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起居养生法 > 导航 > 起居养生法

起居养生法

2021-06-16

起居养生法(居室环境和气候)

起居养生法。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做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起居养生法(居室环境和气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居室布置:居室布置应根据主人的个人爱好而定,但总体来讲,居室的布置应以实用为主,尽量简洁大方,朴实典雅,切忌豪华而不实用。居室墙壁的色调对人体的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淡蓝或淡绿色为冷色调,给人以清新、宁静、安详的感觉,具有缓解情绪,调节血压的作用,较适用于精神紧张或患有高血压病或失眠症的人;淡橙(红)及淡黄色为暖色调,给人以温暖、兴奋、热烈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客厅以暖色调为主,而卧室以冷色调为主,并根据主人的爱好而适当调整。室内家具的摆放要合理,特别是老年人的居室,门槛应取消,地板须防滑,床宜低矮稳固。

居室环境:居室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装饰材料、厨房燃气等,所以在装修时应尽可能地使用环保材料,厨房应设有通风装置。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开窗通风,让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并使室内的空气流通。室内或阳台可种植一些终年常青的花木,茶几案头摆放一些鲜花嫩草,窗前的鱼缸内养些美丽的观赏鱼,不但可以美化居室环境,更能使得居室内生机盎然,充满情趣。

居室气候:居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日照和通风等。人人都希望居室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适宜的室内小气候对人体的健康有利。最佳的室内温度以22℃~25℃为宜,最佳的相对湿度以40%~60%为宜,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居室环境里会感到非常舒适,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工作或学习的效率较高。但由于自然界的四季气候变化有所不同,故居室的小气也应适当调整。夏季的室内温度以25℃~28℃,相对湿度以低于70%为宜,冬季以18℃~25℃,相对湿度以大于30%为宜。一般来讲室内的昼夜的温差最好不要超过6℃,相对湿度不要少于30%或大于70%。

居室内要保证良好的采光环境。阳光不但可以直接杀灭室内的致病菌或微生物,还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而且阳光直接照射的效果要比通过玻璃照射好得多,因玻璃可以削弱日光中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所以每天应当选择适当时间开窗,让阳光直接照射室内。

平时还应该多注意居室的通风问题。有研究资料表明,居室在清晨时的空气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得多,因为房间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家用电器等都可以产生有害气体以污染居室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特别新建居室装修后的半年内,由于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所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居室的污染尤为严重,新居的入住者甚至会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咳嗽哮喘、口眼鼻咽等粘膜刺激感及皮肤过敏或干燥等等症状,被称为“新建居室综合征”。解决居室空气污染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居室通风,新居的室内通风更是十分必要的。北方的冬季寒冷,在防寒保温的同时也应适当进行室内的通风,以便保持新鲜的空气。

yS630.Com相关推荐

起居养生法(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要持之以恒。

传统养生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之三宝,神为生命的主宰,能够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和体现生命的活力,故有“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之说。人们起居有常,作息合理,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保养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所以清代名医张隐庵称:“起居有常,养其神也”。长期的起居无常,作息失度,会使人精神萎靡,面色萎黄,目光呆滞无神。

一日的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而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中医认为,一日之内随着昼夜晨昏阴阳消长的变化,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而与之相适应。人体的阳气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着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进行各种机能活动,所以白天是学习或工作的最佳时机。夜晚人体的阳气内敛而趋向于里,则有利于机体休息以便恢复精力。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按照体内生物钟的规律而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一年的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规律对起居和日常生活进行适当地调整。一年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在四季气候条件下生活,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适当调节自己的起居规律。《黄帝内经》称“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意思是说,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有所不同,“春夏养阳”宜晚睡早起,而“秋冬养阴”则应“早卧早起”或“早卧晚起”。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作息时间适当调整。

在每日起居养生中,还应注意要长期坚持“冷面、温齿、热足”的保健方法。

冷面,是指用冷水(水温20℃左右)洗脸。在一般情况下从水龙头流出来的自来水基本上就是20℃左右的冷水,可以直接用来洗脸。冷水洗面,可以提神醒脑,使人头脑更清为醒,特别是早晨用冷水洗脸对大脑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可以迅速驱除倦意,振奋精神。冷水洗面,还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冷水的刺激可以使面部和鼻腔的血管收缩,冷水刺激后血管又反射性地进行扩张,一张一弛,既促进了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了面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又增强了面部血管和皮肤的弹性,所以除能够预防疾病外,还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温齿,是指用温水(水温35℃左右)刷牙和漱口。我们知道人体的口腔内的温度是恒定的,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刷牙或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经常给牙齿和牙龈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齿和牙龈出现各种疾病,使牙齿寿命缩短。特别是在冬季气候寒冷的时候,刷牙漱口时更要注意用温水。有研究资料表明,用温水刷牙有利于牙齿的健康,反之,长期用凉水刷牙,就会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的现象。

