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扶阳夏季养生 > 导航 > 扶阳夏季养生

中医养生 扶阳为纲

【www.ys630.com - 扶阳夏季养生】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医养生 扶阳为纲”,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一、中医养生,扶阳为纲

从平衡论我们知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保证。但阴阳平衡绝不等于阴阳平等。《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

《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只有当阳气饱满且处在潜藏封固的状态下,才能阴平阳秘。也只有阳气致密,无所妄耗,方能固生命之本。说明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旺盛和饱满。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就是说: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作用很强大,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保证健康长寿、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如果阳气不固密导致失其所了就会折寿,就会短命。治病和养生的真谛就是激发、顾护阳气。正是阳气的虚衰导致了我们身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

《医理真传》讲得更为具体: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反之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简言之:人体五脏六腑、经脉官窍、皮毛肌肉,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会得病。这是统摄所有疾病的主要病因。

人体正常生理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二者相对平衡协调的结果,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以阳气为主的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所致。WWw.yS630.cOm

人身阳气(命门真火)亦称真阳、元阳、元气、龙雷之火,由这些称谓便知它是人身中绝顶重要的东西。有它才有生命,无它便无生命可言。故古人认为:一切阴(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精血津液)皆是静止的,谓之死阴;唯独阳(命门真火)是灵动活泼的。阳气一绝,生命便告终结,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而已(故人的寿命被称为阳寿)。这样绝顶重要的东西亦有绝顶重要的特性,就是宜潜藏而不宜飞越。所谓阳不患多,贵在潜藏。

人体中的真阳、命火为什么要潜藏?因为潜藏了才能温养生气,生命乃得长久。如果真阳得不到潜藏或派作其他用场,生气得不到温养,生命怎能不危机四伏?故做好真阳、命火的潜藏对生命绝顶重要。失于潜藏使真阳过度耗散甚至外越,不仅不能长寿,且会导致诸多危证的发生(危重病人临终前出现回光返照,就是真阳外越动摇生命根本的征兆)。在生活中熬夜、暴饮暴食、醉酒纵欲等错误的饮食起居,或者烦躁忧虑、大怒大喜等不良情绪都会耗损阳气,使阳气失于潜藏。

养生就是养阳气。万物生长靠太阳,阳气就是人体中的太阳。把人体中的太阳托起来,它就能光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任何人,只要注意时时顾护阳气使阳气旺盛,就可百病不侵。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充足,活到天年就不是梦想。

二、阳衰的表现与调养之法

由于传统中医知识没有在社会上普及,很多人搞不明白阳气虚弱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和表现。一般来讲,有以下症状就意味着人体阳气衰弱或受陨:

1.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脸色青白灰暗无光泽,不是非常红润,类似于亚健康状态;或面色黧黑(肾气不固以致外露之故,很危险)。

2.抵抗力下降,明显怕风、怕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容易感冒(阳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邪之故);或喜喝热茶、热汤,腰背部有被冷水浇的感觉(阳衰,以致背部督脉阳气不升。)

3.食欲不好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经常慢性腹泄,特别是熬夜后、吃寒性食物后、劳累或受寒后容易拉肚子(脾胃有赖于先天肾阳之温煦,方能蒸化水谷。阳衰,肾火不生脾土,以致脾不健运之故)。

4.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或水肿等(大多为脾肾两虚。)或劳累后体力恢复困难,受伤后愈合慢(阳气功能之一表现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青少年及儿童一般阳气充足,所以体力恢复及伤口愈合很快)。

5.稍微运动是心慌、气短,容易出汗,夜间多尿(阳衰,阳失统摄之故)。

6.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或肤色灰暗;男性阳痿、早泄等。

7.腰部酸痛、周转不灵,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等。(脾肾两虚之故)。

以上是阴盛阳衰的表现,总根源就是阳气虚弱。时至今日,上述症状不再专属久病体衰之人,正常人也或多少具有以上部分症状。可以说:阳气虚弱是现代多数人的通病。凡阳气虚弱明显者,一定要注意调养身体。否则接下来就可能得大病。

