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夏至养生应该要注意什么 > 导航 > 饮食养生七多七少

老年生活应该要遵七少

【www.ys630.com - 夏至养生应该要注意什么】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万事冷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食饮无味,寝食不安。”由于生理机能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情绪也随之发生异常,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悲观心理,加之劳少逸多,嗜食肥甘,就会不可避免地罹患老年常见病。为此,特对老年朋友提出几点养生方法。

少怒

怒为老年人健康的大敌。《内经》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怒伤肝”。发怒可使人气机不畅,出现气逆和气滞,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故老年人应戒怒。

少欲

古代养生家认为,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则正气充足,身心健康若利欲熏心,追求名利,就会使气机紊乱,易产生气滞血瘀疾病。

少色

凡长寿之人皆以“远房帏”为其经验之一。因为房劳过度则伤肾,肾气损伤会使人衰老。年轻人也会未老先衰。何况老年人为衰阳之体,更宜少色或禁色以保精。

少言

“言多伤气”。言多则气息不匀,易伤肺气,亦伤中气。气与精、神密切相关,气聚则精足,精足则神怡。故少言可以积气生精,精足可以全神。另外,老年人言多善误,不讨儿孙喜欢,反而转喜为忧。

少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全身营养物质摄取之源泉。饮不可过,过则湿困难化食不可过,过则壅滞不消。若长期饮食膏粱厚味,摄入量超过身体需要,则会形成食积、气滞、痰浊、瘀热。故中医主张“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少食脾易磨运,可使冲和之气填充肌髓,有利于健康长寿。

少卧

睡眠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老人有好卧习惯,但也要有所节制。“久卧伤气”,若长时间卧床休息,则会损伤阳气。人的阳气不伸,机体活动能力就会衰退,脾胃消化功能也会减弱。因此,老年人应多动少卧为佳。

少坐

坐不能过度,过则损伤肌肉。有的老年人居家无事,迷恋电视、打牌,出门又以车代步,这样就会使血脉瘀滞,局部皮肤出现瘀斑、青紫,甚则形成静脉血栓。故老年人坐不可久,可经常散步活动肢节,保持血脉通畅。

ys630.coM延伸阅读

太极拳丰富了我的老年生活


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我学太极拳可是从57岁开始的,算来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虽说没练到“太极神功”的份儿上,但也练得身强体壮、“返老还童”。原来的肠胃炎、支气管炎都好了,细算起来还真为国家节省了不少医药费。练太极拳不光增强了我的体质,更丰富了我的老年生活,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增添乐趣,心栽梅花报春风

一开始,太极拳给我一种神秘感。我是老观众了,以前经常在公园里看别人练。刚退下来时,那种“清闲”真让我不习惯,于是我就跟着学太极拳消磨时光。谁知这一学,我才发现,太极拳不仅舒筋活血,还可调整心态。通过练太极拳我总结了四句话:从招式上看形体美,从要求中思考学问,从练习中找出差距,从进步中体会乐趣。

磨炼意志,学做苍松傲风雪

学太极拳我体会要过好三关:寻师关、适应关和恒心关。我先买了教学书籍,但学起来不得要领。拜了较有名气的陈老师为师,受他指点,才走上正道。陈老师要求严格,每天都得练基本功,我当时快60岁了,开始时还真不适应。后来在老师和拳友的鼓励下,总算坚持了下来。经过科学安排训练强度,我的体能逐步提高了。练功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练功也是练毅力。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后,我终于学有所成,后来还被济南市体协评为杨式太极拳的辅导员。

开阔胸怀,但作杨柳育新枝

习武最讲的是武德。我在公园练拳时,常有人观摩请教。后来我想,应该让更多的人通过打太极拳使身体健康起来。我每年都举办一两次太极拳辅导班,不收学费,义务传授。到目前为止,我指导的学员已有300余人,这也算是为全民健身和普及太极拳做点贡献吧。

陶冶情操,愿作修竹结千竿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可修身养性,我在不断提高拳艺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身心健康。在办辅导班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一大批拳友,我们切磋交流,取长补短,互通信息,共同提高。我还自编了6套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等项目,得到了大家的好评。相信我和拳友们的努力,定能让太极拳术如茂密的竹林,蓬勃壮大。