热足,是指每晚在临睡前用热水(水温在45~50℃)洗泡脚和洗脚。从传统医学上讲,双足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接地点,有诸多穴位,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重要作用。从现代医学讲,足部为肢体的末端,又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置,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应用热水泡脚洗脚,从中医讲可以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并有舒筋活络,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从西医讲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恢复疲劳的目的。

详细解析中医起居养生法


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养生,但是养生并不是吃一些保健药就能办到的,还要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习惯,建立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以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这种方法谓之生活起居养生法,又称起居调摄法。

生活起居养生涉及起居有常、安卧有方、不妄劳作、居处适宜及衣着宜忌等内容。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时间的规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阳气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否则,会引起早衰与损寿。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因此,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秀;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安卧有方

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各组织器官大多处于休整状态,气血主要灌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使其得到补充和修复。安卧有方就可以保证人的高质量睡眠,从而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有利于人体健康长寿。若要安卧有方,第一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一般说来,中老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以8~10小时为宜。二是要注意卧床宜软硬适宜,过硬,全身肌肉不能松弛得以休息;过软,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关节负荷过重,会引起腰痛。三是枕头一般离床面5~9cm为宜,过低,可使头部血管过分充血,醒后出现头面浮肿;过高,可使脑部血流不畅,易造成脑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风。四是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一般都主张向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平放,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这样,心脏位置较高,有利于心脏排血,并减轻负担,同时,由于肝脏位于右侧较低,右侧卧可使肝脏获得较多供血,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在长寿者调查中,许多长寿老人都自述以右侧弓形卧位最多。古谚也说: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屈股侧卧益人气力.五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晚饭不宜吃得过饱,也不宜吃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宜梳头,宜用热水浴足。

谨防劳伤

包括慎房帷及劳作伤。慎房帷,这是保肾固精、避免生理功能失调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要顺应天性,不宜禁欲,但另一方面也要节制房事,保精养生。防劳作伤,这是维护强壮机体、避免形伤的重要措施,在劳作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注意适度的劳动,不能逞强斗胜,切忌久视久坐。

天麻栽培的小气候环境


天麻,又名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是誉满中外的名贵药材,被称为药材之王,具有极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人们通常所说的天麻是指其干燥的块茎。从植物分类学上讲,天麻属于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但它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绿色植物,其植株为一肉质独苗,黄红色,无根、无绿色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它必须与一种被称为密环菌的菌类共生,依靠自身产生的溶菌酵素去溶解密环菌菌丝,从而获得密环菌的水分和营养,以维护自己的生长。

天麻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人们种植天麻不仅要追求产量,更要讲究质量,即充分保证有效成分的含量,否则就有可能物虽非伪,而种则殊矣,药性异矣。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可能生产出具有特定药性和药效的中药材。春秋时期晏婴的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生动地说明了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对中药材生产的重要性,枳实和橘皮为两种常用的中药材,而它们的主治对象和功效却有明显的差异。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特别是广大山区,都可能存在天麻栽培的适宜区域。人工栽培天麻,必须了解天麻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或创造适宜天麻生长的小气候环境,运用农业技术措施充分满足天麻生长的需要,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天麻,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温度是影响天麻生长的首要因素。天麻喜生长在夏季凉爽、冬季又不十分寒冷的环境中,它对温度反应较为敏感,温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天麻的生长、产量和质量。天麻从幼小的米麻至长为箭麻,所需有效积温为3800℃左右,在4000℃左右时,商品性更佳。一般而言,地温达到12℃以上时,天麻细胞开始活跃,即可开始消化吸收密环菌作为营养,供自己生长、膨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力增强;地温达到20℃25℃,为天麻和密环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此时天麻的生长发育最快;但当土温继续升至30℃以上时,密环菌和天麻的生长反而受到抑制,容易产生乌头状的箭麻。因此,高温季节要注意防暑降温。当气温低于15℃时,天麻的生长速度减慢,逐渐停滞进入越冬休眠。天麻较耐寒冷,只要所处土层温度高于-4℃,即可正常越冬,但如低于-5℃,则会使天麻块茎遭受冻害而发生腐烂,影响其安全越冬。