阳气虚弱者,可根据自身具体虚损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整产品来顾护培补人体阳气,在生活中遵循合乎的饮食起居,进行专业调养。这样人体就能逐渐正气来复、恢复平衡,增强体质重获健康。调养时不要过于着急,保持淡定、顺其自然的心态最利于人体阳气生、长、收、藏。事实证明:只要按法调养,就可逐渐养足身体阳气,百日内多数人可使身体发生本质改变。

养生就是养阳气。只有顾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无论春夏秋冬均需时时顾护阳气,有经济条件可长期服用杜仲雄花茶来顾护、温养人体阳气来养生。

yS630.Com相关推荐

扶阳灸的功效


在中医当中,有着很多物理疗法,比如针灸、按摩等等,而在最近几年,艾灸十分流行,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调理身体,同时还可以防治疾病,效果非常好。艾灸具体也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扶阳灸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临床上应用也是非常频繁的。那么,扶阳灸的功效具体是什么?

扶阳药灸使用方法

1、扶阳药灸分内外两筒。

2、撕去胶布,粘贴外筒至灸处。

3、用防风打火机,点燃内筒灸柱中心点。

4、放入内筒,开始施灸。一个灸筒可以燃烧30-40分钟。

5、上下调节内筒高度可以调节艾灸温度。

注意:对初次施灸的人,内筒高度调至1/2、2/3处,以温度适中为宜。

灸法技巧小提醒

1、灸的时候,让灸桶尽量垂直地面。灸后背的时候,可以趴着。灸前面的时候,可以躺着。

2、灸侧面的时候,将灸桶贴的和地面有60度角度,或者灸桶下垫一块毛巾。

这样能达到温和灸的功效,而不会感觉太烫。

3、灸的时候外桶受热膨胀,内桶固定不住时:拿出内桶,用力捏一下外桶,再灸,就可以固定内桶高度!

使用注意事项

1、施灸时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用心感受艾灸的传导、热力的渗透,效果更佳。

2、男女老少都可艾灸,三岁以下孩子艾灸,请另外咨询专业老师。

3、灸后用掌心轻按压艾灸处,用衣服或毛巾遮住穴位,为封穴。

4、不适宜施灸人群:醉酒者,孕妇。

5、艾灸时以及灸后半小时内,不可吃冷的冰的,不能洗冷水,不可吹风。

6、灸后多喝热水,补充阳气后,提高运化,需要补充水分。

7、灸后4小时后再洗澡。

8、脸部艾灸,需专业老师指导。

中医的“八纲”是什么


导读: 中医八纲说的是一些疾病症状,主要是寒、热、虚、实等八种表现。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根据邪入体的状况,把望闻问切的结果进一步的细化成了这样八种症状症候。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中医上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 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八类证候。

八纲的内容,《内经》已经奠定了八纲辨证的基础。张仲景更具体地运用于伤寒与杂病的诊疗。《景岳全书》中有《阴阳》、《六变辨》等篇,对八纲更有进一步的阐发。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具体的说,各科辨证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彼此平行的,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隶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统属于阴证范畴。所以,中医的八纲辨证中,阴阳两证又是概括其他六证的总纲。此外,八类证候也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彼此错杂,互为交叉,体现出复杂的临床表现。

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表里病位和虚实寒热性质往往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由实转虚、因虚致实等。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病变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

因此进行八纲辨证时不仅要熟悉八纲证候的各自特点,同时还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灸法扶阳 保命长寿第一法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其中的灼艾之法还有一个小故事: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父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施灸用艾火灸出来的。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关元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关元穴的温和灸法就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艾条距离皮肤约二到三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学医之初,我老师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碍。老师没给他开药,就让他用艾条灸关元穴,每天一次,每次灸15至30分钟。一个月过后,患者的病就痊愈了。老师嘱咐他最好每年夏秋之际,都用艾条灸一灸关元穴。如今他已近古稀之年,依然身体健康,无尿频、阳痿等症状。

道家还有一个小秘法: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意守此处,慢慢入睡即可。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

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一个礼拜熏一次,一次二十分钟。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相交汇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可祛湿浊,降血脂,还可以用来辅助治疗脂肪肝。女人腰膝酸软、白带增多、月经不调,都可以通过这穴位来治疗。方便的话还可以请别人帮忙灸一下肾输穴,此穴可以缓解疲劳,温补肾阳,对肾虚的病人很有帮助。

