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扶阳夏季养生 > 导航 > 扶阳夏季养生

阳气强,则生命力强,养生必须先扶阳,扶阳是身体的治本之法

扶阳夏季养生。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有效的养生常识是如何做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阳气强,则生命力强,养生必须先扶阳,扶阳是身体的治本之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认为人体最宝贵的莫过于阳气,就像普照大地的太阳,是造化之源,性命之本。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阳气的表现。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二是宣化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阳气输送、散布;三是卫外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即抵御疾病。

现代人过度操劳,整天没有力气,这多半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这样的症状其实是提示机体累了,不能再过度消耗了,需要温养阳气了。

阳气不足的人往往会出现面色晦暗,或者面颊多见黄褐癍等,此时当重视机体的阳气,从扶阳入手进行调理。这远远比去从表皮上治疗黑癍要高明地多,而且是治本之法。

人为什么会容易疲劳呢?那是因为五脏六腑不协调了,产生能量的能力减退了,导致了机体的能量不足。此时治疗的关键是扶助阳气,协调阴阳,以恢复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因此,既要补气,也要扶阳,还要考虑气血的平衡。

如何养护阳气?

1、重视肾阳,不妄作劳。

少房事。房事过度则伤肾阳,而肾阳为一身根本之阳,寄存于下焦之中。因此,气功理论中把下焦称为丹田,认为此处之阳非常重要,关乎人之生死寿命。肾阳不伤,则一身五脏六腑之阳有根。《类经》中把肾阳比作:“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脉真阳”,认为此阳不息则生命之火不熄。

夜半早睡。早睡以养少阳,少阳内存相火,为肾阳所支配之阳。简单地说,如果肾阳是体,是根本,那么少阳就是用,是枝叶。少阳受肾阳所使而安排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因此少阳阳气旺盛则全身脏腑机能旺盛。晚上11点至1点为少阳胆经之时辰,此时睡觉可以养胆之少阳升发之气,叶旺则根自然旺。

不妄作劳,不剧烈体育运动。过度劳累则会耗伤真气,并会伤及肾中元阳,因此古代的大医以及气功家一再强调要养气,不可过劳。根据阳主阴从的观点,阳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但过耗阳气则会导致阳损及阴而阴阳俱损。因此,比如跑马拉松、长途跋涉等,都会伤阳气,不利于养阳。

2、重视脾阳,不吃寒凉

饮食要温。特别是夏天,不可多吃寒凉之物。自从有了冰箱之后,人类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多以热食,现在则贪凉食。特别是在夏天,更是肆意食冷,如雪糕、冰淇淋、凉茶、冰啤酒等。殊不知过食寒凉之物会伤及中阳。中阳伤则易见腹泻、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而且,中阳为人生后天之本。先天不足是父母给的,后天就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3、扶助阳气,少用西药。

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及各种西药,以防伤正。多数西药都是以化学理论合成的,其根本不属于人体所有,而是外来的东西。机体不能直接接受化学药物,需要阳气去消化吸收。况且西药本身多属寒凉,会伤害人体阳气。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您的鼓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将持续为大家更新更多的养生小知识,愿每个人平安健康!

延伸阅读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养生常识呢?下面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 期 导 读

香药同源,品香养生,值得你一辈子追求。

中国用香的历史

古人认为,保健养生必须从「性」、「命」两方面入手,而香恰恰就有「养性」的作用。因此中医药学将香视为养生养性之「药」,形成了「香药同源」的传统。

从古至今,香被赋予了很多文化意义,常常被比喻为一种高尚的品德,但其自身的功效并未因此而被忽略。

屈原在《九歌》中提到,用兰、惠烹肉,用桂、椒浸制酒,用兰草、白芷做香汤沐浴,用辛夷和白芷点缀门楣。

而以纪念屈原为始的我国端午节活动更把这种气味疗法推广成为「全民运动」。

端午期间人们焚烧或熏燃艾、蒿、菖蒲等香料植物来驱疫避秽,杀死越冬后的各种害虫以去除夏季疾病的病源,饮服各种香草熬煮的草药汤和药酒以发散体内积存的毒素。

《黄帝内经》在消渴(糖尿病)的治疗中提到过「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说的是用兰的芳香之气祛除陈久湿热之气、健脾开运。

