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四气调神大伦冬季养生 > 导航 > 你都知道的养生方法

你都知道的养生方法

2019-10-11

你的“精、气、神”还在吗,万物受生都起于此!

四气调神大伦冬季养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对于养生常识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呈现“你的“精、气、神”还在吗,万物受生都起于此!”,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道医认为人体之“精、气、神”受之于天,也是万物的基质,万物受生都起于此,它同老子所谓“道”同为一体,万物由它而生,失它而死,道医视它为上药三品,人得之而身体健康。

一、道医对人体“精”的认识

1、道医认为“精”分两种

一种是后天充养的五谷之精。一种是先天本原的元精,受之于天地宇宙,是万物的基质,得之而生,持之而壮,与天地同步相存,相因相果,随时而化,随物而生。至精至微,是本原物质中的真。

老子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窃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是老子把非非有,非非无的“道”飞称之为物,这个物可以说是无中的有,可这个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物,其中既有象,又有物,可是它在是有非有中还有变化,是之而非之中又见到了“精”,而且甚真,既真有,有之中还有非(神),老子的独特见地,也正是对玄之又玄的一个概括。


2、精在人体中的作用

道医认为老子所说的宇宙演化进程,同时也是人及物的演化过程,这个“精”,老子强调了它对宇宙与物质世界的重要性,同时提到了这个信(神)也给“道”带来了神奇的功能。道医认为这个“精”即给道带来神奇功能,同样也会给人带来神奇功能。那么怎样才能使它在人体发挥更神奇作用呢?只有以后天之精补充它的活力,《管子•内业》中云“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这是进一步指出,精可生于五谷之养,可生于天地宇宙之养,如旺极可通神,藏于胸中便会使人精神饱满,增加智慧,《内业》中还说“精也者,气之精也者”,“精存自生,其外安荣”,“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这里进一步指出先天之“精”靠后天气养,精足体自荣,以致能表现在外表,精气俱足,身体、四肢强健,体能源之不竭。以此后世道医提出五谷之气可化血,血气而升气,气足而生精。精足而返壮,由此可知“精”是人体各个器宫发挥正常功能的保证。


3、道医对精的概说

道医对精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总结的结果:在道家的内丹学理论基础上,进而对人体“精”的认识,认为“精”不但作用于人体各部器官功能,而且还能在人为的作用下起到增进人体的长寿体健和开发智慧的作用,只有对后天的精加以调养,才能给予先天“精”的充实,先天的精(元精)与后天精二者互动下,所产生出的奇效功能可大大超越药物的功效,所以道医提倡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保证固精、养精、生精的重视,以达生命的健康完美。


二、道医对人体“气”的认识

1、气的物质性

道医以道教的基本理论“天人同构”思想,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以“炁”作为宇宙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体的认识中区分于原始“炁”,即先天祖气与后天之气和人体结构各部器官功能的气。提出老子所谓“炁”为先天祖气,表形符号为“-”,即原始最初的“炁”,而最初之气是混沌一片的,这就叫“元气”,而由元气演化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太阳之气清轻上升为天,太阴之气重浊下降为地,中和之气则生人,天地人交感而有万物。道医引入道教的阴阳五行、八卦学说来解释宇宙与人的共性,认识到万物存在着相反相成的态势,并结合了周易的阴阳五行的理论,以阴阳统五行,以五行证阴阳并符合于八卦,用于道教之符号及图像形式结合气论,生命论,解释宇宙的复杂结构及天地万物的相互关系,推衍出来表征宇宙的结构和时空绵延状态。

运用八卦符号图像把宇宙空间,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位,分出阴阳、四季和人类的认知。从而为自然的变化、阴阳的平衡找出合理的依据。而阴阳的对应又是事物中的共性,即道医根据道家数理,进一步阐述了人体阴阳的辩证关系,以数理符号形式来表现人体的生演过程,如图:

符号表现形式阴阳,结合数理符号,这就给道医学阐述男女生理演化过程提供依据。即女子7岁之前属阳,7岁之后属阴,2×7十四岁见癸水,出现发育成熟迹象,7×7四十九开始步入衰老期。男子八岁之前属为阴,八岁以后属为阳,2×8十六岁出现生育成熟迹象,8×8六十四岁步入衰老期。道医以此数理图像来证实孩童时期元气的不稳定性及转化过程。从寄托人类个体生命绵延企盼思想,对于人体之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的理解,从而对人体之气进以深化的体验,道医以气作为最基本的概念,对一系列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着探索。

