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夏季这样养生艾灸 > 导航 > 夫妻保健养生

夫妻保健养生

2019-10-13

夫妻间这样睡觉危害大 你中招了没

夏季这样养生艾灸。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日常生活中关于养生常识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夫妻间这样睡觉危害大 你中招了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良好的睡姿是健康的重要因素,人一天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休息的。而夫妻间睡觉也是一门学问。他可以折射出你们之间的感情,同时不好的睡姿也会危害彼此的健康。下面小编介绍的夫妻间10大错误睡姿,你中枪了没?

1、张口呼吸

张口容易使气管、肺和肋部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也会让人半夜醒来。张口呼吸,还会将空气中的尘埃吸入呼吸道,并且气流在口咽往返,醒来后会口干咽燥,严重的会引发许多呼吸道的疾病。因此睡觉最好用鼻呼吸。

2、微醉入睡

大多数人觉得微醉容易入睡,但事实上很难进入深度睡眠,还容易让人疲劳。容易使血压升高引发心脏问题。睡前饮酒增加脑溢血风险,同时易伤害视网膜。对于一些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微醉入睡更容易犯病。

3、相对而睡

夫妻感情虽好,但还是不要相对入睡,容易吸入对方呼出的废气,大脑缺少新鲜氧气,容易造成失眠、多梦等。另外,夫妻间也不宜睡一个被窝,还是同床异被好。睡一个被窝,两人太近,还是会有面对面睡觉的弊端。同床异被可以减少肩部受寒透风的机会;有利于各自的深呼吸和深睡眠,可以少吸入一些二氧化碳,多吸入一些氧气;有益于培养夫妻感情。

4、戴胸罩入睡

女性睡觉时最好穿得宽松点,不要束缚胸部。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睡觉时还戴着胸罩的女性,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5、睡前生气或者发怒

睡前发怒或是兴奋,会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万千很难入睡。因此睡前2小时请保持大脑平静。

6、室温过高

室温过高会使人体代谢旺盛,睡不踏实。另外,温度高会导致室内微生物处于活跃状态,对健康不利。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室内温度过高容易引起胸闷,进而影响睡眠。最佳室温和睡眠温度--20℃。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增多。睡眠温度在18℃以下,也会容易醒转,不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7、戴饰物入睡

戴着首饰睡觉,很容易使皮肤受损。也容易加速佩戴部位皮肤的衰老。一,一些饰物是金属的,长期对皮肤磨损,会引起慢性吸收以至蓄积中毒;二,一些有夜光作用的饰物会产生镭辐射;三,戴饰物睡觉会阻碍机体的循环,不利新陈代谢,这也是戴饰品的局部皮肤容易老化的原因。

8、露肩而睡

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把肩露在外面,容易使风寒侵入肩关节,造成局部气血瘀滞,导致关节不适、感冒等,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9、枕着手睡

这样会使肢体处于紧张状态,引起上肢麻木酸痛,还会对颈椎和肩周产生压迫感,影响睡眠质量。枕着手睡身体会形成前倾前屈的姿势,这种姿势往往会导致腹压直接增高,增高食管下端的LES括约肌的压力,胃的内容物会流入食管里,长期刺激食管会导致反流性食管炎。

10、蒙头睡觉

蒙头睡觉容易引起呼吸困难、大脑缺氧,让人常做噩梦。如果把头蒙在被窝里,几乎不能与被窝外的空气交换,随着呼吸,被窝里空气中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却越积越多,再加上被窝里还有其他污浊的气体,会影响呼吸的正常进行。若是患心血管病的人,呼吸不畅还存在诱发猝死的可能。被窝里有很多织物碎屑、皮肤碎屑和多种致病菌,能诱发呼吸道炎症、肺结核等病。

精选阅读

多走路、多喝水……这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你中招了没?


生活越来越好,大家也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然而,有些看似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对身体反而有危害!

五谷杂粮粉 吃出糖尿病!