除了灸法扶阳外,另两个扶阳大方就是丹药与附子了。丹药,主要成分为矿物,以铅汞等金石品为主。《扁鹊心书》提到的丹药名为太上金液丹,以硫磺为主,扶阳祛湿。民国时代的医学大家张锡纯受丹道医家的影响,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主张服用生硫磺来回阳,他认为生硫磺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能兴垂绝之阳。但是现在的硫磺杂质很多,需要炼制后方可应用,丹药炼制必须要明师指点,工艺复杂,操作不易,只在极少数精通丹道医学的医家手中使用。

附子是现代中医界应用比较广泛的一味回阳药物。从古到今,使用附子的著名医家有很多,像东汉的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很多以附子为主的汤药,像附子里中汤、桂附地黄丸、四逆汤等等方剂都是以附子为主组成的。到清末,以四川名医郑钦安为主的医家,则创立了以回阳扶阳为指导思想的医学流派,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神派。

我在四川访道之时,曾经有一位老师,是重庆名医补晓岚的弟子,他告诉我,补晓岚先生是一位擅长使用附子治病的丹道医家大师。补先生曾经在重庆行医时每天都要煮两大锅以附子为主要的汤药来治病,凡是阳虚的患者通过简单的望闻问切,不管什么病,只要是阳虚都服用该汤药,临床的效果非常好。

现在云南、四川还有一道名菜:附子炖狗肉,作为招待尊贵客人佳肴。但不是人人都能吃到这道美味。吃前,还要检查一番,有口干舌燥、舌体发红,体内有热的人是不让吃的,否则容易上火。因为附子和狗肉都是性大热之品。具备了阳虚症状的人,吃上一顿附子炖狗肉,会感觉到非常舒服,浑身暖融融的,如同美酒微酣,既治病又养生。附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味中成药是附子理中丸。适合手脚冰凉、四肢无温,腹泻畏寒等脾阳不足的人服用。

中医饮食养生应以"简"为原则


食物搭配不合适,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有时是近期的、明显的,有时是潜在的、隐性的、远期的。古人食物简单,种类较少,所以比较容易发现食物搭配宜忌。现在人们吃的品种繁多,很难看清楚食物之间的关系。

简就是简单。简单主要就是每餐所吃种类不要太多,简单一些,少一些,不要像有人说的那样越杂越好。古人很讲饮食宜忌。为什么古人这样重视饮食禁忌,尤其是搭配禁忌呢?中医学有中药的七情理论,将药物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七种情况。一些药物合在一起效果得以增强,而一些药合在一起会减弱效果,甚至会对身体有害。

食物也是这样。食物有四气五味,食物搭配也有七情。现代科学提倡,每餐要尽可能吃多品种的食物,因为其营养成分可以互相补充,营养更加全面。但是有一个道理被忽略了,这就是食物品种越多,五味调和越难保证,食物搭配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越难保证,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长寿者的日常食物往往是简单的,他们每餐通常并不是吃很多种的食物。现在物质丰富了,人们往往每餐都吃许多种食物,一盘菜里放很多的配料、调料,虽达到了美味的效果,却忽略了健康。

因此,想要避免食物搭配不合理,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每日或每餐少吃一些品种。品种少一些,五味不和的危险就会少一些。

扶阳助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药材的认识不足,现在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补品越来越多,扶阳助胃汤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扶阳助胃汤。

【别名】扶阳益胃汤(《金匮翼》卷六)。

【处方】干姜(炮)4.5克 拣参 草豆蔻仁 甘草(炙)官桂 白芍药各3克 陈皮 白术 吴茱萸各),5克 黑附子(炮,去皮)6克 益智仁1.5克

【制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

【药理作用】方中附子、干姜、官桂、吴茱萸、草豆蔻、益智仁扶阳散寒;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胃;芍药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扶阳散寒,健脾益胃之功。

【功能主治】扶阳散寒,健脾益胃。治脾胃虚寒,胃脘当心而痛,得热则缓,寒则加剧,肠鸣便溏者。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扶阳助胃汤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的药物,并且这种药物没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帮助我们治好身体上的顽疾的。

中医养生妙方 护阳养“腰”气


导读:腰是身体非常脆弱的器官,站的太久容易腰痛、久坐也会腰痛、过劳也会腰痛那么平时我们如何保护腰呢?腰痛怎么办?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小妙方 搓腰功可护阳养腰气

