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食物的四气五味饮食养生 > 导航 > 食物的四气五味饮食养生

食物的四气五味饮食养生

2022-04-29

何为“四气五味”、“归经”、配伍”?中医药养生必备知识!

食物的四气五味饮食养生。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何为“四气五味”、“归经”、配伍”?中医药养生必备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李时珍

善于调整心态对于养生保健至关重要。中医药养生保健,经常会提到“四气五味”,“归经”“配伍”等?这些术语有什么具体的定义,三五斗带大家一起搞清楚!@头条健康

一、何为【四气五味】?

四气是指食物和药物具有的或寒、或凉、或热、或温的性质。寒和凉属同一性质,温和热属同一性质。温热性的食物、药物普遍具有温经、壮阳、活血、散寒等作用,而寒凉性的食物和药物则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滋阴的作用。根据凉者温之,热者寒之的原则,对于热病阴伤的患者,用寒凉性的食物和药物进行清热、滋阴的方法一般能收到好的效果。对于虚证、寒证的患者用温热性的食物和药物补益亦能奏效。除了寒凉温热四性以外,还有一类性质平和的药物和食物,称作平性。

五味是指食物和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严格讲,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并不止五种,还有淡味和涩味。但是人们习惯上将谈味附于甘味,涩味附于酸味。一般认为辛、甘、淡属阳,苦、酸、咸属阴。不同味的食物和药物,其作用也不同。

酸(涩)味具有收敛和固摄的作用,多用来治疗汗证人泻、虚喘、遗尿,用于虚证、挛急性疼痛、便秘等证。甘味具有滋补润燥,缓急和中的作用,用于肺燥等证。淡味有胜湿利尿的作用,可用于轻身减肥等等。辛味能散、能行,用于外感表证和气血阻滞之证。苦味能燥、能泄,可用于降气平喘、清心除烦等。咸昧能软坚,用于痰核、瘿瘤等证。

正确地把握每一味药物和食物的性能,才能正确地运用,收到预期效果。这是进补的重要原则。

二、何为“归经”?

归,是指食物或药物对人体作用部位的归属;经,是指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和食物对人体某些脏腑和经络所起的特殊的或主要的治疗作用,如百合、沙参,有止咳润肺的作用,归肺经;

肉苁蓉、芝麻、核桃仁等归肾经;莲子、酸枣仁归心经;而红枣、山药、白术归脾经等等。有的食物或药物由于其所具的味是多样的,它也同时归多条经,如白芍,同时人肝、脾两经,而阿胶则同时归肺、肝、肾三经。归经与它们的性味有着密切的关联,即酸人肝,苦人心,辛人肺,成人肾,甘人牌。

三、升降沉浮?

升降沉浮是食物和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四种趋向。人体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有升有降,有沉有浮,相互协调,使机体处于正常状态。药物和食物的升降沉浮的作用与其性味有着密切关系。凡是温性、热性、味辛甘的药物和食物多数是升浮的,属阳;凡是凉性、寒性、味苦酸咸的,多数是沉降的,属阴。升降沉浮的属性可以在进补的过程当中“顺病位而施,逆病势而治”,有利于补益及取得对各种虚证的疗效。

四、配伍应用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选择两种以上的食物和药物配伍,借以提高补益效果,减少副作用。比如在补气时所加的理气药。理气药,对机体没有直接的补益作用,但能防止补气食物和药物补益时出现的呆滞之弊,还有利于食物和药物的吸收,提高补益效果。这也就是补气须理气的原则。在补血时则要注意加用补气的药物,特别是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更要注意使用。气和血都是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的生成主要是来自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在血的生成过程中,气起着十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血的生成离不开气,血的运动也离不开气。医家有“气能生血汽能行血”。同时血也能生气,血为气的活动提供营养,使之不断得以补充。血还是气的载体。气的运行随血而至,故又有血为气之母之说。气与血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的关系,对于我们使用药物和食物对血虚患者进行补益和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综上,我们在运用药物和食物补益时,既要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性能,还要掌握归经,将各种性能综合起来,加以把握。因为疾病在脏腑之间可相互影响、传变,所以在进补或对虚证进行治疗时,不能单纯只用适用某一经的食物和药物,而应综合考虑,多经兼顾。

三五斗,饮食用药科普作者,营养与健康答疑解惑,欢迎大家关注评论转发!

ys630.COm精选阅读

四气五味 饮食养生


中医营养学认为食物也有“四气”和“五味”。四气五味理论,不仅是用药治疗的依据,也是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的重要依据。