老年人理财 晚年生活也时尚


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纷纷组建自己的小家,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出现了。这段时期,因子女已经成家,教育费、生活费支出减少,老年人的资金累积到一定数目,家庭理财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对退休老人来说,投资理财既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时尚。但退休老人进入晚年的年龄状况和相对有限的工资收入,决定了他们是一个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对保守稳健的投资群体。如何既能让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又能保证生活的充实和思想的愉悦?本期,记者就中老年人如何理财作了采访调查。

现状

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老年人在理财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理财就是省钱、存钱或者盲目赚大钱。日前,记者就老年人理财问题在万州老年大学对30位学员进行了调查。

需要理财吗?需要的占60%;不需要的占40%。

目前主要采用什么财务管理方式?53%全部储蓄;37%一部分储蓄,一部分购买保险;10%投资(国债/股票/房产)。

对目前所采用的理财方式是否满意?40%较为满意;46.7%一般,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理财方式;13.3%不满意,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最想实现的理财目标是什么?26.7%想资产增值,今后生病时不为儿女添负担;46.7%要各项投资收益多,能多为儿女积聚财富;26.6%想和老伴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采访中发现,退休老人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养老、治病、护理等。中国银行万州分行的理财专家李先生指出,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多数老年人手中会有一笔积蓄,并且有一定的养老保险金保障;另外,一些文化水平较高、有技术的老年人,退休后还有一些额外劳动收入。所以,步入老年更是进入了人生理财的重要阶段,安排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晚年幸福。

调查一:退休以后开始理财

63岁的赵宗淑(化名)女士,是一名退休的中学教师。去年5月,操持完小儿子的婚礼之后,一下子感觉到了“空巢”的寂寞。恰巧那时中国股市经历了几年的熊市后发生了明显转折,她有时到女儿家去看外孙,常听到女婿大谈股票、基金,女儿也参与炒股,而且已经见到投资收益。股票、基金真那么好赚钱?她动心了,于是开始谋划自己的理财生活。

当月,她就去开设了账户,倾向于炒股票。不过赵老师并不着急,在入市前,先认真学习了一些相关知识,具体操作时又请女儿女婿当参谋。刚开始,由于是外行,加之心态不稳,频繁操作,资产收益是负的。在银行工作的女婿认为她的投资风险过大,一旦行情不好,将会造成巨大损失。于是特地制定了相对保守的投资计划,按3:3:3:1的比例配置资金,即3成买基金、3成买股票、3成买保险债券、1成存银行。

此后,赵老师基本上按女婿的建议进行操作。一个月后,她的资金账户有了12%的收益。到了今年3月中旬,她的投资收益更是高达86%。“几只股票和基金的表现都不错,我打算长期持有。”赵老师高兴地说。

张先生原是一家工厂的退休职工,现在却是证券交易所大户室最有名的技术派投资者,不少人都找他做参谋。

张先生是1995年入市的老股民,证券交易所大户室开设时,他是第3名入场者。他退休后便专心于研究股市,对国家经济政策、大政方针的分析颇有见地,市场感觉很敏锐,经过股市十几年的磨练,已成为老练的投资者。

养老投资莫入五大误区

养老,这是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养老还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计划养老还太早

说到养老,许多人都认为那是60岁以上的人的问题,与己无关。其实,养老计划应在青年时就开始。有些年轻人收入不菲,但每月钱还不够用;而有些有理财意识的人就买基金、买保险、炒股票、买房子等等,为将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误区二:省吃俭用留子孙

中老年人都是从困难时期走过来的,那时样样凭票证,计划供应,因此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但现在中老年人的工资、退休金也不少,市场上商品又丰富,理当好好享受生活。长辈们吃得好,玩得好,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子女们才能安心工作,这比留钱给子女还有意义。

误区三:投资理财太保守

许多中老年人平时生活需要用钱时,就从工资卡、退休金卡中支取,对卡内资金也不闻不问,最多把余钱从活期转定期。但现在储蓄利率是负利率,余钱存银行不但不能保值增值,还在贬值。中年人应在对投资市场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适当投资一些国债、基金、股票,尤其是保障型的保险,如意外伤害险、重大疾病险、住院补贴险。

误区四:社会养老不合算

一些独居或生病的老人,除了居家养老外,也可选择社会养老,虽然支付了一定的费用,但老年人起居有人照顾,平时有伴聊天、娱乐,也减少了子女的后顾之忧。有些老年人或子女觉得社会养老不合算或没面子,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社会分工的细分这是大势所趋。

误区五:精神养老不重视

老年人都有退休金,可谓衣食无忧,但现在子女成家后,大都与老年人分开居住。一对老夫妻单独居住或老人一个人独居越来越普遍。老年人最缺的还是精神养老,建议子女买房时最好离父母居住地近点,这样既能常回家看看,也方便老年人经常到子女家走走。

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很重要 怎样过好健康的晚年生活


很多老年人一旦退休之后,就会感到自己很无聊,不知道怎样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而且会感到抑郁和烦躁不安,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无所适从。其实老年人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那么老年人应该怎样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呢?


