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真正的养生是什么 > 导航 > 失眠是怎么引起的

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是什么导致的?

真正的养生是什么。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是什么导致的?”,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尿崩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尿崩症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了,继发性尿崩症的原因主要是肿瘤、手术、遗传等。中医认为湿热、忧虑易怒等是引起尿崩症的原因。

1、西医病因:

1.原发性 病因不明,约占1/2~1/3。此型患者的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数量减少;胞浆中Nissil颗粒耗尽,推测合成ADH酶缺陷。2.细胞增生症、结节病、肉芽肿病、白血病或转移性肿瘤等;感染有结核、梅毒等。3.遗传性

家族性尿崩症仅占1%,可能是单纯ADH缺陷,也可能因渗透压感受器缺陷所致,幼年起病可伴有糖尿病、视神经萎 缩、先天性耳聋,又称DIDMOAD综合征。

2、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五志过极,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或湿热内侵,热炽于内,热伤胃阴、肾阴而致消渴。

发病机理:

由于ADH是由下丘脑神经核分泌,故凡下丘脑正中隆突以上部位损伤易致永久性尿崩症;神经垂体受损常只引起暂时性尿崩症。当下丘脑神经核损伤85%以上或下丘脑垂体神经通路破坏超过80%时,临床上出现永久性尿崩症症状。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本症患者素体阴虚,如再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使燥热盛,阴津耗竭,易致本病发生。如热伤胃阴,津液干枯,则烦渴多饮;热伤肾阴,则津液外流,致使多溲。

病理:

原发性尿崩症患者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数量减少;胞浆中Nissil颗粒耗尽;垂体后叶缩小并有合成ADH酶的缺陷。

yS630.Com相关推荐

尿崩症的症状


在我们现代人中,经常能见到有人患有尿崩症的,不过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而且每个年龄段的人的患病表现都是不一样的,这也许和年龄还是有一定关系的。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会多尿、烦渴、多饮、脱水从而变得烦躁不安。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新吸收水困难而导致的疾病。

尿崩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和物理性损伤四种。我们需要关心我们身边的这些患者,帮助他们找出病因,并鼓励他们不断接受治疗。因为这种病在严重发作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死亡。那尿崩症的具体症状和病因又是什么呢?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但部分病例无明显病因,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为多见。

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与多饮,起病常较急。24h尿量可多达5-10L,但最多不超过18L。尿比重常在1.005以下,尿色淡如清水。部分病人症状较轻,24h尿量仅为2.5-5L,如限制饮水,尿比重可超过1.010,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称为部分性尿崩症。

由于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常轻度升高,因而兴奋口渴中枢,患者因烦渴而大量饮水,喜冷饮。如有足够的水分供应,病人一般健康可不受严重影响。但当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时,口渴感消失,或由于手术、麻醉、颅脑外伤等原因,病人外语意识不清状态,如不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可出现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死亡,多见于继发性尿崩症。

对于尿崩症的治疗,医学上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激素替代疗法,二者是使用其他抗利尿药物的治疗,三者是病因治疗。对于轻度脑损伤或者是感染引起的尿崩症还是可以完全恢复的,特发性尿崩症则常属永久性。我们当发现身边有类似的患者,一定要及早治疗,以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尿崩症的偏方


尿崩症是人体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这种尿崩症主要是因为脑垂体收到伤害而引起的,患者一般的症状就是尿液非常多,而且还很不正常,尿液越多,喝的水也就越多,所以通常患者经常会有口渴的表现。正是因为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患者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而且现在的常规治疗对于尿崩症并没有多大的特殊疗效,所以很多患者还在寻求治疗尿崩症的偏方。


尿崩症中医偏方治疗方法

尿崩症的偏方一:津液亏虚证

益气生津。生脉散加生地、葛根、乌梅等。

尿崩症的偏方二:肾阴虚证

滋补肾阴、固脬止尿。左归饮加芡实、龙骨、牡蛎。

尿崩症的偏方三:肾阳虚证

温补肾阳、固脬止尿。菟丝子丸加减。

尿崩症的偏方四:肾气不固证

补肾固涩。桑螵蛸散加减。

尿崩症的偏方五:气阴两虚型

治宜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从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化裁,酌加固摄肾气之品:党参、麦冬、五味子、竹叶、生石膏、黄杞、山药、益智仁、肉苁蓉、白芍、生地、知母、萸肉等。

