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穴 > 导航 > 学会养生的重要性

髎穴位里面重要的一穴,学会以后就不怕了

春季养生穴。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髎穴位里面重要的一穴,学会以后就不怕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八髎穴很多人都不认识,但是这是对女人最重要的一组穴位。女人经常忽视对臀部护理,很难避免被寒湿侵害,利用艾草施灸八髎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排出毒素,改善体形,增强体质。但是八髎穴远远不止这几个作用,接下来就为大家科普关于八髎穴的位置及用法主治,学会之后就能解决很多女性所担心的疾病了。

八髎穴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主要治疗我们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八髎穴位对我们人体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而且对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八髎穴不是一个穴位,它是一组穴位,所以合称一起就叫:八髎穴,有八个点,左边四个右边四个, 分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们腰骶的部位。八髎穴中的“髎”一般来讲在人体当中穴位以“髎”来命名的,这样的穴位一般来说就是一些骨 缝或者说有孔的位置上才称为髎,而且这个孔是比较深的。比如像人体上一些穴位:肩髎、天髎都是骨头上大的骨缝或者是骨头上重要的标志。一般在骨缝上的穴位 都叫“髎”穴。腰骶上的八髎穴就恰恰在我们腰骶的骶骨分排着,左边有四个,右边有四个叫作骶神经孔。

八髎穴的位置应该怎么找:直立位或者俯卧位时,爬在床上,臀部肌肉上面明显有两个凹陷,就是美人窝,八髎穴位于美人窝往下内侧,恰恰是骶骨所在的位置。如果找不到美人窝,可以找髂 后上嵴,简单来说就是把手放到腰带上(平时系腰带的地方),从这个位置稍微往下一点,用手去找,可以找到一个圆形的骨性凸起,在它和背部的正中线之间的中 点就是上髎穴的位置,用手四指一放,就把四个穴位都找到了。

八髎穴位对我们人体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

对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揉腰骶,促进腰部的气血通畅,对老年人的保健有非常关键作用和意义。

扩展阅读

治顽固性口腔溃疡偏方 有了这招就不怕了


顽固性口腔溃疡的发作时间一般较长,这种病症会导致很多日常生活都受到影响。所以,患者应该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所以,小编就推荐了以下几种能够治疗顽固性口轻溃疡的偏方。

中医偏方

太子参、炙甘草各15克,黄芩、半夏各10克,干姜、黄连各6克,制附子2克,肉桂3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5日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5个疗程可获痊愈。

口腔溃疡偏方

药物组成:黄连15克,青黛15克,白及20克,冰片2克。

用法:将黄连、青黛、白及捣成粗末,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倒入干净消毒小瓶,加入研末冰片,摇匀,5天换药1剂。用淡盐水漱口后,用棉签取药涂在溃疡面上。早晚、饭前、饭后各涂 1次,涂药后不漱口,10日为1疗程。

其它偏方

1、采八九个带花萼的小月季花,捣烂,加一小杯蜂蜜调成糊状,涂口疮患处,一般3~5次即愈。

2、每天取核桃壳10只左右,用水煎汤口服,一日3次,连续3天,就可治愈口腔溃疡。

3、取鲜苦瓜160克(干品8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1日1剂。一般连用3~5日可显效。

4、取生萝卜2只,鲜藕一段洗净捣烂绞汁去渣,用汁含漱,每日3次,连用4天可收效。

5、用浓茶漱口,因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能防治各种炎症,对口腔溃疡面的恢复,有必定辅佐医治效果。

有助口腔溃疡愈合的食物

1、芹菜、豆荚、莴笋、菠菜、油菜、茼蒿、藕等,因为富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并且这些食物属性寒凉食物,有保持大便通畅,引火下行的作用,所以能有效的防治口腔溃疡。

2、红果、草莓、柿子、橙子等,因为这些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适合我们经常食用,可以有效的防治口腔疾病。

3、猪肉、猪肝、蛋黄、鸡肉、鸭肉、牡蛎等,这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2,对口腔溃疡患者来讲能促进溃疡愈合,维护粘膜的完整性,也能帮助我们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结语:这种病症的危害程度不是很大,但是生活方面会受到其的牵连。所以,看完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偏方,相信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赶紧试一试吧!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最后祝早日康复吧!

