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千万当心这些疾病

夏至养生要注意这些。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多事之秋”千万当心这些疾病》,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近来,感冒和腹泻患者一直有增无减,其中尤以小朋友居多。忽冷忽热的天气,也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步入危险期。此外,受开学影响,我市又出现了多起手足口病新增病例,家长需引起重视。

小宝宝腹泻可以不吃药

我的宝宝拉肚子拉得厉害,可怎么办?一位母亲焦急地询问医生。此时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时期,而许多拉肚子的小朋友都是只有不足两三岁的小宝宝。

年龄这么小的宝宝,若是打针,必然又哭又闹,十分困难。可是吃药,他一边拉肚还会呕吐,刚吃下去的药一会儿就吐出来了。有没有什么不用打针吃药的好办法啊?母亲求助道。

市中医院针灸科专家刘桂林说,秋冬季的儿童腹泻,与夏季多发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不同,它主要是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这类腹泻可以采取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只需要推拿一到两次,最多不超过3次,就可基本治愈。

据了解,一些中药肚脐贴治疗儿童腹泻也很有效,可以采取此方法进行外用治疗。每贴可在白天贴两个小时,然后在晚上睡前再贴上,一般情况下三贴便可见效。宝宝肚皮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很多家长看着腹泻后的小宝宝面黄肌瘦,脸色惨白的样子,往往十分心疼,于是就老想给他进补,炖鸡烧鱼,甚至给他买炸鸡翅。苏北医院儿科主任朱玲玲提醒说,孩子腹泻的起因,就是肠胃不适,这时最忌讳的便是饮食油腻。给孩子做些清淡、易消化的浓小米汤或者山药粥,才是养胃又消食的正道。

感冒和哮喘患者增加了

入秋以后,昼夜温差加大,孩子的防备和调节功能较弱,忽高忽低的气温很容易造成孩子呼吸道感染。最近一段时间,因感冒发烧前往医院就诊的小朋友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另外,秋季天气忽冷忽热,人体抵抗力降低,是流感多发季节。

咳嗽也是此时易发的呼吸道疾病。苏北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朱虹说,许多平时不咳嗽的患者,此时也会经常咳嗽,而且是那种嗓子痒痒的、有点憋闷的咳嗽,且没有痰。通常持续的时间还比较长,吃药甚至打针也不是很管用。

另外,由于对气候、气压的变化非常敏感,哮喘病人此时也需特别注意,以免引起哮喘发作。

Ys630.com相关知识

“多事之秋”的情志养生法


“多事之秋”的情志养生法

更年期是妇女由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时期,又是人生“多事之秋”。一般年龄在45—55岁阶段,体内会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平衡现象,而此时的妇女正处于工作经验丰富的时期,在各个岗位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帮助她们顺利渡过更年期,是当前妇科医学的一个关键课题。

情志,又称情绪,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生态反应。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属于社会的人不可能心如止水,四大皆空。何况步入更年期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临床上会出现不调,多汗,潮热等症状,一部分人会产生诸如精神忧郁、恐惧、多怒、善愁、疑虑、孤独等情志变化,而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会促使原有症状加重,或促使新的疾病发生。虽然更年期妇女会出现各种情志变化,但人是有理智的,只要懂得情志过激对人体有害,通过情志养生,调节自己的情志变化,是可以消除或减少情志不良现象,平安渡过更年期。

自寻其乐,喜贵平和开朗和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妇女进入更年期,要面临身体、工作、生活方面的变化,此时应善于自我调节,对未来充满信心。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兴趣爱好,寻找乐趣,如“学法贴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浇花种竹、听琴弈棋、登城观山”等等,精神乐观,为,但乐不可太过,而喜贵平和。

去除忧悲,知足常乐更年期妇女的忧愁、悲哀,多来自于自身的生理功能衰退,环境和地位的改变等。此时生理改变应顺自然。对于地位的高低,生活享受等应该知足,知足才能常常快乐。不知足则妄想,妄想不成则悲哀、忧愁、郁郁不乐,久则成疾。更年期妇女必须培养“知足者常乐”的思想,知足而生喜乐,喜则生情,情则养人,焕发精神,则身心健康。

恬澹虚无,少思节虑此即摒弃杂念,宁静淡泊,心神平安,可防止疾病。更年期是妇女不可逾越的生理阶段,不必忧心忡忡,思虑太过,而应保持清静,愉快地顺应其自然的生理变化。

