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 > 导航 >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

2022-01-16

「二十四节气」这些夏至养生原则很实用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有效的养生常识是如何做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这些夏至养生原则很实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夏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

俗语云:“不过夏至不热”,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阳光猛烈,光照充足,自然界阳气上升达典盛之期,阳气盛于外,温度依旧持续上升。

在中医五脏学说中,夏季属火,火热属阳,火热之气易化为暑邪,暑邪侵袭人体而导致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暑温。

夏季天暑下逼,地湿上蒸,加之雨水较多,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使空气中湿度增加,暑热易与湿气相合形成暑湿病邪,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侵犯人体。引起的疾病又可以称为暑湿。

暑湿为患,易困阻中焦,其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阻症状。

《伤寒杂病论》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五月”即夏至前后,人体中焦阳气渐升浮于外,而中阳渐弱,不能温煦身体而畏寒,所以想要添加衣服。若中阳虚弱,失于运转,也会导致湿邪内生,所以夏至的养生原则以护阳祛湿为主。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这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夏至时宜晚睡早起,睡个“子午觉”:晚上子时(23时-1时)之前进入睡眠状态,因为子时为肝经当令,肝藏血,此时正是人体内机体修复的最佳时刻;白天午时(11时-13时)休息,因为午时心经当令,是最好的护心阳,养心阴的时刻。

所以子午觉的原则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将“子午觉”睡好就是最好的保健方式。

❖精神上,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不要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要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拥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饮食上,清淡饮食

忌食生冷食物,以免损伤中阳。

夏至时节人体出汗较多,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所以要适当补充碱性物质如盐水,富含钠离子,氯离子以增加电解质,恢复心的正常搏动功能。

但是要注意,所谓碱性物质不是指食物本身的酸碱度,而是食物在人体内分解代谢后呈碱性,例如水果含果酸,为酸味,但是在人体代谢后则呈碱性,所以水果多是我们需要的碱性物质。

中医学中,酸味具有收敛的功效,夏季,浮阳在表,多食酸既可收敛阳气,还可达到生津止渴以消暑,固表止汗以护阴的目的。所以夏季可多饮用些酸梅汤。

运动上,可做环腰推带脉操

双手合十,指间向前,掌根顶住肚脐用力向两侧推,推到腰的两侧时,手背与后腰的命门穴(肚脐和后腰正对的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相对,从命门穴开始,手背向腰两侧推回至肚脐,反复退5-10分钟,最好推到带脉发热为止,每天2次。这样能有效打通带脉,起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特别到了夏天,各种美味冰激凌吸引着眼球,刺激着味蕾,过量吃冰激凌就容易使寒凝腹部,使腰部脂肪积累,甚而提高女性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等妇科疾病的发病率。

常做此操可帮助畅通十二经脉,从而达到散寒痛经的目的;此外带脉上的三个相交穴位“带脉”(与经同名也叫“带脉”)、五枢、维道,均为胆经穴位,环推带脉可刺激胆经,起到疏肝行滞,调节情志的作用,且带脉附近右侧为升结肠,左侧为降结肠,震动结肠,有利于通便的,消除肠胃积滞。

感谢您的关注!您还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内容?欢迎在下方留言,或给我私信。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收藏!

小编推荐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霜降


大家好,万大夫信箱又和您聊天了,冬季马上就要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已悄然临近,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霜降。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降在我国有好多风俗习惯,下面万大夫信箱就和您分享下霜降节气都有什么说头。

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有一种小范围的菊花会,是富贵人举办的,不必出家门的。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广厦中,前轩后轻,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赏菊,赋诗泼墨。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

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东烟台等一些地方,霜降这一天人们要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扫墓

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要去扫墓。据《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寒衣节,也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节”等,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为避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寒衣节这天晚上,人们要在门外焚烧夹有棉花的五色(红、黄、蓝、白、黑)纸,并且把饺子倒在一个灰圈内,意思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寒衣节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悲悯之情,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养生

这是今天万大夫信箱最想和您分享的,民间也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俗话说吃啥补啥,据说吃煲羊头有助于“头风”等疾病的治疗。医书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可以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迎霜兔肉就是经霜的(即霜降)的兔子肉,这时候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好啦,今天万大夫信箱就和您分享这么多了,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二十四节气秋分养生与习俗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地面上的暑气继续被压入地下,此时地面上与地面下的热气相等;同时夜晚的时间开始变长,与白天的时间相等,各十二小时,故名秋分。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秋分也是一年中的冷热交界线,此节气过后,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一、秋分时节如何养生

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二、秋分时节养生食谱

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以下是几款适合秋分节气食用的养生食谱,以供大家参考。

1、油酱毛蟹

配料:河蟹500克(海蟹亦可),姜、葱、醋、酱油、白糖、干面粉、味精、黄酒、淀粉、食油各适量。

做法:将蟹清洗干净,斩去尖爪,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挖去蟹鳃,蟹肚被斩剖处摸上干面粉。将锅烧热,放油滑锅烧至五成熟,将蟹(摸面粉的一面朝下)入锅煎炸,待蟹呈黄色后,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热均匀,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末、黄酒、醋、酱油、白糖、清水、烧八分钟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后,收浓汤汁,入味精,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

