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之刮痧疗法详解

中医护理春季养生应重在。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医护理之刮痧疗法详解”,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刮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铜钱或瓷匙等器具,在体表的某些部位反复刮动,使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气血之功效。

1、物品准备 治疗盘、铜钱或瓷匙、滑润油(香油、花生油、石蜡油均可)。

2、操作方法

(1)摆好体位,一般刮背时取俯卧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时取仰卧位,暴露需刮部位。

(2)用铜钱或瓷匙蘸取滑润油,在背部沿脊柱两侧先自上而下各刮20~30次,至皮肤出现红紫斑纹,再自大杼穴开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从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穴沿肋间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使脊椎两侧各出现6~8条弧形斑纹。上腹部可从中脘、梁门穴进行上下刮动。颈部前后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窝、腘窝处亦可行刮痧治疗。

(3)刮痧毕,为病人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裤,盖补卧床休息。

3、护理

(1)行刮痧治疗前,应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刮痧的器具边缘必须光滑、圆钝,若有破损或毛糙,不得使用,以免刮破皮肤。

(3)操作时,应取单向刮动,用力均匀,轻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背部、胸腹部刮痧时应注意不要过多暴露病人,以免受凉。

(4)刮痧过程中,应观察病人面色、脉象、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处理。

(5)刮痧后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并观察病情有无好转,作好记录。

(6)体弱病重,皮肤病患处,禁用此法。

相关阅读

夏季宝宝易感冒拉肚子 中医护理腹泻疗法


闷热的夏季,对宝宝来说是一种煎熬。在这种季节,有不少孩子经常感冒、拉肚子。家长反映家里常规存放的感冒药似乎不太管用,而且感冒一旦来袭,宝宝还伴有拉肚子现象。

入伏之后,季节特点为暑和湿,当暑邪和湿邪侵犯时,宝宝会患感冒和腹泻,仍然是由于暑湿的缘故,孩子感冒腹泻又表现出不容易好。

暑湿感冒不妨用点中药

宝宝冬春季感冒了,打喷嚏、流鼻涕、发热常见,中医认为这属于风邪犯肺,而夏天感冒则打喷嚏、流鼻涕不明显,发热头痛多见,而且脾胃功能失调,宝宝不想吃饭,恶心呕吐,大便变稀,陈女士说,她的孩子7个月大,西药感冒药的作用基本上是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的,却解决不了宝宝恶心呕吐的症状。汪教授介绍,针对暑邪感冒,中医采用清暑解表的方法,如:新加香薷饮加减,这服药由银花、连翘、香薷、豆豉、厚朴、扁豆、佩兰、藿香配伍组成。而香薷具有解表祛湿,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症。

针对夏季宝宝腹泻,中医也要分型治疗,譬如湿热泻的宝宝大便稀薄、水分多、色黄味臭,或见少量粘液,孩子有腹痛和食欲不振的表现,湿热泻首选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滑石、甘草可祛暑化湿清热,如果宝宝呕吐了,可加半夏和陈皮,如果宝宝湿重,还可加苍术、藿香和厚朴。对于湿热泻的宝宝,想吃成药的话可选择葛根芩连微丸。若因风寒引起腹泻,宝宝大便颜色清稀,中间泡沫多,气味不太臭,孩子肠鸣腹痛,此时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小婴儿也可吃藿香正气液,但不能吃藿香正气水,由于水属于酊剂,有些成分用酒精提取,因此水里含有少量酒精成分,故小宝宝不能服用。

夏天如何护理感冒宝宝

已进入伏天,气温还会升高,夏季感冒病人多是由于避热贪凉所致,由此专家提醒家长,高温时节也要注意保暖,不要长时间、甚至整天让孩子呆在低温空调环境中,在上午10点之前,可以让孩子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晚上睡觉空调不可开得太低。

家有感冒咳嗽的小宝宝,家长应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降低痰液的粘稠度,咳嗽时为宝宝翻身拍背,注意将孩子的脸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误吸,同时让宝宝多喝水,稀释痰液,使之进入消化道。家长用空心掌扣背,扣背时有一定的力量和节奏,方向从肩胛骨两侧由下向上,由外到内拍击。