汉初《神农本草经》时,书中已经记载了当时人们用麝香辟邪、用白芷润泽肤色、用蘼芜治疗咳逆等多种香疗方法。

……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把香的各种日常应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我们窥探到古人用香的极致。

古人把香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沐香汤、饮香茶、吃香食、熏香衣……由内至外的长期薰染,让身体也充满香气。

还记得《还珠格格》的香妃吗?遍身香气的她,所到之处总能吸引到很多蝴蝶。

这位妃子,来自维吾尔族,因遍体生香、娇美无比而深受宠爱,乾隆赐名为香妃。据考证,香妃的体香未必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

古代西域阿拉伯人善用香药,东传中日韩,西播欧罗巴,举世风靡。香妃的体香极可能就是因长期服食阿拉伯医方香药而形成。

时至今日,香药已进入医疗、香料食品,护肤品等领域。尤其在养生、护肤方面,香药有其独到的功效。

香药同源,香与中医中药

中医学认为,养生不外乎养神和养形,香气养生具有形神兼顾的特点,可以养神、固精、调气。

中医对香药也进行了系统归类和整理,总结出了不同生长部位的香药与人体经脉器官的关系,以及香药的阴阳五行、升降沉浮等性。

《本草纲目》认为,植物性的香药在植物整株上的位置与人体有自上而下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上者,如花、叶、果多轻薄,气味散发快,清爽提神,但穿透性不强,传播距离短,留香时间短。

而越往下者,如植物的根部、树干,气味越厚重沉郁,香气散发速度也越慢,如檀香、沉香,安神、镇静的作用更强,香气穿透性强,很远都能闻到,而且留香时间长。

香料有芳香药性之说,清代《非烟香法》作者董说集用香之大成,总结出香药的性味归经:

香近于甘者,皆扶肝而走脾;

香近于辛者,皆扶心而走肺;

香近于咸者,皆扶脾而走肾;

香近于酸者,皆扶肺而走肝;

香近于苦者,皆扶肾而走心。

有学者归纳香药之功有十一:

1.气香入脾,悦脾,醒脾;

2.气香开胃,行胃气;

3.气香透心;

4.气香透骨,透腹;

5.气香入络,透络,清络;

6.气香利窍,宣窍,开窍;

7.芳香燥湿化浊,开郁;

8.芳香辟秽,逐秽,透邪;

9.气香主散,能散邪,能泄气;

10.气香上行,增进饮食,开发胸肺之气而宽畅胸膈,能引清阳之气而止痛;

11.气香能安和五脏,温养脏腑,调和卫气,宣通气机。

香 气 养 生

香气之所以具备养生功效,主要原因与香气的来源——香药和人体吸收香气的功能有关。

肺开窍于鼻,肺宣发肃降功能正常,肺气畅达,则鼻能知香臭。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

鼻子是香药与人体的桥梁。呼吸之间,香气可以通过鼻子游走于十二经络、五脏六腑。

而且,《疡医大全》中认为,「鼻居面中,一身之血运。」

《非烟香法》作者董说也认为,「养生不可无香,香为之用,调其外气,适其缓急,补阙而拾遗,长而佐短。」

除鼻子外,人体的皮肤、穴位等也是香气与人体沟通的桥梁。

在医药资源匮乏的远古时期,香气治病养生的功能已经很受古人所重视。

闻香以养鼻,用艾叶菖蒲沐浴防病,佩戴香囊除疾修身。《非烟香法》中还记载,烧兜木香,可去恶气、除病疫。

远在汉武帝时代,烧兜木香,将烧完的粉末涂抹在宫廷的门上,香气可以传播百里。

当时关中地区传染病盛行,死去的人互相枕着堆在一起,烧了这个香,疫情就停止了。

《洞冥记》中记载的熏肌香,用以「熏人肌骨,至老不病。」

也正是由于香疗在养生中的应用,香品制作逐渐发展出一套养生原则:

