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饮食养生

2019-10-12

七夕吃什么水果 这些瓜果来乞巧

冬季吃什么水果养生。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日常生活中关于四季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夕吃什么水果 这些瓜果来乞巧”,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导读:七夕节要乞巧,瓜果是必备的食物,那么七夕吃什么水果呢?有很多水果很适合七夕节食用,有美好的寓意。到底七夕吃什么水果?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七夕吃什么水果?

七夕,也叫乞巧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祈福、寄托美好情思的日子。七夕夜晚,年轻的姑娘、妇女们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七夕习俗要吃瓜果,那么七夕吃什么水果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1、西瓜

七夕是以瓜果为主,因为这个时候瓜果下来了,特别是西瓜。夏季时节我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就是西瓜,汁水丰厚,果肉非常的甜,大家都喜欢吃西瓜,同时可以起到补水、防暑、利尿的功效。

旧时宁波人乞巧喜欢用瓜灯助兴,宁波民间有将七月称为瓜月的。宋代庆元(宁波)知府吴潜《鹊桥仙》: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制作瓜灯先将西瓜的瓤肉挖掉,再在西瓜的外皮上雕刻各种精美的浮雕图案,瓜内点上蜡烛,别具一格的观赏灯具就算制成了。

2、桃

七夕节可以说是爱情节、桃花节。而在这一天的桃花食物里面,首选的就是桃子。桃子的外观色泽鲜红,红代表一种桃花的气场,同时桃子的桃字也寓意着桃花,吃桃就等于吃进桃花的兆头了。

吃桃子的好处多多,除了补充人体水分和维生素外,还可缓解便秘等。中医认为,桃子性热而味甘酸,有补益、补心、生津、解渴、消积、润肠、解劳热之功效,为肺之果,适宜于低血糖、肺病、虚劳喘嗽之人作为辅助食疗之物。

3、樱桃

另外这个时候,端午节刚过之后,还有一些剩的樱桃,一般都喜欢采来。大家为什么要用樱桃,五月是热月,过去了,七月是分离的月,又进入酷暑,疾病开始蔓延,蚊蝇很多,樱桃像小灯笼一样,代表日子红红火火,第二,民间还这样认为,英雄一来,妖魔鬼怪统统逃跑了。

樱桃的含铁量特别高,位于各种水果之首。常吃樱桃可以补充人体内对铁的需求,促进红蛋白再生,既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又可增强体质,健脑益智。樱桃的颜色越深,则花青素的含量越大。紫色樱桃抗氧化作用最大,深红色樱桃次之,浅红色樱桃再次,黄色樱桃最小。

4、葡萄

七夕前后又到葡萄成熟的季节,葡萄富含葡萄糖、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葡萄汁被科学家誉为植物奶。葡萄中含较多酒石酸,有帮助消化的作用,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对身体大有好处。在炎炎夏日食欲不佳时,吃葡萄有助开胃。

吃葡萄后不能立刻喝水。吃葡萄后立刻喝水,不到一刻钟可能会引起腹泻。这是因为葡萄本身有通便润肠之功效,吃完葡萄立即喝水,胃还来不及消化吸收水就将胃酸冲淡了,葡萄与水、胃酸急剧氧化、发酵,加速了肠道蠕动,就产生腹泻。

5、苹果

苹果,历来是爱情的象征。希腊神话中,一只金苹果令三位女神斗艳争奇。评判人帕里斯,最终将苹果授予了象征爱与美的女神阿弗萝蒂特。因为她被女神许诺了美丽的爱情。

有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中医则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而每天连皮吃一个苹果还能避免中风。

6、桑葚

还有桑葚,吃了白桑葚,象征着我从现在一直到天冷,吃菜或者水果的时候吃不了虫子,黑桑葚如果在这天吃就吃不到苍蝇屎。中医认为,桑葚性味甘而微寒,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之功,为中医常用的滋补强壮药。

不喜欢桑葚酸味的朋友,可以把洗净的桑葚蒸熟了,在蜂蜜中浸泡三天后,每天酌量吃一点,对缓解神经衰弱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提醒,七夕这个时候最忌讳的是吃梨,大家在这一天吃梨,就和巧距离得更远。所以一般这天女孩子都不吃梨。

相关阅读

七夕有穿针乞巧的习俗


导读:七夕有穿针乞巧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朝。那么穿针乞巧是什么?该怎么做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七夕穿针乞巧的习俗,这可以求得美满姻缘哦!

