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男性养生偏方 > 导航 > 养生虫的好处

养生虫的好处

2019-10-16

姜片虫病的偏方

男性养生偏方。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姜片虫病的偏方》,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姜片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但是这种寄生虫病在人体中也是较为常见的。患有姜片虫病的人的常见症状为肠道的人炎症、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溃疡以及腹泻腹痛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情况则是造成人类的死亡。所以大部分患者对于这个病还是十分重视的,通常会在患病的第一时间就去治疗,但是现在的医学对于姜片虫病的治疗效果并不显着,所以还有很多患者会偷偷寻求一些姜片虫病的偏方。

姜片虫病的偏方(1)槟雷汤:槟榔120~150g,雷丸60~75g,将上述药用水浸渍一夜,翌日用火煎服2~3小时,留药液400~500ml,中午空腹顿服。一般服药后约1小时左右出现腹痛、腹泻。本药剂仅适用于体质健壮者,小儿、老年人、体弱者用药量酌减或忌用。

姜片虫病的偏方(2)槟榔片煎剂:将槟榔浸渍后切成簿片晒干,加三倍量水浸泡12小时,再煎煮2小时去渣。成人用量150ml,小儿按每岁10ml计算,一次顿服。

姜片虫病的偏方 (3)槟榔粉剂:将槟榔打碎磨成粉末,用40孔过筛, 10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用50g,10岁以下儿童每岁5g,用开水调服,或制成水泛丸剂便于顿服,也可与等量黑(白)丑粉混和同服,在短期内可以驱出虫体。

姜片虫病的偏方(4)槟榔粉煎剂:将槟榔打碎,磨成细粉,加4倍量水,浸泡12小时,煎煮2小时,滤去沉渣。成人用量200ml,小儿按每岁10ml计算,一次顿服。

姜片虫病的偏方 (5)槟榔雷丸散:生槟榔9g,生雷丸2~3g,研细末为1次量,每小时服1次,连服4~ 5次。另用鲜石榴皮45g,煎水,分4~5次冲服散剂。

姜片虫病的偏方(6)槟榔南瓜煎剂:槟榔24g、新鲜南瓜子45g、黑丑9g、新鲜石榴皮15g,水煎。早晨空腹服,服后可进食。

姜片虫病的偏方(7)槟榔、南瓜子联合疗法:空腹口服50~90g南瓜子仁粉,2小时以后服槟榔煎剂(槟榔片80g 加水500ml,煎至150~200ml滤液),再过30分钟,服硫酸镁30g,水煎服。

姜片虫病的偏方(8)鲜山楂合槟榔煎剂:用鲜山楂1000g,洗净去核、于下午3时左右服用,至晚上10时服完,禁食晚餐。次晨用槟榔60g煎至1小茶杯,一次服完。

以上讲述的几种不同的姜片虫病的偏方,对于姜片虫病的治疗方面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但是大致上都是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的。不过这些治疗姜片虫病的偏方都没有经过权威专家的认证,所以不放心的朋友还是不要着急使用为好,可以尝试着一点一点来使用,同时也不要放弃平时的常规治疗。

扩展阅读

肝包虫病


【概述】

本病是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绝大多数因误食犬绦虫卵,在胃、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后,经门静脉至肝脏发育成包虫囊肿。少数系由泡状棘球绦虫的蚴虫所引起的泡状棘球蚴病。肝包虫侵犯右叶最多,左叶和左、右两叶者均较少。临床分两种类型:①单房性包虫病(包虫囊肿或囊性包虫病)。是有包膜的囊状体,生长缓慢,囊的内壁(生发层)向腔内长出子囊,子囊内壁长出头节。②泡性包虫病。在肝内形成灰白色质硬的小囊泡,不含囊液而含豆渣样物质。

