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最好保守治疗方法是什么?

中医运动养生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肱骨骨折最好保守治疗方法是什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肱骨位于人体肩部胳膊的位置,而肱骨出现骨折会影响到肩膀的活动和正常生活,一般情况下肱骨骨折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而保守治疗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先通过石膏固定方法来进行治疗,平时减少肩部的活动,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可以促进愈合。

肱骨骨折的保守治疗是什么?

上臂的肱骨干骨折错位愈合对功能影响不大,上臂要求的是好的灵活性。因为肱骨干比较长,石膏或夹板固定容易,所以很少有错位很大很弯地长上的情况。

肱骨骨折护理

肱骨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处至肋骨内外髁上方2cm处之间的骨折,古称“骨骨折”等,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

肱骨骨折怎么护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骨折固定后,披注意观察外固定的松紧度及息肢的血运情况,布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宜,及时调整。

2、肱骨干骨折的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发生宰较高,仅次于腔骨。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防止骨折断端围上肢重量悬垂作用而发生分离移位,应定期摄片捡查,着发现断端分离时,可一手按肩,一手按肘部。

沿纵轴轻轻挤压,加用弹性绷带上下缠绕肩、肘部,使断端受到纵向挤压而逐渐接触,并适当延长悬吊时间,直到分离消失、骨折愈合为止。如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则可致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3、固定后即可作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有利于气血畅通。肿胀开始消退后,患肢上臂肌肉应用力作舒缩活动,加强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

防止断端分离,保持骨折部位相对稳定;中期除继续初期的练功活动外,应逐渐进行肩、肘关节活动;后期应加强肩、肘关节活动,以防关节发生僵硬,并配合药物熏洗,使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ys630.COm精选阅读

右髌骨骨折保守治疗方法


骨折是常见的骨外科疾病,遭遇过骨折的朋友们都知道骨折的疼痛有多大,并且还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去调养,没有遭遇过骨折的朋友们穿高跟鞋扭脚也算是轻微的骨折,所以骨折比较伤人并且行动不便,轻微的骨折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解决。

髌骨骨折是较常见的损伤,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淤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为主要表现的骨折。髌骨骨折的发生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

髌骨骨折的治疗应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滑,给予较牢固内固定,早期活动膝关节,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1.非手术治疗

石膏托或管型固定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不需手法复位,抽出关节内积血,包扎,用长腿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患肢于伸直位3~4周。在石膏固定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托后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

2.手术治疗

髌骨骨折超过2~3毫米移位,关节面不平整超过2毫米,合并伸肌支持带撕裂骨折,最好采用手术治疗。

忌多吃肉骨头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从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髌骨骨折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建议接受手术治疗,恢复的时间要快一些,并且有权威的指导,自己不懂骨科的朋友还要保守治疗,就很有可能无法对症下药,并且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康复。

肱骨骨折中医治疗方法


说到骨折的话,大多数人都知道,肯定是需要去医院治疗或者打石膏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在现在生活当中,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中医治疗,因为它可以更好的缓解一些副作用问题发生,所以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具体来介绍一下,肱骨骨折的中医治疗方法。

无移位的大结节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即可,疼痛减轻后在三角巾内作摆动运动,约一周开始自主活动,逐步扩大运动幅度。必要时辅以理疗,4周后可随意活动,并作关节活动度练习及肩带特别是三角肌的肌力练习。

对有移位的,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后用外展支架以维持固定。单纯大结节骨折折块移到肩峰下时,手法复位困难,应切开复位,用螺丝钉固定。因肩关节脱位并发之大结节骨折,骨折块每随脱位之整复而一并复位。因外科颈骨折并发大结节骨折多无移位,无需治疗;有移位者,可采用切开复位螺丝钉内固定。并早期进行练功活动,防止肩关节僵硬。