随着节气时令的变化,增减香药品种用量,立春时香中可加入苍术;雨水时添加解郁安神的合欢花;惊蛰时加入当归降火气润肠道……

香气虽有养生治病的功效,但是要使香气成为良药,学会用香养生治病,不仅是平时闻一闻这么简单。

这就要考究到「和香」,香药经配伍和炮制,就是「和香」。

在中国,和香自古以来就是用香的主流。

香药集天地之灵气,草木之精华,按五运六气、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确定君臣佐使的用料,将各种香材配伍调和,使气味和谐,香气丰满、穿透力强,洋溢着神秘的生命力。

传统和香在汉代即形成了理、法、方、药完备的较为成熟的体系,和香不是简单的香药「混合」,更重要的是药性的「和」。

有些香药协同而和能增强原有的功效,有些香药可以抑制另外一些香药的偏性。这与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功用相当。

和香的过程还要遵古法,以及择时、择地,并将制香人的心性融入其中,达到「无不参三才而运之」的要求,最终炮制出「致中和」的香品,达到让用香之人阴阳和、气血和、脏腑和、性命和、经脉畅通的效果。

故中国传统香被称为「和香」而传承至今。

香文化应该回归生活

提及香文化,更为众所周知的是日本的「香道」,而中国香,则普遍认为是礼佛用的香。

其实,中国的香文化我们更愿意称为「香事」。

「香事」,顾名思义,就是香的人和事,也就是熏香之事。

中国香事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玄之又玄的。我们提倡的是「生活香事」,也就是香事本源于生活,亦应回归生活、融入生活。

而日本香道以心性修持为用,习练香道是一门非常神秘、深奥的艺术,把用香上升为「道」,形式过于拘泥,且日本的「道」与中国的「道」,不是一个概念。

那么,对于一个对香事不了解的人来说,如果想要研习香事,应该怎样入门呢?

我们提倡生活香事化,香事生活化。一言蔽之,就是过上香生活。

【 互动 】

你最期待香在生活当中的作用是什么?

养生就是养阳气,春夏如何养阳呢?


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阳气,那么春夏如何养我们的阳气呢?

如果将人比做一棵树,气就是树根,而身体是树干和树叶。根深才能叶茂,气长才会命久。“人活一口气”,老百姓把人死叫“断气”,人死则气散。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

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

现代人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进入更年期,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当阳气消耗完的时候,生命也就画上了句号。

如何补阳?

补阳,壮阳就是为顺应自然规律,补充日常消耗的阳气,使身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

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种纯阳性植物,经过燃烧后,作用力更强,是补充阳气,延年益寿的最佳捷径。

艾灸穴位:中脘穴、神阙、关元穴、足三里、命门

建议:上午属阳中之阳,建议灸命门为主,配穴涌泉穴。

下午属阳中之阴,建议重灸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为主,配穴涌泉穴。

艾灸温馨提示:

艾灸调理每个小疗程一个月,伤筋动骨一百天,各种亚健康问题的调理建议三个月一个大疗程,调理正常后,每周艾灸保养3-5次即可。每次艾灸后多喝水,避免失水上火。

响应国家中医保健养生政策,欢迎大家(艾灸馆、养生店、喜欢艾灸养生的个人)加入昊林枋胎息瘦身绿色养生,传承弘扬发展传统中医养生文化,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艾灸养生的人,成就自己,造福社会。关爱百姓,把“艾”带回千万家!

虱子生命力顽强,生活中如何预防虱子?