搓腰功是一种很好的腰部保健操,是治疗功能性腰痛的体疗方法。经常搓腰可以促进腰部的气血运行,此外还有助于激发阳气,使腰得到充分的温煦,有助于驱除导致腰痛的寒湿之邪。经常坚持练习这样的动作,不仅可以温暖腰及肾脏,谱强肾脏功能,加固体内元气,还可以疏通带脉、强壮腰脊。主要包括搓、捏、摩、扣、抓、旋6个动作。

一搓

选择舒适的姿势坐好,坐好后将两脚分开至与肩同宽。放松身体的同时将两手掌对搓生热。手掌热了之后将其放到腰眼穴(第四腰椎脊突左右各3.5寸)用力揉搓。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呼吸,尽可能呼吸得深一些,以助增强肾的功能。揉搓的范围尽可能大一点,这不仅对腰有好处,对尾骨部位也能起到按摩的功效。稍停约3次-5次呼吸后,两手掌顺腰椎两旁,上下用力搓动,向下至长强穴(尾骨尖与肛门之间),向下搓于两臂后屈尽处,连续36次。

二捏

揉搓之后,腰及其周围的经络得到了疏通,因此会有发热的感觉。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要再接再厉,对命门穴(与肚脐眼平行,第二腰椎棘突下)以下,捏至尾椎处。夹捏的过程中,要集中精神,捏一下松一下,反复夹捏3~4次即可。

三摩

经过夹捏之后,命门穴至尾椎处的肌肉会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为此我们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放松。动作比较简单,先将两手轻握拳,拳眼向上,以掌指关节突出部分在两侧腰眼穴处做旋转揉摩。先以顺时针方向旋摩18圈,再以逆时针方向旋摩18圈。两侧可同时进行,也可先左后右进行。

四叩

两手轻轻握拳,拳眼向下,同时用两拳的掌面轻叩(以不痛为度)骶尾部。左右拳各叩36次。

五抓

两手反叉腰,拇指放于前方,其余四指自然落在腰上。用落在腰上的四指向外抓擦皮肤。两手同时进行,各抓擦36次。

六旋

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

1、两手用力向前推使腹部凸出,体向后抑;

2、左手用力向右推,上体尽量左弯;

3、两手再向后推,臀部竭力后坐,上体尽量前弯;

4、右手用力左推,上体尽量右弯;

以上四个动作为一圈。以顺时针方向旋腰9圈,再逆时针方向旋腰9圈。

注意在进行旋腰时要缓慢,不可过速或过于用力,以免扭伤腰部。

预防为主时,每个运动按摩次数可减少,一般在36次以内即可。如用于治疗可增至60次-120次,以微微出汗为度,以免过劳。

练功须知

搓腰功虽有预防和治疗腰痛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由结核、肿瘤、骨折和细菌感染性炎症引起的器质性腰痛,不要做搓腰功,应及时就医。


健康养生

点穴疗法以指代针缓解腰痛

点穴,以指代针的特色疗法

大家都知道中医的推拿按摩疗法,但很多人对点穴疗法比较陌生,甚至觉得很神秘,这可能与这些年的影视武侠作品有关吧,其实,点穴疗法一直是中医疗法里的一个门类,有理论有实践,是一门很实用很朴素的特色疗法。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用点穴的办法,治疗腰痛的不足。

从中医的角度看待腰痛,简单的说无外乎,腰肌、相关经络受到风、寒、湿的侵扰,从而导至肌肉的僵硬痉挛,相关经络的阻塞。所谓痛则不通,气血、经络不通畅柔顺,自然就会有疼痛的表现。这个疾病用中药里的一些外敷的膏药可以治疗,用中医推拿按摩的办法也可以治疗。同样,用中医点穴的办法治疗起来更简便,也很有效。点穴,顾名思义就知道需要医生用自己的手指做为银针,根据不同的病症找相对应的穴位,进行点、按、揉等不同的手法治疗,点穴是传统医学中很具特色一种疗法,按时髦的说法,说它是一种绿色疗法也不为过吧。另外,点穴疗法对施术者的要求比较高,不但要精通医理,还要坚持不辍的自我练功,既要锻炼对穴位掌握精准的程度,还要锻炼手指的功力,如果自己的手指没有功夫,起不到代针的作用,那即使穴位找的很准确,疗效也会大打折扣的。