【诊断】

1.临床表现

①囊性包虫病。有牧区生活史或有与犬密切接触史。早期一般无症状,尔后右上腹逐渐发现生长缓慢的肿块,有饱胀感,肝区不适、隐痛。肝脏肿大,触之囊性感,囊肿压迫胆总管时可有黄疸,压迫门静脉或腔静脉则可出现腹水,下肢浮肿。胃肠道受压可表现有消化不良等症状。囊肿破入腹腔则产生剧烈腹痛和过敏性休克。并发支气管瘘时,痰中带粉皮样物。②泡性包虫病。生长较快,肝区可有刺痛、胀痛,甚至剧痛。肝脏明显肿大,肝区触及较硬的肿块,表面不平。晚期常伴有消瘦、黄疸、腹水、发热等。

2.包虫囊液皮内试验(卡松尼试验)

为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方法是将无感染的包虫囊液滤去头节,高压灭菌后作为原液。一般用1∶1000、1∶100、1∶10的等渗盐水稀释液0.1ml,由低浓度开始,在前臂屈侧作皮内试验。15分钟后观察结果,局部出现红色丘疹,红晕直径1cm为阳性。若阳性反应在6~24小时后出现,则为延迟反应,仍有诊断价值。本试验阳性率为75%~95%,但有假阳性。

3.补体结合试验

阳性率可达70%~80%。

4.血化验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5.B型超声检查

肝区可见液性暗区,并可确定囊肿的部位、大小。对肝泡状棘球蚴病需结合病史及卡松尼试验进行诊断。

6.肝核素扫描

直径2~3cm者,肝内可显示占位性病变。

7.X线检查

肝影增大,横膈右侧升高或隆起。肝区可显示阴影或有钙化影,肝前下方囊肿可显示胃肠道受压征象。

8.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肝包虫病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1.囊性包虫病

手术原则为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外囊的处理可采用囊壁内翻缝合,腔内不放引流或填入血运良好的大网膜。囊肿破入腹腔者,彻底清理全腹腔,尤其是盆腔内的包虫内容物。破入胆道者处理原发病的同时,尚须切开探查胆总管,清除全部包虫碎屑,并作胆总管引流或内引流手术(RouX-Y吻合术)。破入胸腔内,先尽快治疗继发性胸内病变,待病情允许再行处理肝内之原发病变。

2.泡性包虫病

争取手术根治,根据病变范围,分别选用肝叶、半肝或肝部分切除术。经手术探查无法切除者,可行姑息性手术,如剔除术或局部注射甲醛溶液或口服甲苯咪唑试验治疗,400~600mg,3次/日,3~4周为1疗程。

肺包虫病


【概述】

肺包虫病(肺包虫囊肿、肺棘球蚴病、肺棘球蚴囊肿)为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幼虫(棘球蚴)在肺内寄生所致,是肺部较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畜共患。本病最多见于畜牧地区,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特别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洲等,我国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西藏等省区。

【诊断】

大部分无并发平的肺包虫病诊断不难,主要根据①曾在流行地区居住,有犬、羊等动物接触史。②包虫病的X线表现较典型,可见单发或多发边缘锐利的囊肿阴影。③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常在5%~10%左右,甚至可高达20%~30%,直接0.15~0.3)109/L。有时咳出物或胸水中能查到囊肿碎片及囊、头节或小钩。④其他诊断方法包括包虫皮内试验(Casoni试验),包虫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集试验等免疫方法。

目前对肺内块状阴影在X线或超声导引下经皮或经纤支镜穿刺取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的不少,但需注意,疑为包虫囊肿的忌行囊肿穿刺,以免引致囊液外溢,产生过敏4反应或包虫病播散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措施】

主要是手术切除,无特效药物。目前试用的有甲苯米唑及丙硫苯唑,有使生发层和原头蚴退化变质的作用,临床上能看到一些疗效,症状有所改善,部分囊肿停止增长或缩小。还有吡喹酮,临床效果不明显,或可在术前应用以减少术后复发。目前药物疗法仅用于多发囊肿无法手术的患者。肺包虫囊肿一般呈进行性生长,能自愈的极少,绝大多数迟早将因囊内压力增设而破裂,产生严重并发平,因此要及时确诊并进行手术。

