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老人养生灸哪些穴位 > 导航 > 穴位养生教你有效按摩方法

灸找穴位的窍门 中医教手把手来教你

【www.ys630.com - 老人养生灸哪些穴位】

找穴位的窍门

1.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2.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3.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4.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5.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计算穴位位置的术语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穴位的找法中,经常会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位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为一寸。

“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为1.5寸等。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穴道位置时,务必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寻找穴道的方法

当手指触压到穴道点时,会感觉特别柔软,彷佛里面有个凹洞。顺着手指,注力到穴道点,会产生轻微酸麻的反应,感觉较敏锐的人甚至会觉得指压处有轻微的温热。

指压穴道的方法

1、先找到所要指压的穴道点。

2、以拇指内侧指关节压住穴道点,并注力往下压。

3、往下压的同时,心中默数1、2、3、4、5、6数到6时,指力应当己经深入穴道点。

4、稍稍停留2~3秒,然后数5、4、3、2、1,渐渐全部松开,拇指仍停留在穴道点上2~3秒,接着重复指压的动作。

5、每个穴道至少需按5次,才具有效果。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找穴位的方法和按摩穴位的方法,想要学习自我按摩、针灸的就可以学一学,日常在家就可以自我针灸按摩。


相关阅读

中医教你穴位怎么找


【导读】中医教你穴位怎么找,不论你是要施针、艾灸,还是拔罐,按摩,基本都是通过在经络穴位上实现的,因此必须学会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中医教你穴位怎么找吧。

中医教你穴位怎么找

1、经验取穴法:(即简易取穴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为劳宫穴等。

中医教你穴位怎么找

2、体表标志法:根据人体的一些自然条件来作定穴的一种标准。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两眉中间;膻中穴,在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取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等应张口等。

3、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又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如把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作十二寸,腋横纹至肘横纹作九寸,前发际至后发际作十二寸等

中医教你穴位怎么找

4、指寸取穴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

中医教你怎样找穴位


不论你是要施针、艾灸,还是拔罐,按摩,基本都是通过在经络穴位上实现的,因此必须学会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

取穴位的方法 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下面来分别介绍: 1、经验取穴法(即简易取穴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为劳宫穴等。2、体表标志法:根据人体的一些自然条件来作定穴的一种标准。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两眉中间;膻中穴,在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取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等应张口等。3、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又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如把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作十二寸,腋横纹至肘横纹作九寸,前发际至后发际作十二寸等4、指寸取穴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 指寸取穴法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2)拇指同身寸此法:《千金方》有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指寸取穴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为了准确的找到经络穴位,除了掌握以上一些基本方法外,由于人个体之间还会有差异,因此我们还要结合如下标准和某些穴位特点来取穴:一般正确的穴位多在骨的上下左右旁,或两骨相接的关节部位凹陷中,或骨肌的中间,或两肌的中间,很少在骨上或血管中,在骨旁侧部位的经穴(腹部无骨处除外)可用拇指指尖掐之,如有酸麻如触电般的感觉说明取穴正确。如无此感觉,只觉麻疼(有的数分钟才感觉到酸麻)应加深或偏左偏右试之,如按压对了穴位其效会立见,有的会缓慢见效,有的会在压后较长时间见效。 可能有些朋友看了图示和表格,还是不太明白怎样找穴位。我们以手上治心脏的内关穴为例,内关穴在手腕横纹上2寸,而从肘横纹到腕横纹总共是12寸,2寸就是12寸的六分之一处。又如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3寸。而从足内踝到髌骨下方(膝盖骨下方)总共为13寸。从足内踝开始第一个3/4段,就是三阴交的准确位置。再如关元穴在脐下3寸,从肚脐眼到耻骨最高点总共是5寸,5寸的一半再往下一点就是关元穴。如此慢慢熟悉,大家都能掌握中医教你怎样找穴位的技巧,而成为快速找到穴位的自我保健医生了。希望读者在学习完后能亲自比划比划,也不妄此学呀。

