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药养生知识 > 导航 > 养生知识不吃饭

“宁死不吃中药” 知识分子“科学化之路”

中药养生知识。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宁死不吃中药” 知识分子“科学化之路””,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中医成现代化科学化之障碍

知识分子带头:宁死不吃中药不看中医

中医的危机加重,不只是因为西医专业人员掌握医政,也在于100年来,中医渐渐失去了不少知识精英的信任。曾被胡适称作一个欧化最深的中国人,一个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的地质学家丁文江,是激烈反对中医的现代中国人物的一个极端个案。丁表白说,他终身不曾请教过中医的态度,正如他终身不肯拿政府干薪,终身不肯因私事旅行用免票坐火车一样的坚决。有人问他,假如你到穷乡僻壤考探地质,忽然病了,当地无一西医,更无西药,你会让中医诊治你吗?丁文江断然答曰,不!科学家不得毁其信仰的节操,宁死不吃中药不看中医。

到1930年代,由于中西医的争论激烈,反对中医更多不是以科学的逻辑进行批判,而是一种人生态度。丁文江自撰一联说:爬山、吃肉、骂中医,年老心不老;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与丁文江类似的表白,清末民初以来实在多见。在日本学医出身的郭沫若、鲁迅自不待言,傅斯年的说法与丁文江更如出一辙: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傅斯年是火烧赵家楼的旗手,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这种表态实可见一时之潮流。

yS630.Com相关推荐

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相关知识


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是一种可以治疗急性深部静脉血栓、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多种类型的疾病,同时还能预防与手术有关的血栓。其用法用量是根据患者的体质以及想要治疗的疾病密切相关的,当然在用药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的相关知识!

一、适应症

1.治疗急性深部静脉血栓。

2.血液透析时预防血凝块形成。

3.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塞。

4.预防与手术有关的血栓形成。

二、用法用量

1.

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

每日一次用法:200IU/kg体重,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每日总量不可超过18000IU。 每日二次用法:100IU/kg体重,皮下注射每日二次,该剂量适用于出血危险较高的患者。 通常治疗中无需监测,但可进行功能性抗-Xa测定。皮下注射后3-4小时取血样,可测得最大血药浓度。推荐的血药浓度范围为0.5-1.0IU抗-Xa/ml。 治疗至少需要5天。

2.

血液透析期间预防血凝块形成

血液透析不超过4小时:每次透析开始时,应从血管通道动脉端注入本品5000IU,透析中不再增加剂量或遵医嘱。 血液透析超过4小时,每个小时须追加上述剂量的四分之一或根据血透最初观察到的效果进行调整。

3.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塞

皮下注射120IU/kg体重,每日二次,最大剂量为10000IU/12小时,至少治疗6天。

4.

预防与手术有关的血栓形成

伴有血栓栓塞并发症危险的大手术: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2500IU,术后每日皮下注射2500IU直到患者可活动,一般需5-7天或更长。 具有其它危险因素的大手术和矫形手术:术前晚间皮下注射5000IU,术后每晚皮下注射5000IU。治疗须持续到患者可活动为止,一般需5-7天或更长。也可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2500IU,术后8-12小时皮下注射2500IU,然后每日早晨皮下注射5000IU。

三、不良反应

本品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出血:使用任何抗凝剂都可产生此反应:出现此种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师

-部分注射部位瘀点、瘀斑、轻度血肿和坏死

-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异常降低):应立即通知医师

-少见注射部位严重皮疹发生,向医师咨询

-增加血中某些酶的水平(转氨酶) 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有出现椎管内血肿的报道,当出现任何未提及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是针对于一些癌症晚期的人们使用的,这是一种很好的保守治疗方式,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是现在最为先进的一种,也是药效最好的一种,但是这种药物是没有办法根治的,只能是在服用以后起到一个缓解的效果,而且通常都是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不然的话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善的。

