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运动疗法 > 导航 > 刮痧养生疗法

刮痧养生疗法

2019-10-12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中医刮痧疗法

中医养生运动疗法。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中医刮痧疗法,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小儿麻痹后遗证,又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多流行于夏秋季节,好发于1~5岁儿童,急性期过后,遗下肌肉瘫痪、萎缩,关节畸形等症,并具有软、细、凉、畸形等特征。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例如以下肢来说,两侧肢体不一样长,患肢细小、走路瘸,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另外,身体其他部位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有上肢、下肢同时瘫痪;但以下肢为多见。上肢主要表现为举臂困难,伸屈肘无力,腕下垂等。下肢主要表现为抬腿困难,膝反屈,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等。

(二)治法Ys630.cOM

(1)选穴①上肢瘫痪:颈夹脊、臑俞、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台谷。

②下肢瘫痪:腰夹脊、环跳、殷门、足三里、三阴交。(见图8-1-1、图8-2-4、图8-4-1、图8-4-2、图8-4-3、图8-4-4、图8-4-5)

(2)定位颈夹脊:在颈部,当第一颈椎至第七颈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O.5寸,一侧7个穴位。

臑俞: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殷门: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足三里: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刮拭顺序①上肢瘫痪:先刮颈部夹脊穴、月需俞、肩髑、肩髂,然后刮前臂曲池至手三里,最后刮合谷。

②下肢瘫痪:先刮腰夹脊,然后刮臀部环跳,再刮伏兔、殷门、三阴交,最后刮足三里。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如为上肢瘫痪,先刮拭颈部夹脊穴,重刮,自上而下反复刮拭,中间

不宜停顿,出痧。然后刮拭肩部臑俞、肩髃、肩髎,由于肩部穴位邻近关节,故不宜重刮,出痧即可。再刮拭大腿内侧伏兔、殷门穴,宜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外侧足三里穴,30次,出痧。

二、病例

王某,男,6岁。父母代诉:发现右手右脚变形已3月余,医院诊断为小儿麻痹后遗症。右手、脚萎缩,无力,苔白,脉细。取颈夹脊、臑俞、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腰夹脊、环跳、殷门、伏兔、足三里、三阴交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2个月后,患者右手、脚肌肉萎缩减轻,肌力稍有恢复。继续治疗。


扩展阅读

小儿麻痹后遗症治疗,康复训练很重要


小儿麻痹是是一种对小孩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的疾病,并且小儿麻痹所产生的后遗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严重时会造成患儿的肢体终生残疾。如果小孩子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应该怎么进行治疗呢?

一: 小儿麻痹后遗症

1: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主要表现为肌肉麻痹和肢体瘫痪。(1)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2)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

2: (3)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还表现在脚,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

二: 康复训练

1: 康复训练最主要的目的是恢复或补偿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已丧失的运动功能,进而提高上肢的日常活动能力以及下肢站立和行走功能,争取达到生活自理,早日回归社会。经常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增强肌力训练、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矫形器制作和使用.以及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训练。

2: 掌握适当的训练尺度、数量和方法。训练量不够,无明显效果;而训练过量又可造成肢体的损害,比如:肌肉拉伤、关节肿胀、骨折脱位等等。所以必须掌握好这个尺度,训练量要适当。

3: 训练应一步步来,不可操之过急。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使用的力量由轻到重。训练量逐步增加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 任何训练都不应该引起明显疼痛。有时训练中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如果训练时发生严重疼痛,休息后又不消失,常常是损伤的信号,要停止训练。如果训练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下肢浮肿,表明运动过量,也应该暂时停止训练。

5: 训练不应感到疲劳。如有疲劳感觉时,应休息5~10分钟再训练,以免过度劳累造成伤害。

三: 主要是做后期的康复治

,但是我们不能心急,一定要慢慢来,这样的话才会对小孩有很好的帮助。

中医药方与康复训练,矫正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是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小儿麻痹后遗症严重时会造成小孩子肢体终身残疾。小儿麻痹的后遗症会给儿童的生活、心理等多方面造成损害,因此要及时通过一些中医处方和康复训练进行治疗。

一: 中医验方

1: 猴骨等治小儿麻痹后遗症[方剂]猴骨、前胡各6克,桂枝、甘草各3克,木通、过山虎各12克。木瓜、松节各10克.[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 生黄芪等治小儿麻痹后遗症[方剂]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全不归、路路通、淫羊藿、巴戟肉、杜仲、川续断各15克,炙甘草6克。[加减]四肢冷者,加土鳖虫、血蝎、全虫各5克;若畸型者,加红花、桃仁、骨碎补各10克;若肌萎缩重者,加鸡血藤、漏芦各20克。[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温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