手术方法主要有内囊摘除和肺叶切除2种。根据囊肿大小、数目多少、部位、有无并发感染及胸膜是否粘连决定手术方式。术中要注意防止囊肿破裂,囊液外溢入胸腔或胸壁软组织,以免引起包虫病变播散或过敏反应。

麻醉:一般全麻气管内插管,如无特殊必要,不用双腔插管,手术间不需要单侧肺萎缩。较大的囊肿,如双腔插管不顺利,操作过程中囊腔有破裂可能。手术过程中囊肿在摘出前都有破裂,有从呼吸道吸入囊液或内囊碎片的危险,要注意。

切口:如行肺切除,后外侧剖胸切口,一般从第5肋间或肋床进胸,便于处理肺门。

单纯囊肿切除或在较近囊肿处做切口。

手术方法:

1.内囊完整摘除法 开胸分离粘连后,因囊肿多在近周边处,肺表面有时可见到覆盖的纤维蛋白层。摘除前在肺周围用纱布填满覆盖,仅露出准备作切口取囊部位,并准备好有强吸力的吸引器,便于囊腔意外破裂时及时吸出其内容物,避免污染胸腔。然后小心切开囊肿外包绕的肺纤维层,刀稍倾斜,免垂直接切入内囊。因内囊压力较高,外囊切开一小口后,即可见白色内囊壁从切口膨出,延长切口,请麻醉师从气管插管用力打气,借助肺压把内囊腔推出。一般因内外囊间无粘连,可以把囊腔完整取下。内囊取出后,外囊上有细支气管口漏气,先用纱布堵上,然后缝合修补,其残腔壁较多的可切除或内翻,然后缝合,完全消灭残腔。

2.内囊穿刺摘除术 在囊肿部位周围用纱布涂擦,或用双氧水冲洗以杀灭原头蚴。过去常用甲醛涂抹,有进入支气管漏口发生严重支气管痉挛的可能,现已不用。残腔中有支气管漏气要一一缝合,再从周围至底部全层(较大的可分数次)缝合,消灭残腔。

3.肺切除 用于囊肿已破裂,肺组织有严重感染,并发支气扩张、肺纤维化、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肺癌不能除外的患者。手术中如有可能最好先游离出支气管,钳夹住,避免术间挤压肺组织时,囊腔破向支气管,引起病变播散或窒息死亡。

4.特殊类型包虫病的处理 如同时有肝及肺囊肿的,可以一次手术。双侧有病变的先处理病变较大或有并发症的一侧,肺囊肿有支气管胸膜瘘的,先闭式引流,待感染控制,体力恢复后再行肺切除。

治疗结果:1979年钱中希报告,胸部手术死亡率0.9%,近年来已无死亡,手术效果良好,个别病例复发,原因为:①术中留下较小的包虫囊肿。②术间囊液外溢,头节脱落,移植复发。③再次感染,复发患者再次行肺切除,效果也多良好。

【病原学】

细粒棘 球绦虫的终宿主。成虫寄生在犬小肠中,卵随粪便排出后污染食物,人(或羊、猪、牛)进食后,在上消化道中卵壳经胃液消化而孵化成幼虫,即六钩蚴,后穿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至门静脉系统(肠系膜、大网膜和肝)。大多数蚴滞留在肝内(约75%~80%0少数六钩蚴通过肝进入小循环至肺(约占8%~15%)及其他器官,如肠系膜、网膜、脾、盆腔、肌肉、皮下组织等(棘球绦虫生活环见图1)。