1. 小分子药物

小分子药物通常是信号传导抑制剂,它能够特异性地阻断肿瘤生长、增殖过程中所必需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诺华制药生产的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肠胃基质瘤的格列卫(Gleevec,通用名Imitinib)、以EGFR为靶点的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阿斯利康生产的易瑞沙(Iressa,通用名Gefitinib)和德国默克的特罗凯(Tarceva,通用名Erlotinib)均属此类,并已进入临床应用。美国制药公司生产的Velcade(通用名bortezomib)是细胞凋亡诱导剂,也属于小分子药物。

2. 单克隆抗体

例如用于治疗HER2基因阳性(过量表达)的乳腺癌的赫塞汀(Herceptin,通用名Trastuzumab)、以EGFR为靶点的结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爱必妥(Erbitux,通用名Cetuximab)等。这类药物是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识别肿瘤细胞的。

从通用名的后缀上来看,单克隆抗体类靶向药物以“-mab”为后缀,而酪氨酸激酶类靶向药物以“-nib”为后缀。

除上述列举的已经进入临床使用的靶向药物外,另外还有多种靶向药物正在开发中。

靶向药物与常规化疗药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作用机理:常规化疗药物通过对细胞的毒害发挥作用,由于不能准确识别肿瘤细胞,因此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殃及正常细胞,所以产生了较大的毒副作用。

而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基因开发的,它能够识别肿瘤细胞上由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所决定的特征性位点,通过与之结合(或类似的其他机制),阻断肿瘤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杀灭肿瘤细胞、阻止其增殖。由于这样的特点,靶向药物不仅效果好,而且副作用要比常规的化疗方法小得多。使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法称为“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

靶向药物的特点决定了其尤其适合身体虚弱的晚期患者使用,因为这类患者的身体状况无法承受化疗放疗带来的副作用(身体虚弱,副作用很可能会成为压垮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又不能通过手术对病灶进行清除(病灶已经发生扩散,很难彻底排查并切除)。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比起西药较温和,所以在生活中,人们更愿意服用中药来对身体进行调理。但是生活中大多数人喜欢用中药来调理身体,但是对于一些关于中药综合知识不太了解,今天小编要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在这方便不至于一窍不通。具体介绍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有哪些。

1、证症病的概念: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指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3、阴阳的属性:推动、温煦、兴奋统属于阳;凝聚、滋润、抑制统属于阴。

4、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

5、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实则泻之。如:阳胜则热--“热者寒之”、 阴胜则寒--“寒者热之”。

6、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治疗时采用泄其有余、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化湿的中药有哪些


导读:化湿的中药有哪些?化湿是利用药物的芳香温燥之性化散湿浊的治法,那么化湿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化湿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化湿的中药有哪些

化湿药主要作用为化湿运脾。化湿药多具芳香之气,也称为芳香化湿药。化湿药性味辛温,主归脾胃二经,具有醒脾化湿、燥湿健脾等功效。湿证有寒湿与湿热之分,故在使用化湿药时,应根据不同的湿证进行适当的配伍,寒湿者当配温里散寒药,湿热者当配清热燥湿药。又湿性粘滞,湿阻每可滞气,行气有助于化湿,故使用化湿药时常配行气药。湿生每因脾虚,若为脾虚生湿者,当配补脾药等。化湿药物包括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豆蔻等,具体来看看:

1、藿香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常配佩兰、苏叶、厚朴等,效果更好。

2、佩兰

本品辛香宣化,性平偏凉,入脾胃肺经,善醒脾而除中洲陈腐秽浊之气,与藿香相似,亦为化湿和中之要药。

本品有良好的化湿、解暑之功,用于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治暑湿证,常与藿香、荷叶、青蒿等同用。治湿温初起,常与藿香、滑石、薏苡仁等同用。

3、苍术

本品辛苦性温燥散,入脾胃经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之功,为湿滞中焦证之常用药,又可用于水湿、痰饮内停或湿热内蕴所致诸证。

治寒湿阻滞中焦证,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治痰饮或湿溢水肿,常与陈皮、茯苓、生姜皮等同用。治湿热水肿或湿温,常与黄芩、黄连、滑石等同用。治湿浊带下,与白术、茯苓、芡实等同用。