艾灸八髎穴有什么好处


艾灸八髎穴有什么好处

1、艾灸八髎穴有什么好处

艾灸八髎穴具体好处如下:艾灸八髎第一好,排出毒素乐遥遥。艾灸八髎第二好,眼睛润滑像玛瑙。艾灸八髎第三好,疏肝理气少烦恼。艾灸八髎第四好,头脑清醒记忆高。艾灸八髎第五好,塑腿塑臀臀翘翘。艾灸八髎第六好,经前胸胀也会好。艾灸八髎第七好,肠道跟着扫一扫。艾灸八髎第八好,癌症跟着绕道跑。艾灸八髎第九好,养气养血妙妙妙。艾灸八髎第十好,痛经肌瘤不来找。

2、八髎穴的主治

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3、八髎穴的感觉

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在阳关和会阳之间,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艾灸的方法有哪些

温和灸:将已经点燃的艾条,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挟住,对准施灸部位,距离0.5~1.0寸(2~3厘米)进行熏灸。熏灸过程中,艾条应固定于应灸之处,不要移动,一般每个穴位进行5分钟左右,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稍呈现红晕为度。此法适宜治疗虚证、寒证等多种问题,还常用于保健灸。

雀啄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的部位,类似小鸟啄食一样,以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方式进行。每次起落,艾条与皮肤的距离为2~3厘米,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以皮肤呈现红晕为度。此法热感较其他灸法强烈,多用于急症和一些较顽固的疾病。

回旋灸:将艾条一端点燃,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1寸(3厘米)左右的距离。平行往复(类似熨衣服)进行,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时间为20~30分钟,本法适于病损表浅而面积大者,如皮炎、褥疮等。

艾灸的禁忌注意事项

1、艾灸的禁忌症:第一就是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烫伤自己的皮肤,同时要注意有一些地方是不适合进行艾灸的。同时要是在皮薄、肌少或者说关节的部位,这一些地方不建议进行艾灸,以内它是人类身体很薄弱大的一个地方。一个人要是处于极度的疲劳饥饿的状态的时候就不要艾灸了,这个时候艾灸可能会造成身体的不舒服。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2、艾灸注意事项:艾灸的时间必须有所讲究,每一个位置对应的治疗地方是不一样的,艾灸的时间内也是不一样的。同时艾灸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和防暑,特别是艾灸的地方,它是暴露在外面的,更加要注意一些。同时艾灸注意不要感染,出现烫伤的情况一定要消毒避注意卫生。

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 是高效安全的典范对穴


四关穴即合谷、太冲穴的总称。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四总穴之一。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和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合谷穴与太冲穴都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两穴合称为“四关穴”,意即人体生命的关口。

合谷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大肠经的原穴,合谷之气在阳,禀天气自然下降,以降为顺,偏于调血中之气。

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肝经,太冲之气在阴,禀地气自然上升,以升为顺,偏于理气中之血。

常常拔这两个穴位有祛风散寒、镇肝熄风、醒脑开窍、镇心安神、行气活血、解郁止痛、失眠等作用,是临床运用具有高效、精简、安全的典范对穴。开四关后,清阳升,浊阴降,自然上下交通,气血调和,诸病自愈。

手阳明大肠经从手出发,沿着手臂外侧,终止于头面部的迎香穴。因此头面部以及五官的疾病,如头痛、咽喉肿痛、口干、流鼻血、牙痛、口眼歪斜等均可通过合谷穴拔罐进行治疗和预防,所以有“面口合谷收”之说。同时合谷穴经常拔罐还可保持大肠经的气血畅通,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及时排出体外。

足厥阴肝经从足出发,沿着下肢内侧,绕过生殖器,循着两胁,上达头顶。肝藏血,主疏泄,肝主筋,开窍于目。太冲穴为肝经的输穴和原穴,因此太冲穴拔罐可以防治人体的精神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以及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筋脉拘急等疾病。太冲空经常拔罐可以调整血压,使血压趋于正常,并具有增强性功能,调整情绪,清头明目的作用,使人具有的精力和舒畅的情绪面对生活。