1、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老年人要想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那么在平时应该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跟自己的老年朋友们一起跳跳舞或者去钓钓鱼,还可以学习一些书法或者画画,还可以种一些花,或者跟老年朋友跳跳舞和唱歌,这样都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开阔,变得更加丰富。可以在丰富的生活当中体验到幸福快乐,那么就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坚持运动


并不是老年人就不能够运动,老年人更应该注重运动,在平时坚持有规律的运动,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年轻,可以充满活力,但是要注意不能够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还要注意不能够过度运动,应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同时还要注意早晨不能够太早的进行晨练,应该在吃早餐后半小时再运动。


3、保持健康饮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会变得低下,身体多个器官功能也会慢慢的退化,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平时的饮食健康,要保持饮食多样化,在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鱼肉鱼肉可以给人体补充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同时还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但是要注意晚饭要避免吃得太饱,保持七分饱就行了。


4、学会与家人相处和睦


老年人在平时要多和家人多沟通交流,要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可以带带孙子孙女,这样能够维持家庭和睦的状态,能够给子女分忧解愁,而且能够享受天伦之乐,那么就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变得愉悦,保持愉悦的心态,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可以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家人怎样与老年人相处呢?


家人在平时也要学会与晚年的老年人相处,在平时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如果老人家比较唠叨的话,要有耐心去倾听老年人所说的话,同时还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要让自己脸带微笑,可以感受到亲切的感觉。同时在平时还要了解老年人在平时的喜好和性格,那么就能够更好的与老年人接触,可以促进与老年人的感情。在与老年人谈话的时候应该多提及老年人喜欢的话题,比如老年人的家乡和亲人,还要提及老年人年轻时候的一些事迹,应该避免谈老年人不喜欢的一些话题,以免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太极拳让我的老年生活充满活力


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我学太极拳可是从57岁开始的,算来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虽说没练到“太极神功”的份儿上,但也练得身强体壮、“返老还童”。原来的肠胃炎、支气管炎都好了,细算起来还真为国家节省了不少医药费。练太极拳不光增强了我的体质,更丰富了我的老年生活,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增添乐趣,心栽梅花报春风

一开始,太极拳给我一种神秘感。我是老观众了,以前经常在公园里看别人练。刚退下来时,那种“清闲”真让我不习惯,于是我就跟着学太极拳消磨时光。谁知这一学,我才发现,太极拳不仅舒筋活血,还可调整心态。通过练太极拳我总结了四句话:从招式上看形体美,从要求中思考学问,从练习中找出差距,从进步中体会乐趣。

磨炼意志,学做苍松傲风雪

学太极拳我体会要过好三关:寻师关、适应关和恒心关。我先买了教学书籍,但学起来不得要领。拜了较有名气的陈老师为师,受他指点,才走上正道。陈老师要求严格,每天都得练基本功,我当时快60岁了,开始时还真不适应。后来在老师和拳友的鼓励下,总算坚持了下来。经过科学安排训练强度,我的体能逐步提高了。练功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练功也是练毅力。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后,我终于学有所成,后来还被济南市体协评为杨式太极拳的辅导员。

开阔胸怀,但作杨柳育新枝

习武最讲的是武德。我在公园练拳时,常有人观摩请教。后来我想,应该让更多的人通过打太极拳使身体健康起来。我每年都举办一两次太极拳辅导班,不收学费,义务传授。到目前为止,我指导的学员已有300余人,这也算是为全民健身和普及太极拳做点贡献吧。

陶冶情操,愿作修竹结千竿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可修身养性,我在不断提高拳艺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身心健康。在办辅导班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一大批拳友,我们切磋交流,取长补短,互通信息,共同提高。我还自编了6套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等项目,得到了大家的好评。相信我和拳友们的努力,定能让太极拳术如茂密的竹林,蓬勃壮大。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年生活应该要遵七少》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夏至养生应该要注意什么”专题。

老年生活应该要遵七少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