功效:益阴补髓,清热散瘀。

2、海米炝竹笋

配料: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3、甘蔗粥

配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静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通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补脾消食,清热生津。

4、青红萝卜煲生鱼

材料:白萝卜300克、红萝卜300克、生鱼1条(约500克)、猪瘦肉100克、红枣6个、生姜3片。

做法:红、白萝卜去皮洗净,切为厚块;红枣洗净去核稍浸泡;猪瘦肉整块洗净;生鱼去鳞、鳃、内脏,洗净,晾干水,下油锅微火稍煎至微黄。然后一起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两个小时,加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2-4人用。

5、琼玉露

材料:人参15克、生地60克、茯苓30克、蜜糖30克。

做法:生地洗净切成小粒;茯苓碎成小粒洗净,放进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煲1个小时,至汤约400毫升(约1碗半水量),用炖盅盛装,把人参洗净切片,放进炖盅内加盖,文火隔水炖3-4小时,取出待稍凉,溶入蜜糖则成,此量可供1-2人用,深秋时宜每周1-2次。

6、白果菊花雪梨饮

材料:白果20克、白菊花4朵、雪梨3个、鲜牛奶或淡牛奶250-350毫升、蜜糖适量。

做法:白果去壳,用开水烫去衣、去心;白菊洗净,摘取花瓣;雪梨削皮去心,切成粒状。先把白果、雪梨放入开水锅里,水分不宜太多,文火煲至白果熟。

7、萝卜杏仁煮牛肺

材料:萝卜500克,杏仁15克,牛肺250克。

做法:萝卜切块,杏仁去皮、尖。牛肺用开水烫过,再以姜汁、料酒旺火炒透。瓦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牛肺、萝卜、杏仁,煮熟即成。

功效:补肺清肺、降气除痰。

8、蜜饯双仁

材料:炒甜杏仁、炒核桃仁各250克,蜂蜜500克。

做法: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核桃仁,收汁,将干时加蜂蜜,拌匀至沸即可。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9、当归炖子鸡

材料:当归30克,小母鸡1只。

做法:将小母鸡宰杀去毛、去肚肠。将当归填入鸡腹,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再小火煨至烂熟。

功效:补血益气、和胃止痛。

10、黄精粥

材料:黄精15~30克(或鲜黄精30~6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做法:黄精切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白糖适量即可食用。每日1剂。

功效:滋阴润肺、平咳去痰。

禁忌:脾虚有湿、咳嗽痰多而稀白者不可食用。

11、天门冬粥

材料:天门冬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1.将天门冬捣碎,放入沙锅内,加水煎取浓汁,去渣。2.将米洗净,连同煎汁一起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为小火煮约30分钟成粥,用糖调味即成。

天门冬含天冬酞胺、黏液质等成分。近代研究证明,天冬酞胺有去除色素沉着的作用,与粳米共煮粥,具补中益气、益皮肤、悦颜色的作用。

功效:润肺生津、养肾补亏。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者不可食用。

三、秋分时节个人运势

金气是秋天之气,而且是越往深秋,金气越重,因此从秋分到寒露这半个月中,天地间的五行气场是金极旺,水次之,土弱,火木极弱。从个人的运势方面来看,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八字喜金或忌金的人群。

四、秋分时节开运习俗

祭月神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送秋牛图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秋分(二)


大家好万大夫信箱又和大家聊天了,上次我们说到秋分在祖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秋分时节养生都该注意些什么。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原则。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

秋分时节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市民应多喝粥、多吃蔬菜、水果,补充人体的津液。还可多吃些以蜂蜜、百合、莲子、胡萝卜、藕、木耳等清补之品所煮的百合粥、甜浆粥、牛乳粥等。同时,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比如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

另外,秋分时节,大家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及时增减衣服,预防外感风寒,注意耐寒锻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冻”。

秋分过后,气候渐凉,胃病反复多发。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好啦,万大夫信箱今天就和大家聊这么多了,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二十四节气|寒露养生应以注意“养收”



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与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一定关系,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这里,孙晔为大家提供一份秋季药膳粥,名曰:百枣莲子银杏粥。

配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本期专家】

孙晔,沈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全国第四批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从事临床专业多年。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会员,沈阳市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全国第四批药专家肖瑞崇教授学术继承人。主治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亚健康状态、更年期综合征等。

养生要顺应自然,二十四节气的健康规律



二十四节气是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总结了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季节、寒暑、天气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纯属阳历,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春光正好时

