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脾的养生季节 > 导航 > 脾的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脾的位置

脾的养生季节。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中医脾的位置》,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中医脾的位置

1、中医脾的位置

中医学里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并且与肢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即藏象。

脾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其生理功能上与口、唇、肌肉、四肢有一定联系。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与胃,故脾与胃相为表里。《明堂五脏经》云:脾者,裨也,为言助胃气也。说明脾能帮助胃运化水谷精微物质,以供给人体营养。

2、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3、脾虚怎么调理

饮食规律

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粥是最好的养脾早餐,可以以小米为主,加入大枣、山药等健脾食物。如果气血亏虚再加入黑芝麻、花生;如果湿气重,可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

忌寒凉

冰凉的食物要少吃,寒性食物也尽量少吃,如苦瓜。

饮食清淡

平时吃饭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腻的、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样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按摩

按摩腹部有助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如有大便干燥的人,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揉肚子。

作息规律

平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按时作息,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

健脾的中药有哪些

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草,升麻,葛根,苡仁,莲子。

温脾阳:干姜,苍术,白术,吴萸,肉叩,半夏,砂仁,白叩仁,草叩,益智仁。

养脾阴,山药,黄精,芡实,白芍,蜂蜜,大枣。

泻:

清脾热:黄连,连翘,大黄,石膏,山栀,芒硝,西瓜。绿豆。

燥脾湿:苍术,白术,苡仁,半夏,厚朴,茯苓。

理脾气:陈皮,砂仁,叩仁,香椽皮,木香,藿香,佩兰,厚朴,枳壳,大腹皮。

消脾积:枳实,大黄,山查,神曲,麦芽。

健脾的食物有哪些

1、番薯

番薯性平味甘,经常食用能够健脾胃、补中气、通便秘。番薯适宜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者食用;适宜习惯性便秘、大便干燥艰解者食用:适宜癌症、慢性肝病和肾病、夜盲症患者和妇人产后食用。但是要注意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2、糯米

糯米性温味甘,经常食用能够健脾止泻,补中益气。糯米日常食用,可以煮饭熬粥、酿酒做汤等等。但要注意,将糯米制成糕点的时候较难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过多食用。

3、扁豆

扁豆性平味甘,食用能够健脾、益气、化湿、消暑。扁豆俗名白扁豆: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白扁豆宜与粳米煮粥,健脾之力更强,对脾胃素虚,食少便搪,夏季泻利或烦渴颇有效果。为中老年人的的长寿粥膳佳品。

4、黄大豆

黄大豆性平味甘,经常食用能够健脾、补血、利水。黄大豆适宜儿童生长发育时期食用;适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适用于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者;适宜癌症患者食用。但是因为其较难消化,每次使用不宜过多。

5、牛肉

牛肉性平味甘,食用能够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牛肉是能使人强壮的食品,营养价值很高,其中蛋白质是主要滋补成分,组成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多、结构合理、为完全性蛋白质食品:凡身体虚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相宜。

Ys630.com相关知识

中医教你疏肝养脾


因为一点小事就心烦意乱、暴跳如雷,明知不该和人吵架却怎么也控制不住如今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在烈日的炙烤下,一些人的身体里也仿佛出现了一把无名之火,一不小心就被点着了。

专家提醒说,一些特殊人群在夏季肝火确实会比较旺盛,而肝火过旺往往容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对于夏季爱发脾气的人而言,在降肝火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了健脾。此外,由于肝气郁结可化火,脾气不好的人应特别重视心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在健脾的同时也要注意疏肝理气,也就是调整好心理状态。

肝火旺:动不动就发脾气

一些人在夏季肝火确实会比较旺一些,除了容易感觉口干、口苦之外,这类人群最大的特点就是烦躁、易怒,动不动就发脾气。专家表示,平时阳气比较旺盛的人,比如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或是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肝病患者,都容易表现出肝火旺的特点。

此外,处在更年期的女性和男性也属于容易发脾气的人群,尤其是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老人,以及长期受肿瘤等慢性疾病折磨的病人,更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忍耐能力也会差一些。