 “多吃五谷,不生杂病!”于是,“五谷杂粮粉”悄然流行起来。

 很多人觉得杂粮粉又方便,好处又多!但其实,杂粮粉吃多了会伤身。

五谷杂粮最重要就是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磨成粉后膳食纤维反而被破坏了,只剩下淀粉和糖类。

吃了这样的五谷杂粮,反倒让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经常这样吃,还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尤其是糖尿病。

每天2万步 毁了膝盖!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说过: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走路”。

于是,“晒步数”成了朋友圈的一种潮流,很多人每天都走1~2万步。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每天都这么走,膝盖却废了!

每天一万五,走出滑膜炎

前不久,杭州的刘先生想通过暴走减肥,每天走的步数都在15000以上。没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关节滑膜炎!医生说,刘先生是走得太多了,属于过度运动,已经伤害到了身体!

日行2万步,膝关节积液

张阿姨今年50多岁,平时爱好锻炼身体的她,经常到附近公园散步,基本上每天2万步打底。

没想到,这种养生方式给她带来了大麻烦。正是因为走路太多,对膝盖产生了损伤,时间长了,原本应该起到润滑关节作用的关节腔液越来越多,这才形成了积液。

日走3万步,伤了大腿骨

一位60多岁的病人,这位病人体重60公斤,身高1.6米,从一个半个月前开始,这位病人每天暴走15公里,每天接近3万步。

刚开始锻炼有点腰酸背痛也正常,但走了半个月以后,一站起来就觉得右边大腿根部疼痛,当时还可以走路,就以为是扭伤了,撑着没到医院。后来,越来越疼,病人才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大腿的骨头断了......

正常人每天应该走6000~10000步,里程3~5公里比较合适。如果天天都走2万步,很有可能会伤了膝盖。

乱补维生素吃出结石!

很多人把维生素当作万能品,每天吃几片,觉得有益身体健康。

其实,如果身体不缺乏维生素,无论患何种病,服用维生素都是一种浪费,还可能会加重病情。

例如,胃溃疡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C,不仅无效,还会加重对胃的刺激。

平时有人把维C泡腾片当作提高免疫力的药品,但其实只有维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补充。

一旦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会导致尿路结石,加速动脉硬化。

乱补钙当心高钙血症、肾结石!

补钙的观念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强壮,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钙片。

然而,钙并非补得越多越好。

我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为300~700毫克。

过量补钙会影响到人体对铁和锌的吸收,还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其实,健康均衡的饮食即可提供足够的钙。好的钙源包括牛奶,乳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辟谷养生 毁了肠胃!

近些年来,“辟谷养生”越来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来代替三餐,称能“清理肠胃”。

你以为这种“辟谷”方法真能养生?

专家表示,辟谷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运行、肠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等,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每天8杯水 伤了肾!

经常听到人说“多喝水好,每天都要喝够8杯水才健康。”

其实,人每天对水的需求大概在2000~3000毫升,也就是比喻的“8杯水”。

但我们的三餐中,饭菜和汤也含有“水”,所以正常饮食下,每天只需要额外补充1000毫升的水就足够了,而且每一次喝水应少于300毫升。

如果过量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中毒又伤肾。

过量饮水还会导致血液中钠含量过低而引发“低钠血症”,出现昏睡、恶心、抽搐甚至昏迷。

趁热吃吃出食道癌!

我们国人有着“趁热喝”“趁热吃”的习惯。嘴的欲望是满足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则加重了。

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

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肿瘤。

因此,日常生活中,不要吃过烫食物,温度应该尽量控制在60℃以下。

胡乱进补 吃出了癌!

很多人都觉得“保健品”有病能防病,没病能保健。但其实乱吃保健品吃出病,吃出癌症的例子还真不少。

一个朋友毕业后进了一家电视台,上班后的第一个春节,决定给爸妈准备一点礼物。经人推荐,买了鹿茸、鹿筋和鹿胎,鹿茸泡酒,鹿筋熬汤,鹿胎制膏,拎回家送给爸妈。

儿女买的补品,父母自然会放心吃。不料第二天一大早,朋友的爸爸鼻血不止,而妈妈在马桶上坐了足有40分钟,最后把爸妈折腾进了医院。

现在很多人注重养生,但殊不知其实是在养病。比如他们去吃大量补药,导致脉搏又沉又紧,气血不流通,还有人吃补药吃出了癌症。而子女因为孝顺父母,给患了癌症的父母买人参和黄芪补身体,结果加速癌症转移。

这些补品,尤其是含有中药成分的产品,千万不要自己乱吃:中药必须要经专业中医师严格辨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才能服用!

