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穴 > 导航 > 治百病的养生方法

几乎可抗百病——太溪穴,不了解太可惜了

春季养生穴。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几乎可抗百病——太溪穴,不了解太可惜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按揉太溪,巧治以下毛病!

1、有人经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没有唾液,这是肾阴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补肾阴,又补肾阳。

2、有很多女性灸友来月经的时候肚子痛,这时揉太溪穴很管用。

3、有的人肾绞痛,尤其是体内有肾结石的时候肾绞痛,那么平常多揉太溪穴就能防治这种症状。

3、有人痛风、尿酸过高,这是尿里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从源头把这个问题解决。有人得了肾炎,排不出尿来,揉太溪穴也能帮助把尿毒解掉。

4、太溪穴还可以治先天性抽搐。如果大脑受伤,它还有辅助调养的功效。因为脑髓是肾所主,跟肾经有极大关系,所以要想调养后天受伤的大脑,就要好好刺激太溪穴。WWW.ys630.CoM

5、有的人患有厌食症。古人管厌食症叫饥不欲食,看到吃的东西虽然饿,可就是吃不下去,这也是肾虚造成的。因为肾经的循行路线是从喉咙直接通着肠胃,所以太溪穴还能治疗厌食症。

6、还有像胸闷,支气管炎、哮喘等,太溪穴都可以治。因为肾经都经过这些病所发的位置。

7、老年痴呆也是肾虚的一种表现。而打通肾经就可以防治包括老年痴呆在内的各种老化症状。

8、去医院体检,90 %的人都患有慢性咽炎,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9、工作了一天,很多人都觉得腰痛或者腰酸,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按摩太溪穴就好了,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脚冰冷,每天晚上睡觉前刺激太溪穴,坚持一周时间,手脚就会变得暖暖的。

其实,我们不要光想着什么能治老年痴呆、治耳鸣、治牙齿松动,要把病症的源头找到——只要把肾经打通,这些症状就会全没了!

扩展阅读

木瓜药膳可治百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瓜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黄酮类、果胶、皂苷、木瓜蛋白酶、木瓜碱、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等成分。其中木瓜蛋白酶能帮助蛋白质消化,木瓜碱具有抗淋巴性白血病细胞的强烈抗癌活性及抗淋巴性白血病肿瘤的细胞活性。木瓜所含的许多其他成分还能调节植物神经,增强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防治非典型肺炎及艾滋病等。

现将民间用木瓜治病疗疾的验方及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木瓜粥用木瓜30克,桑枝15克,加水煎煮后去渣留汁,将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放入药汁中,熬至米烂粥熟,加红糖适量,稍煮溶化即可。每日早晚服食,连服数日,可治小腿抽筋、脚气水肿。

木瓜汤取番木瓜100克切片,蜂蜜300毫升,生姜2克,加水适量共煮沸,改用文火再煮10分钟。吃瓜喝汤,主治银屑病。

木瓜羹用番木瓜100克,银耳15克,北杏10克,银杏12克,冰糖适量,共入锅炖煲,20分钟后即可食用。能养阴润肺、滋润皮肤、延缓衰老,还可治疗燥热咳嗽、干咳无痰、痰中带血等症。

木瓜奶将一大片木瓜切成若干小片,再备半杯牛奶,共放入果汁(如柠檬汁)中,然后再掺入少量白开水、蜂蜜,搅拌均匀后即成木瓜奶。常服可美嫩容颜、消食减肥。

木瓜蜜用宣木瓜4个,蒸熟去皮捣烂成泥,兑入白沙蜜1 000克,和匀后装入瓷罐内备用。随时可开水冲服,每次1~2匙,每日3次,可治关节痛。

木瓜茶选用圆形未熟的雌果为佳,开水冲泡,频频代茶饮用。有解口渴、助消化之作用。

木瓜汁选用番木瓜榨汁,外用搽涂患处。可治湿疹、癣疥等皮肤病。

木瓜膏以木瓜为主药,配伍乳香、没药等,蒸熟制成膏,加入生地黄汁,用酒送服。可治项强筋急,不能转侧之症。

春季百病易发 多按三池穴可防百病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所谓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很多人容易出现感冒、流鼻涕、鼻塞、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常按摩三池穴,可防百病、保健养生。

三池穴包括风池穴、曲池穴和阳池穴。按揉这3个养生穴位时,力度要适中,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即可,自行按揉风池穴不便的老人,可由家人协助。闲来无事时,多按摩可很好的防治百病,阻止百病易发现象出现。

