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小偏方 > 导航 > 中医养生辨证方法

中医养生辨证方法

2019-10-20

腰痛的中医辨证偏方

中医养生小偏方。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腰痛的中医辨证偏方”,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个腰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腰痛的治疗偏方以及这个腰痛的诊断依据和病症鉴别,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寒湿型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得减,或反加重,阴雨天更甚。

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用渗湿汤加减干姜、丁香、苍术、白术、橘红、茯苓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湿热型

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

治宜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方用加味二妙散加减黄柏、苍术、防己、萆藓、当归、牛膝、龟板(先煎)、土茯苓、木瓜各10克,水煎服。

3、瘀血型

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痛处固定拒按,或胀痛,或如锥刺,日轻夜重,活动不利,面晦唇暗,舌有瘀斑。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地龙、香附、牛膝各10克,水煎服。

4、肾虚型

腰膝酸软,喜按喜揉,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伴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

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各10克,水煎服;偏阴虚者,伴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左归丸熟地、枸杞、山茱萸、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各10克,水煎服。

诊断依据

1.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 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 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病证鉴别

1. 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

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的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同,应予以区别。

2. 腰痛与肾痹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来。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能够有效治疗腰痛的偏方以及这个腰痛的诊断依据,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以及相关的认识。所以,想要用这些偏方来进行治疗的话!还是请在询问医师的情况之下进行治疗和服用,效果会更好哦!

ys630.coM延伸阅读

治疗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偏方


小儿遗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病症,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偏方以及小儿遗尿的病因,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下焦虚寒

肾气不足型

患儿面色苍白,肢凉怕冷,反应迟钝,小便清长,舌淡脉沉迟。

治宜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方药可选遗溺汤加味(菟丝子、鸡内金、牡蛎、破故子、山茱英、黄芪、党参、桑螵蛸)。

2.肺脾受损

气虚不固型

患儿面色苍黄,少气懒言,常自汗出,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培元益气,缩尿止遗。

方药可选用缩泉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台乌药、益智仁、生淮山、党参、白术、黄芪、升麻、柴胡)。

3.肝经湿热

火热内迫型

此型较前两型少见,患儿性情急躁,夜间梦语啮齿,面赤唇红,手足心热,小便色黄腥躁,舌苔黄,脉弦滑。

治宜泻肝清热。

方药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泽泻、木通、生地、柴胡、车前仁)。

小儿遗尿的病因

小儿遗尿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2.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3.睡眠很深

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4.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

由于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能够有效治疗小儿遗尿的偏方,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以及相关的认识。所以,想要用这些偏方来进行治疗的话!还是请在询问医师的情况之下进行治疗和服用,效果会更好哦!

胃痛中医辨证


西医和中医在治病原理和使用药物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西医追求使用手术等外部方式来治疗疾病,而中药更多从内部调养方面,认为只要把人体调养到健康状态,很多疾病都会随之治愈。对于治疗胃病,中医有着不同的辩证方法,那不如来了解一下胃痛在中医方面的辩证思维吧。

胃胀痛是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胃肠病的最常见表现。

古人有“痛则不通”的说法,一般治疗胃胀痛等病症,一般使用行气理气通利的方法,多数能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是在临床上,胃胀痛的病因很多,在具体的治疗上要细审虚实,辨别阴阳,从根本治疗才能取得更佳的疗效

如果平常身体虚弱,胃痛比较缓和的,腹部柔软喜温喜按的,一般跟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有关系,这种属于虚痛,比较适合采用温补的方法,最常用的是使用像黄芪建中汤等方药,中成药有黄芪建中丸;而如果疼痛的部位痞满、僵硬拒按、疼痛比较剧烈的,一般属于实证,比较适合采用行气理气通利的方法,多属于气滞作痛,可以使用像柴胡舒肝散,药物多使用木香、砂仁、乌药、陈皮、厚朴等药品。

临床上也有一些是属于阴虚火旺,胃阴不足,阴液不足不能滋养胃腑导致的隐痛,宜采用养阴和胃的方法,临床多使用沙参、麦冬、玉竹、乌梅、白芍、山楂等药品,以求酸甘化阴,可以使用益胃汤、一贯煎等方药加减;若突然感受寒邪,寒凝中焦导致胃脘冷痛,可以采用良附丸、厚朴温中汤等方药治疗;突然饮食过度,饮食停滞,胃脘胀痛拒按,可以采用莱菔子、神曲、槟榔等药物消食消导治疗,可以使用保和丸等方药。