3: 通络起痿膏治小儿麻痹后遗症[方剂]三七、五倍子、血竭、乳香、没药、水蛭、蜈蚣、地鳌虫、雄黄、马钱子、冰片、川芎各等份。[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调匀成软膏状,备用。将药膏贴于纱布上,外面加上一层油纸(或塑料布),贴敷患处,或直接将药膏涂于患处。然后用绷带包扎好(但不可太紧)。一般可涂敷穿整个上、下肢或上、下肢关节处。[功效]通经活血。

4: 马乌起痿膏小儿麻痹后遗症[方剂]马钱子、川乌、草乌、当归、红花、桃仁、黄芪、穿山甲、地鳌虫各等份。上肢加桂枝、生姜黄,下肢加牛膝、木瓜。[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人蜂蜜调匀成软膏状,备用。用时取药膏适量,平摊于纱布上,贴敷患肢关节部和循经取穴上(一般各取2或3个穴位),外用纱布包扎固定。并常用热水袋置药上热熨之。每日换药l次。[功效]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二: 康复训练

1: 掌握适当的训练尺度、数量和方法。训练量不够,无明显效果;而训练过量又可造成肢体的损害,比如:肌肉拉伤、关节肿胀、骨折脱位等等。所以必须掌握好这个尺度,训练量要适当。

2: 训练应一步步来,不可操之过急。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使用的力量由轻到重。训练量逐步增加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 任何训练都不应该引起明显疼痛。有时训练中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如果训练时发生严重疼痛,休息后又不消失,常常是损伤的信号,要停止训练。如果训练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下肢浮肿,表明运动过量,也应该暂时停止训练。

4: 训练不应感到疲劳。如有疲劳感觉时,应休息5~10分钟再训练,以免过度劳累造成伤害。

三: 对小儿麻痹症这种疾病

治疗要从患儿的全面障碍和需要来处理,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康复治疗,即患儿不仅身体而且精神和社会生活都应得到康复照顾和治疗,使他们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是非常严重的一个疾病,此病发生以后,对孩子的伤害很严重,所以每当提到小儿麻痹症作为家长的都是非常担忧地,怕自己的孩子出现这样的疾病,那么小儿麻痹症有什么症状呢?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常见症状:

1、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症状还表现在脚,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

2、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

3、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麻痹后遗症的症状。

4、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

如何治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一、推拿疗法:在瘫痪肢体上滚法来回滚8~10分钟,按揉松弛关节3~5分钟,搓有关脊柱及肢体5~6遍,并在局部擦热,每日或隔日1次,可教家属在家进行。

二、理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中可采用水疗、电疗、蜡疗、光疗等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三、功能锻炼:瘫痪重不能活动的肢体,可先按摩、推拿,促进患肢血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及神经调节,增强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而肌力极差者,可助其作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中要注意鼓励患者作自动运动,进行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

四、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是经后分化的神经元补充缺损的神经元,并促进神经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发挥功能,恢复神经的正常生长发育,改善受损的神经细胞的功能,为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进一步康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已为现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会哪些表现?如何矫正?


小儿麻痹症是孩子们发育时期较为多见的一种腿病了,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危害性,而且发病严重的话会让孩子出现残疾的情况,因此家长们需要多了解一些麻痹症的知识。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常见症状:

1、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症状还表现在脚,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

2、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

3、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麻痹后遗症的症状。

4、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

如何治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一、推拿疗法:在瘫痪肢体上滚法来回滚8~10分钟,按揉松弛关节3~5分钟,搓有关脊柱及肢体5~6遍,并在局部擦热,每日或隔日1次,可教家属在家进行。

二、理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中可采用水疗、电疗、蜡疗、光疗等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三、功能锻炼:瘫痪重不能活动的肢体,可先按摩、推拿,促进患肢血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及神经调节,增强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而肌力极差者,可助其作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中要注意鼓励患者作自动运动,进行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

四、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是经后分化的神经元补充缺损的神经元,并促进神经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发挥功能,恢复神经的正常生长发育,改善受损的神经细胞的功能,为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进一步康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已为现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儿麻痹症的推拿疗法