门诊播报

最近生病的娃比较多

梅雨之后,南京直接进入高温天气,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和消化科门诊人数上升,该院统计显示:7月5日至7月23日,呼吸科和消化科专科门诊分别为1124人和619人,日门诊量最多时达到139人和114人,小患者以感冒发烧、腹泻和胃肠炎者居多。

天气变化、空调使用不当都是导致呼吸道疾病增加的诱因,很多小患者感冒本已好转,却又出现反复。她建议如果症状不重,孩子精神不错,仅有鼻塞、打喷嚏和轻微咳嗽,可以观察。若发烧38.5℃以上,应及时上医院治疗,特别是对待身上出现皮疹的孩子,不能疏忽大意,防止传染性疾病发生。有一岁以下孩子的家庭还应注意,每年七八月份,门诊都有小宝宝患上暑热症,由于小婴儿皮肤汗腺散热功能不好,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孩子会发低烧,手心脚心发热,这种情况不需要治疗,开空调降温即可。

消化科门诊这几天细菌感染性腹泻多了,一问病史,小宝宝均是吃了不洁食物造成的。大一点的孩子则是贪凉,冷饮吃得过量引起了胃肠炎、腹痛,孩子有明显脓血便,脱水严重时,就得建议输液,消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不重的话,吃一些止泻剂或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即可。

女性痛经中医护理方法


生活中,许多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都会受到痛经的骚扰。选好吃的,是痛经病人什么东西该吃什么东西不该吃,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好朋友来时及其前后,利用食物的偏性来改善体质。痛经时要避免吃生冷食物以及辛热的食物,否则会造成血路不畅的现象,会加重疼痛。

妇女凡于月经前或行经前后,发生下腹疼痛,甚至放射至腰骶部,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者,称为痛经。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以青年女性较多见,一般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常可缓解。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洋兰根、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豆类等。

中医认为,痛经多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邪滞凝、气滞血淤所致,当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活血散寒、理气化淤为治,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

当归益母草蛋:当归10克,益母草30克,鸡蛋3个。将当归、益母草、鸡蛋同加清水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饮汤食蛋,每次1个,每日3次,连服5-7天。适用于血淤痛经,经血紫暗有块者。

元胡益母草枣蛋:元胡10克,益母草30克,大枣10枚,鸡蛋3个。将元胡、益母草、大枣、鸡蛋加清水适量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饮汤食蛋,每次1个,每日3次。适用于经量少、血淤作痛、舌质紫暗有淤点或淤斑者。

马鞭草炖猪蹄:马鞭草30克,猪蹄1只,调料适量。将猪蹄去毛,洗净,剁块;马鞭草洗净,布包。先取猪蹄在热油锅中翻炒片刻,再下黄酒稍炒一下,而后起锅装入陶罐中,加马鞭草及清水适量,煮至猪蹄熟后,去药包,分2-3次服食,每日1 剂。适用于气滞血淤所致的痛经。

瘦肉调经汤:猪瘦肉50克,调经草60克,调料适量。将调经草布包,猪肉洗净,置豆油锅中翻炒片刻,而后加清汤及调味品等,下药包,煮至猪肉熟后,去药包,食肉饮汤,每日1剂。适用于气滞血淤所致的痛经。富贵羊肉:羊肉500 克,小茴、肉桂、白芍、当归、桂枝、制附片各10克,鲜山药150克,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鲜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羊肉同入炒锅,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诸药(布包)及生姜、胡椒、花椒等,文火炖至羊肉烂熟后,去药包,加食盐、味精、猪油适量调服,每日1剂。适用于少腹拒按、得热痛减的寒凝胞宫所致的痛经者。

乳癖中医护理方法


二、乳癖的食疗方法三、乳癖日常如何预防

乳癖中医护理方法

1、乳癖中医护理方法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故在临床中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调理冲任为治疗原则。方中威灵仙、泽兰行十二经,通九窍,养血气,破宿血,能破久积癥瘕;水蛭、三棱、莪术、急性子、生山楂破血活血,行瘀散结;制鳖甲、生牡蛎、夏枯草、炒橘核,软坚散结;菟丝子补养肝肾,调理冲任;当归、香附养血活血,理气通络,并引诸药直达病所。诸药相辅相成,故可收到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调理冲任的治疗目的。