尿崩症的偏方六:肺胃阴虚型

治宜清肺养胃,止渴生津,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生石膏、知母、甘草、党参、天花粉、生地、藕汁、鲜石斛、乌梅、黄连、天冬、麦冬等。

尿崩症的专方偏方治疗:

尿崩症的偏方七:麦门冬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知母10克,芦根40克,麦冬15克,花粉20克,沙参20克,竹叶10克,葛根15克,乌梅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治疗7例,服3~6剂后,饮水、尿量减半,尿比重增高,服9~18剂后痊愈。

尿崩症的偏方八:止渴缩泉汤

组成:生地2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石斛20克,天花粉12克,乌梅9克,山萸肉12克,山药9克,乌药9克,益智仁9克,覆盆子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尿崩症多例,每收良效。

上面介绍的几种治疗尿崩症的偏方,虽然在很多人身上经过验证,而且总体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总的来说,这些偏方并没有经过权威专家的认证,所以大家在使用这些偏方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小心使用,而且还要继续接受医生的常规治疗,这样才能保证尽量治好尿崩症。

尿崩症的表现是什么


尿崩症的表现是什么

1、尿崩症的表现是什么

1.1、多尿为DI患者最显著的症状,CDI患者一般起较急,日期明确。尿量超过2500ml/d或50ml/(kg.d)],并伴有烦渴和多饮。夜尿显著增多,尿量一般在4L/d以上,极少数可超过10L/d,但也有报道可达40L/d。尿比重为1.0001~1.0005,尿渗透压为50~200mOsm/L,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长期多尿可导致膀胱容量增大,因此排尿次数有所减少。部分性尿崩症患者症状较轻,尿量为2.4~5L/d,如限制水分摄入导致严重脱水时,尿比重可达1.010~1.016,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达290~600mOsm/L。如果患者渴觉中枢未受累,饮水未受限制,则一般仅影响睡眠,体力软弱,不易危及生命。

1.2、遗传性NDI常于婴幼儿期起病,多数有家族史。多以女性传递,男性发病。出生后既有多尿、多饮,如未及时发现,多因严重缺水、高钠血症和高渗透性昏迷而夭折。如能幸存,可有生长缓慢,成年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因患者在婴儿期反复出现失水和高渗状态,可导致智力迟缓和血管内皮受损,颅内和血管可有弥漫性钙化。

2、尿崩症的原因是什么

2.1、原发性:尿崩症,约占1/3~1/2不等。通常在儿童起病,很少(20%)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这一诊断只有经过仔细寻找继发原因不存在时才能确定。

2.2、继发性尿崩症:发生于下丘脑或垂体新生物或侵入性损害,包括:嫌色细胞瘤、颅咽管瘤、胚胎瘤、松果体瘤、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 白血病 、组织细胞病、类肉瘤、黄色瘤、结节病以及脑部感染性疾病等。

2.3、遗传性尿崩症:遗传性尿崩症十分少见,可以是单一的遗传性缺陷,也可是DIDMOAD综合征的一部分。(可表现为尿崩症、 糖尿病 、视神经萎缩、 耳聋 ,又称作Wolfram综合征)。

2.4、物理性损伤:常见于脑部尤其是垂体、下丘脑部位的手术、同位素治疗后,严重的脑外伤后。外科手术所致的尿崩症通常在术后1~6天出现,几天后消失。

3、一天多少尿量就算是尿崩症

每天排出大量的尿液,少则4000-5000毫升,多则可达l万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明显增加,即使在夜间熟睡时也会被迫起床排尿。