种用的天麻(简称种麻)冬季需要一定的低温休眠,来春才能正常萌发。在2℃5℃的低温条件下,种麻需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度过休眠期。如果低温时间不足,即使萌发条件适宜,种麻也不会萌动发芽。种麻解除休眠后萌发的快慢,也与休眠中接受的低温条件有关,低温处理时间越长,萌发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野生天麻一般分布在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含水量50%55%的地区。阴雨连绵,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最适宜天麻的生长,尤其在68月生长旺季,天麻营养积累达到高峰,需要较多的水分,该时期充沛的雨量是保证天麻丰产的关键;到了9月,天麻营养积累进入后期,达到生理成熟阶段,此时土壤湿度应控制在40%以下,如果雨水过多,密环菌旺盛生长,侵入新生麻,分解天麻组织作为营养,则会引起天麻块茎的腐烂,导致减产或降低质量。

由于天麻是非绿色植物,从栽种到收获,整个无性繁殖过程都在地下进行,因此光照对地下块茎的生长、繁殖没有直接影响,只能间接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如果在冷凉的地区栽培天麻,增加直射光的照射可提高地温。天麻抽薹出土后(约两个月)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射,但忌强光,强烈的直射光会引发日灼,危害天麻茎秆,容易导致植株死亡。同时,直射的阳光会加大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湿度,影响块茎的生长。故此时应注意搭棚遮荫,减少直射光的照射。大风仅对抽薹开花的天麻有危害,可以吹折或吹倒花薹,影响种子的产量。因此,出土后的花薹应注意防大风,如给出土的花薹进行绑架等。

环境养生


环境养生

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和每个人居住的小环境。在环境中,有许多因素每时每刻地作用于人的机体。这些因素,不仅错综复杂,且处于经常不断的变化之中,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他所生活的环境。

环境因素自古以来就非常受到人们重视,如《黄帝内经》里就有明确的记载:“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歧伯日: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非常清楚地指出了:若是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多短寿。可见,居住地方的水土、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

不但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同样和人们的身体状况紧密关联。如《黄帝内经》里就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始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非常明确地阐明了诊治疾病要注意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相传,帝尧时代人们就凿井汲水而饮。春秋战国时期居民中还制订了清洁饮水公约,不遵守者以法律处理。我国考古挖掘的古城遗址遗物证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地下已有用陶土管修建的下水道,不仅注意到饮水卫生,而且还注意到保护环境卫生。

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辩证的自然综合体,一切生物都要适应环境而生存,人类不但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利用、支配和改造环境。

起居养生


起居养生

所谓起居,就是人类睡卧行走、着衣覆被等之类的日常活动,由于这些活动都以顺应天时、适应环境为目的和要求,也具有自我修整的作用,所以同样具有养生保健的重要意义。

人类活动简略地可以分为睡眠与言谈行走等日常活动两部分,前者属阴,后者属阳。人进入睡眠时阳气渐衰,阴气渐盛,脏腑功能减弱,血液归于肝、阳气内伏,神气内守,阴气得以长养。人由睡眠醒来,则阴气渐衰,阳气渐盛,脏腑功能加强,气血运行加快,阳气外达,神气浮现,表现出种种生机,完成各种活动。睡眠对人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睡卧与行走的关系属阴阳关系,应遵循阴阳矛盾运动的规律来安排这些活动。一方面要注意平衡和协调,活动过多,睡眠或休息过少,则阳气消耗过多,得不到保养,也使阴气失其根,由于阴阳失衡或阴阳俱虚,都可引起疾病,使人体机能衰退,寿命缩短;而睡眠过多,活动过少,就会使阴气过盛,阳不盛阴,脏腑功能衰弱,瘀血、痰湿等各种代谢废物内生,阻碍气血运行或正不胜邪,外邪就会侵袭人体,也会引起疾病。所以适当掌握日常活动量和睡眠量,注意劳逸结合,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

另一方面,要与自然界天地阴阳的运动变化相适应,自然界白天为阳、夜间为阴,所以各种活动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就应放弃各种活动,这样人与天地相应,有助于保持阴阳平衡,乃可尽其天年。有些人贪图玩乐,或迫于工作压力而挑灯夜战,一方面耗伤阴血,另一方面违逆天时,感受自然界阴气而伤害自身阳气,都有损于身体健康、缩短寿命。

着衣覆被是人主动适应自然界,保护自身阳气的重要措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要厚薄适当,调换适时。太厚则易生火,扰动心神,耗伤阴液,心神扰动则脏腑失和,阴液外泄,出现盗汗、自汗和多梦、烦躁等,并导致气血失和、营卫失调,容易招致外邪侵袭;太薄则易感受外界寒邪,使阳气受伤,气血凝滞,引起各种疾病。春季寒气未尽,人体阳气处于由弱渐强的生长阶段,称之为“少阳”,如撤衣减被过早,人体阳气易受伤害;秋季人体阳气未衰,自然界寒气未盛,所以不必过早加衣添被,以免助火生燥。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虽不可机械理解,根据自身情况和气候变化更换衣被是必要的,但它确实有一定道理。