风池穴

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养生穴位,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等。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以食、中指一起按摩风池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

曲池穴

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养生穴位,位于肘横纹外端,主治风疹、老人斑、皮肤粗糙等。当人们出现肩肘酸痛时,不妨多按按此养生穴位。

阳池穴

是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主治手腕疼痛、头痛、目赤肿痛等头面五官疾患以及手脚冰凉等。阳池穴位于手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当头痛脑胀时,不防多按摩此养生穴位。

肾经首穴:涌泉穴治百病


养生导读: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奔豚气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人体穴位配合:配然谷穴治喉痹;配阴陵泉穴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穴、照海穴治癫痫。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穴义: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温热水气。

肾经首穴涌泉穴
运行规律:由天部横向传于然谷穴。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自检健康方法一:按压涌泉穴 可以采用按压手法,来检测涌泉穴的敏感度。一般情况下,如果人身体健康,用手按压涌泉穴时,该穴位会有酸胀感,如果按压时,该穴位无任何感觉,可能也与身体某些疾病有关。

自检健康方法二:热源熏涌泉穴 比如可以点燃一支香烟(或者其他热源),放在距涌泉穴半厘米处,如果在10秒到30秒时间内能感到热,说明身体基本健康;如果穴位处很长时间都感觉不到热,则说明体内可能存在某种疾病。

鸡蛋 可治百病的理想补品


本文导读:鸡蛋是我们常吃的食物,那么吃鸡蛋有什么好处呢?鸡蛋是理想的补品大家知道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鸡蛋是公认的理想补品,老幼妇弱皆可食用的保健佳品。在每百克鸡蛋中,含蛋白质14.8克,脂肪11.6克,碳水化合物0.5克,钙55毫克,磷210毫克,铁2.7毫克,维生素A 1440国际单位,维生素B1 0.16毫克,维生素B2 0.31毫克以及卵磷脂、卵黄素、胆固醇等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鸡蛋可治百病,主治人体虚弱、营养不良等症。鸡蛋全身都是药。蛋清,也叫蛋白,能清热解毒、消炎和保护皮肤粘膜,常吃鸡蛋,可治疗咽喉肿痛、声嘶音哑、药物中毒、中耳炎等症。蛋黄,能镇静消炎、温胃解毒,可治疗下肢溃疡、乳头破裂等症,常吃蛋黄,可长筋骨,促发育,健脑益脑,增强记忆力。蛋壳,有制酸、止痛的功效,研末外用,可治疗外伤 研末内用,可治疗胃炎、胃疼、胃溃疡、软骨病、肺结核等症。鸡蛋壳里的薄皮,有滋阴润燥、润肺止咳、养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疗气急咳嗽、失音出血等症。因此,民间认为 鸡蛋可治百病 。

鸡蛋的吃法很多,可煮、可蒸、可卧、可炸,也可甩絮、炒菜、腌成咸鸡蛋、制成松花蛋即皮蛋食用。而且易于消化吸收,特别适合于病弱者及小儿食用。

太溪穴在哪里_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太溪穴在哪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中医认为,常按摩太溪穴可补益肾气,固精护肾。那么太溪穴在哪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一起来看看吧。

太溪穴在哪里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出处

《灵枢本输》: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

穴名解析

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处取穴。

简易取法

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功用

益肾滋阴,培土生金。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小便频数,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呼吸系统疾病:气喘,胸痛,咯血,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五官科系统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4、运动系统疾病: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其它:消渴,失眠,健忘,月经不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操作方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2、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痛,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肺气肿,咳嗽,喘息,神经衰弱,腰痛,下肢瘫痪,足跟痛,急救,热病后四肢厥冷,心内膜炎,胸膜炎,乳腺炎,膈肌痉挛,呕吐,便秘等。

穴位养生

一是按摩这个穴位,有清热生气的作用;二是长期按压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健腰膝、调节内脏,并且对肾炎、膀胱炎、归经不调、遗尿、遗精、神经衰弱、腰痛、足底疼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缓解作用;三是通过刮按这个穴位,还能够有效治疗女性子宫话疾患;四是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对于咽喉肿痛、耳鸣、失眠,脱发、齿痛、气喘、胸闷、咯虹、健忘等症状,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调理作用。

在取穴的时候,要正坐垂足,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用另一侧的手轻握脚,四指放在脚背上,大拇指弯曲,从上往下刮按,有胀痛感。(注意,不要用力过度,尤其孕妇更要特别小心用力),左右脚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刮按l~3分钟。

文献摘要

1、《甲乙经》: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

2、《大成》: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

3、《金鉴》:消渴,房劳,妇人水蛊,胸胁胀满。

以上就是太溪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艾灸祛百病


艾灸已经变成了现在很受到人们欢迎的一种养生方法,这种方法是可以用来治疗非常多难以根治的疾病,可以从根本上面去改善患者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也是不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非常严重的后遗症的,这样的话就会使得人们的身体素质要比以前变得更加好的,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大家所不了解的面神经麻痹的病因!