六钩蚴进入肺后,逐渐发育成包虫囊肿,约半年长大至1~2cm,由于肺组织疏松、血流循环丰富及胸腔负压吸引等因素,六钩蚴在肺内生长速度比在肝肾内快,平均每年增长至原体积的1~2倍,达2~6cm左右,囊肿最大的可达20cm,囊液重达3000g以上。包虫囊肿含有外囊和内囊。内囊是包虫囊肿的固有囊壁,厚度仅1mm,压力却高达13.3~40kpa(100~300mmHg),易破。内囊又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生发层,很薄,分泌无色透明囊液,产生很多子囊和寄生虫头节,如脱落于囊腔内,即成为包虫沙。外层无细胞,多层次,半透明,乳白色,具有弹性,外观酷似粉皮。外囊是人体组织对内囊的反应形成的一层纤维性包膜,包绕着整个内囊,厚约3~5mm。内外囊间为潜在腔隙,无液体和气体,也不粘连。

肺包虫囊肿80%为周边型,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右肺血流量略多,与肝脏较近,二者之间有较丰富的淋巴管相通,这可能是右肺多见的原因。囊肿多为单发,占65%~75%,多发者一般是2~3个,一侧或双侧。约17%~22%并发其他部位囊肿,肺、肝并发的最常见,占13%~18%。

【病理改变】

肺包虫病的病理改变除囊肿本身外,主要是巨大囊肿对肺的机械性压迫,,使周围肺组织萎缩、纤维化或有淤血、炎症发生。5cm的囊肿即可使支气管移位、管腔狭窄,或使支气管软骨坏死,进而破入支气管。表浅的肺包虫囊肿可引起反应性胸膜炎,巨大的囊肿还可能破入胸腔,大量头节外溢,形成许多继发性包虫囊肿。位于中心的囊肿偶有侵蚀、穿破大血管致大出血和。少数包虫囊肿有钙化。如囊肿破向细支气管,空气进入内囊外囊之间,可形成多种X线征。已有感染或破裂的的囊肿可合并胸腔及纵隔脓肿或脓胸,肝包虫囊肿破裂后可能与胸腔或肺、支气管相通,形成肺包虫囊肿-胆管-支气管瘘。

【临床表现】

根据我国1950~1985大组病例分析,肺包虫病占人体包虫病的14.81%(2408/16258),男多于女(约2:1),儿童占25%~30%,40岁以下的占大多数,年龄最小1~2岁,最大60~70岁。

由感染至出现症状一般间隔3~4年,甚至一、二十年。症状因囊肿大小、数目、部位及有无并发症面不同,早期囊肿小,一般无明显症状,常经体检或在因其他疾病胸透时发现。囊肿增大引起压迫或并发炎症时,有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巨大囊肿或位于肺门附近的,可能有呼吸困难。如食管受压,有吞咽困难。侧见肺尖部囊肿压迫臂丛和颈交感神经节,引起pancoast 综合征(患侧肩、臂疼痛)及Horner征(一侧眼睑下垂,皮肤潮红不出汗)。如囊肿破入支气管,囊液量大的,有窒息危险,子囊及头节外溢,能形成多个新囊肿。患者常伴有过敏反应,如皮肤潮红、荨麻疹和喘息,严重的可休克。囊肿破裂感染的,有发烧、咳黄痰等肺部炎症及肺脓肿症状。少数囊肿破入胸腔,有发烧、胸痛气短及过敏反应。

多数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囊肿较大的可致纵隔移位,在小孩可能出现胸廓畸形。患侧叩诊浊音,呼吸弱,有胸膜炎或脓胸的则有相应体征。

