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的养生

2019-10-12

小年的传统食物

传统养生的饮食调养包括食物的。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四季养生的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年的传统食物》,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二、小年的美食食谱三、小年的习俗有哪些

小年的传统食物

1、小年的传统食物之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2、小年的传统食物之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3、小年的传统食物之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4、小年的传统食物之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5、小年的传统食物之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

小年的美食食谱

1、玫瑰百合炒虾仁。材料:虾仁,玫瑰花,鲜百合,姜,料酒。

做法:虾仁剥好,加料酒,淀粉,少量盐腌十分钟。玫瑰花瓣在盐水里泡一会,消毒。锅内放油烧热,倒入虾仁,翻炒片刻后加百合,加盐炒几下,起锅前放入玫瑰花瓣即可。炒虾仁火不能大。

2、五谷丰登。原料:鸡脯肉、腰果、黄瓜、红萝卜、木耳、葱、姜、鸡蛋。

调料:精盐、味精、料酒、粉芡、香油、色拉油。

做法:将鸡脯肉切成丁,用鸡蛋、粉芡腌一下;各种配料切成三分见方的块,腰果用油炸到酥脆待用;锅放火上,放入花生油待油热时放入鸡丁滑熟、沥油,锅内留少许油,放入葱、姜炒香,下配料、鸡丁、调料、腰果翻炒,最后勾芡放一点香油,出锅装盘即可食用。

小年的习俗有哪些

1、祭灶神:腊月二十三日的小年与灶神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他是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因此,小年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

2、扫尘土:因为过了小年,就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所以大家都陆陆续续的开始准备过新年了。而扫尘土也是小年过后的习俗之一。在很多地方,都把小年定为“扫房日”,为的就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因此,到了小年大家都会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精选阅读

除夕的传统食物


除夕的传统食物

1、除夕的传统食物有年夜饭

年夜饭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样菜都要吃一口。有几道菜肴, 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长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2、除夕的传统食物有饺子

正月初一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几乎家家如此。这一顿饺子与一年中的其他饺子不一样。这顿饺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点开始吃。吃饺子就是为了取“更岁交子”的意思。

3、除夕的传统食物有年糕

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

4、除夕的传统有全福豆腐

原料:豆腐2块,鲜蘑50克,青菜心10棵,香菇30克,素油50克,酱油20克,白糖3克,精盐1克,湿淀粉10克。

制法:

香菇入沸水中泡软,去蒂。青菜留菜心,修去叶根,烫至碧绿,凉水冲凉。

炒锅上火,烧热,用油少许滑锅,舀入素油烧热,每块豆腐用刀切5片,入锅煎至两面金黄,添酱油、白糖、精盐、清水一碗,放入香菇、鲜蘑、菜心,焖烧至汤汁浓稠,离火。

取大圆盘一只,用筷子将菜心装入盘中铺底(根向外),豆腐放在菜心上,再将香菇摆在豆腐上,最后摆上鲜蘑,成绿、黄、黑、黄四层。炒锅继续上火,将汤汁用湿淀粉勾上芡,浇在全福豆腐上即成。

除夕的饮食禁忌

1、肝病患者忌“酒”

肝病患者饮酒,会直接伤害肝细胞,甚至会使肝细胞变性或坏死,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2、胆病患者忌“油”

节日期间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腻食品。

3、感冒患者忌“聚”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人们容易伤风感冒,如走亲访友聚在一起,极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调养,这样既有利于病情恢复,又能避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4、胰腺病患者忌“饱”

节日期间,美味佳肴丰富,如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5、高血压患者忌“闹”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除夕的健康饮食技巧

慎选油类,最好的方式是使用食材本身的油脂。食用油很容易受到影响,储存或加温不当都会产生氧化伤害,且没有一种油适合所有烹调方法,按需求选择合适油品,才能避免氧化伤害。橄榄油适合凉拌,中式快炒可以选用饱和脂肪高、但是油脂稳定的油,如葵花油、芥花油或大豆油。东南亚地区常用的棕榈油,富含β胡萝卜素,也是属于安定不易变质的好油之一。

多摄取粗食如全谷类,可以补充维生素E,防止细胞氧化。

以未精制的五谷杂粮取代精制面食,不但容易产生饱足感,也可以让细胞活化。精制的白面或甜点,会让血糖急剧升高下降,活化身体脂肪合成酵素,造成肥胖和心血管问题。尤其升糖激素分泌会向身体发出饿的讯息,未消耗完全的糖类,就会造成脂肪堆积在体内。减少摄取碳水化合物最好的方式,是饮食按照优先级排列:蔬果最优先,然后是五谷根茎类与油,多吃一些杂粮,纤维素占去胃容量,自然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取。