如何治疗尿崩症

1、一般处理:适用于轻度尿崩者。由于病人生理口渴中枢功能正常,可指导病人仅在口渴时饮水,这样一般能弥补损失,不会过度摄入水分。

2、药物治疗:适用于重度尿崩者,病人无法摄入足够水分。弥凝(醋酸去氨加压素)鼻腔内喷雾或鼻滴剂,2.5μg,每天2次,必要时10~20μg,每天2次(成人);5~10μg,每天2次(儿童)。片剂,每次100~200μg,每天3次,每天总剂量200μg~1.2mg。ADH增强剂(对慢性部分性ADH缺乏有效,完全性ADH丧失无效):安妥明,500mg,口服,每天4次;氯磺丙脲,100mg,每天3次;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25mg,每天3次;卡马西平,0.1g,每天3次。

3、静脉补液:基本补液用5%葡萄糖盐水,按75~100ml/小时静脉滴注,并补充K 。另外,在原有补液基础上,根据尿量增补相应液体,常采用0.45%盐水。

如何预防尿崩症

1、忌饮茶叶与咖啡茶叶和咖啡中含有茶碱和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肾及周围血管,而起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病情加重。

2、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盐过高的食品及烟酒。因为这些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兴奋大脑口渴中枢;并且易助火生热化燥伤阴,加重本病烦渴等症状。

3、避免长期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刺激(如恐吓、忧伤、焦虑或清神紧张等)可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内分泌失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更加来足,尿量更多使本病更加严重。

肾性尿崩症


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已经发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追求的东西也是在不断地提高,就是因为这样,人们才会对自己的一切才得到一些关注,而这种叫做肾性尿崩症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也是希望大家能多一点了解这种病。这也是对我们有好处的。

对于这种肾性尿崩症的,其实在社会上早就已经有很大的知名度了,因为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大家没必要这样过于担心,而下面就是一些有关这种病的资料。

大脑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发育迟缓

(1)逼尿肌不稳定或低顺应性膀胱(对贮尿的敏感性高),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实际能贮存的尿量比正常小.患者常有白天或睡前的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

(2)膀胱的充盈和收缩感知功能不全,膀胱充盈和收缩未能使患者从睡眠中醒来.

(3)尿道关闭功能不全,即不稳定性尿道.也同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等.

(4)脑垂体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导致夜间产生的尿量增多,超过膀胱的容量。

睡眠因素

早期普遍认为遗尿是由于睡眠过深,觉醒阈值过高所致.其实遗尿与睡眠的深度没有关系,遗尿也不发生在深睡眠时.

大量的夜间持续脑电图研究表明:

(1)觉醒功能障碍是遗尿的重要原因.膀胱充盈和收缩感知功能不全以及过度疲劳致使睡眠过深等都可导致觉醒障碍.

(2)入睡后排尿控制功能不良更为显著,表明排尿控制功能发育迟缓在遗尿的发生原因中占有重要地位.

(3)遗尿患者的睡眠周期处于紊乱状态,晚上经常被叫醒排尿的患者则更加明显.

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

遗尿可导致患者精神,心理和行为异常,而这些异常又将成为患者尤其是年长儿童及成年人持久难治性遗尿的原因之一.

害怕遗尿,寄希望于多次排尿来防止遗尿是这类患者的共同心理.受这一心理影响,患者在睡眠中仍不忘自我提醒排尿,大脑中的额叶逼尿中枢因之呈高度兴奋状态,使膀胱敏感性和收缩性增高,较少的膀胱容量即可产生尿意,若大脑产生排尿条件许可的梦景,逼尿肌将得到朦胧的排尿意识强化,同时尿道括约肌松驰而发生遗尿,反过来引起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

另外ADH的分泌和心理变化均受大脑视丘下部控制,故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他:

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狭窄等泌尿系统疾病;长期的便秘或腹泻,肛裂,肠激惹综合症等胃肠道的疾病;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糖尿病;食物等的过敏反应;蛲虫症,蛔虫症等肠道寄生虫病;心,肝,肾,肺等躯体疾病都可成为遗尿的原因,以上原因约占遗尿病人的10%.