立春(2月4/5日)、雨水(2月19/20日)、惊蛰(3月5/6日)、春分(3月20/21日)、清明(4月4/5日)、谷雨(4月20/21日)。

春日融融,是令人惊喜的美好时光,也是最适合重新开始的季节。天气回暖,万物吐芽生发,潜伏在慵懒身躯里的灵魂已经蠢蠢欲动,等待新生的能量,因此,养生显得十分重要。

春天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仍以清淡为主。绿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补充冬季的摄取不足。譬如春天产的菠菜嫩极味美,亦有养血功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春天是阳气上升的的阶段,不需要特别进补。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变慢,阳气下降,春暖花开之时,正好可以重新补充身体的阳气。起早运动,舒筋活络也是养护肝脏的方法之一。

夏日当头时

立夏(5月5/6日)、小满(5月21/22日)、芒种(6月5/6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7/8日)、大暑(7月23/24日)。

夏热使人体腠理开泄,加之乘凉饮冷,每易损伤阳气。如何能做到夏季养阳呢?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

夏季天气温热,应注意饮食调节,切勿极饥而后食,食不可过饱。亦忌极渴而后饮,饮不宜过多。还须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

老年人或体弱者,阳气不足,久居空调室内,会感到头晕脑涨,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导致受凉感冒等病症。

秋风送爽时

立秋(8月7/8日)、处暑(8月23/24日)、白露(9月7/8日)、秋分(9月23/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

秋天有时不太明显,但从养生角度却很关键。因为由漫长酷热转冷冬的短暂交替,正考验身体机能,要能储存能量安度寒冬,就得从凉意甚浓的秋天保养起。

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因为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从食物属性解释,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气。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

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这是延伸自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黑"再对应"肝心脾肺肾")。

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慢慢增加,不适合吃太多阴寒食物,菜最好过个火,烫一烫再吃。尤其应避免瓜果,因为"秋瓜坏肚"。

冬挂冰凌时

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冬至(12月21/22日)、小寒(1月5/6日)、大寒(1月20/21日)。

冬季,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

要尽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

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要坚持洗脚脚是人体之本,它与大脑、心脏都有密切的关系。冬季临睡前如果坚持用热水洗脚,不仅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还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二十四节气典故:关于立秋食俗,探寻古人的养生智慧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2018年8月7日21时30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预示秋天即将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凉风至:温度改变,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早晨会有白茫茫的雾气产生,尚未凝珠;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同其他节气相同,自古流传下来一些立秋的饮食习俗,而这些习俗大都与预防疾病有关。

所谓“民以食为天”,古人会根据不同时令的食物,调节身体,以减少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写说,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就一定要顺应它、遵循它。

虽然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但是立秋日仍处在“三伏天”的中伏,还是非常酷热。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桂花)蒸”,“秋老虎”颇凶,不得不防。这段时间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此时,暑热容易耗气伤津,养生当以解暑清热祛湿、健脾益气扶阳为主,因此立秋食俗多与此相关。

吃茄子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因为人们认为对付“秋老虎”要食用一些清热祛暑的食物,比如茄子。中医认为,茄子味甘性寒,无毒,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另外,茄子是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蔬菜,适合那些想贴秋膘但又没钱买肉的人。

吃西瓜

中国民间有立秋之日“咬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咬”下“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

古人认为立秋时吃西瓜可以消除初秋之邪,润养五脏,且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时人在立秋前一天,陈冰瓜、蒸茄脯、香薷汤(香薷饮)等放在院子里露宿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香薷饮是中医的一个古方,由香薷、白扁豆和厚朴三味药组成,具有消暑祛湿、预防痢疾的作用。

吃肉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苦夏”人们胃口不好,因此想在天气转凉前补充热量,那么吃炖肉就是首选。炖肉既补充了必要的营养如脂肪、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强身体抵抗能力的作用。

另外,炖肉用的各种中草药,对人体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湿、平补平泻的疗效。

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俗语说:“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看来这也有防痢疾、防秋季腹泻的作用。

喝“秋水”

《武林旧事》中记载:“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过去很多人家中都有井,每逢立秋,家家户户都会到井口前取水,这就叫喝“秋水”。打上一碗井水,在正午时分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再端给家人每人喝一口,可以消除暑热,且秋来身体健康,不闹肚子。

吃桂圆肉

立秋节气是台湾桂圆的盛产期,桂圆营养含量高,素有“南桂圆、北人参”之称。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吃桂圆对有过敏体质、头晕目眩、四肢冰冷的人,都有温补效果,尤其对贫血、失眠、健忘等症状,是很好的养生补品。

食小赤豆

浙江义乌有立秋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秋天的五行方位在西),据说这样秋天不会犯痢疾。

立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小赤豆正好有此功效,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小赤豆还具有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吃清凉糕

浙江金华有个习俗,立秋这天要吃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金华的清凉糕,用的都是纯天然的原材料,有清热解暑、除毒去湿、滋阴养颜、润燥护肤等功效。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二十四节气」这些夏至养生原则很实用》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二十四节气」这些夏至养生原则很实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