冬至的传统食物


冬至的传统食物

1、冬至的传统食物之汤圆

汤圆有着“团圆”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如今在全国都十分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南方不少城市冬至到来都吃汤圆,意味着一家和和美美,等待来年的到来。

2、冬至的传统食物之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话,在现代里今天冬至吃饺子虽然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北方人冬至吃饺子最为盛行,饺子馅素荤多样,味道鲜美。

3、冬至的传统食物之赤豆粥

粥为我国传统饮食方法之一,我国民间素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的习俗。在天寒地冻的严冬,一碗暖彻全身的热粥,既可祛寒,又给营养,若在其中加入一些入药食物,还有疗疾之效,可谓好处多多。

老话讲“冬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意思是说,冬至这一天,如果一家人团聚着吃赤小豆煮的粥,能够避免这一年的瘟疫。通常来说,大米与赤小豆煮粥的比例为3:1。

取赤豆100克,粳米300克,加红糖少许以水同煮制粥。赤豆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此粥具有清心养神、健脾益胃、利水消肿、减肥美容功效,适用于心烦不安、脾虚水肿、下肢湿气、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身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足等症。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立冬是一年中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是北半球白昼的减少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进补注意事项

宜于冬至进补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一般说来,温补宜用热性食物,用于气虚;滋补宜用寒性食物,用于血虚;无气虚血虚则宜用平性食物,是谓平补。

平补:猪肉及其肝、肾、肺等,蛋类、母鸡、鸭、豆腐等,芹菜、萝卜、桂圆、蘑菇类,蜂蜜、蜂乳等。

滋补:甲鱼、鲫鱼、淡菜、海带、海蜇、梨、橘、苹果、香蕉、百合、芝麻、绿豆、赤豆、豌豆、黄花菜、银耳、燕窝等。

温补: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内脏,狗肉,公鸡,鹅,海参,乌贼,鹿肉,大枣、核桃、扁豆,薯芋类,葱、蒜、韭、姜,蚕豆,小麦粉,酒类等。

健康小贴上:冬至进补除了注意食物的选用外,还须注意烹制技法:滋补食品,宜清炖、清蒸或煨汤,口味清淡;温补食品,宜红烧或酱卤,口味浓重;平补食品,可二法兼用,口味则以平和为主。

立春的传统食物


二、立春时节的食疗食谱三、立春时节养生的方法

立春的传统食物

1、立春的传统食物之春饼

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各种熟食和炒菜。因其荤素搭配,食物种类繁多,又因平时家中不常制做,故而新颖别致,令人见了胃口大开,可以养胃生津、滋阴化燥,特别适合老人孩子食用。

2、立春的传统食物之春卷

立春,寓意着春季的开始,在民间立春有“咬春”的说法,北方要吃春饼,南方流行吃春卷。春卷,最初就包裹成春茧的样式,后因苏东坡有“春到人间一卷之”的诗句,所以就叫其春卷。

立春吃春卷的包含了迎接新春的意思,这迎接新春就是通过卷在里面的各种各样的春季新鲜蔬菜来表现的。将新鲜摘好洗净的豆芽、菠菜、韭菜等炒熟,再加入还热乎的炒鸡蛋和酱肉通通码放在薄如纸的饼上,用筷子一卷,直接放入嘴里用力一咬!

3、立春的传统食物之萝卜汤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此外,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习惯,立春属乍暖还寒之际,在南方,立春这天都会炖点萝卜汤,美其名曰“立春萝卜汤”。在南方,萝卜汤是一款家常食补汤品,主要食材是白萝卜。常见的萝卜汤有白玉瑶柱汤、羊肉萝卜汤、排骨海带萝卜汤、虾皮粉丝萝卜汤等。

4、立春的传统食物之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立春时节的食疗食谱

1、枸杞粥。制作原料: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将粳米熬成粥,起锅前将洗净的枸杞子放入锅内,再煮几分钟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目视物昏花、头晕、阴血不足者。

禁忌:枸杞粥质润,脾虚泄泻者忌用。

2、葛根粥。制作原料:葛根15—30克,粳米100~200克。

制作方法:将葛根洗净去皮,切成块状,与粳米同煮成粥。

适宜人群: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随之出现的头痛、发热、无汗、项强等。还适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胃热引起之口渴、消者。