中医讲辨证论治,根据胃痛的不同证型,要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制剂。

一、寒凝气滞

常见人群:多见于吃了寒凉东西的人,如食用冰激凌、冰镇饮料、冰镇水果等东西之后。

主要表现:胃寒突然发作,喝温水后胃痛会有所缓解。

中成药:良附丸

二、饮食停滞

常见人群:最常见于吃货人群,尤其是自助餐后遗症,见了爱吃的东西就控制不住自己,不把胃填满都对不住自己。

主要表现:胃痛胀满,嗳气算腐,甚至会呕吐出不消化的食物。

中成药:保和丸、加味保和丸、沉香化滞丸、开胃山楂丸

儿童可以吃一些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三、肝胃不和

常见人群:最常见于更年期妇女,平常爱生气,看所有事情都不顺心,肝火一点就着

主要表现:胃部胀痛,胁肋部胀痛,生气的时候胃痛加重,食欲不振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柴胡舒肝丸、疏肝和胃丸、沉香化气丸

鼻塞中医辨证


现在的气温忽高忽低非常不稳定,会导致人们在这个环境下出现一些身体上的变化,比如最近开始鼻塞,多数和鼻炎有关,会引起头痛,嗅觉减退,甚至还会感觉到鼻腔里发胀,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通和调理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平衡的效果,一般都是用中医为主。

鼻炎是以鼻流浊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为特征的病证。

又称鼻渊,脑漏。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通过辨证,多分以下五种证型治疗。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风热袭肺:表现为鼻涕黄浊味臭,鼻塞时不时的发作,嗅觉减退,头额胀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咽干,苔薄黄。

脾经湿热:表现为涕黄浊、量多、味臭,鼻塞重,嗅觉差,鼻窍黏膜红肿,头胀痛,肢体困倦,食少纳呆,脘腹胀满,溲黄赤。舌红,苔黄腻。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胆府郁热:表现为鼻流浊涕,色黄而臭,鼻塞不通,不闻香臭,头昏头胀,咽干口苦,耳鸣目眩,两胁胀痛。舌红,苔黄。

脾气虚弱:表现为涕或白或黄,黏且量多,无臭味,鼻塞重,嗅觉差,鼻窍黏膜淡红肿胀,肢倦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差,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

肺气虚寒:表现为鼻涕量多、黏白无臭味,鼻塞或轻或重,日久不愈,遇风冷加重,自汗恶风,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鼻炎的治疗方法,这里有个区别于西药西医的方法,是中医的纯草本的方子,名字就叫做胡苍子清透法,那么这个方法靠谱吗?有效吗?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胡苍子清透法,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瘪肉;内达肺经而治齁蛤、痰疟,散疮肿;其除翳之功,尤显神妙。"

《四声本草》也对这各方法也解释:"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那么又该如何做呢?做法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有点难,主要还是看个人,具体如下: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胡苍子100克,捣碎,川白芷50克捣碎,还有金银花、辛夷花、甘草、鹅不食草、野菊花、薄荷等草本植物药材各30克,同样要捣碎,可以专门用中医的器具将其捣碎,芝麻油一斤,把它们都放到芝麻油里,寖泡3天3夜,然后放到锅里加热,直到药物变成黑色,捞出药物过滤好了,装瓶备用。

用法:每天用这种油涂抹鼻腔,尽量涂抹的深一些并且是均匀涂抹,还要不能中断,一般7天左右开始见效,15天左右效果明显,连续用药一个月左右鼻塞头痛症状基本消除。药油涂入鼻腔时,应尽量涂进鼻腔深部。

中医辨证血虚


中医认为“女子以养血为本”,女性的月经、怀孕、生产、哺乳四大险区,处处考验血气的虚实平衡。血气足则身体各“部件”运行正常,一旦血气损耗过多而无法正常工作。试想一下,一张面无血色的脸如何才叫美呢?

“血虚不同于贫血,血虚是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引起的血液失常的病理现象,中医上指体内阴血亏损,由失血过多、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因所致。”



测一测!你“血虚”吗?

□脸色苍白、萎黄;

□唇色淡红、无血色;

□指甲淡白、无月牙,甚至逐渐变薄、变脆、易断;

□发质较差,干枯易分叉;

□易头晕、眼花、心慌、气躁;

□月经量明显减少、月经期少于4天、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

□手脚及四肢常冰凉;

□入睡困难,醒来后很难再次入睡,而且多梦睡眠质量较低。

以上所列的情况,如果有2~3项,就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出项3项以上,就得注意生活上的长期调整了,警惕血虚症状。



血虚的5大原因及疗法

1、失血过多

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女性内分泌失调而致的月经量多和多次流产等引起的失血过多,使得肝肾受到了损伤。体内的精血不足时,需及时就诊,以便尽早进行调经止血治疗,否则会引起大量失血而致血虚状态。