4、厚朴

本品苦能下气,辛以散结,温可燥湿,主入脾胃经,功善燥湿、行气,为消除湿滞痞满之要药。

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痞腹满、不思饮食、呕恶吞酸、倦怠便溏等症,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5、砂仁

古人称之为醒脾调胃要药的药是砂仁。本品辛香温散,入脾胃经,有良好的为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

证属寒湿气滞者,常与厚朴、陈皮、枳实等同用;证兼脾气虚弱者。常与木香、人参、白术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砂仁除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功能外,尚可安胎,用治气滞胎动不安,其止泻作用适宜中焦虚寒的泄泻。

有化湿功效的其它中药,下面继续为你推荐,一起来看看。

6、豆蔻

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于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与黄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如白豆蔻丸。用于治疗湿温初起,胸闷不饥:与薏苡仁、苦杏仁等同用。用于治疗胃寒湿阻气滞之哎吐:与藿香、半夏等药同用。

7、草豆蔻

本品辛香温燥,入脾胃经,有燥湿化浊,温中止呕,行气消胀之功。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证。

治疗脾胃寒湿偏胜,气机不畅,与干姜、厚朴、陈皮等温中行气之品同用。治疗寒湿内盛,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与肉桂、高良姜、陈皮等同用,如草豆蔻散。

8、草果

本品辛散温燥,有特异的香味,入脾胃经,有较强的燥湿散寒之功。善治寒湿中阻之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舌苔浊腻,常与砂仁、厚朴、苍术等配伍。

寒热痰饮,草果仁四两,甘草二两,生姜五两。上药细锉,用水浸,文武火熬,以干为度,取出焙碾为末。每服一钱,入盐沸汤点服。用于治疗疟疾寒热往来,与常山、知母、槟榔等同用。

化湿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又因其芳香,大多含挥发油,而挥发油又为其有效成分,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药效降低。

中药活血化淤的方法


只有体内的血液流动是通畅的,自己的身体才能够特别的健康,如果是一旦自己的体内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瘀血,就会直接导致自己的血液流动受到障碍,这样的话就很可能造成一些疾病的产生,比如说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那么到底中药治疗活血化瘀的方法是有哪些的呢?

1.山楂红糖汤

原料:山楂10枚,红糖适量。

做法:山楂冲洗干净,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

2.消斑饮

原料:黄豆100克、绿豆100克、赤小豆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以上三种豆泡涨打浆,加入清水煮沸,调入白糖即可。

黑木耳

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能。它能抗血栓、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软化血管,使血液流动通畅,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黑木耳还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洋葱

辛温,归肺、肝经。洋葱有温阳活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洋葱含有的前列腺素A,是较强的血管扩张剂。它含有的葱蒜辣素,能抗血小板聚集,因而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与血液黏稠度,并降低血压。

生姜

性温,味辛。姜有促进血液循环、健脾和胃、杀菌解毒的作用。研究表明,生姜能降低胆固醇、血糖、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脑血管梗塞。

大蒜

《本草纲目》里说,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大蒜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还能降低“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相信大家已经对中药活血化瘀的方法有哪些有一个了解,只有中药才可以很好的去缓解活血化瘀的,西药虽说见效比较快,但是很容易就会引起复发的可能性,只有中药才能够从内到外的调理。

不吃饭喝中药真的好吗


     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由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就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疾病,但是又很多的药物是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其中中医对疾病进行治疗能起到很傲的效果的,并且对身体的伤害也是非常小的,但是和中药一定要掌握好方法才能让药效发挥更好,下面一起了解下不吃饭喝中药真的好吗。

不吃饭喝中药真的好吗

  不同药效以及治疗不同疾病的中药服用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以下的三种中药可以在空腹的时候服用。

1、治疗胃溃疡以及胃粘膜糜烂的中药方中,一般都是会带有白芨还有海螵蛸这些中药,这些药物会有效的抑制患者的胃酸分泌,并且在肠胃的内壁中形成一道保护膜,所以说,这种中药最好在饭前的时候空腹服用;

2、一些泻药也不能够在饭后服用,因为这类型的中药都是治疗一些便秘的情况,所以这些方子中都含有大黄这些中药,所以应该在饭前喝;