加减:气虚明显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血虚加熟地黄10克,制何首乌10克;夹湿夹痰加半夏10克,茯苓15克;气滞明显加柴胡9克,青皮15克;大便秘结加槟榔片15克,大黄9克。药方二组成:威灵仙30克,泽兰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急性子10克,生山楂15克,水蛭粉3克(冲),炒橘核15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20克,炙鳖甲15克,香附10克,当归15克,菟丝子10克。主治:乳腺增生。

2、患乳癖有哪些表现

由于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郁痰凝,气血瘀滞,阻于乳络而发;或因冲任失调,上则乳房痰浊凝结而发病,下则经水逆乱而月经失调。多见于青中年妇女,常伴有月经失调、流产史。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大小不一的肿块,其形态不规则,或圆或扁,质韧,分散于整个乳房,或局限在乳房的一处。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与皮肤无粘连,推之移动,腋下淋巴结不肿大。常感乳房胀痛,在月经前3—4天更甚,经后痛减或消失。有时乳头溢出黄绿色、棕色或血性液体。

3、乳癖要与哪些疾病区别

3.1、乳癖与乳核,乳癖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大小不一的肿块,其形态不规则,或圆或扁,质韧,分散于整个乳房,或局限在乳房的一处,与皮肤无粘连,推之移动。乳癖多见于青年妇女,肿块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质地坚韧,活动度好,常发生于单侧乳房,一般无胀痛感觉。

3.2、乳癖与乳岩,乳岩多发生于40—60岁中老年妇女,病程较短,起病快,肿块质地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边缘不清,活动度差,早期无压痛和自觉痛。主要靠做活体组织病理切片进行鉴别。

乳癖的食疗方法

1、萝卜拌海蜇皮,将白萝卜200克洗净,切成细丝,用精盐2克拌透。将海蜇皮100克切成丝,先用凉水冲洗,再用冷水漂清,挤干,与萝卜丝一起放碗内拌匀。炒锅上火,下植物油50毫升烧热,放入葱花3克炸香,趁热倒入碗内,加白糖5克、麻油10毫升拌匀即成。佐餐食用。

2、青皮山楂粥,将青皮10克,生山楂30克分别洗净,切碎后一起放入沙锅,加适量水,浓煎4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待用。将粳米100克淘洗干净,放入沙锅,加适量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粥将成时,加入青皮、山楂浓煎汁,拌匀,继续煨煮至沸,即成。早、晚分食。 食疗解析:青皮性味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可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对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效果好。

3、海带淡菜芋艿汤,海带、淡菜漂洗去腥味,切碎,芋艿去皮切块,加水共煮,熟后加调味。吃海带、淡菜、芋艿及汤,可作为菜肴常吃。

乳癖日常如何预防

1、中年妇女每月自我检查乳房一次,包括外观乳头,皮肤的变化和乳房触诊,注意文胸是否有异常分泌物着色,但不要强行挤压乳头来观察是否有乳头分泌物,每3~6个月到专科医生处检查一次。

2、本病与齐秦关系密切,忧思,恐,怒,等情志变化均可加重病情,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对现代女性尤其重要。

3、生活规律、饮食合理,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4、与内分泌相关的疾病,如妇科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必须治疗。

5、减少人流次数,避免吸烟饮酒。

6、强调心理辅导,解除及减少恐癌心理,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同时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艾滋病的中医护理措施


一、饮食护理

中医十分注意病人的饮食,尤其艾滋病人体质虚弱,消化力弱,又往往兼挟其它系统的多种机会性感染,如隐孢子虫病腹泻、卡氏肺囊虫肺炎、粘膜或皮下出血等等,在饮食方面应注重下述原则和方法:

(一)进食适宜

所谓适宜,一指食量要因人、因病制宜。过多则易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过少则摄入不足,营养更加匮乏,所以艾滋病人应少食多餐;二指冷热适当,由于艾滋病人脾胃一般较弱,中医认为属脾胃虚寒者较多,所以大多数病例应给予温食热饮;三指不要偏嗜,正常人因地理环境习俗口味不同,有嗜烟酒、嗜酸辣、嗜甜腻、嗜海腥,但鉴于艾滋病人合并症多,体质虚弱,脾胃不强,免疫功能低下,尽可能避免烟酒,酸辣,如咳嗽痰多,尽量少吃甜腻食品,如皮肤疮疹,尽量不吃海腥发物(蟹、虾、带鱼这类),如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尽量不吃辛辣之食(辣椒、大蒜等);四指定时进餐,使病人消化系统有节律运动,艾滋病人以一日五、六餐为宜;五指选易消化之食品及流质(半流质),炸煎类食物尽量少吃(炸鸡、油饼之类),多吃易消化之蒸煮类菜肴食品(蒸鸡蛋、面条之类)。

(二)食物宜忌

中医从长期临床观察到各种食物的性质迥异,了解食物偏性是养生防病,甚至作为辅助医疗的重要环节,艾滋病人的机会性感染变化多端,更为需要饮食的宜忌,这是中医饮食护理一大特色。中医对病证的认识分虚、实、寒、热,在讨论饮食如何适合病情,原则上,虚证用补,实证用消,寒证用温,热证用凉。

补益类:食物入口对人体都有一定补益作用,如猪肉、牛肉、蛋类、牛奶、黑鱼、豆类。如虚而偏寒,可用羊肉、狗肉、雀肉、鹿肉;如虚而偏热(中焦称阴虚内热),可用甲鱼、百合、鸭、淡菜。

消导类:主要指可帮助排除身体内不需要物质。如食积不化可用山楂制品以消食;外受风寒可用生姜煎汤服以发表;水肿可食冬瓜或鲤鱼以利尿。

温炒类:指身体感到寒冷,或外受风寒,可用生姜、葱煎汤饮,以祈发汗去寒,或内有虚寒,可食用生姜羊肉汤、当归炖鸡汤以温补机体。

清凉类:中医认为体内有热有火时适宜食用清热败火之食品,如绿豆、西瓜、黄瓜、苦瓜、菠菜、赤小豆。

二、证候护理

中医诊治护理要针对不同临床表现而施,称为辨证施治辨证施护(理),由于艾滋病人表现异常复杂,兹举例说明。

肺部病证的中医护理方法


心悸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悸动、心慌不宁,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的病证。西医学中的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状腺机能讥进、贫血等病中以心悸心慌为主症时,属本病辨证范畴。

1、 病因病机 多由内伤因素导致心的气、血、阴、阳的亏虚,失调,或血脉瘀阻而造成心中悸动不安。

(1)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弱;或久病失于调养,或失血过多;或思虑伤脾,气血生化乏源而致心气、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心悸。

(2) 年老肾亏,或久病及肾,或郁怒伤肝、肝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虚火上扰心神而心中悸动。

(3) 久病气血不足,延及心阳虚弱,心阳虚不能温养心脉而发心悸。

(4) 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而心神不安心慌心悸。

(5) 心气虚衰,血行不畅,日久成瘀、瘀血痹阻心脉,导致心悸。

中医刮痧疗法采访实录


刮痧排毒是常用的中医疗法,由于人体内的毒素会越积越多,所以要及时的采取合适的方法排毒,比如拔火罐、针灸、刮痧等,下面是中医刮痧疗法采访实录,大家可以从中学习下刮痧的正确方法。

其实,刮痧是中国最传统的自然排毒疗法之一了,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本原则,使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中医传统理论认,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功能的正常,由于精气内含、容光焕发,所以正常人的面色应是光明润泽。

相反,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如暗黄、灰土、苍白,称为病色。量临床实践证明,外在的色泽变化不仅与相应脏腑病变有关,而且反映定病邪性质。如青色反映肝病,苍白反映肺病,赤色反映心病。从些意义上讲,治病与美容,养生与养颜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内脏功能正常,人体才能真正达到容光焕发,青春永驻。