腰痛点穴巧治疗

为什么说是巧治疗呢,我们治疗腰痛,不是在痛的部位去按摩,而是找到相应的经络、穴位上去下手,看似没关系的穴位,通过点穴的办法就能缓解腰痛。生活里常见到的闪腰岔气,或者是因为在寒凉的房间里时间长了导致的腰痛,我们说,这都是寒湿侵袭了腰部肌肉,导致这些部位的肌肉僵硬不够柔软,保护作用减低,寒湿侵袭了相关的经络,出现经络阻塞不通,气血不通的不足。

中医为你解读女人经络养生秘密


春季是女性养生的好时节,那么什么样的养生方式最好呢?女人如何进行自我身体的调理,我们来看看最受推崇的经络养生法,能让女人在春季舒缓经络气血,看看中医为你解读女人经络养生的秘密。

小秘密一:小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效用: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小秘密二:拇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效用: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此经脉,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对面色白,指甲苍白或暗紫效果较好,同时可起到改善情绪激动、消除疲劳,减少皱纹的作用。

春季是女性养生的好时节,那么什么样的养生方式最好呢?女人如何进行自我身体的调理,我们来看看最受推崇的经络养生法,能让女人在春季舒缓经络气血,看看中医为你解读女人经络养生的秘密。

小秘密三:手掌中央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效用: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为您解析中医养生四大困惑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穿梭在钢筋水泥间的人们日益感到压力繁重,于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医养生,作为一种养生解压的好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

然而,张悟本、道士李一等一个个养生神人相继出现,一本本养生书籍让人眼花了乱,一档档养生保健的电视节目让人辨不清真假是非,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中医养生保健红火的背后,标准的缺失、行业的不规范,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低等,让关注者感到困惑。

困惑一:食疗养生能否百病皆除

因为红极一时的张悟本写了一本疯狂畅销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不少老百姓误以为,学养生、学食疗,就能治百病!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更加注重延年益寿的方法。而目前还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少人希望借鉴别人的换取健康。陈俊文分析,正是这些美好愿望成就了养生热。

因此,不少江湖骗子、挂羊头卖狗肉的专家教授,抓住了老百姓的心理需求,宣传所谓的养生经,断章取义套用中医理论,片面夸大食物功效。

在中医,讲五谷为养,蔬果为助,也就是说人体主要是靠五谷来维持,蔬菜水果是辅助五谷杂粮的,只吃蔬菜,或者把水果当成主食,本末倒置,身体何谈健康此外,中医养生分内养和外养,内养养的是精、气、神,外养就是皮肉、筋骨。中医特别注重的是内养,而现在所谓的养生专家,讲的都是外养,比如怎么吃,怎么锻炼。像张悟本提出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如果内养出了问题,用吃的方法来解决,根本是无稽之谈。

食疗养生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但绝不等于吃了某样东西百病皆除。辨识张悟本,方法很简单:太绝对的养生说、食疗说,绝对不可信!急功近利的养生学说非但不是中医,恰恰是反中医!

困惑二:养生能否依葫芦画瓢

中医养生理论深奥,涉及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是一个完整而漫长的系统,强调治病要因证而异、养生要因人而异,切忌盲目跟风,依葫芦画瓢。

人的一生分为生、长、壮、老、已,到了壮、老阶段,功能开始下降,阴阳偏颇,可以适当使用养生药物。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养生保健要注意个体差异。中医养生讲究辨证论治,如进补就要通过望、闻、问、切,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再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对症下药。年龄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使用的保健药物就会不同。

夏季养生小常识 养阳祛病试试中医艾灸


夏天阳长阴消,是人体阳气最旺的季节,当同时也是阳气最易受伤之时,这个时候可以试试中医艾灸保护阳气,同时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现在中医为您准备了一些夏季常见问题及在家中就能简单操作的艾灸方法,帮你一起守护好你的阳气,改变你的虚寒体质,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夏天保护阳气中医艾灸的方法。

1、空调病

夏至时节,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所以,当人受寒时,肩颈部最先出现不适,且此处不适的感觉最重。建议不要一味贪凉,空调温度最好调到25°C或25°C之上,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并适当按摩肩颈部。