七夕有穿针乞巧的习俗

七夕风俗中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乞巧。七夕活动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随着时代与地域的不同,七夕节这一天开展的活动也有着多种变化。不过,其中有一项竞赛性的游戏自始至终延续不绝,永远属于节日的中心环节之一,那便是月下穿针。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依其说法,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七夕夜晚女性们聚在一起比赛穿针的风俗,包括宫廷中都年年开展这一活动。

另外,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明确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由之可知,这一风俗至晚在南北朝时代(公元420-589年)已经确立,甚至可能上溯到汉代。

在乞巧风俗中,针是一种特殊的节日道具,乃古代女孩子必须会用的,做女红即针线活儿的必备。古代有专门用于七月七乞巧的针,这种乞巧专用针的针孔较大,有的还不止一孔,有双眼、五孔、七孔,多的达到九孔。

七月七当晚,如果能顺利穿针引线就是得巧了。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乞巧在古代很盛行,尤其是妙龄女孩更是乐此不疲。为何?其实这里面并非仅是乞求心灵手巧的需要,乞巧的潜意识里其实是乞爱,是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渴望穿针引线本身就是男女姻缘的隐喻。

此外,民间还有两种乞巧方法:一种是喜蛛应巧,它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时期,即在七月初七晚,将捉来的喜蛛(一种红色的小蜘蛛)放在首饰盒里或其他器皿里。第二天清晨,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如果网结得方圆得体、疏密有致,即预示着这位乞巧者心灵手巧。

另一种是投针验巧的方法,流行于明清时期。七月七日上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暴晒,待水面凝结成薄薄的一层膜后,把平日缝衣或绣花的针投入盆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水中呈现的针影如果成云彩、花朵之形,就是得巧,如果出现粗如槌或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拙妇。

青岛七夕的习俗:磕巧果、看天河、乞巧


导读: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这天青岛人过节的习俗很特别,青岛七夕的习俗主要有三种:磕巧果、看天河、乞巧。想要了解更多青岛七夕的习俗,你不妨跟着小编来看看。

青岛七夕的习俗

青岛《即墨县志》载:七夕妇女供织女图,穿针乞巧,有丧者先日设筵祭先灵,戚友馈纸钱。七夕家家户户做巧果子,有的这天生绿豆芽,称巧芽。晚上小女孩在织女像前摆瓜果、巧饼、巧芽,祷告乞巧。

1、磕巧果

青岛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习俗是磕巧果。巧果也叫巧饽饽,是用模具磕出来的观赏兼食用的小面食,多呈几何图形,上有各种精美的吉祥图案。常见的有莲蓬、桃、虎、狮、猫、猴等。

据了解,人们在不同节日,选择不同题材的印模,所以磕子的种类很多,常在一块长约40厘米的木板上刻3枚至5枚模纹,诸如福禄寿喜形成一套。同时常用的还有寿桃模、莲子模等,用于结婚、寿诞、年节宴会,寓意连生贵子,多福多寿等吉祥寓意。

巧果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先将面皮切成一两寸长的条形,然后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再把炸好的面皮捞起来,立即撒上芝麻、白糖,酥脆香甜。巧果还有另一种做法:在面粉中加入鸡蛋和糖,不掺一点水,而是用油和面。面和好后,揪出一块剂子,摁进用桃木或枣木刻成的精美模子里,然后照面板一磕,一个个可爱图形的巧果诞生了,进炉一烤,香飘十里。

在锅里烙熟之后,用红线加秸草支撑串起,下缀彩穗。十几个巧果为一串,挂壁间或儿童脖子上,作为装饰或零食,据说吃了巧果,孩子心灵手巧。有的地方这天生豆芽,称巧芽。

2、看天河

初夜,人们在村外或院内席地而卧,遥望天河,预测秋季作物收成如何。农谚说:天河弯弯吃干饭(收成好),天河直溜吃气馏(歉收)。当人们看到弯弯的天河时,便互相传告,预庆丰收。

《昆新合志》中还称:七夕天河去,以河来日久速,卜米价贵贱。天河即银河,七夕时银河最明亮壮观,七夕后银河有时明亮有时晦暗,农家的经验是根据银河明亮晦暗的先后来预测米价的贵贱,这里有迷信的成分,但银河的亮度与时间的关系也可能与自然灾害有关,从而影响稻子的产量及大米的价格。

