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与治疗的区别 > 导航 > 抑郁症的症状

脊髓空洞症的症状,发现体征早治疗

养生与治疗的区别。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脊髓空洞症的症状,发现体征早治疗,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脊髓空洞由于空洞形成的位置和大小不一样,引起的症状也不同,一般多发部位是颈和胸交界脊髓内,在早期会出现相应地方疼痛症状,也会出现肌张力下降的症状,需要尽早治疗。

1.本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症状呈极缓慢的进展。由于空洞所在位置、大小及范围的不同,症状也不一致,其好发部位多在颈胸交界的脊髓内。早期症状多为相应支配区自发性疼痛(空洞始于中央管背侧灰质后角底部),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逐渐扩大至双上肢和胸背部,呈短上衣样分布的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触觉和深感觉保存,病人常发现损伤后无痛觉而就诊。晚期空洞扩展至脊髓丘脑束,出现空洞水平以下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2.前角细胞受累出现相应节段肌萎缩、肌束颤动、肌张力减低和腱反射减弱,

空洞位于颈膨大时双手肌萎缩明显。空洞水平以下出现锥体束征,病变侵及第8颈神经~第1胸神经侧角交感神经中枢则出现Horner征。

3.关节痛觉缺失可导致神经源性关节病

,关节磨损、萎缩和畸形,关节肿大,活动度增加,运动时有摩擦音而无痛觉,即夏科(Charcot)关节。皮肤营养障碍也较常见,如皮肤增厚、过度角化,痛觉缺失区表皮烫伤、割伤造成顽固性溃疡和瘢痕形成,甚至指、趾节末端无痛性坏死、脱落(Morvan征)。晚期可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和尿便失禁。

4.延髓空洞症很少单独发生,常为脊髓空洞的延伸

,多不对称,症状体征多为单侧性。空洞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出现面部洋葱皮样痛温觉缺失,自外侧向鼻唇部发展;累及疑核引起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累及舌下神经核伸舌偏向患侧、同侧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累及面神经核出现周围性面瘫;前庭小脑通路受累出现眩晕、眼震和步态不稳。

ys630.coM延伸阅读

脊髓空洞症中医治疗方法


脊髓空洞症是常见的疾病,对这样疾病治疗方法有很多,常见就是西药治疗方法,西药在缓解脊髓空洞症上有很好帮助,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这类疾病,在对它治疗的时候,也是要选择多种治疗方式,这样能够缓解病情,那脊髓空洞症中医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脊髓空洞症中医治疗:

一、分型治疗

(1)脾虚肉痿

治法:健脾益髓,养血通络。

处方:党参2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枳壳15克,川断15克,羌活15克,当归15克,枸杞子50克,狗脊15克,鸡血藤50克,木瓜15克。

加减:肢麻不仁明显加挂枝、地龙;胶软无力加杜仲、补骨脂;肢软下坠加升麻、柴胡;若伴中枢性疼痛加乳香、没苭。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升降汤、琼玉膏、圣愈汤。

(2)肾虚髓空

治法:益肾填髓,补气活血。

处方:巴戟15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20克,鹿角胶12克,龟版胶12克,狗脊12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丹参12克,熟地15克,发蓉30克,鸡血藤20克,桑寄生15克。

加减:肾虚明显加附予、肉桂;脾虚明显加党参、白术;肉萎血亏加桂枝、黄精;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地黄饮子、桂附八味丸、振颓汤、益髓汤。

(3)肝肾不足

治法:滋补肝肾,添精益髓。

处方:熟地20克,龟版20克,白芍15克,构杞子15克,当归10克,鸡血藤10克,从蓉10克,菟丝子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牛膝10克,挂枝6克,桑寄生10克。

加减:肢颤抖动加羚羊角、双钩藤、全蝎;下肢挛急加僵蚕、地龙;兼肾阳不足加巴戟、仙灵脾、补骨脂。

常用成方:虎潜丸、一贯煎、六味地黄丸。

二、专方治疗

(1)益髓冲剂

组成:鹿茸、熟地、杞果、川芎、冬虫夏草、紫梢花、牛脊髓粉等18味。

用法:成人每次7.5克,1日2次,温开水冲服,30天为一疗程。

(2)增髓饮

组方:黄芪30克,柴胡10克,廉虫10克,桔梗10克,熟地15克,仙灵脾15克,菟丝子15克,金毛狗脊20克,太子参20克,甘草巧克,升麻5克。

加减:阳虚畏寒肢冷加苁蓉、桂枝;阴虚手足心热加枸杞、知母;瘀血内阻加丹参、桃仁;胃纳不佳加焦三仙、鸡内金;大便秘结加郁李仁或大黄;大便稀据加炒白术。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在对脊髓空洞症中医治疗方法认识后,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时候,都是可以放心选择中医治疗方法,不过想要能够很好的控制疾病,患者在平时坐姿上也要注意,一定要正确进行,而且饮食上要合理安排,这样对缓解疾病有很好帮助。