3、滋补类的中药也最好在空腹时候服用,这样效果更好。

不过,喝中药的时间除了根据药效以及中药类型来区分之外,患者的身体素质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这就导致对于中药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患者在空腹服用中药之后就会出现胃疼、拉肚子等等副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建议换成饭后服用,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护身体健康。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这个需要特别的考虑,不能够胡乱进行。建议患者在购买中药的时候就仔细的询问医生,然后严格的按照医生的要求来执行,这样才能够令身体快速的恢复健康。有效的把握好喝中药的时间,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发挥中药的药效,所以说,了解喝中药的最佳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上面就是对不吃饭喝中药真的好吗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治疗不同的疾病药物的服用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在服用中药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不能结合药效亲自服用,及时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活血化瘀的中药


二、活血化瘀的常见食物三、活血化瘀的养生汤

活血化瘀的中药

1、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当归

当归性味甘、辛、温。补血养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润肤除斑。内服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贫血体虚、血虚头痛、黄褐斑、老年斑等。外用可改善肤质、祛斑除皱。

美容应用:当归内服可活血补血调经,使皮肤光泽红润,最适合女性平时保养。敷脸可活血淡斑,促使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细嫩有光泽。

注意:当归有活血作用,敷脸时有轻微刺激性,敏感性皮肤者慎用。

2、活血化瘀的中药有丹参

丹参性味苦、微温。有活血化瘀、排脓、宁心安神功效。常用语心脏病。胸闷心悸、失眠多梦、淤血疼痛、黄褐斑等。外用治粉刺痤疮、黑斑等。

美容应用:丹参有活血化瘀、消炎排脓的作用,外用敷脸可改善黑斑及皮肤色泽暗沉,对青春痘、瘢痕也有作用。

注意:用丹参敷脸时,一般都与其他中药粉混合使用。有轻微刺激性,敏感性皮肤者慎用。

3、活血化瘀的中药有益母草

益母草性寒味苦,具有很好的调节月经以及活血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祛瘀以及止痛、降低血压的效果,服用益母草之后能够很好的扩张身体中血管的大小,有效的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对于体内的微循环还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活血化瘀的中药有赤芍

赤芍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以及凉血止痛的作用,另外服用赤芍之后能很好的增强身体中的冠脉血流量以及输出量,对于体内的微循环调节作用也非常的非常不错。如果出现了中毒、惊厥、疼痛等情况,服用赤芍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一般情况下赤芍的使用量应该控制在3克到15克之前,千万不能够超量服用。

5、活血化瘀的中药有丹参

丹参也具有很好高的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很好的调整心率情况,并且增加冠脉血流量。除此之外还能够抗变态反应,对于身体非常的有好处。

活血化瘀的常见食物

1、洋葱。洋葱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食物。它具有辛温,归肺、肝经等功效。

洋葱有温阳活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洋葱含有的前列腺素A,是较强的血管扩张剂。它含有的葱蒜辣素,能抗血小板聚集,因而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与血液黏稠度,并降低血压。

2、生姜。性温,味辛。姜有促进血液循环、健脾和胃、杀菌解毒的作用。研究表明,生姜能降低胆固醇、血糖、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脑血管梗塞。

3、大蒜。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大蒜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还能降低“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

4、西红柿。西红柿含有多种活血化瘀的成分。果胶,可降低胆固醇;黄酮素,有抗凝作用;籽粒周围的黄色胶状物质含番茄因子,能防止血小板聚集,维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循环。

活血化瘀的养生汤

1、当归红枣煲鸡脚

材料:鸡爪5个,猪肉(瘦)50克,当归5克,枣(干,大)4颗,桂圆(干)6颗,枸杞子1小把,食盐1小匙,水适量。

做法:鸡脚斩成小块,瘦肉切块,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洗净。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鸡脚和瘦肉焯烫。焯烫后捞出,冲洗干净表面浮沫,放入炖盅,加入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加足量水。隔水炖2-3个小时喝之前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2、桃红四物汤

