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扶阳夏季养生 > 导航 > 扶阳夏季养生

灸法扶阳 保命长寿第一法

扶阳夏季养生。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灸法扶阳 保命长寿第一法”,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其中的灼艾之法还有一个小故事: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父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施灸用艾火灸出来的。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关元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关元穴的温和灸法就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艾条距离皮肤约二到三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学医之初,我老师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碍。老师没给他开药,就让他用艾条灸关元穴,每天一次,每次灸15至30分钟。一个月过后,患者的病就痊愈了。老师嘱咐他最好每年夏秋之际,都用艾条灸一灸关元穴。如今他已近古稀之年,依然身体健康,无尿频、阳痿等症状。

道家还有一个小秘法: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意守此处,慢慢入睡即可。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Ys630.COm

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一个礼拜熏一次,一次二十分钟。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相交汇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可祛湿浊,降血脂,还可以用来辅助治疗脂肪肝。女人腰膝酸软、白带增多、月经不调,都可以通过这穴位来治疗。方便的话还可以请别人帮忙灸一下肾输穴,此穴可以缓解疲劳,温补肾阳,对肾虚的病人很有帮助。

除了灸法扶阳外,另两个扶阳大方就是丹药与附子了。丹药,主要成分为矿物,以铅汞等金石品为主。《扁鹊心书》提到的丹药名为太上金液丹,以硫磺为主,扶阳祛湿。民国时代的医学大家张锡纯受丹道医家的影响,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主张服用生硫磺来回阳,他认为生硫磺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能兴垂绝之阳。但是现在的硫磺杂质很多,需要炼制后方可应用,丹药炼制必须要明师指点,工艺复杂,操作不易,只在极少数精通丹道医学的医家手中使用。

附子是现代中医界应用比较广泛的一味回阳药物。从古到今,使用附子的著名医家有很多,像东汉的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很多以附子为主的汤药,像附子里中汤、桂附地黄丸、四逆汤等等方剂都是以附子为主组成的。到清末,以四川名医郑钦安为主的医家,则创立了以回阳扶阳为指导思想的医学流派,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神派。

我在四川访道之时,曾经有一位老师,是重庆名医补晓岚的弟子,他告诉我,补晓岚先生是一位擅长使用附子治病的丹道医家大师。补先生曾经在重庆行医时每天都要煮两大锅以附子为主要的汤药来治病,凡是阳虚的患者通过简单的望闻问切,不管什么病,只要是阳虚都服用该汤药,临床的效果非常好。

现在云南、四川还有一道名菜:附子炖狗肉,作为招待尊贵客人佳肴。但不是人人都能吃到这道美味。吃前,还要检查一番,有口干舌燥、舌体发红,体内有热的人是不让吃的,否则容易上火。因为附子和狗肉都是性大热之品。具备了阳虚症状的人,吃上一顿附子炖狗肉,会感觉到非常舒服,浑身暖融融的,如同美酒微酣,既治病又养生。附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味中成药是附子理中丸。适合手脚冰凉、四肢无温,腹泻畏寒等脾阳不足的人服用。

yS630.Com相关推荐

扶阳灸的功效


在中医当中,有着很多物理疗法,比如针灸、按摩等等,而在最近几年,艾灸十分流行,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调理身体,同时还可以防治疾病,效果非常好。艾灸具体也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扶阳灸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临床上应用也是非常频繁的。那么,扶阳灸的功效具体是什么?

扶阳药灸使用方法

1、扶阳药灸分内外两筒。

2、撕去胶布,粘贴外筒至灸处。

3、用防风打火机,点燃内筒灸柱中心点。

4、放入内筒,开始施灸。一个灸筒可以燃烧30-40分钟。

5、上下调节内筒高度可以调节艾灸温度。

注意:对初次施灸的人,内筒高度调至1/2、2/3处,以温度适中为宜。

灸法技巧小提醒

1、灸的时候,让灸桶尽量垂直地面。灸后背的时候,可以趴着。灸前面的时候,可以躺着。

2、灸侧面的时候,将灸桶贴的和地面有60度角度,或者灸桶下垫一块毛巾。

这样能达到温和灸的功效,而不会感觉太烫。

3、灸的时候外桶受热膨胀,内桶固定不住时:拿出内桶,用力捏一下外桶,再灸,就可以固定内桶高度!