一、 复位手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在局麻下进行整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部,将患肢徐徐外展、外旋,另一手置于患肩,拇指顺岗上肌、岗下肌自内向外推按,至肩峰下时将向上向内移位的大结节向外向下用力按压,使之复位。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大结节骨折,在整复肩关节脱位后,大结节也多可自行复位。

二、固定方法:复位后,用外展支架固定肩关节于外展、外旋位,4周后去除外固定。

三、练功及药物治疗:见“肱骨外科颈骨折”条。

如果你也受到这种骨折问题的影响,那么不妨可以利用以上所介绍的这些中医治疗方法,这样就可以帮助自己,达到很好的治疗功效,而且还不会造成其他不利的影响,同时他达到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肱骨干骨折


【概述】

肱骨外科颈远端1cm以下至肱骨髁部上方2cm以上为肱骨干。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Х线片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治疗措施】

1、无移位骨折

包括无神经损伤的闭合性横形、短斜形、粉碎形或线形无移位骨折,不需麻醉,用轻柔手法纠正成角或旋转畸形。外固定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选用:a. 轻型长臂 悬吊石膏或上臂 U 型石膏加三角巾悬吊前臂;b. 小夹板固定; c. 长臂石膏加外展支架或肩人字石膏固定; d. 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石膏固定 6 周,照片显示有初步骨痂后去除外固定,开始练习肢体活动。外固定架固定者,可早期进行关节活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局部血肿内麻醉下,手法复位。小夹板或外固定架固定。有条件时,亦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内锁髓内钉固定。

3、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如骨折无移位,神经多系挫伤,骨折外固定后,观察 1 ~ 3 个月,若神经无恢复,则手术探察。 骨折有明显移位者,桡神经有可能嵌入骨折端之间,不可手法复位,以免造成神经断裂。应手术探查神经,同时做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

4、开放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开放骨折伤后 8h 内、彻底清创后不易感染者;闭合骨折因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手法达不到功能复位要求或肱骨多段骨折者; 同一肢体有多处骨和关节损伤者;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或骨折明显移位合并桡神经损伤者;骨折不连接或严重畸形连接者。采用钢板螺丝钉者,术后仍需可靠的外固定;加压钢板、内锁髓内钉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病因学】

(1)直接暴力 常发生于交通及工伤事故, 多见于中1/3,多为粉碎或横行骨折。

(2)间接暴力 跌倒时因手掌或肘部着地所致, 多见于下1/3,骨折线为斜形或螺旋形。

(3)旋转暴力 常发生于新兵投掷训练中, 好发于中下1/3处,骨折线为螺旋形。

【发病机理】

肱骨干骨折端的移位除与暴力方向及肢体重力有关外 , 更与肌肉的收缩直接有关。当骨折位于肱骨干上部、三角肌止点之上时 , 骨折近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向前内移位 , 远端受三角肌牵拉向上外移位; 肱骨干中部骨折 , 骨折处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 , 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收缩向外前移位 , 远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收缩向上移位; 肱骨干下部骨折 , 两端肌肉拉力基本平衡 , 移位方向取决于外力方向、肢体所处位置及重力等。

【临床表现】

骨折局部肿胀,可有短缩、成角畸形,局部压痛剧烈,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上肢活动受限。合并桡神经损伤时,出现腕下垂等症状。

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方法


股骨头在人体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是股骨头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会直接导致人体无法站立,它可以说是支撑人体上半身的一个重要骨架。而如果是出现了股骨头骨折的话,一般在治疗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进行治疗,不过一般都建议患者使用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

保守治疗而言,首先需要卧床,牵引固定,然后根据情况考虑固定时间,一般需要一个半月到二个月的固定时间,而后期需要卧床功能锻炼一段时间,差不多二个多月后开始考虑慢慢坐位,然后受力,然后扶着拐杖慢行,到独立行走,都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建议你必要时候通过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功能锻炼。

老人股骨头骨折愈合可能性很小,难以恢复正常行走;患者因为不愈合而产生畸形疼痛关节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护理康复的好,以后可能坐坐轮椅或者跛几步,要不躺时间久后并发症一来可能危及生命。如果一般状况可以,预期寿命长,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尽早下地活动恢复自理。