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俗称“歪嘴巴”,是面神经发炎、麻痹,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口眼歪斜,不能抬眉、闭眼、鼓腮、努嘴。那么导致原因有哪些呢?

导致面神经麻痹的原因

1、茎乳孔以下的面神经支受累。病侧额纹消失,不能抬眉,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Bell征(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和吹口哨漏气,常见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间。

2.面神经受损。影响到鼓索以上的面神经支时除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还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

3.疾病导致神经受累。镫骨肌以上的面神经支受累时发生听觉过敏、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膝状神经节受累。除听觉过敏、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还有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称Hunt氏综合征。

面神经麻痹久治不愈危害极大甚至危及生命

(1) 长期面神经麻痹易引发并发症: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要注意了,面神经麻痹的危害会使身体出现相关病变,肝、肾、脏腑功能、微血循环系统都会受之影响,久而久之,则会导致脑、肾、脏腑功能衰竭、气血虚弱、阴阳失调、贫血、失眠、忧郁、面肌挛缩、联带运动、面肌痉挛、上睑下垂、精神病等病症的发生,危害人身健康、危及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2)导致精神萎靡、情绪低落:面神经麻痹的危害会使患者产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还会常常感到疲劳,甚至对任何事情毫无兴趣,变得堕落,对人生失去信心。

(3)性格自卑、性情自闭:当脸上患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后遗症、面肌痉挛,性格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性情会越来越自闭,不愿与任何人交往,我行我素、自作主张,从而常犯错误、遗憾终生。这些都是由于面神经麻痹的危害所造成的。

太溪穴在哪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太溪穴在哪里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出处

《灵枢·本输》:“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

穴名解析

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处取穴。

简易取法

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功用

益肾滋阴,培土生金。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小便频数,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呼吸系统疾病:气喘,胸痛,咯血,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五官科系统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4、运动系统疾病: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其它:消渴,失眠,健忘,月经不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操作方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2、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痛,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肺气肿,咳嗽,喘息,神经衰弱,腰痛,下肢瘫痪,足跟痛,急救,热病后四肢厥冷,心内膜炎,胸膜炎,乳腺炎,膈肌痉挛,呕吐,便秘等。

穴位养生

一是按摩这个穴位,有清热生气的作用;二是长期按压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健腰膝、调节内脏,并且对肾炎、膀胱炎、归经不调、遗尿、遗精、神经衰弱、腰痛、足底疼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缓解作用;三是通过刮按这个穴位,还能够有效治疗女性子宫话疾患;四是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对于咽喉肿痛、耳鸣、失眠,脱发、齿痛、气喘、胸闷、咯虹、健忘等症状,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调理作用。

在取穴的时候,要正坐垂足,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用另一侧的手轻握脚,四指放在脚背上,大拇指弯曲,从上往下刮按,有胀痛感。(注意,不要用力过度,尤其孕妇更要特别小心用力),左右脚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刮按l~3分钟。

拍手治百病


中医的经络穴位理论,很是神奇却又实用。中医认为,手部经络穴位丰富,不光有手三阳经及其穴位、手三阴经及其穴位循坏和分布,还有十四经的关联,还是众多经外奇穴的所在,刺激手部的穴位,可调整相应的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生理状态,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拍手就是这样一种刺激性的活动。

一、拍手疗法:

感冒的人,拍手20分钟,感冒就会减轻;喝醉酒的人,拍手拍到流汗,酒醉就渐消;心脏无力、心律不齐的人,拍手两三个月,症状会有所改善;高血压的人拍手,血压会下降;糖尿病的人拍手,血糖指数会逐渐正常;痛风、头晕、头痛、鼻子过敏的人,拍手会让疾病逐渐痊愈;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火气大的人,拍手会慢慢改善症状……

拍手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因为手上有数百个穴位,拍手时可振荡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含任督二脉)的循环,并且还能将人体内的阴寒污秽之气从手指的尖端排出。"拍手疗法"可辅助治疗各种急慢性病。