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生物,它昼伏夜出,白天通常是潜伏在人体表面,特别是当它感觉到人体体温时,就会偷偷爬出来贴近人的皮肤,在晚上吸食人体的血液。虱子的繁殖速度极强,它可以在湿度为76%、温度在29-32℃的环境下,产虱卵量达300枚,而由卵虱发育成成虫只需23-30天。

七八十年代虱子在生活中很常见,经常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这也就意味着虱子具备很强携带和传播性。但随着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卫生条件也提高后,人身上也就免受虱子的困扰了。

虱子横行 主要与卫生习惯有关

洗澡少,就很容易给虱子有可乘之机。虱子早在6500万年前,也就是在恐龙时代时就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主要寄生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身上。所以,早在我们的现代人的祖先时候,虱子就已经在人类间互相传播和繁殖。而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都讲究卫生的环境下,通过每日热水清洗身体,勤换衣服,改善了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虱子现在在人体身上寄居和传播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了。

虱子生命力顽强 它还没有灭绝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预防水平也帮助人们解决了许多病害问题。总体来说,虱子的传播情况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但虱子并没有消亡。虱子仍存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现在人感染的虱子的情况偶有发生。虱子喜欢温暖潮湿的地方,也常喜欢寄居在很多野外活动的小动物身上,这都给虱子侵入人体提供了很多机会,虱子只要对皮肤表面咬一下,就会让人奇痒难耐,起红包,又红又痒。

如何预防虱子?

1、棉被、衣服、特别是冬天的棉衣,都是虱子最好的庇护所,特别容易藏虱子。除了要定期换洗床单被套,换季的时候应将被褥和衣服清洗一次或再太阳底下暴晒一次。不仅消灭螨虫,也会防止虱子有可乘之机。

2、讲究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使用洗浴用品,勤洗头等,都是阻隔虱子在人体寄居的有效手段。生活中也要适时对环境进行打扫,偶尔用消毒液清洗。

3、在人畜接触频繁的情况下,人类也很容易遭受虱子的侵袭。毕竟动物不会像人类一样每日都对自身进行清洗,所以人类在接触小动物的时候也要谨防动物身上的虱子爬上人体。一旦出现有虱子咬的痕迹,要对自身衣物进行清洗,或对衣物进行热开水的反复浇注。因为虱子除了会在人畜直接传播,人与人之间也极容易被传染。

夏日养生,祛暑化湿扶阳三结合!可多吃豆类、瓜类这类健脾祛湿的菜肴


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聂斌教授、推拿科副主任医师曾科学

今年夏天无疑是最符合岭南气候特点的——晴则骄阳似火,雨则暴雨倾盆……典型的高热潮湿天气。很多人此时不舒服,身倦乏力,不思饮食,关节酸痛等。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聂斌教授指出,夏日要注意保健养生,祛暑、化湿、扶阳三不误。

祛暑:“阳暑”勿喝藿香正气水

岭南的夏日,气温颇高,聂斌指出,暑为夏季的主气,中暑分“阳暑”“阴暑”,预防与治疗都要分清。

最常见的是“阳暑”,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体弱者更容易中招。“阳暑”的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大汗、面色发红、体温升高等。

预防“阳暑”,要避免长期待在暴晒高温环境,劳作、游玩一段时间后,就要到通风阴凉处纳凉,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用凉水洗脸以降温;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尽量少喝冰水;随时警惕身体状况,若出现头晕、头痛、发热乏力的前兆症状,则要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做好防暑降温补水的措施,严重的须马上到医院救治。

治疗上,如果轻度发热,建议首先物理降温,用冷水浸湿毛巾到不滴水,折叠放在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或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促进散热;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同时也可增加排尿次数,促进降温。

治疗“阳暑”,还可以用白虎汤加竹叶。

材料:石膏50克,知母15克,甘草15克,竹叶10克,粳米50克。

做法:加入三到四百毫升的水,熬成粥水即可食用,有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的功效。