中医教您按压穴位治疗晕车


晕车是人体内耳迷路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调节机体的平衡,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的肾经功能紊乱,引起眩晕、呕吐等晕车症状。晕车现象在很多人中间都出现过,给我们外出带来不便,那么怎么样才能缓解晕车症状呢?中医教您按压穴位一招搞定晕车现象。

造成晕车呕吐的原因

晕车与人体前庭平衡器官有很大的关系。前庭器官是维持人体平衡功能的一个重要器官。当汽车启动、运行或刹车时,人的前庭会受到刺激,晕车的人容易出现前庭功能失衡,然后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对胃肠平滑肌的蠕动有支配作用,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后胃肠平滑肌就会产生痉挛或逆蠕动,从而出现呕吐。另外人的胃内壁上有一些感受器,在汽车运动时这些感受器会受到牵拉,也会导致胃肠平滑肌逆蠕动而出现呕吐。

防治晕车按耳穴

按压耳穴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晕车呕吐,当你乘车感到不舒服时,及时按压耳穴:胃。这个穴位位于耳轮脚消失的地方,在胃痉挛的时候,这个穴位会有明显的压痛。需要注意的是,耳穴一般都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在这个区域内用探针或指尖仔细寻找,会发现某一个点的压痛比较剧烈,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穴点。

耳穴的按压手法

对胃进行刺激的时候,用手指的指尖垂直按压于穴位上,力量由小到大,以晕车的人能忍受为度。一侧穴位持续按压3~5分钟,休息2分钟后再次按压或换另一侧耳朵上的穴位。按压的时候注意不要用指甲掐,以免皮肤破损,压住以后也不要揉搓。

按压耳穴后的反应

按压胃反射区之后,首先耳朵局部会有很明显的疼痛,并且只有产生明显的疼痛之后才能见效。然后在持续按压一两次之后,胃中会有泛酸水的感觉或会打几个酸酸的嗝,这时呕吐的感觉会明显减轻或消失,标志着胃痉挛已经解除。

按压耳穴治疗晕车呕吐机理

中医教你怎样悬灸治腰痛


导读: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以腰之一侧或两侧,亦有正中部发生酸楚、疼痛、不适之症,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疾病就医。腰为肾之府,腰痛多与肾相关,可见于腰部软组织损伤、脊柱和内脏病变等。因腰痛与肾精亏损,复感寒湿外邪、跌仆损伤,先天秉赋不足、久病体虚,房事不当等有关,治疗宜补肾益气、祛邪通络、活血化瘀。可选艾灸法治疗,效好又方便,现介绍如下。

常用穴位:

阿是穴、膈俞、肾俞、命门穴。

方法:

嘱患者俯卧位,暴露腰背部,选用纯(清)或药艾条点燃后,用手将艾条拿稳悬灸以上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以觉有温热而不灼痛、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用1~2个疗程。

作用原理:

膈俞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为八会穴之血会,灸之可补血养血、活血化瘀。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穴近肾脏,为肾气转输之处,灸之可补肾益精、壮腰通络。命门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系督脉经穴,居于两肾中间,是人生命之气重要门户,有培元补肾、通利腰脊之功。阿是穴系痛点处,与上穴配伍,灸之可直达病所,有舒经活血、疏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效。

注意事项:

防止过度劳累,避免损伤;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采用正确姿势(含坐卧行姿),睡硬板软垫床,节制房事,加强锻炼,定时做松弛腰背部肌肉的体育锻炼等。

不能灸的穴位


不能灸的穴位

1、不能灸乳中穴

虽然乳中穴禁忌针灸,但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尚有关于本穴刺灸的记述。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载:治卒癫“可灸三壮”;又如:《铜人针灸腧穴图经》提到:“可微刺三分”。表明亦非绝对禁忌。但现代已未见灸刺的报道,仅作为定穴的一种标志。