使用注意事项

1、施灸时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用心感受艾灸的传导、热力的渗透,效果更佳。

2、男女老少都可艾灸,三岁以下孩子艾灸,请另外咨询专业老师。

3、灸后用掌心轻按压艾灸处,用衣服或毛巾遮住穴位,为封穴。

4、不适宜施灸人群:醉酒者,孕妇。

5、艾灸时以及灸后半小时内,不可吃冷的冰的,不能洗冷水,不可吹风。

6、灸后多喝热水,补充阳气后,提高运化,需要补充水分。

7、灸后4小时后再洗澡。

8、脸部艾灸,需专业老师指导。

中医养生 扶阳为纲


一、中医养生,扶阳为纲

从平衡论我们知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保证。但阴阳平衡绝不等于阴阳平等。《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

《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只有当阳气饱满且处在潜藏封固的状态下,才能阴平阳秘。也只有阳气致密,无所妄耗,方能固生命之本。说明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旺盛和饱满。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就是说: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作用很强大,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保证健康长寿、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如果阳气不固密导致失其所了就会折寿,就会短命。治病和养生的真谛就是激发、顾护阳气。正是阳气的虚衰导致了我们身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

《医理真传》讲得更为具体: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反之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简言之:人体五脏六腑、经脉官窍、皮毛肌肉,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会得病。这是统摄所有疾病的主要病因。

人体正常生理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二者相对平衡协调的结果,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以阳气为主的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所致。

人身阳气(命门真火)亦称真阳、元阳、元气、龙雷之火,由这些称谓便知它是人身中绝顶重要的东西。有它才有生命,无它便无生命可言。故古人认为:一切阴(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精血津液)皆是静止的,谓之死阴;唯独阳(命门真火)是灵动活泼的。阳气一绝,生命便告终结,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而已(故人的寿命被称为阳寿)。这样绝顶重要的东西亦有绝顶重要的特性,就是宜潜藏而不宜飞越。所谓阳不患多,贵在潜藏。

人体中的真阳、命火为什么要潜藏?因为潜藏了才能温养生气,生命乃得长久。如果真阳得不到潜藏或派作其他用场,生气得不到温养,生命怎能不危机四伏?故做好真阳、命火的潜藏对生命绝顶重要。失于潜藏使真阳过度耗散甚至外越,不仅不能长寿,且会导致诸多危证的发生(危重病人临终前出现回光返照,就是真阳外越动摇生命根本的征兆)。在生活中熬夜、暴饮暴食、醉酒纵欲等错误的饮食起居,或者烦躁忧虑、大怒大喜等不良情绪都会耗损阳气,使阳气失于潜藏。

养生就是养阳气。万物生长靠太阳,阳气就是人体中的太阳。把人体中的太阳托起来,它就能光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任何人,只要注意时时顾护阳气使阳气旺盛,就可百病不侵。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充足,活到天年就不是梦想。

二、阳衰的表现与调养之法

由于传统中医知识没有在社会上普及,很多人搞不明白阳气虚弱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和表现。一般来讲,有以下症状就意味着人体阳气衰弱或受陨:

1.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脸色青白灰暗无光泽,不是非常红润,类似于亚健康状态;或面色黧黑(肾气不固以致外露之故,很危险)。

2.抵抗力下降,明显怕风、怕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容易感冒(阳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邪之故);或喜喝热茶、热汤,腰背部有被冷水浇的感觉(阳衰,以致背部督脉阳气不升。)

3.食欲不好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经常慢性腹泄,特别是熬夜后、吃寒性食物后、劳累或受寒后容易拉肚子(脾胃有赖于先天肾阳之温煦,方能蒸化水谷。阳衰,肾火不生脾土,以致脾不健运之故)。

4.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或水肿等(大多为脾肾两虚。)或劳累后体力恢复困难,受伤后愈合慢(阳气功能之一表现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青少年及儿童一般阳气充足,所以体力恢复及伤口愈合很快)。

5.稍微运动是心慌、气短,容易出汗,夜间多尿(阳衰,阳失统摄之故)。

6.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或肤色灰暗;男性阳痿、早泄等。

7.腰部酸痛、周转不灵,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等。(脾肾两虚之故)。

以上是阴盛阳衰的表现,总根源就是阳气虚弱。时至今日,上述症状不再专属久病体衰之人,正常人也或多少具有以上部分症状。可以说:阳气虚弱是现代多数人的通病。凡阳气虚弱明显者,一定要注意调养身体。否则接下来就可能得大病。