患者年龄比较大,最好是做手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如果保守治疗,需要牵引三个月左右,而且不愈合的几率很大,同时需要卧床三个月左右,会引起很多并发症。股骨头骨折不同于股骨颈骨折,无法用楼上所说的空心钉固定,如果不换股骨头可以用可吸收螺钉固定,但是这个年纪的病人一般不会愈合。

虽然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小,但是对于一些老年人而言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所以建议各位老年朋友如果是出现了股骨头骨折的话,最好是可以人工置换股骨头,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自己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才可以让自己真正的摆脱股骨头骨折的烦恼。

肱骨髁上骨折


【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肱骨小头骨折


【概述】

肱骨小头位于肱骨下端前外侧。是肱骨外髁的关节内部分。是向前突出的圆而光滑的小结节。其前下部为关节面,但并不向后延伸。其外缘与肱骨外髁相接。当肘关节屈曲时,桡骨头在其前关节面上旋转。在极度屈曲时,桡骨头的边缘,恰抵在肱骨小头上方桡骨头窝内。肘关节伸直时,桡骨头则在肱骨小头下关节面旋转。整个肱骨小头均在关节内。肱骨小头骨折,是发生在冠状面上,与肱骨外髁骨折不同,较少见。约占肘部损伤的0.5~1%。好发于青少年。

【治疗措施】

1.闭合复位 原则是使肘关节前关节囊松弛,加大肘关节前外侧间隙,以利复位。部分骨折块大者,无翻转移位时,可行闭合复位。复位时应轻度屈肘以解除前关节囊对骨折块的束缚作用。但屈曲过多时,则桡骨头又可妨碍复位。利用被动肘内翻加大外侧关节间隙,用手指将骨折块向远侧推挤。复位后屈肘位固定,因有桡骨头的阻挡作用,骨折块稳定。用石膏托固定4周后,开始主动活动。

2.切开复位 完全型骨折,闭合复位不成功者,应行切开复位。肘关节外侧切口,复位后由于骨折而粗糙而接触面广泛,屈肘位骨折相当稳定。大多数不需内固定术后在屈肘位石膏固定4周。个别如复位后骨折块不稳定,有移位倾向者,可用细克氏针,由前外向后内方向交叉固定。但术后不宜做屈肘活动。直到固定3~4周,才能做关节功能练习。骨折块复位后,也可用松质骨螺丝钉,由肱骨外髁背侧固定,但钉尖须止于软骨下。由于固定牢靠,术后3~5日即可开始屈伸活动。

3.骨块切除 部分骨折骨块较小,应及时切除,有利于肘关节功能锻炼。否则将在关节内成为游离体,发生骨性关节炎。

4.陈旧骨折的处理 肱骨小头骨折后,又未经及时的治疗,可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肱骨小头在移位的位置上与肱骨下端愈合。关骨面多已退行性变。切开复位已不可能。可考虑切除阻碍关节活动的骨折块或桡骨头,同时再行肘关节松解术。肘关节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发病机理】

损伤机理和类型: 是剪式应力所致。即在肘关节伸直、外翻位摔倒时手着地,外力沿桡骨传导到肘部,桡骨头向上将肱骨小头撞下。同时外翻应力可引起内侧软组织损伤。根据损伤程度、骨折波及的范围,分为以下3型。

1.完全骨折(Hahn-Steinthal骨折) 即肱骨小头基底部冠状面骨折,骨折块本身包括全部肱骨小头及滑车外侧1/3或1/2。但有时只限于肱骨小头本身。

2.部分骨折(Kocher-Lorenz骨折) 骨折块仅包含肱骨小头、关节软骨及其下方少量骨质。

3.肱骨小头关节软骨挫伤 致伤外力不足以引起骨折,只造成肱骨小头关节的挫伤。X线不能显示,不易确诊。在晚期手术行桡骨头切除等方法时,方可发现软骨损伤。

【临床表现】

肘关节后方肿胀在关节内,故表现不明显。但有明显的活动受限及肱骨小头部位压痛。合并内侧韧带损伤者,则有压痛与外翻活动加大的现象。

X线正侧位摄片能确诊,侧位像最明显,只拍正位像易漏诊。

肱骨骨折的偏方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击、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