2、不能灸脑户

本穴禁针,最早记载见于《针灸甲乙经》,而禁灸一说,则至清代才出现。脑户,为督脉穴,穴近枕骨大孔,可能是古人在针灸过程中曾发生过意外的原因之一。

3、不能灸鱼际穴

该穴的禁针提法,首见于《素问·刺禁》:“刺手鱼腹,内陷为肿”;禁灸,则见于《医学入门》一书。究其禁忌的原因不外乎上述几种。

4、针灸注意事项

4.1、针灸治疗室要求宽敞明亮光线良好,温度适宜。

4.2、所用针灸针具必须是经过严格消毒,或者是一次性针灸针具。

4.3、过度劳累、饥饿、空腹、惧针、精神紧张的患者,不易立即针刺。

4.4、身体极度虚弱,大汗、大出血,病情危重(急救除外)的患者不宜针灸。

4.5、体质虚弱的患儿及老人,刺激不易过强,并尽量采取卧位。

4.6、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

4.7、应避免针刺到血管以防出血,应对有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4.8、人体某些部位如眼部、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方向、角度及深度。

4.9、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刺法,不宜留针。

4.10、进针、行针时应多与患者交流,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掌握不同患者的耐受程度,针灸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针灸的功效都有哪些

1、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2、美容:针刺疗法适应于痤疮、黄褐斑、皮肤过敏、荨麻疹、湿疹等,出血性疾病及心脏病患者禁用,一般采用泻法,平补平泻及补法,常用穴位有合谷、曲池、血海、风市、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长强及阿是穴等。

3、调精养精:中医认为,五脏藏精而不泻,六腑传导而不藏,通过经络、穴位调理脏腑功能,做到收藏有节,使精血各有所藏,精足而养,才能精足而化气。

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1、经早: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经迟: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

3、经乱: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

怎样找阴廉穴位


导读:怎样找阴廉穴位?按摩阴廉穴可以调经止带,那么怎样找阴廉穴位?阴廉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找阴廉穴位

阴廉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穴名解析

阴,指阴性水湿。廉,收廉之意。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散热吸湿冷缩。本穴物质为急脉穴扩而至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此水湿风气散热吸湿冷缩并聚集穴内,本穴如同肝经水湿的收廉之处,故名。

阴廉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阴廉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穴位解剖

有内收长肌和内收短肌;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股神经的内侧皮支,深层为闭孔神经的浅支和深支。

阴廉穴意义

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散热吸湿冷缩。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

化雨冷降并下传足五里穴。

功用

收引水湿。

主治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

穴位配伍

配曲骨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湿热下注之月经不调、白带多、阴门搔痒、股癣等;配肾俞穴、大赫穴、命门穴、太溪穴治妇人不孕、男子不育症;配委中穴、次髎穴、膀胱俞穴治膀胱炎、膀胱结石。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穴位养生

一是此穴位有调经止带、通利下焦的作用;二是按摩可以治疗生殖系统的疾病,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部瘙痒、阴肿、疝痛等症状,有改善、调理、医治、保健作用;三是长期按摩此穴对小腹疼痛、腰腿疼痛、下肢痉挛等有明显疗效;四是配曲骨穴、次髂穴、三阴交穴,治疗由于湿热卜注引起的月经不调、白带多、阴门搔痒、股癣等疾病。

在取穴的时候,要正立,两只手叉着腿部,手掌心向着腿,四指并拢平贴在小腹部,小指刚好在大腿根部,大拇指位于腿外侧,无名指的指尖所在的部位就是这个穴位;四指并拢,从下往上按揉,有胀、酸、疼痛的感觉。两侧穴位,先左后右,每次大约按揉3~5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按揉。

以上就是阴廉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中医养生 教你看准艾灸穴位


导读:秋冬季节又到了,很多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都开始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这个时候有些朋友就会想到通过艾灸来保健或者治疗一些秋冬的疾病,那究竟什么是艾灸呢?艾灸又是不是人人都合适呢?