身体透支的10大信号 你中招没


说起身体透支,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累了之后好好休息,第二天就能恢复体力。疲劳、身体透支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身体长时间操劳过度,就会触碰健康底线,睡眠质量低下、腰酸背痛、器官疾病继踵而至。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识别身体发出的10大求救信号,学会及时调整。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1、全身酸痛,呼吸急促

日复一日高压力、高负荷的工作,会大量消耗身体能量,导致肌肉、颈椎等部位出现酸痛症状,同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呼吸急促。

建议:每天进行深呼吸练习,能缓解压力,提高身体的氧含量。最科学的呼吸方法是吸,停(屏气10~20秒),呼的形式,尽量深吸,然后用力吐出。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0分钟就有效果。

2、睡眠变少,白天易犯困

压力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或睡眠过浅,白天则浑浑噩噩容易犯困。当人进入中老年后,睡眠时间会减少,睡眠质量也会逐渐下降。

建议:不同人群在面对睡眠问题时应有所不同。对年轻人来说,睡眠应该注意这些事:因压力导致的睡眠问题,可进行自我调节,如睡前深呼吸、冥想。睡前移开手机,关闭电脑,按照个人习惯拉上窗帘,营造安静无光的良好睡眠氛围。适量增大运动量;注意饮食,睡前少吃或不吃。

老年人对待睡眠,应该这样做:科学看待失眠,不要因为睡不着而发愁,晚上如果睡不好,可以在中午适度补充睡眠。每天适度运动,有助提高睡眠质量。

3、牙齿状况变差

一些人在40岁后,牙齿会变长,这其实是牙齿给人们发出的警报。一般来说,人的牙齿在30岁左右开始变色,牙釉质变薄;40岁牙床开始萎缩,牙根逐渐暴露,牙齿长度有时会比年轻时增加约6毫米。

建议:吃刺激性食物时牙齿疼痛,牙齿变脆、出现裂痕,牙龈红肿、伴随出血,牙齿松动等都是衰老表现。彻底刷牙和用牙线清洁牙齿有助防止牙龈萎缩,维护牙齿健康。要认真清洁口腔卫生,刷牙不能草草了事,最好每年洗牙一次,彻底清洁。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整个消化系统,如果口腔状况差,诱发心脏病、高血压的概率也会上升。

4、爱吃甜食

压力大,身体消耗的能量多,对能量的渴求也会变多。所以人会变得爱吃蛋糕、奶茶等甜食,吃甜食所带来的满足感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焦虑。很多人还会变得暴饮暴食,进而刺激消化系统,长时间会导致腹泻、肠胃不适、便秘等问题。

建议:想吃甜食时,不妨先想办法分散一下注意力,告诉自己吃太多甜没好处。桌子上常备水果、坚果等健康零食,饥饿的时候充饥。

5、对简单工作力不从心

在长时间的压力状况下,人对信息的把控能力、分析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注意力下降,反应速度也会变慢,工作效率降低。此时,平时看起来很普通的工作,都会让人力不从心。

建议:面对困难的工作,可以计划按步骤来做,给自己列出时间表,合理分配任务,适当降低过分高的要求。如果出现工作效率低、易犯小错误的状况,可以调整工作顺序,先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如果长期如此,最好考虑给自己休假,让心态和身体彻底调整。

6、喜欢自言自语

长期高负荷的生活状态,会让人笼罩在焦虑、无助和紧张中,导致非常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变得谨言慎行、畏手畏脚。每个人都会在潜意识中追求安全性,男女的表现也有所不同:男性倾向于独处,自己消化压力;女性更希望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变得唠叨,甚至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