艾灸温阳法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散寒。

操作: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大椎穴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大椎穴,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咳喘

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时做艾灸或三伏贴来进行治疗。不少患者因在此时治疗而获得明显效果,甚至痊愈。

艾灸温肺法

取穴:肺俞穴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操作: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肺俞穴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肺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5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3、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可用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散寒祛湿来解除。

艾灸祛湿法

夏季多雨多湿季节,可常灸以下穴位以温胃祛湿。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5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6、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夏至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温一下自己的阳气吧。夏至阳气最旺时,艾灸治疗可是比平时效果提升N倍哦~

艾灸温宫法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附子饼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附子打成粉,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夏天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阳气的作用,阳气不足或者阳气受伤的朋友,可以试试艾灸的方法。

4、皮肤病

夏季湿气重,是微生物等活动频繁的季节,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能力增加,故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杜绝皮肤病的重要点在于:保持居室整洁和自身清洁,天气晴好时,应勤晒衣物、被褥,不给致病生物营造生长环境。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发物。对于婴幼儿,应保持其皮肤的干燥,防止湿疹等疾病的诱发。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缓解和治疗(但仅限于寒湿型)。

艾灸止痒法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5、慢性腹泻

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应该吃温热的东西,拒绝吃冰箱取出的冷饮、生冷食物,夜间尽量不持续开空调或调高空调温度,并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除此之外,您也可以从夏至起每日艾灸,以保护自己的阳气。

艾灸温阳法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附子饼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附子打成粉,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中医按摩 为你去火


导读:干燥的天气是最容易上火的时节,上火经常会出现牙痛,烂嘴,黄尿等症状,中医介绍,除了配合饮食调理外,中医按摩也有很好的去火功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人体的五个去火点,一起来学学吧。

上火症状一:牙疼

俗语云:牙疼不算病,疼起来要人命。牙疼的去火点在哪里?在足背,足背的2、3趾间缝处是足阳明胃经去火点。每天按摩该处2~3次,每次1~2分钟,可缓解牙疼症状。

上火症状二:烂嘴

去火点在足第2趾。按摩2趾末节指甲靠近第3趾侧,每天一次,一次100下。

上火症状三:鼻火

去火点在手上。拇指根部肌肉明显突出部位为手太阴肺经去火点,可每天按摩2~3次,每次3分钟。

上火症状四:眼屎多

去火点在无名指。在无名指指甲旁靠近小指侧,可用拇指指尖按摩此处,每日2~3次。每次一分钟左右。

上火症状五:尿黄

治疗尿黄的去火点在足小趾外侧的趾甲角旁,最好选择在下午3~5点进行,此为膀胱最活跃的时刻,每天按摩2次,每次1~2分钟。

中医为你解读气喘


导读:气喘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一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词典对于气喘是这么说的,那就是指呼吸急促,呼多吸少,那么中医对于气喘是怎样看待的呢。

气喘伴胸胁胀满,咳嗽牵引疼痛,苔白,脉沉弦者,是悬饮病。为痰饮停于肺,肺气不利所致。

气喘伴咳嗽,咯痰,胸闷,发热恶寒,汗出或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者,是风寒袭肺证。为风寒之邪束肺,肺失宣肃,肺气不利所致。

气喘伴咳嗽,咯黄痰质稠,甚则鼻翼煽动,发热恶寒,口渴欲饮,汗出,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是风热犯肺证。为风热之邪犯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

气喘,呼吸气粗,伴咳嗽,吐大量泡沫痰,纳差,恶心,胸闷,苔白腻,脉滑者,是痰饮壅肺证。为肺有痰饮,肺气不利所致。

气喘,甚则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伴咳嗽吐泡沫痰,苔白腻,脉滑,每因新感外邪而发,或证情加重者,是寒饮停肺证。为肺有宿痰,新邪引动宿痰,肺气不利所致。

气喘伴咳嗽疾少,神疲乏力,语言低微,自汗气短,咽喉干燥,舌淡,苔少,脉虚者,是肺虚气喘证。为肺气虚,肃降失司所致。

为你揭晓中医针灸的三大养生功效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中医养生 扶阳为纲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