预防保健脊髓空洞症


(一)基础保健措施

须意识到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保护无感觉区,经常想到无感觉区。每天检查几次看有无受伤,注意皮肤有无发红、水疱、烫伤、青肿、抓伤、切伤等等。

农村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被荆棘和碎片刺伤。对皮肤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要防止皮肤干燥和皲裂。

如果已有伤口,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注意手脚的保护,劳动或工作时戴手套,在拿热的杯、壶、金属勺子时,用手套、厚棉布或毯子包着拿。工具的把手要光滑,可在把手上包一块橡皮,然后再包块布。脚的保护,选购或订做合适的鞋,不要让脚在鞋里磨来磨去。行走距离不要太长,经常歇歇。

舒服不过躺着。避免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玩扑克、打麻将是对你的病情极为有害的生活方式。高枕头对你的病体不利,应予更换。

家庭康复:积极地参与家务活动,如打扫卫生、煮饭、种花及尽量生活自理,是一种有效的功能训练。

(二)加强保健措施

最好有较主专业的康复指导和训练。

晚期脊髓空洞症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膳食,保持消化功能正常。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保持消化功能正常,合理调配饮食结构是康复的基础。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忌强行进行功能锻炼,因为强行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应和你的治疗医生经常联系,得到指导。

(4)、注意预防感冒、感染。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

脊髓空洞症早期应该怎么治疗


脊髓空洞症是威胁人们生命的一种疾病,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但是很多时候若是在早期的时候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还是可以较为简单治疗的,但是很多人就是不了解到脊髓空洞症的早期症状才会导致自己措施最佳的治疗时机,而导致病情加重的。

脊髓空洞症本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呈极缓慢的进展。由于空洞所在位置、大小及范围的不同,症状也不一致,其好发部位多在颈胸交界的脊髓内。早期症状多为相应支配区自发性疼痛(空洞始于中央管背侧灰质后角底部),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逐渐扩大至双上肢和胸背部,呈短上衣样分布的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触觉和深感觉保存,病人常发现损伤后无痛觉而就诊。晚期空洞扩展至脊髓丘脑束,出现空洞水平以下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前角细胞受累出现相应节段肌萎缩、肌束颤动、肌张力减低和腱反射减弱,空洞位于颈膨大时双手肌萎缩明显。空洞水平以下出现锥体束征,病变侵及第8颈神经~第1胸神经侧角交感神经中枢则出现Horner征。

关节痛觉缺失可导致神经源性关节病,关节磨损、萎缩和畸形,关节肿大,活动度增加,运动时有摩擦音而无痛觉,即夏科(Charcot)关节。皮肤营养障碍也较常见,如皮肤增厚、过度角化,痛觉缺失区表皮烫伤、割伤造成顽固性溃疡和瘢痕形成,甚至指、趾节末端无痛性坏死、脱落(Morvan征)。晚期可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和尿便失禁。

延髓空洞症很少单独发生,常为脊髓空洞的延伸,多不对称,症状体征多为单侧性。空洞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出现面部洋葱皮样痛温觉缺失,自外侧向鼻唇部发展;累及疑核引起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累及舌下神经核伸舌偏向患侧、同侧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累及面神经核出现周围性面瘫;前庭小脑通路受累出现眩晕、眼震和步态不稳。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关于脊髓空洞症的一些早期症状,我们若是有所了解,一旦发现自己身上出现类似症状就可以及时就医确诊了,这样才不会导致病情加重才能发觉。


肺气虚的症状,发现症状早治疗


肺气虚常见的表现就是心率增快,乏力,气短,声音变低,引起肺气虚的常见原因就是抵抗力的下降,慢性的肺病,还有环境因素,要及时治疗,特别是中医治疗肺气虚效果很好。

一、常见症状

心率增快 桶状胸 乏力 声音变低 气机失调 脸颊发灰 肺阴虚 肺部可闻及干湿... 气短 五心烦热

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等。

二、肺气虚病因

抵抗力下降(45%):

肺气虚可由劳伤、久咳、暑热及重病之后,或脾虚不能上升清气于肺,而致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形成肺气虚证。