人类为适应自然界,除着衣覆被之外,还发明了许多夏季避暑、冬季取暖的方法,这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是司空见惯的,但却并不是都能正确运用,常因运用不当而影响健康。为此,这里要特别指出夏季避暑不可贪凉、过食寒凉或用冷水洗澡,或在阴凉处久睡都可因损伤人体阳气或感受外界阴邪,引起疾病;冬季因怕冷而取暖太过,会扰动阳气,生火化热,破坏阴阳平衡,引起疾病。

饮食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长寿的人,大都有规律地生活,每日进食定时定量,温热适当,从容就餐,细嚼慢咽,进餐前后稍作休息,无烟酒嗜好。如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

总之,我们日常生活起居的恰当安排都具有适应自然、维持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是不应忽视的。

中医秋季养生之起居保健


这在秋天显得特别重要,主要是秋天的气候变化太大,早秋以热、湿为主;中秋前后较长一段时间又以燥为主;而到了深秋、晚秋,却又以凉、寒为主。因此,人们在睡眠、穿衣、护肤、居住等起居的各个方面,都要提高警惕,注意养生。

一是衣服保健。夏去秋来,凉风习习,虽凉还不至于寒,人们还能耐受,不妨进行一点锻炼。这和让小孩常常三分饥与寒是一个道理。如果观一叶落而知秋,早着裘棉,那时穿上去就脱不下。随着寒冷的加剧,就会越穿越多,御寒的能力越来越差。那些冬天下水游泳的人,为什么那么经冻呢?他们不就是从秋天开始天天锻炼挨冻,逐渐增强体质,适应气候变化的吗?所以,“秋冻”乃是含有积极意义的健身办法,是古今养生都十分强调的秋天养生方法。所谓“秋冻”,通俗地说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这样,就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当然“秋冻”还要因人。因天气变化而异。若是老人、小孩,由于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出现雨雪,就不要再“秋冻”了,一定要多加衣服。

当然“秋冻”的含义不仅仅在穿衣保健方面,而应从广义上把它引申为秋天的一个养生原则,即在秋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秋天,由于天气多变,有寒热之异,温燥、凉燥之别,故衣服的增减要适时。古语云:“饮食以调,时慎脱著”;“避色如避难,冷暖随时换”,指的就是要随时注意根据气候加减衣服。秋季有时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要保持体温恒定,就应多预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

二是护肤保健。每天秋季,随着天气的变冷,人的肌肤一下子适应不了这种变化,血液循环变慢,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细碎的皱纹,尤其是在眼睛周围。所以,秋季更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

精神美容法:这是由于皮肤的美丑与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当人精神紧张、优愁、烦躁不安时,脸上就很容易出现面疤和褐斑。皮肤的变化之所以和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荷尔蒙的分泌与自律神经的平衡可因心绪的变化直接反映在皮肤上。所以,想要固然需要借助化妆品,但精神上的美容法也不容忽视。

中国有句俗语:“笑一笑,十年少”,这说明笑是一种最直接、最基本的美容法。当人心情愉快,喜笑颜开时,必然会面色红润,容光焕发。这是由于人在笑时,其表情肌的舒展运动,可以使笑者的面部肌肉及皮肤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因而加强了面部皮肤的弹性。因此,国外现已有人将笑列入了体育美容之列。既然心情的好坏会影响人内分泌的平衡,因而是决定着皮肤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当心情不佳时,应适时地进行心理上的放松和积极的自我暗示,将郁闷的心情转为开朗,在精神上达到美容之效果。

药物美容法:按给药途径,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按作用部位,可分为颜面肌肤美容剂,五官美容剂,毛发美容剂,形体美容剂,美化气味剂等。按用药目的,可分为保健和治疗两大类。按剂型不同,可分为膏剂、粉剂、糊剂、液剂、乳剂、汤剂、丸剂等。按具体功用,可分为润肤悦颜,抗皱驻颜、增白莹面、嫩手护肤、明目益睑、扶睫生眉、荣唇艳口、健鼻护耳、洁齿牢牙等类型。按方剂来源,可分为宫廷秘方、仙士效方及民间验方等。由上可知,药物美容法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只举例谈一下。

圣惠面脂方:杏仁(汤浸、去皮尖)200克、白附子未90克、密陀僧(研细)、胡粉(研细)各60克、白羊髓250克、珍珠未一克、白鲜皮未30克、酒300毫升、鸡蛋白7枚。上药先以杏仁入少酒,研如膏,又下鸡子白研一百遍,又下羊髓研二百遍,后加入诸药未,渐渐加入酒,均研细,盛于瓷盒中。每夜以浆水洗面)拭干后涂之,本方令面色悦泽如桃花红光。

