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的主要作用 > 导航 > 药物养生的方法

药物养生的方法

2019-10-15

预防疟疾的主要药物

养生的主要作用。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防疟疾的主要药物,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疟疾这种疾病多半是由于感染而导致的,并且大部分的患者都是集中在免疫力比较低的儿童之中,所以说在发生的时候通常病情症状都是比较明显的,会直接出现高热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消除高热的情况,观察他们生命体征的变化,紧接着服用一些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

(2)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3)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

(4)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2.病原治疗

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包括现症病例和间日疟复发病例,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进行根治或称抗复发治疗,杀灭红外期的原虫。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

(2)恶性疟治疗:对氯喹尚未产生抗性地区,仍可用氯喹杀灭红细胞内期的原虫,同时须加用配子体杀灭药。成人口服氯喹加伯氨喹。

(2)改善微循环,防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崩裂;

(3)维持水电平衡;

4.快速高效抗疟药可选用

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等。

5.其他治疗

(1)循环功能障碍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给予皮质激素,莨菪类药,肝素等,低分右旋糖酐

(2)高热惊厥者,给予物理、药物降温及镇静止惊

(3)脑水肿应脱水;心衰肺水肿应强心利尿;呼衰应用呼吸兴奋药,或人工呼吸器;肾衰重者可做血液透析

(3)黑尿热则首先停用奎宁及伯喹,继之给激素,碱化尿液,利尿等。

相关阅读

药物过量的主要反应


生病后通过口服药物才能更好的得恢复,具体吃什么药,吃多少的量一定得听取医生的要求。但是,有的人却以为有些药可以多吃一点,以后增大药量病也会好的更快,这真的是一个十分错误的观念,药物过量反而会更有害身体。那么,药物过量的主要反应是什么呢?不同的药物过量反应也会不同,有的会出现腹疼、头晕呕吐的现象,有的甚至会出现休克。

吃多了会有什么影响感冒药无大碍感冒药多是非处方药,安全性比较好,如果服用剂量比说明书建议的剂量多出了1-2倍,危险应该不会太大。药物在人体内有一个代谢、排泄的过程,如果已经过量服用1-2倍,就应间隔1-2次后再服用,否则药物浓度过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退烧药

对于退烧药,如果服用过量,可能会导致患者出汗过多,体质虚弱者容易发生虚脱,所以患者要尽量卧床休息,多喝水。因为这类药物都是患者在发烧时临时服用,用药过量后,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决定何时开始服用下一次药物。

降糖药、胰岛素和降压药

使用降糖药、胰岛素和降压药的患者,如果过量服用药物,不良反应会比较明显,例如,降糖药和胰岛素过量,会导致低血糖,出现头晕、出虚汗等症状,严重时出现低血糖晕厥;降压药过量,会导致低血压、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等。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药物如果吃多了会有不同的症状,区别在于明显不明显,有些症状不是一会儿半会儿就能表现出来,所以在情况不明的时候,还是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对身体造成了影响。

什么是疟疾呢?疟疾的概念


说到疟疾很多人都非常陌生,因为疟疾在国内并不常见,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疟疾。这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发展成恶性疟疾时死亡率极高,以周期性规律发作为主要症状。

1.疟疾概念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2.症状

(1)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此期相当于肝细胞内的疟原虫(裂殖体)发育成熟裂殖子释入血流,但因周围血内的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

(2)发冷期或寒战期:持续数分钟至1h,常伴头痛,恶心和呕吐,此时体温多已超过38℃,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3)发热期:一般持续3~4h,头痛加剧,体温高者可超过40℃,多次复发的病人,可只定时出现微寒和低热,或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和三叉神经痛而无明显的高热,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主。

(4)出汗期: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5)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就典型者的间歇期而言,恶性疟病例很不规则,短仅数小时,长达24~48h,间日疟和卵形疟约为48h,三日疟为72h,镜检所见原虫除恶性疟外,以大滋养体为主。

3.疟疾中医治疗

正疟症状

【主症】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和解达邪。

【方药】柴胡截疟饮化裁:柴胡、半夏、常山、红参、草果、大枣、黄芩、生姜、槟榔。若表实少汗而恶寒重者,加桂枝、防风、羌活以解表发汗;口干欲饮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湿热偏盛,胸脘满闷,可去人参,加苍术、厚朴、青皮以理气化湿。

疟疾的症状


说到疟疾这种疾病,可能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是没有什么过多的了解的,大部分人应噶就只是听说过这种疾病的名字而已。疟疾是我们人体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是因为人体受到带有疟原虫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导致的,而且这种疟疾疾病的治疗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因此了解到疟疾的相关症状,对于疟疾的治疗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疟疾在我们的人体中其实并不常见,当然患有疟疾的是大有人在的,只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是不常见的,所以一般人是不会轻易感染上疟疾的,因此一般人对于疟疾的症状也是没有什么了解的。那么,针对这种情况,下面就来仔细说说关于疟疾的相关症状。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着,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4.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关于疟疾的症状是有很多的,一般是需要区分开潜伏期、发冷期、发热期以及出汗期来具体说明的,而相关时期的具体症状在上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所以大家要是出现以上的相关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诊治才行,这样才会保护好自己身体的安全的。