慢性肺部疾病(20%):

多由久咳耗伤肺气,或平素体弱,肺气不足,或因脾虚,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所致。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或慢性肺系疾患之中,属虚证。

环境因素(20%):

物理环境或化学环境导致机体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导致呼吸困难,功能活动减少。

三、治疗

1、对本脏虚损、肺气不足。症见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宜用玉屏风散加紫苏: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生姜6克、紫苏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风丸1次6克(或冲剂),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参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3、对虚寒性慢性鼻窦炎,症见头昏、恶寒、自汗等。当以补肺气为主,兼以通窍、解毒。宜用鼻通宁滴剂(含辛荑、苍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或用鼻通丸(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黄芩、甘草),1次1丸,1日2次。均加服北芪片。

胃溃疡症状,发现症状早治疗


胃溃疡的症状在饭后更明显,饭后胃痛,恶心,呕吐,反酸,腹泻,嗳气的症状,而且多数的胃溃疡都是慢性的,发病很多年,如果平时有胃不舒服的现象就要及时检查治疗。

1、临床特征

胃溃疡的临床表现有3个特征:①慢性过程:少则几年,多则10余年或更长;②周期性:病程中常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③节律性:疼痛表现为餐后痛,餐后半小时疼痛开始,至下一次餐前消失,周而复始,胃溃疡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伴或不伴呕吐,恶心,反酸,嗳气等症状,但也有不少病人以胃溃疡的各种并发症如穿孔,出血,幽门梗阻而为首发症状。

2、临床症状与体征

(1)上腹部隐痛不适:胃溃疡的疼痛是一种内脏性质的疼痛,体表定位不确切,同时疼痛多不剧烈,可以忍受,表现为烧灼样痛,隐痛不适等,活动期具有节律性,表现为餐后痛,随着病理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贲门附近的溃疡还可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和左胸部疼痛,当溃疡发生穿透,表现为疼痛程度加重,向背部放射或背痛,同时有夜间痛等表现,当疼痛性质和节律性发生改变时,还应警惕恶变的可能。

(2)恶心、呕吐:无幽门梗阻而发生呕吐多提示溃疡处于活动期,呕吐为间歇性,频繁呕吐多提示幽门梗阻。

(3)反酸、嗳气、腹泻:反酸亦提示溃疡可能处于活动期。

(4)出血、穿孔:发生出血,穿孔后都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

(5)体征:缓解期一般无阳性体征,活动期只有上腹部轻压痛,但应注意行肛查和检查淋巴结有无肿大,以与胃癌相鉴别。

颈椎脊髓空洞症该怎么办?


现在的社会,患有各类疾病的人群增多,因此重视生活质量成为的关键。当然,一旦患有病症,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因为,只有正确的治疗方式才能够使身体恢复健康的状况。那么,当出现 颈椎脊髓空洞症时我们该怎样进行治疗呢?下面就来具体的介绍一下。

1.感觉症状

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2.运动症状

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3.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空洞累及脊髓(颈8颈髓和胸1胸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Horner综合征,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角膜穿孔,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伴有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创伤,晚期患者出现大小便障碍和反复性泌尿系感染。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

一、内科治疗:口服注射相关苭物,部分脊髓空洞症病人可缓解症状。

二、手术治疗:对合并环枕畸形或蛛网膜粘连造成四脑室出口阻塞者以及空洞扩展过快过大引起严重瘫痪者可试行手术减压引流以改善脊髓空洞症症状局限性空洞可考虑手术切除。

三、对症处理:可给予相关苭物、给予维生素B、维生素E等;痛觉消失者应防止外伤烫伤或冻伤,防止关节痉挛要辅助按摩等。

四、同位素60钴和深度X线照射治疗,能使病理过程停止进行,部分症状得到改善,特别是早期脊髓空洞症病例,对营养失调性损害的效果尤佳。

2.其他治疗

包括维生素B族、血管扩张剂、神经细胞代谢功能活化剂等,均可应用。尚可根据病情采用体疗、理疗、针刺疗法,以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当出现劲椎脊髓空洞症时该怎样进行治疗。一般除了药物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通过医疗措施来进行控制病情。当然, 颈椎脊髓空洞症是属于肌肉受损类的疾病,需要及时的发现,不然就会造成瘫痪的后果。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发现症状早治疗


血小板减少是需要及时治疗的,如果严重了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例如贫血,牙龈出血,鼻子出血,胃肠道出血,还会引起紫癜,就是皮肤出现淤斑或是血点。