地黄美容丸:生地黄不拘多少,白蜜适量。取生地黄洗净,捣烂绞汁,将汁用微火久煎,使之成干糊状时加入白蜜再煎,直至煎得可以做成丸子为止,取出做成如梧桐子大。每次用温米酒送服15~20克,一日三次。本方久服青春常在,肤面清秀,“服百日面如桃花”。

杏仁美容膏:杏仁100克、滑石粉200克、云母粉100克、香白芷50克。先将杏仁、香白芷焙干研细粉,再与滑石粉、云母粉混合拌匀,然后加适量蜂蜜调成软膏。每日涂敷面部少许。本品润泽肌肤,治面容干燥无泽或面部有黑点者。

花粉煎外擦法:花粉10克。水煎30分钟时取汁,蘸汁外擦面部,每日一次。本方润肤美容,可治疗皮肤粗糙、过敏、雀斑、黑斑。

容颜不老方:生姜800克、大枣250克、晶盐川0克、甘草150克、丁香25克、沉香25克、茴香200克。上药共捣成粗未,和匀备用。每次15~25克,清晨煎服或沸水泡服。功能健脾胃、调营卫、益气血,有抗衰驻颜之功,令人容颜不老。

慈禧太后驻颜方:珍珠适量,研磨成粉,每次一小茶匙,温茶送服,10日服一次。清热养阴,留驻青春,令皮肤柔滑有光。“久服颜如童子方:枸杞根100克、生地黄30克、久服颜如童子。

令人面白净悦泽方:白蔹、白附子、白术、白芷各60克、藁本90克、猪胰(去渣、去赤汁、尽研)三具。上六味研未,先以芜菁子250克、酒水各250克相和,煎数沸,研如泥,合诸药,纳酒水中,以瓷器贮,封三日,每夜涂面,次日晨以浆水洗之。本方令人面白净悦泽。

洗面药:薷香叶、白芷、檀木、檀香、瓜萎根、楮桃儿、白茯苓、防己各30克、甘松香、零陵香、茅香各75克、丁香30克、麝香(研)9克、沉香30克、黑牵牛120克、赤小豆90克。川芎30克、糯米500克。上药共研极细未,每用少许放于温水中洗面,早晚各一次。用之日久,可使面部馨香、皮肤白嫩。

按摩美容法:历代养生家强调“面宜多擦”,《孙真人卫生歌》里说:“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大养生家陶弘景也说:“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泽”。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养老大例》亦说:“摩掌令热以摩面,从上向下二十七过,去(皮旁加干)(面气枯焦黝黑)气、令人面有光,又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除。”以上说明了古人是非常重视用按摩的方法来美容的,其要领主要是:第一,保健按摩时心静、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第二,手法要轻快柔和,切忌过重的强刺激,只需一定的酸胀感即可。第三,在操作前洗净双手和面部,在面部涂些护肤膏霜剂,既有利于操作,又可增强疗效。第四,操作的次序、次数和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次做全套或几节均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可随机变通,不必拘泥。第五,操作时不宜过分牵拉皮肤,以免引起皮肤损伤和松弛。第六,用自我按摩方法以求得春颜常驻,健身美容,须持之以恒,不可操之过急,只要坚持,便能取得满意疗效。

先谈眼部美容按摩。眼是心灵的窗户,是容貌美的一个重要感觉器官。健美而炯炯有神的双眼会使人精神倍增、赏心悦目。若能经常用按摩法作用于眼睛,可改善眼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调节视觉神经和动眼神经的功能,并能使眼肌疲劳得到缓解,还能延缓眼睑下垂和眼周皱纹的出现。具体按摩方法是:

端坐凝视,双眼先顺时针旋转10次,然后再向前凝神片刻,逆时针方向旋转10次,向前凝视片刻,最后双目轻闭,两手食、中指轻轻抚摩同侧眼皮约1~2分钟,此为运转眼球法;

用两手拇指按揉睛明穴约30次;再用两手食指指端按揉同侧攒竹穴3次;又用两手食指指腹着力按压在太阳穴上,有酸胀感时再按揉30次;最后用两手食指指端着力按压四白穴,有酸胀感时再按揉30次,此为按揉穴位法。

两手握拳,用食近侧指间关节的桡侧缘紧压眼眶,作自内向外的刮动,分刮上下眼眶各15次,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此为分刮眼眶法。