2、气在人体中的作用

《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实质是对形与气的解释,气在宇宙叫大气,在自然界中叫天气,《气候》,在人体叫形气、真气、元气、营气、卫气等等,它是人体中的生理运行的动力,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在人体中有气者生,气充则长,气衰则老,气虚则病。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从而道医对气的认识和养生、调气上的理论给予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都得到进一步发挥。《庄子》认为,气和道一样,也是万物的本原基质。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生,散则为死。”基于这一认识,道医提出“养气、调气、补气”,并指出“气”在精与神之间的中和作用,以及在五脏六腑之间的连带关系。《太平经》云,精和神的存在都依赖于气,气对于精,对于神来说犹如水对鱼一样重要,又云“阴气阳气更相摩励,乃能相生,人气也轮身上下,神精乘之出入,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神精散,水绝鱼亡。”可见气对精神的重要及对五脏六腑的连带关系。道医指出,安身养气须注重情绪调摄,对养气的细微阐述,实是提醒人类对气认识的重视,同时也是告诫人类对自然环境及人体的连带关系须重视。

3、气的概说

道医以道教的天人观来看待自然与人体的变化,从而认识气的单一物质上升到宇宙、自然、环境、社会、人事、个体的方方面面,实是给予人类的思想启迪与反思。并期盼着道医思想能服务于当代的人类。

三、道医对人体“神”的认识

1、“神”是什么

老子云“窍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神),并间接阐述了这个其中的信(神)对道的作用。道医认为“信”道产生神奇,继而推断出,事物及人类个体的神奇功能同样也是这个“信”起到的作用,由此取名叫“神”。而这个“神”同样是万物的基质,它既是单一物质又是同精气符合而成产生的新物质,同样具体先天“元神”和后天“精神”之属性,而且互生互化,相互关联。有时依托形体而展现,有时又以个体形式显其功能,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物质,现代认为是场、是态、是电核,进而强名曰“神”。

2、神在人体中的作用

道教理论“神依形生,精依气盈”,道医认为“神”以人体场的形势而有在,随着人体的健康状况而变化,同时又与体内五脏六腑相互作用,显现神奇的功能,是对智慧灵感潜能的开发。道教的内丹家为其展开一代代的探索,发现其与精气结为一体的功能,道教在元明时期提倡离形修炼,就是让形体安息一处,自身神志从形体出走到它处,而且把修炼的过程及出现的功能留于文字书中。《玉皇心印妙经》云“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水不焚”。道医认为人体之生物场态受到“精、气、神”的作用时可以出现功能效应,其身体及精神虚弱非正常时,也会出现难以理解的病态表现。道医为此在长期的探索中从中找出合理的答案,并且实施在临床治疗之中。

3、道医对“神”的认知

“神”道医认为即人类思想中的常意识、潜意识及元意识的统称。先天具有的称“元神”,而后天以生物场态依附于形体的叫心神。只有心神与精气结为一体,方能逐步把“元神”的潜能发挥出来,使得人体有其特异功能,道医认为人体经过有程序的修炼五六年,可以达到形神之间的分离,如有15年的有程序的修炼完全可以把人体潜能都激发出来。但在修炼中必须真知内在的程序及方法,加以修炼的同伴看护,方保不出偏差。否则事与愿违,这些在近代科学中也曾深度挖掘整理。道教在《性命圭旨》等书都有陈述其修炼程序及方法。在《续仙转》中云:张果老几次形神相离的故事也说明至此。

四、“精气神”相互关系

道医认为:精、气、神均是人体的基质,即老子说的其中的道“炁”,道“炁”中的精,精中的信。其在人体中起到生与死的作用。三者以气中和,保持着人休各个器官的功能。《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又说,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道医为此而提倡养生、宝精、全神,用于医疗及养生的理论,提出补气、安神、养精以达人体的健康。

编辑推荐

告别朋克养生,“病危”的你就这样中了《万物滋养》的毒


可乐泡枸杞,啤酒放人参,朋克式自救的你是时候了解滋补食材的前世今生。由视袭影视、阿里健康与中视传媒联合出品的中国首部生态健康美食系列纪录片《万物滋养》正式定档1月29日,将于每晚7点黄金时段强势登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同时晚8点全网同步热播。