预防脑血栓的药物


脑血栓是一种在老年人身上非常常见的疾病,发生这种疾病以后,老年人多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清等等,这种疾病对于老年人的生命威胁也是比较大的,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只能够通过药物来进行控制。当然人们可以去了解一些预防脑血栓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很好的预防这种疾病出现。

A 、

阿司匹林(Aspirine):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从临床上看,每天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能够防止脑血栓的复发。但阿司匹林有47%的人存在用药抵抗,所以常与长效中药一起服用,以增加疗效,降低副作用及抗药性。

B、

血压血脂(Bloodpressurecontrol):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血栓或复发脑血栓的机会越大;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属于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复发。

C 、

中药防治(Chinesemedicine)活血类中药:川芎,丹参,水蛭,毛冬青,槐花,麝香,等等中成药材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建议使用中药防治时候能采取复方代替单一用药。因为我们讲,中医中药治病取其药性化,借彼药之长,以济此药之短。

D、

控制糖尿病(Diabetescontrol):80%以上糖尿病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利于脑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宜低糖低热量饮食,适当用降糖药。

E 、

康复教育(Education):通过网络宣传、免费赠阅实用读物、定期康复指导等方式,加强脑血栓、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预防知识的普及。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让患者能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那么人们要怎么样去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呢?

1、

首先戒烟酒: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

2、

然后饮食调整:按照多品种,适量与平衡的饮食原则,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食物,多吃对预防中风有益的食物,据报道,牛奶,鱼肉,黄豆,豆豉,花生,大蒜,洋葱,草莓等对预防血栓是有益的。

3、

接着控制体重:通过运动消耗体内过多脂肪,以降低血脂减少脑中风(脑中风【译】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危险性。

4、

忌饭后就睡: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饭后半小时再睡为宜。

5、

饮水充足: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对老年人来说,更要多饮水,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栓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粘度,减少脑血检形成的危险性。

6、

慎用药物:久服催眠药,镇静药,抗精神药,止血药,利尿药,清热药(如复方氨基比林),防哮喘药(如氨茶碱),可使脑血栓患病机会增多。甚至产生药物中毒的现象。

因此还是看怎么做能预防脑血栓的形成吧

1.

要说到这个预防脑血栓疾病的发生,那可是要多方面注意才行。尤其是预防一些可以引起脑血栓的相关疾病发生才行,像平时的三高症状,虽然觉得高血压,高血脂的情况可以吃药控制一下,可是如果不护理得当,高血脂的症状就会引起血稠,慢慢的血液流动的慢了,再加上血管内垃圾物质太多,那就可能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了。

2.

其实中老年人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尤其是在冬季更要注意了,因为在冬天天气特别冷的时候,气温太低,这时候中老年人的活动一般都会有所明显的减少,甚至都不愿意出门,这时候身体血管内血流速度迅速的减慢,如果之前有脑血管粥样硬化的病,或者是本来就血液粘稠度高,那这时候很容易就会促进血栓的形成,直接压迫引起肢体活动不便。

3.

还有就是在冬天这样天冷的时候,气温也不稳定,老年人的抵抗力都会下降很多,这时候可能会引起感冒、腹泻等病症,如果是身体在很疲劳的情况下,心脏的正常功能降低,血液流的慢就会让血液粘稠度高。这时候最易引起血栓了。其实避免这种情况也简单,虽然不能出门活动,可是适当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甚至来回走都有好处。总之不能让自己总坐着不动。

说到底对于预防中老年人脑血栓的形成,大体也就那几个方面,除了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血脂高,血液粘稠度高,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血液流的慢,或者是避免粘稠度大了更容易形成血栓。还有就是加强适当的身体锻炼,不能总坐着不动,这样的情形更不利于身体健康,说到底还是会因血液问题引起脑血栓的出现。

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


骨质疏松是很多中老年人都会发生的一种疾病,在出现的时候患者就会感到自己的关节部位经常的疼痛,而且还会有些活动受限制,这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多注意运动锻炼的,这样才不会使得自己的关节丧失运动能力,而且还需要从饮食和药物方面来进行相关的治疗。

有效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1.运动

在成年,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总体钙增加。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

2.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

3.预防摔跤

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4.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1)激素代替疗法激素代替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激素代替疗法可能带来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激素代替疗法避免用于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①雌二醇建议绝经后即开始服用,在耐受的情况下终身服用。周期服用,即连用3周,停用1周。

(2)过敏、乳腺癌、血栓性静脉炎及诊断不清的阴道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和炔诺酮属于孕激素,用来治疗中到重度的与绝经期有关的血管舒缩症状。②雄激素研究表明对于性激素严重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给予睾酮替代治疗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对髋骨似乎无效,因此雄激素可视为一种抗骨吸收药。

(3)③睾酮肌内注射,每2~4周1次,可用于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的BMD下降患者。肾功能受损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睾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险;睾酮可以增加亚临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故用药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还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胆固醇;如出现水肿以及黄疸应停药。用药期间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供应。另有外用睾酮可供选择。