“阴暑”也非常多见,症状是发热恶寒、吐泻、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没食欲、大便稀、舌苔腻,贪凉喜冷饮的人更容易罹患。

预防“阴暑”,要避免“热身”冲“冷水凉”、在空调冷气房进进出出等。推荐“防暑和胃饮”来预防“阴暑”。

材料:藿香3克,香薷3克,麦冬或陈皮3克,生姜两片。

做法:以上材料加入200~300毫升的水,煮沸后可适量加入冰糖,即可饮用,此茶起到清暑散寒、化湿和胃的作用。

而治疗“阴暑”,可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治疗。聂斌特别提醒,中暑后如果不分“阴暑”“阳暑”,一味喝上一瓶藿香正气水,那对于“阳暑”者可谓“火上浇油”。

化湿:巧用陈皮做汤水

高温、雨水带来湿热气候,中医认为,湿伤人体阳气,同时也伤脾阳,可导致脾胃功能运化失调,出现不爱进食、疲劳、腹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如何夏日化湿?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曾科学推荐好好利用岭南道地药物——广东陈皮。

一说起陈皮,很多人只记得它擅于化痰止咳,其实它的功效远远不止。陈皮还适宜于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咳嗽多痰等患者服用。暑热之际,建议可巧用陈皮做汤水。

陈皮老鸭煲冬瓜

用料:陈皮10g,鸭肉500g,冬瓜500g,薏米50g。

做法:鸭肉洗净后切成小块,冬瓜切成与鸭肉般大小的小块,放入清水2000ml,煮开后放入上述药材,同煮1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滋阴清热,老少咸宜。

陈皮绿豆百合糖水

用料:绿豆200g,陈皮10g,百合50g,冰片糖100g。

做法:绿豆加水煮沸后放入陈皮、百合同煮1小时,放冰糖调味后放至室温饮用

功效:消暑解渴、宁心安神。

陈皮普洱茶

用料:陈皮3g,普洱茶10g。

做法:两者放进沸水中冲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消食,减肥消脂。

扶阳:灸疗外治助养生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夏天火辣辣,养生保健却还需要扶阳,“夏日难道不是人体的阳气最盛的吗?”

对此,聂斌指出,夏天确实是大自然的阳气最盛,人体也是阳气外发而活跃于机体表面,因此也正是最需要固护阳气之时。道理如同深井凉水:阳气盛于地面,反而地下阳气最虚,哪怕外界温度最高,夏季喝深井中的水也是清凉的。

空调、冷饮、晚睡、贪凉都是损害阳气的做法,夏季的饮食应着重健脾利湿、行气化痰,夏季多摄取豆类、瓜类这类健脾祛湿的菜肴,摄取一些姜、葱、蒜也有扶阳的作用。除日常生活保养外,聂斌推荐了几种用灸疗扶阳的方法。

艾灸

艾灸的纯阳温热作用可以祛散人体的寒湿邪气,温通人体经络,补充人体阳气,使气血畅通。在夏天,扶阳时选背腰部,取背俞穴,每次艾灸30分钟,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通经活络;选择肺腧、风门、身柱、足三里等,进行灸治,还可以很好地预防“空调病”的发生。

火艾灸

在背部依次垫上药膜(扶阳之药,附子、干姜、肉桂等制成药酒)、干毛巾、艾绒,点火烧20秒,再用湿毛巾扑灭。这一疗法可促进药气通过皮肤由表皮渗到真皮、骨骼、关节中去,透达周身,酒助火烤,火借酒威,使风寒去除。可明显改善阳虚体质,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

三伏天灸

以“春夏养阳”等理论为依据,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甚至“冬病夏治”。

编辑 李帅

养背等于养阳,积攒阳气好过冬!