微闭双眼,两手五指井拢,用中指和无名指指腹贴附在睛明穴,向外分抹至瞳子髎穴,重复30~50次,此谓分抹眼睑法。

上述按摩方法可清脑明目,增强视力,消除眼疲劳,预防皱纹,健美双眼,可每日早晚各做一次,也可用在眼疲劳时做一次。

再谈鼻部美容按摩法。

鼻居面中,位置显耀。鼻形美观,鼻窍通利,为容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按摩鼻部可以促进鼻粘膜的血液循环,利于鼻内粘液的分泌,并能促进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摆动,可增加鼻粘膜的抗病能力。同时又可使鼻根挺直隆起,保护和增加鼻形美观,具体按摩方法是:

按揉穴位:用中指指端按揉迎香穴30次,然后再按揉素髎穴30次;

推擦鼻部:两手五指并拢,两手食中指放于同侧鼻部,从迎香穴向上推擦至鼻根部,共约30次,使之产生轻微的温热感;

捏压鼻根:用右手拇食指指面捏压鼻根部,用力不宜过大,连续捏压30次。

上述按摩法功能健鼻利窍,润泽皮肤,美化外形,除用于鼻部健美外,还可用于防止各种鼻病,预防感冒。

还有颜面皮肤美容按摩法。

颜面皮肤是一个人的“门面”,面部皮肤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容貌。常用的保护面部皮肤的按摩方法是:

直擦面部:即用两手掌面分别贴附在鼻翼两侧,用掌面或整个指掌作上下往返推擦,共往返10~15次,整个面颊从鼻旁到耳前都应推擦到,使面部发红、发热;

拍打面部:用两手四指并拢,用四指指腹按照额部。眼周、鼻旁、面部的顺序依次拍打整个面部皮肤1~2分钟;

分推前额:两手四指并拢,手指向上附于印堂部,沿眉毛自内向外分推至太阳穴,重复3~5次,再沿着比眉毛高的路线从内向外分推3~5次,如此逐次升高路线分推,直至整个前额。然后从前发际下始逐次降低路线分推,直至眉毛。

按揉穴位: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按揉两侧之四白、承位、地仓穴及颊下承浆穴,每穴按揉一分钟,用力均匀,配合振法。

上述按摩法功能活血通络,润泽皮肤,防皱消斑,清醒头目。除能用于面部健美外,尚可用于防治感冒,及精神萎靡、头目昏晕的治疗。以上按摩法一般每日两次,以晨起。寝前进行为宜,但须注意的是,早、晚按摩都应先用温水洗脸,擦干后进行。按摩时用力不宜太大,严防擦伤皮肤。

传统化妆品美容法。

传统化妆品的主要原料皆为天然中药或食物,基质多为动物脂肪、蜜、乳、植物油,这些取自大自然的成分,于人体颇为适宜,尤其是目前人们对合成化学品的安全性及药理作用心存疑虑和恐惧,传统化妆品在当今的“天然志向热”中会更具优越性,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张贵妃面膏

取新生鸡蛋一枚,在蛋上开一小孔,去黄留清,装入60克丹砂细未,然后用蜡封固小孔,随同其他待孵的鸡蛋一起放到鸡窝中,让母鸡孵化、等到小鸡孵出来时,本品即可取用。

本面膏为南朝陈后主妃张丽华使用的面膏秘方,传说来自神仙西王母的《枕中方》。若能常用张贵妃面膏,可使脸色白里透红,光滑润泽,不但黑斑、黑晕之类可以一扫而光,而且皮肤松弛现象也能得到改善。

皇后洗面药

配方:川芎、细辛、藁本、白附子、薷香、冬瓜子、沉香、土瓜根、广苓苓(灵香草)各30克,白檀、甘松、白及、吴白芷、白茯苓、杜苓苓(九层塔)各60克,白敛45克,白术、栗子内皮各15克,楮实150克、皂角未各300克、冰片6克、糯米粉750克、丝瓜4个。 

制法:上药除皂角未、糯米粉外,共为细未,再和入皂角未、糯米粉调匀,密贮备用。用法:每日用之洗脸。功效:光泽精神,退皴皱,除黑斑。

面膜美容法 

是将药物及营养素加入适当的基质后,直接贴敷于面部,具有成膜特点,起到保健,增白、抗皱、消痤、平疣等多种美容效果的一种常用疗法。根据基质的不同,又有凝胶状、糊状、石膏状及中药粉未状等不同种类。在应用中往往与中药蒸洗、面部按摩有机结合。

我国是使用面膜美容最早的国家之一,其美容所用面膜多为鸡蛋清、猪蹄煮胶,或在鸡蛋清或猪蹄汤中加一些有美容作用的中药细粉未而成,如《普济方》中的展皱膏、杏仁膏,《备急干金要方》中的蹄浆面膜等,均具有滋润皮肤、驻颜悦色、清洁健美之功效。又因为中草药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及传统的治疗优势,所以,中医美容面膜一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在民间广为流传。