3、乞巧

乞巧是未成年女孩带有神秘色彩的习俗活动。每逢七月七夜,大人们都在仰望天河的时候,她们却秘密串联,背着自己的父母,带着野炊的工具和食物来到场院边、草垛后等隐蔽的地方,各做一道拿手菜,虔诚地向织女姐姐敬献,让织女姐姐赐给她们一双巧手。

平日,女孩不允许出门,尤其是夜间,但是七月七这天,父母可以破例允许女儿结伴外出,七月七是女孩子们最惬意的一天。

晚上少女们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挂织女图,摆上时令瓜果、花生、巧果子,互相击掌,唱着乞巧歌,向天上的织女乞巧。崂山、即墨一带的妇女各自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针线活,如针织、刺绣、花边、绣鞋等,凑在一起过乞巧节(有炫耀和相互评比的意思)。

全国各地有不同的七夕乞巧习俗:如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人们在这一天要吃巧果,晚上女孩则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赐以巧技;在广州地区,七夕到来之前,姑娘们要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七夕之夜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七夕为什么要储水


导读:七夕有储水的习俗,你听说过吗?广西、广东一带七夕这天要储水,七夕为什么要储水呢?人们认为这天的水能够消灾除病,强身健体!到底七夕为什么要储水,下面小编为您具体介绍。

七夕储水的习俗

广西:双七水

七夕节储水,是广西、广东特殊的一种风俗习惯,人们认为用双七水洗浴,能够消灾除病,强身健体。所谓双七水,也就是说,七夕这天鸡鸣之时,人们就争先恐后的去河边溪边取水,即为双七水,取回来后要用新瓮盛起来,待傍晚时分,用来给全家老小进行沐浴。

关于双七水的一种说法是,相传七夕的前一天晚上(即农历七月初六)是牛郎与织女一年一次的相会时间,可是相会时间就只有一个晚上,于是在黎明破晓之前他们必须分开。在分开的时候,织女会伤心地哭泣,她的眼泪落到人间,化成了雨,即为双七水。

七夕储水还有一种说法是,民间传说七夕节这天,七仙女们会来到在河里洗澡,仙女洗过的水是不会变质的。广西等地居民都会在这一天,灌储七夕水和冬瓜水的习俗,拿回来沐浴,泡茶,煮饭,甚至用来治疗温热病、中暑、发烧等疾病,在当年缺医断药的年代,这或许就成了老百姓的传统良药。

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据说双七水洗浴能散发出诱人的体香,对异性有奇异的吸引力,会增加爱情运。同时,用双七水沐浴,可消除晦气。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广东:七夕水

传说七仙女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下凡,惠城妇女在这一天凌晨4时即起来梳洗整妆,到大江去挑水,用陶罐贮起,摆放在神台或床下等阴凉处。水质经年不变,清凉甘甜,叫做七夕水。

到七夕那天,村民们便把米放入七夕水中浸泡,用以煲饭、煮粥,有助养生。余下的部分还会存起来,留待小孩出现小病痛时,加上千日娇等其他草药一起煮成药茶,给小孩服下,有去火、消肿、除热痱的效用。

旧时城中人家多缺医少药,若有人头痛发烧多取饮此水,据说可退烧。生疮疖或生猪头腮(即腮腺炎),用省手根(即皂树根)磨七夕水搽患处,亦颇有效,是惠城民间常用的方法。

在惠州,有七夕泡一盆七色花水让女人更美的说法。七色花也就是七种花,必须是没有毒性的花,例如米兰花、玉兰花、香花草、茉莉花、玫瑰花、康乃馨、大红花等。相传在七夕午夜时,仙女与董永相会,如果看见有人把七色花泡的水盆放在露天的地方,就会施下仙水,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这个时候泡的花水,女人用来洗脸会更美。

七夕储水的习俗由来已久

雍正《广东通志》载,家汲井华水贮之,以备酒浆,曰圣水,光绪《惠州府志风俗》亦记曰:七夕,男女晨起担水贮之,谓七夕水,饮之可以治疾明目。

人们在七夕这天早晨都要取回水后用新瓮盛起来储存,用于治疗疮疖,除去湿毒,医治多种热证。中医认为,井内之水,多喝能消热解毒,利于小便赤热、艰涩不畅、烧酒醉死等。

《本草纲目》说,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不同,主治酒后热痢,洗目中肤翳。《濒湖集简方》记载一解烧酒醉死方:急以新汲井华水,细细灌之,至苏乃已。

七夕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说它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用它给小孩煎药杀虫效果好。中医认为,露水可以入药,可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七夕为什么要吃鸡


导读:七夕为什么要吃鸡?七夕到来,饮食习俗多,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巧果外,有些地方要吃鸡。那么七夕为什么要吃鸡呢?你知道由来吗?