切忌发怒,防避惊恐怒为养生之首忌。更年期有些妇女记忆力减退,全身各机能协调能力变差,遇事常多疑、善怒,此时应自我节制,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遇到可怒之事,先冷静下来,权衡利弊。还有一些妇女对于更年期一系列症状惊恐万分,害怕自己患有绝症,这也是值得防避的一点。

辅以药物,辨证治情通过以上方法仍不能很好地调节好更年期妇女的情志变化时,根据临床中医辨证,可适当辅以药物治疗,益肾宁心,疏肝健脾,调和阴阳,使心神调和,气机通畅,身心健康。

当然,更年期妇女养生保健还有其它方法,如饮食保健、起居保健、运动保健。然而更年期妇女的情志变化最为明显、直观。注重情志养生,保持思想稳定,乐观,方能顺利渡过妇女人生必经之路。

老人用这些药物必须当心


青霉素

老年人使用后,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诱发癫痫,大剂量静脉滴注时容易性发生,甚至出现昏迷。为避免上述现象,应适当延长给药时间。

氨西林(氨青霉素)

老年人注射后容易发生荨麻疹、红斑性皮疹,重复注射或多次注射发生率更高,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反应,立即停药。

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

常用成人剂量即可导致耳毒性和肾毒性。老年人应用需调整给药时间,减少剂量。

四环素

在老年人体内半减期延长,易产生蓄积,增加毒性反应,故宜减量应用或延长给药时间。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老年人应用时半减期明显延长,应控制给药次数。

普萘洛尔(心得安)

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服用普萘洛尔毒副反应发生率增加,常见症状有头痛、眩晕、嗜睡、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心脏传导阻滞等,服药后应密切观察,注意安全。

地高辛

服后容易出现中枢神经性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以及发生心脏毒性。因为地高辛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最好按非脂肪性体重计算剂量或根据血药浓度监测法给药。

苯妥因钠(大仑丁)

本品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老年人应适当减量。

当心4种换季疾病“秋后算账”


一场秋雨一场凉,上周末一连几天阴雨天气,让市民暂时告别了酷热,感觉到了丝丝的凉意。做好防护措施,谨防有些疾病秋后算账。

据专家介绍,夏季炎热的天气会让人们异常烦躁、食欲减退、睡眠质量差、室内外活动少,甚至是过度贪凉,都会使身体产生潜在的危机,但是并不一定会以病症的形式表现出来,到了秋季,随着气候发生变化,人体机能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这些潜在危机就会直接以病症表现出来。

颈部保暖防颈椎病

每年的夏秋之交,颈椎病的患者都会增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受了空调、风扇的凉风,二是他用凉水洗颈部的时候发生颈部小关节紊乱,这种情况夏季发生的概率非常小,秋冬季节就相对多一些。

秋季是颈椎病的高发期。夏秋季节更替,人们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天气变化,颈部在受凉的情况下会引起血管痉挛,肌肉僵硬,长时间如此,颈椎的不适就会显现出来。近年来,颈椎病呈现出发病率上升、患者低龄化两个特点,以前颈椎病被看做是老年病,但随着电脑、电视的普及,再加上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颈椎病的行列。秋季颈椎病保健也正当时,在天气比较凉时,要注意颈部保暖,经常做颈部保健操。另外,高枕无忧是错误的,科学的枕头高度是以睡者的一侧肩宽的2/3左右为宜(约6~10厘米),过低或过高都容易造成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上秋膘需预防肥胖

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表示,到秋天,体重会有不同程度增加。

立秋后,气候会由湿变燥,脾的润化功能得到改善,人们食欲大增,体重也会增加,民间有上秋膘或者贴秋膘的说法。秋季体重增加是正常现象,不过要防止体重的过度增加而导致肥胖,饮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尽量做到平衡饮食,水果、蔬菜、五谷杂粮都要食用,其实每个季节都要注意不要吃得太饱,尤其是初秋,一般情况下吃七成饱即可。

秋高气爽肠胃病易发

人们如果每次就餐的时间大体相同,时间长了胃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生物钟,每到饭点就会工作,比如,经常吃早餐的人,一到早餐时间,胃就会开始工作,但是如果突然不吃早餐了,必然会让胃产生不适。

秋初也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肠胃病高发,是因为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使脾胃受到了伤害,导致脾虚。夏季食欲减退、食量减少,加上人们喜好冷食,就很容易给肠胃病埋下祸根,但是却很少表现出来,秋季气温下降,人体在受冷后,胃酸分泌增多,肠胃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胃病,所以日常膳食应以温软、素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佳,做到定时定量,使胃中长时间保持有食物的状态,防止胃酸侵蚀到胃黏膜。