【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为包虫病主要诊断方法,在本病流行区,有接触史的,单凭胸片大部分可以确诊。囊肿早期直径在1cm以下的,仅见边缘模糊的炎性阴影,直径2cm的为轮廓清晰、边缘锐利的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而稍淡,低于心脏及实质性肿瘤的密度。至能明确诊断时已6~10cm左右,密度接近实质瘤一般为单发,也有多发的(图2)。作为含液囊肿,立位透视吸气时膈肌下降,头、足径稍增加,呼气膈肌上升时,则横径稍长上下稍短(包虫呼吸征)。大囊肿可呈分叶状或多环状。下肺野的囊肿坐在膈肌上,使膈机位置下降,甚至凹陷,有时需行人工气腹纵隔推向对侧,在下叶的纵隔受影响少,而右肝顶部的世大囊肿则明显使心脏向左移位,这个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少数病例有肺不张及胸膜炎。

如囊肿小支气管被侵犯穿透,少量气体进入内外囊之间,则出现一些特殊X线征(图3):①少量气体进入内外囊之间,立位摄片气体上升至囊肿上部,局部有一弧形透明带(新月征)。②如气体进一步进入内囊,出现液平面,其上方见有代表内囊及外囊的2个弧形阴影(双弓征)。③当内囊破裂萎陷,皱缩的内囊浮于液面上,囊内液面上能见到不规则影(水上浮莲征)。

如囊肿破裂,内容物咳净,又未发生感染,胸片上表现为薄壁边缘光滑的含气囊肿。以后囊腔逐渐缩小,仅留有一些纤维化阴影。如囊肿破后发生感染,则囊壁增厚,周围有慢性炎症出现的可见肺浸润片状影。如破入胸腔,有胸腔积液或液气胸。

巴贝虫病


巴贝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染的寄生虫病,人一旦感染上此病,急性发作时,症状有些像疟疾。此病轻重悬殊,轻者只会产生发热、虚弱等不适感;而重者可在几天内死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有关巴贝虫病的相关知识。

病因

巴贝虫原虫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等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蜱媒原生动物。巴贝虫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田鼠巴贝虫,田鼠是主要的自然保虫宿主。硬蜱科中的鹿蜱是常见的传病媒介,幼蜱吸感染鹿的血时被感染,可将巴贝虫传给人。成虫蜱有时也可将巴贝虫传给人。巴贝虫进入红细胞后发育成熟,然后进行芽殖无性繁殖。被感染的红细胞破裂,释出原虫,后者又可进入其他的红细胞。巴贝虫病也可经输血传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1~9周。临床类型发病初期症状轻重悬殊。根据病情轻重,可有轻型、中型、重型之分。慢性患者的原虫血症可持续数月以至数年。

1.轻型

可能仅有低热或体温正常,略有疲惫和不适感、轻微头痛、虚弱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

2.中型

起病急骤,高热达39℃~40℃,恶寒战栗,大汗不止。头痛剧烈,肌痛,甚至周身关节疼痛。有时畏光,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但无脑膜刺激症状。脾脏有轻度至中度肿大,淋巴结无异常。无发疹现象。

3.重症

起病时临床表现同中型。危重患者,溶血性贫血发展迅速,伴发黄疸、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障碍等。有脾脏摘除史的患者临床表现常较严重。重型多于起病后5~8天内死亡。

预防方法

1.避免媒介蜱类活动季节进入疫区。对家畜要定期灭蜱,包括畜体和畜舍及其环境的灭蜱处理。

2.加强畜间检疫,早期发现患畜,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并给予积极治疗。

3.消除家栖和周围的野生啮齿动物,并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4.集体和个人均应采取防蜱措施,如注意从衣服上检蜱,穿着防护衣袜,使用杀蜱和驱蜱剂。

5.对疫区的献血者,应做认真的检查,任何有疑似病史及久住疫区者不宜献血。

6.对接受输血者的血源,严格检查以保证不被感染。

结语:巴贝虫病是一种人兽均易被感染的传染性疾病,病情较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此病轻重悬殊,轻者可自自愈,重者能致人死亡。平时一定要注意减少跟动物的接触,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对于疫区的血源也应着重检查。