其次中医讲辩证论治,既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黄褐班有风邪侵袭、疾湿内蕴、瘀血阻络等不同病因病机。其针对的三法分别为祛风消班。除湿消斑和化瘀消斑,不仅指导用药,也指导经络疗法。如针刺、刮痧、拔罐等。

既然是内脏失调,那么既选择相关脏腑经络加以刮痧,失衡的脏腑工作正常了,给皮肤提供的养份了,气血调达了,肤色就正常了。又如月经不调、瘀血血块多,也必然反映到皮肤上,多为斑疹、痘。近年研究发现黄褐班是瘀血形成的,怎样活血化瘀,可采用中药内服也可以针刺,也可以刮痧。

中医刮痧疗法属于非药物疗法,它是通过用刮痧板刮拭刺激体表各局部器官的穴位,从而激发经气,促进循环,对肌体进行整体性、双向性的良性调整,这种调整作用对正常的生理功能没有干扰,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刮痧治病没有副作用,非常安全可靠。

中医刮痧疗法采访实录:

(采访)患者

我是上班族,长期伏案工作,肩背经常疼,经常晚上睡不着觉,今天找大夫来刮完痧,感觉好多了。

刮痧的工具

刮痧用的工具非常地简单,有一瓶刮痧油和一块刮痧板就可以了。根据患者皮肤粗细的不同,体内脂肪薄厚的差别,可以分别选用坚硬或柔软的刮痧板,一般来说用玉石和牛角作的刮痧板比较好,刮痧油主要是起润滑的作用。

(采访)针灸科医师

在家里刮痧,可以用做刮痧板的工具很多,比如铜钱。

如果没有刮痧油,可以用润肤乳代替,甚至用一滴水就可以。

刮痧油和刮痧板在一般的药店都可以买到,价格也不贵,另外还有介绍刮痧的书籍,都可以选购回家,那么像感冒一类的常见病,我们就可以自己在家里用中医刮痧的方法进行治疗了。

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和外感疾患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比如感冒、头疼、肩周炎等常见病,特别是有些人因为工作节奏快,肩背部经常感到酸痛,那么用刮痧疗法就能很好地缓解。

一般来说,刮痧可以采取哪疼刮哪的方法,如果能够了解一些穴位,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采访)像一些头疼就可以用刮痧板刮太阳穴和印堂穴,牙疼可以刮虎口穴,左边的牙疼刮右手,右边牙疼刮左手。

刮痧的方法:

1、在疼痛处用刮痧板根据承受能力反复刮拭即可;

2、针对不同病症在相应的穴位刮拭。

此外,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1、质虚弱的患者最好不要选择刮痧疗法;

2、前一次刮出的痧消退以后再做刮痧。

虽然刮痧的方法很简单易学,但是它是非常有科学性的,所以我们自己在使用刮痧治疗疾病时,一定要遵循它的原理,不要马虎大意了,如果是刮痧过程中出现类似过敏的红肿反应时,也要留意是什么问题。

以上是一则中医刮痧疗法采访实录的叙述,所以说刮痧是一个既简单又不简单的中医排毒方法,手法不恰当不但效果不明显,而且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反应出现。更多有关中医刮痧方面的知识,请关注刮痧拔罐栏目组。

中医刮痧养生 详解中医刮痧的四种方法


刮痧是中医自古流传下来的按摩疗法中比较典型的一种,那么刮痧的方法有哪些呢?大家是不是都非常想知道,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下中医刮痧的方法有哪些,一起去看看吧!