一般最常见的急性病有感冒发烧、头痛、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咳嗽。"拍手疗法"最奇妙之处在于,自觉快要发烧,额头开始有点发热时,赶快用力不停地拍手,就可以缓解发烧症状。当然必须用力拍才有效,不要怕痛,越痛效果越好,小孩若自己不拍,大人可以拉着小孩的手拍,宁可让小孩拍得痛哭起来,也不要让小孩打针。"拍手疗法"可以提升免疫力,对于容易感冒的人非常有效。平常多练拍手可以减少感冒次数,万一感冒了,赶快加紧拍手,也可使感冒的各种症状如头痛、鼻塞、咳嗽加速痊愈。

癌细胞是一种厌氧细胞,它们不需氧气即可生存繁殖。"拍手疗法"可以补充人体内的氧气,故可以保护体内的正常细胞,以抑制癌细胞的复制。癌症到了末期,身体非常虚弱,看到食物根本不想吃,即使勉强吃也是一点味道都没有;另外,癌症患者内心非常害怕恐惧,精神濒于崩溃。"拍手疗法"是一种非常阳刚的方法,可以提振体内阳刚之气,打开胃口,使人有信心,有活力,因此"拍手疗法"可以抗癌。当然抗癌的成功与否,还要看有没有好好配合食物疗法及中药疗法。"拍手疗法"能改善全身关节酸痛、冬天手脚冰冷、头晕头痛、肝病、胃病、老人脑力退化健忘、近视远视、老花眼等各种慢性病。拍手治百病,只是使身心上一切疾病获得改善、减轻痛苦。

1)实心掌练法:

将十指张开,两手的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用力拍击,用最大的力量来拍手(发出的声响最响)。优点是打击面最完全,刺激量最大,所以治病强身的效果最好;其缺点是,练习时所发出的噪音令人难以消受,只适合于空旷之处练习。

2)空心掌拍手疗法

将手掌弓起,拍手时手指仍应张开,拍下去时,能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但第二指节、第三指节以及掌心部分却拍不到,这种拍手疗法因为缩小了打击面,所以效果会差一些,但只要拍打久一点,不会无效。

3)局部拍手疗法

即以右手的四指与左手的四指互拍,以右手掌的右侧拍左手掌的右侧,以右手掌的左侧拍左手掌的左侧;以右手掌的上部拍左手掌的下部,以右手掌的下部拍左手掌的上部,以右手掌的下部拍左手掌的掌心,以左手掌的下部拍右手掌的掌心。

太溪穴怎么按摩


太溪穴是在足部的一个穴位,所处的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脚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这穴位非常好找,坐着的时候就可以很快的找到。平时对这个穴位按摩有很多好处,主要就是对肾脏疾病,牙龈肿痛、气喘等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可以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那么,太溪穴怎么按摩?

太溪穴 汇聚肾经元气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经常按揉太溪穴这个重要的穴位,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当然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即下午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最好有麻麻的感觉。

有人经常足跟痛,这就是肾虚。您应多揉太溪穴,顺着太溪穴把肾经的气血引过去。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鲜血液就会把淤血冲散吸收,然后再循环带走。为什么会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里不动了,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则痛。您把好血引过去,把淤血冲散,自然就不痛了。揉太溪穴就是帮助冲散淤血。

有人经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没有唾液,这是肾阴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补肾阴,又补肾阳。

建议大家按摩太溪穴应该采取泡脚加按摩的方式,在泡脚的同时对太溪穴以及脚底板的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按摩,这样就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起到治病的目的。此外,如果不喜欢按摩的话,对太溪穴进行针灸也是很不错的。

按摩脚心祛百病


按摩脚心能增强血脉运行,调理脏腑,舒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从而强身健体,祛除病邪。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年逾花甲仍然精力旺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坚持按摩脚心。

人的脚掌密布许多血管,故科学家把脚掌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按摩这个穴位,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按摩脚心,能活跃肾经内气,
强壮身体,防止早衰,有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常按摩脚心,还能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

按摩脚心时,还要多动脚趾。祖国医学认为,大脚趾是肝、肺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大脚趾,可舒肝健脾,增进食欲,对肝脾肿大也有辅助疗效。第四趾属胆经,按摩可防便秘、肋骨痛。常按摩脚心、脚趾,对神经衰弱、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肾虚、腰酸腿软、精神性阳痿、失眠、慢性支气管炎、周期性偏头痛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按摩手法要正确,否则达不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每晚用热水洗脚后坐在床边,将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条腿上,脚心歪向内侧,按摩左脚心时用右手,按摩右脚心时用左手,转圈按摩,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

几乎可抗百病——太溪穴,不了解太可惜了的延伸阅读