了解艾灸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慢性虚寒性疾病有特效。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因其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养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广泛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家庭的保健。爱美的女士更通过艾灸来达到调整身体健康状态来延缓衰老、美容的目的。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腹泻等;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崩漏等。

艾灸的禁忌症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小心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会耗伤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6.高血压病人头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不可灸伤皮肤,更不可实施疤痕灸。

7.从中医角度来说,还有一些证候是不合适艾灸的。如:外感或者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急者禁灸;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不宜灸。

中医教你艾灸穴位如何选取

第一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艾灸

庄礼兴教授提到,艾灸适合治疗的是一些寒性、虚性的疾病,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基本上可以把这些疾病分为四类:

1. 关节性疾病

包括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腰椎病、颈椎病等;办公室白领因工作性质导致的腰椎病、颈椎病需要经过医生辨证之后,才可判断是否适合艾灸。证型属于肝阳上亢型的关节性疾病是不适宜艾灸的。

2. 消化系统疾病

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另外就是辨证为虚寒型的拉肚子、胃胀、胃痛,也可通过艾灸治疗。

3. 杂病

例如一些常见的妇科、男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等。还有一些属于虚寒型的症状如小便清长、腰膝酸软、下腹坠胀等也属于艾灸的治疗范围。

4. 顽固性疾病

包括强直性脊柱炎,一些通过中医的辨证,属于虚寒性的诊断不明,没有办法解释的功能性疾病。

中医养生 春季常灸四穴位保平安


导读:艾灸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古时候医疗还不发达,面对如恶魔般的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那么预防春季传染病的艾灸疗法有什么?


针灸养生

中医养生防传染病 春季常灸四穴位保平安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把春天把握好了,对你一年的身体都是很重要的。

预防春季传染病,艾灸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大家知道,古代也是经常有传染病的,比如瘟疫。古代没有疫苗,也没有现在的防护措施,他们怎么办的呢?一些去疫区前,他们都要在自己身上烧灼两处灸疮,以防止被传染。所以艾灸在古代有预防传染病的功效。在流行病盛行的季节,艾灸也成为重要的一种养生办法。

春季传染病最常见的是腹泻及呼吸系统疾病,并且还有年龄阶段的划分,小孩子、年轻人、老年人都是易感人群,都要进行预防。灸道堂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不同的人群,艾灸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养生艾灸,或者说预防传染病,这里给大家推荐四个穴位。

身柱穴

主要是针对七八岁以内的小孩子。身柱穴是小孩子必灸的穴位,孩子出生后过了三个月或者是过了75天,这个穴位就可以开始灸了。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第三胸椎怎么找呢?咱们一低头,摸这后边脖子这儿有个骨头疙瘩,这是第七颈椎。颈椎一共七节,再往下就是胸椎了。往下数三节,第三胸椎下面就是身柱穴。身柱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所有小孩子的疾病,比如消化不良、肠道疾病,灸此穴都有用。

如果孩子腹泻或肠胃的症状非常明显,还可以加灸神阙穴。灸的时问要注意,千万别烫着孩子,因为他的皮肤非常的嫩。灸的时间也不宜太长,5分钟即可,因为小孩子元气足,艾灸是扶阳的,稍微一调就过来了。身柱穴不只是预防疾病,还可以对孩子的身体进行调养。所以小孩子如果有病了,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试着给他灸一灸身柱穴。

风门穴

春天呼吸道疾病极易爆发,这时就用到风门穴了。风门穴最常用的年龄阶段在十几岁,也就是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生命力特别旺盛的一个时期,这时候他的生命活动都让他长身体去了,所以对外界邪气的抵抗力会下降。六淫以风为首,而风出入的门户就在风门,所以风门穴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特别重要。孩子受风邪感染,患上感冒后,灸风门穴是非常好的。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两侧旁开1.5寸处。这个穴位在人体里边是很重要的,它不仅适用于青少年,还适用于所有人群。凡是容易得风疗,或是怕寒、怕冷,容易得呼吸道疾病的,灸这个穴位都有很好的效果。风门和足三里搭配,预防感冒的效果最好。如果已经患上感冒了,除了以上两个穴位外,还需要加灸大椎穴。