黄瓜面膜

将黄瓜连皮切成薄片或用刀刮下黄瓜皮,然后敷于脸部。这种面膜具有滋润、柔软和增白皮肤的作用。适用于干性皮肤者,夏秋季采用此面膜,每周可2~3次,每次敷15分钟。

蛋白面膜

取一个鸡蛋的蛋白,直接涂于面部,不久在皮肤表面就形成一层蛋白膜,20分钟后用凉水洗净。这种面膜适用于粗毛孔、浅皱纹的皮肤。

乳浆面膜

将乳浆和面粉以1:1的比例混合,然后涂于面部。待干后用温水洗净。这种面膜适用于干性皮肤和老年性皮肤。

除上述精神、药物、按摩、化妆、面膜等美容法外,此外,还有针灸、气功、饮食等美容法,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上述美容法不仅适用于秋季,其他季节亦可采用,只是在秋季更要重视美容罢了。

三是睡眠保健。

在睡眠方面,《黄帝内经》里提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一点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要早一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睡眠时卧的方向上,古人提出“秋冬向西”的观点,如《千金要方·道林养性》里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老老恒言》引《记玉藻》:“凡卧,春夏首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原因是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在性生活方面,中医性医学认为,在秋冬之令,应注意顺应自然界主收主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这点对于中老年人特别重要。因为当人年过40以后,阴气将由旺盛而趋向逐步减弱。故至老年,精力渐衰,是自然的趋势。然而如能善自珍摄,以养肾精,则延缓衰老过程,达到长寿,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所以老年人节欲,甚为必要。南宋时的包恢年已88岁,精神仍很强健,贾似道间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包恢答道:“老汉全靠吃了五十年独睡丸。”满座大笑。常言道:“纵欲催人老”。“房劳促短命”,这些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寓有科学道理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房中补益》中指出:“人年二十者(此处的二十是指二十到二十九岁,余类推),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不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养生家孙思邈提出的入房次数,大多数养生家多持赞同态度。事实证明,性生活过度,常常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健忘乏力、面色晦暗、思维迟钝、小便频数,男子阳痿遗精、滑精早泄,女子不调、腹痛带多等等症状。

中医养生 每天从起居开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来自黄帝内经的起居养生


起居养生的原则,《黄帝内经》谓之起居有常。也就是说生活作息应有一定的规律,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昼夜节律对人体的影响,中医学的时空观认为,昼为阳,夜为阴,阴阳消长呈周而复始的节律变化。人的作息习惯应顺应昼夜阴阳变化的规律,才有利于身心健康。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生物钟学说大体吻合。

按时作息,适当锻炼。这是起居养生的基本要求。晨宜早起,不要贪睡。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阳气生发趋于体表,最宜做些活动形体、调养精神的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道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夜宜早睡,力避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如此才能精力充沛,心身安康。然而,现今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或贪睡或熬夜、缺乏运动、终日与电脑电视为伴是通病。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身心健康。

古代养生家有云: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人之一生,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既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健康的保证。保证睡眠质量,恢复体力精力,以此达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日增,夜不安寐之人日趋增加,睡眠养生更显重要。除了服药调治外,睡前必要的准备工作是保证良好睡眠的前提:

睡前需和泰情志古人云先睡心,后睡眼,这是保证睡眠质量的重要秘诀。凡剧烈的情志变化,势必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失眠。睡时务必安稳思寝,不可思前想后,不可过多言语,以免扰乱心神,入睡困难。

睡前不宜饱食因为进食,尤其吃宵夜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睡眠质量。若睡前有明显饥饿感,少量进食后也宜休息片刻后再睡。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民间也有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之谚语。

睡前不宜大量饮茶因睡前饮水过多会使膀胱充盈,排尿频繁,特别是老年人,肾气常虚,固摄功能减退,过多饮水势必增加夜尿而影响休息。且睡前饮茶过多,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使人难以入睡。

睡前温水洗脚与足底按摩历代养生家均把睡前热水洗脚作为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一项措施。热水洗脚与足底按摩,可疏通经脉,促进血行,有利于消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刺激脚掌能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睡觉时还需养成良好习惯,不可覆被掩面,更不可当风露宿,以免呼吸不畅,或感邪致病。

冬天起居养生应注意什么呢


冬天的时候很多少不喜欢出门,外出时会穿很多衣服等,就是为了避免感冒,可是却发现穿多了后很容易出汗,也是因为这样冬天更容易感冒。其实冬天时我们要重视起居养生,这样对健康是极有利的,当然保暖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冬天起居养生应注意什么呢?患者要注意的养生事项是极多的,比如:

一、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

在冬天的时候不能够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免伤害身体的阳气。可以选择太极拳以及八段锦等等的一些动静结合的运动进行身体锻炼。

二、壮不竞时,精神灭想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三、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不仅仅在起居方面注重养生,也应重视饮食、药物的冬令进补。

药物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为主。所谓“先天之本”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盛,机体代谢能力强,人的衰老速度缓慢。所谓“后天之气”指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所以,这个季节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用药原则应遵循:多补少泻。药宜平和,药量宜小。注重脾肾,兼顾五脏。分类论补,调整阴阳。掌握时令,观察规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汤剂。药食并举,因势利导。如此用药方能补偏救弊,防病延年。

冬天起居养生应注意什么呢?冬天的时候患者要存储体力,也要定时坚持锻炼,如果锻炼不当,再加上过度饮食,就会导致肥胖的出现,如果此现象持续会导致患者的身体更弱,要恢复就有些困难。所以患者在冬天的时候必须重视其养生,日常起居等也要做好安排,谨防发生严重的感冒等疾病。

中医养生法 春暖花开养生法


中医认为,受四时气候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也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在春季具体应该怎样养生呢?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教授说,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精神养生

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饮食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还要多吃些新鲜,如春笋、菠菜等,以补由于冬季新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的缺憾。

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可有目的的根据医生的推荐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含异种蛋白的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蟹之类。

■起居养生

春天,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适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散行”。由于春季循环功能加强,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于是中枢神经产生了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这种现象俗称“春困”。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应当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以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精力充沛。但年高多病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运动量,要保持在活动后心率最高不超过(180-年龄)为佳。

在衣着上,由于早春气温乍暖乍寒,而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御寒能力有所减弱,因此,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骤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防病保健

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流感、流脑、腮腺炎等疾病。为避免春季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犯肺之路。在运动上,动作宜舒展,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春游、放风筝等。

养生之生活起居全攻略


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习惯,建立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以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谓之生活起居养生法,又称起居调摄法。

生活起居养生涉及起居有常、安卧有方、不妄劳作、居处适宜及衣着宜忌等内容。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时间的规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阳气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否则,会引起早衰与损寿。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因此,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秀”;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安卧有方

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各组织器官大多处于休整状态,气血主要灌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使其得到补充和修复。安卧有方就可以保证人的高质量睡眠,从而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有利于人体健康长寿。若要安卧有方:

第一: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一般说来,中老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以8~10小时为宜。

二是:要注意卧床宜软硬适宜,过硬,全身肌肉不能松弛得以休息;过软,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关节负荷过重,会引起腰痛。

三是:枕头一般离床面5~9cm为宜,过低,可使头部血管过分充血,醒后出现头面浮肿;过高,可使脑部血流不畅,易造成脑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风。

四是: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一般都主张向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平放,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这样,心脏位置较高,有利于心脏排血,并减轻负担,同时,由于肝脏位于右侧较低,右侧卧可使肝脏获得较多供血,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在长寿者调查中,许多长寿老人都自述以右侧弓形卧位最多。古谚也说:“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屈股侧卧益人气力”。

五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晚饭不宜吃得过饱,也不宜吃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宜梳头,宜用热水浴足。

谨防劳伤

包括慎房帷及劳作伤。慎房帷,这是保肾固精、避免生理功能失调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要顺应天性,不宜禁欲,但另一方面也要节制房事,保精养生。防劳作伤,这是维护强壮机体、避免形伤的重要措施,在劳作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注意适度的劳动,不能逞强斗胜,切忌久视久坐。

居处适宜

人离不开自然环境,中医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相生相应的“天人相应”学说。《内经》在总结环境对人体健康与长寿的影响时指出,“高者其气寿,低者其气夭”。说明住处地势高的人多长寿,而地势低的人多早夭。为何地理环境不同,寿命长短不一呢?因为地区不同,水土不同,水土与水质对食物构成成分及其对人体营养的影响很大。同时,气象条件的差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一样。在寒冷的环境中,细胞代谢活动减慢,人类的生长期延长,衰老过程推迟。

我国人口普查表明,居住在高寒山区的新疆、西藏、青海,无论是人群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还是老年人口的长寿水平,都要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此外,居室的采光、通风、噪音和居室内外的环境美化和净化,与人的健康和长寿也密切相关。

衣着宜忌

衣着服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与衣服的宽紧、厚薄、质地、颜色等密切相关。古今养生学家认为,服装宜宽不宜紧,并提出:“春穿纱,夏着绸,秋天穿呢绒,冬装是棉毛。”内衣应是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节气变化认真选择。同时,要特别强调“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增衣”的春捂秋冻的养生措施。

起居养生法(居室环境和气候)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