一、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

,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二、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教表现全身皮肤紫癜

,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甚少见。

三、出凝血性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有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的生成减少等特点,血小板减少可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早出现的表现,也可能是经过治疗之后血红蛋白及粒细胞恢复正常,血小板尚未得到恢复。骨髓病性疾病如癌肿浸润时血小板减少,大多为肿瘤细胞损害巨核细腿,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以上两种情况检查骨髓即可明确诊断,前者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减少;后者可查到肿瘤细胞。

2、理化因素抑制骨髓: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烷化剂、抗代谢剂、细胞毒性制剂等在治疗恶性肿瘤时,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并发症,或者直接毒害骨髓细胞,或者发生免疫反应。此类因素大多使骨髓弥漫性损伤,患者表现为全血减少。但少数患者巨核细胞对射线的作用较敏感,因某些病入可只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减少。

3、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因素:氯噻嗪类药及其协同剂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除通过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机理外,还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生成。而且后者更为重要。一般认为是药理学的作用。患者表现为骨髓受抑,巨核细胞减少,轻型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高达服此药的25入。个别孕妇服用此药后,可引起新生儿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母体可无症状。

4、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该病罕见,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常伴先天畸形,如、肾脏、心脏、骨赂等。预后差,约2/3患儿8个月内死于颅内出血。母体孕期患风疹、口服D860可为发病因素。

5、其他:雌性激素偶尔可以引起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乙醇可以抑制血小板生成,这是长期大量饮酒病入血小板减少的较常见的原因。临床少有出血表现,停止饮酒后,血小板可恢复。

什么是贫血,发现症状早治疗


贫血会出现营养不良,消化不好,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应该及时调理,贫血的治疗方法中中医治疗效果很好,而且通过辩证治疗让身体健康恢复健康的状态。

一、症状体征

1.有偏食、厌食及消化、营养不良,或有各种出血,或患钩虫病,或有接触有害理化因素、药物等病史;或为孕、产妇及婴幼儿等。

2.具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泄,月经失调等表现。

3.面色白或萎黄,唇、眼睑色淡,舌质淡胖或舌光无苔,皮肤干皱,发枯易脱,指甲色淡、扁平或反甲;或有黄疸等。

4.血液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水平的10%以上(成人一般红细胞数男性4.0×1012/L,女性3.5×1012/L;血红蛋白男性120G/L,女性105G/L),但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骨髓象呈增生性贫血改变。

二、病理病因

由于长期慢性失血,或因邪毒刺激等而致溶血;中焦脾胃不健,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虚而不能正常受纳水谷,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营气不足,生血乏源;蛔虫、钩虫寄生,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气血日亏;先天禀赋不足,或劳神思虑太过,精血亏损,阴血暗耗,皆可形成血劳。

三、用药治疗

1、脾虚血亏证

证候: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腹胀,便溏,头晕眼花,妇女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脾养血。

主方:归芍六君子汤(当归 白芍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制半夏)。

加减:可选加黄芪、紫河车、阿胶;腹胀、便溏,加厚朴、山药、薏苡仁。

2、气血两虚证

证候: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肢体麻木或瞳动,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色淡,舌淡,苔少,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

主方:八珍汤(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白芍 熟地 川芎)。

加减:可加黄芪、紫河车、阿胶;兼出血,加棕榈炭。

骨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法


骨髓空洞症,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不清楚,但是它也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并且对我们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对于脊髓空洞症,一旦确诊就要立马治疗了,切记不要耽误治疗的时间。而对于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法,也是有不少的。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一般治疗采用神经营养药物,过去曾采用核素治疗、放射治疗及中药治疗,目前趋向于采取手术治疗,但尚缺乏公认的、统一的手术方式。


1.手术治疗 较大空洞伴椎管梗阻可行上颈段椎板切除减压术,合并颈枕区畸形及小脑扁桃体下疝可行枕骨下减压,手术矫治颅骨及神经组织畸形。张力性空洞可行脊髓切开及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2.放射治疗 可试用放射性核素131碘疗法(口服或椎管注射),但疗效不肯定。


3.对症处理 可给予镇痛药、B族维生素、三磷腺苷(ATp)、辅酶A、肌苷等;痛觉消失者应防止外伤、烫伤或冻伤,防止关节挛缩,辅助按摩等。


首先,脊髓空洞症饮食应含有很多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其次,脊髓空洞症病人不宜服用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咖啡等,尤其是急性期的病人及阴虚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