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在重度贫血状态下,补血要以补气为重。多次流产会损耗肾的精气,女性应有效避孕,尽量少用事后紧急避孕药。流产后多虚多瘀,故宜在补血中加化瘀之品,此时可用当归,既可补血又可化瘀,如配合川芎、桃仁加强活血去瘀,加炮姜以温经止血,组成著名的产后名方生化汤。



2、脾胃虚弱

中医有云:“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气血的重要因素,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

对症治疗:

补血必须先健运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但补血的药比较滋腻碍胃,所以在补血同时加健脾醒胃之品,如可以用陈皮煲汤。不吃和少吃一些导致脾胃虚弱的食物,增添一些有助消化、减轻脾胃负担的食物,例如山楂、老陈醋、柚子等。脾胃虚弱的人可以每天有一餐喝粥,如果粥里再放一些山药、大枣等滋养脾胃的效果更好。



3、过度消耗

久思:

思虑过度也会引起血虚,中医说思虑伤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思虑过度,脾胃受伤,气血生化乏源,进而引起血虚。

对症治疗:

所谓“百病由心生,养身先养心。”治疗时应补脾养血,保持心态平和,如用红枣炖羊心,或内服归脾丸治疗。重要的是自我调节,可随时准备些方便而补血的食物来平衡一下。如党参和枸杞子。党参嚼起来有一种淡淡的牛奶糖味道,是所有补药里最没有火性的,长期服用不会上火,同时还可以把气血补足;枸杞子是补精血最好的食物。



久视: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眼睛个头虽小,但却是人体血液消耗的大户,每天相当于拍摄上万张的照片,一些电器屏幕对眼球能量的消耗远远高于书报、花草。中医认为,眼睛得到充足血液才能滋润,经常用眼则使血液消耗过多。

对症治疗:

做眼保健操。通过刺激穴位处的经络,可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使经络疏通有利于加强血液循环,消除眼睛疲劳。从现在开始,每天下午拿出5分钟做眼保健操,给眼睛、也是给脑子一个休息调整的时间。

闭目用眼睛写“米”字。具体做法是:闭目,按照“米”字的笔画顺序,利用眼球转动重复写;也可以顺序写完后,再从“米”字的最后一笔倒着写回来。



4、减肥不当

错误的减肥方法让你的身体很受伤,通过药物或刺激某些穴位来强迫排泄,体重确实能减,但减掉的大部分为身体里的水分,而非脂肪。这些体液也是参与构成血液的重要部分,减少了,血也随着少了。

对症治疗:

多运动,中医说“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应保持定量的运动,可以慢跑或者散步,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中医认为“多痰、多湿”才导致体内脂肪成堆,而防治这种状态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强壮脾胃。健脾方法:每天吃7~14枚红枣。枣能强壮脾胃,还可以作为补血的佳品。同时不易被消化的枣皮还会帮助肠道运动,防治便秘。



5、滥用药物

如果你还是喜欢用一些苦寒、清热、泻火的药来驱除火气,长痘了就用一些含激素成分的祛痘药,便秘了就用通便的药……日子一久,不仅会导致皮肤萎黄,体液丢失,还会导致血虚。

对症治疗:

药物保健。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很多,常用的补血中药可选用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紫河车等。对于一些长痘者,可将天花粉、白芷、川贝母、青连翘,泡水喝或是煎煮后服用,对于各种痘痘都有一定的消退效果,而且不会让你丢失体液导致血虚。



调节血虚 按摩四穴位

经常按摩四个穴位,也可以调节血虚。分别是腹部肚脐下方约1.5寸处的关元穴,肚脐下方约3寸处的气海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的足三里穴,下肢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的三阴交穴。

便秘也要辨证治疗 中医治便秘偏方


本文导读:便秘的治疗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治疗便秘要根据类型而定,不同的便秘类型要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如何辨证治疗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 大便难 、 后不利 、 脾约 、 闭 、 阴结 、 阳结 、 大便秘 、 大便燥结 、 肠结 等。而便秘的治疗也要根据类型而定,不同的便秘类型要用不同的方法。

1、实热便秘

因嗜酒或喜食辛辣厚味食物,致胃肠积热,或热病之后耗伤津液,造成肠道失调,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腹部胀满按之疼痛、口干口臭甚至长口疮,身热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宜采用清热通便的药膳。参考药膳为:

素炒决明茄块

原料:决明子10克,茄子250克,食盐、植物油、酱油适量。

制法:决明子煎汁,浓缩,得汁50毫升备用;茄子洗净,切滚刀块放入油锅中煸炒,至熟时加入药汁及佐料,再略炒出锅。

功效:决明子甘、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可清热、润肠、通便;茄子甘、凉,入脾、胃,大肠经.有清热、宽肠、调和脾胃功效。二者相配伍,可清肠中的实热,通便但不甚猛烈,可用于老年实热便秘者。