疟疾的传播途径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现在社会中疟疾并不是特别普遍,在以前的时候,相信人们对疟疾都是特别了解的。疟疾一旦传染开,速度特别快,而且特别容易就会传染上。下面让小编详细给大家介绍疟疾的传播途径。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

.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治疟疾的药


疟疾很多人们都不太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甚至是在生活中都是没有听说过这种疾病,严格上来说疟疾就是腹泻,不过要比腹泻更加严重一些,患者多半就是因为病毒性感染,或者是很多传染性疾病才会导致,那么患者就需要去注射相应的治疗药物,这样就可以对于症状达到缓解效果。

1.基础治疗

(1)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

(2)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3)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

(4)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2.病原治疗

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包括现症病例和间日疟复发病例,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进行根治或称抗复发治疗,杀灭红外期的原虫。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

(2)恶性疟治疗:对氯喹尚未产生抗性地区,仍可用氯喹杀灭红细胞内期的原虫,同时须加用配子体杀灭药。成人口服氯喹加伯氨喹。

3.凶险发作的抢救原则

(1)迅速杀灭疟原虫无性体;

(2)改善微循环,防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崩裂;

(3)维持水电平衡;

4.快速高效抗疟药可选用

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等。

5.其他治疗

(1)循环功能障碍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给予皮质激素,莨菪类药,肝素等,低分右旋糖酐

(2)高热惊厥者,给予物理、药物降温及镇静止惊

(3)脑水肿应脱水;心衰肺水肿应强心利尿;呼衰应用呼吸兴奋药,或人工呼吸器;肾衰重者可做血液透析

(4)黑尿热则首先停用奎宁及伯喹,继之给激素,碱化尿液,利尿等。

他汀类药物主要治什么?


可能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他汀类药物,但中老年人群对这种药了解就比较多了,因为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出现了高血脂,出现高血脂之后一定要通过饮食的调理加以控制,另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病情比较严重的需要吃降脂药,而他汀类药物就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降脂药,那么他汀类药物还能够治疗什么疾病呢?

他汀类药物主要治什么?

他丁类的药主要是降脂,目前国内主要有五种:1:洛伐他丁又叫罗降之常用剂量为10-80毫克每天。2:辛伐他丁:又叫舒降之5-80毫克每天晚上一次3:普伐他丁又叫普拉固10-80毫克每晚顿服4:氟伐他丁又名来适可20-80毫克每晚顿服5:阿托伐他丁又名立普妥2-20毫克每晚顿服这是国内临床上常用的五种药,临床上还发现他丁类药物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的作用虽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但并非直线关系。当剂量加大一倍时其降低总胆固醇的幅度近增加5%降低LDL-C的幅度增加7%。以上是国内的一些情况。

他汀类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1)洛伐他汀(lovastatin),常见药物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等,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也是洛伐他汀。(2)辛伐他汀(simvastatin),常见药物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苏之、辛可等。(3)普伐他汀(pravastatin),常用药有普拉固、美百乐镇。(4)氟伐他汀(fluvastatin),常见药有来适可。(5)阿托伐他汀(atvastatin),常见药为立普妥、阿乐。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胃肠反应、头痛。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时可能出现肌肉毒性。

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降胆固醇的,常用的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这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但一般都不影响继续服用。长期服用发生肌病的机率大约在0.3%左右,偶可致转氨酶一过性升高,服药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转氨酶如果严重升高(超过正常的3倍)就要停用。

​预防偏头痛的药物


偏头痛患者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多见的,很多人经常感觉到头痛,或者是遇风吹、着凉都有头痛现象,遇到这种偏头痛情况会有人不知道吃什么药物,又不符合感冒发烧引起的头痛。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了预防偏头痛的药物,这些疾病需要经过长期的药物治疗,所以一定要坚持服用。

每月发作2次及以上的偏头痛患者可考虑长期预防性药物治疗,每日小剂量的服用药物,多在2周后起效,持续服用6个月,随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1、普萘洛尔

属于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约对50%~70%患者有效,可使30%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降低超过50%。一般情况下,预防性用药量为10~40mg,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可减少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痛性痉挛等不良反应。

2、苯噻啶

属于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同时兼具抗组织胺、抗胆碱能及抗缓激肽的作用,长期小剂量使用可使80%的患者头痛症状改善或停止发作。常用剂量为0.5mg,每日1次,4~6个月后起效,部分患者可有嗜睡、疲劳感、食欲亢进、体重增加等副反应。

3、美西麦角

属于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对5-羟色胺2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仅用于病情顽固的患者。从每天0.5~1mg开始,逐渐加量至每天1~2mg,副反应有恶心、呕吐、眩晕、嗜睡、肺-胸膜纤维化等。

4、尼莫地平

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常用剂量为每天20~40mg,副反应较少,部分患者用药早期可有头昏脑胀、恶心呕吐、皮肤过敏、失眠等不适症状。

5、阿米替林

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能阻止5-羟色胺的重摄取,对紧张性偏头痛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常用剂量为每天75~150mg。

预防疟疾的主要药物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