据悉,《万物滋养》以国内六大典型自然环境(森林、海洋、旱地、田野、江湖、高山)中最具代表性的30余种原生物种及30余种滋补食材为主角,通过平等的态度和微观的视角,揭开这些为人体带来无限生机的“食材”的故事:探寻其生长的天地、讲述其生命历程,并展示出中国人“天地共生,万物滋养”的滋补哲学和健康观。

作为央视及各大平台开年档最值得期待的纪录片,《万物滋养》不拘泥于单纯地去讲述自然环境或者食材的背后故事,而是将“生态”、“健康”和“美食”融为一体,通过深入挖掘环境、人类、物种与食材间的共生关系,呈现出中国人所推崇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观念。同时,以“食材”为主角,以轻松幽默、深入浅出的方式,让观众观看之余,获取有关自然、食材与健康的新知。

在这之前,国内纪录片对于美食的审视,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功夫。人类保存、烹饪、生产美食的过程,被无数作品呈现在镜头前,但却不知道它们在成为食物之前经历了什么,这是历来讲述美食所忽略的。《万物滋养》通过健康生态美食的全新表达方法,探索前所未知的自然与美食的本源,食材不只是食材,食材也有出人意料的神奇故事。

《万物滋养》以富有幽默性的表述方式,刷新中国人的健康美食观念,引导一种自然健康的“原生态”美食观,让人们看后,懂得食物之源,尊重食物,敬畏自然,学会珍惜,简单生活。

据悉,《万物滋养》将以深邃悠久的东方自然观、健康观为指引,分为《森林间的心机》、《海岸边的流浪》、《旱地上的斗争》、《田野中的冒险》、《江湖里的追逐》、《高原上的温存》共6集正片,从多个角度真实解读“天地共生,万物滋养”的滋补哲学和健康观,让普通观众跟随真实生动的镜头语言、轻快的画面节奏,了解平凡万物中的不凡故事。

立冬养生|建始也,终也,万物收藏也!



在人们还在享受秋日温情的暖阳时,时间已飞快地来到了十一月,立冬飘然而至。

01、何为立冬

立冬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在每年阳历11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02、立冬习俗

【吃饺子】

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饺子有“交子之时”的意思,立冬吃饺子表示秋冬季节的交替。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饺子跟耳朵长得很像,因此立冬吃饺子,是提醒亲人,冬天天凉,要注意耳朵的保暖。

【吃甘蔗】

南方的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烤红薯】

红薯经储存入冬,则淀粉转化为糖,甜度增大,烤食远远即可闻到烤红薯的焦香。红薯性平,味甘,健脾益气,益肾强腰,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过度肥胖等。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

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立冬养生

食补

立冬时节,养生应注意一个“藏”字,重在“收藏”与“保暖”。同时适当进补,辅以运动和精神调养。在饮食上要“温补”,多吃温性食物,少辛增酸,预防疾病。同时可早睡晚起勤晒太阳。

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应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但也不宜燥热。多饮豆浆、新鲜蔬菜,以及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觉补

《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睡觉与起床也当如此。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意思是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建议是: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如何提高阳气最关键


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升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将其称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如何提高阳气最关键。

1、动则升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学五禽戏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

现代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动摇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上班时坐在办公室里,出门就坐车,回家又坐在沙发上看半宿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瘀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动摇身体则能升发阳气,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道医有一句话: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的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养生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有一个标准,就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


2、善能升阳

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对善作了三个定义:第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行善。

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比如说这个孩子今年考试成绩不理想,没考好孩子也不高兴,如果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他一定不会去埋怨孩子,而是用激励、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的信心建立起来,聪明的小孩都是夸大的,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聪明。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夸奖中长大的,在这种肯定的阳性语言激励下,人的阳气就会持续得到升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古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

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的大美,所以久居尘世的人要经常出去看看,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

说到视善,德国有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证明男人看漂亮女人,如果每天看上5分钟,可以延长10年的寿命,女人看帅哥也可以延长寿命。所以,逛街时看看过往的美女、帅哥,养养眼,我想,这也是一种视善吧。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所见之物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灵,生活中不要总看到社会、人生的阴暗面,凡事要多看阳光的、积极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随处视善了。