2、阴虚型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 方中玄参、麦冬、生地滋阴生津。可加芍药、玉竹、石斛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栝蒌仁增润肠之效。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若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若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

3、阳虚型便秘

又称冷秘,多发于老年体衰及久病者,表现为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宜食用温阳通便的药膳。

苁蓉胡桃粥

原料:肉苁蓉30克,胡桃仁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肉苁蓉煎汁,待用。将胡桃仁打碎,与粳米、苁蓉汁一起入锅煮成粥。

功效:方中肉苁蓉甘、温,可温补肾阳;胡桃仁补肾,温肺、润肠;粳米甘、平,补中和胃。三者煮成粥,频频温食之,可温阳通便。

总之,便秘患者除药膳食疗外,饮食也要调理,常吃一些和药膳组方原则一致的食物;另外,还要适当做一些户外运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气滞便秘

多因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而致。表现为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腹中胀满而痛,暖气频作,舌苔薄腻、脉弦。参考药膳为:

油焖枳实萝卜

原料:枳实10克,白萝卜250克,虾米皮、食用油,葱、盐适量。

制法:将枳实水煎取汁,备用;萝卜洗净切块,放入油锅中煸炒后,加入虾米皮、药汁及适量水,加盖煨煮至烂熟,再放葱末、盐,略煮即可。

功效:枳实行气消积,萝卜下气宽中,适合于老年体弱气滞便秘。

5、气虚便秘

常因劳倦过度,或病后产后及老年体虚者,中气不足,以致大肠传送无力而便秘。患者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努挣而乏力、气短汗出;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弱。可用益气润肠的药膳调理。

麻仁栗子糕

原料:火麻仁10克,芝麻5克,栗子粉50克,玉米面50克,黄芪10克,糖适量。

制法:将黄芪煎汁,备用;火麻仁、芝麻磨碎,与栗子粉、糖同入玉米面中,加黄芪煎汁及水和面,蒸糕。

功效: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栗子甘温,补脾益气强肾;火麻仁、芝麻甘、平,润肠通便;玉米甘、平,补中健胃,且富含膳食纤维,适用于脾肾气虚便秘。需注意:气虚便秘者,如误用泻火通便的药物反而会加重病情。

6、血虚便秘

由于阴血亏损而肠道津枯液少、大便干燥。患者表现有大便燥结如栗、面色萎黄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宜选用养血滋阴润燥的药膳。

桑地蜜膏


制法:将桑椹、生地洗净,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两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浓缩至稠黏时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晾凉装瓶。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化,日服2次。

功效:方中桑椹甘、寒,滋阴补血生津;生地甘、苦、寒,清热凉血润燥养阴;蜂蜜甘、平,润肠通便,适于老幼体弱的阴虚肠燥便秘者。提示:此类便秘者也不宜使用苦寒泻下之药膳。

听力减退偏方 中医辨证论治


听力减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听力减退的治疗偏方以及这个听力减退的预防方法,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风热侵袭型

证见耳胀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恶寒,发热口干,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散邪宣窍。方用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芦根各15克,桑白皮、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菊花、桔梗、石菖蒲、蔓荆子各10克,竹叶、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

2.肝火上扰型

证见耳如雷鸣、生气加重,耳胀耳痛,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夜寐不安,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泄热,解郁通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大黄各6克,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子、泽泻、石菖蒲各10克。

3.痰火郁结型

证见耳如蝉鸣,听力下降,头晕沉重,胸闷脘痞,咳嗽痰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火化痰、降浊开窍。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法半夏、陈皮、黄芩、枳实、杏仁各10克,全瓜篓、茯苓各15克,黄连、胆南星、甘草各6克。

4.肾精亏损型

证见耳如蝉鸣、夜闹较甚,听力下降,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肾益精,潜阳肃窃。方用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山药、滋石各20克,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

5.脾胃虚弱型

证见耳鸣劳累后加重,耳内空虚或发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弱。洽宜健脾益气,升阳通窍。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党参、黄芪各20克,白术、葛根、川芎、柴胡、升麻各6克。

以上各型方药用法均为水煎2次,分2~3次温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听力减退的预防方法

⒈日常生活防噪音

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如果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障碍,这样容易出现听力锐减。所以,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⒊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颔关节突后缘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推荐,非常有效的耳部保健操。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能够有效治疗听力减退的偏方,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以及相关的认识。所以,想要用这些偏方来进行治疗听力减退的话!还是请在询问医师的情况之下进行治疗和服用,效果会更好哦!

腰痛的中医辨证偏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