建议:当压力袭来,尝试暂时不看手机和电脑,远离外界事物的打扰,给自己喘息的机会。适当调整对自己的要求,拥有一个的平和心态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交几个知心的朋友,当感到郁闷时适当倾诉,找到压力的倾泻出口,帮助心态恢复正常。

7、总想上厕所

人在紧张时总想上厕所是正常反应。但也有一种状况需要引起注意:经常起夜、憋不住尿,可能不仅是压力导致的,是身体走向衰老时发出的信号。从50岁左右开始,人们起夜的次数明显增加。这是因为膀胱老化从40岁开始加速,一些人在65岁时就很难控制膀胱了。女性步入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尿道组织变得更薄、无力,膀胱的支撑功能下降,也可能导致憋不住尿。

建议:养成不憋尿的习惯,尤其教师、司机等职业人群要格外注意,不要因为时间紧就忽视了健康。睡前2小时不要大量喝水。但睡前喝一杯水,可以稀释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栓等突发危险。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保持一定的水分还有利于控制血糖。睡前4小时不要喝太多咖啡、茶等饮料。

8、双手发抖

经常双手颤抖在医学上被称为特发性震颤,两成65岁以上老人会出现这种问题。大多数人手抖症状都比较轻微,无需太过在意,但如果因此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可进行对症治疗。

建议:双手颤抖,有时候是过于紧张、身体疲劳、惊恐过度等造成的。有时可能是帕金森综合征、甲亢、脑卒中等疾病的信号。最好及时就诊,确定病因。

9、对光线、噪音变得敏感

人体长期处于压力中,神经高度紧张,大脑长期处于警戒状态,对周围事物就会变得很敏感。一旦出现光线、声音变化,大脑的警报就会被拉响。

建议:每天抽出半小时彻底放空自己,可以尝试听听轻音乐、冥想。周末可以约朋友去郊外徒步,远离噪音环境,让压力充分释放。

10、声音改变

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声带容易肿胀,导致说话声音变得低沉。70岁左右的男性,声带软骨开始变薄,声带稳定性变差,发出声音的频率变高,说话的声音可能变得更尖。

建议:生活中避免用嗓过度,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以免损伤声带。

冬季常吃火锅会危害健康,这些饮食禁忌你中招了吗?


北方寒冷的冬季,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就会吃上热乎乎的火锅了,吃火锅可以暖身驱寒,但是一些饮食还是有的?你有没有注意火锅的饮食禁忌呢?

第一,吃涮羊肉,不宜单纯讲究肉嫩.很多人吃火锅认为七八分熟的羊肉片吃起来才有味,但是这样做容易感染上旋毛虫病。

第二,吃炭火火锅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吃锅时往往是人多房间小,室内温度高、空气不流通,室内缺氧,木炭燃烧不透,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

第三,一热当三鲜

热腾腾的火锅中的美味一夹起来便直往嘴里送,烫得舌头发麻额头发汗大呼过瘾,并美其名曰:一热当三鲜

冬季常吃火锅会危害健康,这些饮食禁忌你中招了吗?

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就会损伤黏膜,而火锅浓汤的温度可高达120℃,取出即吃的话,很易烫伤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一些本来就有复发性口疮的人,吃了火锅后容易上火,其口疮发生机会因此又多出好几倍,或者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症出现加重症状。如此反复,还会诱发食道癌变。最危险的是那些患有口腔黏膜白斑或扁平苔癣等癌前病变的人,火锅的高温和调料的刺激,都会使这些病情加重。

吃火锅千万不可心急,从火锅中取出的食物要量小,并等降温后入口为宜。应做到宁舍三鲜,不要太烫.