初秋谨防急性鼻炎

秋初、秋末、冬天都是鼻炎高发期。由于温差大,在日照地区,过敏性鼻炎此时正是高发期,忽冷忽热的天气造成鼻腔不适应,鼻腔内组织生理性充血,时间太长或过重,都会造成病理性鼻炎。多数急性鼻炎都是由感冒引起,症状与感冒极其相似,但是不能当感冒治。感冒大多数会在一个星期之内康复,如果感冒时间超过一个星期,且伴有发烧症状,就很有可能是急性鼻炎,如果时间超过了3个月,就会转变成慢性鼻炎,治疗起来难度也就更大。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预防干燥性鼻炎,或减轻发病症状;由于天气变化无常,要及时添加衣物;大量饮酒会增大感冒发病率,所以要尽量少饮酒。

警惕 莫名出汗当心疾病来侵害


导读:中医讲究的就是望闻问切,我们热的时候会出汗,冷的时候也会出汗,那么你想知道为什么我们会出汗吗?出汗对人体是有好处还是坏处呢?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医是怎么说的吧!

莫名出汗当心有病

在中医上,多汗症可分为全身多汗和局部多汗。

全身多汗,一般是由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如果你稍微活动,就满身大汗,要当心是不是身体出现毛病了。通常情况下,全身多汗可能有以下几种病症发生:

一是低血糖症:

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二是甲状腺功能亢进:

患者除怕热多汗外,还表现有食欲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心慌、精神紧张等症状。

三是糖尿病:

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患者还伴有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四是嗜铬细胞瘤:

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多阵发性出汗,有时也可持续出汗,还可出现心慌、手抖、四肢发凉等,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

另外,高血压患者以及更年期女性也会出现多汗。

局部多汗,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你要一一对照着看看。

一是自汗:

常日间出汗,活动后更甚,多由气虚或阳虚所致,可服用温补之品进行调理。

二是盗汗:

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

三是鼻汗:

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多见于过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者。

四是额汗:

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如蒸笼热气,多见于身体阳气偏甚及消化功能亢进者。

五是半边身汗:

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汗出甚微。多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肾性高血压症、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六是劳心汗:

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

七是会阴汗:

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见于外阴瘙痒症、*炎等妇科病,亦可出现有异味的会阴汗。

八是腋臭汗:

汗臭如狐骚气味,由腋窝部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九是半边头汗:

整个头部以鼻中分成两半,一半头出汗,另一半头滴汗皆无。此系因大病后夫妻同房,阴阳双亏并感寒所致。

十是手足心汗:

多发生于紧张或激动时或在公开场合说话时,常在青少年时发病,多半是精神压抑引起。

此外,高烧病人的战汗(先见全身战栗发抖,而后汗出)为病变发展的转折点;生命垂危之际的脱汗(大汗淋漓不尽),为疾病转危之征象,应加以重视。

晚餐千万不要吃这些食物


如今,大家的饮食早已不光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简单了,养生、健康、营养、饮食保健已经成为了大家日常饮食最为重视的几个因素。以晚餐为例,大家若想健康饮食,首先就需要忌食晚上不能吃的食物。小编盘点了以下这几类食物晚上千万不要碰,小心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1、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

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早上吃姜有益,晚上吃姜有害)。生姜味辛性温,含有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及淀粉等。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

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间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萝卜下床姜一说,说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别是秋天,最好别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

2、油腻食品应拒绝

油腻的食品不仅包括油炸类食物,还有一些胆固醇含量较高的动物内脏等。这些食品吃后会加重肠、胃、肝、胆和胰腺的工作负担,刺激神经中枢;影响睡眠质量。而三高人群更应该严格控制。

3、晚间不宜吃胀气食物

有些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胀气。如豆类、大白菜、洋葱、玉米、香蕉等。过度的腹胀感不仅使肠胃有不适感,也影响睡眠。所以晚间也应该尽量避免进食此类食物哦。

4、晚食高钙食品引发结石

晚上进餐也不适合食用钙质过高的食物,如虾皮、软骨鱼类等。由于晚间五脏都相继进入休息状态,高钙食品中的钙质分解后容易堆积在肾脏和尿道中,引发结石。

5、肝火旺,晚上不宜喝牛奶

晚上喝了牛奶后会使得肝火旺盛,不利于人体夜间排毒,而且会使人觉得口干舌燥想要半夜起来喝水,不利于睡眠。而且牛奶本身也是一种过敏源,晚上喝牛奶也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6、晚餐后的甜品是禁忌