禁忌:表虚多汗者忌用,斑疹已透出者不宜用。

立春时节养生的方法

春节养生的第一时令就是立春养生。专家指出立春养生,防病保健是第一要务。春季养生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运动调养在于启动身体引擎,活络筋骨。春季是进行运动养生的最佳时机,太极拳、体操、慢跑、散步、郊游、登山及骑脚踏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临床观察不难发现,春季从事运动调养的人,抵抗力强,全年很少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及传染病。一天之中,清晨又是阳气始生之时,最适合运动。

从立春至春分,人体的经气分别运行于肝胆脾胃,如果以上脏腑素有旧疾,则可能在春季复发,所以常做保健操最好。

下元节的传统食物


二、下元节有哪些习俗三、下元节是鬼节吗

下元节的传统食物

1、下元节的传统食物之米果

客家的下元节,十月十五是相传为三界公诞辰,虽有敬祀,但不如上元节(元宵)和中元节(鬼节)热闹。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食品,谓“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戏之俗。

2、下元节的传统食物之芋子包

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馅料是芋子包最关键的因素,把香菇、鱿鱼、葱花等放入锅里油炸,待香味四溢时舀起来,倒入切碎的菜料。菜料据主人饮食爱好不同而不同,较适合作馅料的有牛肉、猪肉、冬笋、莴笋、芹菜、蒜叶、大白菜等。菜料必须剁得碎碎的,炒熟之后倒入木薯粉调成的水。最后再把舀起来的鱿鱼等香料与菜料搅拌在一起,香喷喷的馅料做成了。

3、下元节的传统食物之豆包

下元节的这天我们的首都北京也有的会过这个节日。这个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豆泥骨朵”。也就是用豆沙馅做的豆包。虽然豆包在当今社会随时都可以吃到,随时也都可以吃,但是大家应该都不知道豆沙包的来源已经在几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经是冬季十月的食品了。

4、下元节的传统食物之糍粑

客家地区对下元节的重视参差不齐,福建宁化的下元节家里念佛的母亲会去寺庙烧香。同时还会打糍粑送亲朋,还要摆家宴请亲戚朋友来庆祝节日。

另外,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家打楼做豆腐,美餐一番,俗称“做完冬”。也有些乡村打醮祀神,请亲友看戏,捉傀儡。

下元节有哪些习俗

1、祈愿神灵:这一天,民间一般有修斋设醮和享祭祖先两大项活动,目的都是祈愿神灵。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2、享祭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华夏民族要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很多地方祭奠的场面都十分宏大、庄严、神圣。

3、修斋设醮: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下元节是鬼节吗

在道教传说中,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并称为三元节,“三元”也即生化万物的三种元素“天”、“地”、“水”,这三个节日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

但是,从下元节的节日起源我们可以看出,下元节是源自道家三官之一的水官诞辰,节日习俗主要是道教修斋设醮,向神灵祈愿,祈求丰收辟邪的节日。而祭祀的习俗是随着日月的流逝而逐渐演变的,下元节也无相关鬼怪传说,因此下元节不属于传统的鬼节。

下元节在南方人可能较为熟悉,因为十月十五这天为水官生日,南方人多傍水而生,平常的习作也多以水稻、捕鱼为主,水官在江南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下元节也是汉人祭祀祖先的日子,此时正值秋收,除了以祭品为水官庆生,人们还会祭拜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北方小年吃什么 多吃这些食物健康过小年


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独有的特点之一,不知不觉马上就要迎来新年了,那么小年也是非常重要的哦!南北方饮食文化不同,吃的东西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北方小年吃什么,南方小年吃什么呢?你们知道北方小年是哪一天吗,赶紧来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美食文化,特别是在一些传统节日过年过节的时候,可能南方和北方的美食就会比较不一样。冬至的时候,北方大多数是吃饺子。而南方可能就会吃汤圆。那么,过小年的时候,北方都吃什么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方过小年吃什么吧!

那么北方小年吃什么呢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小年的习俗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小年是春节的前奏曲,热闹仅次于过年。北方地区的腊月二十三,人们称为“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俗话说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小年不“小”,按这个节奏准备过年了!

北方小年食物1、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北方小年食物2、豆腐

腊月廿五是“豆腐日”,老例有做豆腐、买豆腐、炸豆腐的说法,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储存到过年再吃。过年吃豆腐只是要为新的一年取个“斗福”的好彩头,期望福气能成斗成斗的来。做好或买来的鲜豆腐不好储存,又不想都做成冻豆腐,所以就采取炸的方法保存,也让过年的餐桌上多一种吃食。

北方小年食物3、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北方小年食物4、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小年的传统食物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