中医针灸养生法

三阴交

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它是三条阴经的交汇,肝经、肾经、脾经都从此处经过。三阴交尤z其是对肾脏有很好的调理效果,所以尤其适应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为人过了二十岁,发育已经成熟了,逐渐面临工作、婚姻和家庭。所以这个阶段对身体的元气消耗是比较大的。此时灸三阴交可以保养人的肾气,对肝和脾也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一些男性和妇科疾病,灸此穴有非常大的好处。三阴交位于脚的内踝关节的最高点向上三寸处。

足三里

要是你想使寿命延长,就可以敲一敲、按一按、揉一揉,或者用各神方法刺激足三里。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艾灸。人过四十,肾气自半,人只要过了40岁,都可以灸足三里。足三里的治疗范围比较广泛,不管哪儿不舒服,都可以先灸足三里,甚至包括高血压。所以没事儿就灸这个穴位,能减轻你很多问题。

但是有一点,就是小孩子最好不要灸足三里穴。因为小孩子的元气比较足,而艾灸是扶阳气的,你再给他灸足三里,就会使气往上升。据古代记载,灸足三里可导致孩子眼睛看不清东西。除非孩子有特殊的病症,专业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施灸。但是作为保健,不建议灸足三里。如果是老人,还可以加灸一个配穴曲池,对预防老花眼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养生 养眼妙方

许多人只知用眼,却不知养眼,通宵达旦地在电脑前工作、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却忽略了心灵之窗的养护。如今,眼科的门诊量越来越大,或干眼症,或结膜炎,而且以年轻人居多。河南省中医院眼科主任张凤梅教授介绍了几种简单易操作的养眼护眼的药茶、药膳。

药 茶:

菊花茶 菊花适量,开水冲泡饮用。菊花富含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人,尤其是常使用电脑的人,不妨多喝些菊花茶。

枸杞子茶

枸杞子适量,用开水冲泡饮用。枸杞子养肝明目,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钙,铁等,是养眼佳品。

枸杞菊花茶

枸杞子适量,菊花适量,开水冲泡饮用。除养眼外,还适用于血虚兼有肝热的干眼患者。

决明菊花山楂茶

决明子(略捣碎) 10克、菊花5克、山楂15克,以沸水冲泡,加盖焖约 30分钟即可。用于肝胃积热,饮食不香的干眼患者。

五味蜜茶

北五味(略炒稍焦)4克、蜜蒙花6克,加适量水煮沸3分钟,加入绿茶粉1克和蜂蜜适量即可。用于阴虚有热的干眼患者。

中医教你按摩穴位治耳鸣


本文导读:耳鸣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治疗,那么,耳鸣要按摩什么穴位?看看中医教你如何按摩穴位治耳鸣。


中医教你按摩治疗耳鸣

中医通过按摩身体穴位可治疗多种疾病,同样,耳鸣也可以通过按摩来治疗,那么,治疗耳鸣要按什么穴位呢?

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2、击天鼓50次。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3、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4、之后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5、按摩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二个手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穴位按摩治疗耳鸣的患者,可以每日早、晚分别按摩一次。此外,在耳鸣发作时如果能够及时按摩,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此患者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耳鸣现象一定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怎么按摩治疗耳鸣,那么,你也可以找中医帮你按摩,在按摩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可以学习下,这样以后就可以自己按摩了。

有效缓解耳鸣的护理方法:

1、避开噪音。在操作机器时戴耳塞会有帮助。

2、配戴助听器。原因是大脑可以集中处理外部声音而不去受内在的耳鸣干扰。

3、不要使用兴奋剂。咖啡因、烟碱和减充血药会加重耳鸣。

4、增加背景音。音乐、风扇或其他的背景声音会转移大脑注意力。


另外,耳鸣患者可以多吃些对耳鸣有益的食物,比如核桃、猕猴桃,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保证睡眠、规律生活。

灸找穴位的窍门 中医教手把手来教你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