【概述】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特异性嗜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多见于1~5岁小儿,亦可见于成人,故有小儿麻痹症之称,常发于春秋之季,以6~9月为最多。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属中医学痿病范畴。主要由于风、湿、热一类时邪由口鼻侵入肺胃二经,首先出现发热、咳嗽、咽红或呕吐、腹泻等邪犯肺胃证候(前驱期),继而风、湿、热时邪流注经络,致使相应部位的经络阻塞,气血失调,出现肢体疼痛等症(瘫痪前期),嗣后因筋脉肌肉失养而发生肢体麻痹和瘫痪(后遗期),瘫痪有自动恢复的趋势,热退以后1~2周,开始逐渐恢复。恢复的快慢常与神经损伤程度有关,一般在6个月内不能完全恢复遗留残余症状称为后遗症,这时肌肉明显萎缩,肢体常出现各种畸形。

按摩治疗本病,初期以祛邪为主,可帮助缓解病情,减轻瘫痪症状;瘫痪期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为主,可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

【按摩疗法】

1.初期

(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开天门100次,用双手拇指指腹端分推坎宫50次,两手拇指桡侧缘自前向后直推两侧太阳穴50次。

(2)取坐位,用双手拇指、示(食)指捏拿两侧肩井100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风池2分钟;最后用拇指桡侧端依次清肺经、清脾经、清胃经各100次,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退六腑、清天河水各100次。

(3)取俯卧位,用禅推法推脊柱,反复进行3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背部两侧肺俞、胃俞穴各2分钟。

2.后期

(1)取坐位,用扌衮法扌衮肩关节5分钟;再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拿法从肩部三角肌,经肱三头肌、肱二头肌,直至肘关节向下沿前臂及腕部,往返来回操作10分钟;最后用双手掌对搓整个患肢2分钟,并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合谷穴2分钟。

(2)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自攒竹向瞳子髎、颊车、下关、地仓推揉,反复操作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风池穴各1分钟;最后用禅推法自天柱穴至大椎、肩井穴往返操作5分钟,并提拿颈肌2分钟。

(3)取仰卧位,用掌推揉法从腹股沟向下经股四头肌至小腿前外侧,往返操作10分钟,并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伏兔、足三里、阳陵泉、解溪(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见图3-54)、昆仑等穴各1分钟;最后用掌摩法摩中脘、腹部3分钟。

(4)取俯卧位,用掌推法从腰部起向下经尾骶部、臀部,循大腿后侧至跟腱,往返操作10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肾俞、肝俞、肺俞、脾俞、胃俞、腰阳关穴各1分钟;最后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拿委中穴2分钟。

小儿麻痹症症状


最近几年人们发现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虽然专家们也正在努力地研究攻克这种病症的方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小儿麻痹症多发于五岁以下的小孩身上,据专家介绍,细菌病毒感染是小儿麻痹症状发生的常见原因。

虽然专家们还没有完全研究出治愈这种病症的方法,但是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们从小儿麻痹症的一些病症和原因上面进行研究,对症下药,虽然避免不了后遗症的出现,但是给很多患者也带去了希望,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小儿麻痹症的各种临床症状。

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四期。

1.潜伏期 平均为7~14天,短者2~3天,长者可达3~5周不等。在此期间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属隐性病例,但本期末有传染性。

2.病变发展期 有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前驱期:此时患者出现低热或中等热度,常伴有头痛、困倦、多汗及全身疲乏不适等症状,并可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甚至有咽痛、咽红及轻咳等呼吸道症状。此期一般持续1~4天。大多数病例发展到此期为止,属顿挫型,又称为幸运型。

(2)第二阶段——瘫痪前期:在前者基础上,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一般性症状消失,但经1~3天后体温又上升,并且体温较高,常在38~39℃之间,个别患儿可高达40℃。此时,其一般症状亦随之加重。患儿烦躁不安,有头痛、呕吐、嗜睡、肢体疼痛及感觉过敏。项背部可有肌强直征,且可见婴幼儿囟门紧张饱满,并可出现“脊髓征”,对诊断有意义。此期一般持续3~5天,但也有短至几小时或长达2~3周者。在这一阶段仍可有部分病例不出现肢体瘫痪而逐渐康复,称为无瘫痪型病例,亦属幸运型。另一部分患儿病情继续发展,并进入瘫痪期。

(3)第三阶段——瘫痪期:一般在瘫痪前期的第3~4天时进入本期,大约有5%的病例可不经过瘫痪前期而直接进入本期。瘫痪症状多在热度下降时出现,也有在退热后发生者。开始常伴有肢体疼痛及肌肉压痛,之后突然发生瘫痪。瘫痪可见于任何部位,但以肢体瘫痪最为多见