第四,少喝老汤

吃火锅时喝汤要趁早,否则涮得时间越久,汤中所含的有害残留物,如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越高。研究显示,某些火锅汤底烧煮90分钟后,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近十倍之多!大量亚硝酸盐可使人直接中毒。虽然我们平常吃的火锅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至于这么高,但亚硝酸盐与火锅汤中的氨基酸分解产物结合,可能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吃时不可忽视其健康危险。

糖尿病常见五大误区 你中招了吗?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有超过1亿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另有1.4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随时会步入糖尿病的行列。糖尿病发病率走高,但流行病学调查中却显示出公众对于糖尿病的知晓率较低,而这直接影响到糖尿病的治疗率低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莹介绍,有些患者不仅对糖尿病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还存在着不少误区。

一、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糖尿病可以根治

虚假夸大的医疗广告层出不穷,依然有不少糖友误信这些广告,认为“祖传秘方、纯天然植物提炼药物、高科技纳米理疗仪、欧美最新保健品”等可以治愈糖尿病;也有些患者入院经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内,认为血糖恢复正常即是痊愈,将出院带药服完后就再无规律就医,导致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那么,糖尿病是不是真的可以根治呢?

专家解析 张莹强调,糖尿病病因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糖尿病无法根治,是一种需要终生控制的慢性疾病。

在糖尿病发病早期,可以仅凭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干预或较少量的药物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这并不等于糖尿病已经被治好了,应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在用药上建议长期用药,切忌擅自停药,否则高血糖必然卷土重来,导致病情恶化。如果出现随病程发展,胰岛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血糖会出现波动,则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误区二:胰岛素使用会成瘾

很多患者非常抗拒打胰岛素,认为胰岛素会成瘾,一旦使用就无法停用或认为胰岛素是降血糖的终极方法,应在口服药治疗完全无效后才开始使用。胰岛素真的那么可怕吗?

专家解析 “担心打胰岛素会‘成瘾’完全是杞人忧天。”张莹说。胰岛素是正常人体内存在的降糖激素,糖尿病正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被抵抗等因素而产生的疾病。

事实上,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药物治疗中副作用最小的生理性疗法,根本不存在成瘾的问题。

部分患者打胰岛素后真的撤不下来了,也并不是对胰岛素产生了依赖,而是他们的病情需要长期的胰岛素治疗。例如有的患者并发症严重,不打胰岛素就无法有效延缓这些并发症的发展;有的患者胰岛功能已经衰竭,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不打胰岛素就无法理想控制血糖。当然很多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血糖控制理想后,配合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改用相对方便的口服药治疗。

误区三:根据他人的经验用药

在临床,医生常常会碰到一些哭笑不得的状况:比如有患者对医生的嘱咐不以为意,而对朋友、病友的“经验”深信不疑,认为朋友用过的方案已经经过了实践证明,对自己也必然有效,于是就自行在药店买药,甚至服用一些所谓祖传的“偏方、秘方”。这种“隔壁老王吃某某药血糖控制很好,我按他的药吃就行”的认知对吗?

专家解析 降糖药的选择因人而异,不同个体、不同阶段身体状况都有不同,降糖药物的使用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疗效、心血管安全性、年龄、肝肾功能、低血糖风险、是否怀孕等,不是适合别人的用药方案就一定适合自己,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切忌自作主张、看心情吃药。

误区四: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

有些病友对自己的血糖控制要求过高,甚至到了“强迫症”的程度,血糖偏高恨不能分分钟内降至正常范围,血糖稍有波动即会万分紧张。在很多糖友眼中,血糖越低越好,这种看法对吗?

专家解析 张莹介绍,过分苛求血糖的严格控制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血糖的危害主要是会引起各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是寿命,不过高血糖的危害通常都是长期、逐渐发生的,暂时不会威胁生命。

而低血糖的危害却是快速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如果平素血糖就偏高,体内环境对血糖突然下降是无法马上适应的,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引起脑中风,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并使患者原有的视网膜病变加剧。

因此,血糖并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而是应该平稳降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并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一般患者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3.9-7.2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HbA1c7.0%。

误区五:饮食控制就是全素,只吃粗粮

不少糖友在饮食上容易走极端,比如认为某些食物一定不能吃,视甜品、水果为绝对禁忌,而某些食物对改善血糖有益要多吃,如市面上所谓的“糖尿病无糖食品”。因而,在饮食上有的基本只吃素或者粗粮。