刮痧的方法

1.刮痧法

在中医刮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刮痧法,因为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多,而且作用也最为明显。

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

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按手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1)直接刮法

直接刮痧法指的就是用热毛巾擦洗已经被刮过的部位的肌肤,然后在均匀的涂抹上一些刮痧的介质,并且用刮痧的工具直接接触肌肤,这样就可以在特定的部位反复进行刮拭,一直等到皮肤下面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

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2.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夹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夹痧法

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夹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不但手法灵活,而且还能够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施治部位,例如头痛、身体乏力以及发热等症状,都是可以通过自行施治来解决,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实用广泛的自我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由此而来。

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问,造成局部瘀血;一般在局部夹揪6~1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

如果病情较重,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2)扯痧法

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扯患者的皮肤,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扯痧疗法。扯痧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

扯痧时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施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也可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依上述手法连续地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红为止,如病症较重时,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肤出现红斑。扯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机体反应,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后周身有松快舒适感。

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4.放痧法

又称刺络疗法,是以针刺静脉或点刺穴位出血,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

治疗时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如在静脉放痧时,应先将患者左臂近心处用布带或止血带捆紧,要求患者握掌。然后,在局部用碘酒棉球消毒皮肤,再用75%酒精脱碘,然后针刺放血。在穴位放血时,可根据病情需要,经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缝衣针直接点刺。

放痧法可分为泻血法和点刺法。与挑痧法基本相似,但刺激性更强,多用于重症急救。

(1)泻血法

消毒被刺部位,左手拇指压其下端,上端用橡皮管扎紧,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部位静脉,迅速刺入脉中0.5mm深后出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适用于肘窝、胭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

(2)点刺法

针刺前挤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位迅速刺人皮肤l~2mm深后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其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

(3)挤痧法

对因痧引起的疾患,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与食指互相挤压皮肤,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的治疗方法,叫做挤痧疗法。

操作方法为: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在施治部位做有规律、有秩序的互相挤压,直至局部皮肤出现红点为止。依病施治,红点可大可小,一般要求大如黄豆,小似米粒。

(4)拍痧法

指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患者身体某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5)点揉法

指用手指在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同时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该法不属于刮痧手法而属于按摩手法,在治疗和保健中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可起到增强疗效和弥补刮痧疗法不足的作用。在刮痧治疗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及手足部。

3.挑痧法

指刮拭者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挑痧前须准备75%酒精,消毒棉签和经过消毒处理的三棱针、中缝衣针1枚,或916号注射针头1个。刮拭者先用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针,轻快地刺人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瘀血,反复多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

刮痧疗法,老中医教你正确刮痧


中医刮痧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刮痧可以通过对人体穴位的刺激作用,将身体的毒素排出体外,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不过在进行刮痧疗法的时候要注意刮痧的方法,以免对身体产生损害。

一: 刮痧的好处

1: 筋通络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2: 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 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二: 操作方法

1: l.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 2. 用边线光滑的场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仔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反复地刮。

3: 3,刮痧部位通常只有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也同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

4: 4.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每条长6-9厘米。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刮痧之后,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

5: 5.应用较小的刮匙,在有关穴位处施术。常见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三: 同时,由于刮痧多少对

肤存在一定的损伤,所以刮完后2~3天内患处出现疼痛感,属于正常反应。刮痧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果你的身体不适合刮痧那还是不要刮了。

学会中医护理 经期痛经远离你


生活中,许多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都会受到痛经的骚扰,造成生活上的种种不便与不适。你可以通过下面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如何通过中医护理,让痛经以后远离你,还你轻松美好生活。

妇女凡于月经前或行经前后,发生下腹疼痛,甚至放射至腰骶部,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者,称为痛经。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以青年女性较多见,一般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常可缓解。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洋兰根、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豆类等。

中医认为,痛经多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邪滞凝、气滞血淤所致,当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活血散寒、理气化淤为治,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

当归益母草蛋:当归10克,益母草30克,鸡蛋3个。将当归、益母草、鸡蛋同加清水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饮汤食蛋,每次1个,每日3次,连服5-7天。适用于血淤痛经,经血紫暗有块者。

元胡益母草枣蛋:元胡10克,益母草30克,大枣10枚,鸡蛋3个。将元胡、益母草、大枣、鸡蛋加清水适量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饮汤食蛋,每次1个,每日3次。适用于经量少、血淤作痛、舌质紫暗有淤点或淤斑者。