很多人都喜欢在晚餐后进食甜品,感觉这样一餐才完整,但过于甜腻的东西很容易给肠胃消化造成负担。另一方面,甜品中的糖分很难在休息的状态下分解,进而会转换成脂肪,容易造成肥胖。长此以往也有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这些人千万不能吃大蒜


本文导读:大蒜,大蒜是常见的食物,那么吃大蒜要注意哪些呢?哪些人不能吃大蒜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些人千万不能吃大蒜。


1、眼病患者

中医认为,长期大量食用大蒜会 伤肝损眼 ,因此,眼病患者应尽量不吃大蒜,特别是身体差、气血虚弱的病人更应注意,否则时间长了会出现视力下降、耳鸣、头重脚轻、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除了要少吃大蒜外,得了眼病,最好多吃点养眼的食物。干眼病的发生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应适当多吃动物肝脏、蛋、奶等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此外,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等食物中的胡萝卜素或类胡萝卜素,也可在人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有些人的眼睛有怕光、爱流泪、视物模糊、容易疲劳等症状,这与体内核黄素、维生素B1缺乏有关,应多吃猪心、瘦肉、绿色蔬菜、蛋、奶、豆类、鱼类、糙米等进行补充。如果得了结膜炎或麦粒肿,要多吃绿豆、黄瓜、香蕉、冬瓜等凉性果蔬。

2、肝病患者

很多人常吃大蒜来预防肝炎,甚至有人在患肝炎后仍然每天吃大蒜。这种做法对肝炎病人极为不利,因为大蒜对肝炎病毒没有杀灭作用,相反,大蒜的某些成分对胃、肠还有刺激作用,可抑制肠道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重肝炎病人的恶心等诸多症状。

另外,大蒜的挥发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降低,并有可能引起贫血,不利于肝炎的治疗。

3、部分腹泻患者不宜吃生蒜


患有非细菌性肠炎、腹泻时,不宜生吃大蒜。如果此时吃生蒜,辛辣味的大蒜素会刺激肠道,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促进渗出,使病情恶化。如果已经发生了腹泻,食用大蒜更应该慎重。

4、其他疾病的重症患者

食用大蒜、辣椒等辛辣食物,有利于健康人保持长久的健康,而对于得了重病、正在服药的病人,则有明显的副作用,不但会使药物失效,还有可能与药物产生连锁反应,使病人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此外,有可能与药物产生连锁反应的辛辣食物还有姜、小茴香等。

中医养生之秋季养生法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

《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里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秋季如何保养体内的阴气呢?关键是要防燥护阴。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为患。由于肺可呼吸,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这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征。

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于,咽干、舌干少津、大便于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液。肺失津润,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因而宣降失可,轻则干咳少痰,痰粘难咯,重则肺络受伤而出血,见痰中带血。肺中津亏后,因无液以下济于大肠,因而使大便干结难解。

秋令燥气又有温凉之分,一般认为早秋气温尚高,故为温燥;晚秋气温下降,故为凉燥,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但二者在临床上还是有区别的,温燥伤人,常表现为不恶寒或微恶寒,发热较明显,脉呈细数;而凉燥伤人,则常不发热或微发热,反之,恶寒较明显,脉多不数。

由上可知,秋天养生主要是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这是从总的原则上来讲,具体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药物等具体问题上,又怎样去保养呢?

男人怎么预防这些疾病


怎样才能调整好身体状态,顺利越冬?

■ 胃病

男人们喜欢抽烟喝酒,在餐桌上狼吞虎咽或经常暴饮暴食,因此,男人胃病的发病率比女人平均高出6.2倍。

■ 黑素瘤

相当多的男人不注意防晒,不注意进行皮肤癌的检查。因此,男人死于黑素瘤的可能性是女人的2倍。

■ 心肌梗塞

男人工作较女人更紧张,所要承受的压力比女人更大,因此男人患心肌梗塞而入院治疗的比例是女人的7~10倍。因此,要预防心脏疾患,除了戒烟和节制饮酒外,还要保持正常体重,学会减压。

■ 肝脏

男人们社交频繁,容易感染各种肝炎病毒,另外他们大多喝酒,而肝脏每日最多只能分解、转化60~80克酒精,超过此量就会出现肝损伤。

■ 直肠癌

男人一般进食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比女人多,而科学研究表明,食用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是发生直肠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了防止患直肠方面的疾病,餐桌上要经常有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食品。

■ 前列腺

据有关研究,50岁以上的男人有60%患有前列腺疾病。预防该病,一要避免长期压迫前列腺,二要节制性事,三是少吃辛辣食物。

“多事之秋”千万当心这些疾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