四气 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其共性,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寒、热、温、凉四性,是与病性的寒、热相对而言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治疗用药之大法,同样也是选择食物时的重要依据。从常见食物来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温热性质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补虚等作用,适合寒证等选用,如生姜、韭菜、辣椒、羊肉、狗肉、鸡肉、龙眼、橘子;寒凉性质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适合热证等选用,如西瓜、白菜、冬瓜、萝卜、苦瓜、丝瓜、梨、绿豆等。

五味 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中医认为五味入于胃,分走五脏,以对五脏进行滋养,使其功能正常发挥,不同的食物对脏腑的选择性迥异。

《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这种五味的划分,不仅适用于五谷,同样也适用于五果、五畜、五菜、五色等,这是中医饮食营养的理论基础。食物中五味的不同,与药物一样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从五味的角度,又是考察食物功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这将不同功效的五味,按阴、阳不同属性归纳为两大类,即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在《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这里进一步明确阐述了由于五味的不同,才有了或散、或收、或缓等功效上的差别。

五味子的应用配伍


五味子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它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我们平时生活中为了使用更加简单方便,会经常用五味子泡水喝,它能够对肾虚盗汗以及咳嗽等都有很好的治愈效果,另外五味子搭配不同的食材或者药材对身体的改善作用也就不同,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五味子的应用配伍

五味子的应用配伍

  应用配伍:用于气虚津伤。气津两虚,而见倦怠乏力’短气心悸,口渴自汗等证,常与人参、麦门冬配伍,以增强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力;若气虚不能生津所致消渴者,可与黄芪、生地、麦 门冬、天花粉配伍。

  用于虚喘久咳,常与人参、黄芪、紫菀配伍;若肺肾两虚,喘咳不止,气短乏力 者,配伍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品。用于汗证’若气虚自汗出,动者尤甚者,配伍炙甘草、党参、麻黄根等药;若阴虚盗汗者,配伍山茱萸、五倍子、牡蛎;亦可用本品配伍麻黄根、牡蛎、霜桑叶内 服或粉扑用,治疗自汗、盗汗也有一定疗效。

  常用于肾虚遗精、滑精,五味子单味同蜜熬膏服用即效;若肾气不足,肾精不固,梦遗滑精’尿液浑浊者,常与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车前子配 伍;若肾阴亏虚遗精者,配伍熟地、女贞、枸杞子等药;若肾阳虚衰,阳痿、遗精者,配伍鹿角胶、肉桂、巴戟天、龟胶粉等药。

  用于久泻不止,若脾肾虚寒,五更泄泻,常与补骨脂、肉豆蔻合用;若 中气虚衰,久泻脱肛者,配伍黄芪、白术、升麻、诃子等药。用于心悸而致失眠多梦者,常常选用单用五味子制成酊剂、片剂、冲剂、糖浆,均有养心安神之效,如与当归、地黄、柏子仁、龙齿、酸枣仁、丹参等配伍应用,效果更好。

五味子对身体的钙调理作用是非常多的,但是我们不能随意地将其搭配,否则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上面就是对五味子的应用配伍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去选择食用五味子的方法。

五味子的应用与配伍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如果我们平时多对身体进行调养和滋补就能改善疾病的出现,五味子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有很好的改善肾虚咳嗽等现象,但是它搭配不同的食材做对身体有不同的调理效果,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五味子的应用与配伍

五味子的应用与配伍

   1. 用于久咳虚喘.五味子酸能欣敛, 性温而润, 上能敛肺气, 下能滋肾阴, 适用于肺虚久咳及肺肾两虚之喘咳.治肺虚久咳者, 常与罂粟壳同用, 如《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治肺肾两虚喘咳者, 常与山某萸、熟地、山药等同用, 如都气丸;治寒饮咳喘者, 亦可与辛温宣散的麻黄、细羊、干姜等同用.

2. 用于津伤口渴及消渴.本品酸甘, 又能益气生津止渴.治热伤气阴, 汗多口渴者, 常与人参、麦冬同用, 如生脉散;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 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益气生津药同用, 如玉液汤.

3. 用于自汗, 盗汗.本品能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者, 可与麻黄根, 牡蛎等同用.

4. 用于遗精、滑精.本品能补肾涩精.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 可与桑螵蛸、金樱子、龙骨等同用.

5. 用于久泻不止.本品又能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者, 常与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同用, 如四神丸.

6. 用于心悸, 失眠, 多梦.本品既能补益心肾, 又能宁心安神.适用于阴血亏损, 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多梦等.常与生地、丹参、酸枣仁等同用.此外, 其他原因之失眠者亦可选用.本品研末内服, 对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者, 亦有治疗作用.