3.恢复期本期一般症状消失,热度降至正常,麻痹征不再进展。此期多从麻痹症状出现1~2周后开始。在初期的6个月内恢复较快,以后逐渐减慢,2年以后再恢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4.后遗症期凡病程在2年以上者即进入后遗症期。此期中各种畸形逐渐出现,并日益加重,且趋于固定;同时,各种骨、关节发生继发性改变,从而又加重了功能障碍的程度,常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是防止畸形发生和减轻畸形严重程度的重要环节。畸形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以下诸因素。

(1)肌力不平衡:这是引起畸形最为重要的因素,当某一组肌肉麻痹而对抗肌组肉正常或肌力相对较强时,就可能将肢体拉向肌力较强一侧,并逐渐发生畸形。例如,当足部内翻肌群麻痹时,外翻肌力则显得较强而使踝关节处于外翻状态,久而久之即形成足外翻畸形,并随着小儿的发育及步行而日益严重。

(2)肌肉痉挛:在麻痹发生的初期(发病后1个月左右),可发生肌肉痉挛性收缩,渐而形成畸形。亦可因痉挛肌肉的缩短而致畸形继续存在,例如,麻痹早期小腿腓肠肌痉挛,渐而短缩,以致引起足跟不着地的下垂足。

(3)重力作用:可由于身体各部的重量及某些习惯姿态而诱发各种畸形,这些畸形均与重力作用有关。如常见的足下垂畸形就是在肌肉痉挛后麻痹以及短缩的基础上,再加上重力作用而产生的。

(4)其他因素:其他因素较多,包括外伤、诊治延误以及治疗不当等,均可引起或加重畸形。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关于小儿麻痹症的很多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积极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做好防护措施,教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中风后遗症的药粥疗法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人事不省,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呐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的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之中风。因其发病突然,又称卒中。

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梗塞、脑出血、脑血管痉挛等,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全国每年中风发病病例达130多万,约1/4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死亡,约半数于3周内死亡,而存活者75%不同程度丧失工作能力,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手足肿胀等,称为中风后遗症,给家庭、个人及社会带来重大损失。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而风动,血随气逆,上蒙清窍,从而出现是证。

中风后遗证患者,常常伴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必须抓紧时间积极治疗,除在辩证论治的原则下,随症加减药物外,常须结合活血、化瘀、通络之品进行治疗,配合药粥疗法,方便有效,便于长期服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偏枯不用,口眼歪斜,肢软乏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脉细弱。当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为治,可选用下列粥疗方。

方1、红花牛肉粥:红花5克,牛肉、大米各100克,调味品少许。将牛肉洗净,切细,放入碗中,用淀粉、酱油、料酒、花椒粉拌匀备用。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后调入红花、牛肉等,煮至粥熟,食盐、味精等调味,再煮一两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方2、九香虫粥:九香虫10克,大米50克,红糖适量。将九香虫-择净,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糖,再煮一两沸即成,或将九香虫5克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方3、地鳖二虫粥:地鳖虫5克,九香虫10克,大米50克,红糖适量。将二虫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两沸即成,或将二虫研为细末,每次取药末5克,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肝阳上亢型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患侧僵硬拘挛,头痛头晕,面赤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滑。当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为治,可选用下列药粥疗方。

方1、地龙粥:地龙10克,大米50克,红糖适量。将地龙择净,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两沸即成,或将地龙5克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方2、二明珍珠粥:草决明10克,石决明、珍珠母各30克,大米100克。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方3、羚羊角钩藤粥:羚羊角粉3克,钩藤10克,大米100克。将钩藤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羚羊角粉,再煮一两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3~5个疗程。

风痰阻络型主要表现为舌强言蹇,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或不遂,舌暗或见瘀点瘀斑,脉弦滑或涩。当以祛风除痰,宣窍通络为治,可选用下列粥疗方。

方1、全蝎粥:全蝎10克,大米50克,红糖适量。将全蝎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两沸即成,或将全蝎5克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方2、白附猪肉粥:白附子粉2克,猪肉、大米各100克,调味品少许。将猪肉洗净,切细,放入碗中,用淀粉、酱油、料酒、花椒粉拌匀备用。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后调入白附子粉、猪肉等,煮至粥熟,食盐、味精等调味,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3~5疗程。

方3、白僵蚕粥:白僵蚕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白僵蚕择净,捣碎,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沸后,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两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中医教你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