阳气虚弱者,可根据自身具体虚损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整产品来顾护培补人体阳气,在生活中遵循合乎的饮食起居,进行专业调养。这样人体就能逐渐正气来复、恢复平衡,增强体质重获健康。调养时不要过于着急,保持淡定、顺其自然的心态最利于人体阳气生、长、收、藏。事实证明:只要按法调养,就可逐渐养足身体阳气,百日内多数人可使身体发生本质改变。

养生就是养阳气。只有顾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无论春夏秋冬均需时时顾护阳气,有经济条件可长期服用杜仲雄花茶来顾护、温养人体阳气来养生。

扶阳助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药材的认识不足,现在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补品越来越多,扶阳助胃汤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扶阳助胃汤。

【别名】扶阳益胃汤(《金匮翼》卷六)。

【处方】干姜(炮)4.5克 拣参 草豆蔻仁 甘草(炙)官桂 白芍药各3克 陈皮 白术 吴茱萸各),5克 黑附子(炮,去皮)6克 益智仁1.5克

【制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

【药理作用】方中附子、干姜、官桂、吴茱萸、草豆蔻、益智仁扶阳散寒;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胃;芍药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扶阳散寒,健脾益胃之功。

【功能主治】扶阳散寒,健脾益胃。治脾胃虚寒,胃脘当心而痛,得热则缓,寒则加剧,肠鸣便溏者。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扶阳助胃汤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的药物,并且这种药物没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帮助我们治好身体上的顽疾的。

灸法保健


-常用灸法

-选用方法与施灸禁忌

-灸法保健的机理

1.常用灸法

(1)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圆锥形的艾炷。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叫做一壮。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所谓直接灸,即是将艾炷放在腧穴上施灸。根据灸时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①无瘢痕灸: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温水以增加粘附作用,再放上艾炷点燃,当病人感到的痛时,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3~5次,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本法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病人易于接受,应用广泛。

②瘢痕灸:先在施术部位涂敷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个艾炷需燃尽自熄后除去灰烬,方可另换艾炷施灸,一般灸5~10次。在灸治过程中,为了减轻疼痛,可用手在施灸部位的周围轻轻拍打以缓解的痛。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留下瘢痕。《针灸问对》中说:“若要安,膏盲、三里不要干”,即指这种疤痕灸。

所谓间接灸是艾炷不直接放在皮肤上,而用不同的药物隔开,由于所用药物不同,名称也不相同,如以生姜片间隔者称隔姜灸,以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常用的间接灸又有以下几种;

③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次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④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次数。

⑤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⑥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未,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次数为止。

(2)艾卷灸。又称艾条灸或悬灸,此指将艾绒卷成条状施灸。艾条是用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圆柱形,越紧越好,封口而成。如在艾绒中掺入其它药物则成为药条。使用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置于离皮肤1~2寸之上而灸之。由于艾条悬于穴位之上,并不接触皮肤,故称悬灸。此种方法操作简便,不易烧的皮肤,可以自己施灸,故被广泛使用。

(3)温针灸。此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使热力通过针身传人体内。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将毫针固定在适当的深度,用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燃完为止。也可在针柄上穿置一段艾条(长约1~2厘米)施灸。

2.选用方法与施灸禁忌

首先要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养生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至有温和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施灸时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讲灸法次序,先灸下部、后灸头部,患者常出现面热、咽于、燥等症。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燃烧的艾绒燃火或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艾灸时间,可在3~5分钟,最长到10~15分钟为宜。通常,健身灸时间可略短,病后康复施灸的时间可略长;春、夏二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背部位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可略长。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的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很快即可自行消失。若出现水泡,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再涂以獾油或龙胆紫,并以消毒纱布包敷。瘢痕灸后,可在局部盖以消毒敷料,以防止摩擦,预防感染,保护痂皮。若并发感染,灸疮有黄绿色脓、液或有渗血现象,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对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3.灸法保健的机理

(1)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性温,属纯阳之性,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病而除百病。”这就说明灸法以艾火的温通经络作用,可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

(2)培补元气,预防疾病。《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这说明艾灸有培补元气之作用,而元气充盛则邪不可干;故疾病可防。

(3)对脾胃有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里说:“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人体消化功能旺盛,而且可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长寿排行榜第一的它竟如此“低贱”