偏方一

荆芥9克,防风6克,黄柏6克,当归6克,苦参6克,川芎5克,丹参6克,川椒1.5克,松木9克,杜仲9克,松节9克,樟脑3克,黄酒l小杯,水煎后敷。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解除固定后可用生姜50克,带根葱5根或花椒3克。煎水熏洗患处;也可用海桐皮清洗患处,有温经通脉之效。

偏方二

落得打12克,伸筋草12克,桑寄生9克,红花5克,全当归9克,桂枝3克,草乌9克,独活9克,研成粉末,将药装入纱布袋内扎好,放人锅内煮沸后稍待冷却用毛巾浸后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骨折早期外敷断骨丹,中后期外敷接骨丹。可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

偏方三

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地鳖虫、红花。再随证分期选用中药,如骨折中后期选用续断、仙茅、熟地、骨碎补、生白术、补骨脂、当归、陈皮、淫羊藿;如体弱者加当归、黄芪。中成药选用七厘散、夺命丹、正骨紫金丹。③有止痛作用的单味中药有川、草乌、威灵仙、五加皮、制南星。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受伤是关键。

肱骨外科颈骨折


【概述】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方2~3cm,是肱骨头松质骨和肱骨干皮质骨交界的部位,很易发生骨折。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

【诊断】

手或肘部着地摔伤史或肩部直接暴力击伤史,肩部疼痛,活动加重。X 线片可确诊,且可显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治疗措施】

1.无移位骨折

线形或嵌插无移位的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3 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2.外展型骨折

轻度畸形或嵌入及年老体弱者,不需复位,腋下安放棉垫,患肢贴胸固定 3 周后,进行肩关节摆动活动。 畸形大或移位明显者,需手法复位、贴胸固定,4周后活动肩关节及肘关节。

3.内收型骨折

治疗原则同外展型,复位手法相反。贴胸固定时,上臂外侧骨折平面应放较多棉垫。 如不能保持对位,可用肩人字石膏固定 4 周。

4.手术治疗

骨折间有软组织嵌入或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或外固定失败者;治疗时间较晚已不能手法整复者,特别是青壮年患者,可行开放复位,并根据情况适当选用钢板螺丝钉、拉力螺钉或克氏针等内固定治疗。

【病因学】

1.较小的直接暴力可产生裂缝骨折;若跌倒时手掌触地,较小的间接暴力向上传导,可形成无移位嵌插骨折。

2.外展型骨折

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间接暴力向上传导引起骨折。骨折近端内收、远端外展,形成向前、向内的成角畸形或错位重叠畸形。临床上较多见。

3.内收型骨折

与外展型骨折相反,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上肢内收,骨折近端外展、远端内收,形成向外成角畸形。较少见。

【临床表现】

患肩肿胀,前、内侧常出现瘀血斑。骨折有错位时,上臂较健侧略短,可有外展或内收畸形。大结节下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若骨折端有嵌插,在保护下可活动肩关节。注意与肩关节脱位鉴别。如合并臂丛、腋动静脉及腋神经损伤,可出现相应体征。

【鉴别诊断】

肱骨外科颈骨折与肩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外科颈骨折

肩外形-正常

贴胸试验-阴性

肱骨头位置-正常

2、肩关节脱位:

肩外形-方肩

贴胸试验-阳性

肱骨头位置-移位

肱骨内髁骨折


【概述】

肱骨内髁骨折,好发生于儿童,较少见。波及范围包括内上髁与滑车的大部分,其损伤机理、类型与治疗方法与肱骨外髁骨折极相似。故二者形成相互对称的影像损伤。

【治疗措施】

Ⅰ骨折:用长臂后石膏托固定4周即可。伤后1周应拍X线片复查。如有移位或骨块旋转者,应采取其他措施。除去固定后再练习关节活动。

Ⅱ骨折:移位不明显者,按Ⅰ骨折的治疗方法处理。移位大于3~4毫米时,应行闭合复位术。将骨块向外侧推挤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肘后部石膏托应适当加宽,在肘内侧仔细塑形。在侧方移位更大时,应做切开复位内固定。

Ⅲ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肘内侧切口,将尺神经游离后保护之。骨折面多朝向前方。清除关节内积血后,将骨折块翻转复位后由内上髁部斜向外上交叉穿入2枚细钢针,将骨折块固定。或在内上髁下横穿1枚松质骨螺丝钉固定。钢针固定者,术后用石膏托制动4周。而且螺丝钉固定者,可不用外固定。1周后即可练习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十分迅速。

【发病机理】

间接外力占多数。摔倒后手掌撑地,外力沿前臂传导到肘部,尺骨鹰嘴关节面与滑车相撞击可导致骨折。也有屈肘位着地并伴有使肱骨下端内翻的应力使尺骨鹰嘴与滑车相撞而骨折。此外肱骨内髁骨折可能就是撕脱骨折,而内上髁骨折相似。至于尺骨鹰嘴与滑车相撞的具体方式,还可能是由于尺骨的旋转,尺骨鹰嘴半月切迹在水平方向上将肱骨内侧撞下。损伤类型与肱骨外髁相似。将骨折分为三度。

Ⅰ骨折:骨折无移位,骨折线由内上髁上方斜向外下达滑车关节。

Ⅱ骨折:骨折线与Ⅰ相似。骨折块有侧方或伴有轻度向上移位,但无旋转。

Ⅲ骨折:骨块有明显的旋转移位。最常见的是在冠状面上的旋转。有时可达180度,致使骨折面完全对向内侧。也可在矢状面上旋转,导致骨折面向后,而滑车关节向前。有时尺骨可随骨折块向内移位而导致肘关节半脱位。

肱骨外髁骨折


【概述】

在儿童肘部骨折中较常见。实际是外髁骨骺分离。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并且是关节内骨折。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统计,1970~1980年儿童肘部损伤共9427例,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29例占总数的6.7%。男女之比为3.3∶1,左侧多于右侧。最小发病年龄为1岁,最大发病年龄统计到14岁。好发年龄为4~8岁,占总数的54%。骨折块很大的部分由软骨组成。患者年龄越小,则软骨越多,在X线片显示仅为肱骨外髁的骨骺化骨中心与干骺端骨折片,而软骨则不显影,实际骨折块相当大,几乎等于肱骨下端骨骺的一半。故在临床上对骨折块的大小要给予充分的估计。对这种骨折处理不当,常发生各种畸形与并发症,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

【治疗措施】

此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又是骨骺骨折,骨折线通过骺板。复位满意与否,直接影响到关节的完整性与骺板处骨桥形成的大小和发生畸形的程度。因此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要求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以免发生严重的后遗症。各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如下。

1.骨折无移位型 屈肘90,前臂旋后位石膏固定4周。

2.侧方移位型 应进行闭合复位。肘伸直内翻位,使外侧间隙加大,前臂旋后、腕部伸直位,使伸肌群放松,用拇指将骨折块推移,如骨折块向外后方移位时,拇指将骨块向前内侧推移使之复位。X线检查证实已复位者,可用长臂后石膏托或夹板固定4~6周,固定时间依据复位后稳定情况,取伸肘或屈肘位及前臂旋后位。