马鞭草炖猪蹄:马鞭草30克,猪蹄1只,调料适量。将猪蹄去毛,洗净,剁块;马鞭草洗净,布包。先取猪蹄在热油锅中翻炒片刻,再下黄酒稍炒一下,而后起锅装入陶罐中,加马鞭草及清水适量,煮至猪蹄熟后,去药包,分2-3次服食,每日1 剂。适用于气滞血淤所致的痛经。

瘦肉调经汤:猪瘦肉50克,调经草60克,调料适量。将调经草布包,猪肉洗净,置豆油锅中翻炒片刻,而后加清汤及调味品等,下药包,煮至猪肉熟后,去药包,食肉饮汤,每日1剂。适用于气滞血淤所致的痛经。富贵羊肉:羊肉500 克,小茴、肉桂、白芍、当归、桂枝、制附片各10克,鲜山药150克,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鲜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羊肉同入炒锅,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诸药(布包)及生姜、胡椒、花椒等,文火炖至羊肉烂熟后,去药包,加食盐、味精、猪油适量调服,每日1剂。适用于少腹拒按、得热痛减的寒凝胞宫所致的痛经者。

中医详解足部刮痧 缓解月经不调


凡月经周期出现异常者 ,统称为月经不调。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生月经不调的原因有许多方面 ,如内外环境的改变 ,过度的精神刺激 ,饮食因素和其它疾病的影响 ,以及流产或产育过多 ,月经期不注意卫生等 ,造成人体内部的脏腑受损 ,肝、脾、肾功能失常 ,气血失调致冲任经脉损伤而使月经不调。临床上称月经先期为经早 ,月经后期为经迟 ,月经先后不定期为经乱。祖国医学认为经早 :多因素体阳盛或情志抑郁或久病之后损气伤阳 ,阴虚内热 ,冲任不困 ,均可导致月经先期。经迟 :多因素体阳虚 ,寒邪内生 ,或经行之际淋雨涉水 ,血为寒凝 ,或肝气不舒 ,病后失调或饮食劳倦 ,脾胃两虚 ,生化之源不足 ,气衰血少 ,均可引起月经后期。经乱 :多因肝郁、肾虚所致 ,治疗重在调经。 治疗方法 :1、先刮拭六个基本反射区重点刮拭脑垂体、生殖器、甲状腺反射区各 2分钟 ,每日 1次 ,下腹部、子宫、腰椎反射区、太溪、照海、三阴交、太冲穴各 2分钟 ,每日1次。 2、刮拭脾俞至肾俞 ,命门至腰阳关、关元、归来穴各 2分钟 ,每日 1次。 3、健身锤叩击脚跟、脚心各 300下 ,每日早晚 2次。

刮痧疗法


刮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铜钱或瓷匙等器具,在体表的某些部位反复刮动,使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气血之功效。

1、物品准备

治疗盘、铜钱或瓷匙、滑润油(香油、花生油、石蜡油均可)。

2、操作方法

(1)摆好体位,一般刮背时取俯卧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时取仰卧位,暴露需刮部位。

(2)用铜钱或瓷匙蘸取滑润油,在背部沿脊柱两侧先自上而下各刮20~30次,至皮肤出现红紫斑纹,再自大杼穴开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从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穴沿肋间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使脊椎两侧各出现6~8条弧形斑纹。上腹部可从中脘、梁门穴进行上下刮动。颈部前后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窝、腘窝处亦可行刮痧治疗。

(3)刮痧毕,为病人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裤,盖补卧床休息。

3、护理

(1)行刮痧治疗前,应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刮痧的器具边缘必须光滑、圆钝,若有破损或毛糙,不得使用,以免刮破皮肤。

(3)操作时,应取单向刮动,用力均匀,轻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背部、胸腹部刮痧时应注意不要过多暴露病人,以免受凉。

(4)刮痧过程中,应观察病人面色、脉象、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处理。

(5)刮痧后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并观察病情有无好转,作好记录。

(6)体弱病重,皮肤病患处,禁用此法。

4、在护理中的应用

夏日感冒、恶心呕吐、中暑急诊、腹痛腹泻、头痛胸闷,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均可采用此疗法。

中医护理之刮痧疗法详解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