再次是,脊髓空洞症的患者饮食要遵医嘱给予饮食,饮食要以稀软开始到体内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其它饮食。注意不要吃过多的油脂的食物。要合理搭配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做到科学饮食。


对于病患来说,生活中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就是因为饮食不注意而导致术后迟迟不能完全康复,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同样会让我们远离疾病的。



胃酸过多的症状,发现症状早治疗


胃酸是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的,如果胃酸过多就会对胃部造成很大的刺激,会出现烧心,反胃,发酸的症状,平时应该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才能够很好的预防胃酸的发生。

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胃酸过多症状有:

1.反酸: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而成,常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而成,常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

2.烧心: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产生胸骨后的灼热感,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3.烧心:(胃灼热)时喝牛奶或豆浆不好,牛奶和豆浆虽能一时稀释胃酸,但其所含钙的蛋白质反会刺激胃酸分泌,故不宜多饮.

4.胃灼烧: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对酸的敏感性增加而引起.此症状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胃酸分泌过多时,可喝牛奶、豆浆、吃馒头或面包以中和胃酸,要避免引起腹部胀气和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等。

胃酸过多的预防

1、进食要定时定量。食不定时对胃部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因为胃酸的分泌是定时的,如果在胃酸分泌的时候没有食物来提供给胃酸消化,胃酸就会去消化胃粘膜,所以保证食要定时,夜间睡觉前不要吃东西。

2、对于碳酸饮料还是尽量不要喝,烟酒平时也要少喝,避免对胃产生伤害。

3、控制进食速度。在进食的时候不要吃得过快过急,应该细嚼慢咽,一个是保证食物充分消化,另一个是促进唾液的分泌,保护胃粘膜。

4、减少刺激性食物。在饮食上要尽量少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少吃巧克力,咖啡、浓茶等也要尽量避免饮用。烹饪的时候少用香辛料,比如辣椒、蒜、薄荷等。

5、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可以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食管括约肌压力。因此在平时的饮食中多吃瘦肉、牛奶、豆制品等食物,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6、维生素不能少。要使胃的粘膜强健,维生素的摄入是不可缺少的,平时多吃水果以及蔬菜等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引起脊髓空洞症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脊髓空洞症在我们身边的人群中也并不是罕见的,但你了解脊髓空洞症么?知道是什么原因而引发的脊髓空洞症么?想必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不知道,对于这方面的知识都是一片空白,进太难就让小编来弥补下大家的空白吧。

在认识该病病因前,我们先来看看该病的相关常识吧!脊髓空洞症常常出现在颈段脊髓,向下延伸危害到胸段脊髓,向上危害到延髓称为延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的空洞大小不同,长短不一。一般最早出现在中央管附近,慢慢扩大向前后发展,同时也会压迫脊髓前角、后角而出现相应神经症状。多房性空洞能够分隔或融合,洞内充满无色液体,洞壁有胶质细胞包绕及覆盖。少数颈髓空洞症会合并扁平颅底及后脑畸形。

先天性脊髓发育异常:胚胎时期脊髓中央管闭合异常或脊髓中央管附近胶质细胞增生所引发的循环不良,导致退行性变、软化、溶解,最后出现空洞。其它如肿瘤、出血、外伤、感染和炎症等都会加快空洞症的出现。本病常常会出现脊柱裂、颈肋、脊柱侧弯、环枕部畸形及脑积水等其它先天性异常。

胚胎细胞增殖: 脊髓灰质内残存的胚胎细胞团缓慢增殖,中心坏死液化导致空洞的出现,这也是引起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原因之一。

机械因素:由于先天性因素致第四脑室出口梗阻,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向蛛网膜下腔受阻,脑脊液的搏动波的一直冲击,引发脊髓中央管慢慢扩大,最后出现空洞。

压迫学说:后颅窝及枕骨大孔处拥挤压迫下脑干及上颈髓带来脑脊液分离。因为颅内压的作用形成一种球瓣的效应,让脑脊液向颅侧流动而阻止其逆向流动,在坐起或者是Valsalva动作(用力屏气)时,瞬时的压力增加,抽吸脑室液进入中央管,并形成脊髓空洞症疾病,脊髓空洞症形成以后,硬脊膜周静脉压改变可离心空洞液并产生新的空洞。

大家对脊髓空洞症以及它的发病原因都有所了解了吧,引发这种疾病的原因也不止一个,所以每一条原因大家都应该记住。俗话说病从根治,要找到病发的原因,才更好更彻底的将脊髓空洞症治好。

脊髓空洞症的症状,发现体征早治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