上面就是对五味子的应用与配伍的介绍,这样我们在食用五味子的时候就能对身体更好的进行调理,另外我们想要身体更加的健康,平时也要多进行体育锻炼,并且饮食上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必要的时候还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四气五味食有学问


国人选择食物,讲究四气五味,这里面有很独特的生活科学道理。

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指甘、酸、苦、辛、咸。中医合称“四气五味”为“性味”。食物性味不同而功能各异,人们选择食物时,尤其是进行“食补”时,就得根据各种的性味合理选择,因人施补。

食物的性能通常分平补、清补、温补三大类型。平补(性平),性能平和,适应性强,无论健康人,还是寒、热病人,无论阴虚、阳虚,都可食用。这类中有粳米、大豆、玉米、甘薯、高粱、蚕豆、豌豆、芋头、胡萝卜、莲子、百合、花生、芝麻、葡萄、李子、脐橙、猪肉、鸭肉、青鱼、黄鱼、银鱼、鲫鱼、海蜇、泥鳅等。

清补食物(性寒食物),可以泄火、清心、濡热、润燥、止渴、生津等,适合阴虚热盛者食用,但阴虚怯寒者忌之。这类食物有小米、绿豆、荞麦、豆芽、豆腐、大麦、梨、甘蔗、、香蕉、冬瓜、茄子、地瓜、西瓜、黄瓜、甜瓜、苦瓜、荸荠、藕、海带、紫菜、菜籽油、兔肉、鸭蛋、田螺、猪排骨汤、猪肾、蛙肉等。

温补食物(性温食物),能生热、暖胃、助阳、益气、御寒、保温,适合阳虚畏寒的人吃,但阴虚热盛者当忌,不然会加重内热,出现咽干、舌苦、牙痛、便血、便秘等症状。这类食物有面粉、豆油、糯米、酒、醋、辣椒、生姜、莴苣、韭菜、龙眼、核桃、荔枝、大枣、桃子、公鸡肉、狗肉、羊肉、虾、鲤鱼等。

中医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人们知道各种食物的性味后,就可以依照中医这一原则合理选择食物。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养生必学的基础理念


导读:中医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即使如今科学如此发达,中医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疾病的治疗都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要养生,学习一些简单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为你简单说说关于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一些相关知识。

中医养生箴言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冻,秋季宜凉不宜暖,主张养心宁志,收敛神气。夏季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防止邪伤正气,保持内外阳气的闭藏状态。此四季养生之大要,不可不知。

养生之法虽多,但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为生命之要。恬淡虚无,精神愉悦,心胸坦荡,真气内存,自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心诚意正到心悦神宁,神安到形壮,自能顺养天年。暴怒易伤肝,郁闷则气滞,思过则气结,气滞则血瘀,气血淤滞,百病乃生。

养生先养胃,保养脾胃,气血化生,身体赖以强壮,自能养生长命。饮食宜多样,口味宜清淡,食酸以宜养肝,食辛以养肺,食甘以养脾,食苦以养心,食咸以养肾。不偏食偏嗜,不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忌过食生冷,少食辛辣,戒烟限酒,饮食适宜,五脏安康。

养体先养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故当保养。房事宜适度,精神宜安宁,神安心静而不妄动,清心適欲而青春常驻。气宜充盛,气机宜调畅,过劳则耗气,过逸则气滞,劳逸适度,常动少静,自能气血调畅,远离疾病。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气偏盛,肾气未充,故宜节制饮食,防止过逸过暖。老年肾气渐衰,体力渐减,事事当量力而行,处处应加以呵护。

要言之,顺应四时,行神两调,保养脾胃,运动肢体,激扬正气,防御外邪,科学养生,求健康平安;和谐处事,获延年益寿。

什么是精、气、神?

俗话说: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为什么说精、气、神是人的三宝呢?这里我们就具体解释一下。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具有多种功能:1.促进生长发育:精是构成形体各组织器官的主要物质基础,并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物质;2.滋养作用: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及其他组织器官起着滋养作用,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3.生殖作用:生殖之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以繁衍后代的作用。

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天地之气中摄取营养成分,以充养五脏之气,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人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静之物,必须在气的推动下才能活动。当气的运动失衡时,就会引发疾病。因此中医治疗的目的就在于恢复气机升、降、出、入的平衡。

神,是人的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和主宰者。神的物质基础是精。神在生命之初就生成了,当胚胎形成之际,生命之神也就产生。神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后天的滋养,所以只有水谷精气充足,五脏和调,神的生机才能旺盛。人的神与形体是不能分离的,因此人的身体状况必定会反映在神。当身患疾病时,神受到侵害,就会出现种种异常状况,如目无光彩、语言失常、昏不知人等。所以临床观察病人的神,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安危。

精、气、神三者,中医称为三宝,认为它们是可分不可离的。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与气。 鉴于三者间的互相关联,任何一个的失调都会影响其它二者,只有当三者和谐稳定时,人才能保持健康。

何为“四气五味”、“归经”、配伍”?中医药养生必备知识!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