贾第虫病


贾第虫病,是贾第鞭毛虫,寄生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致贾第虫病,为人体肠道感染的常见寄生虫之一。蓝氏贾第鞭毛虫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又称旅游者腹泻,已引起各国的重视。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患者,以无症状带虫者居多。潜伏期多在两周左右,甚至可达数月不等。临床症状视病变部位而异,其表面多种多样,症状轻重也有不同,亦或无症状,也可能引起从间歇性腹部胀气直至慢性吸收不良等临床表现。

患者无自发运动,对任何刺激都不产生反应,此时,许多反射如吞咽、防御,甚至瞳孔对光反应均消失,并可引出病理性反射。

一、神经调控治疗其为新型的癫痫常用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脑异电状态的调节,使脑部的代谢条件及调节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继而改变了人体内环境,抑制了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避免了手术风险和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

二、迷走神经刺激术在患者左侧上胸部皮下植入一个接近于起搏器的刺激器,用导线将刺激器和左侧迷走神经连接在一起。可减少癫痫症的发作,但是大多数不能够完全消除病症的发作。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原则为用药要早、剂量充足、服药准时、长期用药。患者在确诊为癫痫后,要坚持长期用药,以控制病症的发作。且在病症发作停止2年以上,才可以停药,为癫痫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四、生酮饮食疗法该方法为选用脂肪含有比例较高,含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比例较低的饮食配方,在体内产生酮体,模拟饥饿时患者身体的反应,进行治疗。因该方法需一定的技术监测,患者和家属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实施。

另外,意识和呼吸都消失时,也不要仓促进行人工呼吸。因为如果呼吸道阻塞着,即使进行人工呼吸,空气也进不了肺,人工呼吸也是无效的。总之,此时让患者仰卧,把手放在患者颈后,另一手(最好用右手)按着额部,尽力向后扳,使头向后仰一会儿。

虫咬皮炎的偏方大全


虫咬皮炎本病又称丘疹性皮炎、婴儿苔藓或小儿丘疹性皮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

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 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偏方一

鲜马齿苋100克,洗净后捣烂敷于患处,并用手反复揉搓。疼痛及肿胀一般4~10分钟即可消失。

偏方二

苦参10克,黄柏3克,冰片3克,75%酒精100毫升。先将苦参、黄柏研成粗末,冰片研成细末,一起装入玻璃瓶内,再倒入酒精,密封瓶口,每日晃动瓶子3次,使药物充分溶解。浸泡5天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取上清液备用。用棉签蘸药液涂搽皮损处,每日3~5次,3天为1疗程。

偏方三

六神丸10~60粒,研末后用食醋、米醋或温开水调成糊状,涂于皮损处,每日3~5次。一般用药1~2天后患者红肿减轻,痛痒感消失。

虫咬皮炎又名婴儿丘疹性皮炎或丘疹性荨麻疹,是好发于小儿的常见皮肤病,患病的小儿皮肤会出现大小均匀的红色丘疹,或丘疹样水疱性皮疹,

瘙痒不安,常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由于瘙痒会使小儿哭闹烦躁,若抓破皮肤可因继发感染而致化脓。

隐翅虫皮炎的偏方


隐翅虫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在各种年龄段的人身上都有发生,该病主要是触摸或者拍打隐翅虫而致病的,感染部位一般是出现片状的红斑,而且红斑的范围还会扩大,同时感染部位非常痒,抓过之后还会传染,严重影响到患者朋友的日常生活,所以患者们是迫切想要把隐翅虫皮炎给治好。但是目前的常规治疗对于隐翅虫皮炎的效果并不好,所以很多患者私底下还在找寻治疗隐翅虫皮炎的偏方。

隐翅虫皮炎的偏方一

急性期用药应力求简单,避免刺激。渗液较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1∶20醋酸铝溶液、1%绿茶水或2%马齿苋煎剂等湿敷。有感染者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 0.1%利凡诺液湿敷。无糜烂渗液者可搽洗剂或乳剂。