合谷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偏于补气、泻气、活血;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偏于补血、调血。合谷、太冲二穴相配堪称经典配穴,两穴一阴(太冲)一阳(合谷),一气(合谷)一血(太冲),一脏一腑,一升一降,是一组具有阴阳经相配,上下配穴,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处方。合谷、太冲配伍,施以不同的补泻手法,有祛风解表、宽胸理气、平肝熄风、镇静安神、抗痉止搐、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降胃肠、通经活络止痛、泻肺化痰定喘、疏肝利胆解郁、补气益血、补肝益肾之功能。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太冲为肝经原穴,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泻之可疏肝理气,熄风泻火,平肝潜阳;合谷有通络止痛之功,泻之可畅腑气,对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病症多有良效。凡肝阳上亢,风火相煽,或内热炽盛,引动肝风,或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筋失所养,虚风内动,或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筋脉失养,均可导致筋脉拘急痉挛。肝主筋,全身筋腱关节的运动功能皆有赖肝所藏精血的滋养,故有“肝为罢极之本”之说

按揉方法:

按揉时用拇指指尖用力点在穴位上,此时食指放在手或足内侧的对应位置上,相对用力,以加强点按力道,使穴区出现明显的酸胀感,甚至向四周放散。

每穴点半分钟,然后改为揉法一分钟,揉时力道稍减轻,但也要保持一定向下点压的力量。

相关推荐

艾灸三个穴位,可以帮助“过敏人”!

最常见的2个穴位竟是救命穴!一招点压能救命!

感冒必灸的四大穴位,你知道哪几个?

穴位养生很重要


【导读】穴位养生很重要是因为夏季是人体阳气最强的时候,很容易心浮气躁。所以夏季养生,一定要养神,要做到心平气和,但是有的人容易急躁,做不到心平气和,那么你不防看看穴位养生很重要这篇文章希望能可以帮助你。

穴位养生很重要

涌泉穴:在脚底,去掉脚趾头,把剩下的脚掌三等分,在上三分之一的凹陷处,这就是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按摩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按10分钟。按摩时可以稍用力些,以自己能承受、并感到舒服为宜。

穴位养生很重要

内关穴:我们把手心向上,用力握拳的时候,手腕上能看到两根筋,两条筋之间,距离腕横纹两个拇指宽度处就是内关,内关穴是心包的络穴,一穴通两经,具有调节情绪、调节睡眠和调节心脏的作用,夏天心情不太好的时候,脾气大的时候,睡不好觉的时候,都可以按这个穴位。内关穴对一些胃肠问题也有调节作用,比如消化不好、恶心呕吐。

足三里穴:没事的时候或者开会、上课的时候,自己按一按足三里,没病也可以预防。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这是肚腹问题,就是足三里的问题。经常按足三里穴会有非常好的养生保健作用,也是我们人体强壮穴。

穴位养生很重要

委中穴:在我们的膝盖后面有一个腘窝,腘窝的正中间,就是叫委中穴,按摩委中穴可以治疗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在委中穴上用针放血后再拔罐。

人体十二重要的大穴


人体十二重要的大穴

1、人体十二重要的大穴

1.1、合谷穴。合谷穴的取穴:用拇指第一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1.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1.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1.4、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1.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1.6、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胸骨中线处。

1.7、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

1.8、足三里。足三里穴的取穴:可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

1.9、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膝关节下突出的骨头,腓骨小头前下方压下有酸胀感觉处即为阳陵泉穴。

1.10、丰隆穴: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开2寸处。

1.11、承山穴:位于小腿腓肠肌腹下正中。

1.12、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缝间上1.5寸处。

2、常按按好处多

2.1、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2.2、少商穴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2.3、神门穴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2.4、后溪穴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症。

2.5、传统中医认为,膻中穴为“宗气之海,善治气病,具有调气降逆,宽胸利膈,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功”。

3、人体有多少个穴位你知道吗

穴位一般在中医治疗和一些按摩上面会用到,正确使用穴位可以对身体有很多好的帮助,但是如果并不了解穴位的朋友就不要盲目的乱按了,因为有些穴位是不好的。人体总共是有830个标准穴位的。

目前国家标准经穴显示:人体周身409个穴位名,830个穴位,有60个单穴,770个多穴。

409穴位名中,一名多穴的有349个,共770穴位;一名单穴有60个,共60穴位。全身共显示830穴位。

标准穴位显示有:十二正经两侧穴位618穴,加任督单穴52穴,加经外穴160穴,共830穴,不包括反射区。

寻找穴道的诀窍

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1、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2、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3、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4、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5、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道的重要标志。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穴道位置时,务必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人体穴位疗法的秘密

穴位疗法对疾病的治疗,的确有极高的效果,这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了,而且,最近也逐渐借科学的方法剖析其效果。