那什么是行善呢?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一个人用车拉着一车煤或者其他货物,爬高坡时上不去了,这时你帮他推一把,过了这个坡以后,拉车的人会回头道一声谢谢。这个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呢?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为其实都是行善。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3、喜则升阳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生活当中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读自己喜欢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阳气升发。

喜能升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冲喜。按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法,冲喜冲掉的是身体的邪气,换回的是正气,过去的人用办喜事的方法来治病或者转运。久病或长年身体不好的人,有意地操办些喜事,对病情是很有帮助的。实际上冲喜是借助外在的环境改变病人的身心状态。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对身体的滋养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命运是每个人穷其一生都想去把握和改变的事。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命运赋予了每个人更加切实可把握的意义。阳气旺盛不仅不会受到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悦,心想事成。所以,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艾灸养生,一切灾病灭


艾灸疗法流传千年,效验无数,有非常强的群众基础。

我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艾灸和气血、经络、元阳的关系。

气血的重要性

气看不见摸不到, 就像《老子》中的道,道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气源自先天和后天,是元气和正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内灌脏腑,外濡腠理。气具有推动作用、气化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营养作用。血是由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和行于脉中的营气所构成,含有丰富的营养与滋润物质,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行于脉中,精血相互化生,内连脏腑,外连肌表,由五脏共同协作完成血的运行。血的作用有营养与滋润、感觉和运动的基础、神智获得的物质基础。

艾灸和气血的重要关系

艾灸的一项重要作用是行气活血。

灸法可以使局部乃至全身感到温暖舒适,

灸的刺激可以使气机调畅,营卫和谐,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所以一切气血凝滞、经络麻痹,

均可以用艾灸来温经通络、散寒除痹。

《神灸经纶》中记载:取艾之辛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经络的重要性

经络是特有的人体结构和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是沟通内外、上下的一个独特系统,它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无处不在,遍布全身,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脐是经络的的总枢,经气的汇海。经络可以通行气血,濡养全身;抵御外邪,保卫机体;平衡阴阳,调节功能;传导感应,反应病情。

艾灸和经络的重要关系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用艾灸治病,主要是想用艾灸打通人体阻塞的经脉、用阳气滋润虚弱的脏腑。气血充足了,正气才能对抗病邪。而且通经络、补阳气不仅能治病,发现活用它们还能找到疾病,甚至一些很小的疾病也能找到。艾灸发汗,通过经络传导可以给病邪一个出口,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感能够沿经络穴位走窜。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所以艾灸的经络穴位疗法疗效显著。

元阳的重要性

中医谓人体阳气的根本。

生命运动的原动力,来源于德基。

人体中元阳相当于水库,经络相当于水渠,水渠里的淤泥相当于经络里的风寒湿热毒,如果元阳足经络畅通人就没有病;

如果元阳损耗多(不足)经络里的风寒湿热毒少输送能量的通道会似通非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经络里的风寒湿热毒严重使经络不通造成身体系统不平衡,形成体内垃圾就是病,严重的就成肿瘤。

艾灸和元阳的重要关系

中医名医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神灸经论》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为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中医《伤寒论》认为所有疾病是因身体系统不平衡所致。不平衡原因是经络传导平衡的指令信息受阻或堵塞所致。

受阻的原因主要是风寒湿热侵入经络系统造成。

灸疗时艾烟的纯阳性成分,通过渗透肌肤穴位进入经络,把风寒湿热排出体外,

补益元阳,达到“以平为期”健康养生最佳状态,则人身本有的免疫功能、

强大恢复能力自然显现,百病自愈。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灭;热时取凉,寒时向火;治病灸疾,功非小补;知灸者福,善艾者寿;内外兼修,平衡养生;因时定养,天人相应。

想要“精气神”,要补五个漏洞!(附道家养“精、气、神”方法)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生之宝,而印度更提出养生需要兼顾身心灵,并通过曼陀罗音乐和歌唱作为“灵”的修行。

本文从养生要养精气神说起,指出五漏伤精和补漏方法。文章作者不明,但其观点可供参考,介绍的养生方法可以一试。

五漏伤精

养生就是养精、气、神。现在的养生变成养身,成补身体了,补了很多,但都漏掉了。所以我们要先抓住这漏掉的窟窿在哪里。一般来讲,有五个:眼睛、耳朵、舌头、鼻子、大脑的妄想。