七夕为什么要吃鸡?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在民间,七夕有吃鸡的习俗,那么你知道七夕为什么要吃鸡吗?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只有在七夕,才得以鹊桥相会;而当雄鸡报晓时,他们就不得不分开了。古时人们因为同情牛郎织女,有流行在七夕宰鸡的风俗,以祈祷有情人永不分离。因此,七夕节,吃鸡成为很多地方的一种传统风俗。

在七夕,在城阳当地还有扣公鸡的习俗。以前一到七夕节,城阳这边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大公鸡从鸡窝里掏出来,用筐子扣在屋子里,传说是王母娘娘规定,天亮鸡一叫,牛郎织女就得马上分开,所以大家就认为,公鸡换了生地方害怕,自然就不叫了,这样牛郎织女在一块的时间能长点。

七夕传统习俗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七夕夜晚,年轻的妇女、姑娘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在浙江一带,很多人家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在福建地区,许多人在七夕节时都要准备节日食品,让织女欣赏、品尝,祈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大伙儿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人们有的乞巧,有的乞子、乞寿、祈求爱情,等等。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七夕为什么要吃蚕豆


大豆:七夕为什么要吃蚕豆?福州有七夕吃蚕豆的习俗,谓之咬鬼头。七夕节,福州人相互赠送蚕豆,那么七夕为什么要吃蚕豆呢?小编为您介绍。

七夕为什么要吃蚕豆?

很多人不知道,七夕节还与蚕豆结缘。每年七月初七,各家各户都要分食蚕豆,谓之咬鬼头,取驱邪的意思。

分豆结缘是福州七夕节特有的风俗。此俗缘出郊区,后传入城中。节日里福州人相互赠送蚕豆,并在七夕夜月光下分啃蚕豆谈天说地,以作结缘纪念。七夕成为促进家人和睦、朋友缘深、邻里友好相处的结缘节。平日,小孩、邻里之间难免会磕磕碰碰,蚕豆一分,积怨便烟消云散了。

在福州方言里,蚕与缠谐音,分蚕豆就是结缘,是人们彼此表示友好的一种仪式。吃蚕豆就是希望把好事紧紧缠住,把友谊、爱情、亲情、邻里情紧紧地缠在一起。分豆结缘习俗在福州已流传了近千年。

七夕吃蚕豆营养丰富。夏天正当嫩蚕豆上市之时,嫩蚕豆可以益气健脾,利湿消肿,营养丰富,每100克蚕豆含9克蛋白质、19克碳水化合物,还富含膳食纤维、钙、磷、钾、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

蚕豆能够有效补充被汗水带走的矿物质,维持人体内的矿物质平衡。除了钾外,蚕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磷脂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石碱,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

蚕豆中的钙,有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蚕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预防心血管疾病。

如果你是正在应付考试或是脑力工作者,适当进食蚕豆可能会有一定功效。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膳食纤维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的作用,老人、考试期间的学生、脑力工作者、便秘者可以多食用。

蚕豆鲜嫩度不同,吃法也各异。嫩蚕豆可以煮熟,或用少许油煸炒,鲜嫩可口。老蚕豆可以做成豆瓣酥,或和鸡蛋等一起煮汤,入口润滑、细腻。在南方地区,还有用蚕豆和大米煮饭、熬粥的传统,这样能增加饭里的蛋白质含量,减少营养损失。

蚕豆病患者一定不能吃蚕豆

蚕豆含有致过敏物质,过敏体质的人吃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急性溶血等中毒症状。一般的会在几天内恢复正常,但也约有十分之一的病例会在急性期死亡,这就是俗称的蚕豆病。

蚕豆病是因为体内缺乏某种酶类所致,是一种遗传缺陷,发生过蚕豆过敏者一定不要再吃。一旦发生这种病时,应赶快就医,以防意外。父母或祖父母有过这种病的人,不宜进食蚕豆及其制品,不宜沾染蚕豆花粉。

蚕豆不可生吃,应将生蚕豆多次浸泡后再进行烹制;不可多吃,以防胀肚伤脾胃。蚕豆与田螺同食容易引发结肠癌。

在烹饪中需要注意的是,蚕豆和其他大部分豆类一样都含有一定生物碱,在烹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蚕豆完全熟透才能吃,否则可能造成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严重的食物中毒。

七夕吃什么水果 这些瓜果来乞巧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