隐翅虫皮炎的偏方二

亚急性期可用氧化锌油、氧化锌糊剂或糖皮质激素类乳剂。

隐翅虫皮炎的偏方三

慢性期可根据苔藓化程度选用不同浓度的焦油类(如松馏油、糠馏油、煤焦油等)软膏、乳剂外用,或用蛇床子、地肤子、苦参、丹参等中草药煎剂熏洗,然后以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外涂或包扎。局限性慢性期病损尚可用糖皮质激素病损内注射;顽固不愈者可用同位素90Sr照射。

隐翅虫皮炎的偏方四

民间用鲜马齿苋捣烂敷于患处,每日1~2次,亦有人用季德胜蛇药以水化成糊状涂于患处。

隐翅虫皮炎的偏方五

三黄洗剂、颠倒散洗剂(大黄、硫黄、石灰水)、鲜马齿苋捣汁,明矾溶液、薄荷炉甘石洗剂(薄荷、炉甘石、氧化锌、甘油)等,外搽。

隐翅虫皮炎的偏方六

季德胜蛇药、南通蛇药片等,凉开水调成糊状,外搽。

上面文中介绍的几种治疗隐翅虫皮炎的偏方,在经过很多次的试验过后,证实对于治疗隐翅虫皮炎确实有着一定的效果,但是大家要明确一点,就是这些偏方并不是对于每个人都是有着治疗效果的,这往往还得开患者本身的体质,所以希望患者在使用偏方治疗隐翅虫皮炎的同时,不要放弃使用常规治疗。

虫咬性皮炎的偏方


虫咬性皮炎是指皮肤由于蚊虫叮咬而导致的过敏发炎的症状,这种皮肤病一般冬季较为少见,特别是到了夏季蚊虫增多,得病的概率也有所增加。其实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有很多,有很多患者会选择在皮肤表面涂抹一些药物,当然一些偏方也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治疗虫咬性皮炎的偏方有哪些:

偏方一、

取雄黄、枯矾各50克,共研成细末,用茶叶水调匀外搽患处,每天3次,连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类虫咬引起的皮肤炎症。

偏方二、

将蚤休100克研成细末,浸泡于50%酒精中,3-5天后取药液外搽患处,每天4次。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刺毛虫皮炎和蜂螯引发的皮炎。

偏方三

刺血法:在虫咬皮肤肿胀明显处,经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再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涤去恶血。在多数情况下,一次可获愈。

患者在使用偏方治疗虫咬性皮炎的同时如果也在用其他方法,可以咨询有关专家是否可以同时使用,如果可以的话,偏方将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另外患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避免皮肤再次发炎,希望上述偏方能对患者治疗虫咬性皮炎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脊椎病的偏方


脊椎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而且这种病的发病率也是很高的,在各个年龄段都是会有病患的,但是还是以年龄大一点的患者居多。脊椎病的常见症状一般是腰背不能直立,有时候还会有头晕目眩的情况,更多的时候会有脖颈酸痛的感受,所以脊椎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已经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就使得很多患者在一边治疗的时候,还会一边寻求一些治疗脊椎病的偏方。

脊椎病的偏方一:针灸治疗,采用复合针刺疗法。取穴时,主穴取百会、颈夹脊穴、大椎、肩井、阿是穴,可随症加减,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电针取夹脊穴以疏经止痛;红外照射适用于寒湿痹者;刺络拔罐时,用皮肤针扣刺压痛点和病变部位,出现少量出血点后,加拔火罐。

脊椎病的偏方二:牵引治疗,牵引宜采用坐位,3~5千克,每次15~30分钟,年老体弱及不耐坐位牵引者可采用卧位牵引

脊椎病的偏方三:手法治疗,手法治疗主要是疏筋活血,理筋整复。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

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以颈项部操作为主,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配合使用颈椎定位旋复位手法。高龄患者及脊髓型禁用扳旋类手法。