材料: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桃仁、红花15克。

做法:在所有药材里先加入适量的酒,再加水煎煮即可。煮的时候用中等大小的饭碗装4碗水,煮到最后只剩一碗水的量就好了。

用法:早晚空腹饮用,任何温度都可以,但是药材煮过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

功效:桃红四物汤,其安全性、有效性历经千年验证,含有多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成份,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具有祛斑养颜、活血调经、改善睡眠的功效。

中药煎制的常用知识


汤剂,是中医治病常用的药物,然而当病人拿到中药时,要么一筹莫展,要么就是随便煎制,其效果不佳。煎药指南,教大家一些煎中药的知识,让中药发挥最大的功效。下面一起来学习下中药煎制的常用知识吧。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中药化橘红功效与作用


化橘红是一味中药,化橘红的本名为芸香科植物,由于不同的地方给予的名称不同,所以在这里我们来做一个统称,化橘红的功效对于风寒感冒,哮喘,支气管有着极好的作用,使用化橘红可以化痰,防止痰液黏黏,风寒咳嗽引起的红肿痛,痰液粘稠有着很好的作用,那么中药化橘红当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适合人群使用。

中药化橘红的功效与作用 化橘红有什么功效。化橘红,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 “光七爪”“光五爪”。夏季果实未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将果皮割成5或7瓣,除去果瓤及部分中果皮,压制成形,干燥。2006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化橘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药化橘红的功效与作用 化橘红有什么功效

【化痰止咳、风寒咳嗽】橘红首要功效,无论寒咳或干咳,服用橘红均可见效,咳嗽分为热咳和寒咳两种:热咳,是由肺热造成的反复咳嗽,例如过量食用上火食品,如煎炸、烧烤类等食品,表现为喉咙干痒、干咳少痰或痰色黄质黏稠;寒咳,多由受寒引起,表现为咽痒咳频,痰液稀薄如泡沫状。

【久咳、气管炎、哮喘】中老年人长年久咳或哮喘服用橘红为首选。对久咳、哮喘者必须坚持服用并逐渐适应方可起效。一般建议使用2-3个月以上。

【食积伤酒、化普理气】抽烟喝酒人士之佳品,烟酒对肺胃肝及喉咙损伤最大,同时居住在城市汽车及工业废气居多,长久吸入过量后容易导致习惯性呼吸道感染发炎。常服用化橘红便能减轻酒精及废气对这些人体器官的损害。

【呕吐呃逆、饮食积滞】经常饭局应酬等人士应常服用化橘红,化橘红对肠胃的消滞有良好功效,饭后服用可令缓解胃中消化压力。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宜忌】

气虚及阴虚有燥痰者不宜服。

以上的这篇文章我们介绍了中药化橘红功效与作用,化橘红的功效价值非常的广泛,平日里经常会出现在中药当中,建议各位平时抽烟喝酒的朋友们,或是居住在城市环境下的朋友们长期服用化橘红,可以减轻酒精和废气的侵害。

活血化瘀的逐瘀宁心酒


现在人的工作压力大,偶尔会有失眠的情况也是属于正常。稍微调节一下情绪就会好的,但是有些人的失眠情况很严重,这里小编介绍大家喝逐瘀宁心酒,逐瘀宁心酒的功效是宁心安神的,对治疗失眠很有帮助。来看逐瘀宁心酒的配方!

配方

当归15g,生地黄15g,桃仁15g,赤芍15g,红花15g,枳壳15g,柴朗15g,甘草15g,桔梗15g,川芎15g,牛膝15g,珍珠母15g,夜交藤20g,酸枣仁20g。

制法

将诸药置陶瓷或玻璃容器中,用1000ml米酒浸泡,每隔2日将药酒振荡摇动数次,2周后过滤,即得。

用法

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

功效

活血化瘀,宁心安神。

主治

失眠。

附记

本方乃《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诸安神药组成。中医认为心主血、藏神,如心脉瘀阻,血不养心,则神不内守,出现失眠,故采用活血化瘀法。本方原为水煎剂,现改为酒剂。

失眠病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身体其他方方面面。但也有很多方法墨磐石可以缓解和治疗失眠。