现在人很怕缺营养,其实人本来需要的能量是不多的,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漏掉了,用来运作欲望的妄想了,所以我们要先补漏。

一、眼睛和耳朵

精神内守中,守好你的眼睛和耳朵是很重要的。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每天去看花花绿绿的,比如你看花,眼睛把精神投放到花身上,那你精神就流失了。现在最严重的是看电视电影,玩游戏,整个人的精神都被电视给吸进去。现在更糟糕,看手机,手机上什么都好。这类东西很暗耗你的精神,中医叫肾精。比如你去跑步,你全身动起来,这个叫明耗,你坚持不了多久,身体就起保护作用,你就要修行。但你看电视,慢慢地耗,你一点感觉都没有。你看一个上午的电视,肯定比干活一天更累,因为肾精消耗严重。

眼睛东看看,西看看,看到了欢喜,心就生贪念。这都是耗精神。眼睛是通肝木,耳朵是通肾水。以前人听音乐,喇叭开得很大,这些音都是物理音,对你的精神都是损伤的。人要多听自己身体的声音。而不是拉成耳朵去听,有个搞音乐的,每天用尽耳朵去听。结果她身体就特别不好,失眠严重,就是消耗肾精过度。

二、舌头、口味要淡

很多人吃什么东西都味道不足,口味就变成越来越严重。冬天吃酸辣火锅,或者每天要吃橄榄菜,辣椒等下饭,这都是口味败坏。而口味败坏,根本原因就是肾精不足。

比如解渴。口渴了,喝水能解渴吗?其实解渴是靠体内生津。有些糖尿病的,一直感觉口渴,就是他体内无法生津的原因。津恰好是来自肾水和心火相交以后,嘴巴就有口水,这时的口水是甜的。肾精不足,你就感觉不到甜味。

三.鼻根

第三个是鼻根。许多人很爱闻香水,女的爱喷香水,而香水会伤脾胃,让你消化不好。如果鼻根清净,你看一个地方,好不好,比如你要买房子,你用鼻子闻一闻就知道了。这是鼻根清净的功德。

四、意根

第四个是意根,你大部分的精气神都给妄念给消耗了。比如疑心重的人,他就脾胃不好,长不胖。那他手纹一定比较乱,因为他思维太复杂,总是走歪了,一会儿想他是好人,一会儿想他是坏人。这类人就比较累。所以人要简单一点生活。你精气神就足。

魂系统正面,精气神才饱满

但要养生,却不容易。因为体内有一套系统,他会通过七窍来起作用。这套系统就是魂魄系统。这类系统会生长,会吸收。

比如你没有调整好你的魄系统,魄系统是脏的,它就会吸收脏的消息,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都是负面的,带着阴能量的,八卦新闻的。魄系统就吸收这类阴能量,然后让你体内的阴能量更脏。所以网络上经常好事不报道,坏事一直报道。你要是很喜欢看负面新闻,是你身体内魄系统太脏了。你想要开发智慧,光明正大起来,就不容易了。

魄系统一污染以后,就容易蒙蔽你的心光,你心的灵光就被蒙蔽,智慧就开发不起来。所以修行,不要看乱七八糟的新闻报道,八卦等负面消息。

这魄系统你通过修行,增加你的正能量,它慢慢也会转化为正能量,也不喜欢看负面八卦新闻。这就是你体内阳气充足了,对于污染性的新闻,图片就会排斥。那祖师大德更厉害,他们修到了对世间的东西都不留恋贪着,这时你精气神才更饱满。

如何养“精、气、神”?