其结论,简单地说,就是:穴位疗法之效能是借刺激穴位而调整自律神经达到健体强身为目的运动。中医认为体内循环系统发生紊乱,就会生病,而这所谓能量紊乱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自律神经平衡失调的状态。

人体穴位疗法对疾病十分有效。这已经得到许多人一致的肯定。事实上,环顾四周,我们的身边不乏借针灸、按摩等治好病,或使病情好转的例子。此外,因自己亲身体验它的效果,而热衷于穴位疗法的人也不少。

冲阳穴的作用,穴位位置


冲阳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缓解治疗头痛、牙痛、口眼歪斜、胃脘痛等作用。冲阳穴的位置: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详见本文图解冲阳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功效。

【取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解剖位置】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作用功效】

有和胃化痰,通络宁神的作用。

【主治病症】

主治: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2.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3.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4.其它:牙痛。

【穴位配伍】

冲阳穴配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狂痫。

冲阳穴配足三里穴、仆参穴、飞扬穴、复溜穴、完骨穴,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冲阳穴配丰隆穴,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按摩手法】

冲阳穴在脚背的最高处,用手按着会感觉到动脉的搏动。当您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症状时,可以按揉冲阳穴几分钟,就会得到缓解。也可以用艾灸冲阳穴的方法补胃 ,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艾灸冲阳穴,可以让足阳明胃经运行顺畅,也就能保证胃里面的气息供应正常,具有暖胃、护胃的功效。

敲打悬钟穴穴位的作用


导读:敲打悬钟穴穴位的作用。悬钟穴又叫绝骨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那么敲打悬钟穴穴位有什么作用?敲打悬钟穴穴位的作用,下面一起来看看。

敲打悬钟穴穴位的作用

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胆经。悬钟又叫髓会和绝骨。顾名思义,它和骨、髓都关系密切,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另外,它是会穴,会穴的特点就是一穴连着数条经络,地位至关重要。

老年人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落枕,一不小心就会落枕,好几天脖子都恢复不过来,脖子只能保持一个姿势,疼得寝食难安。因为老年人体弱,气血虚弱,一旦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胡维勤认为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讲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悬钟穴怎么找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别名

绝骨,髓会。

出处

《针灸甲乙经》:小儿腹满不能食饮,悬钟主之。

悬钟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1、悬钟。悬,吊挂也,指空中。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响亮。该穴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上飞落而下,如瀑布发出巨响一般,故名。

2、绝骨。绝,断绝、穷尽也。骨,水也。绝骨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以下的人体组织为内收之状,经水从上部飞落而下则悬落于天部,自本穴起则无经水交于下部诸穴,故名绝骨。

3、髓会。髓,骨髓也,骨之精也,此指肾气。会,交会也。髓会名意指胆经的寒冷水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全部化为了天部的寒冷水气,本穴如同胆经寒冷之气的聚集之地,故名髓会。

取穴方法

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前缘取穴。

穴位解剖

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的分支。如穿透小腿骨间膜可刺中腓动、静脉。

功用

通经活络,强筋健骨。

主治

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腋下痛,脚气。

穴位配伍

1、悬钟穴配风池穴主要缓解治疗眩晕、耳鸣。

2、悬钟穴配内庭穴缓解治疗心腹胀满。

3、悬钟穴配后溪穴、天柱穴主要缓解治疗颈项强痛。

4、悬钟穴配昆仑穴、合谷穴、曲池穴、肩髃穴、足三里穴缓解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5、悬钟穴配丰隆穴主要缓解治疗高脂血症。

6、悬钟穴配后溪穴、列缺穴缓解治疗项强、落枕。

操作方法

1、刺灸法:直刺0.5-0.8寸。

2、灸法:艾条灸5-10分钟,悬钟穴艾炷灸3-5壮。

临床运用

临床用于中风后遗症,下肢痿痹,膝痛,脊髓炎,腰扭伤,落枕,头痛等的治疗。有报道认为该穴与红细胞生成有关,也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粒白细胞有特异性。另据报道针刺悬钟可使患者肌电幅度升高。

文献记录

1、《针灸甲乙经》: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

2、《针灸大成》:寻摸尖骨者是。

3、《循经考穴编》:须细揣摸绝骨尖,如前三分而高寸许是阳辅,绝骨尖间筋骨缝中是悬钟,与三阴交对。

以上就是悬钟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髎穴位里面重要的一穴,学会以后就不怕了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