通过上面的认识和介绍,想必大家对这种肾性尿崩症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同时也是希望大家能从上面的知识能有所帮助,同时也是希望大家好好地利用上面的资料,因为这是比较有用的,同时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吃一些绿色食品。

中枢性尿崩症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人体经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有时候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连一般的感冒发烧也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得影响,更别说其他的病了。我们人体每天都要补充大量的水,以维持人体正常的机能。水喝多了通常就会要小便,夏天还好,夏天由于汗水多,所以尿也会相对少一点。

其实有很多时候人体会因为尿路感染而引发一些疾病,常见的尿急尿频、尿等待。男人常见的就有可能是患了前列腺炎。其实中枢性尿崩症也会有类似现象的表现。那么,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中枢性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各种原因影响了AVp(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的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饮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中枢性尿崩症(又称血管加压素缺乏,下丘脑性尿崩症,CentralDI,CDI; Vasopressin deficiency; HypothalamicDI)是由于创伤、肿瘤、手术等多种原因引起下丘脑、垂体柄和垂体后叶损伤导致AVp合成、转运和分泌不足而造成的尿崩症。男女发病比例相通,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其中10~20岁为高发年龄。

中枢性尿崩症通常又分为先天性中枢性尿崩症和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以及获得性中枢性尿崩症。

先天性中枢性尿崩:主要有家族性中枢性尿崩症、家族性垂体功能减退症以及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占尿崩症的5 0%~6 O%

获得性中枢性尿崩:常见于:①头颅外伤及垂体下丘脑手术:是CDI的常见病因。以脑垂体术后一过性CDI最常见。如手术造成正中隆突以上的垂体柄受损,则可导致永久性CDI。②肿瘤:颅咽管瘤、垂体转移癌、垂体肉瘤、淋巴瘤等。③肉芽肿:结节病、组织细胞增多症、类肉瘤、黄色瘤等。④感染性疾病:脑炎、脑膜炎、结核、梅毒、弓形体病等。⑤血管病变:动脉瘤、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⑥炎症性:淋巴细胞性漏斗部神经垂体炎、肉芽肿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等;⑦化学毒物;⑧特发性;⑩其他:自身免疫性病变也可引起CDI,血清中存在抗AVp细胞抗体。

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可为X-连锁隐性、常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先天性中枢性尿崩症、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以及自身免疫性中枢性尿崩症都是因为神经垂体系统本身病变所致,也称为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外伤、肿瘤、手术、感染、肉芽肿和血管病变所致的尿崩也称为继发性中枢性尿崩症。

通过对中枢性尿崩症的详细介绍,相信很多人都对中枢性尿崩症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假如哪位朋友在生活中出现了类似情况的发生,应该尽快地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由于中枢性尿崩症而引发的。如果确认是患了中枢性尿崩症的话要赶紧治疗,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住院治疗。

尿崩症吃什么药


尿崩症吃什么药

1、尿崩症吃什么药之水剂加压素

尿崩症可用激素替代治疗。血管加压素口服无效。水剂血管加压素5~10u皮下注射,作用可持续3~6小时。这种制剂常用于神智不清的继发于脑外伤或神经外科术后起病的尿崩症患者的最初治疗。因其药效短,可识别神经垂体功能的恢复,防止接近静脉输液的病人发生水中毒。

2、尿崩症吃什么药之剂尿崩症

赖氨酸加压素是一种鼻腔喷雾剂,使用一次可产生4~6小时抗利尿作用。在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时,鼻腔粘膜水肿,对此类药物吸收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和意识丧失的尿崩症病人,应皮下注射脱氨加压素。

3、尿崩症吃什么药之效尿崩停

长效尿崩停是鞣酸加压素制剂,每毫升含5u,从0.1ml开始,可根据每日尿量情况逐步增加到0.5~0.7ml/次,注射一次可维持3~5天,深部肌肉注射。注射前充分混匀,发勿过量引起水中毒。

4、尿崩症吃什么药之氯噻嗪

小儿2mg/(kg·d),成人每次25~50mg,每日3次,服药过程中应限制钠盐摄入,同时应补充钾(氯化钾60mg/d)。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利钠大于利水,血容量减少而刺激AVp分泌与释放,肾小球滤过率减少,适用于轻型或部分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