秋意渐浓,人体阳气收敛,在滋阴养肺的同时,别忘了现在也是养背的好时机。之所以要养背,因为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只要保养好背部,就能让人体的背部发光发热,产生源源不断的能量。

趁寒冬凛冽还没到,养好背,就相当于给身体准备了个小火炉。

养背=养阳

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都是阳经,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督脉为“阳经之海”,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相关。刺激这些经脉穴位,可以起到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为大家推荐4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1、捏脊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捏脊对于常见的疲乏、消瘦、失眠、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怕冷、易感冒、肩背腰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

捏脊时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轻轻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

2、搓背

搓背可在洗浴时进行。用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适当用力搓,直至背部发热为止。

如果自己不方便,也可以让他人代为搓背,但用力不要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搓背法可防治感冒,缓解腰背酸痛、胸闷、腹胀等。

3、艾灸

艾灸是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可以强身健体、培补阳气,调理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大家可以选择艾灸贴或是艾条熏灸、艾灸盒施灸,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4、撞背、捶背

撞背时双足与肩同宽,背靠墙壁站立,约相隔20~40厘米,全身放松,身体后仰,用背部轻缓的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恢复直立,撞击下背部时,上身适当前倾,使下背部略向后突出。

此外,也可以用捶背的方式进行,同样可以有效刺激背部穴位,帮助疏通背部经脉气血,从而起到气血调节,养生强身的作用。

阳气不足,艾灸这6个生阳穴,是补肾的好法,源源不断升发阳气


灸神阙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养生功效。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作用。

补肾是一个十分受关注的话题,很多人觉得自己肾虚,也不去医院证实,就胡乱给自己开始补,各种方法都用尽了,可是情况却不见好转。

何为肾虚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源,脏腑机能活动的原动力。肾的精气从功用来说可分为肾阴、肾阳两方面。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当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

目前人们常说的“肾虚”,如遗精、阳痿、早泄、性冷淡、不育、不孕等,实际上是狭义的肾虚。广义上的肾虚包括一系列的全身症状。中医所说的肾虚和西医认可的亚健康状态颇有相似之处。

中医所指的肾虚,有很多种类,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

肾阴虚,表现为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心情烦躁、腰酸膝软、手足心热、耳鸣头晕等症状。另外,女子会出现便秘、经少甚至经闭等表现;肾阳虚,表现为面色白或黝黑、腰膝酸疼、精神不振、手足冰冷、畏寒怕风、腹泻、身体浮肿等。此外,女子会出现不孕、遗尿、浮肿、性欲低下等症状。

何为艾灸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主要是将艾草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艾草有温经散寒之效,连续烧艾,能把温热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由此来调节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中医认为,艾灸疗法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补肾适用大多数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生理结构发生变化,阴气日减,阳气日衰。补阴扶阳不管是对身体的调养中还是对疾病的调治中,始终都处在主导地位。补充阴气的办法在于合理的饮食调养,适当的药物补充,充足的睡眠。艾灸是扶助阳气的好方法。

艾灸养肾的穴位

神阙穴 就是肚脐眼,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养生功效。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作用。

关元穴 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灸此穴有温肾健脾、补益固脱、散寒止痛、调经养血、保健延年的功效。主要可用于治疗阳痿早泄、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气海穴 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在肚脐下1.5寸。灸此穴有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的作用。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部位。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强调该穴保健养生作用。但阴虚者慎灸此穴,孕妇禁灸此穴。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气血双补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此穴能够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补肾壮阳,对调理脾胃虚弱等有帮助。

涌泉穴 《黄帝内经》指出:“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乃是肾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

选好穴位后,将艾条点燃,在距穴位约2~3厘米处施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长期执行。

艾灸注意事项

一是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二是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三是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四是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因为艾灸完毕,全身毛孔打开,易受寒凉。五是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六是如若不小心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吸收,勿挤压、抓搔。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您的鼓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将持续为大家更新更多的养生小知识,愿每个人平安健康!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阳气强,则生命力强,养生必须先扶阳,扶阳是身体的治本之法》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扶阳夏季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阳气强,则生命力强,养生必须先扶阳,扶阳是身体的治本之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