道医认为,生命有三个要素:精、气、神,而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也有三大法宝:养精、养气、养神。这三大要素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基础。

1.推丹田揉命门养精

什么叫精:“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遗传物质,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个是食品化生的营养物质,属于后天之精。保精养精要经常推拿丹田。丹田的正确位置是肚脐下1.5寸,肚脐下面3寸(4横指)有一个穴位叫关元穴,在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丹田。

大家可以两手交叠,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揉下腹,按揉丹田的位置,顺时针推拿60次,逆时针推拿60次,一般按120次,就会感到丹田温暖、发热。

同时,还要按揉命门穴。命门穴和肚脐相对应,在人体的后背上与肚脐相对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样。命门就是生命的大门,大家一定要把这个门给它守住了。

2.五十营养气

什么是气:“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种信息。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

道医认为,人体经络之气一个昼夜 12个时辰要运行“五十营”,就是运行14条经脉50周。

与此相应,为了符合营气和卫气的活动,呼吸就要放慢,6.4秒一次呼吸是最正常的。

五十营呼吸养气法就是把呼吸放慢到6.4秒一次,并形成一种习惯。按以下方法呼吸:

第一是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这叫做顺呼吸。《老子》曾说过,天地就像一个风箱,人体在呼吸时如能做到腹部有节律的隆起、收缩,像是在拉风箱,就达到要求了。

第二是慢呼吸有四个要求,要做到四个字:长、匀、细、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第三注意“吸入一大片,呼出一条线。”吸进去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清气,要吸入一大片,呼出来的是体内的浊气,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条线。

3.推拿“无心”养神

什么是神,在人体生命三宝中,神是最重要的,由于神可以统领精和气,是生命活力的综合体现。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五心养神法”。

一是顶心,在头的正中间,即百会穴。要经常用掌心推拿它,由于这是诸阳之汇,向下按有醒脑降血压作用。

二是胸的中心,叫膻中穴。捶打它可以驱散心中的闷气、抑郁之气,改善心肺血液循环。

现代科学发现,人总是从胸腺开始老化的,所以经常捶打这里,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三是腹的中心,就是在丹田的位置。丹田乃生命的先天之本,要护养好。天天早晨晚上推拿,少则2次,多可4次,顺时针60下,逆时针60下,让丹田有温热舒适的感觉。

四是手心,手心正中是劳宫穴的位置,是心包经上的穴位。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五是脚心,也就是涌泉穴。正确地说,涌泉穴在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壤凹陷处。

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推拿左涌泉,左掌推拿右涌泉。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促使人体能量与物质的转化平衡。

还在用枸杞泡水喝?这么多年你都错了!


枸杞既是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也可作为保健食品食用。

可以说,保温杯+枸杞,已经是现代人养生的常态。这年头,保温杯里没飘着几粒枸杞,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养生了。

但是保温杯里泡枸杞,真的可以养生吗?

众所周知,枸杞营养丰富,还具有多种功效↓

》营养物质

枸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其中含量较为丰富的要数膳食纤维、维生素A和铁了。

》功效

2015版国家药典对枸杞的功能与主治描述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晕不明。

现代研究显示,枸杞子含有枸杞多糖、甜菜碱、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造血、抗衰老、保肝、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

枸杞这么有用,赶紧去买点泡着喝?别着急,还没入正题呢↓

喝枸杞泡的水≈喝水。

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你终于记得多喝水了。

因为枸杞虽然有丰富的营养,但是拿来泡水喝,可能:

→泡的时间和温度不够,溶出的活性物质较少。

→只喝水不吃枸杞,摄取不到有效成分。

所以,想用枸杞泡水养生,一定要抓对重点——枸杞,而非泡出来的水。

怎么吃才能发挥枸杞的最大功效?

/ No.1:生吃 /

吃枸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生吃。

你可以选择直接扔进嘴里,也可以用面包夹着吃,总之,吃了就好。

不过要注意的是,枸杞虽好,可不要贪吃哦,建议每天吃枸杞不要超过20g。

另外,并非人人都适合吃枸杞,脾胃虚弱、高血压、腹泻、感冒人群,就不宜服用枸杞。

/ No.2:熬制 /

枸杞可以与一些益精补血之品一道熬制或煲汤喝,如黑芝麻、阿胶、龙眼、大枣等,也可以加到谷物类中熬粥喝,如枸杞与粳米煮粥。

/ No.3:泡水 /

枸杞泡水喝虽然是最常见的做法,但是枸杞中的有效成分却不能充分溶出,因此,枸杞泡水不能只喝水,最好要吃掉枸杞。

秋季推荐吃法:将枸杞与雪梨、百合、银耳、山楂等制成羹类,或取适量枸杞洗净,与粳米一起煮粥,有很好的滋阴润燥效果。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你的“精、气、神”还在吗,万物受生都起于此!》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四气调神大伦冬季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你的“精、气、神”还在吗,万物受生都起于此!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