脊椎病的偏方四:内治法,风寒湿痹阻型:治宜祛风散寒除湿、养血活血,蠲痹汤加减;瘀血阻络型,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通窍活血汤合补阳还伍汤加减。痰瘀互结型:治宜祛瘀化痰、通络止眩,活络效灵丹合苓桂术甘汤或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气血不足型,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肝肾亏损型:治宜补益肝肾,通督培元,佐以和血通络,地黄饮子加减。

上面说到的这几种脊椎病的偏方,在脊椎病的偏方的治疗效果方面还是很不错的,并且这几种脊椎病的偏方,还能够对脊椎病患者起到缓解的作用,使得患者的脊椎慢慢地开始恢复,所以大家要坚持使用下去,绝不能够半途而废,而且患者同时还要坚持医院的常规治疗。

红皮病的偏方


红皮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红皮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在医学界,至今都将红皮病看做一个难题。患有红皮病的患者一般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煎熬,虽然红皮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但是很多人对这个病都缺乏了解,不知道它的症状是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治疗红皮病。

偏方一:

配方:生地、熟地各15g,当归、川芎、白芍、荆芥、防风、苍术各9g,甘草6g,土茯苓30g。

制作方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祛风养血。

偏方二:

配方:水牛角1g(冲服),生地、生石膏、白茅根各30g,元参、知母、牛蒡子、荆芥、防风各9g,白芍12g,银花15g,甘草6g,升麻3g。

制作方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凉血消风。

偏方三

配方:生石膏30g,生地黄15g,栀子、玄参、连翘、鲜淡竹叶、黄芩、知母各12g,赤芍、黄连、枯梗、丹皮各10g,甘草6g,水牛角60g。

制作:水煎,每日1剂2次服。

功效:清瘟败毒散。

以上的这些偏方对红皮病都有一定的治疗功效,患有红皮病的患者不妨尝试着用一下这些偏方。另外,红皮病一般与身体的内分泌以及免疫功能和精神等因素有关系,所以为了预防红皮病,首先就要保持身心健康以及拥有一个好心情。

角膜病的偏方


角膜病是我们人体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通常这种角膜病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角膜病的常见症状一般为事先模糊不清而且视力也在逐渐地衰退,很多严重的患者还会导致双目失明,所以这角膜病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患者在介绍医生的治疗的同时还在寻求一些治疗角膜病的偏方。

角膜病的偏方一

银花甘草汤

银花、连翘各12克,桑叶、菊花各6克,荆芥、防风、赤芍各6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角膜病的偏方二

夏枯草车前子汤

夏枯草、大青叶各15克,黄芩、连翘、防风、茺蔚子、蔓荆子、柴胡各10克,车前子、赤芍各12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角膜病的偏方三

谷精草薄荷汤

刺蒺藜、谷精草各9克,青葙子6克,桑叶、黄芩各5克,薄荷、甘草各3克,蝉蜕7只。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角膜病的偏方四

黄芪枸杞子汤

黄芪、党参各30克,黄精18克,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12克,丹皮10克,川芎、五味子、陈皮、柴胡、升麻各9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角膜病的偏方五

板蓝根黄连汤

板蓝根、决明子各12克,柴胡、荆芥、防风、银花、连翘、黄芩、赤芍、龙胆草、栀子、蔓荆子各9克,黄连6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角膜病的偏方六

生地槟榔汤

生地24克,玄参18克,地骨皮12克,蓖麻子、槟榔各9克,熟大黄6克,元明粉,炒枳壳各4.5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上文提及的几种方法也就是用以治疗角膜病的偏方,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这些角膜病的偏方一般都是食疗方法和中药疗法,所以很多患者朋友也是因为这样,才会放心使用这些偏方来治疗角膜病的。而且这些角膜病的偏方对于角膜病的治疗还是有着不错的效果的,所以大家不妨长期使用,相信大家的角膜病会很快好转的。

姜片虫病的偏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