治疗注意事项:长期服用可能会损害肾小管浓缩功能,需长期补钾,还可引起胃肠道副反应、血糖、血尿酸水平升高。

5、尿崩症吃什么药之氯磺丙脲

每次0.125~0.25g,每日1~2次,口服。服药24小时后开始起作用,4日后出现最大作用,单次服药72小时后恢复疗前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远曲小管cAMp的形成,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或神经垂体促进AVp的合成与释放。也有人认为该药可加强AVp作用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受体,从而增加AVp的周围作用。

尿崩症吃什么好

鸭肉500克,洗净切块,与黄精20克,红枣10枚,陈皮10克共入锅,加适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煨至鸭肉熟透,取出以上原料。加入阿胶20克,并不断搅拌,使阿胶溶化即可,食鸭肉、红枣,饮汤。本方具有补益气血,滋阴健脾的功效。适合尿崩症伴阴虚燥热的患者。适合尿崩症伴气阴两虚的患者。

瘦猪肉100克,胡萝卜50克,洗净切片,与水发木耳25克共入加热的素油锅内翻炒片刻,再加入切成小块的豆腐50克,煮熟后调味食用。本方具有益气补血、滋阴润燥、健脾消食的功效。可辅助治疗尿崩症。乌鸡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将生地100克洗净,切成细丝,与饴糖适量拌匀,置鸡腹内,用线缝合,放入盆内蒸熟,不加作料,单食鸡肉。本方具有滋阴补血、益气健脾的功效。可辅助治疗尿崩症。

尿崩症的生活预防

1、规律用药

遵医嘱服用药物,并按疗程应用。许多患者在用药1~2天后症状即可缓解,3~5天症状可基本消失。此时很多患者常自行停药或随意减量,这是造成病情反复的原因之一。

2、注意休息

治疗期间要注意卧床休息,这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中医有“卧则血归肝肾”的理论,强调的就是人在卧床时增加了肝肾的血液循环,就会促进病变的修复过程,增加体内的抵抗力。

3、调畅情志

由于尿崩症的发生与抵抗力下降和精神紧张有密切关系,所以平时应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期精神紧张,这是预防反复发作的基本条件。

4、清淡饮食

患者饮食应保持清淡,少吃油腻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及咖啡等。不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5、局部清洁

保持会阴部清洁。女性在排尿或排便后应从前到后揩清会阴部,避免把胃肠道细菌引入尿道。每天应至少清洗一次会阴部,但应注意的是清洗时避免在会阴区用刺激性肥皂、泡沫剂、粉沫剂和喷剂等,另外,清洗时不宜坐浴,因为坐浴时水中的细菌易进入阴道。

尿崩症的临床表现都有什么


尿崩症在临床上有一个典型的症状,那就是多尿,同时患者还会感觉烦渴,饮水量会增加,随着病情发展,因为长时间多尿使得患者的膀胱容量有所增大,这样排尿的次数会开始减少。

1.低渗性多尿

多尿为DI患者最显著的症状,CDI患者一般起较急,日期明确。尿量超过2500ml/d或50ml/(kg.d)],并伴有烦渴和多饮。夜尿显著增多,尿量一般在4L/d以上,极少数可超过10L/d,但也有报道可达40L/d。尿比重为1.0001~1.0005,尿渗透压为50~200mOsm/L,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长期多尿可导致膀胱容量增大,因此排尿次数有所减少。部分性尿崩症患者症状较轻,尿量为2.4~5L/d,如限制水分摄入导致严重脱水时,尿比重可达1.010~1.016,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达290~600mOsm/L。如果患者渴觉中枢未受累,饮水未受限制,则一般仅影响睡眠,体力软弱,不易危及生命。如果患者渴觉减退或消失,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可引起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水平明显升高,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死亡。一旦尿崩症合并腺垂体功能