【导读】中医教你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是宝宝小时候很容易患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会发生肢体疼痛甚至瘫痪。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也有部分病毒侵入了神经系统。那么就让中医教你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吧。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风、湿、热等时行疫毒侵入人体,病久损及肝肾所致。

1.风热袭肺: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热叶焦,肺不市津,筋脉失养,而成疫证。

2.湿热浸淫:湿热蕴结阳明,宗筋弛纵,不能束筋骨利关节,而成疫证。

3.肝肾亏损:素体虚弱或久病不愈,精血亏损,筋脉失养,而成病证。

辩证治疗

中医教你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

1.肝肾亏损

症状和体征:病久肢体病软不用,肌肉萎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皮肤欠温,关节纵缓不收,骨骼畸形,舌淡,脉沉细。

证候分析:病久不愈,耗伤精血,损及肝肾。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两伤,筋骨失养,筋滚则弛纵不收,骨枯则畸形变异。肌肉久失气血的德养,则萎缩无力、皮肤欠温。舌淡、脉沉细,皆为精亏血少之象。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通络。以背俞穴、足少阳胆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肾俞 肝俞 腰阳关 阳陵泉悬钟 太溪 曲地 足三里

随证配穴:举肩困难者,加肩(骨愚)、肩(骨廖)、巨骨。抬腿困难者,加腰2~5夹脊、群关、环跳。膝关节伸展无力者,加内外膝眼、阴市、梁丘。足外翻者,加商丘、太溪、三阴交。足内翻者,加昆仑、丘墟。脱下垂者,加外关、阳地、阳溪、阳谷。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肝俞、肾俞、太溪相配,补益肝肾。腰阳关为督脉穴,可壮腰益髓通络。阳陵泉为筋之会,绝骨为髓之会,两穴合用可补益筋髓。曲池、足三里为阳明经穴,可调气活血以润宗筋。

2.湿热蕴结阳明

症状和体征:疾病中期,再度发热,肢体疼痛沉重,转侧不利,拒绝抚抱,烦躁不安,汗多,呕吐腹泻,舌红,苔腻,脉德细。

证候分析: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主德润全身之宗筋。湿热蕴结于胃,胃失和降,则呕吐腹泻。湿热阻滞阳明筋脉,宗筋弛纵,则转侧不利。湿热侵犯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则肢体疼痛沉重。湿热熏蒸于里,则汗多。湿热蕴结,缠绵不去,正邪相争,故见再度发热。热扰神明,则烦躁不安。舌红、苔腻、脉儒细,均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化湿。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曲池 足三里 阴陵泉 三明交

随证配穴:上肢转侧不利者,加肩隔、合谷、外关。下肢转侧不利者,加环跳、阳陵泉。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内经 》曰:治痿独取阳明,故以手足阳明经的曲池、足三里两穴,清热化湿,疏通经脉,儒养宗筋。阴陵泉、三明交属足太阴经穴,善于健脾利湿。

3.风热挟湿袭肺

中医教你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

症状和体征:发热汗出,头痛,咳嗽咽红,全身不适,纳呆食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红,苔薄黄,脉濡数。

证候分析:疾病初起,风热扶湿袭肺,肺失宣降,故见发热咳嗽、头痛汗出、全身不适。咽红等。热挟湿邪伤及脾胃,脾胃升降失调,故见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腹痛腹泻。舌红、苔薄黄、脉数,为热邪袭肺之象。脉濡为扶湿之征。

治法:宣肺散邪。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合谷 列缺 曲池 风池

随证配穴:高热者,加大椎。肢体疼痛者,加外关、足三里。腹泻不止者,加中院、足三里。呕吐甚者,加内关。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合谷、列缺可宣肺解表。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能散风通络。曲地清泻湿热毒气。

其他疗法

1.穴位注射:取穴同体针,常用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复方当归液或加兰他敏注射液等。10%葡萄糖应注射肌肉丰满处穴位,每穴可注射10ml,其他药物用量依病情增减,每次选2~4穴,每穴注射0.5~1ml,每日或限目1次。

2.耳针:肺、神门、皮质下、颈椎、胸椎、腰能推。中等刺激。每次3~4穴,每日1次,留针30min.