黄豆芽这种蔬菜我们在生活中是比较常吃的,主要是因为黄豆芽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黄豆芽适合我们的口味。但是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豆芽菜没什么营养,经常食用没什么好处。其实豆芽菜是一种很健康的食物,黄豆芽治脾胃湿热、大便秘结,而绿豆芽具有清热解毒,醒酒利尿的功效。

【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黄豆芽味甘,性凉;归脾、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祛黑痣、治疣赘、润肌肤、补气养血、防止牙龈出血、心血管硬化及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绿豆芽味甘、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醒酒利尿的功效。适用于饮酒过度、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患者食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这样记载:唯此豆芽白美独异,食后清心养身,具有“解酒毒、热毒,利三焦”之功。中医典籍中,更将黄豆芽列为益寿食物的第一名,而绿豆芽则位居第六。

润肠通便

芽苗蔬菜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降血脂、降血糖

芽苗菜发球低能量高营养的绿色食品,经常食用能降低血脂血糖,并有减肥效果。

【豆芽这样用】

黄豆芽、绿豆芽均性寒,冬季烹调时最好放点姜丝,以中和其寒性。

1.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者出现小便赤热、尿频等症状时,可取绿豆芽500克,洗净,捣烂绞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服。

2.支气管炎:绿豆芽100克,香菜20克,猪肺1具,洗净后入锅中同炖,熟后加入调味品食用。

3.痔疮便血:黄豆芽250克、海带25克、黑木耳3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熟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调味品,吃菜喝汤。

价格低贱的小菜,竟是长寿食物第一名,专降血糖血脂

4.便秘:绿豆芽250克,洗净后用沸水焯一下,加入适量醋、盐、味精等调味品,佐餐常食。

5.咳嗽痰黄,因热症致咳嗽、咳吐黄痰,或伴有咽喉肿痛、小便少而色黄、大便不畅:取黄豆芽500克,陈皮10~15克,加入适量水,煎汤代茶饮。

豆芽特别适合坏血病患者、口腔溃疡、消化道癌症和减肥人士食用,嗜烟酒、肥腻者也适宜常吃;豆芽膳食纤维较粗,不易消化,且性质偏寒,所以脾胃虚寒之人,不宜久食。

阳盛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壮实,面赤时烦,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热赤,大便熏臭为其特点。若病则易从阳化热,而见高热,脉洪大,大渴,饮冷等症。

(2)养生方法。
精神修养:阳盛之人好动易发怒,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用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

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多余阳气散发出去。游泳锻炼是首选项目,此外,跑步、武术、球类等,也可根据爱好选择进行。

饮食调理: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药物调养: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大便干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润肠丸;口干舌燥者,用麦门冬汤;心烦易怒者,宜服丹栀逍遥散。

艾灸灸法大全


中华艾灸历史渊源,艾灸灸法也层出不穷。下面,我们罗列了最常用的艾灸灸法,供参考。

著肤灸灸法:压灸、无瘢痕灸、瘢痕灸法。

隔物灸灸法:隔姜灸、隔碗灸、隔纸灸、隔矾灸、隔醋灸、隔粉灸、隔蒜灸、隔葱灸、隔盐灸、隔树皮灸、隔韭菜灸、隔川椒灸、隔豉饼灸、隔巴豆灸、隔附子灸、隔药饼灸、隔面饼灸、隔药末灸、隔泥饼灸、隔蟾蜍皮灸、隔甘遂饼灸、隔鸡蛋壳灸、隔竹圈盐灸、隔商陆饼灸、隔蓖麻仁灸、隔香附饼灸、隔木香饼灸。

悬灸灸法:齐灸、排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隔物悬灸灸法:隔布灸、隔药纱灸、隔膏药灸、隔药液灸、隔药糊灸。

压灸灸法:指灸、衬垫灸、灸笔灸、雷火针灸、太乙针灸、运动按灸。

铺灸灸法:大灸、敷灸、长蛇灸、艾熨灸、日光灸。

艾灸器灸法:温盒灸、温筒灸、温管灸、温架灸、温罐灸、熏器灸、温篮灸、核桃壳灸、多功能艾灸器灸。

其他灸法:温针灸、骑竹马灸、隔姜温针灸、麝艾温针灸、电热艾针灸、隔橘皮温针灸。

灸法扶阳 保命长寿第一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