失眠源于不良习惯

一、半夜失眠的人,最容易拿起闹钟来看时间,结果时间分秒过,自己就真的睁眼到天亮,所以正确办法是半夜起来不要看钟,转身倒头继续睡。

二、有些人习惯睡觉分段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总时数一样,但睡眠结构则是破碎的,这样导致睡眠的质量也不会好。

三、床是让人睡觉的地方,但如果在床上念书、吃东西、看电视,就容易培养不想睡的气氛。

四、一些人喜欢喝咖啡、茶,其实这也是不好的习惯,茶、咖啡和香烟等,都会破坏人们的睡眠结构,所以大家都应该尽量避免,对于失眠的人来说,在晚上的时间,更加应该戒掉这些不良的习惯。

原因

枕头过高

从生理角度上讲,枕头以8~12厘米为宜。太低,容易造成落枕,或因流入头脑的血液过多,造成次日头脑发涨、眼皮浮肿;过高,会影响呼吸道畅通,易打呼噜,而且长期高枕,易导致颈部不适或驼背。

枕着手睡

睡时两手枕于头下,除影响血液循环、引起上肢麻木酸痛外,还易使腹内压力升高,久而久之还会产生返流性食道炎。所以,睡时不宜以两手为枕。

被子蒙头

以被蒙面易引起呼吸困难;同时,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婴幼儿更不宜如此,否则有窒息的危险。

张口呼吸

闭口夜卧是保养元气的最好办法,而张口呼吸不但会吸进灰尘,而且极易使气管、肺及肋部受到冷空气的刺激。最好用鼻子呼吸,鼻毛能阻挡部分灰尘,鼻腔能对吸入的冷空气进行加温,有益健康。

结语:有关逐瘀宁心酒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逐瘀宁心酒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多喝逐瘀宁心酒能帮助我们治疗失眠的症状,如果你有失眠的困扰,可以向中医师咨询一下哟。还有很多健酒可以喝的!

不吃饭喝中药可以吗


一、不吃饭喝中药可以吗

中药调理是很多患者的选择,但很多人对于吃中药的时间比较迷茫,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吃中药才是最佳的时间,下面是中医为大家总结中医传统疗法,吃中药最佳的几个阶段。

1、饭前

中医认为饭前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从部位上看,它比较适宜于治疗人体下部的疾病。东晋时期着名医药学家葛洪说:“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

2、睡前

什么时候吃中药好?一般来说在睡前服用安神药和治遗尿症药物是最佳的时间,中医认为: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3、饭后

适用于人体上部的疾病。中医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方法,能使药性留连于上。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着《神农本草经》即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药”。偏于滋补一类的药物,也宜饭后服。如葛洪说:“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身之药以食后服之。”

二、喝中药的禁忌

1、辛辣类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2、鱼腥类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3、生冷类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三、如何减轻喝中药时的苦味

1、调整水温

一般人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此时味觉神经的感觉最灵敏。如果送服药物的水温或汤药的温度与此温度接近,吃药更容易感到苦。温度高于38℃或低于36℃时,味觉神经不太灵敏,苦味就会减弱。不过,汤药高于38℃时,如果不能把握好温度,可能会烫伤口腔黏膜。建议大家服药时将水温控制在20~36℃之间,降低味蕾对苦味的敏感性。

2、喝点温开水

服汤药时最好使用吞饮法,饮满一口后像吞咽固体食物一样快速吞下,以减少药液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喝药后,立刻用凉水漱口,再喝适量温开水,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能缓解苦味。这其实也是运用了改变口腔温度的原理。

3、喝些淡蜂蜜水

如果确实觉得药物很苦,想用甜味缓解,可以用淡蜂蜜水漱口,但不建议服药后马上大量喝。部分药物可与蜂蜜配伍改善苦味,但应先咨询医生。如果服汤药时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现象,这就需要生姜的帮忙了,生姜具有和胃止呕的作用,在喝汤药前先喝少量生姜汁或嚼服2—3片生姜片,可有效防止呕吐现象的发生。

总之,上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喝中药的正确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宁死不吃中药” 知识分子“科学化之路”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