2.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继发性尿崩症的患者还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外伤性CDI的患者可表现为暂时性尿崩症和三相性尿崩症。

三相性尿崩症可分为急性期、中间期和持续期。急性期表现为多尿,在损伤后发生,一般持续4-5天,主要是因为损伤引起神经元休克,不能释放AVp或释放无生物活性的前体物质。中间期表现为少尿和尿渗透压增高,由AVp从变性神经元中溢出,使循环中AVp突然增多所致。持续期表现为持续性多尿,出现时间不定,道标视上核和室旁核内大细胞神经元消失90%或垂体柄不可逆损伤85%。

尿崩症的症状具体有哪些


尿崩症通常会在受到损伤后发作,在急性发作时主要症状是多尿,通常会连续四五天都出现多尿现象,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持续性多尿,一般容易对睡眠造成影响。

尿崩症(DI)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Vp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前者为中枢性尿崩症(CDI),后者为肾性尿崩症(NDI),其临床特点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尿崩症常见于青壮年,男女之比为2:1,遗传性NDI多见于儿童。

尿崩症的症状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继发性尿崩症的患者还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外伤性CDI的患者可表现为暂时性尿崩症和三相性尿崩症。三相性尿崩症可分为急性期、中间期和持续期。急性期表现为多尿,在损伤后发生,一般持续4-5天,主要是因为损伤引起神经元休克,不能释放AVp或释放无生物活性的前体物质。中间期表现为少尿和尿渗透压增高,由AVp从变性神经元中溢出,使循环中AVp突然增多所致。持续期表现为持续性多尿,出现时间不定,道标视上核和室旁核内大细胞神经元消失90%或垂体柄不可逆损伤85%。

2.低渗性多尿

多尿为DI患者最显著的症状,CDI患者一般起较急,日期明确。尿量超过2500ml/d或50ml/(kg.d)],并伴有烦渴和多饮。夜尿显著增多,尿量一般在4L/d以上,极少数可超过10L/d,但也有报道可达40L/d。尿比重为1.0001~1.0005,尿渗透压为50~200mOsm/L,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长期多尿可导致膀胱容量增大,因此排尿次数有所减少。部分性尿崩症患者症状较轻,尿量为2.4~5L/d,如限制水分摄入导致严重脱水时,尿比重可达1.010~1.016,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达290~600mOsm/L。如果患者渴觉中枢未受累,饮水未受限制,则一般仅影响睡眠,体力软弱,不易危及生命。如果患者渴觉减退或消失,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可引起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水平明显升高,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死亡。一旦尿崩症合并腺垂体功能

肾性尿崩症,危害竟如此之大


肾性尿崩症是指大量稀释性体液从体内排出,可能是原发性先天性及家族性的,也可能是继发性的,必须积极治疗,否则会出现高渗性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或高钠血症;甚至会有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障碍。

一、病因

1.原发性先天性和家族性。

2.继发性

(1)多种慢性肾病(多囊肾、髓质囊性病、慢性间质性疾病、严重肾功能衰竭)。

(2)阻塞性尿路病,梗阻被解除后。

(3)单侧肾动脉狭窄。

(4)肾移植术后。

(5)急性肾小管坏死。

(6)低钾(包括原发性醛固酮症)。

(7)慢性高钙血症(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8)药物(锂、甲氧氟烷、地美环素、秋裂胺、两性霉素B、庆大霉素等)。

(9)全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干燥综合征等)。

二、并发症

1.膀胱膨胀、输尿管扩张及肾盂积水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以上疾病的原因是由于病程较长,尿量过多引起淤积所致。

2.高渗性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或高钠血症。

3.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障碍。

三、治疗原则

1.主要是对症治疗补足水分,维持水平衡,减少糖、盐等溶质的摄入。

2.氢氯噻嗪可影响远端肾小管产生负钠平衡,刺激近端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对水分的吸收,可给予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可减少尿量约50%。

3.吲哚美辛减少肾脏血流量及对抗前列腺素抑制cAMp的作用,与氢氯噻嗪并用效果更好,常用25mg,每日3次。

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是什么导致的?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