对策:健脾、疏肝、祛湿

健脾:肝火旺者常脾虚

正常人舌淡红,苔薄白。而肝火旺的人往往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此外,还容易有小便黄、口气重等表现。在临床上经常发现不少肝火旺的病人易出现一些脾虚症状,如口淡、不想吃饭等,即中医所说的纳呆,舌质淡或边有齿印,舌苔白或白腻。

专家解释说,肝与脾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肝病往往会引起脾的功能不好,所以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健脾是非常重要的。中医有一句话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经典理论之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疏肝:肝气郁结可化火

除了健脾之外,在降肝火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疏肝理气。杨思华分析说,中医认为,气有余,便是火,肝火便是肝气郁结化火而成的。发怒、苦闷、抑郁、伤心等情绪都会伤肝,很多人一生完气就不想吃饭,常说气都气饱了,其实就是肝火影响到脾胃的表现。

中医如何预防“脾湿”


现代人的洒脱,表现在吃上就是冷热不忌,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而如此随心所欲带来的则是脾胃不调,特别是脾湿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病症中表现为吐,是与胃有关系;表现为泻,是与脾有关系。而脾胃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胃是一个粮仓,而脾是一家物流运输公司,主要的工作就是将粮仓里的东西,合理地、适当地、有条不紊地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如果运输功能失调,就可能形成我们常说的脾湿。

脾湿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良的饮食习惯最重要。如果你吃饭过快或过饱,都容易给消化带来负担。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由于脏器老化,脾胃功能衰退,快食或过饱都会使运化失调,导致湿邪积存于体内。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贪凉,因为寒主凝滞,容易使运输通道堵塞,影响到运输。比如一个小孩,先吃了一个热汉堡,然后马上吃了一根冰棍,于是就会出现腹泻。这在中医上来说也是脾湿,是由一热一凉打乱了脾胃的升降功能所导致的。

脾湿如果不加以注意,除了腹泻症状外,还会出现胸闷气短,胃部满闷不舒,食欲不振,饮食减少,身体困重,神疲乏力,昏昏欲睡,小便混浊,妇女还会出现白带增多等症状,此类人群舌苔均较厚而黏腻。同时,由于湿邪有黏腻难解的特点,患病后,病程较长,疗效显现得也相对较慢。

预防脾湿,应先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注意开窗通风,晒被褥,少吃冰冷、甜食,少吃油腻、少饮酒。中医认为,肥胖的人多属痰湿体质,所以更应适当多吃些薏米(可熬粥)、冬瓜、苦瓜、红小豆类食物,以祛痰湿。还有一种中医自疗脾湿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每天用艾条熏足三里、天枢和神阙(肚脐部位)、中脘等穴位,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每日半小时左右。此方法若持之以恒,效果将十分显著。

中医调理脾的方法是什么


   

   

   我们不舒服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去看医生,很多人都会找专业的中医,因为是我们的国粹,一般我们听到的是什么脾胃不和,气虚等等,可是我们对于中医的话总是弄得很迷茫,云里雾里的,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中医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们也还是想知道中医调理脾,我们想知道调理的方法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看了上面的内容,我们对中医调理脾,有了很深的了解,其实我们也可以直接找医生,让中医医生给我们开一些处方,来给我们调理身体,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中医知识,但是也可以多多的了解下中医的知识,给自己增长些知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脾肾阳虚中医治疗


脾肾阳虚中医治疗

1、脾肾阳虚中医治疗

1.1、内服方药:真武汤加味

茯苓15克、白术10克、炮附子、白芍、怀牛膝、巴戟天、泽泻各10克、车前子15克。本方宜于阳气虚衰而水邪停聚者。以上方药,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1.2、外敷药物:甘遂末30克、面粉60克,以水调匀作饼,取冰片1克放于饼上,贴敷于中极穴,冷敷、热敷交替进行30分钟。

1.3、灌肠疗法:锡类散、云南白药、生肌散各1克,溶于100毫升的温水之中,保留灌肠,每日1次,适于久痢不愈者。

2、脾肾阳虚病因

2.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因此,脾肾两脏相互依赖,以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若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