此型骨折为不稳定骨折。如整复失败或复位后再移位不能复位时,应切开复位用2枚克氏针内固定。

3.旋转移位型、骨折脱位型 采用闭合复位。要结合X线片摸清骨折块的方位,使肘关节处于内翻、前臂旋后位。用手指先矫正旋转移位的骨折块,然后推入关节内使之复位。伴有侧方或后方肘关节脱位者,应同时复位。或先将骨折块推向肘后,再矫正旋转后推入关节内,使之复位,固定方法及时间,同侧方移位型。

闭合复位不成功者,均应切开复位,矫正骨折块的旋转移位。尺可能保留骨折块上附着的软组织,以免发生缺血坏死。用2枚克氏针固定,术后用石膏托固定4~6周,拔除钢针,除去外固定,开始活动肘关节。

4.陈旧骨折 一般都不主张手术。北京积水潭医院在3个月以内,骨折有明显移位不愈合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只要术中复位满意,内固定牢靠,术后积极主动功能锻炼,绝大多数患者,仍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即使术前肘关节已僵硬,手术后也能得到部分功能改善。

5.并发症

⑴肘外翻畸形 伤后肱骨远端桡侧骨骺软骨板损伤,可导致早期闭合。致使肱骨远端发育不均衡造成肘外翻,肱骨远端呈鱼尾状畸形。外翻明显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⑵尺神经炎或麻痹 由于肘外翻畸形的牵拉,或尺骨鹰嘴对尺神经的撞击,均可导致尺神经炎,发现后应及早将尺神经前移,以免发生麻痹。

【发病机理】

伤因基本上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同。多由间接复合外力造成当儿童撞倒时手掌着地,前臂多处于旋前,肘关节稍屈曲位,大部分外力沿桡骨传至桡骨头,再撞击肱骨外髁骨折而发生骨折。同时多合并肘外翻应力,伸肌牵拉等因素而形成骨折,骨折线由外髁上部斜向下内达滑车桡侧部,骨块常包括桡侧干骺端骨片,肱骨小头骨骺和滑车桡侧部分,可因外力方向、前臂旋转及内收牵拉,而产生不同的类型。

一般分为3型。北京积水潭医院根据病理变化分为4型。

Ⅰ型:无移位骨折型。骨膜未撕裂,X线片可见到干骺端有骨折线。

Ⅱ型:侧方移位型。骨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骨折端间隙增大轻度移位者,骨膜部分撕裂,重度移位者,完全撕裂,复位后骨块不稳定,在固定中可发生再移位。

Ⅲ型:旋转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并旋转移位。由于局部伸筋膜骨膜完全断裂,加之前臂伸肌的牵拉,故骨折块纵轴向外旋转移位可达90~180。在横轴上也可发生向前或向后的不同程度的旋转。肱尺关节无变化。

Ⅳ型:骨折脱位型。骨折块可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同时肘关节可向桡侧、尺侧及后方脱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撕裂,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

此型骨折并不少见。Hardacre报告46例移位型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者9例,约占20%。因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治疗较其他三型困难,预后亦较其他三型差。故北京积水潭医院将此类骨折称为骨折脱位型,以引起重视。

【临床表现】

外侧肿胀,并逐渐扩散,可以整个关节。骨折脱位型肿胀最严重。肘外侧出现瘀斑,逐渐扩散可达腕部。伤后2~3天皮肤出现水泡。肘外侧明显压痛,甚至可发生肱骨下端周围压痛。移位型骨折,可能触到骨擦音及活动骨块。可发生肘外翻畸形,肘部增宽,肘后三点关系改变,肘关节活动丧失。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旋转功能一般不受限。

X线照片显示肱骨小头的骨折线多超过化骨核的1/2,或不通过小头化骨核,而通过肱骨小头与滑车间沟的软骨在干骺端处有一骨折线。骨折块可向外侧移位。骨折脱位型X线片,正位片显示骨折块连同尺桡骨可向桡侧或尺侧移位,侧位片显示可向后侧移位,偶可见向前移位者。肱骨外髁骨折在X线片上表现为多种多样,在同一骨折类型中表现也常不一。

肱骨骨折最好保守治疗方法是什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