专家解析 张莹介绍, “无糖食品”这个名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它不含糖,对血糖无影响,可以随便吃。但事实上,会影响血糖的不仅是人们意识中带甜味的蔗糖、果糖,几乎所有的食物种类,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等都会产生热量而影响血糖。所谓“无糖食品”指的仅是不含蔗糖的食品,而并不是没有热量的食品。

归根结底,无论是吃主食、副食、水果还是所谓的“无糖食品”都要考量它所含的热量。世界卫生组织为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平衡提出这样的建议:每天主食应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其他25%-30%是脂肪,应做到主食粗细粮搭配,副食荤素食搭配。

二、糖尿病的病症体征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三、糖尿病的危害

1、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这是糖尿病的危害。

2、对肾脏的危害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这也是糖尿病的危害。

3、糖尿病的危害都有

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

4、对神经的危害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四、糖尿病食疗

1、淡盐水配制方法:

一般以9克细盐,放入1000毫升开水中,即成淡盐水。

2、苦瓜茶配制:

鲜苦瓜榨汁,以1份苦瓜汁,配10份的冷开水,即成苦瓜茶,最好是配制后1小时内饮完。

3、四味鲜汁饮:

即鲜藕汁1份,鲜荸荠汁1份,鲜西瓜皮汁2份,鲜黄瓜汁2份,混合而成。这四种鲜榨汁清爽可口,而且有养阴生津解暑的功效,即可混合饮用,又可以单独饮用。

4、多食一些蒜:

蒜可预防肠炎、痢疾等暑期的肠道疾病,也有降糖的作用,用蒜瓣浸醋效果更好,即用老陈醋浸蒜瓣15天,即可服用。

5、葛根粉粥:

葛根30g,粳米50g。将葛根切片,水磨澄清取淀粉。粳米浸泡一夜,与葛根粉同入砂锅内,加水500ml,文火煮至粥稠服用。功能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6、鲫鱼白扁豆粥:

鲫鱼肉200g,白扁豆25g,小米30g,盐、葱花适量。将小米、白扁豆洗净,加水适量,大火煮5分钟,改文火煮至八成熟后,将鲫鱼肉放入,煮至烂熟,撒少许葱花、精盐即可。此粥益气滋阴,可辅助治疗糖尿病。

高血糖是现在常见的疾病之一,当然中老年人的发病率要更高一些,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其实和我们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但是在这其中是有误区的,所以学习清楚才是养生的前提。

胆固醇高的5大常识是谣言 你中招了吗


胆固醇高是很多人的常见健康问题,一般中老年人多数有点胆固醇偏高,这与中国人的饮食有很大关系,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胆固醇的常识或者基本认识是否对呢?其实很多基本认知时错误的,今天小编就来纠正一下。

常识1:单纯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够完全调整好胆固醇

这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完全对的;人体约80%的胆固醇是由肝脏生产出来的,饮食产生的只有20%左右,所以要想改变胆固醇还需要调节肝脏,再通过饮食和减重才能够控制

常识2:胆固醇高的人应该少吃鱼虾和鸡蛋

这也是想当然的认为了,鱼虾的脂肪含量是很高,但是多数是不饱和脂肪;蛋黄虽然含有一定的胆固醇,但是其实每天吃一个的话,对人体总胆固醇的增加微乎其微,只要不是摄入超标也是没有问题的。

常识3:胖人才有胆固醇,瘦人没有胆固醇高

确实胖子一般体内脂肪过多大多数存在胆固醇偏高的现象,但是胆固醇的高低跟体重没有必然联系,随着生活物质的改善以及熬夜、久坐等现象,瘦人的胆固醇也会相应高,一句话胆固醇的高低多数跟你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有关系,跟体重的必然性没有那么大

常识4:年轻人不会存在胆固醇高

这也是误解,很多人认为胆固醇高时中老年人的现象,其实不然近年来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存在胆固醇高;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及不良的生活习俗都让越来越多的人胆固醇偏高,而且医生认为越早对胆固醇进行调理,其对血管及身体的影响会越小