中医教你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

3.皮肤针:取脊柱两侧及腰部,大椎、阔道、命门、腰阳关、足三里。用皮肤针轻度扣刺。

小儿麻痹症是对宝宝危害很大的一种疾病,家长一定要多学习这些相关知识,用针灸这种传统的方法来对宝宝进行治疗,这样才会保证宝宝的健康。

小儿麻痹症偏方


钩藤、忍冬藤各9克,全蝎、牛膝、葛根、嫩桑枝、甘草各6克,秦艽、羌活、天麻、天竺黄各4.5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每日2次分服。 紫苑、麦冬6克,黄芪15克,党参9克、当归身各9克,白芍、五味子、甘草各4.5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每日1剂,2次分服。 鹅不食草60克,白酒500毫升。将鹅不食草放入酒中,密封浸泡3小时即可应用。用时以药酒搽患部20-30分钟,每日3-5次。 荆芥、防风、乳香、没药、透骨草各9克,蒜把子1把。水煎,烫洗患肢,每日1次。烫洗后要盖被子出汗,避风。 桐油500毫升,当归30克,生地30克,白芷15克,乌头9克,黄丹90克,鹅不食草干粉60克,肉桂15克,血竭15克,三七9克。先把当归、生地、乌头用桐油煎至滴水成珠。去渣,再加黄丹,熬成膏药,稍冷后加入鹅不食草干粉、肉桂、血竭、三七,搅匀摊成膏药,上肢贴肩骨禺、天宗;下肢贴环跳。每贴用半个月。 补骨脂、菟丝子、首乌、牛膝各10克,人参3克。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此方适用于后遗症期。 锁阳、淫羊藿各10克。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适用于后遗症期。

小儿麻痹症的偏方


小孩子的身体是很脆弱的,所以在这个时期的小孩子很可能会出现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疾病.小儿麻痹症是在儿童疾病中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了,影响到孩子以后生活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成长方面的健康问题.所以治疗对他们来说是需要及时开展的,防止留下一些什么后遗症影响终身的幸福生活.而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价格在西医来说是既不简单也不便宜的.所以只能是求助于偏方了.

辨证论治

1.邪犯肺胃证

证候:发热有汗,咳嗽流涕,咽红咽痛,全身不适,或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伴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白,脉濡数.

治法: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主要药物;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如湿邪偏重可加用藿香、薏苡仁、半夏、焦山楂等和胃化湿;烦躁不安,可加灯心草、地龙等安神镇静;嗜睡,苔腻者,加胆南星、茯苓、石菖蒲等以化痰祛浊;恶心、呕吐频繁,舌苔黄腻者,加干姜合黄连苦辛通降;大便秘结者加瓜蒌、决明子清热润肠.

2.邪注经络证

证候:一般在肺胃症状消失后的3~4天发热又起,患儿肢体疼痛,转侧不利,哭闹不安,拒绝抚抱,继而出现瘫痪.其瘫痪部位的分布无一定规律,但常见者以下肢为多.有发生于一侧的,也有两肢同时并见的.面部瘫痪,则见口眼歪斜.在瘫痪部位的皮肤温度比健侧为凉,若兼见腹肌瘫痪者,在啼哭时可发现腹部显著膨隆.如病及膀胱,可使小便癃闭或失禁.舌红苔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舒通经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主要药物:羌活、独活、薏苡仁、秦艽、防风、细辛.若湿热身重,伴有汗,舌苔黄腻者,本方加苍术、黄柏、防己、薏苡仁等清热除湿,如口眼歪斜,出现面瘫,可加白附子、僵蚕、全蝎祛风化痰.

3.气虚血滞证

证候:热退后肢体麻痹,主症为痿软无力,出现瘫痪,多发生于病程的6个月以上而未能恢复者的病例.患儿面色萎黄,或容易出汗,除局部瘫痪症状外,其他临床表现不明显.

治法:益气活血,祛邪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主要药物:黄芪、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红花.湿热留恋未清者,可用三妙丸清热利湿;上肢瘫痪者,酌加桂枝、桑枝祛风通络.

4.肝肾亏损证

证候:患肢肌肉明显萎缩,与健侧对比,显见短小而细,或躯干各部发生畸形,骨骼及脊柱呈歪斜凸出,见于本病后期的瘫痪重症,一般难以恢复.

治法:补肾柔肝,温经通络.

偏方都是在民间流传了很久的精髓,对于人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为了让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能和普通人们一样,人们就应该信任这些治疗偏方,相信总会有好起来的一天,总有一天小儿麻痹症再也不会是人们苦恼的问题了.

方药:加味金刚丸.主要药物:萆薜、牛膝、木瓜、巴戟天、菟丝子、蜈蚣、全蝎、白僵蚕、肉苁蓉、杜仲、马钱子、天麻、乌贼骨.若肢冷脉细者,可加用黄芪、桂枝、当归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有助于瘫痪肢体气血之运行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中医刮痧疗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