2.2、年龄增长、久病伤身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

2.3、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由脾及肾者,多为脾胃本弱,或为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寒湿困脾,或因泄泻、痢疾、水肿等病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

2.4、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由肾及脾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素亏,或后天调养失慎,房劳伤肾,或久病耗伤肾阳,而肾阳先虚,则脾阳失于温煦;或肾水泛滥,使脾阳受伤。日久则形成脾肾阳虚证。

3、脾肾阳虚食疗方

3.1、淫羊藿(仙灵脾)茯苓炖鹌鹑

配方淫羊藿30克、茯苓30克、鹌鹑1只制法宰杀鹌鹑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后切块,与药材共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调味,吃肉饮汤。功效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胃脾肺经,有利水去湿宁心安神,补脾胃作用,鹌鹑性味甘平,可补中益气。本食疗方对关节肿痛,尿少浮肿,脾肾阳虚之红斑狼疮有效。

3.2、益智仁、冬虫草炖鹅肉

配方益智仁10克、冬虫草5克、鹅肉50克。制法将鹅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炖盅内,加适量水,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吃肉饮汤。功效益智仁有补肾、温脾、暖胃作用;冬虫草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有补肺化痰,益肾助阳,治咳、喘作用;鹅肉性味甘平,入脾、胃经,补虚益气,暖脾胃、治身体虚弱。本食疗方适用久病体弱之系统性红斑狼疮。

脾肾阳虚的人忌食食物

1、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

2、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

3、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

脾肾阳虚患者日常的注意事项

1、针对过度劳累或性生活过度等引起的病症,患者应该保持充分休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或是纵欲过度问题,注意生活中要有张有驰。如果长时间的肾阳虚很有可能会造成肾的损伤。

2、做为患者也要适当的锻炼身体,对于器质性的病变原因导致的肾阳虚问题,应该积极的进行相应的治疗,尤其是慢性肾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也容易导致出现肾衰竭的发生。

3、患者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做事习惯。注意早睡早起,在天气变化的时节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出现感冒等不适的病症,注意及时的对身体进行自查,如果出现腰酸背痛的情况要及时就医。

中医治疗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已经成为了现在很多上班族的问题所在,但是很少有人去想到要去缓解自己生活中出现的这些症状表现的,从而使得自己身体的状况变得越来越糟糕的,所以说就应该要尽早的采用中医治疗的,比如说枸杞子、苏叶等中药材来治疗的,这些中药材熬制成汤药来服用的话效果会更好的。

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2.苏叶生姜煎汤送服右归丸

右归丸之“右”即命门之意,右归者指药归命门温补肾阳。方中熟地滋补肾阴以助肾阳;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性温,温补肾督二脉;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肉桂、附子温肾壮阳;当归、杜仲温养肝肾,祛寒壮腰。全方共奏温阳补肾壮腰的功效。凡肾阳虚衰而致的畏寒肢冷,腰膝软,食少便溏,面色白,或有阳萎、水肿等,均可适用。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使发散风寒寓于温阳之中,有互为裨补之益。若阳虚不甚者,也可先解表而后施温补。

3.复方补骨脂冲剂

本方有温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方用补骨脂、锁阳温补肝肾;续断、狗脊强壮筋骨;赤芍活血化瘀,黄精益气养阴,适用于肾阳虚而致的腰膝痛以及腰部劳损等。此类病人的风寒感冒,可用复方补骨脂冲剂与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合服。

4.补天灵片

本方为补肾壮阳,填精益髓之剂。方用淫羊藿、仙茅、补骨脂、锁阳、韭菜子、肉桂、红参、蛇床子温补肾阳;用狗鞭、羊鞭、牛鞭、驴鞭、貂鞭、海龙、枸杞子、鹿茸填精益髓;并用牛膝强筋壮骨。本方适用于肾阳亏损,阳痿早泄,腰膝软,遗精自汗,畏寒肢冷,神疲无力等。感受风寒者,可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补天灵片,但本片血肉有情之品较多,不宜多服。

中医脾的位置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