架、工作不顺心带来的情绪变化进而引发身体不适的事例比比皆是,因大怒引发中风晕厥甚至死亡的极端事例也并不罕见。

中国有句俗话叫笑一笑,十年少,很多人认为,只有负面情绪(如怒、悲、恐、惊等)才会产生疾病,像喜这样的正面情绪应该对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事实并不如此。《黄帝内经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大意是人在心情愉快时,营卫之气运行通畅,但过度喜悦却可以使心气涣散。《内经》中也有喜伤心之说。由此可知,即便是喜,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也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范进中举,喜而癫狂,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养生不是玄妙的中医理论,没有一劳永逸,不可一蹴而就;养生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是日日不懈的坚持,养生是相伴一生的生活习惯,养生就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

实际上静坐也是一种养生方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