常识5:只要吃药就可以调节胆固醇,并能治愈

这是一厢情愿的,很多人认为西药可以无所不能,胆固醇高了吃点药就好了,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控制,但是无法治愈,生活方式及饮食不调节,还是继续出现胆固醇偏高。

那么胆固醇偏高该怎样来调理呢?中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医生推荐中医综合调理,更符合国人的体质,小编今天就介绍一个方法

古中医《本草救世》中曾经有一个有名的方子:玉葡草本茶;专门来调理人体血脂及胆固醇偏高,而且非常有效;

(1)取应季新鲜的玉竹3g、淡竹叶2g、葛根4g、显齿蛇葡萄叶5g;不建议用陈年的;

(2)放入煎壶内加入温水30度左右煮5-8分钟,汤色变色为止

(3)每日饭后半小时后2-3次,每次饮用300ml,当日的可反复加温煮水,过夜的需要新的

(4)四种在一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嫌麻烦可以直接在网上买袋泡茶冲泡,效果是一样的;都已经被证明对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功效,能够有效清除血管垃圾,调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5)原理分析

玉竹的粘多糖、淡竹叶的黄酮化合物、葛根中的葛根素、显齿蛇葡萄叶中的二氢杨梅素,都是纯天然植物成分,含有众多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对血脂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进行调节;可以有效抑制血管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提高心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抑制血栓的形成;玉竹甲醇提取物对高血糖具有明显降低作用,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其总黄酮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抑制脂肪肝形成的功效。

另外像葛根和显齿蛇葡萄还可以对肝脏进行调节,有效的保肝护肝,抑制肝脏中过多胆固醇的产生;

除了中医调理外,就是需要饮食调节,日常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类食物的摄入量,减少一些动物肝脏的摄入,如猪肝、猪血、猪脑等等;有条件的可以改善一下日常用油,多用一些植物油如橄榄油等,少用动物脂类油。

吃鸡蛋常犯8个错误 你中招了吗


鸡蛋是很多家常菜中的主角,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其烹饪技巧。近日,美国美食网站每日一餐载文,总结出烹调鸡蛋的常见错误,可供大家参考。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碗或灶台边缘敲破鸡蛋。选择干净的灶台台面等平面(而非碗边)敲破鸡蛋,可以防止碎蛋壳落入碗中,造成污染,同时也避免了捞碎蛋壳带出蛋液造成浪费。

沸水煮鸡蛋。尽量不要将鸡蛋放入沸水中煮,否则不但造成蛋壳破裂,蛋液流出,而且容易烫伤手指。正确的做法是,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

等熟鸡蛋自然冷却后剥壳。这样剥壳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让蛋白留在蛋壳上,造成浪费。省时省力又不浪费的做法是,煮好的鸡蛋捞出来后马上放入冷水,感觉不烫手时,尽快剥壳。

大火炒鸡蛋。大火快炒很容易将鸡蛋炒糊,并且导致其口感发硬。炒鸡蛋最好用中低档火轻轻翻炒,这样炒出的鸡蛋就不会老,口感也更柔滑。

煎蛋饼前使劲搅蛋液。使劲搅蛋液煎出的蛋饼口感偏硬。搅蛋液不需要用太大力气,如果搅时加点水或奶油,煎出的蛋饼不容易糊锅,还松软可口。

煮荷包蛋时加盐。煮荷包蛋时,只需在热水(不烧开)中加少许醋(而非食盐)。煮3~4分钟后,即可将鸡蛋捞出,这样煮出的荷包蛋口感更嫩。

使用铁锅。用不粘锅做鸡蛋菜肴比用不锈钢锅或铁锅更好。原因很简单,鸡蛋一旦粘锅就容易变糊。

用鸡蛋做菜时,最后才放调料。对炒鸡蛋和煎蛋饼而言,搅蛋液时或快入锅前,就该加入盐和胡椒等调料,确保调味均匀。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夫妻间这样睡觉危害大 你中招了没》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夏季这样养生艾灸”专题供您欣赏!

夫妻间这样睡觉危害大 你中招了没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